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新聞
Ⅰ 新聞道德與新聞價值的關系
我支持,報道來新聞講究真實自,在面對一則看來能夠取得轟動效應的新聞素材的時候,記者是否應該在激動的要去報道之前想想它會給當事人帶來怎樣的後果,如果帶來傷害的話我覺得應該要考慮。
以前也看過篇新聞,記者拍攝一座破落的鄉間小橋,每天學生們上學都很艱難的走路上學,接連拍了很多天,最終這篇作品獲了獎,但他所做的只是靜觀,任由事態發展,這本身的動機就值得商榷。
不該為了做新聞而去報道新聞。
Ⅱ 新聞價值與新聞道德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認為來新聞道德更重要。自
品格之於人,猶如芳香之於花。新聞只是傳播了社會上的一些信息,如果能把新聞的道德在新聞中傳播,那麼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會更雄壯。
盛名殊譽是德才之忌。如果一個人只為了自己的名譽而做事,那麼你得到的更多的是千古的臭名。一個成功的人,抑或是一個記者,新聞工作者,都要有道德才行。就像居里夫人所說的「擺脫世俗的干擾和盛名的拖累」,也許這也是致使她成功的原因吧。
所以我認為新聞道德更重要。
Ⅲ 求解人倫道德與新聞道德的異同之處
新聞是騙子,人倫是人性。
Ⅳ 新聞法規與新聞職業道德的區別與聯系。
1、新聞職業道德對新聞法規的作用:1)新聞職業道德為新聞法規提供存在的價值基內礎。容2)新聞職業道德為新聞法規具有多方面的補充作用。3)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對新聞法規的實施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
2、新聞法規對新聞職業道德的作用:1)新聞法規可以保障道德規則的實施。2)新聞法規是傳播新聞職業道德的有力手段。
Ⅳ 新聞價值與新聞道德有何區別
區別:
1、內容不同:
新聞價值是事實的內含,而新聞道德是行為准則和規范。
2、特點不同:
新聞價值具有真實性、時新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趣味性等特點,而新聞道德具有社會性、階級性、規范性、約束性、實踐性等特點。
3、取決因素不同:
新聞價值取決於兩點:一是在多大程度上及以怎樣的方式與公眾的利益相關聯,二是能否滿足人們的感官需要。
(5)道德與新聞擴展閱讀:
一、新聞道德通常包含有以下內容:
(一)尊重新聞自由。
(二)獻身於正義、人道、國民幸福。
(三)報道真實、公正。
(四)重視品格和責任,拒受饋贈和賄賂。
(五)不得自私、攻訐、誹謗、抄襲、造謠。
(六)不侵犯個人隱私。
(七)為新聞來源保密。
(八)拒絕和不寫廣告新聞。
二、新聞價值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新聞滿足受眾的生理需要性
因為,一般只有人們在滿足了衣、食、住、行等生理需要後,才會談到其他的需要。若新聞越能滿足人們急切需要的物質生存資料,那麼它的新聞價值就越大,特別是在物資緊缺的年代,這種表現就更明顯。
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在經濟發展落後的地區,有關有關柴米油鹽供應的新聞就,更能滿足老百姓的需要,而在經濟發展比較發達的地區,有關柴米油鹽供應的新聞就少受受眾的青睞。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它與一個地區人們的文化素質和人們的心態是緊密聯系的。
若人們的基本需要已滿足,人們又不思進取,那麼這種新聞便會失去它的吸引力。但是人們的基本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例如在經濟發達的地區,有關房地產的新聞會更吸引受眾的興趣。所以,在不同的地區,基本需求各不相同,只有緊緊抓住人們的基本需求特點,才能寫出好的新聞。
2、新聞滿足受眾的安全需要性
突出表現在受眾對事關自己利益的事特別關注,它與第一點是緊密相連的,但是它並沒有第一點那麼關繫到生存的問題。
