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當前的法治現狀

中國當前的法治現狀

發布時間: 2023-02-16 13:26:29

Ⅰ 中國當前的法治環境

我們當前的法制環境雖然比原來有長足的進步,但是還是需要在某些方面繼續加強和提高,立法也要跟上,現在很多方面法治還不健全,需要完善法治。

Ⅱ 我國當前法治建設現狀

雖然我國的普法宣傳活動已開展了20多年,但由於我國缺乏法治傳統,人治思想影響深遠,法治基礎薄弱等原因,我國民眾法治意識依然很落後,法治實踐的動力嚴重不足,人們對法律缺乏應有的信仰,既不能自發的運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不能用法律的思維評判社會問題。
但是從人治到法治是改革最初的目標,也是一個非常長遠的目標。因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最初的動機所以最早的一個目標就是不能夠由個人來決定國家的命運,國家命運必須由制度來掌握,依法才能夠保障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

Ⅲ 你認為我國當前的法律環境如何建設法治國家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不想做太多的宣洩,僅就個人感受而言,我國目前的的法律環境喜憂摻半版,喜的是法治在權不斷發展,涉及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幾乎做到了有法可依。憂的是(也可說是讓人憤怒)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所謂的立法者和司法者們的低劣素質是目前的公平正義在百姓中留下一踏糊塗的評價,尤其是立法者不諳社會現狀亂立法,以及部分司法單位無視或不諳我國立法的目的,理論功底差,卻胡亂進行所謂的司法解釋和做出匪夷所思的法律觀點和指導,真是貽笑大方,但他們卻位高權大,說的不論對錯都是「金玉良言」,苦的卻是無辜的百姓。
因此,建設法治國家我國目前什麼都不需要做,唯一要做的事當務之急是要深刻理解: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含義,在法律界做到兩步,第一步,徹查貪污腐敗,冤假錯案追究,進行法律素養大整風,徹底清除法律界的敗類和不稱職人員。第二部,以個人的德行作為第一標准,多渠道吸收道德素養高,法律功底好的人員進入法律各界。

Ⅳ 中國法制史研究現狀

自建國以來,高等教育部門就極為重視中國法制史教學,逐漸構建起了相關教學體系和框架。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法制史的教學成果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Ⅳ 中國法制的現狀

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現行憲法頒行 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

保證憲法實施的監督機制和具體制度還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依然存在;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執法司法問題還比較突出;一些公職人員濫用職權、失職瀆職、執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嚴重損害國家法制權威;公民包括一些領導幹部的憲法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具體來講,中國法治建設和依法治國事業還面臨以下主要問題和挑戰:

一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與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領導幹部中的人治現象、公民中的非法治現象、社會上輕視和無視法治的現象,在有些地方、部門、領域和群體中有所抬頭和蔓延。

二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要求,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實際上被統一於黨委的「一把手」,法治被「人治」所弱化,依法治國從黨領導人民實行的「治國基本方略」,演變為某些地方和部門「維穩」以及發展經濟的工具。

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待不斷完善,立法質量需要不斷提高。立法中存在的部門利益、特殊群體利益問題,部門立法爭權奪利問題依然存在。國家立法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合法化的現象仍未消除,一些明顯帶有部門或集團利益痕跡的立法,把畸形的利益格局或權力關系合法化,行政部門借立法擴權卸責、立法不公等從制度設計的基礎上影響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權威和法律的實施。

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後,中國法治建設的主要矛盾,是憲法和法律實施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普遍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許多法律形同虛設(參見表2)。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和執行難的問題時有發生;法治缺乏權威,司法缺乏公信力;公民「信權不信法」,「信訪不信法」,「信關系不信法」,「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等問題。加強法治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仍是一項艱巨任務。

五是政府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和不執法、亂執法問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少數執法人員知法犯法、執法尋租、貪贓枉法甚至充當「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出現了一些不正確的執法傾向,如釣魚執法、尋租性執法、非文明執法、限制性執法、選擇性執法、運動式執法、疲軟式執法、滯後性執法等等;粗暴執法激發沖突,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或極端惡性事件,突出表現在征地拆遷領域。

六是司法改革轟轟烈烈,解決了辦公條件、經費、人員編制以及一些長期制約法院、檢察院建設和發展的體制機制等老大難問題,基本上實現了各個階段司法改革方案預設的目標,但司法獨立、司法公正、司法權威、司法效率、司法公信力和干預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等深層次問題依然存在。

