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政策對信息立法具有指導作用
1. 試論述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信息道德的關系。
聯系:信息法律、信息政策、信息道德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信息法律通過法律程序使信息政策予以建立,使其法制化並具有強制約束力。因此,信息政策是信息法律的重要基礎,而信息法律是保證信息政策得以實施的重要手段,信息道德則是利用社會輿論和壓力保證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發揮作用。
區別:1、制定主體不同。信息政策是國家機關制定的一種行政手段,信息法律是立法機關制定的一種法律手段,信息道德則是依靠社會輿論和內心情念形成的一種行為規范。
2、作用范圍不同。信息政策往往具有一定的時限性、階段性和靈活性,作用范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法律的作用范圍比信息政策普遍、穩定、時效性長,信息道德的作用范圍比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都要廣,可以調節信息政策和法律不能調節的關系。
3、執行手段不同。信息政策具有一定強制性,但在執行終會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容易降低其強制性。信息法律的強制性最強,主要動用國家機器的力量強制執行。而信息道德沒有強制性的制裁手段,一般由人們自覺執行
2. 信息化法律概念
信息化建設離不開政府的宏觀指導,因此,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制定有目標明確、措施全面的信息發展規劃。例如:德國制定有《聯邦政府促進信息與文獻規劃1974~1977年》、《1985~1988年專業信息發展規劃》、《1990~1994年專業二信息發展規劃》和《1993~1996年信息技術促進計劃》等一系列連貫的發展計劃;歐共體有《歐洲信息技術研究與發展戰略計劃》、《發展信息市場五年規劃》和《歐洲信息服務產業促進計劃》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制定有《世界科學信息系統計劃》,等等。美國柯林頓政府於1993年頒布了《國家信息基礎結構:行動計劃》,即通稱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計劃。在其帶動下,許多發達國家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都先後制定出本國的國家信息基礎結構建設計劃,從而形成了全球信息化建設熱潮。1996年美國又不失時機地推出了「下一代網際網路」計劃。這一系列政策和行動計劃對信息產業和信息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重視法制的國家,還通過立法對信息開發和服務提供保證並進行約束,如日本的
《日本科學技術情報中心法》、《特定信息產業振興臨時措施法》、美國的《聯邦信息資源法
令),等等。信息技術的進步和信息活動規模的日益擴大也需要法律和政策及時配合。如美國根據通訊技術數字化的進步制定了《1996年電信法案》,以鼓勵行業正當競爭,並規范行為;針對公共通訊網路的發展,國會正在醞釀對網際網路上的不適宜內容、安全、隱私等問題的控制法規。此外,政府還負責制定信息工作與信息產品的標准,以確保信息產品的質量和通用性,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促進現代技術的推廣應用。
快速增長信息產業正在日益深刻地影響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需要在廣泛的信息活動中,調整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等等。為了有序地實現這一系列的調整,必須改善和優化現行的法制環境,建立起規范信息化、保障信息化、,促進信息化的政策法規體系。在當前,尤其需要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信息化法制宏觀環境。
我國現階段的信息化法律建設,從靜態上看,需要確定有關信息化的法律、法規及與
此相應的制度;從動態上看,需要強化有關信息化的立法、執法和守法及與此相應的監督。此外,由於信息網路的全球整體性和傳送快捷性,各國、各地區的時空距離相對縮短,法律的實效和時限以及相互影響增強,中國的信息化與全球信息化密切相關,所以,中國的信息化立法還必須與有關的國際法和其它國家和地區的法律相適應。
要考慮靜態、動態、國內、國際諸方面的種種因素,有序、有效地推進中國信息化法律
建設,這是一項相當復雜而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這項工程有賴於中央和地方政府、產業界和學術界、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共同去完成。
從經濟學的意義考察,中國國家信息化是建立在CNNI基礎上的全社會信息化生產和消費的總和。在這個過程中必須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行為准則。由於當代信息活動的巨量數據流、高度流動性和非物質形態三大特徵,表現出傳統信息活動所不具有的新的內涵,有關信息的早期法律法規體系已顯得陳舊、過時,越來越不適應信息技術與信息工具發展的需要,建立新的法律法規體系已勢在必行。
應該說,我國的信息立法並不是一片空白,在涉及信息的許多方面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條文。諸如:《統計法》、《擋案法》、《測繪法》、《會計法》、《審計法》、《公司法》、《廣告