如比較關注有關權益保護的問題。新聞的階級性問題可以在這一部分得到說明,人們處於一定的階級中,為了求得一定的安全感,人們必須對於階級問題有個態度,或支持,或反對。所以,新聞的階級性也是新聞產生社會效應應該考慮的問題。
3、新聞滿足社交的需要性
表現在新聞中,人們比較關注的是歸屬感,突出表現在人們對於與自己接近性的問題比較感興趣,包括心理與地理的接近。
4、新聞滿足心理的需要性
在這方面突出表現是受眾對於有關滿足自己的自尊、尊重、權威與地位等的需要,如對於國家及個人榮譽的問題比較感興趣。中國地位提升的新聞會受到受眾的注意。對於有關自己的榮譽的新聞,受眾會更加關注。
5、新聞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性
這方面表現在新聞中就是對於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的新聞的需要,如,對於培訓機會的獲得的新聞的關注等等。
Ⅵ 新聞的道德與新聞價值哪個更重要
正方:新聞價值比人文道德更重要(武漢大學) 反方:人文道德比新聞價值更重要(中國政法大學) 立論環節 正方一辯:謝謝主席,大家好。總所周知,記者也許是當今中國一個最尷尬的行業。因為執著追求真相往往會顯得不那麼善良。那麼,當新聞工作者面對誤解時,是應該堅持新聞報道本身的價值,還是更看重跟風畫足的效果呢。答案當然是本職工作為重,倫理教化為輕。第一,以倫理為重心會損害新聞工作者的可信度。新聞的生命是真實。真實的前提是公正。而公正,就因為不為情感所左右。然而人文道德卻恰恰是情感而非理性的。面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人文問題,只有堅持新聞價值本身做主,我們的新聞記者才能在各方當事人的復雜關系中秉持公正。第二,以倫理為中心會引起新聞工作者的判斷力。就如外科大夫不可以給自己的親人做手術一樣,新聞記者對於人文問題不能過於感同身受。比受害者更悲痛的記者采訪不了災難,比蒙冤者更憤怒的記者采訪不了冤案。,面對新聞事件,新聞工作者應該更多的是一個報道者,而非參與者。只有堅持新聞本位的冷靜觀察,才能讓真相大白於天下。的確,即將對方辯友很可能即將告訴我們的一樣,任何報道都不能背離人文道德,但是大家請注意,任何報道也不能背離新聞價值,二者都是前提。那麼,就請對方辯友待會告訴大家,為什麼人文道德是新聞工作者的工作重心。謝謝大家。 反方一辯:謝謝。對方立論刻意混淆了新聞價值和新聞道德兩個概念。新聞價值是指時尚性、顯著性、重要性、階級性、訴危性等特徵。我們說一個事情有新聞價值,是說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但這並不包括客觀、公正等新聞道德的范疇,請你方不要刻意混淆。我方認為人文道德更重要,理由如下。第一,價值未知的不同決定了人文道德更重要。人文道德是社會行為規范和准則。它不僅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良性存在,更能鑄成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所以,孔子才說,智於道智於德。而新聞價值,作為一種位階較低的繼續性價值,必須服務於人文道德這一目標價值。第二,時代的客觀要求決定了人文道德更重要。一位信息人,面對新聞出版自由確實產生出的自由主義新聞觀,表示要反對強權干涉。但是,歷史的演進卻使我們進入了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傳媒學家麥克盧漢告訴我們,在信息時代,媒體通過對信息的選擇和傳播,已經深入的滲透到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它掌握了社會話語,塑造了社會生活。這時,如果不注重人文關懷的理解,如果不恪守道德的底線,那麼那種強大的力量當遭遇意外的可能。這是最好的社會,也是最壞的社會。或許與你所說這時一個政權喧囂的社會,但是依然是一個信仰良知的社會,謝謝。 自由辯環節 正方三辯:謝謝主席。對方辯友說我們混淆了概念,新聞價值到底包不包括客觀公正,在場觀眾自有公論。