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詩經里的道德

詩經里的道德

發布時間: 2023-02-15 22:29:52

1. 求,有關道德的詩經,論語句子

額 道德:《列女操》唐.孟郊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貞女貴徇夫,捨生亦如此.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這是一首頌揚貞婦烈女的詩.以梧桐偕老,鴛鴦雙死,比喻貞婦殉夫.表達詩人堅守節操,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之品行.不過它...

2. 詩經反映了怎麼樣的道德倫理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富於現實精神的詩歌,奠定了我國詩歌面向現實的傳統。
全書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作品,內容十分廣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時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詩經》可以說是一軸巨幅畫卷,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世態人情、民俗風習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現。反應了禮樂文化和愛情文化。

3. 有關於道德的詩,最好出自《詩經》,朗誦,急!!

《小雅·甫田之什·裳裳者華》贊美君子的美德
裳裳者華,其葉湑兮。我覯之子,我心寫兮。我心寫兮,是以有譽處兮。
裳裳者華,芸其黃矣。我覯之子,維其有章矣。維其有章矣,是以有慶矣。
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乘其四駱,六轡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維其有之,是以似之。

[題解]
周天子贊美諸侯才德兼備,車馬美盛,無所不宜。

[注釋]
1、裳裳:花豐盛貌。
2、湑(xǔ):茂盛貌。《毛傳》:「裳裳,猶堂堂也。湑,盛貌。」
3、覯(gòu):遇見。《鄭箋》:「覯,見也。之子,是子也。」 《集傳》:「則其心傾寫而悅樂之矣。」
4、譽處:安樂。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五:「譽處,安處也。」
5、芸:花葉發黃貌。
6、有章:有才華。《集傳》:「章,文章也。有文章,斯有福慶矣。」
7、駱(luò):黑鬃的白馬。
8、沃若:威儀之盛。
9、「左之」四句:《毛傳》:「左陽道,朝祀之事;右陰道,喪戎之事。」 《通釋》:「左之右之,宜從錢澄之(《間詩詩學》)說,謂左輔右弼。」
10、似:《毛傳》:「似,嗣也。」 《正義》:「此二德者,我先人維其並能有之,是以先王使其子孫嗣之。」

[參考譯文]
花兒朵朵多鮮明,葉兒青青真茂盛。我今見到這個人,心裡實在很高興。心裡實在很高興,有個安樂好家庭。
花兒朵朵多輝煌,顏色鮮艷似金黃。我今見到這個人,服飾華美有文章。服飾華美有文章,從此喜慶得吉祥。
色彩鮮明朵朵花,有黃有白都不差。我今見到這個人,駕著黑鬣白色馬。駕著黑鬣白色馬,六條韁繩有光華。(鬣:音列liè)
任職左輔主朝政,君子才德無不勝。任職右弼掌戎兵,君子有德有才能。君子有德有才能,祖宗事業得繼承。

《國風·曹風·鳲鳩》贊美淑人君子
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鳲鳩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帶伊絲。其帶伊絲,其弁伊騏。
鳲鳩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鳲鳩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國人。正是國人,胡不萬年。

[題解]
稱頌賢人。

[注釋]
01、鳲(shī)鳩:布穀鳥
02、其子:指布穀鳥的雛鳥
03、儀:言行,一說儀容、態度
04、一:堅定、始終如一
05、結:固定、凝結不散
06、帶:佩帶
07、伊:是
08、弁(biàn):皮帽
09、騏(qí):青黑色的馬,此指質地或花色
10、忒(tè):差錯
11、正:端正,榜樣,或說為長官
12、是:這個
13、四國:四個國家,或指四鄰,此句意說「是周邊四國的榜樣」
14、胡不萬年:為什麼不能萬壽無疆

4. 詩歌的源頭《詩經》,為何會變成了「婦女道德規范守則」

詩經是我國出現的最早的一部關於詩的總集,它通過寫實的手法描述了社會各階級以及農村生活面貌,因為詩經總共收入308篇詩作,因為它也被叫做詩三百。詩經作為我國詩歌的源頭,最後卻變成廣大婦女道德規范的准則。其原因就是後代人對詩經中的內容過分解讀,以及封建統治對女性的束縛。

