道德現象
① 道德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對嗎
道德是一種社會現象,在社會主義社會,無產階級的道德取得統治地位。但是還存在著剝削階級道德殘余,存在著公與私、善與惡的矛盾和斗爭。因此,或多或少地使不良道德反映到青少年的頭腦中,形成道德品質不良。學生道德品質不良是指學生經常發生違反我國道德准則或犯有較嚴重的道德過錯,學生的不良道德品質是在某種客觀條件影響下通過學生一定的心理活動而形成的。分析不良品德產生的原因與心理因素將有助於教育上來取預防與矯正的措施。
一、學生道德品質不良的客觀原因。
家庭環境的不良因素:家庭環境的不良往往是造成學生道德品質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某少管所對少年犯罪的原因進行調查,發現不檢點的家庭佔27.5%,不廉潔的家庭佔26%,不健全的家庭佔30%,不和睦的家庭佔70%。因此,可以說犯罪和家庭環境就像人和影子一樣密不可分。
社會上剝削階級殘余勢力的侵蝕:社會上一些犯罪分子不僅自己作案而且常常使用欺騙的手段誘使教唆少數青少年學生作壞事,使他們心靈受毒害,從而沾染上不良的品德和惡習;社會上流傳的一些壞書、壞故事、壞風俗,以及殘存的剝削階級的生活方式、意識觀點,也可能使學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改革開放後,國門打開,從外邊飛進來的「蒼蠅」、「蚊子」對於缺乏分析能力的學生如果沒有及時的指導也往往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教育觀點上的錯誤和教育方法的不當也可能給學生不良品德的蔓延和惡化提供條件。
二、學生道德品質不良的主觀原因
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如果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就可能被強烈的個人慾望、要求所驅使,結果就可能會發生不考慮共產主義道德准則和不顧他人利益的行為。
學生意志薄弱:意志薄弱的學生可能使道德觀念不能戰勝不合理的需要,而不合理的個人慾望卻驅使學生做出某些粗野、消極、利己的事情。
不良行為的習慣作用:從許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表明,他們在校學習期間,不良行為在開始時常常是偶然發生的,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發生,便使學生形成不良的習慣。錯誤道德觀念的影響:「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等這些腐朽甚至反動的道德觀念,一旦被學生接受就會產生不道德行為。
三、矯正學生道德品質不良的方法消除學生對教師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
矯正學生的不良品德首先要使學生消除對教師的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使他們相信教師是真心善意的,教師應當懷著深厚的愛心從多方面關心和幫助他們,同時熱情而嚴肅地對他們提出希望,使他們在生活實踐中親身體會到教師的真心善意。
教師可明確地告訴學生「一旦從頭做起,好壞看今後的實際表現」。從而激勵犯錯誤學生的上進心。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及集體榮譽感。經常犯錯誤的學生不但缺乏自尊心,而且也缺乏集體榮譽感,因此,他們對教師的批評可能會採取無所謂的態度,這主要是他們經常受到過多的指責和懲罰所造成的。為了培養個人自尊心應當更多地採取贊許、表揚、獎勵、或給予信任性的委託,盡可能多地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利用嚴格要求,組織輿論和獎懲分明的方法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所謂嚴格要求就是提出的要求要切實可行,一經決定必須嚴格執行,同時在執行中作出對每個人的評價,這樣可使學生明確地體會到什麼是正確和高尚的行為,知道應該怎樣嚴格地要求自己。所謂組織輿論就是通過教室牆報、板報、討論會、小評論、演講、文藝節目等提醒、督促學生形成是非觀念。所謂獎懲分明就是有獎有懲,獎,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感情上的愉快。懲,使學生受震動,感情上產生自疚。獎懲分明不僅使學生明辨是非、善惡,而且也是幫助,學生形成是非感的一種手段。
經驗證明,矯正學生的不良道德品質必須防微杜漸,從細微處抓起、抓緊、抓早、抓徹底。只要我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終會使學生改正不良品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② 如何看待「次道德現象」
次道德」現象在社會上廣有爭議,無論提倡還是反對,都應承認「次道德」現象的客觀內存在。從容善與惡的關系看,「次道德」在性質上應歸屬於不道德的行為,但它是一種惡中有善的行為,不能一概否定。從動機與效果的關系看,對「次道德」行為價值評價時,在總體上應否定其行為動機、效果的價值,但也應對其減輕惡的效果的行為有所肯定。
③ 道德是怎樣的一種社會現象
一、道德的本質(什麼是道德?)