但對方辯友直接把人文道德等同於道德,到底是誰偷換了概念呢?請正面回答我,請問有沒有哪個新聞報道能夠背離新聞價值。 反方三辯:今天沒有一個新聞報道可以背離新聞價值。但,是不是為了追求新聞價值,我們就要減損人文道德。我手中是一張最近傳得很火的挾屍要詐的照片。這張照片的確非常震撼、很真實,追求了新聞價值。但我手中捂住的部分是死者的遺體,這是死者的家屬造成的二次傷害。請問你能不能用不道德的手段追求有價值的新聞? 正方二辯:你說得很好。他是沒有道德的手段。所以說你方的人文道德一定不能背離。可是你剛才也正面承認了新聞價值同樣不可背離。既然二者都不能背離,你方標准如何論述你方觀點呢?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還是回到剛才我們飢餓的蘇丹這張照片。我們今天不談,說是不是一國的價值重於一個人的生命。說是不是這個真實和客觀一定會被道德所減損。我問你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是這個孩子的父親,你能不能做出同樣的選擇呢? 正方一辯:好的,對方辯友。那我們就回到你方的立論來看看到底應該怎麼做。你方立論一開始就告訴我們,今天人文道德是一個社會的准則。可是請大家注意,新聞價值是不是一個新聞工作者的准則。如果兩者同樣的准則,如何得出你方結論? 反方二辯:新聞工作者首先是一個人,人的准則是不是比新聞工作者的准則更重要呢?你還是沒能回答我方的問題,如果你是這個孩子的父親,你會不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正方三辯:如果我是這個孩子的父親,我把我孩子,以及我孩子背後這個國家深重的災難用新聞的方式,呈現在世人面前,吸引對方的關注,我不知道有何不可?請對方辯友正面回答我,現在你方標准告訴我有所減損,那麼我想知道,如果我是一個新聞記者,我孩子病了。我為了報道豐富一線,沒有關心我的孩子。那是不是在你方標准也可以得出我方的結論呢?這時新聞價值比人文道德更重要呢?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這時候你選擇的不是新聞價值。而是你報道這個事件本身所彰顯的人文道德。還想請問對方辯友,在這個菲律賓人質事件中,我們看到媒體它大肆地報道,不斷地渲染這個事件中的細節,最後導致持人的情緒失控。第三次請問你,我們是不是用一個不道德的手段追求一個有價值的新聞? 正方二辯:謝謝。你方的確是很煽情地告訴我們,不能以不道德的手段。但是在邏輯上充其量只能論證人文道德是一個新聞報道的必要條件。如何論清它更重要呢,新聞方的新聞工作者背負著攝像機而不是醫療箱,奔赴汶川大地震的現象,你告訴我們,他們何錯之有呢? 反方一辯:對方辯友請你正面回答一下重要原因,能不能用不道德的手段追求有價值的新聞? 正方一辯:好的。對方無非在告訴我們,不能以不擇手段追求有價值的東西,是這些價值就不重要了嗎?今天我們不能不擇手段最求任何事情,是不是任何事情也不重要了呢?請你正面回答我方汶川地震的例子。 反方二辯:感謝對方辯友已經承認我方觀點。不能犧牲道德來追求新聞價值。但反過來說,我們說為了道德,就應該放一放新聞價值可不可以呢,我認為是可以的呀。 正方三遍:好,我來告訴你可不可以。今天我們為了彰顯人文道德,能不能放一下新聞價值呢?北京電視台曾經有這一隻限的孢子。記者為了彰顯人民和社會對於市民未知安全問題的關注,就製造了一個假新聞。我想請問你,為了人民道德的彰顯製造一個假新聞,是不是在你方可以的范疇? 反方一辯:對方辯友假新聞是不是不符合人文道德,請對方正面回答。 正方二辯:對方辯友,它恰恰是為了吸引人們對自己生命的關注,這是最大的人文道德呀。可是以人文道德為初衷,一樣也製造假新聞,還是說明二者都不可缺離嘛。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你這個例子恰恰說明了我們在追求人文道德這個過程中,不能片面化。我們製造一條假新聞,可是在傳播學上,假新聞恰恰是有新聞價值的。假新聞本身正好論述了不能片面追求新聞價值最大化,而必須遵守人文道德。