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刑法立法
Ⅰ 刑法未成年犯罪規定
《刑法》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據此,在我國,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只對情節惡劣的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罪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擔刑事責任,我國的未成年犯關押於少管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Ⅱ 刑法關於未成年犯罪有什麼規定
一、 刑法 關於未成年犯罪處罰有什麼規定? 我國刑 法規 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 或死亡、強奸、 搶劫 、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 未成年人犯罪 ,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據此,在我國,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犯的所有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因此我國的未成年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而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 二、關於未成年人犯罪處罰的法律規定 未成年人,是指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經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觸犯刑事法律,但其年齡不滿十八周歲,應當從輕或者減輕刑事處罰的情形。 我國刑法關於未成年人犯罪的規定 1、《刑法》第17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 投放危險物質罪 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 監護人 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2、《刑法》第49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 死刑 。 (二)未成年人犯罪不適用的刑種 我國 刑罰 體系,分為主刑、附加刑。其中主刑為: 管制 , 拘役 , 有期徒刑 ,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為 罰金 , 剝奪政治權利 , 沒收財產 。 根據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對於未成年人犯罪不適用以下刑種: 1、死刑 根據《刑法》第49條的規定,以及我國對於犯罪人的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對未成年罪犯不適用死刑,包括 死刑立即執行 與 死刑緩期執行 ,給未成年人以改過自新的機會,使未成年人意識到社會的溫暖,重新對待生活,激發對生活的希望,以在以後更好的發展,對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2、無期徒刑 《刑法》第17條第3款,是法定的從輕減輕情節。無期徒刑沒有幅度,無法從輕處罰,只能適用減輕處罰。 3、剝奪政治權利 未成年人本身就不滿十八周歲,而對於大部分政治權利而言,具備政治權利能力的年齡條件是已滿十八周歲,因此,未成年人還未享有的政治權利就無所謂剝奪問題。 4、沒收財產 沒收財產是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的刑罰方法。未成年人通常都是與其父母或監護人一 同居 住,且大部分未成年人尚無參加工作賺錢的能力,其家庭的財產除個人生活用品外,基本為其父母或者監護人所有。因此,對於未成年人犯罪無可執行的財產。 (三)未成年罪犯可適用的刑種 1、管制 管制,是五個主刑中最輕的刑種,根據管制的特點,對未成年人適用管制,有利於使未成年人繼續正常生活學習,感到社會與家庭的溫暖,從而更利於對其的改造。 2、拘役 拘役刑期較短,適用於罪刑較輕但需關押的罪犯,對未成年人適用拘役,是一種相對比較好的選擇。 3、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的幅度較大,適用廣。對於有期徒刑,應注意與成年罪犯分開關押,以防止交叉感染,而使未成年人的思想受到腐蝕。 4、罰金 對於罰金的適用,我個人認為應區別對待,對於已滿十六周歲,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可以適用罰金刑。而對於其他未成年人,因其尚處於父母照顧,無個人財產,可不適用罰金刑。 未成年人在進行社會活動的過程中,最好有家長的陪伴進行。犯罪行為的發生一般都是相互影響的,未成年的智力和價值觀暫時為健全,是需要家長和相關教育者進行共同監督的,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當未成年人成年之際,其所進行的舉動都將具有責任追究性。
Ⅲ 未成年犯罪怎麼判刑,法律都有哪些規定
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條)。我國 刑法 理論中所說的 未成年人犯罪 ,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所實施的危害社會、觸犯刑律並應當受到 刑罰 處罰的行為。我國對觸犯刑法而犯罪的未成年人,在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同時,不是單純地為處罰而處罰,更重要地是採取各種正確原則和措施,把他們教育挽救過來,使之成為遵守法律的正常公民,避免其再次犯罪。 一、我國刑法對 刑事責任年齡 階段的劃分 刑事責任是指組織和個人觸犯刑律,實施了刑法禁止的犯罪行為而應當承擔法律後果的責任。刑事責任的根據在於意志自由,而這種意志又取決於後天培養的個人辨認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是由個人的年齡,受教育的程度,生理精神狀態決定的,其中年齡所起的作用是最直接最顯著的。因此,刑法中刑事責任的承擔就與年齡有了聯系。這便引導了各國在刑法理論中對刑事責任年齡制度進行研究,而每個國家的刑事責任年齡是由該國的社會狀態以及在這樣的社會狀態下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長特點而定的,這個年齡的法定必須符合該國家的實際情況。近現代世界各國刑事立法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雖各有不同,但一般都是根據本國少年兒童成長的實際情況以及同犯罪作斗爭的需要,根據一個人從完全不具備到部分具備、完全具備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的逐步發展過程,把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幾個階段,劃分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我國刑法根據國家對少年兒童的危害行為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政策為指導,從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狀況、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以及各類犯罪情況的實際出發,並適當借鑒別國的立法經驗,在刑法第17條中把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與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三個階段。 