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時期法治思維與法治風尚----樹立法治思維,建立法治政府主要講的是什麼
共分4節,第一節:法治思維概述 包括(1)法治思維的內涵 (2)法治思維提出的背景第二節 新時回期加快建設法答治政府 包括(一)法治政府是什麼樣的政府 (二)法治政府有什麼要求第三節 法治思維在法治政府建設中的正確運用 強調 1 . 憲法至上思維 2 . 規則至上思維 3 . 合法行政思維 4 . 程序正當思維 5 . 權利救濟思維第四節 運用法治思維推進廉潔政府建設 ?
『貳』 建立法治政府要建立行政機關重大行政決策什麼機制
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內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容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
『叄』 縱觀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在建立法治政府的重任中如何實現把權力關進
建立嚴格的監管部門監督體系 2. 3 實施高薪養廉,對監管人員實行切實的保護 3.食品企業提高誠信 4.消費者安全意識增強
『肆』 推進依法行政,建立法制政府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1、部分幹部思想觀念與依法行政的要求不適應。
2、重大緊迫的工作任務內與法治的要求相沖突。容
3、崇高目標與法治精神相背離。
4、輿情應對中法治原則精神難把握。
5、證據意識淡薄,與法治政府建設要求有差距。
6、用當下標准衡量歷史行為的合法性帶來的新問題。
7、作風建設促使少數幹部為「積極怠工」尋找新借口。
8、依法行政的依據與其法律效力不協調。
『伍』 如何建立法治政府
政府法制宣傳是依法行政的基礎性工作。隨著《行政許可法》的實施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出台,政府法制宣傳工作面臨著越來越緊迫的任務。今年以來,我們把加強政府法制宣傳作為工作重點,在原來的基礎上,創新新的宣傳形式,營造了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圍。
一是擴大宣傳范圍,建立多層次法制宣傳體系。在原來主要針對市級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學法的基礎上,創立了《每月學法》的形式。這一形式在原來《每周一案》、《每月一法》的基礎上,每月召集部門的法規科長,採用法律學習、案例研討、法庭觀摩、現場參觀等形式,進行集中學習,形成了領導、部門、法規科室多層次的立體學法體系。今年以來,我們結合實際,先後學習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立法法》、《山東省行政復議條例》等法律法規,受到了部門法規科長的廣泛好評。
二是增強宣傳實效,採取了多樣性的宣傳方式。在鞏固傳統宣傳形式的基礎上,新增加了網路宣傳模式。建立了與行政服務中心合一的網站,除在網站上發布《每周一案》、《每月一法》外,還及時刊登政府令等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措施,擴大了群眾的知情權。擴大《政報》的發行范圍,在全市建立了《政報》免費贈閱聯絡網路,免費發行至鄉鎮一級,並在車站、賓館、碼頭等公共場所設立了《政報》宣傳點。每一次召開政府領導學法會議,我們都及時印製相關的輔助資料,受到了市領導的一致好評。
三是延伸宣傳深度,使法制宣傳與案件辦理與文件審查有機結合。在辦理行政復議案件過程中,採用了開庭審理的模式,讓有關利害關系當事人當面辨論,收到了辦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在審查規范性文件過程中,幾乎每一文件都召開聽證會,使行政機關和群眾都受到了良好的法律教育。
四是強化措施,認真搞好法制書籍資料的訂閱工作。積極訂閱法律書籍是加強法制業務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擔負著管理市行政服務中心的情況下,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法規匯編》和《山東省法規規章匯編》征訂作為政府法制宣傳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大了工作力度。要求做到「兩確保、兩至少」,即:確保去年訂閱的單位訂閱,確保行政執法部門訂閱;政府部門和單位法制科室至少訂閱一套,分管領導至少訂閱一套,並把征訂范圍延伸到企事業單位。
『陸』 建設法治政府必須堅持哪些原則
建設法治政府必須堅持民主原則、黨政分開原則、依法行政原則、無為原則:
1、要堅持民主原則。
政府必須是由人民群眾選舉而來的,法律必須是有人民制定的。
2、要堅持黨政分開原則。
要不黨和政府分開來,政黨不能幹涉政府,也不能幹涉法院審判和執法。
3、必須堅持依法行政原則。
政府必須按照法律規定進行政務管理,不能違背法律。
4、必須堅持無為原則。
政府要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能幹涉百姓的正常活動。

(6)法治政府創建擴展閱讀:
建設法治政府的措施:
1、提高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繼續做好普法學法用法守法工作,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常識。
2、高度重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意識與能力的培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要自覺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
3、提高制度建設質量。嚴格遵守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機制,保證人民群眾的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合理訴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體現。
4、規范行政決策程序。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系統全面地掌握實際情況,深入分析決策對各方面的影響,認真權衡利弊得失。
5、嚴格行政問責。對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要依法依紀嚴肅追究有關領導直至行政首長的責任,督促和約束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柒』 建立法制政府與社會公共利益的關系
法治政府必須強化行政權力事前、事中、事後的全程監督。事前監督重點是內權力機關立法監督和容行政機關自我監督:權力機關加強行政執法依據中權力事項定期審查清理,對與上位法相抵觸的、不符合社會公共利益要求的行政權力及時廢改。關涉公共利益的行政決策,行政機關應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利益評價、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權力事項重大決策必經程序。
事中監督重點是公民民主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其監督前提是人民和媒體有權利不完全信任行政機關。關涉公共利益的行政行為,必須經法定程序且得到多數百姓同意才有足夠合法性和權威性,應當允許和歡迎新聞媒體進行客觀公正的監督報道。事後監督重點是引入司法監督,特別是在個案處理上,嚴防非公共利益被假以公共利益之名,以部門私益侵害群眾公益。
『捌』 我國各級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依據是什麼
很簡單,讓我從法律、社會、民生三個方面給你簡單分析吧
(1)法律:為了更快、更完善內地建立法制容社會,加強法律的約束力、信服力。
(2)社會:加強社會的正義力量,加快社會發展速度,讓社會更加得安全、舒適。
(3)民生:可以加強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
從世界的宏觀角度來看,還會有這幾個依據
(1)向世界顯示我國重視法律、積極建設法制社會的決心、實際行動
(2)保護外國人來華的正當權益,保證其合法權益得到保護 (與「社會」方面一致)
(3)警告騷擾我國的小國們,令其體會到中國國家法律的威嚴-對內嚴,對外則更嚴!
從中國現在發展的角度看,也可以這么說
(1)阻止官場的貪污腐敗現象,建設法治社會要從官員整頓起
