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有立法保護

有立法保護

發布時間: 2020-12-28 19:57:33

Ⅰ 美國的每個州都有立法權都能出台保護動物的法律嗎為什麼中國沒有

是的,美國每個州都有部分立法權,中國各省也有部分立法權,僅限於本省內通行,專這點上中國屬和美國幾乎一樣,我們之所以覺得美國好中國不好主要源於兩種誤解:一種是喜遠厭近錯覺,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別人的東西好吃些這類求新獵奇心理;二種是發達程度的錯覺,美國是世界最大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東西方文化也有差異,拿來直接類比,會產生風馬牛不相及的錯覺的。

Ⅱ 有哪些地方立法權造成了地方保護主義

首先,地方立法權擴容謹防「法盲立法」。當前大多數設區的市,不論是組織機構還是人員素質皆難以擔當地方立法的重任。目前享有地方立法權的49個城市,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經濟特區所在地城市等等,其一般經濟文化比較發達,人大常委會的組織機構比較健全,常委會委員或人大代表的素質相對較高。而此次擬新擴容的設區的市,其不僅大多沒有專司立法的專門委員會或者是工作機構,常委會組成人員中法律背景出身的比例極低,熟悉立法理論與實踐的人才幾乎缺乏儲備,在此種情況下,未經任何試錯即輕率打開地方立法之門,其後果委實難以想像,此種後果在實踐中最突出的體現可能便是地方性法律簡單拼湊乃至直接抄襲上位法。
其次,地方立法權擴容提防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賦予更多的城市以地方立法權,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地方積極性得以發揮,但地方黨委、政府藉助地方立法權以加強其地方保護主義和地方利益的擔憂亦絕非杞人憂天。立法是一項妥協的藝術,也是權力配置合理下的利益表達、意志設定過程。享有立法權主體的行政層級越低,其與具體公民、企業、社會組織的利益糾葛越緊,對公民和社會權益的損害就越大,因此享有地方立法權主體過多過濫,定會助長地方保護主義、本位保護主義的盛行。通俗地講,便是所謂的「屁股決定腦袋」,享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難免不將自身的利益「塞進」地方性立法當中,使其地方保護主義在「法律化」的掩飾下顯得「名正言順」,尤其是在地方立法公眾參與制度、地方立法監督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形下,此種擔憂表現得更為突出。
再次,地方立法權擴容避免危及法制統一。我國作為單一制國家,法制統一的意義尤為重大,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更是作為一項憲法原則。又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之間在經濟、文化方面的差距較大,為此形成了多層次的立法體制,除國家層面的立法外,部分地方亦可進行立法。但地方立法權的迅速擴容,在一定程度上會挑戰我國法制的統一。具體有二:一是某些地方在立法之時,有意或者無意地突破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立法許可權,或是地方在國家立法已有規定的情況下制定與之相悖的地方性立法。如轟動一時的「洛陽種子案」所涉及的《河南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便被認為違反了作為上位法的《種子法》。二是地方立法原本符合上位法的規定,但由於上位法立、改、廢活動較為頻繁,而地方性立法由於諸方面的緣由未能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如此一來便出現了地方性立法與上位法相抵牾的情形。尤其在活化的違憲審查制度和司法審查制度闕如的情況下,地方性法規依法又是司法裁判必須援引的依據,地方立法權主體的率爾擴容弄不好會顯在或潛在地助長司法的地方化。
誠如上述,地方立法權擴容背後的原因諸多。賦予更多的設區的市以地方立法權,即便有諸多積極效應和客觀需要,但真得如《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那般急劇增加享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數量?答案應是否定的。其中最關鍵的理由便是:探索型改革基於降低試錯風險和改革成本的需要,往往趨向於「分步走」的改革路徑。於此層面而言,分批賦予設區的市以地方立法權或許更為穩妥與合理,當然賦予地方立法權的條件可不如批准「較大的市」那般苛刻,《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對此所做的制度設計可謂合理,其規定:「前款規定的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等因素確定」。