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關於禁止有償新聞的若干規定》、《外國記者和外國常駐新聞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信息採集、信息公開、信息傳播等信息活動已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基本上是針對傳統的信息技術和信息工具制定的,遠不能滿足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進步引發的全社會信息活動多樣化、復雜化的需求。例如,資料庫或網上信息版權歸屬;信息增值服務與基本電信服務之間的資費糾紛;網上電子交易的有效性和課稅;利用網路竊取、破壞商業秘密,浸犯個人穩私;私自穿越防火牆窺視、盜用或破壞網路資源;製造、施放計算機病毒玻壞他人信息和網路等等,這些案件在中國已有法律訴訟實例,因沒有相應的法律條文可以遵循,當事人訴訟和法庭審判都缺乏依據,懲罰、定罪和量刑常產生困難和爭議。
為了適應信息技術的進步和信息活動的發展,確保國家信息化的順利實施,從現在起就應加快信息化法制建設進程。在夠架信息化立法體系中,需要考慮四個前提:
(1)發揮先進的信息技術及裝備的正面作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2)維護國家主權和信息安全,保障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
(3)立足自主發展,保護和促進民族信息產業成長;
(4)合理分配信息資源,保護公民、法人和社團的合法權益。
在上述前提下,信息化立法還應遵循六條原則:
(1)國家利益原則,要體現國家推進信息化的意志,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2)促進發展原則,要有助於信息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國家信息化,有利於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3)公平競爭原則,要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反對壟斷,增大競爭,優勝劣汰;
(4)適度超前原則,要對技術和產業走向有所預見,法律法規要有適度的前瞻性;
(5)協調一致原則,要考慮信息法與我國基本法和其它現行法一致,也要考慮與我國認同的國際法律法規相銜接,適當保持國內法與國際法一致;
(6)急用優先原則,要根據立法基礎條件的成熟程度和需求狀況,基礎性、緊迫性的法律法規優先制定。
信息與法律的關系至為密切,法律也是信息。法律只是某些特殊信息的集合。它是立法者在獲得若干相關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深層次加工、處理後生成的規制性信息。可見,信息是法律的基礎和源泉,法律是信息的規制和集成。
信息立法通常分為三個層次:法律、(行政)法規、(政府)政策。在信息法律、法規一時難以健全和完善的情況下,信息政策具有的原則性、規制性、靈活性、適應性的諸多特點,常被廣泛作為准法律工具。信息政策是指國家或其它組織為規制信息活動,發展信息事業而制定的方針、原則、措施和辦法。信息政策按其制定主體和適用范圍的不同,分為國際、區域、國家、地區信息政策等;也可按其實施領域的不同,分為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信息政策等。信息政策是信息法律的先導,是信息立法的前提和基石;信息法律是信息政策的保障,是信息政策的依託和後盾。各國經驗證明,各類信息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推動了信息立法的進程,中國的信息立法也應遵循信息政策的制定一實施一修訂一完善的基本流程,進而實現穩妥的信息法律確定、發布和執行。
信息立法本質上是規范信息法律關系中的主體、內容、客體三個基本要素。「主體」是指參與信息法律關系的當事人;「內容」是指主體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客體」是指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標的。信息立法一般可從「主體」和「客體」兩個方面構建立法框架:從「主體」人手,可以就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門、信息服務部門、產業、科教、法律等部門,以及公民等主體的信息交流權利和義務制定法律,以規范這些主體在信息獲取、處理、交換、傳輸等方面的行為;從「客體」人手,可以就信息獲取、信息共享、信息服務、跨國數據流動、知識產權保護、信息安全、網路安全、信息犯罪等方面制定法律,以規范這些客體使之實現信息資源的正當利用,信息安全的有效保護和信息違法的嚴密稽查。
國家、地區、部門在構建自己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整體框架時,需要根據立法主體的
自身情況,靈活應用多種構建方式,實現強化法律規製作用、調整信息、促進信息事業發
展的根本目的。
3. 信息法律的信息法律與信息政策的聯系
信息法律與信息政策有密切的聯系,其共同點在於:兩者都屬於國家進行信息管理的重要調控手段,都具有很強的規范性和統一性。在信息法律、法規一時難以健全和完善的情況下,信息政策具有原則性、規制性、靈活性、適應性等諸多優點,常被廣泛作為法律工具,從這一角度,信息法律被分為3個層次:法律、(行政)法規、(政府)政策。從本質上說兩者是相同的,是一種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關系。信息政策是信息法律的先導,是信息法律的重要基礎。信息法律是在信息政策的框架中制定的,是在信息政策的指導下實施的,是對信息政策內容的進一步規范和定型,可以說是體現國家意志的信息政策。而信息法律是信息政策的保障,是信息政策的重要依託。信息法律以其強制性為信息政策的貫徹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手段。
