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法學
㈠ 基層工會法律工作的作用有哪些方面
1有利於實現依法維權、依法治會,推進工會工作法制化的要求
突出依法維權、堅持依法治會,推進工會工作法制化,是貫徹黨的「依法治國」方略對工會工作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就是指工會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法律和《中國工會章程》的規定,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積極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及企事業的民主管理,依法監督涉及職工和工會的各項法律的貫徹落實,切實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規范工會自身行為,推進工會的法制化建設。工會的法律工作不但擔負著工會參與立法、向職工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的任務,同時還擔負著為工會組織參政議政提供法律咨詢,為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供法律幫助的任務。所以說,必須加強各級工會,尤其是基層工會的法律工作,以確保依法維權、依法治會,實現工會工作的法律化要求。
2有利於更直接地依法維護職工和工會組織的合法權益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勞動關系雙方在地位、影響力和作用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勞動者處在弱者一方,其權益往往容易受到侵害。工會作為勞動者的代表,就必須為職工維護合法權益,以便於積極參與處理職工反映強烈的典型侵權案件,防止、制止和糾正各種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做好勞動爭議的預防、調處和仲裁工作。同時,可以更直接地依法保障工會組織的合法權益,做好基層工會社團法人登記工作,以明確基層工會在勞動、民事、經濟關系中的法律主體資格等。加強基層工會法律工作,還可以更加直接地監督檢查用人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貫徹執行國家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對於違反規定侵犯職工權益的問題,可以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
3有利於規范工會自身的行為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工會組織本身也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活動。基層工會法律工作的加強,促使廣大工會幹部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增強法制觀念,使依法開展工作和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不斷提高。建立和完善基層工會法人資格審查登記制度,可以明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工會在經濟、民事關系中的法律主體資格。按照《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的規定,完善內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工會自身行為。
4有利於協調勞動關系,促進企業發展,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基層工會法律工作部門,通過參與本單位的重要規章制度的制訂,對工會與行政簽訂集體合同,職工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提供法律幫助,可以在最初防範和避免職業與企業之間的矛盾。通過參與處理勞動爭議,尤其是調解勞動爭議的工作,把大量的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有利於增強企業與職工的團結,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基層工會法律工作部門通過解答職工的有關法律問題的咨詢,接待、處理有關法律方面的職工來信來訪工作,可以向職工進行法制宣傳教育,使職工提高法律意識,以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㈡ 設立基層工會組織有哪些法律依據
我國《工會法》第十一條規定:「基層工會、地方各級總工會、全國或者地方產業工回會組織的答建立,必須報上一級工會批准。」這樣建立工會組織的報告審批程序,體現了工會的獨立性、整體性和系統領導,保證了工會組織的統一。根據這一報告審批制度,基層工會的建立必須報經上一級地方工會批准。經審查批准同意,基層工會正式成立。
針對一些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建工作存在阻力、進展緩慢、覆蓋率低等情況,通過法律規范促進非公有經濟工會的組建,以推進非公有經濟的蓬勃健康發展。我國《工會法》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上級工會可以派員幫助和指導企業職工組建工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組織並自願加入工會,是職工的基本權利;幫助和指導企業職工組建工會,是上級工會的職責。隨著我國非公有經濟的飛速發展,當前在一些非公有制企業,由於客觀或人為因素,職工要求組織並加入工會的願望難以實現,合法權益難以保障。對此,上一級工會必須切實負起責任,深入企業了解情況,掌握存在的問題,認真幫助解決。對於阻撓企業職工組織、加入工會並且拒不接受上級工會意見的單位或個人,職工和上級工會組織有權要求政府有關部門作出處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㈢ 基層工會法律工作的職責包括哪些方面
1參與立法活動
工會可以參與立法。這不僅是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需要,也是履行工會社會職能的需要。工會參與立法,可以在法律、法規中更好地體現和維護職工的利益。對此,《工會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上的人民政府研究起草法律或者法規、規章,對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應當聽取同級工會的意見。」確認和保障工會參與立「法」活動的權利。基層工會的參與立法活動,主要體現在參與基層工會所在企業、事業單位的制訂各項涉及職工利益的規章制度。
工會參與立法的范圍主要是參與涉及職工具體利益的各項法律、法規的制定,如參與有關職工民主權利、民主管理、社會監督、勞動生活水平、社會保障、文化技術、教育、體育等方面和涉及職工的社會公共利益(如物價、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立法。
工會必須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努力協調與立法部門的關系,疏通渠道,才做更好地參與立法工作。同時,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提高法律業務水平,注重調查研究,發揮工會法律部門的特長,向有關部門提出切合實際的法律意見。