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根據刑法第17條的規定,不滿14周歲,是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一般地說,不滿14周歲的人尚處於幼年時期,還不具備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即不具備責任能力。因此法律規定,對不滿14周歲的人所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一概不追究刑事責任;但必要時可依法責令其家長或 監護人 嚴加管教。 2、 相對負刑事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我國刑 法規 定的人相對負刑事刑事責任的年齡范圍,即處於該年齡段的人只對刑法中規定的少數犯罪負刑事責任,而對絕大多數犯罪則不負刑事責任。這無疑是符合未成年人辨認和控制能力實際狀況的科學的制度。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 或者死亡、強奸、 搶劫 、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法律都有哪些規定。我國對這類人群的判決是根據年齡進行劃分的。如果未成年人在14周歲以下,可免於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未成年人在14-16周歲之間,我國的法律機關根據犯罪事實進行相應的處罰。
Ⅳ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規定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實施的犯罪行為,相關法律規定主要在《刑法》中。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刑法規定的八類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Ⅳ 刑法對未成年犯罪的規定
刑法對未成年犯罪的規定具體如下:
1、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3、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另外,18周歲以下統稱為:減輕刑事責任年齡。在這個年齡段犯罪的都應當視情節從輕減輕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條之二
【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組織未成年人進行盜竊、詐騙、搶奪、敲詐勒索等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未成年人從寬】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Ⅵ 刑法關於未成年犯罪的規定是怎麼樣的
刑法 關於未成年犯罪的規定是怎麼樣的?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 或者死亡、強奸、 搶劫 、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 監護人 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四十九條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 死刑 。 第六十五條 被判處 有期徒刑 以上 刑罰 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 累犯 ,應當從重處罰,但是 過失犯罪 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對於被 假釋 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條依法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在入伍、就業的時候,應當如實向有關單位報告自己曾受過刑事處罰,不得隱瞞。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人,免除前款規定的報告義務。 什麼是 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實施的犯罪行為。我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據此,在我國,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擔刑事責任,因此我國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而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關押於少管所。 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理原則 一、從寬處理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定,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必須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也就是說,不滿十八歲是一個法定從寬處罰的情節。至於是從輕還是減輕以及從輕的幅度,則根據具體案件確定。根據這一原則,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原則上不應判處法定最高刑,在具體量刑時一般應將未成年人中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低齡犯罪者與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高齡犯罪者區別開來,在同一年齡段內的犯罪,在決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時,一般也要體現不同行為人年齡上的差別。只有這樣,才能完整地體現和實現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減輕處罰的從寬原則。 二、不適用死刑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49條:「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規定,未成年人不論犯何罪均不應判處死刑。這是剛性要求,不允許有任何例外。所謂犯罪的時候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時候。如果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即使審判的時候已滿18周歲也應適用本條規定。我國刑法之所以規定對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主要原因在於:死刑是一種最嚴厲的刑罰,它關繫到犯罪人的生死存亡。不滿18周歲的人由於未成年,還處在生理與心理發育過程中,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都還比較弱,因此,尚未達到罪行極其嚴重、不堪改造的程度,故不宜適用死刑。 