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什麼是醫學道德

什麼是醫學道德

發布時間: 2020-12-29 06:14:57

❶ 醫學道德范疇的內容

這個內容其實是有很多的,那你一定要了解你自己的一個情況才是可以的呢?

❷ 一,名詞解釋 1,醫德道德范疇 2,醫患糾紛 3,情感 4,生命價值觀 5,醫學道德規范

一、名詞解釋

1、醫德道德范疇:在醫學倫理學中,廣義的范疇是反映醫患之間、醫務人員之間以及醫務人員和社會之間關系的醫學倫理學所有最基本的概念。

2、醫患糾紛:指醫方(醫療機構)與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親屬)之間產生的糾紛。

3、情感:對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如喜歡、憤怒、悲傷、恐懼、愛慕、厭惡等。

4、生命價值觀:指一個人對生命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

5、醫學道德規范:是指依據一定的醫學道德理論和原則而制定的,用以調整醫療工作中各種人際關系、評價醫學行為善惡的准則。

(2)什麼是醫學道德擴展閱讀:

1、醫學倫理學的具體原則:

(1)不傷害。不非傷害原則是指在診療過程中不傷害患者身心的原則,是醫務人員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2)有利。有利原則是指醫務人員為保護患者利益而進行的診療行為。

(3)尊重。尊重原則是指醫務人員尊重病人及其理性的決定。

(4)公正。醫療公正是指社會上人人平等、合理地享有衛生資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權利,以及參與衛生資源分配和使用的權利。在醫學實踐中,公正不僅指形式上的相似性,而且強調公正的內容。

2、醫患關系的基本模式:

主動被動型、指導合作型和共同參與型。

3、患者的權利和義務

權利:提供周到、舒適、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有權了解醫療隊的成員。了解本病的診斷、病情、治療措施、治療結果(含意外)、手術方法、醫療風險、臨床試驗和預後等相關信息。入院時,請簽署通知及授權書。

義務:遵守醫院規章制度,不得侵犯醫院員工和其他患者的權利。

4、臨床診治工作中的基本道德原則

(1)及時原則

及時原則,就是要求醫務人員力爭盡快地對疾病做出診斷,主動迅速地治療,並認真適時地對病人的要求和疾病變化做出反應。

(2)准確原則

准確原則,就是要求醫務人員積極充分地利用現實條件,嚴肅認真地做出符合病情實際的判斷。

(3)有效原則

有效的原則是要求醫務人員採用熟悉掌握的科學手段,認真實施療效穩定、病情緩解、預後良好的治療。有效原則是對醫務人員選擇治療手段的定性規定,即解決哪些治療手段可以使用、如何使用的問題。

(4)擇優原則

擇優原則就是要求醫務人員認真仔細地選擇使病人受益與代價比例適當的診療措施。

(5)自主原則

自主性原則是指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對病情的詢問、接受或拒絕、選擇治療方案的自主性。醫務人員應尊重患者的自主權,將其視為診療行為的醫德要求,並嚴格遵守。

❸ 中國古代醫學道德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中國古代醫學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善」
道德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經濟關系決定的、以善惡標准評價的、依靠人們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所維系的調整人們相互關系和行為的原則規范、心理意識和行為活動的總和,是由社會發展規律所決定的各種行為規范的總和。

在我國古代文化中, 「道德」是一對哲學范疇。「道」一般指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可引伸為人們必須遵循的行為准則、規范;「德」即得,人們認識「道」、遵循「道」,內得於己,外施於人,便稱為「德」。老子的《道德經》說:「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兩字連用,始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摩里斯」(mores),意為風俗、習慣,引伸其義,有規則和規范、行為品質、善惡評價等意義。道德的內容既包括外在的行為規范、規章制度等道德要求,也包括內在的善惡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養、道德習慣等內心信念。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由經濟關系決定的社會意識形式之一。雖然有其自身相對獨立發展的歷史,但歸根結底是同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變化相適應的。據此,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從總體上將道德劃分為原始公有制社會的部落—族道德、私有制社會的階級道德和公有制社會的共產主義道德三種歷史類型。

