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教誨書

道德教誨書

發布時間: 2023-02-24 03:08:52

①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讀書筆記5

蘇霍姆林斯基在《怎樣培養真正的人》一書中,分析了倫理學的主要問題,並向正在成長的一代提出了正確理解生活中的和具有社會主義的目的、需要、興趣和追求的形成途徑。他有機地把倫理學范疇,關於善與惡、義務、奉獻、尊嚴、榮譽、良心、自由、責任心、公民的覺悟、愛情、生死、公共行為准則納入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理念問題的結構之中,揭示了其在解決思想、勞動、智力、道德、美學、體育方面的發展形成和教育問題上的意義。他在書中共寫有59條教誨,所闡述的中心問題是:正在成長的一代孩子們在道德關系組成的基礎上及其在自我的或者專門組織的道德活動中形成道德意識,也即是如何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的問題。全書突出的是關於培養真正人的思想:即培養人在精神上豐富,思想上充滿信念、有崇高道德,善於忠實地熱愛人民、熱愛祖國。書中把智力上的豐富同熱愛勞動,把對世界美的認識同身體上的完美融為一體。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應當在同學生的交談中去揭示社會生活的目的,怎樣做才是為共產主義思想和理想而斗爭,什麼是愛國主義、公民的世界觀、掌握知識、創作;探討諸如愛情、歡樂、憂愁、友誼等等這類有意義的問題。

「生活的意義就在於生活的本身」。這是他在著作的一個明顯觀點。教師的教藝就是要告誡,引導學生認識、體驗這種辯證關系,使個人的生活目的與社會相結合,使同學認識到在為祖國、學校、家長、父母履行義務,在做好事,取得個人幸福、生活的歡樂是與社會聯系在一起的。教育的意義所在,就是要能讓受教育者發自內心深處去做為他人的好事,並使這種願望表現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勞動。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一書,是蘇霍姆林斯基用獨特的藝術政治形成,道德教誨(勸諭、訓誡、教規、交談)的形式寫成的。其結構和內容,都是由於他在帕夫雷什中學長期做學生工作的結果而得到了肯定。他有計劃地在課堂上或在課外時間進行一些交談、觀察,其內容增添了思考、思維、分析以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使人真實可信。讓人覺得每條教誨都是真理(當然,就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來看,也有少數極左、空洞的、不合時宜的東西)。他在寫這些教誨中,他在注意教師、教育者、父母的同時,去思考孩子的動機和行為的形成,思考道德意識通過善良和奉獻思想的形成途徑。這些思考寫得惟妙惟肖,有推論、有分析,援引了人民、歷史的經驗,教師本身的經驗和自己同行的教育經驗。他的這些論斷邏輯,就是要使一個人能從小就培養和發展在道德上具有初步的思想和道德活動能力(這也是我們以前教育工作中做得不夠的地方之一)。

蘇霍姆林斯基一直堅持從學生年齡角度來看問題。交談的目的性、內容和意義都考慮到人的個性和精神需要逐漸形成的過程,即從孩子意識到「自我」,自已在生活中的地位到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覺的公民覺悟感。所以,愛的教育問題,對家長的尊重和忠實、富有同情心、理解不幸、良心、美感等等在59個教誨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堅信,以後的孩子的道德發展,完全取決於父母,學校和教師在孩子的學生生活的頭幾年培養孩子具有同情心的能力到什麼程度(這對我們當前的家校共育很有教益)。這種富有同情心的能力,便是善良的基礎,從而長大後做好事便成為一種自然的需要。學校和教師作為社會道德財富的主要傳播者,能夠而且應該在這方面給孩子以無可估量的幫助。他認為,在這條道路上,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正在成長的一代具有良心、忠實和忠誠、謙虛、無私、不向邪惡妥協,有堅定的信念以及摒棄假仁假義、偽善、背叛、冷酷無情、卑鄙行為等一些性格特點和道德習慣(特別是要從觀察、發現學生細小行為、心理活動入手,加以誘導、矯正、幫助)。

讀了這本書,感悟很多,反思的東西也很多。縱觀當今中國社會,由於處在改革轉型期,不少人道德下滑,社會誠信不夠,貪腐、虛假、庸俗、自私等現象難於遏制。仁義、友善、良心等倫理缺失等等表現,不能不說是教育的缺失。當然這里的「教育」不能只說是學校教育,但是作為一個從事以教書育人為專業的教師來說,的確是應對照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誨來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把培養每個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作為光榮而神聖的職責?是否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是否在用良心、細微心、耐心去觀察學生、培育學生、幫助學生?是否象蘇霍姆林斯基那樣以自己崇高的道德形象,高尚的人格去影響教育學生?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而知困。蘇霍姆林斯基在《怎樣培養真正的人》一書中閃耀的先進的教育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教育仍有巨大的指導作用,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是永遠激勵我們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理論精華。假如,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從現在起認真實踐「怎樣培養真正的人」,那我們所培養的一代又一代的公民素質都要高尚多了,社會就要文明多了,和諧多了!因此,在這里我要大聲疾呼,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應該是—育人教書!

②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讀後感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其中有一篇文章《愛學生就等於愛自己》,讀後,頗有感觸,一名教師不光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愛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能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善良的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讀後感。如果我們的教育僅僅停留在講課,聽課,輔導,考試,選拔,從而忽視了學生情感的培養,那麼,我想我們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險的。愛是教育的永恆的主題。有愛的教育才是豐滿的真正的教育,韓軍的人文主義精神,教育在線中的朱永新教授高舉的愛的旗幟的新教育實驗;李鎮西的「走進心靈」的教育,似乎無不凝聚著愛的核心,在留意身邊的每一位優秀的教師的課堂,無不透漏著一個「愛」字,在愛的教育中,孩子們快樂的成長著。我想,一個真正的人也就是在這個愛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 缺少愛的教育,結果是無法想像的。從教兩年多來,我能時刻感受的愛在教育這個領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對象面對的是未成年的兒童,更需要我們付出愛心。記得剛剛教二年級三班的時候,一位聽課不認真的女生在課堂上用鉛筆傷害了我,面對同學們的責怪,和我腿上流出的鮮血,她嚇哭了,讀後感《《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讀後感》。可是,在那一刻我沒有責怪她,而是告訴她,老師不疼,我把她的行為劃為了不是故意,並告戒大家平時要小心不要將筆尖沖著別人,我不知道我的用意她是否可以真正領會,但是我想至少她幼小的心靈會感到一絲安慰,並且在她的心中老師的形象不是斤斤計較,不可接近,而是和藹,寬容的。在我受傷的下午,班上的學生陳一同同學主動敲開辦公室的門問我:「MissLiu ,你的腿好點了嗎?」只是一句孩子短短的問候,卻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孩子的細膩和善良,我欣喜著這愛的回報。作為教師,她的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響著下面的每一個學生。只要我們在教育中真心的付出了我們的愛,我想收獲的定是愛的果實,和未來社會上真正的人。 作為一名老師。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裡,我發現了,比我的世界更動人的是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那裡如小石潭記中的潭水一樣的清澈,在那裡如桃花源記中的桃源一樣的美麗;在那裡像聖經里的天堂一樣沒有苦難只有關愛,在那裡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樣沒有憎恨只有善良。你愛他們,他們也愛你。愛是永恆的!為了你的學生總有一天如你愛他一樣能去愛別人,為了這世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能互相關愛,請你愛你的學生吧!因為愛他們也就是愛自己啊!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你培養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對教師的愛很敏感,並以好心還好心;而教師的愛,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若是學生懂得了這些,自發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那麼,作為老師的我們也會感到更加快樂。期待著愛的氣息包圍著每一個學生,期待著愛的教育布滿整個校園,期待著我們的世界成長起來的都是真真正正的人。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③ 拉·封丹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他的創作作品上的特點及影響有哪些

