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法治思維的路徑
『壹』 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途徑是什麼
1、學習法律知識。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是培養法治思維的前提。
2、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維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維的過程就是運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過程。法律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正確理解法律的方法,包括理解法律條文的含義、內容和精神等;
二是正確運用法律的方法。
3、參與法律實踐。法治思維是在豐富的法治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現在,人們參與法律實踐的方式和途徑越來越多:
一是參與立法討論;
二是依法行使監督權;
三是旁聽司法審判。
4、養成守法習慣。法治思維是一種習慣性思維,與長期自覺養成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
(1)樹立法治思維的路徑擴展閱讀:
1、概念
法律思維是法律職業者的特定從業思維方式,是法律人在決策過程中按照法律的邏輯,來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或叫思維方式。
2、特徵
(1)法律思維是主體認知客體的一種方法。法律思維的主體是指法律職業者,主要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客體是指法律規范和客觀現實。自從有了人類社會,世界就分為主體和客體兩部分。主體和客體相分而結成認識關系,認識的方法就是作為主體的人的思維。
(2)法律思維是主體從現象到本質以達至法律真實為最低標準的一個思考過程。進入法律視野的客觀事實經常呈現紛繁雜陳、雜亂無章的現象。這些現象背後隱藏著事物的質的規定性。法律思維作為理性的思考方式,需要對大量的現象進行分析加工。
(3)法律思維以法律職業者的法律知識和經驗閱歷為前提。與法律職業者相關聯的不僅是法律規范整體,還涉及到具體的事實構成。法律思維不可能憑空產生,其必然以對事物的「先見」為前提。
(4)法律思維以法律規范和客觀事實為思考質料。法律思維的邏輯起點是進入法律視野的自然事實或者說案件,這些自然事實包括時間、地點、人物、行為、動機等等。法律思維通過法律規范要求,區分出自然事實和法律事實,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建構,區分出法律事實的性質。
(5)法律思維以法治理念為價值指引,以停止紛爭為目的。多數情況下,法律思維表現為一個判斷過程,以得出結論並給出理由為結果,其現實意義就是定分止爭,即案件的審結。定分是對爭執問題是與非的判斷,止爭是在判斷的基礎上據法裁斷,給出法律結論和理由。
『貳』 簡述培養法治思維方式的途徑
講法律。法律思維思考抄與處理法律問題首先要以法律為准繩。
講證據。法律思維思考與處理法律問題要以證據為根據。
講程序。法律思維思考與處理法律問題要從法律程序出發。
講法理。法律思維思考與處理法律問題要運用法律原理和精神。
培養法律思維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參與法律實踐等途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養成從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思維習慣。
學習法律知識。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是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前提。
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們從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方法。 參與法律實踐。法律思維方式是一種在法律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隨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法律對社會生活的調整范圍將越來越廣泛,人們面臨的法律事務必然會越來越多。這既對培養法律思維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也為培養法律思維方式提供了良好條件。
『叄』 培養法治思維方式的途徑有哪些
1、首先要堅持依法行政。無論是決策、執行,還是解決矛盾、推動發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斷審視行政行為的目的、許可權、內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
2、應該大力推進權力清單制定工作,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其次要自覺守法、堅決護法,維護法律和制度的嚴肅性,維護他人和組織的合法權利。
3、要大力推動政務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以公開透明保護自己、維護法律尊嚴。
4、要大力支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司法腐敗是危害最大的腐敗,是壓垮政府公信力的最後一根稻草,要堅決抵禦和打擊司法腐敗。
(3)樹立法治思維的路徑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建設的基本要求:
1、強化依法辦事的理念: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保證憲法和法律的全面有效實施。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