再請問你,美國記者協會SPJ,它有四條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小傷害原則,請問你為什麼不是最大真實原則? 正反一辯:好,對方辯友無非還是要告訴我們,在追求新聞報道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違背人文道德這個底線。可是你想一想,新聞記者在報道時是不是也千萬注意,一定不能違背新聞價值呢?所以請你正面告訴大家,那些在汶川地震堅守記者報道一線,沒有親身求援的記者,他們何錯之有? 反方三辯:所以我來回答你。美國新聞攝影協會有一條很明確的規定正好可以解釋這個問題。面對自然災難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及時而緊迫的情況下,記者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必須先救人後攝影。你覺得這說明了什麼? 正方二辯:你方充其量只能論證緩急緩急嘛。但是今天論證輕重對不對?在泥石流事件中,扛醫療攝像機難道是去直接救人嗎? 反方一辯:對方辯友,今天說兩者都不可以撇罪,但請你正面回答我,當二者沖突時你選哪個? 正方三辯:很簡單,我方已經說了,今天在二者沖突的情況下比不出結論,為什麼?因為在二者沖突的情況下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誰更急,比不出誰更重。而真正的重是要看我們今天這個記者扛著什麼到災區,到底是以什麼為災區的重中之重。 反方三辯:對方辯友,二者在沖突的情況下比不出輕重嗎?那為什麼我們的記者要選擇堅守人文道德的底線,而降低那一點點的新聞價值,而不是說放棄人文道德,而刻意地追求新聞價值。他們的取捨說明不了輕重問題嗎?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新聞價值不用刻意追求。只需要把記者真實看到的現象告訴大眾,我們每個人看到汶川地震傳播一線鏡頭時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為什麼沒有人去苛刻那個記者,你為什麼沒有去救人而告訴我們真相呢? 反方二辯:對方辯友,真的不用刻意追求嗎?都城晚報有一個記者,為了拍攝暴雨中行人連續跌倒的壯觀場面,守在了一個明知壞了的警告旁邊蹲了一個整整的下午。你告訴這是不是刻意追求新聞,你告訴我能不能以不道德的手段追求一個有價值的新聞? 正方三辯:我再次告訴你,不行。不能以不道德的手段追求有價值的新聞。但今天不擇手段追求新聞價值,到底是不擇手段錯了,還是新聞價值錯了,請你正面告訴我。 對方辯友,汶川地震這個例子你一直在追問,我給你解決一下。想一想汶川地震這個情況,記者來到現場,旁邊有警察和醫生,這是分工不同。人文道德和新聞價值並沒有必然的沖突。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在報道的時候,不過過度報道這個血腥的畫面,要照顧到社會普遍的情感,我想請問一下這是不是在遵守人文道德呢? 正方二辯:感謝你終於看到是因為分工不同。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分工,才決定了新聞工作者應該以新聞價值為重,扛著攝像機去現場對不對呢?再請教你,在一個泥石流的現場是扛著救生艇去呢,還是扛著新聞機去呢? 正方一辯:對方辯友,還是應該看情況吧。如果有人去救,還是應該保持一個客觀的狀態。這時候人文道德和新聞價值不沖突啊。可是沒人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時候,這是不是應該先救人,這是沖突時選擇人文道德嘛。 正方一辯:對方真的好奇怪啊。對方今天的人文道德好像是忽高忽低喔。一方如果有人救援,我就可以袖手旁觀,也不算不道德。我真不知道你方所說的人文道德標准何在。那麼請你告訴大家,如果今天你去現場,記者開的是報道車,而是救護車,他們是不是走錯了? 反方一辯:按照你方邏輯,我去醫院應該是救死扶傷,而不應該讓醫生來救喔?這是不是不符合人文道德呢,按照你方的邏輯。 正方三辯:這是你方邏輯推導的基礎啊。你方反復在說那種最危急的時刻,記者該怎麼辦。