道德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勸導性的行為規范,回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答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不能隨地吐痰是道德規范;不能隨地排污是法律規范,依靠暴力來維系。
二、道德的社會作用(道德的重要性是什麼?)
①道德能夠影響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私有制是萬惡之源」。
②道德是影響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公平分配和奉獻精神有助於提高產量。
③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藝術要揚善抑惡。
④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廉政道德使人民擁護政府。
⑤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入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
④ 列舉一個現象,談談公共生活中的道德
一,宿舍樓里「長明燈」和「長流水」
北京某大學的學生小武打來電話說,現在大學校園里,同學們並沒有普遍把節約水電重視起來,尤其是在學生宿舍里,浪費的情況嚴重。記者來到了小武就讀的某高校。了解到現在各高校考慮到大學生的生活並不富裕,大學里在學生用電用水的問題上政策還是很寬松的,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浪費的現象。」記者隨機進入了幾個宿舍樓看到,雖然是大白天,樓道里的個別燈還亮著。盥洗室里,有幾個水盆里泡著要洗的衣服,衣服的主人雖然不在,水龍頭卻開著,白花花的自來水無畏地流著,不懂得北京這個缺水城市,水有多麼珍貴。
另一大浪費發生在宿舍的房間里。記者見識了現在大學生的裝備之先進,幾乎是每人一台電腦擺在屋裡。大學校園里的碩士和博士的宿舍晚上沒有定時熄燈的限制,電腦徹夜開機掛在網上成了自然而然的事。除了電腦,「熱得快、飲水機、微波爐這些耗電量很大的電器都漸漸踏入大學生宿舍,加大了宿舍的用電量。
二,自習室里的安心環境需要人人自律
新學期開始了,清華大學的張同學也開始了他的大三生活,這學期也是他最為頭疼的一個學期,因為他每天都要奔波為自己找個學習的地方。因為教室資源有限,佔座現象應運而生,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勢。原來只用書本佔座,現在能用的都用上了,筆、草稿紙、水杯、發卡等都成了「作案工具」。佔座的同學只考慮到自己有個學習的地方,卻忘了別人也需要學習的地方。不止是北京高校,全國各地高校都存在著嚴重的佔座問題。
周六晚上,小李到一個教室上自習,推開們,教室里空了很多座位,但在空著的座位上,橫七豎八地亂放著許多空的、喝剩的飲料酒瓶子,抽屜里還亂放了很多,而垃圾桶就在門口。
手機鈴聲此起彼伏。小周在自習室里碰到的事情更多。有一次,她後面坐著一個吃豆子的女生,咯崩咯崩響個不停,旁邊和前面幾個同學人手一台筆記本電腦,其中兩個在瘋狂的聊天,打字聲音大又快。有一個在玩電腦游戲,瘋狂地點擊滑鼠。小周說,學習思路一下子就被打亂了。更過分的是,有人不在座位上,手機卻在桌上不聽地響,其他人不得不一遍遍遭受噪音的折磨,哪兒還有心思學習?
電腦電源線不翼而飛。小張前些天在一間教室里自習,中途去廁所,書包就放在座位上,等她回來時,發現書包外層口袋裡的錢包不見了,問周圍的同學都說不知道,小張既氣憤又無奈,只怪自己沒有把自己的物品看好。
自習室里談戀愛。小李最近可煩了,一連好幾天在自習室里看見少兒不宜的鏡頭——情侶們都跑到自習室里來了,你說他們要是互相督促學習也就罷了,事實上不是,他們打情罵悄、撒嬌斗氣、甚至還動手動腳,公然接吻,小李很怕再見到這種場面,不再去自習室了。
課桌上亂刻亂畫。小黃在自習室里看見過很多被畫過的桌子,尤其是教室的木質課桌,有的是拿筆畫的,有的是拿刀刻的,留下了永久的傷痕。小黃感嘆到:「真是太不愛惜公物了!」
三,宿舍——心有室友才能和諧相處
宿舍衛生間,打掃成難題。苗苗是今年大一的新生,正對即將到來的住校生活充滿憧憬,因為她聽說學校新蓋了一批學生公寓。但是「老生」們告訴她,千萬別住帶衛生間的學生宿舍,因為誰也不願意打掃衛生間,衛生間的打掃會成為宿舍矛盾的一個焦點,衛生間乾脆成了煩惱間,很多學生都喜歡住在有公共衛生間的傳統宿舍。學校校規嚴格禁止學生打麻將,只要發現學生在宿舍里打麻將,就會給學生記處分並沒收。伴隨著整夜稀里嘩啦的洗牌聲音和輸贏後的大聲喧嘩,其他宿舍的同學們常常徹夜無法安眠。
宿舍抽煙喝酒不管不顧他人。每年的七月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都是難忘的,四年朝夕相處的同窗將要各奔東西,自然少不了聚會,而喝酒更是不能少的。一次一個同學心情不好在宿舍里喝了很多悶酒,又哭又吐,折騰了一夜,不僅同一宿舍的同學那晚都沒睡好,對門和隔壁也都受到影響。宿舍吸煙同樣是校規所不允許的。小安是海淀區一所大學畢業的,他回憶男生宿舍最讓人受不了的是不顧他人抽煙喝酒,他宿舍中的兩個男生煙癮很大,而小安一聞煙味嗓子就疼,向他們提了幾次意見,都答應不抽了。只是當面不抽,每次小安一回到宿舍,照舊一屋子煙味。
小貓帶進宿舍,不顧他人感受。某大學生小林的宿舍又添了新成員,一隻叫咪咪的小貓。在宿舍里養貓,小動物會到處大小便,弄得宿舍里有股不好的味道,要是清理不及時宿舍里就會很臟。