2、發揮好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的作用: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實踐表明,良好的道德風尚既可以減少各種矛盾紛爭、凈化社會環境。
3、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但是法治建設仍然任重道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治思維
『肆』 大學生可通過這種途徑培養法治思維方式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興趣提出疑問是思維的基礎。有疑問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能培養思維能力。古人曾經說過:「疑者,覺悟之機也」。陶行智先生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都是這個道理。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好引導作用,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創設出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只要能夠讓學生自主地去提出疑問就可以。例如說利用各種媒體和輔助道具,設置直觀形象的疑境,誘發學生興趣。如:在講解「商品的基本屬性」的內容時,老師可以分別出示一瓶礦泉水,一瓶自來水,一瓶井水,引導學生思索:同樣是飲用水,都能用來滿足人們生理需要,為什麼有的要用錢購買,有的不用?為什麼同樣用錢購買,價錢卻有「便宜」、「昂貴」之分?使學生形成一種急欲獲得知識的心理,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除了使用道具,成語、諺語、詩詞、名言警句等也是創設問題情境時可以經常使用到的。這些名言之類的東西可以給枯燥的高中政治課堂增添生機,渲染活潑生動的課堂氣氛,誘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提出疑問並自主思考。如:講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時,可以引用「欲擒故縱」的成語,讓學生解釋其意思。這個從引用到解釋的過程,就是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的良好開端。然後提出同樣是「擒」,為什麼有「疲擒」、「誘擒」、「智擒」之分?引導學生思索,急於尋找答案。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在討論矛盾的對立統一時,運用「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樣的詩句。二、訓練多種思維方法,引導學生思維上路上面講了如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疑問,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思考問題的答案。那麼,如何思考呢?要給學生一條正確的認識路線,從而找到解決問題、探求知識答案的方向。讓學生從模仿、練習中學會和掌握認識世界的正確思路,減少盲目性。訓練同學們的思維能力有這樣的幾種方法,比如說深入思維法,這個方法的基本步驟就是從一個疑點開始,尋找其答案,接著又以其答案為疑點,再尋找答案。這樣一來,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有層次地進行思考,對於高中生的思維能力的鍛煉有很大的幫助。如,在講解商品時,一開始不是直接給學生以明確的答案,而是先給他們一組選擇:「商品必須是一個物品」、「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商品必須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以引起學生思考。接著請學生舉出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商品來,然後問學生:「學習成績、班級榮譽、思想品質等是不是商品?」引導學生比較它們之間的區別,從而抽象出「商品必須是一個物品」的結論。接著,再問學生:物品是否都是商品?為什麼空氣、河水不是商品,而煤氣、自來水卻是商品?引導學生比較它們之間的區別,從而抽象出「作為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的結論。最後讓學生看看教材,明確商品的概念。如此環環相扣,引導學生不斷探索、追求,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三、開拓知識面,活躍學生思維培養高中政治學科的思維能力,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豐富的知識儲存量。擴展學生對於政治這門學科的認知領域,最大程度地豐富他們的知識,這樣一來,學生才會發現各種知識之間的關聯,從而受到啟示,進一步地進行思考,觸發學生的聯想,形成新的觀點和看法。當面教育改革進行的速度飛快,學生要想跟上這個速度本來就不太容易。更何況,教科書上的政治內容基本都是以一段概念,然後配一個案例來進行展示,這樣的模式很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固定在一個框架里,得不到更新。因此,十分必要通過拓寬知識面,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當學生的知識層面變廣之後,他們就能說出中西部的落後是歷史遺留的問題,對中西部既要看到其劣勢,但也有明顯的資源優勢,中西部經濟上不去,東部的發展會受到嚴重的制約,特別是談到中西部前景時,說出了:「壞事變好事」的觀點,體現了矛盾轉化這個深奧的哲理。在討論時,有一部分同學還表示願意去為西部的開發做出貢獻,通過拓寬知識、討論,不僅使學生理解了課本上的觀點,而且培養了能力,提高了思想覺悟。以上三點就是本人對於培養高中生政治學科的思維能力所提出的建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這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密切配合,共同學習。
『伍』 大學生法治思維的養成路徑