❹ 醫學道德的重要性

一、醫學道德教育的意義

1、有助於行務人員的內在品質,是把醫學道德原則和規范回轉化為內心信念的重答要一環。

2、有助於培養醫務人員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是形成良好醫德醫風的重要環節。

3、有助於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是促進醫學科學工作發展的重要措施。

二、醫學道德教育的過程

1、提高醫德認識。

2、.培養醫德情感。

3、鍛煉醫德意志。

4、堅定醫德信念。

5、養德行為和習慣。

(4)什麼是醫學道德擴展閱讀

醫德情感的內容包括同情感、責任感和事業感。

同情感是醫務人員最起碼的醫德情感、最基本的醫德情感,其感性因素居主導地位,是服務病人的原始動力。

責任感是起主導作用的醫德情感,其理性因素居主導地位,是一種自覺的道德意識,可彌補同情感的不足,使醫務人員的行為具有穩定性,並能真正履行對病人的道德責任。

事業感是責任感的升華,是更高層次的醫德情感,即把事業看得比個人利益、生命還重要。強烈的事業感能激勵醫務人員為醫學事業的發展發憤圖強,不計較個人得失,並能為病人的利益承擔風險,真正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道德原則。

❺ 我國社會主義醫學道德基本原則的內容是什麼

我國醫學道德基本原則的內容是「救死扶傷、防治疾病,實行社會主義的醫學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健康服務。」

其中「救死扶傷、防治疾病」是社會主義醫葯衛生事業的根本任務和對醫務人員的要求,也是醫務人員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途徑和手段,體現了醫學道德對醫務人員的基本要求和醫學的科學性與道德性的統一;

「實行社會主義的醫學人道主義」是社會主義公德對醫學職業的要求,也是醫務人員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內在精神,體現了醫學道德對醫務人員的較高要求和醫學道德的繼承性與時代性的統一;

「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健康服務」是共產主義道德對醫學職業的要求,也是「救死扶傷、防治疾病」和「實行社會主義的醫學人道主義」的落腳點,體現了醫學道德對醫務人員的最高層次要求和我國醫學道德的先進性。

(5)什麼是醫學道德擴展閱讀:

醫學道德的特點:

1、利害關系的直接性

醫療工作直接關系著人民的健康和病人的安危存亡,關系著千家萬戶的悲歡離合。醫務人員的服務質量與病人的健康和生命休戚相關。

因此,提高醫務人員的道德素養極為重要。醫務人員應以對社會、對人群、對病人健康高度負責的精神,兢兢業業地做好醫療衛生工作,從而卓有成效地保障人類健康,維護病人生命。

2、技術要求的嚴格性

醫學道德總是和醫學技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高尚的醫德始終要求醫學的發展和運用要納入倫理的軌道,要求醫務人員對醫學技術精益求精,在具體醫療工作中容不得半點馬虎。否則技術上的差錯,輕則增加病人心靈上的痛苦,重則危及病人的生命。

❻ 醫學職業道德是什麼

是在一般社會道德基礎上,根據醫學專業的性質、任務及醫療崗位對人類健康版所承擔的社權會義務和責任,對醫療工作者提出的醫學職業標准和醫療行為規范;是醫務人員用於指導自己言行,調整醫患之間、醫務人員與社會之問的關系;判斷自己和他人在醫療護理、預防保健、醫療管理醫學科研等實踐過程中行為是非、善惡、榮辱和褒貶的標准