七是「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一些領域腐敗現象仍然易發多發;公職人員貪贓枉法、權錢交易、執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對法治造成損害;執法不公、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比較突出。如何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應對和解決腐敗問題,是對黨領導的中國法治建設事業的極大挑戰。

中國法治的未來發展

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民主法治建設任務和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民主法治建設目標,未來中國法治發展的總體思路,應當努力實現四個基本轉變:

1.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依法治國實踐進程中和社會主義法治軌道上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實現從法治到社會主義憲政的轉變,從制度上程序上實現「三者有機統一」。

2.是在我國法律體系如期形成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民主法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國家,實現從法律體系構建到法治體系建設的轉變,盡快從法律大國走向法治強國。

3.是在有法可依的目標基本達成後,中國法治建設的重心實現從注重立法到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的轉變,從紙面的法律向生活中法律的轉變,確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真正實現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四是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維護黨權、建設政權和保障民權中的重要作用,實現從法治的表面「維穩」向深層次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和權力腐敗問題的轉變,用法治更好地鞏固和發展黨和國家政權的合法性權威,更加夯實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政治基礎、社會基礎、民意基礎和法律基礎,為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Ⅵ 如何看我國的法治現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解決"人治"問題上採取了各種措施,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於社會主義制度還很不完善,人治和人治思想依然有它的市場,人治是中國經濟發展遲緩的重要原因。經濟現代化要求必須實行法治,徹底摒棄人治。法治是近代大工業和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近代西方的法治,推動了西方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促進了社會分工、自由競爭。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必須明確國家、企業和個人的責、權、利關系;必須實行商品的等價交換,保護企業之間的競爭;必須提高工作效率和商品信譽;必須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由人民自己管理國家、經濟、企業、社會……所有這些,都必須實行法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至高無上的法律權威。這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所要求的。
人治與法治,並不是簡單的領導制度的區別,而是判斷一個民族是否加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應當指出,我們至今對人治的危害、法治的意義的認識都還不夠全面深刻,這也是當前政治體制改革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法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和諧是人類社會的理想境界。和諧社會要求有秩序,要求穩定,要求公平和正義,因此和諧社會首先是

Ⅶ 我國當前法治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法治建設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正確道路。縱然期間存在各種挫折,但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和基礎是穩固的,方向是正確的,而任何建設中的「試錯過程」並不會影響這一建設的根本屬性。

Ⅷ 我國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哪些方面

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具體表現在:

1、公權力機關的退位、歸位與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發育仍不成熟之間的矛盾。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是公權力機關退位和歸位,理性再定位的過程。但由於市場機制仍不健全,社會組織仍不規范,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往往難以擔當起合格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導致公權力的進退維谷。

2、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與法律質量整體上仍不理想之間的矛盾。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然而,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立法質量已在不斷提高,但仍有一些法律尤其是低層級的法律規范質量不高、類型化不夠、科學性不足,將執法和司法帶入或難以實施,或實施沖突,或實施背反的多難困境。

3、嚴厲制裁違法行為的要求和期待與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較高之間的矛盾。

普遍守法是法治社會的當然特徵,嚴厲制裁違法行為是保障法治權威和發揮法治威懾力的必要條件。

但是現實中,在一些方面,由於責任設置過低,特別是查處率不高,導致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客觀上造成「逆向選擇」、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並導致普遍違法。

(8)中國當前的法治現狀擴展閱讀:

我國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的改善:

1、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引。

當前人民群眾已經有一定的法治意識,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確立。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透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理念引領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2、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

體制問題具有決定性。我國傳統上從中央到基層的縱向層級化管理體制倚重「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著在「最後一公里」失靈的問題。建議以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為主要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Ⅸ 誰能為我描述一下中國法治的現狀,發展進程,發展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同一個案子,同一套法律,法官律師,法律專業各級大學生,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職位)有不同的解釋和判斷,如何判決好像猴皮筋,另外還有很多非正常不確定因素,所以走法律程序就像是賭博,具有殘忍性。

熱點內容
司法部機關黨委 發布:2025-01-13 16:46:38 瀏覽:689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站的考核總結 發布:2025-01-13 16:17:18 瀏覽:904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
部隊幹部轉業法規 發布:2025-01-13 14:59:57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