主要作品

1.《故事詩》(Contes et nouvelles en vers),著於1664~1685年間,內容取材自薄伽丘、拉伯雷、阿里奧斯托等人,雖然文筆高雅,但淫穢的場面不少,被時人評為有傷風化。

2.《寓言詩》著於1668~1694年間,《寓言詩》里頭的故事並非拉封丹自編,主要來自古希臘的伊索、古羅馬的寓言家費德魯斯(拉丁文:Phaedrus;法文:Phèdre),以及古印度的故事集《五卷書》(Pañchatantra;梵文:पञ्चतन्त्र )。不過,拉封丹化陳舊為新鮮,將寓言這傳統體裁推至一個新高度。他的詩風靈活,詞彙豐富,格律多變,擅長以動物喻人,諷刺勢利小人和達官貴人的嘴臉。

3.《普敘赫和庫比德的愛情》著於1669年,是一篇韻文小說。

創作特點

拉封丹克服了寓言體裁特有的諷喻性和枯燥的道德說教,最大程度上發展了其中形象性的藝術因素。從而改造了寓言體裁。許多同時代人批評他的這些革新,他們習慣把寓言看作是某種類似有教益意義的故事。他們覺得封丹試同用詩體來「裝飾」寓言,這削弱了它獨特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明確指向。別林斯基曾針對克雷洛夫的寓青說:「寓青不是寓喻,也不應當是寓喻的。如果它是好的、詩體的寓言的話:它應當是有人物、有典型性格的小故事或小戲劇,而這些人物和性格都是用詩歌描寫的。」這樣的看法也可以用於拉封丹的寓言。拉封丹二作常出色地掌握了簡潔結構和挑選藝術細節的技巧,善於利用大眾的豐富語言,靈活運用音步自由詩,將寓言戲劇化,極大地擴張了它造型的可能性。拉封丹寓言里的情節照例是南內部展開的。在寓言家托封丹哪裡,情節的推動力是他的主人公(作為個性和典型)特有的內在性格和動機。所以在拉封丹的作品裡,或置於寓壽之首,或置於寓言之尾用詩歌形式表現的傳統道德教誨,往往比整篇詩歌總體客觀包含的思想內容來得窄。這樣教誨往往完全沒有或者就讓它的某個角色之口,從而成為刻畫那個角色特徵的手段。

作品影響

拉·封丹的寓言,與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詩一起,構成了世界寓言作品中最高的三座豐碑,成為全人類的精神財富。其中的名篇,如狼和小羊,烏鴉和狐狸等在世界許多國家都廣為流傳。拉·封丹本人也作為17世紀法國古典文學的傑出代表廣受贊譽,19世紀法國著名文學評論家泰納稱贊他是「法國的荷馬」,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國古典文學作家中著名的詩人。

④ 請你以「人要有一種精神」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人要有一種精神
這些天,一直在看蘇霍姆林斯基的《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讀研究生期間,一同學送的禮物。當初並沒有怎麼放在心上。那時候,各位老師都在推薦跟教育教學相關的書。大家都懂得那些書對於教師積淀自己的底子是很重要的。然而手頭的拮據,讓我們無法一一去購買它們。於是,便有同學拿整本書去復印,這樣子算來,能節省差不多一半的開支,又能擁有想要的書。很快,宿舍的書櫃上便堆積了一摞摞復印的書。那時候,幾乎都是一整天一整天地上課,老師們課堂上常常說的就是:「回去以後再慢慢消化。」

結果是,那一摞摞的書沒有怎麼翻過,學期便結束了。費了很大氣力把書搬回了家,卻一直沒有認真去研讀過多少,更談不上思考消化。回想我的那段學習生活,收獲少少,一開始動機就不純的,這樣的結束也很正常。為了不再碌碌地捱日子,為了在以研促教的路上起步,我從《怎樣培養真正的人》開始閱讀充電。

蘇大師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早有所聞。卻一直沒有認真拜讀。此次讀《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我讀得有點吃力。一是太久沒有這樣認真地去閱讀大師的作品了,二是年紀來了,記憶力大不如從前,閱讀時間斷斷續續不時間隔,讀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盡管現在已經是21世紀的信息飛速發展時代,跟蘇大師的年代有著長長的距離。然而,人性的培養,真正的人應該具備的美好品德卻是亘古不變的。我們的教育往往主張「先成人,再成才」,似乎把二者分割開來談。蘇大師的《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則是在教育中成人才,人和才是糅合在一塊的。

此書是用道德教誨的形式寫成的。蘇大師有計劃地在課堂上或在課外時間進行一些交談,其內容增添了思考、思維、分析以及書中和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每一條教誨都具有完整的形式和意義。讀來並不覺得難以接受。我讀到喜歡的句子,有啟悟的句子,就拿筆畫出來。等到基本讀完了的時候,回頭再看畫出來的句子,又有些不一樣的感覺了。我不能欣然接受每一條教誨,畢竟時代和國情都不同了,可是這不影響我欣然接受大師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真正的人是要有一些精神底子的。

摘錄一些我喜歡的句子:

我首先關心的就是讓每個孩子都能做到把他人的不幸當做自己的不幸,把他給別人帶來的歡樂看做是自己最大的歡樂和慰藉。

凡是善於了解溫柔、脆弱的人,才能成為強者。只有善於愛的人,才會懂得恨。

只有那種不是為自己而活著的人,才能自己教育自己。

真正教育的哲理在於,對於那些不懂得信任人、失去了生活方向的人來說,教育者應該成為他們的支柱和指路燈。

用驚奇的目光看人,應成為學校教育的基礎。

人要有一種精神。

我力求做到使每個孩子都能疼愛自然界,在勞動中能積極努力地去與自然界打交道。

人最可怕的不幸,就是精神空虛。

在孩子面前做個才誠實的人,這是最有力的、最令人信服的一條道德教誨。

人生下來是為了在自己身後留下痕跡——永久的痕跡。

要記住,你就是你父母生活的意義、生活的目的、生活的甜酸苦辣。

你委身於自己的丈夫,但不要相信「跟愛人在一起住窩棚也是天堂」的鬼話。

只有當你成為聰慧的人時,你才會是一位幸福的人。

……

⑤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這本《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是他晚年創作的,本書論述了關於善與惡、義務、奉獻、尊嚴、榮譽、良心、自由、責任心、公民的覺悟、愛情等方面的倫理學問題。可以作為家長及學生的一本很好的培養孩子的一本有指導和具體操作意義的教科書。
這本書,同蘇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許多著作特點一樣,是用獨特的藝術政治形式、道德教誨的形式寫成的。而本書教誨有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針對孩子、少年和男女青年講的道德教誨,其道德思想,包括在揭示某一道德范疇內容、概念、行為准則、個性、性格特徵等等訓導之中;第二部分是思考。他用一生的心血宣傳自己的主張,倡導個性和諧發展,他既是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理論家又是這一理論的實踐家。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這些思想與我國現代教育工作者倡導的生命化教育是一致的,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正是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的新的詮釋。這里請讓我把自己在書中寫下的部分感受記錄下來: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師,要自己學會教育自己,讓自己的生命豐滿起來,所以教育理論應是每一個力求使生命煥發光彩的生命必讀的文字。生命力、領導力、影響力、親和力、學習力……都與對生命的理解相關,並且生命力是決定性因素。過分的關注自己的利益,會使人變得冷漠和敏感,喪失對同類命運的同情心。「凡是心中沒有過去的人,那他的心中就不會有未來」。過去就是歷史,不了解歷史就不會有歷史的眼光。「人的死不僅僅是生的過程的熄滅和終結,應當把它看作是一代傳一代的生命不息。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生是大寫的一生,他在書中曾寫道「人生下來並不是為了像無人問津的塵埃那樣無影無蹤地消失。人生下來是為了在自己身後留下痕跡——永久的痕跡。一個人首先要使自己留在人的心中。」這本書是自己做好自己的老師的好教材,是自己培養自己成為真正的人的好教材!

⑥ 人要有一種精神作文

人要有一種精神

曾讀過一篇文章,寫的是關於運動健將劉翔的。問中就有這樣一句話--"父親要我先成人再成材"。沒錯想要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必須先成人。
所謂"先成人",並不是指自己長大成人,而是指自己身上的美好品質。在當今社會,雖然需要人才,但更需要品質,精神。只有他們,才是建設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的基礎,也只有他們,才是促進人們建設國家的動力。
如果一個國家,只有人才而沒有那些擁有美好品質的人,即使現在繁榮昌盛,但是在不久的將來,也將是一個衰敗的國家。可見,一個國家要興旺,就必須擁有人材和偉大精神的人,
就拿我們中國來說,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國。與其它的八個國家抗爭了八年,但是,我們國家並沒有因此而倒下,反而在這樣彌漫著硝煙的戰爭中站了起來。為什麼?因為我們國家擁有足智多謀的人材,不怕犧牲,大無畏精神的人,兩者融合在一起,哪怕你全世界來攻打我門都不怕!
在困難面前,人應該擁有那麼點精神,不論是不怕犧牲,還是大無畏精神,這些都是面對困難時應該具備的條件!
人要擁有那麼點精神,這樣一來才可以在困難面前昂首挺胸的走過。"先成人在成材"。雖然你不是一個聰明,腦子靈活的人,但是,最重要的是先成人,因為人的品格與精神比什麼都重要。當初,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名譽,不知多少英雄好漢在戰爭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這樣英勇無畏,大智大勇,就是為了保全我們祖國那不可丟失的尊嚴。
人--要擁有那麼一點精神,這,不時想做就可以做到的,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磨練,就想聞一多先生一樣,"說"了就必須"做",但是"做"了不一定"說"的精神,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一個人要想做一位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就要把自己塑造完美。我的語文老師就曾經這樣說過:"一個人有了進步,就應該更努力,把自己塑造得更完美。當然,一樣的道理,人要想有益於社會,就應當擁有那麼一點精神。
擁有那麼一點精神,才是成人的基礎。人要想擁有那麼點精神,就必須從小事做起,積累人生的點點滴滴,當然,不要怕失敗,失敗一次,就說明離成功更近了一步,同時也積累了經驗!

⑦ 如何培養自己的愛心,做一個有愛的人

讀《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有感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誨是每一名教師都曾經領略過的。最近,我讀了他的《怎樣培養真正的人》,獲益匪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同作者的其他著作一樣,是用獨特的藝術形式,道德教誨的形式寫成的。其內容涉及到善與惡、義務、奉獻、尊嚴、、責任心等教育理論,他認為一個人從小就培養和發展在道德上具有初步思維和道德活動的能力。讀完該書我認為我們現在急需加強「道德情感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光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做人,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能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善良的人。如果我們的教育僅僅停留在講課,聽課,,考試,選拔,從而忽視了學生情感的培養,那麼,我想我們的教育是可怕的,機械的。愛是教育的永恆的主題。有愛的教育才是豐滿的真正的教育,留意身邊的每一位優秀的教師的課堂,無不透漏著一個「愛」字,在愛的教育中,孩子們快樂的成長著。我想,一個真正的人也就是在這個愛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 缺少愛的教育,結果是無法想像的。從教以來,我能時刻感受的愛在教育這個領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對象面對的是未成年的兒童,更需要我們付出愛心。作為教師,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響著下面的每一個學生。今年來餵食瘦肉粉的健美豬又進入到我們視野。此前,社會上關於有毒食品諸如蘇丹紅醬菜、紅心蛋、皮革奶、膠面條、鎘大米等種種亂象屢經媒體揭露,一些問題已被立法所規制,但最近又蜂擁而至,屢禁不絕。另外,老人跌倒沒人敢扶;廣東佛山兩歲兒童被輾事件,這些事件令人觸目驚心,發人深省。為什麼這些人喪失了自我、喪失了道德、泯滅了人性,全然沒有了敬畏之心呢?這不由得令人驚訝、難過、悲哀,難道所有的不良、不軌、不倫都必需要上升到法律的層面去規制嗎?難道我們的法律還少嗎?制度還少嗎?我們不得不反思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已經數不勝數,為什麼這些挑戰、藐視法治的現象有愈演愈烈之勢,究竟是什麼環節出了問題?該書中一句話:「才能的形成和發展的問題,這是廣泛道德方面的問題。」一直在腦海縈回。縱觀我們全日制國民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我們的培養目標是學科尖子和各類競賽的一等獎,追求的是越來越高的升學率。於是,課本內容越來越難,學生的學習負擔越來越重,對一個學生優秀與否的判斷,來自於一個書面卷的回答是否符合標准答案。沒有一個考試能將學生是否尊老愛幼、對社會是否做出貢獻等一些道德秩序要求的具體內容考量在內,孩子們是否在家做家務、是否關愛老人、有沒有幫扶落後的處於困境的同學等這些細節無從在現行的考試、錄取制度當中體現。一些孩子對他人的利益、感情甚至生命麻木不仁。當制度、規則出現的時候,很多人考慮的不是如何遵守這個規則,而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地如何去逾越和繞開它,使一些制度規則成為一紙空文,這不難說明在我們社會還沒有形成普遍的社會秩序觀。社會秩序觀的形成主要在於人與人之間普遍形成的意識協同和行為協同,尤其是在面臨危機、災難的時刻,在最容易暴露出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時候,人們的行為能自覺地體現出以大我代替小我,以對公共利益的維護代替對個體利益的追求。但社會秩序的 形成則主要依賴於持之以恆的道德教育、日常的行為規訓等等非物質化的社會建設。因此,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的形成,除了作為社會生活的底線——法律規制以外,必須要有全社會成員在道德倫理上的觀念共識和日常正當行為的遵守。那麼現實中又有多少將道德情感的教育付諸於實踐了呢? 一個在以標准答案圈定學生優秀與否的這種教育體制下,又如何培養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的善意,又如何將道德上的要求化為他們自覺的行動,並化為所有人的自覺行動呢?人是個體的,行為是具體的,現實社會上那種對他人缺乏關切、對社會缺乏感恩、對生命缺乏敬畏的現象,說明了在我們教育體系裡,重在形成社會秩序的道德情感教育是多麼的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生活在社會里,要善於控制自己的動作、舉止、行為和意圖。只有當你的心靈里永遠有著良心、羞恥、責任和義務的時候,你才會變成有道德的人。一個人只有在你的心靈里永遠有著良心、羞恥、責任和義務的時候,你才會變成有道德的人。」的確,很難想像一個人沒有良心、羞恥、責任和義務,能對社會做出貢獻,他的所作所為能符合人們的普遍願望。一個沒有良心、羞恥、責任和義務的人,不可能有精神上的力量、道德上的純潔,也不可能有英勇的精神。這四個方面應是我們的生存之本、立身之本、發展之本。情感影響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就道德情感教育而言,一是要培養孩子有良心,要讓他從幼年時起就習慣感受即使周圍沒有其他人,他仍處在眾人眼前,仍舊有人在評判他的行為和品質,這種培養是一種無微不至的滲透。二是要培養孩子的羞恥感,羞恥就是在良心上感到吃驚的本能。一個人做了不體面的事情要感到羞恥,肯於責備自己時,善的思想才會真正在內心中樹立;使人有羞恥感,意味著給人本身有個斟酌、思考、分辨自己行為的機會。三是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思想教育、信念培養,就是要教會人們必須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做些什麼,人有了責任感,才會生畏,才會怕做壞事。四是要培養孩子承擔義務,要教會孩子正確生活。家長要愛孩子、愛父母、愛伴侶,愛兄弟姊妹,尊敬老人,敬畏前賢。自己的舉止實際上就是孩子行為的榜樣和暗示,這種愛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訓練,使得孩子從內心本能地懷有善意,才有可能不懷任何功利的去關心他人。要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就請讓道德情感教育走進我們的生活,讓良心、羞恥、責任和義務植根於每一個人思想當中,化為自覺的行動。