地方立法權的擴容除選擇「分步走」的路徑之外,尚須確保地方性立法的科學性,具體而言,以下舉措值得考慮:
第一,委託第三方起草地方性立法草案。在現有的體制之下,法律草案往往由行政機關或是人大有關機構直接起草,此種作法自有其優勢,但由此導致的後果有二:一是由行政機關起草法律草案,立法草案難免不受部門利益的影響。試舉一例,在交通管理領域的地方立法過程中,實踐中通常是由政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起草法律草案,如此一來,交通管理部門既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亦是游戲的參與者,這不僅直接造成了立法的不公,並間接導致了執法的不公。基於此,委託中立的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部門利益對立法的挾持與干涉。二是委託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可以避免「法盲立法」的窘境。因為受委託的第三方大多是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其通常具有立法所需的專業性知識。十八屆四中全會亦提出:「探索委託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規草案」,在過去的地方立法實踐中類似的舉措亦不在少,1993年通過的《廣東省經紀人管理條例》即為我國首次委託專家學者起草的法律草案。但此項制度的建立尚存諸多問題有待明確與解決,譬如第三方選擇的方式,是直接委託還是公開招標抑或是其他方式;如何確保第三方不受相關機關的牽制,如何實現第三方不偏不倚地起草法律草案;如何避免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制度步法律草案徵求意見制度的後塵,即使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不至於流於形式,法律草案符合立法者的利益時就採納,不符合其利益時便棄之一旁。
第二,健全對地方立法權的監督機制。為了避免地方立法權的濫用,有效的監督勢不可缺。此種監督無外乎事前與事後兩種主要形式,前者主要指的是地方性立法生效的前置程序,譬如我國《立法法》要求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方可施行。後者則是對既已施行的地方性立法進行合憲性、合法性審查,並對其中違憲、違法的地方立法予以撤銷,我國《憲法》、《立法法》對此均有所規定,但該制度設計在實踐中並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現如今,隨著地方立法權的擴容,地方立法的數量勢必增加,違背上位法的地方立法的數量同樣會隨之增加,在此情形下,若上述審查、撤銷制度依舊處於「冰凍」狀態,其後果不言自明。於此層面而言,欲使地方立法權擴容不至於遭到濫用,對地方性立法的審查與撤銷制度無疑需要「解凍」。
第三,劃定設區的市在進行地方性立法中的許可權。在立法體制中,許可權劃分的方式有二:一是負面清單的模式,即只要不屬於國家立法權的專屬范圍,地方皆可進行立法;二是正面清單的模式,即唯有明確授權的事項,地方始可進行立法。二者各有優劣,我國現行《立法法》便是第一種模式,即《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為國家立法權所專屬,除特別授權外,不容許由法規、規章等進行規定,其中諸如犯罪和刑罰等內容甚至不允許進行特別授權。為防止擴容後的地方立法權出現尚難以預期的濫用,對設區的市的地方立法權可通過正面清單的方式予以限制,即在保障這些地方擁有城市發展所需的立法許可權的同時,又不至於為地方性立法僭越國家立法創造「條件」。《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對其許可權的規定為:「較大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限於城市建設、市容衛生、環境保護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項。」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是:《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對立法許可權的限制是否溯及過去已享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如何使立法法有關較大市的規定與憲法相關規定對接?此外,尚需要指出的是此許可權並非一成不變的,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

