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黨與法治的關系

黨與法治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0-12-28 17:16:44

㈠ 黨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以下關於黨和法治的關系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 法律的實施是

黨的領導和社會 主義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內正確認識堅持容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關系,自覺地把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人民利益和維護社會 主義法治統一起來; 第二,正確認識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與...

㈡ 簡述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的關系。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

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2)黨與法治的關系擴展閱讀:

黨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黨的領導地位是我國憲法確立的。堅持黨的領導和維護憲法權威不僅不矛盾,而且是維護憲法權威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我國現行憲法反映了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成果,確立了歷史和人民選擇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而且規定了中國共產黨對愛國統一戰線的領導地位,規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

由此可見,憲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的根本法律保證。因此,堅決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就必須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

參考資料:人民網:張峰:正確認識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的關系

㈢ 簡述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關系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關系: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內國的根本保證,人民容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

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

(3)黨與法治的關系擴展閱讀:

黨的領導不是靠行政權力來實現的,而是靠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黨同群眾的密切聯系,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來實現的。黨的領導只能依靠自己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依靠向人民群眾作宣傳教育工作,使人民群眾自覺地接受和執行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

黨的領導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黨所處的客觀環境及其所面臨的直接任務的不同,實現黨的領導作用的具體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因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於黨的領導的含義曾經作出不同的表述。

㈣ 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的關系是怎樣的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版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權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㈤ 如何理解黨的領導依法治國的關系

應當從三個層面來正確認識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
第一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不是割裂、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
一方面,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另一方面,只有依法治國,才能體現黨的宗旨,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實現黨的執政目標。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法治與西方所謂「憲政」的根本區別,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優越性之所在。
第二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是人民利益、人民意志。
一方面,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統治階級實現其利益的工具。在社會主義中國,法體現的就是人民政權的意志,維護和保障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國家政權和國家法制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所以說,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維護人民利益,體現人民意志。人民的利益與意志是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能夠實現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
第三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之中。
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不僅是理論命題,而且是實踐命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全面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黨面臨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一體系基本的原則,就是法治,通過各領域、各系統實現法治,形成完備的以法治為基礎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黨的建設也會得到不斷加強,黨的領導也會得到不斷完善。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_

㈥ 如何理解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關系

第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我們只有牢牢堅持內黨的領導地位,才能使人民容民主和依法治國有條不紊地進行。
第二,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要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礎之一。社會主義的法律通過人民民主程序來制定,通過人民民主監督來實行,民主和法治向來不可分割。
第三,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根本方略。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幹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總之,黨對國家的領導是依法領導,目的在於保證國家在民主法治軌道上運行,就會在民主法治軌道上發展。
這就是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

㈦ 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A,黨和法治的關系B

()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
A.黨和國家的關系
B.黨和法治的關系
C.民主與法治的關系
D.立法與執法的關系
答案:C.民主與法治的關系

㈧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內在關系

第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我們只有牢牢堅持黨的領導地位,才能使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有條不紊地進行。

第二,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要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礎之一。社會主義的法律通過人民民主程序來制定,通過人民民主監督來實行,民主和法治向來不可分割。

第三,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根本方略。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幹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總之,黨對國家的領導是依法領導,目的在於保證國家在民主法治軌道上運行,就會在民主法治軌道上發展。

這就是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

(8)黨與法治的關系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法治是有機統一」,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首要戰略任務。它科學地闡明了黨的內在領導,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和法治。這種關系清楚地揭示了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本質屬性,科學地回答了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主要問題,如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可動搖的根本。跟隨。

堅持三者的有機統一是中國政治制度的本質特徵,不同於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們黨團結一致,領導了中國各族人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道路,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紮根於中國土地的政治體制。

其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從性質,目標,道路等方面全面規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核心內涵。這是兩院制,憲政民主,以及在西方國家實施的三個國家。分權與多黨制的政治制度本質上是不同的,是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固定海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中國的政治體制具有特殊的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這種優勢和最大力量的最根本來源是堅定不移地堅持三者的有機統一。

㈨ 黨與社會主義法治的關系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以及改革開專放四十年屬中國經濟取得巨大的成功,都證明了黨的正確領導,黨當然也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法制建設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中國經濟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很快就會成為最大經濟體,社會高速發展,國民生活幸福和諧,這些都是與法制建設密不可分的。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動力。

㈩ 如何正確認識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辯證關系

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而黨的領導也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做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同時,黨領導人民依法治國,黨自己也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之所以說二者是一致的,是因為有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三個理由。
從必然性上看,依法治國需要黨的領導。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有良法才能有善治,而要有良法就必須要有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組織來領導制定。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代表著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以尋求善治為目標的依法治國必須要黨來領導,以善治為己任的依法治國和以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為己任的黨的領導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從必要性上看,依法治國也需要黨的領導。人類社會治亂興衰的基本經驗告訴我們,法治從來不能在亂世中實現,善治不可能在無序下完成。當前的中國,社會矛盾尖銳復雜,人們訴求差異多元。依法治國的實現條件需要一個具有統攬全局、協調各方功能的政治實體來創造前提。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具有這樣的能力和功能。所以,從依法治國的實現條件和中國共產黨的自身條件的現實性上看,二者是一致的。
從可行性上看。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能實現統一的。一是本質上可以一致。我國法律本身就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法律化、制度化,法律是由立法機關通過立法程序加以明確的執政黨的政策,黨的政策是法律的靈魂和基礎。二是在程序上可以做到。這就是我們能夠把黨的主張和意志通過立法程序,由人民選出的代表把人民的意志與黨的意志融合在一起,通過法律的載體表達出來,也就是通過立法機關把黨的意志變成國家法律;社會上任何組織和個人,嚴格依法辦事、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就是在執行黨的相關政策。從這點上看,二者也能一致。
黨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只有明確二者的關系,才能確保法治建設有序推進。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的「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和「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這一科學論斷,這既是對那種不要黨的領導的資產階級憲政主張的回擊,也是我們理解「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這一論斷的金鑰匙。

熱點內容
重慶法院易 發布:2025-04-30 08:57:52 瀏覽:807
江蘇大學法律碩士調劑 發布:2025-04-30 08:56:17 瀏覽:299
簡述我國合同法擔保法規定的抵押制度 發布:2025-04-30 08:55:40 瀏覽:326
機關法治文化建設 發布:2025-04-30 08:48:15 瀏覽:5
如何開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條 發布:2025-04-30 08:47:09 瀏覽:723
道德小品6個人 發布:2025-04-30 08:42:22 瀏覽:49
公司經營觸犯法律法人的責任 發布:2025-04-30 08:38:33 瀏覽:46
安全生產法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04-30 08:31:34 瀏覽:282
企業法學啥 發布:2025-04-30 08:30:39 瀏覽:775
刑法的根基 發布:2025-04-30 08:29:45 瀏覽: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