三、政治需要

至今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完整淪為婦女道德規范,其原因就是將封建禮制與女德聯系在一起。另一方面這也是儒家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禁錮思想和道德的方式來獲得封建統治者的支持,最後一點就是男權思想的行徑根深蒂固。

5. 詩經中形容美德的詩句

1. 關於經典的詩句形容美德
關於經典的詩句形容美德 1. 形容傳統美德的詩句有哪些
1.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顧炎武;清·吳研人

2. 位卑未敢忘憂國。 ——宋·陸游

3.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

4.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唐·戴叔倫

5.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這五句都是弘揚愛國的傳統美德。

釋義:

1. 國家的興盛和衰落,每個普通人都有責任。

2. 即使地位低下也不敢忘記關心國家大事。

3. 應當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都享樂之後才享樂。

4. 作為子民我願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

5. 人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義,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後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 描寫美德的詩句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報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約)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於世,但求無愧於世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0 滿招損,謙得益。 《尚書》

1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2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3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離騷》

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

5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

6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

7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尚書》

8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9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

1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1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1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14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15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

16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18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9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20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

21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禮記〉

22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2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4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5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26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

2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

2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

29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

3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

31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論語〉

3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3 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論語〉

34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找了好久,給分吧!!!!
3. 形容美德的句子
這些都是的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

不信不立,不誠不行--晁說之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拉羅什富科

沒有誠實何來尊嚴--西塞羅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德萊塞

誠實是一個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喬臾

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一言之美,貴於千金--葛洪

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他的最後靠山就是真誠--愛默生

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

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會誠實--拉羅什夫利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

要我們買他的誠實,這種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譽--沃夫格

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只即使覺說直話也沒有人相信--伊索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

禍莫大於無信--傅玄
4. 形容美德的詩詞
(1)愛國病起書懷 宋·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塞上曲二首】戴叔倫?? 軍門頻納受降書,一劍橫行萬里餘。

漢祖謾誇婁敬策,卻將公主嫁單於。??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立志1、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兮不有止。

--清·梁啟超2、身不能男兒列,志卻比男兒烈。畫工須畫雲中龍,為人須為人中雄。

--清·秋瑾3、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 --宋·李清照4、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寧知:哪知。墜:喪失。)

--唐·王勃虎瘦雄心在,人貧志氣存。 --萬松老人。
5. 描寫中華美德的句子
務 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君子以說的多.做得少為恥。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謹於言而慎於行。

——《禮記·緇衣》君子強學而力行。——楊雄《法言·修身》 實事求是。

——《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百聞不如一見。——《漢書·趙沖國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漢書·董仲舒傳》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王充《論衡·薄葬》名必有實,事必有功。

——荀悅《申鑒·俗嫌》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荀子·修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自己要站得住腳,也要設法讓別人站得住腳;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設法讓別人事事行得通。

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荀子·非相》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尚書·周官》:以公心滅私情,民眾才會心悅誠服。 大義滅親。

——《左傳·隱公四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韓非子·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在聖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義所在。

——賈誼《新書·階級》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淮南子·主術訓》: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沒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監督朝廷內外,判別是非沒有偏頗,才可以算作正直。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泛論訓》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

——《淮南子·修務訓》 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史記·太史公自序》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劉向《說苑·正理》 聖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

——徐幹《中論·賞罰》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 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包拯《論星變》有功則賞,有罪則刑。

——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札子狀》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論語·微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

——桓寬《鹽鐵論·地廣》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

——李世民《賜蕭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氣歌》 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於謙《無題》 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於謙《石灰吟》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鄭燮(xiè)《題畫·竹石》 勤 儉 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尚書·大禹謨》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庄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左傳·宣公十二年》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李商隱《詠史》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司馬光《訓儉示康》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純仁列傳》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求 新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轉,永不停止。日新之謂盛德。

—。
6. 形容美德的句子,有哪些
1. 文明美德如一縷溫情陽光,照耀人生的每一個角落;如一把睿智的鑰匙,為你打開成功的大門;如一位心心相印的朋友,和你一起提升人生的境界。

2. 中華文明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共有的財產,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是中華文明的受益者、承載者、傳播者,有責任有義務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使照耀中華數千年的文明之光熠熠生輝,發揚光大。

3. 以誠待人是一種美德,它既體現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又能使人與人和睦相處,增進友誼。這是以誠待人的字面意思。下面我就來說說發生在我身邊一件以誠待人的事。

4. 文明是一種是一種美德。「我們要做個文明人!」這句話幾乎每個孩子都說過吧。很簡單的一句話。它看起來簡單,說起來也容易,可仔細想一想,你真的做到了嗎?