4. 狹義的信息政策和廣義的信息政策的區別有哪些
信息政策是一定的團體為實現一定的信息管理目標而規定的信息管理活動的行動准則,是進行信息管理各項決策的指導方針。
(2)信息政策是對信息系統運行機制進行調節的一整套政策體系,是指導信息事業發展的策略原則。
(3)信息政策是根據需要制定的有關發展和管理信息事業的方針、原則和辦法,它是調整國家信息實踐活動並藉以指導、推動整個信息事業發展的行動指南。
(4)信息政策是國家用於調控信息事業發展和信息活動的行為規范和准則。
(5)信息政策是一切用以鼓勵、限制和規范信息創造、使用、存儲和交流的公共法律、條例和政策的集合。
(6)信息政策是指調整國家信息活動並藉以知道、推動整個社會信息活動發展的行動指南。
5. 信息法的簡介
一、信息法是什麼
信息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信息法是指調整信息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俄羅斯信息基本法採取的是廣義的信息法概念。狹義的信息法是指調整因電子信息而引起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這是歐洲大陸和美國選擇的概念。(以上內容參見齊愛民:《信息法原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這里所說的信息活動包括各種法律主體從事的、與信息的生產、採集、獲取、加工處理、傳播、利用、保存等事務相關的一切活動。這些活動一旦發生,一般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社會關系,如獲取與提供的關系、傳播與接受的關系等。這些關系成為信息法律關系。
2,信息法的特點和作用:
(1)信息法是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具有普遍約束力、明確性、穩定性和執行的強制性。
(2)法律的規定性。信息法是信息政策的規范化、條文化,是比信息政策更成熟的形態。
(3)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
(4)穩定性。
二、信息法和電子商務法、網路法
電子商務法、網路法和信息法是相互獨立,界限分明的三個法學新學科。在信息法與相關法律部門的關繫上,最容易混淆,也是現有研究經常混淆的就是他們三者之間的關系。電子商務法是網路法的一部分,是因應網路對民商法的沖擊而產生的一個新的法律部門,是民法的特別法。它的體系包括電子商務法總論、個人信息保護法(與信息法交叉)、電子合同法、電子簽名法、電子金融法、電子商務消費者保護法、電子稅收法和電子商務訴訟等;網路法的研究對象是網路對各個部門法的沖擊以及部門法的新發展。網路法的體系包括網路法總論、網路憲政法、網路交易法(主要是電子商務法)、網路經濟法、網路刑法、網路訴訟法、網路國際法等;而信息法是直接以「信息」為調整對象的法律規范。信息法和電子商務法均涉及到「信息」,尤其是在個人信息保護法上還存在著交叉。而且電子商務法的基礎概念數據電文(data message),也可以說是一種信息。但是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電子商務法主要是調整以「電子信息」為手段而開展的民商事活動,而信息法是以「信息」為直接調整客體。
三、信息法和媒體法
媒體法的調整客體是各種大眾媒介,包括出版、廣播電視台、電影和新媒體這幾個方面,其體系由媒體報道法、媒體調查法、媒體經營法和媒體廣告法這4個部分構成。在德國,還由一種理解媒體法體系包括了廣播電視台的管理法、新媒體服務管理法、電信服務管理法。這是從行政管理的角度出發的。德國明斯特大學建立了「信息、電信和媒體法研究所」,是德國眾多信息法研究所中的一個,其研究重點對象為信息法(information law)、電信法(telecommunication law)和媒體法(media law)。該研究所認為,信息法是調整電子信息加工和使用問題的法。媒體法為影視和音樂方面的法。
四、信息法和信息政策
信息法和國家政策不同。信息政策是一個國家為開發信息資源,發展信息產業和促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順利實現社會信息化轉型而採取的國家戰略。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美國「信息高速公路(NII)」計劃的推出和實施,世界各國都加速了向信息社會邁進的步伐。1995年2月,西方七國首腦會議討論了建立全球信息社會的步驟,認為平穩、有效地向信息社會發展是20世紀最後十年所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國紛紛出台了自己的信息政策,以明確信息化過程中國家的發展計劃和任務。概括起來,各國的信息政策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保證信息能夠有效、快捷傳輸;第二,鼓勵經濟活動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從而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第三,發展教育和培訓,儲備訓練有素的信息人材和擴大信息用戶;第四,支持信息服務機構的發展;第五,國家積極制定適應信息社會轉型的社會、文化和政治政策。