⑧ 叔本華《人生智慧箴言精選》精彩語錄

1、人生幸福的關鍵是內心擁有什麼

人生智慧是一門藝術,是盡量幸福愉快地生活的藝術。

人之所是對幸福的貢獻遠遠大於人之所有,也遠遠大於人的形象。一個人幸福與否,永遠取決於他是什麼,亦即他自身之內有什麼;原因是,他的個性時時處處伴隨他,點染他的一切體驗。無論何時何地,不管何事何情,他享受的首先是他自己;身體享受是如此,精神享受更是如此。——如果個性的品相欠佳,種種享受就如名貴佳釀落入剛剛嘗過膽汁的口中。

2、健康是幸福的首要條件

財富對喜悅貢獻最小,健康對喜悅貢獻最大:放眼底層大眾,勞工階層,尤其是農夫,我們能看到喜悅滿足的面孔;富貴之人,卻往往愁容滿面。我們首先要努力保持高度的全面健康,健康之花盛開,結出喜悅果實。

人生的頭號愚蠢,就是犧牲健康,以求其他:求財富、謀騰達、圖博學、逐名聲,更遑論縱 *** ,求片刻之歡。健康第一,我們應該把一切都放在它後面。

3、幸福在於培養卓越豐富的個性

聰明才智之士,即使與世隔絕,仍能憑自己的思維與幻想怡悅心神;蠢笨愚鈍之人,就算走馬燈一樣社交、看戲、遊玩、娛樂,也逃脫不了錐心刺骨的無聊。善良、節制、性格溫柔之士,即使在艱難困苦中,也能怡然自得;惡毒、貪婪、性格妒嫉之人,哪怕富甲天下,依然抱怨不休。

4、人盡其才是幸福人生的基礎

一人天生神力,強壯非凡,然而,迫於環境,他要麼必須坐著工作,幹些細小瑣碎的手工活,出色的體力無用武之地;要麼不得不讀書,從事腦力勞動,而這種工作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能力,非其所長;在這兩種情況下,此人會畢生感到不幸。一人腦力蓋世,然而因為從事毋需開動腦筋的平凡營生,腦力既得不到培養,也得不到施展,甚至被迫從事力不能及的體力勞動,那就愈發不幸。

5、內心的貧乏導致外在的貧困

諸多世家子弟,銜金含玉而生,頃刻把偌大家產揮霍一空,其速度難以置信,其過程不可救葯,究其根源,正是那源自內心空虛、精神貧困的無聊。這些少年人,來到世間,外富而內貧,他們想從身外獲得一切,企圖用外在的富有取代內心的豐富,當然徒勞無功。最終,內心的貧乏導致外在的貧困。

6、修身是幸福之路

對完全來自外界的不幸,我們較能從容忍受,對自作自受的不幸,我們很難淡然處之。原因是,命運本身會變,自己的品相永恆。所以,與其專心謀求外在佳品與外在名譽,不如更多地用心保持與改善主體之佳品。

7、喜悅是幸福的金幣

一個人可能年少英俊,家產萬貫,備受尊敬;若要判斷他是否幸福,須問他是否因為這些而喜悅。然而,如果一個人喜悅,那麼他就喜悅,年輕也好,年邁也罷;長身玉立也好,佝僂駝背也罷;一貧如洗也好,腰纏萬貫也罷;他是幸福的。有鑒於此,無論喜悅何時降臨,我們都應當開門啟戶,因為它永遠不會來得不合時宜。喜悅宛如幸福的金幣,其餘都僅僅是幸福的紙鈔。

8、健康之路是運動

要保持健康,就要避免一切奢靡放縱,避免一切強烈不悅的情緒波動,也要避免過強過長的精神操勞,每天至少在戶外快速運動兩小時,多洗冷水浴,飲食適量有度。若不每天適當運動,無法保持健康。一切生命過程的恰當展開都要求運動,不僅要求發生這些過程的部位運動,也要求全身運動。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生命在於運動。」

9、悲苦與喜樂是性格

十個計劃,九個成功,悲苦的人不因為九個成功而歡欣,卻因為一樁失敗而氣惱。相反,十個計劃,九個落空,喜樂的人卻因為一個成功而欣慰喜悅。——不過,要找到一個沒有任何補償的苦厄並非易事,這里也是如此。總而言之,悲苦的人,亦即性格陰暗焦慮的人,固然遭受許多幻想出來的不幸與痛苦,但也因此比那些喜悅無憂的人少遭受實際的不幸與痛苦。凡事只看到黑暗的人,時刻畏懼最壞的可能,未雨綢繆,早作防範,因而不會像凡事總看到璀璨光明的人那樣常常誤算。