2為工會參政議政提供法律依據
參政議政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行使國家管理權的一種重要形式,工會代表及組織廣大職工參政議政是充分發揮工會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作用的重要內容,因而也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立法只是工會參政議政中廣泛內容其中的一種,此外,還包括參與各級政府制定與實施有關國家和地方的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與政府或有關部門研究協商涉及職工具體利益的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情況和問題,特別是急需解決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參加國家機關召開的決定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的有關會議等。工會做好參政議政工作,是從根本上代表和維護職工權益的關鍵。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協調政府有關部門的關系,並使這種關系法律化、制度化。同時廣泛深入地開展調查研究,注意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要求。
3為職工和工會組織提供法律服務
工會不僅要代表職工利益,而且當這種利益遭到不法侵害時,要依法加以維護。現階段,還存在社會利益的多樣化,存在著貪污腐化、打擊報復的不正之風,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違法亂紀行為也普遍存在,尤其在一些管理不規范的私營企業、外資企業,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現象更為嚴重,這就要求工會運用法律手段同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作斗爭,為職工提供法律幫助,使職工合法權益得以維護。
工會組織的自身建設和各項業務的開展牽涉到許多法律問題。自身建設需要規范化、制度化,需要制定一些規范性文件,如工會章程、工會經費使用辦法、工會幹部的選舉等,制定這些文件,都必須以國家法律、法規和一些規定為依據。工會法律工作就需要為這種統一提供法律幫助。工會的各項業務也同樣離不開法律問題,如工會興辦的各種經濟實體(企業和文化、技術、體育、療養等事業)在開展業務活動中,經常會碰到法律問題,其中最多的是簽訂和履行合同問題、債權債務糾紛問題等。在強調依法辦事的今天,工會的各項業務也應當納入法制軌道。工會法律工作,就是要從法律上幫助業務部門正常開展業務,並為此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參加訴訟活動等。
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本著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對侵犯職工權益的事件,要敢於堅持原則,把問題解決在最初,避免矛盾激化和事態的擴大。同時,對那些基層不能或很難解決的重大疑難問題,尤其是突發性事件、集體爭議事件等,基層工會要及時向上級工會報行,以得到幫助解決。各級工會領導也要親自去抓,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切實維護職工正當權益,同時加強說服教育提出不合理要求的職正群眾。對工會組織的自身建設和各項業務的開展,要充分發揮專業特長,使工會活動有法可依,依法辦事。
4依法調解處理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因勞動問題,即權利與義務發生的分歧而引起的爭議。勞動爭議能否及時、正確地處理,將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和人民群眾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處理好勞動爭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勞動關系也向多樣化、復雜化方向發展,勞動爭議也復雜化。完全沿用過去那種單純依靠行政或經濟方法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把解決勞動爭議納入法制軌道。根據《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工會有權參與勞動爭議案件的調解、仲裁直至代理職工參與訴訟活動。新《工會法》對此也作了專門規定:「工會參加企業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地方勞動爭議仲裁組織應當有同級工會代表參加,」「職工認為企業侵犯其勞動權益而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工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等。因此,工會法律部門應當主動參與解決涉及到勞動爭議的案件。
5對職工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向公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普及公民的法律知識,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是司法部門和全社會共同的職責。對職工進行法制教育是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職工樹立主人翁意識、遵紀守法、做「四有職工」的重要方面。
要做好這項工作,工會法律工作部門應當主動協同司法宣傳部門,參與制訂並認真貫徹落實法律宣傳規劃,各基層工會要根據地方工會的部署,結合各個單位的實際情況,採取各種形式,有目的地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使法律宣傳教育工作長期一貫、深入有效地開展起來,使億萬職工的提高法律意識,增強自我維護的能力。
㈣ 基層工會法律工作應當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1「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是我國司法機關和所有法律工作者在處理一切法律問題時必須遵循的原則。以事實為根據,要求工會法律工作只能根據客觀事實,而不以任何想像和主觀分析判斷為依據,必須深入職工群眾中,進行調查研究,認真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再提出工會的合理意見和建議。以法律為准繩,就是要以法律作為工作的標准,不僅要依據《工會法》、《勞動法》,同時也要依據其他法律、法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避開法律,或僅以某個領導人的意見,或與法律有抵觸的單位內部的某一項規章制度為標准來處理問題,單位內規章制度的制定和運用,必須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
2維護職工和工會組織的合法權益