Ⅲ 憲法保障、司法保障、立法保障各是什麼意思

憲法保障是指國家應當保障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的地位,其他法律不得與其抵觸和沖突,對憲法中確立的權利義務應當進行保護,對立法、司法行政活動中違反憲法的行為進行審查和禁止。
立法保障就是法律對某種權利以法律規定的形式予以保護,是一種立法行為。比如,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簡單地說,就是通過立法把我們的權利規定下來,不規定則不為權。
司法保障,就是公民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司法機關通過司法活動予以保障,是一種實踐行為。比如,公安機關偵查犯罪、檢察機關指控犯罪、法院審理等一系列活動。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公民權利得到維護
進一步來說吧,公民的權利必須通過立法保障、司法保障和法律監督才能得以實現。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是比較原則的,還必須通過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加以具體化。如選舉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行政處罰法、律師法等。這樣才能把憲法原則落實到實處,具體實現公民權利。因此,憲法和法律是公民權利的立法保障。 現實生活中,公民認為憲法和法律賦予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也可以向紀檢部門、監察部門、檢察機關舉報。這些司法機關和部門必須秉公執法,切實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這是公民權利的司法保障。

Ⅳ 香港是否有立法保護動物

《香港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

動物包括哺乳動物、雀鳥、爬蟲、兩棲動物、魚類或任何其他脊椎動物或無脊椎動物,不論屬野生或馴養者。

有關殘酷對待動物的罰則

(1)任何人——

(A)如殘酷地打、踢、惡待、過度策騎、過度驅趕任何動物或殘酷地使任何動物負荷過重或殘酷地將其折磨、激怒或驚嚇,或導致或促致任何動物被如此使用,或身為任何動物的擁有人而准許該動物被如此使用,或因胡亂或不合理地作出或不作出某種作為而導致任何動物受到任何不必要的痛苦,或身為任何動物的擁有人而准許如此導致該動物受任何不必要的的痛苦;

(B)如掌管任何被禁閉或被關禁或正由一處地方運送往另一處地方的動物,但疏於對該動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清水;

(C)如輸送或運載任何動物,或導致或促致任何動物被輸送或運載,或身為任何動物的擁有人而准許該動物被輸送或運載,而所採用的方式或盛放動物的位置、或盛載動物的箱、簍或籃的構造或過小體積,令該動物承受不必要的痛楚或痛苦;

(D)如將任何動物裝上船隻或鐵路貨卡,或將任何動物自船隻或鐵路貨卡卸在另一船隻或鐵路貨卡、碼頭、岸或月台,而所採用的方式或使用的器具令該動物承受不必要或原可避免的痛苦……

(F)如在任何動物因疾病、衰弱、受傷、疼痛或其他原因而不適宜被使用於某種工作或勞動時,仍將其如此使用,或導致或促致其被如此使用,或身為其擁有人而准許其被如此使用;

(G)將任何動物帶進香港或驅趕、運載、運送或移走,或據有或畜養任何動物,或明知而容受任何動物在其控制下或在其處所內被據有或被畜養,而所採用的方式可能導致該動物受到不必要或原可避免的痛苦,一經循簡易程序定罪,可處罰款及監禁6個月。

(2)為施行本條,擁有人如沒有就保護動物免受殘酷對待而作出合理的謹慎措施及監管,須當做已准許殘酷對待動物;但如擁有人只因沒有作出上述的謹慎措施及監管而被裁定犯本條例所指的准許殘酷對待動物罪,則在沒有給予他罰款選擇時不可將他處以監禁。

(3)本條不適用於在宰殺或預備宰殺動物作人類食物的過程中所作出或不作出的作為,但若如此宰殺或預備宰殺動物為動物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則屬例外。
網址:http://www.tianya.cn/pub/C/funinfo/1/150237.107.shtml

Ⅳ 我國關於保護網路作品著作權的相關立法有哪些

網路作品與其他形式的作品沒有差異,都是平等受法律保護的。建議查閱 著作權法及相關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

Ⅵ 立法保護是什麼意思,具體是什麼意思

司法是什麼意思?司是實踐的意思,司法也就是說是依據法律的規定,司法專機依據法律對民事權利屬進行保護,司法機關主要就是,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公安局帶有強烈行政機關的味道,主要負責對刑事犯罪的抓捕。檢察院就是整理證據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起訴,法院進行判決。要注意的是檢察院如果進行逮捕的話,被逮捕的人一定是行政人員,也就是說是當官的。 立法保護就是最高人民法院起草立法,經全國人大多數投票通過後生效的對尚未法律保護的民事權利予以法律上的保護。

Ⅶ 國家為什麼通過立法保護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權利

智力成果權又稱知識產權,是指對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領域從事智力活動創造的精專神財富所享有屬的權利. 廣義的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鄰接權,商標權,商號權,商業秘密權,產地標記權,專利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等.狹義的知識產權主要包括著作權,鄰接權,專利權,商標權等.