我告訴你,記者該出手時就出手,沒有任何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什麼呢?今天我家裡的保險絲一旦斷了,我家裡電器都不能用了,是不是以你方標准得出,保險絲比我家所有電器都重要呢? 反方三辯:這恰恰說明了在面對沖突的情況下我們心中把什麼放在了第一位。在面對泥石流的時候,如果沒有救人,我們把價值,把人文道德放在第一位。為什麼按照你方邏輯你就覺得是一個輕重緩急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價值輕重的問題呢? 總結陳詞環節 正方三辯:謝謝主席。回到最初開始的立論,我們看一看對方辯友今天的論證。第一件事情,對方辯友用普適道德這個詞偷換了人文道德這個詞,什麼意思呢。今天人文道德背後的不同文化,不同語境,與人文道德的沖突對方今天都不談。今天一個半島電視台播放的新聞完全符合阿拉伯世界的人文道德卻與西方自由主義的人文道德大相庭徑。你告訴我,我們如果一個新聞工作者一定要以人文道德為重,以新聞價值放在後面的話。我們到底以何時何地的人文道德為重是你方所渲染的?就算在同一個人文道德的底線下內部有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自古有雲,自古忠孝不兩全。以你方這個標准,一個指南針,一會指東,一會指西,你讓我們新聞工作者何去何從呢?好沒有問題,我們退一步。今天就算對方辯友說的道德,道德是不是新聞工作者比價值而言更重要。剛才在自由辯論中,對方辯友反復一個詞,叫底線。我們承認,今天新聞道德對於新聞工作者而言是底線的作用。任何時候都不可逾越,沒有任何問題。這個任何時候都不可以逾越的東西,和一個新聞工作者畢生追求和努力工作的重心,到底何者為重,何者為輕呢?有沒有比得出來?比得出來,我們和評委老師在超級辯論中已經說過了。今天主要有兩個人,一個是我根本沒法得罪的,另外一個我也不能得罪並且要盡力爭取的目標,對於我來說誰更重要呢。這是人文道德,好。來讓我們看看對方辯友今天對新聞價值的定義化,對方辯友告訴我們新聞價值,公平、客觀、正義都不是新聞價值。我不知道在對方辯友定義中,到底什麼才是新聞價值。我作為一個新聞學的學生,學了六年的新聞。所有的新聞老師都告訴我今天新聞有兩大價值。左肩,傳遞真實。右肩,記載歷史。今天新聞工作者就是我們社會看到真實的那雙眼睛。人文道德是我們內心中評判我們看到的這個善惡與否的內心評判的標准。你告訴我們,當我們的眼睛都帶著范倒式主義的眼鏡去看這個真實的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所看到的真實到底是怎麼樣的真實呢?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如果今天我們的新聞工作者都不能秉筆直舒的話,我們的後代又怎麼知道今天歷史天空究竟是什麼顏色的呢? 反方三辯:謝謝。我們主要要看一下比較的方法。在常態的意義下,是不是人文道德和新聞價值總存在沖突呢?如果不是的話,那麼今天引發這條辯題,引起這場討論的個例和案件本身是什麼呢?我方舉了這么多照片,我能問一個問題嗎。他們為什麼總是那麼極端的狀況?這恰恰說明了在常態意義下,人文道德和新聞價值的訴求並不必然沖突。我們今天關注的焦點恰恰在於新聞人他作為無冕之王,他有獨特的歷史使命。但這種歷史使命是不是賦予了他們在極端的狀態下可以突破底線的權利。我們來看一下,在阿富汗戰爭的期間,有一個88歲的老太太她失去了兒子。美國的記者長槍短炮沖到她的家現場宣布了這個消息。非常的震撼,但是這種震撼是他們製造出來的。我相信這幅飢餓的蘇丹的作者也是在做這樣的考慮,他覺得犧牲了這個小女孩,喚成世界對這個國家的援助。這就是新聞價值,對方辯友所說的。我們面對黑暗的時候可以啟蒙,可以吶喊,可以曝光。我們如果作為無冕之王,一筆為箭,以刀為槍。我們可以不受這個世俗條條框框所約束,我們挑戰一下人文,挑戰一下道德又何妨?我們有更偉大的目標嘛。可是,這個偉大的目標是什麼呢?求真嗎?求真是為了什麼?是拯救大眾吧?為什麼以傷害的手段拯救大眾?為什麼以傷害一個小女孩的生命來挽回一個國家?為什麼以犧牲一個老太太來反對一場戰爭呢?如果不是這樣,那我們都這樣的理解,是不是有點過於自信,有一些過於狂妄,有一些不夠清醒啊?我們今天內心還有沒有最底線的境內呢?即使是新聞人,他並不能操控這個世俗,他作為無冕之王,我們承認他的歷史使命,他可以不拘於世俗。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走極端,我們要浪費世俗的時間來為我們新聞價值來補。到底應該誰尊重誰。 看看人家的觀點,自己取捨。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Ⅶ 新聞的道德和新聞道德的區別