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密切相關。成熟的信息政策,往往上升通過立法的形式成為信息法律。而信息法律在制定過程中,也往往受到國家信息政策的指引。可謂信息法律和信息政策聯系緊密,相輔相成,但在信息政策未被制定或者認可為法律規范之前,它們畢竟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規范。二者有以下五點主要區別:第一,信息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按照嚴格的法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的,具有國家意志的屬性;信息政策是國家行政機關或者執政黨的黨組織制定的,不具有國家意志的屬性。第二,信息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並具有普遍的約束力;信息政策主要是通過行政措施和其他獎懲措施以及執政黨的紀律保證來實現的,並非每個信息政策均對每個公民都具有約束力。第三,信息法律往往通過憲法、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的形式得以表現;信息政策則是由由決定、決議、綱領、宣言、通知、紀要等形式表現的。第四,信息法律規定的內容比較具體、明確和詳盡,並往往有法律責任的規定;信息政策一般比較原則和概括,往往無法律責任的規定。第五,信息法律比較穩定;信息政策比較靈活,變化較快。
附:齊愛民教授《信息法原論》目錄(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6. 信息管理的人文手段主要有哪些,並對它們的具體含義及相互關系進行闡釋
信息管理的人文手段主要有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信息道德。
信息政策是指用以調節信息搜集、加工、存儲、處理及傳播等信息活動的指導原則、法令、指南、規則、條例、手續等所構成的相關的政策群體,它涉及信息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各個環節以及整個信息產業的相關問題。 信息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各種行為規范的總和。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的採集、加工、存貯、傳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動各個環節中,用來規范期間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行為的總和。信息道德作用信息管理的一種手段,與信息政策、信息法律有密切的關系,它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實現對信息及信息行為的規范和管理。信息道德以其巨大的約束力在潛移默化中規范人們的信息行為,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必須考慮現實社會的道德基礎,所以說,是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建立和發揮作用的基礎;而在自覺、自發的道德約束無法涉及的領域,以法制手段調節信息活動中的各種關系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則能夠發揮充分的作用;信息政策彌補了信息法律滯後的不足,其形式較為靈活,有較強的適應性,而信息法律則將相應的信息政策、信息道德固化為成文的法律、規定、條例等形式,從而使信息政策和信息道德的實施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更加有法可依。信息道德、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三者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各種信息活動的正常進行。
7. 信息法律和信息政策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抄信息法律是對信息活動中的重要問題進行調控的法律措施,這些措施涉及信息系統、處理信息的組織和對信息負有責任的個人等。
信息政策是一個國家為開發信息資源,發展信息產業,協調信息利用而採取的措施和戰略。
信息法律和信息政策的聯系:
首先,政策可以上升為法律;其次,政策與法律都是上層建築的產物;然後,政策與法律都是由統治階級制定的。
信息法律和信息政策的區別:
首先,政策就是政策,法律就是法律,在政策沒有上升為法律之前,永遠沒有法律效力。其次,政策適應性強,面對社會變化可以隨時調整,法律相對穩定,也可以說在有些時候發展滯後。再次,法律與政策沖突時候,適用法律。
8. 信息政策法規
信息政策法規是社會信息活動保障協調機制的具體表現,是由不同調節范圍的不同主體制定和實施的、作用於不同調節對象的政策、法律、規章、標准共同構成的完整體系。目前,在我國的信息政策法規體系建設中,存在大量的空白、缺失及束縛發展的種種因素,因此在信息人文管理中,需要加強信息政策法規建設。
信息政策法規主要包括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信息規章和信息標准四大類型,每一類型本身又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四種類型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它們既相輔相成,又不能相互替代。這四種類型共同構成了對社會信息活動進行規范、管理的信息政策法規體系。信息政策法規以信息政策為龍頭,以信息法律為主幹,以信息規章和信息標准為基本,集中組織和協調國家、社會、群體、個體的力量,為形成一個高度效用、配置科學、運作合理的社會信息資源宏觀開發系統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法規保證。
9.3.1信息政策
信息政策是指國家或政府部門為指導和影響信息活動所制定並付諸實施的行動准則和措施,是信息政策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在整個體系構建和運作中具有帶頭和引導作用。9.3.1.1 信息政策的含義