(2)提高民眾的道德水平,防止不應該發生的社會悲劇
(3)提高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的活力,創造發展的無限動力
總之,加強建設法治政府,就應該想到法治政府的責任,而不是其起到的作用,這是容易混淆的。還有,我個人還認為: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最大目的是反腐敗。
『玖』 什麼是法治如何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法治:由統治者通過強制性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管理社會。法律由人民制定,統治者嚴格依據法律進行統治,形式上統治者只對法律負責,統治者通過對法律負責來間接對人民負責。
一是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加強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近年來,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過去五年間,僅國務院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39件法律議案,制定、修訂了137件行政法規。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改革和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立法工作面臨著十分繁重的任務。要進一步增強政府立法工作的計劃性和針對性,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認真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按照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繼續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產品質量和安全、規范政府自身行為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的立法;特別要注意加強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加強立法工作重在提高立法質量。要創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機制,擴大立法工作的公眾參與。在法律法規起草、修改過程中,要通過組織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規章,原則上要公布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二是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進程,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政府的組織、政府的權力、政府的運行、政府的行為和活動,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准繩,都要受到憲法和法律的規范和約束。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必須與憲法和法律保持統一和協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核心的現代行政執法觀念,形成職責許可權明確、執法主體合格、適用法律有據、問責監督有方的政府工作機制。合理界定和調整行政執法許可權,明確執法責任,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市縣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強對行政收費的規范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執法財政保障機制。健全行政復議體制,完善行政補償和行政賠償制度。認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幫助困難群眾實現訴訟權利,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平等法律保護。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保持清正廉潔,促進行政執法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確保行政權力正確行使。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必然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將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服務,確保權力正確行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綜合運用各種監督形式,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政府權力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行使。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大力推進執法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力度。改善和加強新聞輿論對行政執法的有效監督。切實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要把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作為重點,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確保監督到位、有力、有效。
四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積極探索法制宣傳教育的新途徑、新形式,善於運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傳媒,精心組織各種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增強法制教育的科學性、准確性,防止片面性。突出抓好憲法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的憲法意識,自覺維護憲法權威,使憲法在全社會得到遵守。加大有關經濟社會發展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以及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牢法治思想基礎。法律對社會生活的規范、引導和保障功能,主要是通過權利義務機制實現的。在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中,必須強化權利義務觀念的培養,既要增強人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也要增強法治意識和義務意識。具體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權利的行使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國家保護合法的權利;國家提供權利的保障、救濟和保護。只有讓每個公民都樹立了正確的法制觀念,自覺在法制框架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才能夠真正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真正落到實處,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拾』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建立法治政府,必須怎麼做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使依法治國的旗幟更加高揚、部署更加周密、要求更加明確,依法治國迎來了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