新聞價值是對新聞本質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衡量新聞事實或相應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聞。新聞的本質是信息,而信息可以測度。
二、新聞價值的客觀性
新聞價值的客觀性表現在:
1. 新聞事實是客觀的,它能滿足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新聞需求的性能,也是一種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2. 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的新聞需求也具有客觀性
新聞道德就是指從事新聞信息傳播活動的人們,在長期的職業實踐中形成的調整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新聞道德內化於新聞傳播主體的品格、習性和意向之中,又通過其言行表現出來,是在新聞傳播活動中發揮著特殊作用的規范性調節體系。作為職業道德的一種,新聞道德與其他職業道德形態上的根本區別,在於其對新聞報道行為特殊的規范意義。
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來分析,只要行為進入社會領域,與他人和社會發生了聯系,那麼這些行為就必然要受到社會的一定行為准則和行為規范的制約,有的具有道德意義,可以對其進行善惡的評價,我們稱之為道德行為;有的不具有道德意義,不能對其進行善惡的評價,我們稱之為非道德行為。具體來說,所謂道德行為,就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所表現出來的有利或有害於他人和社會的行為,亦即主要是出於一定的道德動機並能產生一定的道德效果的行為。?
新聞傳播活動是一項具有廣泛社會性的行為,報道者在采寫、編輯、刊播新聞的過程中,所體現出的道德意義是極為鮮明的。新聞傳播行為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有利或有害於他人及社會的性質,能夠對其進行道德善惡的評價,因此既是新聞工作行為——新聞傳播行為,又是道德行為。
Ⅷ 新聞道德和新聞價值,哪一個更重要
道德是最底線,凡是不合道德要求的都是不適宜發表和傳播的,哪怕它的新聞價值再高。所以,新聞道德高於新聞價值。
Ⅸ 新聞道德和新聞價值哪個更重要 請給出理由~
第一,評價標準的問題抄.新聞的價值與新聞道德究竟何者更重要,對方辯友可能將比較標准設定為社會或者新聞傳播的主體,而忽略了社會的復雜性和新聞傳播主體的多樣性,僅從概念層面上作簡單的加和.
第二,比較方式的問題.對方辯友今天可能會與我們討論很多關於追求新聞價值而忽略新聞道德的例子,但是對方辯友在證明新聞道德很重要的同時並沒有證明它比新聞價值更重要.
第三,逐漸縮小價值的范圍.對方辯友可能會將新聞價值單純地等同於經濟學意義上的價值,從而取輕的交換價值,進而忽略了其更加重要的社會價值,並將新聞價值與新聞事件的價值相混淆.
第四,逐漸擴大道德的范圍.對方辯友可能會告訴我們沒有了新聞道德就沒有新聞價值,並將新聞的道德與錢的道德,社會的道德相混淆.
如果以上觀點被我方不幸猜中,請對方辯友用更加精彩的辯論加以解釋
Ⅹ 新聞道德和新聞價值哪個更重要
新聞的價值是以新聞道德為基礎的,新聞的報道若只是以價值為取向,而沒有道德的支撐,是很難讓讀者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