信息政策是一個由對信息生命周期的監視和管理的指導原則、法令、指南、規則、條例、手續而構成的相關政策群體,是國家用於調控信息產業發展和信息活動的行為規范和准則。信息政策涉及信息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各個環節,以及信息的發展規劃、組織與管理等綜合性的問題。
信息政策是國家和社會組織為實現信息管理目標而規定的信息活動行為准則,是進行信息規劃和管理決策的指導方針。信息政策通常是經過行政途徑下達的,對特定范圍的人或機構具有約束和調節能力。
9.3.1.2信息政策分類
由於不同國家管理體制的差異和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信息政策體系較為繁雜。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將信息政策劃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
按照層次高低來劃分,信息政策可分為三個層次:基礎性政策、橫向政策和縱向政策。基礎性政策適用於整個社會,對信息單位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並為其活動提供一個社會、經濟和政治背景,如稅收政策、經濟政策、教育政策等。橫向政策是對所有信息管理相關的組織機構都適用和有影響的政策,如「863計劃」、「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綱要」等。縱向政策適用於某一類型信息管理組織機構的政策,如有關信息企業或公益機構發展方面的政策等。
按照制定者及實施范圍來劃分,信息政策可分為國際信息政策、地區信息政策、國家信息政策、系統信息政策和機構信息政策等類型。國家信息政策、系統信息政策和機構信息政策具有行政支持力,也就是具有實際效用,以宣言、協定、公約等形式存在的國際信息政策、地區信息政策則只具有協議性和道義性。
按照形式不同來劃分,信息政策可以分為系統的信息政策和零散的信息政策。對於國家信息政策,由於世界各國信息管理模式的差異,國家信息政策就可分為兩種形式:一是比較完整、系統的國家信息政策,通常以政策白皮書和政策藍皮書的形式發布,如中國1990年發布的《信息技術發展政策》和1991年發布的《國家科學技術情報發展政策》就採用了這種形式。二是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以文件的形式發布的零星、分散的國家信息政策,如美國幾乎從來就沒有公開宣布的綜合性國家信息政策。對於機構信息政策和系統信息政策來說,其存在形式更加多樣,不僅有正式信息政策,也有非正式信息政策;不僅有長期信息政策,也有臨時信息政策;不僅有書面信息政策,也有口頭信息政策。
按照內容不同來劃分,信息政策可以分為信息資源政策、信息管理政策、信息傳播政策。信息資源政策包括信息資源建設政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政策、信息化投入政策、信息人才保障政策、信息資源共享政策等;信息管理政策包括行業信息政策、信息產業政策、信息技術政策、信息組織管理政策、信息市場管理政策、信息標准化發展政策、信息交流與合作政策等;信息傳播政策包括信息內容安全政策、信息系統和信息網路安全政策、保障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政策、跨國數據流控制政策等。
9.3.1.3信息政策的主要特徵
信息政策以利益選擇和利益整合為基礎,以利益分配為關鍵,是指導和規范社會信息活動的有效手段。信息政策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第一,系統性。信息政策要從社會系統全局的角度出發,有助於合理地配置信息資源並發揮其現實效益,使信息社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第二,指導性。信息政策通過各種不同調控范圍的具體政策的共同作用,把國家和特定社會組織管理者的意志與設想加以轉化,形成一定的管理准則以指導信息管理實踐。
第三,動態性。信息政策要緊密結合社會發展環境的變化,緊密結合社會信息管理的規劃,緊密結合社會信息需求的發展,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體現出動態性。
第四,靈活性。信息政策經常會隨著決策者的更替、意志的變化、管理目標的變遷而發生變化,因此需要增強其靈活性,又要保證信息政策發展性和穩定性的有機統一。
9.3.2信息法律
信息法律,簡稱信息法,在整個信息政策法規體系構建和運作中其有明確的約束作用和規范作用。
9.3.2.1國外信息法律狀況
信息法起源於18世紀的歐洲,最早當推1776年瑞典的《出版自由法》。1883年產生《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891年產生《商標國際注冊的馬德里協定》等。
現代的信息法開始於20世紀,主要是由美洲與歐洲的發達國家制定的。美國國會先後頒布的有關政府信息系統建設、信息開發利用、信息交流與傳播等方面的法律達92種,加拿大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頒布了《國家圖書館法》、《查詢信息法》、《個人隱私法》等,英國1965年以來頒布了《公共圖書館與博物館法》、《英國遠程通訊法》、《數據保護法》等,法國1964年的《文學藝術產權法》和1985年的《版權與鄰接權法》等,瑞典1973年的《數據資料管理法》(後經兩次修改)等。
發展中國家和亞洲的發達國家也有類似的信息法,如日本1985年的《半導體晶元保護法》和《計算機程序保護法》、1986年的《日本技術文獻法》等,韓國 1987年的《計算機程序保護法》,新加坡1987年的《版權法》,印度1984年的《新版權法》,巴西1984年的《國家信息政策及其他措施法》等。