5. 忍是一種美德,它可以促進朋友間的友誼,促進同學間的團結,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充滿友愛。

一補充句子:

1. 一般地說,精確的審美趣味在於能在許多毛病中發現出一點美,和在許多美點中發現出一點毛病的那種敏捷的感覺。

2. 文明,是這個世界的問候語;美德,是這個世界最美的心靈。文明美德雖沒有華麗的外表,但卻比金銀珠寶更寶貴、更美。如果你擁有這兩樣,你將成為最美的人。

3.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那你不算失敗,因為明日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那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錢袋;如果你失去了美德,那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4. 沒有美德的人生是孤獨的,沒得可以讓我們感到快樂,同時也會讓別人幸福。讓我們倍加珍惜美德這張通行證,朝幸福樂園的大門駛去!

5. 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二名言警句:

1. 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德萊塞

2. 誠實是一個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喬臾

3. 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4.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5. 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6. 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他的最後靠山就是真誠--愛默生

7. 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

三相關成語:

1. 持之以恆:面對任何事情要以恆心對待。

2. .勤儉節約:是勤勞而節儉,形容工作勤勞,生活節儉。

3. 赤膽忠心: 赤,忠誠,比喻真純。形容十分忠誠。

4. 見賢思齊: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看齊。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向他看齊。

5. 鍥而不舍: 解釋 鍥: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恆心。

6. 披荊斬棘:披:撥開;斬:砍斷;荊、棘:帶刺的小灌木。劈開叢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困難。
7.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經典字或詞語
路不拾遺、聞雞起舞 路不拾遺 自強不息 助人為樂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銜環結草,以報恩德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 鷹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德結草銜環 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報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傳統美德。

成語「結草銜環」的典故不僅向我們講述了成就這美德的兩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還告訴我們「善有善報」是一亘古不變的天理。 「結草」的典故見於《左傳.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陝西大荔縣)交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撕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所俘,使得魏顆在這次戰役中大敗秦師。 晉軍獲勝收兵後,當天夜裡,魏顆在夢中見到那位白天為他結繩絆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說,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沒有讓她為你父親陪葬的那女子的父親。

我今天這樣做是為了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來,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無兒子的愛妾。魏武子剛生病的時候囑咐兒子魏顆說:「我死之後,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

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對魏顆說:「我死之後,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後,魏顆沒有把那愛妾殺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

魏顆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昏亂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據父親神智清醒時的吩咐。」 「銜環」典故則見於《後漢書·楊震傳》中的注引《續齊諧記》,楊震父親楊寶九歲時,在華陰山北,見一黃雀被老鷹所傷,墜落在樹下,為螻蟻所困。

楊寶憐之,就將它帶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給它喂飼黃花,百日之後的一天,黃雀羽毛豐滿,就飛走了。當夜,有一黃衣童子向楊寶拜謝說:「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

並以白環四枚贈與楊寶,說:「它可保佑君的子孫位列三公,為政清廉,處世行事象這玉環一樣潔白無暇。」 果如黃衣童子所言,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四代官職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們的美德為後人所傳誦。

後世將「結草」「銜環」合在一起,流傳至今,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原文』 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於輔氏。

壬午,晉侯治兵於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及洛,魏顆敗秦師於輔氏。

獲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

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

」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

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

」 (《左傳.宣公十五年》) 續齊諧記曰:「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於樹下, 為螻蟻所困。寶取之以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餘日毛羽成,乃飛去。

其夜有黃衣童子向寶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愛救拯,實感成濟。』以白環四枚與寶:『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矣。

