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革命道德

中國革命道德

發布時間: 2020-12-28 22:42:59

① 談談中國革命道德的當代價值

1、是助力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革命文化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加強理論武裝,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提供了有力支撐。

革命文化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間的聯系密不可分:革命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初始化階段形成的文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貢獻是巨大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行動指南,兩者在理論上一脈相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始終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個根本是一致的、不可撼動的。以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引,領導國家、民族和人民實現黨的目標,這也是革命文化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同質要求。

二是助力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影響力。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也是人心之爭、意識形態之爭。正所謂「一時之強弱在力,千古之勝負在理」。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

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的重要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種共同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當代中國、中華民族應該堅守什麼樣的價值觀,這既是理論問題也是現實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古聖先賢的思想,體現了仁人志士的夙願,體現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託著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由此我們可以領悟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革命文化的共同思想基礎。

三是助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領導幹部要不忘初心、堅守正道,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沒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底蘊和滋養,信仰信念就難以深沉而執著。」

革命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培育出的革命精神,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所表現出的精忠報國赤誠奉獻的愛國情懷;不畏強敵敢打必勝的堅定信心;排山倒海決戰決勝的英雄氣概;視死如歸勇於斗爭的犧牲精神;

忠貞不渝威武不屈的革命氣節;處變不驚沉著果敢的心理定力;軍令如山軍紀如鐵的紀律觀念,都是革命文化的內在呈現。革命文化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所強調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著一脈相承的價值追求。

四是助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社會主義文藝創作來源於人民並以人民為中心。要繁榮文藝創作,必須植根於歷史題材與現實題材,不斷挖掘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時代英雄的精品力作。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革命文化是戰爭年代的產物,所以昂揚向上的斗爭精神是它的鮮明特點,同時革命文化樸素而又多彩的文藝形式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因而也最容易紮根於廣大群眾中。這一點在新時代的今天尤為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以力避借革命文化之名,行低俗庸俗媚俗文化之實。

五是助力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要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必須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因此必須把加強革命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作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

持續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既要充分利用中華古代文明的輝煌成果,也要深入開掘革命文化的精神內涵,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把中華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在傳承中華文化和革命文化成就與光榮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必將成為了解歷史,資鑒未來發展的最好路徑。

② 中國革命道德名詞解釋

中國特色革命道路來的實踐和自理論意義
農村包圍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開辟,無論在中國革命史上,還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農村包圍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開辟,實現了中國革命由城市轉向農村的歷史性轉變,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後勝利。
第三,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學說,為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人民解放斗爭提供了重要經驗。
第四,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範,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

③ 中國革命道德的定義

中國革命道德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同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有機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要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

是當今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的寶貴文化資源。我們應該倍加珍惜,並大力傳承與弘揚。

中國革命道德源生於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取決於共產黨人的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意識。革命道德是中華民族道德發展的嶄新階段,其產生和形成實現了中國倫理道德發展史上空前的革命性變革。

(3)中國革命道德擴展閱讀:

中國革命道德的形成發展:

中國革命道德是近現代中國社會大變革的產物。革命道德萌芽於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發端於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的蓬蓬勃勃的偉大的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經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逐漸形成的。

中國革命道德是中華民族道德發展的新階段,它的產生和形成是中國倫理道德發展史上空前的革命性變革,標志著占統治地位的封建主義道德體系的終結;中國革命道德的產生和形成又是道德進步規律使然。

④ 中國革命道德的主要內容

中國革命道德的主要內容如下:

1、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

堅持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是革命道德的靈魂。無數革命先烈,正是為了實現這樣一個崇高的理想,毫不猶豫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些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夠排除萬難、堅持斗爭、無私無畏、不怕犧牲,就是因為他們有堅定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

2、始終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始終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極大地激發了革命者為集體而獻身的鬥志,革命隊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努力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貫穿中國革命道德始終的一根紅線,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實踐中的一個偉大創造,對中國的革命、建設事業和道德建設,產生了極其重大的推動作用。

4、樹立社會新風建立新型人際關系。

中國革命道德的傳揚,破除了等級觀念和特權思想,破除了鄙視勞動和勞動人民的舊道德觀念,樹立了平等意識,保護了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引導建立新型家庭關系和培育良好家風,對於提升人民群眾的文明水準和道德風貌,樹立社會新風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革命道德傳統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它以追求真理、勇於獻身、熱愛人民、服務人民、英勇頑強、堅忍不拔為基本特徵,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及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所不可或缺的。

(4)中國革命道德擴展閱讀:

中國革命道德的意義:

中國革命道德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它以追求真理、勇於獻身、熱愛人民、服務人民、英勇頑強、堅忍不拔為基本特徵,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及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所不可或缺的。

中國革命道德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性成果,它的生成和發展是倫理道德領域的一次空前革命,標志著封建主義倫理道德體系的終結,開創了中國倫理道德發展的嶄新階段,具有不可磨滅的劃時代意義。

深刻認識和正確評價中國革命道德,對於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推進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⑤ 思修名詞解釋什麼是中國革命道德

中國革命道德復是以毛澤東同制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同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有機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要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是當今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的寶貴文化資源。

中國革命道德源生於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取決於共產黨人的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意識。革命道德是中華民族道德發展的嶄新階段,其產生和形成實現了中國倫理道德發展史上空前的革命性變革。

(5)中國革命道德擴展閱讀:

中國革命道德的形成發展:

中國革命道德是近現代中國社會大變革的產物。革命道德萌芽於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發端於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的蓬蓬勃勃的偉大的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

經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逐漸形成的。中國革命道德是中華民族道德發展的新階段,它的產生和形成是中國倫理道德發展史上空前的革命性變革,標志著占統治地位的封建主義道德體系的終結;中國革命道德的產生和形成又是道德進步規律使然。