三、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則 我國未成人保護法第38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條也明確地規定:「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這就從法律上明確了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教育、感化、挽救原則要求司法人員在辦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確處理懲罰和教育的關系。要將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司法人員對未成人要堅持攻心為主,像父母對孩子、教師對學生一樣,針對其個人特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認識到自已行為的危害性。 這一原則要求司法人員在處理未成人案件中既要注意查清事實,又要及時對未成人進行教育和感化。教育、感化在 訴訟 的各個階段都要受到重視,要正確處理查清事實與教育、感化的關系。查清事實是正確教育的基礎,事實不清,就無法以理服人,難以針對性的開展教育。但也不能專注於事實本身而忽視教育和感化。教育和感化是處理未成年人案件的重要原則。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感化要注意挖掘犯罪發生的深層次根源,剖析未成人犯罪的根本動因,對症下葯,深入進行心理教育,使其真正認罪伏法,並能正確對待將要面臨的刑事處罰和履行。 貫徹教育、感化和挽救原則並不意味著對未成年人只重教育而忽視懲罰。未成年人犯罪同樣對社會造成了危害,對其依法予以處罰是正當的,也是必要的。忽視懲罰或不當的處罰難以使其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後果,對教育、感化方針的貫徹是不利的。但這種處罰要遵循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方針,可罰可不罰的盡量不處罰。 四、分案處理的原則 分案處理是指對未成年人案件與成年人案件實行訴訟程序分離、分別關押、分別執行。 訴訟程序分離是指未成人與成年人 共同犯罪 或有牽連的案件,只要不妨礙訴訟,要分案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第40條明確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應當照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並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最高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第二十條明確規定:「人民檢察院提起 公訴 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不妨礙案件審理的,應當分開辦理。」 分別關押是指對未成年適用拘留、 逮捕 等強制措施時,要將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分別關押看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第41條明確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審前 羈押 的未成年人,應當與羈押的成年人分別看管。」《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六條也明確地規定:對被拘留、逮捕和執行刑罰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應當分別關押、分別管理、分別教育。 分別執行是指對未成年人的已生效的判決、裁定的執行,要同成年人分開,不能放在同一場所,以防止成年罪犯對未成年罪犯產生不良影響。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未成年罪犯的執行場所一般為少年犯管教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第41條第2款明確規定:「對經人民法院判決服刑的未成年人,應當與服刑的成年人分別關押、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六條後半段還明確規定:「未成年犯在被執行刑罰期間,執行機關應當加強對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對未成年犯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對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執行機關應當保證其繼續接受義務教育。 五、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的原則 未成年人在 刑事訴訟 過程中,除保障其享有 刑事訴訟法 所規定的作為任何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所享有的訴訟權利以外,還要注意認真落實其作為未成年人所享有的一些特別權利。從有關規定來看,主要有兩點: 1.法定 代理 人的在場權。我國刑事訴訟法14條第2款規定:「對於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公安機關辦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的規定》第十一條規定:「訊問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時,根據調查案件的需要,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外,應當通知其家長或者監護人或者教師到場」。《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定》第十一條規定:「訊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告知其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和應當履行的義務」。《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十九條規定:「 開庭審理 前,應當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庭。法定代理人無法出庭或者確實不適宜出庭的,應另行通知其他監護人或者其他成年近親屬出庭。經通知,其他監護人或者成年近親屬不到庭的,人民法院應當記錄在卷。」依照上述規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訊問和審判時,可以提出要求,讓他的法定代理人到場。未成年人心理尚未成熟,法定代理人在訊問、審判時到場,有利於未成人的情緒穩定,也有利於訴訟的順利進行。為保障訴訟目的實現,司法機關在沒有妨礙訴訟進行的例外情況時,一般應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場。 2.獲得指定辯護的權利。刑事訴訟法34條第2款規定:「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 辯護人 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 律師 為其提供辯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7條第二款進一步明確規定:開庭審理時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為其指定辯護人。