』」(《後漢書·楊震傳》)。

6. 詩經中關於孝道的詩句

1.詩經中有關孝的詩有什麼

一、《詩經》中的孝論 《楚茨》:「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今譯:孝子孝孫的善行,會得到大福和長壽的報償。 《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今譯:牢記孝道,孝道就是生活的准則。 《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今譯:孝子的孝行不絕,就會得到永遠的賜福。 《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今譯:具有孝道之美德的人,才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閔予小子》:「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今譯:對於先人,要永遠盡孝。 《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今譯:對列祖列宗無不孝敬,以求得他們的賜福。

2.詩經中有關孝的詩有什麼

一、《詩經》中的孝論

《楚茨》:「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今譯:孝子孝孫的善行,會得到大福和長壽的報償。

《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今譯:牢記孝道,孝道就是生活的准則。

《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今譯:孝子的孝行不絕,就會得到永遠的賜福。

《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今譯:具有孝道之美德的人,才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閔予小子》:「於乎皇考,永世克孝。」

今譯:對於先人,要永遠盡孝。

《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今譯:對列祖列宗無不孝敬,以求得他們的賜福。

3.詩經里有哪些講孝道的句子

1.《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

棘薪。母氏甚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

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詩經·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3.《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4.《大雅·卷阿》:「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5.《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詩經》里的孝文化: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率見昭考,以孝以享」的表示祭祀孝敬祖先的詩句。孝作為中華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具有現實意義與社會價值,值得我們去挖掘弘揚。

《詩經》反映了周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內容十分廣泛。周代統治者重視教化,經常派官員到民間收集資料,而孝思想占據了當時社會倫理的極大部分,這樣一來,《詩經》中就有許多關於孝道的記載。這些記載中既有關於孝的內涵、行孝的對象,也有關於行孝的方式,

4.孝經里關於孝道人的詩經

1、孝經一通看在手

杜甫

《可嘆》

2、家藏一卷古孝經

薛逢

《鄰相反行》

3、孝經始向堂前徹

杜荀鶴

《賀顧雲侍御府主與子弟奏官(敕下時,年七歲》

4、孝經末後章

寒山

《詩三百三首》

5、孝經末後章

寒山

《詩三百三首》

6、讀至孝經章句匝

王哲

《減字木蘭花 自詠》

7、(臣嘗於經筵論奏仁宗皇帝謚日明孝

蘇軾

《大行太皇太後輓詞二首》

8、孝先經笥謔兼忘

蘇軾

《次韻張甥棠美晝眠?此詩為晁補之作?》

9、孝經論語教兒童

陸游

《農事稍間有作》

10、孝經章里觀初學

陸游

《野步至近村》

11、孝經一生行不盡

陸游

《寓嘆》

12、欲為鄉鄰講孝經

陸游

《自詠絕句》

13、有人頒孝經;意欲口打賊

袁枚

《詠史》

14、孝先經笥謔兼忘

晁補之

《次韻棠美甥晝眠》

15、檀弓孝經不浪許

陳傑

《書徐經坂先志》

16、逐字教兒讀孝經

仇遠

《憶窊石章氏女子》

17、經言事父孝

林同

《聖人之孝十首·武王》

18、惟言在孝經

林同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劉瓛》

19、孝經雖始教

林同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王僧儒》

20、孝經惟泣誦

林同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徐份》

21、惟寶蒙求與孝經

劉克庄

《書畫一首》

22、伊大孝是經

宋祁

《順祀詩》

23、孝先經笥謔兼忘

蘇軾

《次韻張甥棠美晝眠》

24、孝廟經帷盛表章

項安世

《挽程尚書詞》

25、孝經題幼志

許月卿

《暮春聯句九首》

26、手抄孝經不徹章

楊萬里

《跋尤延之左司所藏光堯御書歌》

27、傳家刻孝經

趙蕃

《魏辰州生日》

28、令因涕出受孝經

趙與泌

《勸孝》

5.關於孝的詩句大全

1、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2、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格言聯璧》

3、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4、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5、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6、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7、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8、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