深夜大放音樂,攪得四鄰不安。現在一些學生家庭條件好,為了追求視聽效果,給電腦配上非常昂貴的音響系統,就能感受宿舍影院的視聽震撼。有些學生非常不注意別人的感受,經常在中午和深夜大放音樂。球賽對於宿舍里不愛看球的同學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尤其是歐洲球賽的現場直播,都得跟著「倒時差」,有時只好把愛看球的學生集中在一個宿舍,但還是難以解決問題,想睡覺的同學們經常被球迷的歡呼、怒吼、責罵及砸酒瓶子的聲音驚醒,球迷學生們的節日往往成了其他同學的惡夢。
考試突擊開夜車,應急燈影響他人。學中文的大三學生小李告訴記者,臨考開夜車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付考試的辦法。不少同學都抱怨宿舍里有些人熄燈以後喜歡開著應急燈做這做那,非常影響其他人休息。「應急燈的白光很刺眼,方向又不能調節,我們都對夜裡用應急燈很反感。」「這種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做法太自私了,自己不睡覺害得別人也不能睡。」
⑤ 生活中表現道德的現象有那些
1、保護環境
環境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內容,熱愛大自然,實質上也是對人類本身的熱愛,是對生活的熱愛,是對生命價值的重視。自覺遵守這樣的社會公德,從根本上說,是對大多數人的利益的維護,是對人類的生存利益的關心,也是對子孫後代利益的關心。
2、講文明
作為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人們的行為文明狀況,它集中反映的是社會成員的文明教養程度,而禮貌則是這種文明程度在人際交往中的外在表現形式。作為社會公德的一個基本規范,文明禮貌是在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道德信息,它說明了一個人對別人的尊嚴和人格的尊重。
三、誠實守信
孔子講「民無信不立」,孔子講的是國家與民眾的關系。把孔子的話引申開來,在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也可以說是「無信不立」。今天我們在公民道德建設中,要大力倡導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的美德。
四、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反映的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是反映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本質特徵。
五、愛物公物
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會的公用設施,如公路、鐵路、水電線路、通信設備、衛生消防設施等等,都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任何一項遭到破壞,都會使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損害,從而嚴重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
⑥ 舉一現實生活中讓你最有感觸的不良道德現象並簡單評述
我發現的不良道德現象是小區里總有一些黑暗破壞王,有時候會把防盜門的門鎖故意砸壞。
⑦ 為什麼說道德是歷史現象
成為道德的行動本身不是道德的。讓人們服從道德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奴隸性、虛榮心、自私自利、憂郁的感情、順從命運或拿命運賭一把等等。服從道德就像服從一個君王一樣,本身說不上是道德的。
我有一個原則:道德中的自然主義,也就是健康的道德,是受生命本能支配的,以「應該」或「不應該」來實現生命的要求,來清除生命道路上的任何阻礙和敵對力量。相反的,那些反自然的道德,也就是迄今為止每一種被提倡、推崇和鼓吹的道德,都是反對生命本能的,都是對生命本能或隱蔽、或公開甚至毫無顧忌的指責。
有一些徹底的道德家要將人改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即變得有道德,跟他們一樣,也就是成為一個偽君子,為此而否定這個世界。道德如果不是從有利於生命出發,而是從自身出發而進行指責,那就是一種特別的謬誤,我們不必同情它,它成了一種退化的特性,已經造成無窮的災難。
那些特別強大的惡人總是走在人類的前頭,總在將昏睡的人們喚醒(一個井然有序的社會總會讓人們昏昏欲睡)。他們喚醒人們的比較意識、對抗意識,要人們去作各種新的嘗試,用一種看法去反對另一種看法,用一種理想去代替另一種理想,為此而使用強力、砸爛界碑、毀壞虔誠,不過也不排除使用新的宗教和道德為手段。
同樣的情況也存在於那些新事物的宣教者之中。新事物往往會讓征服者身敗名裂;如果它比較溫和一些,不那麼急於表現為行動,可能造成的後果好一些。不管怎麼說,新事物總是惡的,它總是要去砸碎舊的界碑,毀壞舊的虔誠。而人們通常認為,只有舊的才是好的。每個時代的好人都會深入到舊觀念中去,並由此獲得成果,他們是思想的耕耘者,將每塊土地都充分利用了。然而「惡」的犁頭是一定會來重新耕耘的。
現在有一種道德理論在英國很受歡迎,卻根本是錯誤的。這種理論認為,善惡的判斷標準是看其是否有用;所謂善的東西是保存人類的,所謂惡的東西是有害於人類的。實際上,我們平時所說的惡,它在保存人類上,跟善是相當的,只是功能各有不同而已。