第38條還規定:「被告人堅持自己行使辯護權,拒絕人民法院指定的辯護人為其辯護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並記錄在案;被告人具有本解釋第三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即:盲、聾、啞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人;開庭審理時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可能被判處死刑的人)拒絕人民法院指定的辯護人為其辯護,有正當理由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但被告人需另行委託辯護人,或者人民法院應當為其另行指定辯護人。」《中華人民共和國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未成年人作為被告人時,不但其訴訟地位決定了其行使辯護權的困難,而且未成年人本身這一主體的特點就決定了獲得辯護人幫助的迫切性。刑事訴訟法的這一規定對於保障未成年人被告訴訟權利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六、 不公開審理 的原則 不公開審理原則是指法院在審理未成年案件時,不對社會公開,不允許旁聽和記者采訪。《刑事訴訟法》第152條第2款規定:14歲以上不滿16歲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16歲以上不滿18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對於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第三款還規定「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13條進一步規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決前,審判人員不得向外界披露任何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訴訟案卷材料,除依法查閱、摘抄、復制以外,未經本院院長批准,不得查詢和摘錄,並不得公開和傳播。對未成年人案件不公開審理有利於緩解未成年人的緊張情緒,防止公開審判可能導致的給未成人造成精神創傷、增加改造的難度等不利於其回歸社會的消極後果。 不公開審理原則只是指審判過程不公開,對判決的宣告應公開進行。但根據《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一條規定:「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宣告判決應當公開進行,但不得採取召開大會等形式。」 七、全面調查的原則 全面調查原則是指司法人員在處理未成年人案件時,不能僅從處罰的目的出發,滿足於對案件事實和 證據 的調查。還要基於教育、挽救的目的,對未成年人的的生理、心理狀況及其生活環境進行全面的調查,必要時還要進行醫療檢查和心理學、精神病學判斷。 全面調查原則要貫穿刑事訴訟的始終,而不限於法庭調查。貫徹全面調查原則,可以全面把握未成的人生活、成長環境,了解其人格、素質等情況,查明犯罪的原因和條件。這不但有利於正確處理案件,而且對選擇正確的方法和途徑對其進行教育、改造也是很有必要的。 八、迅速簡約的原則 迅速簡約原則是指在辦理未成年案件中,在訴訟的各個階段,都要盡可能地縮短時間,提高訴訟效率,簡化程序,爭取早日結案。簡約是迅速的前提,迅速是簡化的客觀效果,二者相互聯系。 對未成年人案件實現迅速簡約原則是為了保證未成年人能盡早擺脫訴訟過程的困擾,避免未成年人繁雜漫長的訴訟過程承受過重的心理負擔,以致產生抵觸情緒,對其教育和改造產生不良影響。但在貫徹這一原則時,要注意「度」,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實現迅速簡約。而不能草率從事,損害訴訟公正。 綜合上面所說的,未成年人犯罪只要達到了法律規定的年齡也是同樣會受到處罰的,但是不會承擔刑事的責任,這也是我國法律對於未成年人的保護,只要承擔錯誤,國家就會給他們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這也是我國法律人情味的體現。
Ⅶ 未成年人犯罪處罰的法律規定
我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1、如果該未成年人未滿16周歲,則不負刑事責任。2、如果已滿16周歲,則該未成年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此時應當減輕處罰。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七周歲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50%;已滿十七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40%。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Ⅷ 關於我國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原因的研究意義
我國的法律將未滿十八周歲的少年定義為未成年人,為了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我國現行的法律是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目的擬定法律。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率增高,其犯罪造成的後果越來越嚴重,以往刑事立法的條款已經不能完全適用於社會的發展,將現行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只有完善現行的刑事立法條款,才能使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目的實現。
一、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現行政策分析
我國現行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條款,綜合來說如下:
(一)限定未成年人的犯罪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17條規定,14周歲以上、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如參與重大刑事犯罪的(含強奸、搶劫、販毒、放火、投毒、爆破),需負全部的刑事責任;如因犯罪而故意拒捕或毀滅證據,以致人重傷或死亡的未成年人犯罪,需承擔故意殺人罪的刑事責任。該條款界定了未成年人需承擔犯罪刑事責任和非犯罪刑事責任的界限。
(二)未成年人的政治權利保護條例
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只要未成年人未判終身監禁,則不能剝奪未成年人的政治權利。
(三)從輕定罪的未成年人判罪慣例
我國的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如果未成年人犯罪,應以從輕、從寬處罰的思想為未成年人定罪。比如未成年人的罪行可以較短的刑期、較低的刑罰判罪。
(四)未成年人犯罪緩刑的判刑保護
為了讓未成年人有更多改過的機會,我國現行的法律條款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判罰有緩行的保護。如我國的法律中規定如果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人,若有悔改行動,且不再危害社會秩序的,可以以緩刑的方式判罰,而判處緩刑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該未成年人罪犯為初犯;未成年人有監護人保護,且監護人具有幫教的資格;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願意積極賠償受害人,減少受害人的損失。
(五)未成年人犯罪減刑和假釋尺度
我國現行刑法第81條第1款規定,如果未成年罪犯在服刑期間表現良好的,可得到減刑或假釋的機會,其尺度寬於成年人犯罪。
(六)未成年人犯罪死刑的法律適用