10、痛苦與無聊是人生幸福的兩個敵人

人生的幸福有兩個敵人,一是痛苦,二是無聊。此外,可以這樣說,我們在何種程度上成功地遠離了一個敵人,就在同樣程度上接近了另一個,反之亦然。所以,人生其實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像鍾擺一樣擺動,只是擺動的幅度有大有小。窘迫貧困製造痛苦,平安富足產生無聊。

11、必要的孤獨是幸福的要素

人生在世,要麼孤獨,要麼庸俗,除此之外,選擇不多。

對他人,對外界,切勿期許太多。他人能給予我們的十分有限,歸根結蒂,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所以關鍵是那孤獨者究竟是誰。

真正偉大的心靈沉思時,如同鷹在高空翱翔,孤獨無伴。

12、精神生活可以抵禦無聊

精神生活不僅可以抵禦無聊,也能預防無聊的不良後果。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它作防禦武器,抗拒損友,從而避免因為單純在世界中尋求幸福而陷入的危險、不幸、損失與揮霍。例如,我的哲學從未給我贏得什麼,但它助我躲避了許多損失。

13、財富如海水,越喝越渴。——名聲亦然

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想索求某些財物,他就根本不覺得缺少它們,沒有它們,他照樣十分滿足。相反,另一人比他富有百倍,只要一件財物求而不得,就會感到不幸。所以,富人家產萬貫,並不令窮人覺得不安;另一方面,如果謀財失敗,已經擁有的眾多財產並不讓富人感到安慰。

14、手頭的財富不是追逐世俗快樂的許可證

我們應當把手頭的財富視為一道壁壘,它保護我們,幫我們抵禦多種可能發生的苦厄與不幸,我們不應認為它許可我們追逐世俗快樂,更不能認為它要求我們追逐世俗快樂。——有的人,原本不名分文,然而憑借某種才能發了大財,他們幾乎總是會耽於一種幻想,以為他們的才能是永久本金,收益是利息。因而,他們不把一部分所得節約下來,以便增加永久本金,而是掙多少花多少。然而,這樣的人後來往往陷於困頓。

15、虛榮是人性的弱點

虛榮恰如貪婪,都是一味追求手段,卻忘了目的。

我們撫摸貓,貓就發出滿足的咕嚕聲,無一例外;同樣,聽到贊揚,尤其是搔到自命不凡之癢處的贊揚,人人歡喜滿面,哪怕贊美之詞顯然是謊言。

我們的幸福,最主要的基礎是安寧與滿足。顯而易見,要促進幸福,最有效的方法也許莫過於限制追求名譽的動力,把它調節到合理的程度,也就是降到大約等於目前的五十分之一,從而拔掉這根時刻折磨我們的肉中刺。

16、不要過分看重他人的意見

我們從自己的經歷也可以學到,一旦眾人不再懼怕某個人,或者相信自己的言論不會進入他的耳朵,他們會帶著何等的鄙夷議論他。如果我們剛剛聽到幾顆綿羊腦袋不屑一顧地議論一個偉人,我們的感受會特別深刻。

17、虛榮令人喋喋不休,驕傲使人默默無語

虛榮令人喋喋不休,驕傲使人默默無語。虛榮的人應該知道,他們孜孜以求的是他人高看自己,然而,要贏得他人高看,輕松可靠的作法是保持沉默,而不是高談闊論,哪怕是口吐蓮花。——想驕傲,並不就能真驕傲,想驕傲的人最多隻能佯裝驕傲。然而,正如扮演任何角色一樣,他很快就會脫離角色,暴露本相。原因是,真正令人驕傲的,唯有堅定不移、發自內心、不可動搖的確信,即確信自己有巨大優點,有特殊價值。

18、只有非同凡響的成就才能贏得名聲

只有非同凡響的成就才能贏得名聲。成就要麼是功業,要麼是作品;所以,贏得名聲的道路有兩條。偉大的心靈,適合走功業之路;偉大的頭腦,適合走作品之路。這兩條路,各有優劣,其主要區別在於,功業短暫,作品長久。最高尚的功業也只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影響;而天才作品永存,在所有時代都發揮有益的、促人向上的影響。

19、名聲越長久,到來越遲緩

一般來說,名聲越長久,到來越遲緩;一切優越之物,成長都十分緩慢。將會變為身後名的那種名聲,宛如一株橡樹,從一顆橡實發芽抽枝,緩緩長成。來得容易、轉瞬即逝的名聲,如同只有一年壽命、快速成長的植物,假名聲則如野草,速生速朽。這一切的根基是,一個人越屬於後世,亦即越真正屬於全人類,他所處的年代越覺得他陌生。

20、真正令人幸福的是功業,不是名聲

最真實的名聲,亦即身後名,其主人永遠不會聽到,然而我們認為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在於為他贏得名聲的偉大特質本身,在於他找到了發展這些偉大特質的機會,也就是在於他得以按照適合他的方式行事,或者從事他感興趣的心愛事業;唯有從這一切中產生的作品才能贏得身後名。為人贏得身後名的作品,是否在同時代人那裡贏得名聲,取決於偶然狀況,無關緊要。

21、明智的人追求的是無痛苦,不是快樂

沒有痛苦才是人生幸福的標尺。既無痛苦,也不覺無聊,本質上就實現了人世的幸福。

若要評估一人有多幸福,不要問什麼讓他快樂,應該問什麼令他悲傷。讓他愁眉不展的事越微不足道,他的幸福度越高。身心安泰,才能覺察細枝末節;大難當頭,感覺不到瑣碎小事。

22、不要對人生多提要求

人世間林林總總的愚蠢行為,最愚蠢最常見者之一是以各種方式把人生的攤子鋪得又長又寬。這樣做,首先是算定自己將盡得天年,然而真能享足人壽者寥若晨星。即使真能活那麼長,人生對實現種種計劃來說也太短,因為實現計劃所需的時間總是遠遠超過預期。此外,人間萬事,失誤不斷,障礙重重,能達到目標者寥寥無幾,人生計劃也不例外。最後,即便終於達到了一切目標,做計劃時沒有考慮時間會給我們自身帶來的種種變化,因而也就沒想到我們並不能畢生保持我們的能力,不論是做事的能力,還是享受的能力。

23、人生如漫遊

我們一生像個漫遊的人。極目遠眺,眼前是一般景象,隨著行進的腳步,面前的景物不斷變換形狀,彷彿隨著走近的腳步不斷變化。種種願望,尤其如此。我們尋尋覓覓,找到的常常與預期的迥然不同,甚至超過預期;我們沿著一條路苦苦尋找,徒勞無功,結果我們尋找的目標是在完全不同的另一條路上。

24、認識人生之路靠回顧

漫遊山林之間,抵達高處,回首俯視,蜿蜒曲折的來路盡收眼底。同樣,我們度過了人生一個時期,甚至是走完人生路程,才明白我們的行動、成就與工作之間的真實關系,才看清它們的先後次序與因果鏈條,才懂得它們的價值。