9、顧我,復我。——《詩經》

10、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1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12、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13、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14、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15、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16、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17、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18、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19、婦不順也。——南北朝·顏之推

20、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21、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22、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23、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6.關於孝的詩句

這個有點多啊……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父母在世時,要以禮侍奉;死了,要以禮安葬,並且按禮儀祭祀。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關心父母的病痛是講求孝道之關鍵。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就是要求子女經常在父母面前盡些孝心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禮記》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論語》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

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

——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

《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

《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

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7.關於孝道的詩句

《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詩。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國」與「家」的關系協調的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則是「孝」。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6)詩經里的道德擴展閱讀: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從秦漢開始,我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並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證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

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業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禦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系協調的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則是「孝」。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准則。後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的基礎上,融忠孝為一體。

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體系。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遊子吟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孝道

7. 詩經中關於人品的句子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譯:了解我的人,說我心中憂愁;不了解我的人,以為我有什麼要求。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國風·衛風·淇奧》
譯:美君子文采風流,似象牙經過切磋,如美玉經過琢磨。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國風·邶風·擊鼓》
譯:我會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
譯:為人卻沒有道德, 不死還有什麼意思。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
譯:面對政局我戰兢,就像面臨深深淵,就像腳踏薄薄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出自《詩經·小雅·車舝(轄)》。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出自《詩·小雅·鶴鳴》

8. 詩經中關於婚姻道德的是哪個詩

詩經·衛風·氓》 詩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採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後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於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9. 古文詩經中關於文明禮儀的詩句

1.有關文明禮儀的古文詩詞

1、不學禮,無以立。——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論語·季氏篇第十六》

白話譯文: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

2、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戰國時期·孟子《愛人者人恆愛之》

白話譯文:不是仁愛的事不幹,不合於禮的事不做。

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 人恆敬之。——戰國時期·孟子《愛人者人恆愛之》

白話譯文: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尊敬他。

4、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

白話譯文:禮崇尚往來,恭敬對人卻得不到別人的恭敬,是不合禮的。別人恭敬自己,卻沒有對別人恭敬,也不合禮。

5、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言道,禮之質也。——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

白話譯文:修持你的行為以實踐你說的話,就叫著善行。行為有修持,說話合符道理,這就是禮節的本質。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不學禮無以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愛人者人恆愛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曲禮

2.有關「文明禮儀」的古詩有哪些

有關「文明禮儀」的古詩有:

1、《經》

唐 李嶠

漢室鴻儒盛,鄒堂大義明。

五千道德闡,三百禮儀成。

青紫方拾芥,黃金徒滿籝。

誰知懷逸辯,重席冠群英。

譯文:漢代學術之風盛行,朝廷大義當道。五千個人都能闡述道德,三百人都能講好禮儀。學士們身穿各色衣服,籠子里裝滿了黃金,大家也不理睬。誰的學識最淵博呢?大家一起來吟詩作對。

2、《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張霸》

宋 林同

幼也知孝讓,居然合禮儀。

休疑汝尚小,須信我饒為

譯文:幼小的孩子也知道孝順禮讓,談到禮儀滔滔不絕。別懷疑他年齡很小,應該相信他很有教養。

3、《絕句》

宋 呂希哲

禮儀三百復三千,酬酢天機理必然。

寒即加衣飢即食,孰為末節孰為先。

譯文:學習文明禮儀的人從幾百人變成了幾千人,這是順應上天的安排啊。寒冷了就加衣服,飢餓了就吃飯,孰輕孰重大家自有判斷。

4、《禮記·經解》

商朝 荀子

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

譯文:文明禮儀對一個來說,應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就像曬直的繩子不能彎曲一樣。

5、《絕句》

宋 王大烈

弧矢重懸舊禮儀,郎君又產玉麟兒。

便煩著眼從頭看,的似徐卿二子奇。

譯文:重新拿起弓箭,再溫習一遍舊時的禮儀,郎君又寫下了玉麟兒這樣的佳作。耐心地從頭看完,確實讓人贊嘆不已。

(9)詩經里的道德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

中國古代文明禮儀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文明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文明禮儀。實際上文明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文明禮儀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文明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文明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文明禮儀。