善於觀察社會,勇於實踐,勤於思考,因為法治是植根於社會生活基礎的,法律規定,是從社會生活總結歸納出來的規則體系。
舉個例子,《公司法》的有限責任制度(指的是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度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也就是一旦公司破產,資不抵債時,股東的個人財產不用承擔償債責任,只需要以公司財產承擔即可,公司財產不足以償債的,債權人吃虧),是旨在鼓勵投資,激勵經濟活力,不然一旦經商虧損,可能會有一輩子還不完的債務,誰敢興辦公司呢?有限責任就免除了這個後顧之憂,其合理性還在於,公司的存在不僅是股東賺到了利潤,和公司進行交易的相對方也因此而獲得了利潤,所以理應一並承擔一定的風險。還有,若是股東需要承擔無限責任的話,那麼你和一家公司交易的時候,怕不怕他們還不了債,你會虧損,那麼你需要詳盡調查該公司股東的個人情況,因為股東的個人資產和信譽影響你的債權,因此你需要付出很大的調查費用,有限責任制度,就免去了這種不必要的浪費。
像這種制度,就是在經濟生活中歸納出來的,為有益於社會發展的。只有這樣的理論聯系實際地去理解法治,才能養成智慧的法治思維,深邃的社會智慧。
『陸』 請論述如何培養法制思維
各級領導幹部應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和運用法治思維:
首先要堅持依法行政,無論是決策、執行,還是解決矛盾、推動發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斷審視行政行為的目的、許可權、內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自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應該大力推進權力清單制定工作,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其次要自覺守法、堅決護法,維護法律和制度的嚴肅性,維護他人和組織的合法權利。任何人不能搞權大於法、以言代法、選擇性執法。
尤其是在關涉自身利益時,要做到自律自省、遵章守紀,不搞特權、不搞潛規則。要大力推動政務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以公開透明保護自己、維護法律尊嚴。再次要大力支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司法腐敗是危害最大的腐敗,是壓垮政府公信力的最後一根稻草,要堅決抵禦和打擊司法腐敗,加快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讓法律真正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讓全社會充分相信法律、依賴法律。
最後要帶頭學法,有效普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以實際行動引導全社會自覺依法維護權益,又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6)樹立法治思維的路徑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准繩,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
簡言之,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維需以法治概念為前設。
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至今,於法治概念之認知盡管不完全一致,但對其核心內涵包括精神、實體、形式等層面諸要件已經有基本共識存在。
就中國當下而言,經過30多年砥礪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識也已基本具備。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維命題的前提。
『柒』 新時代大學生法治思維路徑是關於那些方面去了解
新時代大學生法治思維路徑了解的方面:
新時代大學生法治思維路徑是了解學校教育、家庭生活、社會環境和網路空間四個方面,深入挖掘其中的法治教育實踐因素,並將其有效地結合起來,以此構建大學生法治思維培養的實踐路徑。
新時代加強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必須培養大學生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維,形成運用社會主義法治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整個教育中對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養教育缺乏有效的實踐路徑,所以必須從新時代我國各方面建設新的階段性發展特徵入手。
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應主動接過歷史交付的接力棒,積極樹立法治觀念,培養法治思維,樹立法治信仰,在頭腦中真正認識到依法治國的必然性,用法治思維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建設中築夢遠航。
『捌』 大學生如何培養法治思維
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思維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在准確把握社會主義法治思維的基本內涵,深刻培養大學生法治思維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培養大學生法治思維的主要途徑,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就學校教育而言,也不僅僅只是一個課堂教學問題,需要學校與我們共同來執行,那麼我們大學生應該如何培養法治思維呢?
(5)守住法律底線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法律不能成為「橡皮泥」「稻草人」,觸犯法律底線就要受到追究,堅持從自我做起,形成底線私我,嚴守法律底線,帶頭尊法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