⑥ 中國革命道德傳統的內容是什麼

中國革命道德傳統的內容是

1、追求真理的精神;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3、艱苦奮斗的精神;

4、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中國革命道德傳統是指中國共產黨人、一切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所形成的優良道德傳統。它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是革命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6)中國革命道德擴展閱讀

繼承和弘揚中國革命道德的現實意義

1、弘揚中國革命道德,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實現現代化發展和共產主義理想

在中國實行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經濟水平明顯提高,但國家精神建設還有待加強,此時就需要堅持中國革命道德、激勵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繼承和弘揚中國革命道德傳統,有利於引導廣大人民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有利於中國現代化建設、有利於人民擁有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2、弘揚中國革命道德,有利於人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育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歷史的實踐向我們證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堅持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堅持維護集體利益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才能經受各種嚴峻考驗、為中國革命事業奮斗終身。

3、弘揚中國革命道德,有利於重整社會風氣,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僅在經濟建設方面有所建樹,思想道德建設也按部就班的進行中,人民的精神面貌慢慢向積極健康的狀態發展。通過正確繼承和弘揚中國革命道德傳統,培育良好道德風尚,抵制各種腐朽思想觀念,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修養。

⑦ 有哪些案例是關於弘揚中國革命道德和中國傳統美德

弘揚革命道德和中國傳統美德的案例有

1.紅軍長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體現了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的傳統美德。

2.抗日英雄謝傳興 為抗日當了3年情報交通員。從1942年一直到日寇投降,3年時間里,謝傳興護送新四軍抗日情報人員和情報達35次之多,並且做到了「保密無誤」,為抗日戰爭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體現了他無私奉獻的精神。

3.劉胡蘭英勇就義,獻出了生命,1945年,日本投降,小青所在的八路軍回到山西,將日本軍隊的武器收繳。但蔣介石又發動了內戰,小青的部隊奔向了解放戰爭的戰場。劉胡蘭帶領著婦救會的姐妹們送慰問品,救護轉移傷員,積極支援前線。

回到村裡,她聽到支部書記石德輝和幾十個鄉親被反動派抓起來的消息後,勇敢地參加了營救行動,把他們救了出來。但是,在轉移的途中,劉胡蘭不幸被捕。蔣匪軍和地主呂善卿對劉胡蘭嚴刑逼供。

劉胡蘭堅貞不屈,表現了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最終,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下英勇就義。

4.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當了一名小偵察員。

他配合偵察排長羅金保執行任務時,表現得勇敢、機智。在一次戰斗中,他繳獲了敵人的一枝手槍,偷偷把槍藏進老鴰窩里,沒有上繳。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傷未痊癒,就偷偷離開養傷的老鄉家在歸隊的途中被捕。

當敵人拷問時,他英勇反抗,堅強不屈。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發揮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終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鍾叔,也替奶奶報了仇。戰斗結束後,嘎子把藏在老鴰窩里的手槍主動拿出來交公,隊長則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使用。

體現了不屈不撓,明辨是非,頑強,不怕吃苦,敢於和敵人作斗爭的精神,熱愛祖國,為國爭光,勇敢,團結,有勇有謀,堅強不屈的傳統美德!

5.張自忠以身護衛士

1940 年5 月 6 日,張自忠部隊與敵軍作戰已經十分艱難了,軍事要點不斷被攻克。張自忠為了鼓舞士氣決定渡河督戰。因危險重重這個決定受到眾人的勸阻,張自忠決心已定,要親自督戰殺一殺敵軍士氣。

在作戰途中,由於無線電技術落後,張的總部發出的無線電密碼被日軍破譯,導致其行動完全被日軍掌握,日軍從多個方向合力夾擊張自忠。

在混戰中,張自忠的部下幾乎傷亡殆盡。張自忠自始至終都不肯撤退半步,衛士馬孝堂等人也守護其左右。兩軍交戰中,一名日軍端著刺刀刺向衛士馬孝堂,張自忠怒目圓睜,抓住敵人的刺刀,以自己的身體掩護馬孝堂。這時,一顆子彈射向張自忠並穿過他的腹部,另一顆子彈打中他的右額。一代抗日名將盡忠報國,轟然倒下。

體現了熱愛祖國,頑強不屈的傳統美德。

⑧ 中國革命道德創新內涵

中國革命道德的內涵和主要內容:

中國革命道德是指中國共產黨人、人民專軍隊、一切先進分屬子和人民群眾在中國新民主主

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與改革中所形成的優良道德。

中國革命傳統:

a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b是對中國傳統優良道德的繼承和發展,

c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新的升華和質的飛躍,

d是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道德財富。

中國革命道德的主要內容包括:

(1)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始終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樹立社會新風,建立新型人際關系;

(5)修身自律,保持節操。

熱點內容
劉萬律師 發布:2025-04-03 05:16:23 瀏覽:848
假離婚協議的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03 05:16:14 瀏覽:395
出賣公司信息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03 05:15:34 瀏覽:459
2011年一建法規真題解析 發布:2025-04-03 05:10:29 瀏覽:801
中國民法基本原則 發布:2025-04-03 04:58:43 瀏覽:712
商法學趙旭東3版 發布:2025-04-03 04:46:30 瀏覽:194
遺囑過戶法院 發布:2025-04-03 04:35:25 瀏覽:105
2015年國家旅遊政策法規 發布:2025-04-03 04:25:25 瀏覽:586
合同法解釋2第29條 發布:2025-04-03 04:25:21 瀏覽:418
經濟法招投標法課件 發布:2025-04-03 04:19:30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