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責任
⑴ 關於法治的經典事例
清朝末期,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規定了臣民的義務和權力 中華民國建立時,頒專布了臨時屬約法,那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對袁世凱的權利進行了約束。還提出了五權分立,國民的權利等等。 在1922年,國民政府收回了部分關稅自主權,在1943年完全...
⑵ 法律責任對法實施的意義
是因違反會計法律所應承擔的責任。會計法對於法律責任有專章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年1月21日六屆人大九次會議通過,1993年12月29日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修正,1999年10月31日九屆人大十二次會議修訂)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一般法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
(二)私設會計帳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帳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特定責任】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特定責任】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五條【特定責任】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特定責任】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第四十七條【監管部門瀆職責任】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泄露檢舉情況的責任】違反本法第三十條【檢舉】規定,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九條【依法處罰】違反本法規定,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由有關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進行處罰。
⑶ 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你應該盡哪些義務和責任
應該盡的義務和責任是①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
⑷ 法制建設第一責任人有關規定有什麼意義
您好,以下內容摘自人民網。
2016年12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於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目標和任務,對於使法治真正成為各級黨委、政府治國理政的准則和基本運作方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中央之所以在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兩年後又頒發此規定,特別明確縣級以上地方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為推進治建設第一責任人,並具體規定黨政主要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推進法治建設應當履行的主要職責,其背景和緣由在於: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目標和任務以後,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大多予以高度重視,絕大多數黨政領導幹部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大力推進本地區本部門的法治建設。但是也有個別地區和部門,其黨政領導幹部對法治的意願不高,重視不夠,不願意或不習慣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雖然他們在各種會議上也講法治,在各種文件中也提出法治的種種要求,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卻把法治棄之一旁,甚至完全背離法治。特別是當依法辦事可能影響他們正進行的「政績」工程的效率,從而影響他們的切身利益時,他們可能會指示或命令其下屬選擇採取違反法治或規避法律的方式行事。他們違反法治或規避法律的違法行為不可避免地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不滿,有時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造成社會不穩定或導致惡劣的政治影響。正是為了糾正這些問題,保證依法治國目標和任務的實現,中央特別針對各地區各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發布了上述規定。之所以特別針對黨政主要負責人,即黨政一把手,而不是針對一般幹部或一般黨政負責人發文,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能否實現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目標,黨政一把手是否真心實意推進法治建設是關鍵
一個地區、一個部門,能否真正實行法治,能否不斷推進法治建設,能否將法治的要求落實到各項具體的事業和工作中,關鍵在於該地區、部門的黨政一把手是否有真正實行法治的意願,是否真心實意推進法治建設。只有我們各級黨政一把手有真正實行法治的意願,不僅在法治有助於其所進行的相應事業、相應工作的開展、推進,有助於給其「政績」、利益加分時有實行法治、依法辦事的意願,而且在法治對其所進行的相應事業、相應工作形成一定製約,有可能影響相應事業、相應工作的進度、效率,無助於給其「政績」、利益加分,甚至給其「政績」、利益減分時仍然有實行法治、依法辦事的意願,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目標和任務才能實現。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給予各級黨政一把手以實行法治,推進法治建設的一定「壓力」,促使他們不得不像抓其他事業、其他工作一樣抓法治,像重視其他事業、其他工作一樣重視法治,使他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對法治建設有鬆懈情緒和敷衍塞責的態度。
正是基於此,所以中央特別發文,明確各級黨政一把手是所在地區、部門推進法治建設的第一責任人。賦予各級黨政一把手「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的地位既是確立其推進法治建設的責任,同時也是將其推進所在地區、部門法治建設的情況與其政績掛鉤,其所在地區、部門法治建設取得進展,其政績自然加分,反之,其政績也就相應減分,甚至要被追責、問責。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各級黨政一把手們對其所管轄地區、部門的法治建設真抓實干,而不是光說不幹,或虛與委蛇。
⑸ "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是什麼責任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內規定追究的法律責容任。
一、定義:
刑事責任是指犯罪人因實施犯罪行為而應當承擔的國家司法機關依照刑事法律對其犯罪行為及本人所作的否定評價和譴責。
二、主要分類:
具體表現為犯罪分子有義務接受司法機關的審訊和刑罰處罰。中國刑法規定: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行為人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負刑事責任意味著應受刑罰處罰。這是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道德責任的根本區別。
⑹ 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什麼責任
損害他人人身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規定了以下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行為:
.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是否構成輕微傷害,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公布的《人體輕傷鑒定標准》確定。
.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注意區分非法拘禁罪和前者時間較短,情節輕微。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侮辱、誹謗他人造成嚴重後果如致人自殺或精神失常的,則構成侮辱罪、誹謗罪,應依照《刑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虐待家庭成員、受虐待人要求處理的。受虐待人如果不要求處理,僅要求虐待者停止虐待,公安機關不能給予行為人處罰。注意同一般家庭糾紛和《刑法》規定的虐待罪區分開來。前者如教育子女方法不當,偶爾採取體罰、凍餓等,不是虐待行為;後者如虐待手段兇殘,長期虐待或已經造成受虐待人傷殘、死亡的嚴重後果。
.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如深更半夜反復打電話騷擾他人,使之夜不能眠。
.脅迫或者誘騙不滿18歲的人表演恐怖、殘忍的節目,摧殘其身心健康的。對此,文化部、公安部聯合發布的《關於取締流散藝人和雜技團體表演恐怖、殘忍和摧殘少年兒童節目的通知》規定:文化、公安部門對嚴重摧殘少年兒童的賣藝活動,要堅決予以取締,沒收其演出證。
.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如《郵政法》第36條規定,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按《刑法》的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的規定處理。
有以上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公安機關可對行為人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故意損害他人財產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 故意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故意毀壞公私財物,造成公私財物損失五千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據《刑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了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當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情節較輕的,是一般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同時責令行為人賠償損失。
⑺ 誰要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黨政主要負責人作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應當切實履行依法治國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的職責,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法治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對法治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把本地區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⑻ 如何理解責任政府同時也是法治政府
我覺得對於一個為民負責任的政府一定是一個講究法律法規的政府
⑼ 泄露國家秘密行為者依法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泄露國家秘密行為者應依法承擔以下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版法》
第一百一十權一條 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第三百九十八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規定酌情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