各國的信息法一般是針對信息活動的某個環節和特定問題,較多地偏重於信息自由流動、公益信息共享、信息安全捍衛、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內容。
9.3.2.2我國信息立法現狀
1981年我國成立計算機安全監察機構,1988年9月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1989年公安部發布了《計算機病毒控制規定(草案)》,開始全國推行「計算機病毒研究和銷售許可證」制度。
1991年5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這是我國頒布的第一部有關計算機的法律。與之配套的有機械電子工業部 1992年4月發布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辦法》;國家新聞出版署1996年3月發布的《電子出版物管理暫行規定》。
關於信息網路方面的法規,1996年2月1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1997年國務院對這一規定進行了修改。提出了對國際聯網實行統籌規則、統一標准、分級管理、促進發展的基本原則。1997年6月3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成立,國務院同期發布《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相關的法規還包括國務院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公安部頒布的《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原郵電部出台的《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出入口信道管理辦法》等,旨在嚴把信息出入關口,加強對互聯網使用的監督和管理。
在信息安全方面,1994年2月18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為保護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促進計算機的應用和發展,為保障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法律保障。1998年8月,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了《金融機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暫行規定》,要求預防、打擊利用或者針對金融機構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預防、處理各種安全事故,提高金融機構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整體安全水平,保障國家集體和個人財產的安全。
2000年以來,全國人大通過了《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相繼通過的法規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及《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的若干政策》。
9.3.2.3信息法律的含義
關於信息法律的含義,很多學者進行了闡述。如,信息法是在調整信息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調整對象為在信息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信息法是一種與信息有關的權利與義務的法律,應以一種適當的方式來反映這些利益沖突並予以權衡、協調,其目的是促進信息交流。信息法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調整信息活動中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信息法律是指對信息活動中的重要問題進行調控的法律措施,這些措施涉及信息系統,處理信息的組織和對信息負有責任的個人。
綜合以上觀點,信息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批准制定,並由國家執法機關的強制力保證實施,以在信息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即信息法律關系為調整對象的法律規范。
信息法律關系是社會信息關系的組成部分,包括主體、內容和客體三個要素。信息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與信息法律關系的當事人,即依法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個人或組織(法人或自然人,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指國家);信息法律關系的內容包括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即相應的法律法規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信息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信息法律關系中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各種類型的信息資源、信息設備和設施、信息服務和其他對象。