基層工會法律工作是新時期基層工會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其服務對象是職工和工會組織;服務宗旨是維護職工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與全體人民有著共同的根本利益,但同時也有自己的具體利益,有時會因官僚主義或體制方面等原因造成侵犯職工和工會組織利益的事件,這就要求工會法律工作者對職工利益依法加以保護。
3為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服務
工會是黨和政府聯系職工群眾的紐帶和橋梁,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重要渠道,也是法制建設的重要方面。做好工會法律工作,就可以為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製作出貢獻。工會的法律工作應圍繞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進行。
㈤ 中國工會的法律地位表現為什麼
我國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它行使憲法所規定的公民「集會、結社」自由的合法權利,這種集會結社自由就是工會存在的法律基礎。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是工會的主要法律,是工會法律地位的重要依據。
它不僅使工會的法律地位得到明確和固定,而且使工會的法律地位在憲法上取得可靠的保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規定「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其他一些有關的法律和條例,比如《勞動保險條例》、《工廠安全衛生規程》等等都涉及工會的法律地位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工會的法律地位還表現在工會的權力專有和財產受到法律保護上。
《工會法》第四條寫有凡不符合工會法規定的「任何其他團體,不得稱為工會,不得享受本法所規定的權力。」《憲法》和《工會法》都承認工會為合法組織,享有財產所有權。工會的財產包括國家和企業無償撥給的,經費和物資、會員的會費、所屬事業單位經營收入和社會贊助等,不論動產和不動產都受到國家的法律保護。
㈥ 違反《工會法》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工會法》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九條 工會對違反本法規定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有權提請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予以處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條 違反本法第三條、第十一條規定,阻撓職工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或者阻撓上級工會幫助、指導職工籌建工會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以暴力、威脅等手段阻撓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對依法履行職責的工會工作人員無正當理由調動工作崗位,進行打擊報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恢復原工作;造成損失的,給予賠償。
對依法履行職責的工會工作人員進行侮辱、誹謗或者進行人身傷害,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恢復其工作,並補發被解除勞動合同期間應得的報酬,或者責令給予本人年收入二倍的賠償:
(一)職工因參加工會活動而被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工會工作人員因履行本法規定的職責而被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改正,依法處理:
(一)妨礙工會組織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的;
(二)非法撤銷、合並工會組織的;
(三)妨礙工會參加職工因工傷亡事故以及其他侵犯職工合法權益問題的調查處理的;
(四)無正當理由拒絕進行平等協商的。
第五十四條違反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侵佔工會經費和財產拒不返還的,工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返還,並賠償損失。
第五十五條
工會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損害職工或者工會權益的,由同級工會或者上級工會責令改正,或者予以處分;情節嚴重的,依照《中國工會章程》予以罷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㈦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是法律還是法規
工會法是法律。
分析:立法法規定,法律由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制定。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工會法由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後經兩次修訂。供參考。
㈧ 請問工會一共有哪些相關的法律法規
工會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中國工會章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工會的職能如下:工會幫助、指導職工與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簽訂勞動合同。
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工會簽訂集體合同,上級工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
企業違反集體合同,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工會可以依法要求企業承擔責任;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提請仲裁,仲裁機構不予受理或者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8)工會法學擴展閱讀
工會的性質:
工會的一般法律性質是社團法人。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基層工會組織具備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和《基層工會法人資格登記辦法》規定的法人條件的,依法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
建立工會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與所建工會以及工會投資興辦的企事業單位,根據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是各自獨立的法人主體,應當分別承擔各自的民事責任。僱主相對人的團體,因此,僱主相對人才是成為工會會員的實質性的資格要件。