Ⅷ 我國立法現狀對人身權有哪些保護

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人所共知的原因, 遲遲沒有制定民法。 至1986年,在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時候,在其簡短的篇幅中,專設8個條文規定與物權、債權、 知識產權相並列的「人身權」一節,對人身權作了專門的、集中的、具體的規定,並且在「民事責任」一章除用第119條和第120條對人身權的法律保護作出專門的規定外,還在第106條、第109條、第110條以及第121條至133 條的侵權責任規定中,都規定了對人身權保護的內容。由於《民法通則》立法體例的新穎性和科學性,可以不愧地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關於人身權的立法,是新中國民事立法的一個創舉。它改變了傳統立法格局,開創了當代民事立法關於人身權立法新體例的先河,將人身權與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相並列,作為相對獨立的民法組成部分。這不僅將影響、決定我國民法典的基本立法模式,而且對各國關於人身權立法產生積極的、歷史的影響,其歷史意義是不可估量的。

我國《民法通則》關於人身權的立法雖然具有上述開創性的貢獻,但其內容卻並非盡善盡美,確有不盡人意之處。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關於人身權兩大系列的人格權和身份權配置不夠協調。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民法通則》在「人身權」一節中規定的人身權利,除榮譽權以外,都是人格權,因而給人造成榮譽權也是人格權、人身權就是人格權的錯覺,甚至得出我國民事立法沒有身份權概念的結論來。應當強調的是,婚姻法亦為私法,應作為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應當將親屬法上的身份權納入人身權的體系,不應將其獨立於民法之外,認其為其他性質的權利,而否認其人身權的性質。

2.《民法通則》沒有規定一般人格權。一般人格權作為公民、法人的一項基本民事權利,是十分重要的,具有多種調整功能。它的基本內容,包括人格獨立、人格自由和人格尊嚴。〔1 〕《民法通則》對《憲法》已作原則規定的人格尊嚴這一一般人格權,卻納入名譽權的范圍之內,在名譽權的立法條文中予以規定,顯然是不合適的。

3. 具體人格權立法尚不完備。 《民法通則》明文規定的具體人格權,包括健康權、生命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婚姻自主權。尚缺少身體權、自由權、隱私權、貞操權、信用權等。這些具體人格權對於民事主體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權利。《民法通則》對於這些重要的具體人格權未作具體規定,屬於立法上的明顯疏漏。

4. 對於各種具體人格權的具體權利內容,沒有具體規定, 目前主要靠學理解釋。這種辦法,使實務掌握上沒有確定的標准,各行其事,不能做到嚴格執法。

5. 對人身權的民法保護手段不盡完備。 盡管《民法通則》對侵權民事責任的規定作了相當程度的努力,但對於人身權的法律保護仍有較大的缺陷。主要表現是:(1)對侵害生命權、健康權、 身體權造成精神創傷、精神痛苦的,沒有創設慰撫金賠償制度,對此種精神損害無可行的救濟方法;(2)對侵害健康權、 生命權的財產損害賠償的法定標准過低,難以保護受害人的合法利益,如規定侵害生命權僅賠償喪葬費, 顯系不足;(3)在侵害名譽權、自由權等精神性人格權的法律保護中,沒有區分人格利益損害賠償和精神痛苦慰撫金賠償,導致精神損害賠償性質不明,甚至認為法人無精神損害賠償可言;〔2〕(4)對於身份權,尤其是親屬法上的身份權,缺乏有效的法律保護手段。

6. 對於人身權的延伸法律保護,缺乏明文規定。 關於著作人身權的延伸保護,《著作權法》規定作者死後保護50年;對於死者名譽,司法解釋規定予以延伸保護。除此之外,對於公民出生前的健康權益、身體權益、生命權益,對於民事主體消滅之後的身體權益、姓名權益、名稱權益、信用權益、隱私權益,立法和司法均未予以切實的延伸保護。這種情況,不利於全面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利益。

熱點內容
涉港國安法加強立法 發布:2025-04-02 04:25:13 瀏覽:154
中國海洋環保法規需完善 發布:2025-04-02 03:27:10 瀏覽:723
2014年國家司法考試大綱 發布:2025-04-02 03:23:01 瀏覽:434
法官單獨序列管理 發布:2025-04-02 03:06:10 瀏覽:935
合同法合同履行問題 發布:2025-04-02 03:02:51 瀏覽:446
杭州市法律援助電話是多少 發布:2025-04-02 02:48:31 瀏覽:572
規章規范性文件資料庫建設 發布:2025-04-02 02:45:47 瀏覽:33
上海朱斌律師 發布:2025-04-02 02:35:37 瀏覽:802
道德禮儀課 發布:2025-04-02 02:16:11 瀏覽:920
法律關系中無限責任范圍 發布:2025-04-02 02:01:35 瀏覽: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