25、人生智慧的要點是擺正關注現在與關注未來的關系

人生智慧的要點是擺正關注現在與關注未來的關系,不顧此失彼。很多人過分關注現在,活得輕浮草率;另一些人過分關注未來,活得憂心忡忡。只有極少數人把握得恰到好處。

26、唯有現在真實不虛

唯有現在真實不虛;它是真正變成了現實的時間,我們的生命僅僅存在於目前。因此,我們應當時時刻刻愉快地欣賞現在,清醒自覺地、原原本本地享受每個可忍的時辰,每段沒有煩惱沒有痛苦的時光。也就是說,既不讓希望落空的慘淡過去把目前變得黯淡無光,也不讓憂心未來令眼下失去風采。對往事耿耿於懷,對未來憂心忡忡,從而白白喪失眼下的好時光,恣意敗壞目前的好時候,是徹頭徹尾的愚蠢。當憂則憂,當悔則悔,但各有其時。

27、珍惜現在,享受目前

染病在身之日,情緒低落之時,回憶讓我們無限渴望每個無病無災的時辰,把它們視為失去的樂園,遭冷落的朋友。假如我們在愉快健康的日子時刻記得上述感受,我們就能更加珍惜現在,享受目前。但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度過美好的日子,直到壞日子來臨,才希望好日子歸來。成百上千個晴朗愉悅的時辰,我們沒有享受,哭喪著臉任其消逝;黯淡凄涼的日子降臨,我們才徒然渴望好日子歸來,空自悲嘆。我們不應該這樣生活。相反,我們應該珍重每一刻可忍的現在,包括我們漠然處之甚至厭煩應付的平淡日子。我們應該時刻記住,現在正變成過去,它一旦進入往昔的神殿,便籠罩在永恆之光下,保存在記憶之海中。有朝一日,特別是糟糕的時辰到來時,記憶拉開帷幕,它就成了我們衷心渴望的目標。

28、約束造就幸福

人際關系盡量簡單,生活方式不妨單一,只要不令我們感到無聊,就讓我們感到幸福,因為它們讓我們最低限度感受人生,從而最小程度感到人生必然產生的負擔。這樣,生命就如一條小河,靜靜流去,波瀾不興,漩渦不起。

29、嫉妒既是醜行,又是不幸

嫉妒是人的天性;盡管如此,它既是醜行,又是不幸。因此,我們應當把嫉妒視為幸福之敵,要像對付惡魔一樣努力掐死它。所以,我們應該多想想生活不如我們的人,有些人過得比我們好,但那隻是表面現象。當真厄運臨頭,想想比我們苦難更深的人,會讓我們感到莫大的慰藉,盡管這慰藉與嫉妒出自同一個源頭;其次,與處境相同的難兄難弟在一起,也會讓我們得到安慰。

30、面對災難,不要自我折磨,更不要文過飾非

如果災難已經發生,不可能改變,那麼我們絕對不要設想事情原本可能是其他什麼樣,更不要設想用什麼方法可能避免這個事件;原因是,這樣想會讓痛苦加劇到不可忍受的地步,成為自我折磨。不過,這條准則是片面的。它適合讓我們在災難發生後放鬆心情,平定情緒。但是,如果災難的發生至少是部分由於我們自己粗心大意或愚魯莽撞(大多數情況下確實如此),反復痛苦思考我們怎樣做就可能預防災難,有利於我們增長智慧,提升自身,對未來而言,是有益的自我鞭笞。面對已經犯的錯誤,我們慣於自我開脫,文過飾非,輕描淡寫。顯而易見,我們應該坦然承認,清楚認識其嚴重性,以便下定決心避免重蹈覆轍。當然,這樣做,會由於對自己不滿而痛苦萬分;可是,沒有經受折磨,就是沒有受到教導。

31、事關悲喜苦樂,要捆住想像的翅膀

對於影響我們喜怒哀樂的事物,我們應該僅僅用理性與判斷力的眼睛觀察,沉著冷靜地思考,使用純粹的概念,抽離具體形象。在這里,不要允許想像染指;理由是,想像沒有判斷能力,它只會把純粹的畫面帶到我們眼前,攪擾我們的心緒,不僅毫無益處,還往往造成很大的痛苦。晚上,要最嚴格地恪守這條准則。黑暗令我們恐懼,讓我們四處看到嚇人的影像,思緒的模糊,效果與黑暗類似。

32、珍惜早晨,提防夜晚

一旦夜晚來臨,燈火點燃,眼睛就不像在白天那樣看得清晰,理智也是如此;所以,夜晚不適合沉思嚴肅事務,尤其不適合思考不愉快的事情。思考這類問題,早晨才是好時候;早上適合做任何事,不論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活,無一例外。一日之晨,宛如人之少年:輕松愉快,晴朗清新。我們覺得強壯有力,腦力體能,無不任由調遣。切莫晚起,以免縮短上午光陰,莫做瑣事,莫事閑談,以免浪費早晨時光。要把早晨視為生命的精華,珍而重之,如待聖物。

33、珍惜已經擁有的

看見不屬於自己的,我們很容易產生一個想法:「假如它屬於我,將會怎樣?」這念頭讓我們自感匱乏。與其這樣想,不如常問:「假如它不屬於我,將會如何?」我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努力時不時這樣看待我們之所有,設想假如我們失去它們將會如何;我們甚至應該這樣看待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財產、健康、朋友、情人、妻子、兒女、馬與狗。原因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失去了一個東西,才真正知道它的價值。

34、可取之物如滄海,每人僅能得一粟

為我們的願望設個上限,給我們的欲求配上鞍韉,把我們的憤怒馴服招安,時刻牢記,可取之物如滄海,每人僅能得一粟,然而人人必定遭受眾多苦厄。一言以蔽之,自製與自持是准則,如果不遵守它,我們必然感到自己悲慘可憐,不論擁有多少財富,掌握多大權力,都無濟於事。

35、幸福在於創造

有所為,做點事,只要可能,就創造點東西,至少學點東西,對人生幸福不可或缺;人的各種能力都要求用武之地,人也樂意以某種方式感受到發揮能力的成果。從這個角度看,最大的滿足是有所創造,有所成就,不論是做了一個筐,還是寫了一本書;不過,直接讓人感到幸福的,是看著一件作品在自己手中天天成長,直至最終完成。創作一件藝術品,寫作一部書稿,甚至製作一件手工,都能發揮這個作用。當然,作品越高貴,快樂越高級。

36、強身健體之道

高強度使用肌肉,肌肉會變強;相反,高強度使用神經,神經會變弱。所以,我們應當讓肌肉適度緊張,從而鍛煉它,但是要謹防神經緊張。要保護眼睛,避免強光,尤其是反射的強光;避免黃昏時分勉強使用目力,也不要長時間凝視細小物品。同樣,不要聽強烈的噪音。不過,特別重要的是,不要強迫讓大腦長期緊張,也不要讓大腦在不適當的時候緊張。——不過,特別重要的是,我們要給大腦充分的睡眠,這是它恢復活力所必需的。睡眠之於人的全身,正如上弦之於鍾表。大腦越發達、越活躍,需要的睡眠就越多。