信息法律關系一般包括信息表達的權利和義務、信息獲取的權利和義務、信息保存的權利和義務、信息傳播的權利和義務、信息資源分配的權利和義務、信息搜集和處理的權利和義務、信息資源與信息技術利用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由派生信息法律關系(如相關行業競爭、社會就業、計算機犯罪、國家主權和安全的保護、民族文化的保護等問題)產生的不同主體之間的權利和義務。
9.3.2.4信息法律的分類
根據分類標準的不同,信息法律可以分為很多類型。
按照內容的不同來劃分,信息法律可以分為信息產權、信息安全、信息服務、信息產品、信息市場、信息產業、信息技術、信息規劃、信息稅收、信息融資、信息交流、信息網路等方面的法律規范,包括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門相關法律(含電子政務)、產業部門相關法律(含電子商務)、科研教育部門相關法律、信息服務部門相關法律和公民相關法律等。
按照層次不同來劃分,信息法律可以分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最高,其中某些條款有與信息活動權利有關的內容。其次是法律,除信息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規范主要的信息法律關系之外,在經濟法、刑法、行政法和科技法等法律中也對信息活動進行了調節。國際法則是關於跨國信息流動的雙邊的或多邊法律。再其次是行政法規,比行政法規低的是地方性法規。
9.3.3信息規章
9.3.3.1信息規章的含義
規章是對人們共同的管理、經營和服務等社會活動應當執行的職責、准則、程序、方法等方面做出的經過組織專門認定的文字規定,具有相應的法定性和一定的強制性。規章的具體名稱有很多,如辦法、措施、方案、綱要、公告、規程、規定、規則、紀要、決定、決議、命令、實施辦法、實施細則、守則、條例、通報、通告、通知、問題、細則、要求、意見、章程、指令、指示等。
信息規章是一定的社會組織根據法律的或行政的授權,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針對信息交流及其管理中有關個人或群體行為和活動,進行有效的調節、整合、約束和規范的規程、制度和條款,是具體信息管理活動的基本要求和處理方法。
9.3.3.2信息規章的分類
按照適用范圍來劃分,信息規章可以分為行業信息規章、行政信息規章和企業信息規章。例如,國務院有關部委制定的信息規章授權源自憲法和法律,適用於其主管的行業領域;行業協會制定的信息規章一般只適用於其所自律自治的行業;縣級到省級制定的信息規章授權源自地方組織法,只適用於其所管轄的行政區域;企業信息規章適用於企業內部信息管理。
按照層次高低來劃分,信息規章可以劃分為國家信息規章、系統信息規章和機構信息規章。機構信息規章更加明確具體且具有相應的管理效力。國家或系統管理層次信息規章的管理效力則與政策的管理效力相似,但又比政策具體一些。
按照內容的不同來劃分,信息規章可以劃分為實施性信息規章和自主性信息規章。實施性信息規章主要指以實施某些法律、法規為目標而制定的信息規章,一般需經具體的法律、法規的明確授權制定,在內容上是進一步解析上述規范性文件的基本精神原則和規定其實施的具體細則。自主性信息規章主要指依據制定主體固有的行政或業務職責許可權而制定的信息規章,一般不需要單個的法律或法規再行授權。
9.3.3.3信息規章的特徵
信息規章是特定的社會組織對不同層面的信息活動施以作用的手段,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
第一,管理層級的從屬性。信息規章不能與憲法或國家的其他法律相抵觸,只能就特定信息活動使法律所創設的權利義務具體化。信息規章的許可權來源於特定社會組織的管理權,對相關組織和個人才產生相應約束力,而且要受到一定的審查和監督。
第二,調節對象的局部化。信息規章往往針對信息管理活動中某些特殊的、局部的、具體的問題,如信息產業部《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對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網上備案管理、代為備案、接入服務提供者相關義務和年度審核等問題進行了規范。
第三,實施效用的統一性。要解決不同信息規章之間的不一致的問題,信息規章的實施效用要與信息政策、信息法律和信息標准等相互配合,充分體現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的有機結合。
9.3.4信息標准
信息標準是信息管理和信息技術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在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定的各種標准中,有半數左右與信息管理和技術有關,涉及信息採集、表示、處理、安全、傳輸、交換、表述、管理、組織、存儲和檢索的系統和工具的規定、設計和研製等方面。
9.3.4.1信息標準的含義
標准就是對重復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標准以科學、技術和實踐檢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准,以特定的形式發布,並作為共同遵守的准則和依據。所謂標准化,就是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發布和實施標准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
信息標準是為了建立信息管理的最佳秩序並取得最優效益,由公認的權威機構批準的有關信息管理的概念、過程、產品和方法等重復性事物的以特定程序和形式存在的統一規定。信息標准存在於各個管理層次。通常,國際標准具有最高管理效力,管理層次較低的信息標准受管理層次較高的信息標準的約束。