我國現行法律規定,不適宜對未成年人適用死刑,如未成年人犯下極嚴重罪刑的,方可判無期徒刑,而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犯罪者不宜判無期徒刑。
二、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現行政策的缺陷
(一)未成年人法律分散的問題
有些國家為了使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更加系統,專門制定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或者將未成年人的犯罪刑事立法獨立自成一個篇章,這使未成年人的犯罪刑事立法判定更加精準。我國目前未成年人的立法是以分散的方式編錄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部分的法律條款或自相矛盾、或存在判定的模糊性。比如我國的現行法律規定未成年人需承擔刑事責任的有八種犯罪,可是它是八種罪名,還是八種犯罪行為,則可用多種角度解讀,法律條款的非系統性和模糊性使法律的權威難以確定。
(二)未成年人判罰尺度的問題
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目的是通過法律懲罰的方式,讓未成年人受到教育,使之不再危害社會。然而現行的法律帶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國並未明確規定未成年人不能判處死刑,如果未成年人一旦被判處死刑,其判罰就失去教育的意義;第二個問題,部分嚴重危害社會安全的罪行判罰標准過寬,比如販毒,它是一項極嚴重的罪刑,如果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被輕判,將會嚴重影響社會的正常秩序。
(三)未成年人懲罰教化的問題
是否能讓未成年人接受刑事懲罰受到教育,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目前我國的刑事立法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對未成年人判罰金的問題,未成年人在經濟上沒有獨立性,如果對未成年人判罰金,其受到懲罰的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而未成年人並未因此受到實際的教育;另一個是未成年人犯罪紀錄的抹消問題,依照我國的現行法律,如果未成年人犯罪,其犯罪紀錄就會留在其檔案上,這會使未成年人覺得自己的人生會被否定,從而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三、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政策發展和完善
(一)建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體系
如果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缺乏體系化,我國的刑事立法問題將無法解決。結合國際法律制定的方案和我國現行法律制定和實行的實際情況,我國尚不能為未成年人單獨立一個犯罪刑事法律,然而卻可以將未成年人的刑事立法獨立成章。只有系統的制定我國的犯罪刑事立法,才能改變我國現行法律自相矛盾的問題和判罰標准模糊的問題。
(二)細化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判罰條款
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判罰的細化條款,需從以下幾個角度細化:八種犯罪的定性問題,只有明確規定它屬於犯罪罪名,還是犯罪行為,否則會產生判罰標准模糊的問題;罰金問題的細化,基於未成年人經濟不獨立的特殊性,我國應以勞動教育的形式代替罰金處罰;未成年人死刑和無期徒刑的問題,基於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和國際慣例,我國應廢除未成年人死刑和無期徒刑的判罰;未成年人累加的問題,由於未成年人自控性不強、思維不成熟,我國現行法律不應當累加未成年人的判罰。
(三)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判罪教育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我國可借鑒發達國家的法律,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抹消未成年人的犯罪紀錄,使未成年人能以積極的心態走向社會。
四、總結
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條款目前存在一些問題,使我國的法律難以起到「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立法目的。只有依據社會的發展需要逐步完善該法律,才能使其達到立法的目的。
相關推薦
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發展與完善07-29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發展與完善探討08-06
淺談我國環境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06-08
論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責任與刑罰_刑法論文(1)12-17
論我國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完善08-18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政策的法理分析07-27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政策的法理分析08-18
日本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政策初探08-19
論我國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現狀、缺陷和完善02-22
恢復性司法與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02-22
熱點推薦
最新排行
如何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論文 幼兒園關於德育教育之類的論文11-22
科學小論文自然現象的作文 科學小論文作文300字三篇12-15
幼兒禮儀教育論文 幼兒禮儀教育論文內容總結11-27
分子生物學論文2000 分子生物學論文參考文獻11-06
肉牛高效養殖技術要點分析12-18
淺析推廣綠色畜牧養殖技術意義12-18
肉羊養殖技術現狀及措施探討12-01
應急管理財政政策國際經驗與啟示12-19
談事業單位財政稅收問題與對策探12-11
財政專項資金審計現狀及對策探討12-12
上一篇:論依法治國對實現權力陽光運行的重要意義
下一篇:如何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論文 幼兒園關於德育教育之類的論文
查字典
詞典
考試
組卷
作文
語文
範文
板報
詩詞
問答
簡譜
培訓
學校
視頻
名言
教程
數學
英語
物理
化學
生物
歷史
地理
政治
幼兒
小學
初中
高中
大學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自考
考研
志願
留學
公務員
美術
奧數
公開課
夏令營
圖書
星座
文檔
查看更多
導航 服務協議 關於我們
版權歸查字典教育門戶網(上海問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復制全文
下載全文
Ⅸ 未成年人犯罪處罰的法律規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依法應當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