37、人生在世,一要謹慎小心,二要寬宏大度

人生在世,一要謹慎小心,二要寬宏大度;前者幫你免遭傷害,後者助你避免紛爭。與人相處,不要無條件地排斥任何個性,只要它是出自本質,哪怕它極惡劣,極可憐,極可笑。應該這樣看,人的個性無法改變,出於一個永恆的形而上原則,只能如此;遇到糟糕的個性,應該這樣想:「這樣的怪鳥也非有不可。」如果不這樣想,那就有失公正,就是挑戰別人展開生死決斗。

38、慎對自我中心的人

大多數人主觀透頂,歸根結蒂,他們心裡只有自我,對其他一切都毫無興趣。所以,無論別人說什麼,他們都會立刻想到自己。別人的言談,只要偶爾跟他們沾一點邊,他們就會全神貫注,再也沒有餘力理解談話的客觀對象。同樣,只要妨礙他們的利益,有損他們的虛榮,那麼任何理由對他們來說都完全不成立。他們很容易分心,很容易感到受傷、受辱、受冒犯,所以,若想跟他們客觀討論點什麼事情,得小心翼翼,言語中千萬不要以任何方式冒犯他們那嬌貴脆弱的自我。但是,面對這樣的人,無論怎樣謹慎小心都不夠,因為他們只在意自我,其他一概不放在心上。他們對別人言談中的真知灼見、絕妙好辭、格言警句充耳不聞,然而,無論別人說了什麼話,哪怕只是隱隱約約、七彎八拐地傷害了他們那可憐的虛榮,或者冒犯了他們那至尊至貴的自我,他們都會聲聲入耳、字字入心。這些人之脆弱,跟小狗一樣,你要是不小心輕輕踩了它的爪子,那你就聽它嚎叫吧。這些人也像遍體鱗傷、長滿膿瘡的病號,你必須慎之又慎,千萬不要碰他。

39、真理終將戰勝謬誤

如果謬誤在社群大眾中流傳,在報刊書籍里出現,被信以為真,至少不受駁斥,不要絕望,不要認為事態將永遠如此。相反,我們應該知道,也應當為此感到欣慰,在大多數情況下,事情漸漸得到推敲思考,評估琢磨,討論闡明,最終會得到正確的判斷。經過一段時間,幾乎所有人最終都能正確理解頭腦清醒的人一眼就看清的真相。這段時間多長,取決於事情的難度。在這段時間,必須有耐心。

40、認識人可以見微知著

一個人,處理生活中的日常事務與關系,面對法律不關心的細枝末節,肆無忌憚,只為自己謀好處求舒服,犧牲他人利益,把眾人共有之物竊為己有,那麼,我們由此就可以確信,他心中毫無正義,只?捎餚ㄍ煥Π笏乃鄭詿碇卮笫攣袷本褪歉雋髏ザ窆鰨頤峭蟯蠆豢上嘈潘?/P>

41、處世之道,知易行難

我們可能很欣賞一條關於如何待人的准則,甚至是我們自己創立並精彩表述了這條准則,然而,片刻之後,我們就在現實生活中違反它。不過,我們不應該因此灰心,認為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用抽象准則與格言指導行動,最好聽之任之。相反,對待這條准則,正如對待一切關於現實生活的理論規則與指南:首先是理解它,其次是學會遵守它。理解靠理性,可以一蹴而就,遵守靠練習,只能逐漸習得。

42、做作總是招人鄙夷

做作總是招人鄙夷:首先,做作被人視為欺騙,欺騙本身是怯懦,因為它的基礎是恐懼;其次,做作被認為是自己譴責自己,因為做作就是擺出自己所不是的樣子,因而就是做出自認為比自身更好的姿態。佯裝具有某種特質,還以此自吹自擂,就是自己承認不具有這種特質。不論這特質是勇敢、博學、聰明、機智、桃花運、富有、出身高貴,還是其他讓人了不起的東西,誰佯裝具備它,我們就可以斷定他缺少它;原因是,如果一個人確實完全具有某種特質,他不會想到炫耀做作,而會完全淡然處之。正如一句西班牙諺語所說的:「呱嗒作響的馬掌少顆釘子。」

43、批評他人,就是致力於提高自己

我們看不到自己的過錯與惡習,只會看到別人的。然而,正因如此,別人成了我們的鏡子,我們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各種惡習、過錯、卑鄙與齷齪。不過,多數情況下,眾人像對著鏡子狺狺不已的狗,不知道在鏡中看到的是自己,以為是另一隻狗。批評他人,就是致力於提高自己。福音書有個美妙的道德教誨,告誡我們不可只見他人眼中有梁木,不見自己眼中有刺。不過,眼睛的天性就是往外看,不是看自己。所以,要想意識到自己的過錯,明察並譴責他人的過錯是不二法門。為了提高自己,我們需要鏡子。

44、人生如棋局

如果我們回顧生活之路,觀看迷宮般七彎八拐的過程,必會看到眾多失之交臂的幸福,也必會看到眾多自投羅網的不幸,這時,我們很容易過分自責。實際上,我們的生命歷程,絕非完全是我們自己的作品,它是兩大要素的產物,其一是一系列事件,其二是我們的一系列決定,二者總是互相糾結,彼此更改。生活如棋局:我們構思計劃,然而我們的計劃永遠是有條件的,下棋時取決於對手怎麼走,生活中取決於命運怎樣做。

45、要時刻牢記時間的效果

要時刻牢記時間的效果,念念不忘萬物變動不居,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應該立即鮮明地想到它的反面;幸福快樂,想到災禍不幸;友情溫暖,念及反目成仇;晴空萬里,想到烏雲壓頂;愛意綿綿,念及仇恨入骨;信任與坦誠之時,想到背叛與懊悔之日;反之亦然。這樣做,就為真正的處世智慧開掘了一個永不幹涸的源泉;凡事三思而後行,就不易上當受騙。

46、從容鎮定地面對一切事故

大大小小的事故,本屬人生固有,時刻均可發生;我們要時刻記住這一點。我們不要與貝里斯福特為伍,像悲苦人那樣,由於人生每小時都發生的慘劇而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更不該被跳蚤咬了一口就呼天搶地。相反,我們應該像虔敬審慎之士,盡量未雨綢繆,防天災人禍於未然;面對大大小小的不幸(它們通常不過是喬裝打扮的笨拙),我們應當慎思明辨,像聰明的狐狸一樣,機敏伶俐地一一避開。

47、生命歷程

在少年眼中,人生是無窮無盡的未來;在老人眼裡,人生是短短的過去。

年輕時,我們認為,如果某人某事對我們一生有重大影響,事情一定會轟轟烈烈地發生,人物必定在鼓樂齊鳴中登場;年老了,回顧以往,才知道一切都悄悄然,躡手躡腳從後門溜進來,幾乎察覺不到。