❼ 什麼事倫理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醫學道德的一門學科

佛學的理論的研究還是有醫學方面的。

❽ . 醫學道德的概念是什麼有何特點有何意義

望採納!
醫學道德的基本原則:不傷害原則;有利(有益)原則;尊重原則;公正原則
不傷害原則(principle of nonmaleficence):在醫學實踐中,不傷害是指在診治、護理過程中不使患者的心身等受到損害。一般來說,凡是醫療、護理上必需的或者屬於適應證范圍,則所實施的診治、護理手段是符合不傷害原則的。但是,不傷害原則不是絕對的,因為有些診治、護理手段即使符合適應證,也會給患者軀體或心理上帶來一些傷害,如腫瘤化療既能抑制腫瘤的發展或復發,又會對患者的造血、免疫系統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符合適應證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對患者的傷害,應努力避免各種傷害的可能或將傷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有利(有益)原則(principle of beneficence):狹義的有利原則是指醫務人員的診治、護理行為對患者確有助益,既能減輕痛苦或同時又能促進康復;廣義的有利原則是指醫務人員的診治、護理行為不僅對患者有利,而且有利於醫學事業和醫學科學的發展,有利於促進人群、人類的健康和福利。
尊重原則(principle of respectautonomy):在醫護實踐中,尊重原則是指對患者的人格尊嚴及其自主性的尊重。尊重原則要求醫務人員:①平等尊重患者及其家屬的人格與尊嚴;②尊重患者知情同意和選擇的權利,而對於缺乏或喪失知情同意和選擇能力的患者,應該尊重家屬或監護人的知情同意和選擇的權利。
公正原則(principle of justice):公正即公平或正義的意思。公正有程序性公正、回報性公正和分配性公正等,這里主要指分配性公正,它是指收益和負擔的合適分配,並且又包括形式上的公正和實質上的公正。在醫護實踐中,形式上的公正是指類似的個案分配收益與負擔時以同樣的准則處理,不同的個案以不同的准則處理,在我國僅限於基本的醫療和護理;實質上的公正是根據患者的需要、個人的能力、對社會的貢獻、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等分配收益和負擔,在現階段我國稀有貴重衛生資源的分配只有根據實質上的公正。
公正原則要求醫務人員:醫務人員既有宏觀分配衛生資源的建議權,又有參與微觀分配衛生資源的權利,應根據公正的形式和實質原則,運用自己的權利,盡力實現患者基本醫療和護理的平等;17.醫學道德規范的含義:指在醫學道德基本原則指導下協調醫務人員人際關系及醫務人員與社會關系的行為准則或具體標准。在醫護實踐中,它強調醫務人員在醫療、預防、科研等領域中的義務,並以「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以及如何做」的形式出現,發揮著把醫德理想變成醫德實踐的中間環節作用。
醫學道德規范的特點:就醫學道德規範本身而言,它的內容集中體現其實踐性,它的形式集中體現其理論性。
醫學道德的基本范疇:權利與義務是對應的,醫務人員享有一定的醫德權利,也要履行相應的醫德義務。但是,醫學道德強調醫務人員履行醫德義務是自覺自願的且不以享受醫德權利為前提。
醫德權利是指在道義上允許醫師行使的權力和應享受的利益。一般來說,法律權利都是道德權利,而道德權利不一定都是法律權利或也可能是法律權利的理想,具有性。

❾ 醫學道德評價是:

D 實際上B D 有所取捨,B 缺少根據 D缺少評價的對象 但是個人傾向於D 你自己也可以內做出取捨

相關概念:

醫德評容價是指病人、社會其他成員以及醫務人員依據一定的醫德理論、規范,對醫務人員的行為和醫療衛生保健單位的活動之道德價值所做出的善惡評判。

依據評價主體的不同,醫德評價可分為兩種:社會評價和自我評價。社會評價是指病人和社會其他成員對醫務人員的行為、醫療衛生保健單位的活動的道德評價。自我評價是醫務人員自身對其醫療衛生保健行為的道德評價。

❿ 簡述醫學道德良心的含義及內容及其對行為的作用是什麼意思

①醫療行為之前的選擇作用:在醫護活動中,醫務人員在做出某種行專為之前,良心屬根據醫學道德義務的要求,對行為動機進行自我檢查、認真思考。對於符合醫學道德要求的動機予以肯定,對於不符合醫學道德要求的動機進行否定或抑制,從而做出正確的抉擇。

②醫療行為之中的監督作用:在醫護活動中,良心對醫務人員符合醫學道德要求的情感、信念和行為給予支持、肯定,相反則制止或否定,並及時調整行為方向,避免不良行為的發生。

③醫療行為之後的評價作用:在醫護活動中,良心促進醫務人員對每個行為的後果作出評價,對良好後果加以肯定,得到精神上的喜悅與滿足。相反,當行為後果給病人帶來痛苦和不幸時,良心就予以譴責,感到慚愧、內疚和悔恨。盡管有些行為不被別人知道,但是,作為一名醫生,自己的良心既是起訴人,又是公正的審判官。

熱點內容
對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的基本理念的理解 發布:2025-04-04 02:17:23 瀏覽:910
吉林省司法廳趙洪興 發布:2025-04-04 02:12:24 瀏覽:225
案犯懟法官 發布:2025-04-04 01:50:05 瀏覽:636
職工思想道德教育 發布:2025-04-04 01:49:56 瀏覽:644
公務行為和個人行為行政法學 發布:2025-04-04 01:47:38 瀏覽:777
勞動法A5級 發布:2025-04-04 01:47:37 瀏覽:313
法院執補字 發布:2025-04-04 01:46:55 瀏覽:882
宅基地買買協議怎麼才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04 01:39:03 瀏覽:176
重慶市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發布:2025-04-04 01:33:10 瀏覽:72
上海民上法律咨詢 發布:2025-04-04 01:21:23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