㈨ 我國工會法律地位
工會的法律地位
工會的法律地位是通過工會在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關系體現出來的。修改後的工會法的許多條款對工會的權利義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工會法律地位的另一種體現方式是工會的法人資格。工會法人資格主要確定的是工會在民事和經濟法律關系中的法律地位。它使工會可以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工會作為社團法人,既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也不是以宗教、學術、技藝等活動為目的的公益社團法人,而是職工群眾自願結合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群眾團體,是代表和維護廣大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團結動員職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貢獻力量的社會團體。
修改後的工會法第十四條規定:「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基層工會組織具備民法通則規定的法人條件的,依法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這說明,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自成立之日起,自然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不需要進行登記。基層工會要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則要看其是否符合民法通則規定的法人條件,符合條件的依法取得社團法人資格,不符合條件的則不能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5月16日《關於產業工會、基層工會是否具備社團法人資格和工會經費集中戶可否凍結劃撥問題的批復》的解釋:基層工會只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工會法和《中國工會章程》規定的條件,報上一級工會批准成立,即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現在,基層工會的法人資格是由省、市總工會確認、批准並頒發證書的。基層工會取得工會法人資格後,還可依據中華全國總工會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2000年2月28日下發的《關於工會法人組織申領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的通知》,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申領《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領取該證後,工會的社團法人地位更加明確,有利於工會組織依法開展各項活動。
工會的作用
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願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會員和職工權益的代表。全國總工會是各地方總工會和各產業工會全國組織的領導機關。全國總工會由中共中央書記處領導。其機關主要職責是:
(一)根據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工運方針,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貫徹執行中國工會全國代表大會和執委會議確定的方針、任務和作出的決議。
(二)依照法律和《中國工會章程》,組織和指導各級工會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指導方針,進一步突出和履行維護職能。
(三)對有關職工合法權益的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向黨中央和國務院反映職工群眾的思想、願望和要求,提出意見和建議;參與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制度和法律、法規草案的擬定;參與職工重大傷亡事故的調查處理。
(四)負責工會理論政策研究,研究制定工會的組織制度和民主制度,監督檢查《中國工會章程》的貫徹執行;研究指導工會自身改革和建設;指導各級工會組織開展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制度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工作,推動建立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和監督保證機制的工作。
(五)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管理省級總工會領導幹部,協助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委(局)管理全國產業工會的領導幹部;監督、檢查全國總工會機關和直屬單位黨員幹部黨風廉政建設情況;研究制定工會幹部的管理制度和培訓規劃,負責市以上工會和大型企事業單位工會領導幹部的培訓工作。
(六)協助國務院做好全國勞模的推薦、評選工作,負責全國勞模的管理工作;負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獎狀獲得者的評選表彰和管理工作。
(七)負責工會經費和工會資產的管理、審查、審計工作;研究制定工會組織興辦職工勞動福利事業的有關制度和規定;負責對工會興辦職工勞動福利事業的指導、協調工作。
㈩ 工會相關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為保障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確定工會的權利與義務,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作用,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工會是職工自願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中華全國總工會及其各工會組織代表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第一條為保障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確定工會的權利與義務,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作用,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工會是職工自願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中華全國總工會及其各工會組織代表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第三條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