3.關於「文明禮儀」的詩句有哪些

1、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

2、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

3、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4、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諸葛亮

5、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利特

6、奢侈總是跟隨著淫亂,淫亂總是跟隨著奢侈。——孟德斯鳩

7、人在智慧上、精神上的發達程度越高,人就越自由,人生就越能獲得莫大的滿足。——契訶夫

8、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張衡

9、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地道謝,浮誇的蝴蝶卻是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泰戈爾

10、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管仲

11、讀詩書,尚禮儀,守綱常。——界李典《三國殺》

12、貴族重權利,百姓重禮儀。——阿·奧斯汀

13、四書五經入庭訓,儒行月令記燕居;所謂禮儀者,學之端也。——楚君儀《霹靂布袋戲》

14、言非禮儀,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屬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15、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孟子》

4.文明禮儀的古詩詞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

誰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5.文明禮儀的古詩句

有很多古書都是講禮的,你可以親自查閱,畢竟自己學的才是印象最深刻的,總不能經常的拿來主義吧。

禮記 - 儒家經典著作,,《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

東漢在此基礎上加上《論語》、《孝經》,共七經;

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共十二經;

宋時加《孟子》,後有宋刻《十三經註疏》傳世。

《十三經》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傳統觀念而言,《易》、《詩》、《書》、《禮》、《春秋》謂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屬於《春秋經》之「傳」,《禮記》、《孝經》、《論語》、《孟子》均為「記」,《爾雅》則是漢代經師的訓詁之作。後來的《四書》指是指《大學》(《禮記》中一篇)、《中庸》(《禮記》中一篇)、《論語》、《孟子》,五經則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6.誰知到關於文明禮儀的古詩句

1: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

譯文:孟子說:「君子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內心所懷的念頭不同。君子內心所懷的念頭是仁,是禮。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 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

2: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譯文: 指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現也指以同樣的態度或做法回答對方。

3: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很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直而勿有。

譯文:對於道德、才能勝於己者,要親近和尊敬他,畏服並愛戴他。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人,不可只知其優點,而不知其缺點;對於自己所憎惡的人,不可只知其缺點,而不知其優點。自己有了積蓄,要分給貧窮的人。居安思危,能夠及時改變處境。面對財物,不可苟且據有;面對危急,不可苟且逃避。在小事上爭訟,不可求勝;分配財物,不可求多。對自己不懂的事情不可裝懂,對自己已經搞懂的東西,回答別人時,要歸功於師友,不可據為自己的發明。

4:若夫坐如屍,立如齊,禮從宜,使從俗。

譯文:至於坐的樣子,要像祭祀時的屍那樣端重;立的樣子,要像齋戒時的人那般恭敬。禮節要順應事之所宜,出使要順應當地的風俗。

5: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

譯文:一個人(如果)知書達禮那麼他就是安全順遂的,否則就會有危險不順遂。所以說,知書達禮的人,(我們)不能不向他學習。

(9)詩經里的道德擴展閱讀: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

《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意,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准則。實際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歷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禮記》全書用散文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闡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劃,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闢而深刻。

參考資料:禮記-搜狗網路

7.關於「文明禮儀」的詩句有哪些

有關「文明禮儀」的古詩有:1、《經》唐 李嶠漢室鴻儒盛,鄒堂大義明。

五千道德闡,三百禮儀成。青紫方拾芥,黃金徒滿籝。

誰知懷逸辯,重席冠群英。譯文:漢代學術之風盛行,朝廷大義當道。

五千個人都能闡述道德,三百人都能講好禮儀。學士們身穿各色衣服,籠子里裝滿了黃金,大家也不理睬。

誰的學識最淵博呢?大家一起來吟詩作對。2、《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張霸》宋 林同幼也知孝讓,居然合禮儀。

休疑汝尚小,須信我饒為譯文:幼小的孩子也知道孝順禮讓,談到禮儀滔滔不絕。別懷疑他年齡很小,應該相信他很有教養。

3、《絕句》宋 呂希哲禮儀三百復三千,酬酢天機理必然。寒即加衣飢即食,孰為末節孰為先。

譯文:學習文明禮儀的人從幾百人變成了幾千人,這是順應上天的安排啊。寒冷了就加衣服,飢餓了就吃飯,孰輕孰重大家自有判斷。

4、《禮記·經解》商朝 荀子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譯文:文明禮儀對一個來說,應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就像曬直的繩子不能彎曲一樣。