信息標准化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在中國,全國信息技術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是在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和信息產業部的共同領導下,負責全國信息技術領域以及與ISO/IEC JTC1(國際標准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的第一聯合技術分委員會)相對應的標准化工作的專門機構,下設了24個分技術委員會和特別工作組。另外,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還有全國信息和文獻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下設書面語言轉寫、術語、自動化、分類法和主題法、著錄格式、出版格式、統計、文獻保護等分委員會。
9.3.4.2信息標準的分類
按照制定主體的層次性劃分,信息標准可以分為國際信息標准、區域信息標准、國家信息標准、行業信息標准、地方信息標准和企業信息標准。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分級方法。國際標准就是由如國際標准化組織等專門國際性標准化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特定的政府性或非政府性國際組織制定和推行的有關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標准。我國積極鼓勵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准。區域標準是由如歐洲標准化委員會等世界某一區域性的標准化團體制定和推行的有關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標准。國家標準是對需要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由國家標准化管理部門(如中國國家技術監督局)編制計劃、組織草擬、統一審批和編號發布的有關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標准。行業標准就是對需要在全國行業范圍內統一而沒有國家標準的技術要求,由國家行業管理部門(如國務院各部委)編制計劃、組織草擬、統一審批和編號發布,並且報國家標准化管理部門備案的有關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標准。地方標準是對需要在特定行政區域內統一而沒有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技術要求,由特定行政區域標准化管理部門(如各省、市、自治區標准化管理機構)編制計劃、組織草擬、統一審批和編號發布,報國家標准化管理和行政管理部門備案的有關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標准。企業標準是對企業產品和服務中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技術要求,由特定企業編制和實施,按照地方政府規定備案的有關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標准。
按照管理效力的差異性劃分,信息標准可以分為強制性信息標准和推薦性信息標准。強制性信息標準是在信息管理和服務領域中,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建設領域、國家需要控制的技術和方法、與技術銜接和標准之間的互操作性有關的通用術語、技術和方法等方面,需要強制執行的信息標准。推薦性信息標準是強制性標准之外的其他信息標准。
按照管理內容不同劃分,信息標准分類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按照信息管理的主要方面,可分為通用信息標准(如基本術語、信息編碼、信息交換、行業管理等)、專門信息標准(技術支持、系統互聯、信息組織、載體管理、建築設備等)和分類信息標准(如數據通信、信息系統、網路管理、文獻管理、新聞出版等)。
第二,按照信息管理的具體對象,可以區分為信息基礎結構標准、信息管理方法類標准、信息環境類標准、信息產品與服務標准、信息物質載體類標准、信息非物質載體類標准等。
第三,按照信息管理的活動性質,可以區分為技術標准(對標准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事項而制定的標准)、管理標准(標准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管理事項所制定的標准)、工作標准(對標准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工作事項所制定的標准)等。
9.3.4.3信息標準的特徵
標准化是貫穿人們工作和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的活動。信息標準是信息管理和服務的一種重要工具,是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核心,其特徵主要表現在:
第一,標准體系的綜合性。信息標准化的作用必須通過科學和完善的信息標准體系才能有效發揮。信息標准體系要建立在「簡化、協調、統一、選優」的基本原則之上,以信息產品和服務標准為核心,有充分保證信息管理和服務所必需的技術、管理和工作的配套標准和相應的實施保障體系。
第二,標准化功能的整合性。信息標准化可在提高系統互操作性、技術可移植性、數據可交換性、應用多層次性等方面,為信息活動提供有效的整合性標准資源服務。
第三,管理效用的發展性。信息標准化要根據信息活動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科研的實踐進行補充和完善,要適應與信息活動相關的社會環境不斷變化的要求,要通過信息活動的實踐來驗證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