根本沒有道德現象這種東西,只有對現象的道德解釋。
⑧ 道德活動現象(名詞解釋)
道德來活動,也稱「道德實踐」源。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指導下有目的的社會活動。包括道德行為、道德評價、道德教育、道德修養以及其他具有善惡價值並應承擔道德責任的活動。道德活動既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意識、道德原則和規范的具體體現和貫徹,又是這些道德意識、道德原則和規范形成或完善的實踐基礎。就活動主體而言,道德活動區分為社會道德活動和個人道德活動。
⑨ 如何看待當今社會的道德現象
當今社會的道德狀況:隨著經濟的發展,道德狀況不斷下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一定要大力加強基層的公民道德教育,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個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道德教育,使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成為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的行為規范。
2.一定要深入開展群眾性的公民道德實踐活動。道德建設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是道德建設的直接受惠者。要以活動為載體,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使人們在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3.一定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一切思想文化陣地,一切精神文化產品,都要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大力宣傳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行為和高尚品質,鼓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堅決批評各種不道德的行為和觀念,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
4.一定要努力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把提倡與反對、引導與約束結合起來,通過嚴格科學的管理,培養文明行為,抵制消極現象,促進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社會風氣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⑩ 職業道德缺失現象有哪些
近些年來,我國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這種現象的產生致使我們的學校教育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當下,我們生活在一個浮躁的社會中。在這個社會中由於人們誠信的缺失,導致了一系列類似於「三鹿奶粉」造假事件的產生;也由於人們道德的缺失,導致了一系列類似於「小月月事件」的發生;更由於人們責任的缺失導致了一系列 類似於「死亡校車」事件的發生。而在這一系列事件發生的同時,教師——作為人類發展的導師也因職業道德的缺失成為社會談論的焦點。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對教師事業的熱愛程度不夠。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第二條規定,教師要愛崗敬業,即: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許多老師在學校上課期間總是敷衍了事,非常不積極,直接影響了中小學教學質量,而他們則一心撲在課外的「生意」上,開各種輔導班、家教和其他的盈利性質的活動上。
2、教師對學生關愛度不夠。從我們的觀察研究來看,許多老師都出現過或多或少的體罰學生的現象,任意打罵,這樣師生關系就嚴重的不和諧,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比如說2010年9月17日晚,臨溪一所財政學校的一名學生因受到老師變相體罰2個多小時而在21樓跳樓自殺.這些慘烈的悲劇擺在我們面前不得不讓我們深思,思考這其中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3、教師形象危機。長期以來,人們一提起教師就會聯想到辛勤的園丁和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在人們心中教師就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們尊敬他,愛戴他。然而現在許多社會人士都對部分老師嗤之以鼻,這就是部分老師不注重自己三觀的改造,比如說,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范跑跑,這種事件、這種人都讓我們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