5、《絕句》宋 王大烈 弧矢重懸舊禮儀,郎君又產玉麟兒。便煩著眼從頭看,的似徐卿二子奇。

譯文:重新拿起弓箭,再溫習一遍舊時的禮儀,郎君又寫下了玉麟兒這樣的佳作。耐心地從頭看完,確實讓人贊嘆不已。

(9)詩經里的道德擴展閱讀:中國古代文明禮儀:中國古代文明禮儀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文明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文明禮儀。

實際上文明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政治類文明禮儀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

生活類文明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文明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

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文明禮儀。

10. 古人關於道德的詩句

1.古人關於金錢與道德的名言

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知恥近乎勇。 —— 孔丘

辱,莫大於不知恥。 —— 王通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14、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2.關於道德的古詩句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處】宋·蘇轍《盛南仲知衡州》

【講解】正:使端正。意思是:從來沒有過自身品德行為不端正卻能使別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 【出處】《禮記·中庸》

【講解】塗:同"途"。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處事不偏不倚、不過頭也無不及的原則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會停止自己前進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聖學。 【出處】明·高拱《本語》卷三

【講解】去除一點利己的私心,就等於從聖人身上學得一點好品質。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出處】《論語·季氏》

【講解】患:憂慮,害怕。寡:少。意思是:不怕東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勻,不怕貧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 【出處】《國語·越語上》 【講解】古代賢明的君主,不擔心他統治的人民數量不多,而擔心他們的心志行為缺少羞恥。說明統治者必須重視提高國人的思想品德素質。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講解】摩:通"磨"。倜儻(ti tǎng):卓異。意思是:古時發財做官而名譽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異才能的人才能被後人稱頌

自立自重,不可隨人腳根,學人言語。 【出處】宋·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

【講解】意謂人要有人格,要有獨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趨,人雲亦雲。

寧可清貧,不可濁富。

【出處】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三回

【講解】濁:渾濁,形容卑劣的手段。意思是:寧可一生清白貧窮,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出處】《論語·子路》

【講解】自身言行正當,即使不下命令,別人也會跟著行動;若自身言行不正當,即使三令五申,別人也不會跟著行動。意謂領導者必須以身作則,為人表率。

3.關於古代君子高尚品德的詩或文言文

《陋室銘》,《愛蓮說》1、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這兩句說,一生沉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一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一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志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採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一條條小路來.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慾的修養,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麼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一》)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一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沉淪:指沉船、溺人.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干,好事即使細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採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斗,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准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裡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注意檢點規范自己的行為. 17、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語助詞,無義.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後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句意為:品德像山一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19、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凋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20、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 寧願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詩人借菊詠懷,抒發堅守節操,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做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能行.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4、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善於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26、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正確地批評我的錯誤的人,是我的老師;恰當肯定我的優點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諛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賊寇.這是荀子處世做人的原則,時過千年,仍值得我們借鑒. 27、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

4.古人對關於道德與利益的名句

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 作者:王安石

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明·洪自誠《菜根譚》

至誠無息。《禮記·中庸》

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 作者:唐·神秀

人能克己身無患,事不欺心睡自安。元·馬致遠《岳陽樓》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須少結實成。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作者:黃石公

誠者,聖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頤《通書》

(以上都是關於道德的名句名言,僅供參考!)

5.有關道德的詩句

要樹德,不要積怨。

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己。 【出處】晉·陶淵明《感士不遇賦》

【講解】濟:(對事情)有益。意思是:寧願固守窮困以有益於心意,不願低聲下氣去勞累自己。

不自信而人孰信之?不自度而安度人? 【出處】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九

【講解】度(ó):揣度,認識。如果不相信自己,那麼別人誰能相信你?如果不能認識自己,那麼怎能認識別人?意謂人既要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

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講解】蘭摧玉折:喻有節操才能的人死亡。蕭、艾:古人以為惡草,比喻姦邪小人。敷、榮:指花葉繁盛。意思是:寧可做蘭草美玉被摧殘,也不做蕭艾之類惡草而繁茂。 丈夫貴不撓,成敗何足論?

【出處】宋·陸游《入瞿唐登白帝》

【講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負的人。意思是:大丈夫貴在不屈不撓,成功與失敗有什麼值得顧慮的!

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 【出處】三國魏·阮籍《詠懷》

【講解】布衣:平民。寵祿;因恩寵而得到的爵祿。意思是:富貴無常,不足羨慕,不如召平(原為秦東陵侯,後淪為平民)東門種瓜,可以安享天年。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出處】《國語·周語》

【講解】學習美好的東西,就象登山一樣不容易;學習不好的行為,就象山崩一樣迅速。

卑而不失義,瘁而不失廉。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

【講解】卑:謙恭。瘁:這里指貧困。意謂謙恭而不失於禮義,貧困而不失廉潔。也可理解為謙恭而有分寸,貧困而不志短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出處】《禮記·大學》

【講解】廣:開闊,坦率。胖(pán):安泰舒適。意思是;擁有財富能裝飾房屋,具備良好的品德能有益身心,心地坦然就會顯得安泰舒適。

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 【出處】漢·王充《論衡·命祿篇》

【講解】奮發努力,勤懇工作,從而達到富有;磨煉才能並使情操光明,從而求得高貴。意謂富貴要憑實乾和德才換取。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出處】唐·柳宗元《江雪》 【講解】通過冒雪"獨釣"於寒江的漁翁形象,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敗後始終不屈的精神面貌。

多見者博,多聞者知;距諫者塞,專己者孤。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刺議》

【講解】知:同"智"。距:同"拒"。專己:剛愎自用。意謂多看的人知識廣博,多聽的人聰明;拒絕別人意見的人閉塞,剛愎自用的人孤立無助。意謂人要多見、多聽;接受意見而不自以為是。

以天下之功為功,而不功其功,此之謂大公。 【出處】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

【講解】把天下人的功績作為功績,但不把那功績認作自己的功績,這就叫做最大的公心。"功其功"的第一個"功",意動用法,把……認作自己的功績,此句話勸戒不要貪天之功以為已有。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衡傳》

【講解】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擔心地位不高,而擔心道德修養不高。

6.與道德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1. 《獻華陰羅丞別》

(唐)儲光羲

華山薄游者,玄發當青春。道德同仙吏,尊卑即丈人。

縣城俯京路,獲見官舍里。淹留瓊樹枝,謔浪春泉水。

昔余在天目,總角奉游從。寒暑遞來往,今復蓮花峰。

別情無遠近,道別方愁予。孰想古人言,乃知悲風雨。

2. 《列女操》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貞女貴徇夫,捨生亦如此。

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3. 《贈孟浩然》

(唐)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4. 題劍門

(唐) 李衍

緩轡逾雙劍,行行躡石棱。作千尋壁壘,為萬祀依憑。道德雖無取,江山粗可矜。回看城闕路,雲疊樹層層。

5. 《奉和幸白鹿觀應制》

(唐)趙彥昭

雲驂驅半景,星蹕坐中天。國誕玄宗聖,家尋碧落仙。玉杯鸞薦壽,寶算鶴知年。一睹光華旦,欣承道德篇。

7.有關道德古詩詞

《短歌行》曹操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詠蟬》唐.虞世南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史記.李將軍列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論語.里仁》

德不孤,必有鄰.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8.關於道德的中國古代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志。不失 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聖人無常心。

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 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 目,聖人皆孩之。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以上是道德經中很出名我又比較喜歡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司馬遷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禮記.大學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李百葯 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

——白居易 種樹者必養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王守仁 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朱熹 太多了~。

熱點內容
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 發布:2025-01-13 17:33:23 瀏覽:585
南安溪美法院 發布:2025-01-13 17:31:58 瀏覽:94
司法部機關黨委 發布:2025-01-13 16:46:38 瀏覽:689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站的考核總結 發布:2025-01-13 16:17:18 瀏覽:904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