只要我們還年輕,不論別人說什麼,我們都認為生命沒有終點,並按照這個想法對待時間。年齡越大,我們越珍惜時間。

身在船上,見岸邊景物漸漸後退,越來越小,方意識到自己在前行。同樣,我們心目中的年輕人,年齡越來越大,留意到這一點,我們才察覺自己已經變老,越來越老。

48、長壽之道如點燈

若要長壽,體質健全是前提。長壽之道,無非兩條,均如點燈。一盞燈,燈油雖少,但燈芯很細,所以長明;另一盞燈,燈芯雖粗,但燈油很多,所以也長明。燈油是生命力,燈芯是對生命力各式各樣的消耗。

⑨ 有關孔子道德的故事

第一篇:《(崇尚品德的故事)誠實守信的故事_誠實的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他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有一回,孔子到齊國去,路上看見兩個小孩正在辯論問題。孔子看了,覺得挺有趣,就對跟在身後的學生子路說:「咱們過去聽聽孩子們在辯論什麼,好不好?」子路撇了撇嘴說:「兩個黃毛小子能說出什麼正經話來?」
「掌握知識可不分年齡大小。有時候,小孩子講出的道理,比那些愚蠢自負的成年人要強得多呢?」子路一下子紅了臉,不敢說什麼。
孔子走上前去和藹地說:「我叫孔丘,看見你們爭辯得這么熱烈,也想參加進來,你們看可不可以呀?」
「噢,原來你就是那個孔夫子呀,聽說你很有學問。好吧,就請你來給我們評一評,看誰說得對!」兩個孩子說。
孔子笑著說:「別急,一個一個地講。」
一個孩子說:「我們在爭論太陽什麼時候離我們最近。我說早上近,他說中午近。你說說是誰對呢?」孔子認真地想了一會兒說:「這個問題我過去沒有考慮過,不敢隨便亂講,還是先請你們把各自的理由講一講吧。」
一個孩子搶著說:「你看,早上的太陽又大又圓,可到了中午,太陽就變小了。誰都知道:近的東西大,遠的東西小。」
另一個孩子接著說:「他說得不對,早上的太陽涼颼颼的,一點也不熱,可中午的太陽卻像開水一樣燙人,這不就說明中午的太陽近嗎?」
說完,兩個孩子一齊看著孔子,說:「你來評評誰對吧。」
這下可把孔子難住了,他反復想了半天,還是覺得兩個孩子各自都有道理,實在分不清誰對誰錯。於是他老老實實地承認:「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以後我向更有學問的人請教一下,再來回答你們吧。」
兩個孩子聽後哈哈大笑:「人家都說孔夫子是個聖人,原來你也有回答不了的問題呀!」說完就轉身跑走了。
子路很不服氣地說:「您真應該隨便講點什麼,就能把他們鎮住。」
孔子說:「不,如果不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不懂,怎麼能聽到這番有趣的道理。在學習上,我們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只有抱著這種誠實的態度,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
在《論語》里,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說到做到,在小孩子面前也要表現出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這不僅是一個人的求學態度,也是一種誠實的美德。
第二篇:《孔子學生的德育故事》
孔子學生的德育故事
2010年03月02日13:03 admins 學習時間:20分鍾 評論0條
厲以寧教授在一次講座時說過兩個故事,恰好也可以從正反兩方面解釋「德」的這種物質「得性」。第一個故事是說,魯國國王頒布一份文件,要求有機會出國的國人如果在國外看見本國的同胞被淪為奴隸,應該將其贖回,所花費用回國後由政府報銷。孔子有個學生在國外果然發現同胞被淪為奴隸,於是將同胞贖回。但是,他並沒有去報銷費用,所以,大家都盛贊他的高尚品行。孔子得知後卻批評了他,說:你這樣做是缺德的,因為你會使其他人無所適從。為什麼呢?假如其他人也在國外看見自己的同胞被淪為奴隸,他如果聽了國王的話,將同胞贖回並按規定報銷了費用,別人就會拿他與孔子的學生作比較——孔子的學生可以不來報銷,你卻來報銷——結果使他顯得品德不那麼不高尚,盡管他是聽從君王的命令去報帳的;如果他向你學習,贖回後也不去報銷費用,他則無故損失了金錢。這種損失,一次可以接受,兩次可能有怨言,多次則不願意了。由於有了孔子的學生不報帳在先,其他的人就會陷入「報帳也不好,不報帳也不好」的兩難境地。這樣,今後的魯國人在國外見到同胞被淪為奴隸時,為了免卻兩難境地,可能會裝作沒有看見。於是越來越多的國人將不再贖回落難同胞,越來越多的落難同胞也不能獲得救助,所以,你的行為盡管是「無私的」,但由於它不會使更多的人有所「得」,所以卻是不道德的。
第二個故事是,孔子有個學生過橋時看見某人不慎跌入河裡,便奮不顧身將其救起。其家人萬分感激,硬謝該學生一條牛。牛在農業社會自然是最寶貴的東西。學生沒有辦法,恭敬不如從命,就將牛牽回了家。在回家的路上,剛才對他還大加贊賞的人見他牽走了人家一條牛,便轉而指責和唾罵他,人們認為,做了點好事是不應該要人家的報償的。孔子得知後反而贊揚了自己的學生,說:你將牛牽回家是很道德的,因為你這樣做會使其他人認識到,做好事必有所得。當「做好事必有所報」形成了人們的道德信念時,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見到他人危險時奮勇相助,這樣,你的行為將激勵越來越多的人去做好事,讓越來越多的遇險者「得」到救助。所以,你的行為盡管是「有私的」,卻是道德的。
因果報應的思想是對「德,得也」觀點的生動闡釋。台灣學者南懷瑾先生認為,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思想都是建立在「因果報應」基礎上的,所謂因果報應就是日常生活百姓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了好事,必有所得,做了壞事,必有所損。這種報應即使沒有發生在當事人身上,也會擴及到他的親人、後代身上;即使沒有發生在本世,也會延及到後世。孔子在注《易經》時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道教也宣言上天可以察知人之善惡而予以獎懲,至於佛教更有完整和系統的因果報應思想。實際上,世界上主要的宗教都有類似於「靈魂不死」、「輪回」、「三生三世」的說法。因果報應的思想被宗教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實際上,它也是有人性基礎的。人生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往往是「以恩惠報答恩惠,以冤讎回敬冤讎」,眾多的人性就形成了一般的「社會規律」,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因果報應就是社會的一種道德規律。市場經濟里所形成的誠信品德既不是人所固有的「善良本性」,也不是靠道德家們苦口婆心地、一廂情願地反復呼籲「希望„„」、「加強„„」就能夠養成的德性,它實在是市場生活里反復博弈中的「得失報應」對交易雙方的忠告。一個社會,若沒有建立起公正的道德強化機制,若不能在人民心中養成「善惡必報」的道德信念,一切道德教育都將蒼白無力。曾經盛行於中國的「二十四孝」故事,大多數都隱含著「德,得
也」的教誨,其表現或者是感動天地,得到下凡神仙的幫助,或者是感動曾經一度虐待自己的對方,使之回心轉意,或者是得到他人的尊敬和效仿,等等;如果我們再讀讀威廉·貝內特編著的《美德書》當中的道德教誨故事,同樣也會感到「德,得也」的德性脈搏。
當然,道德生活里的回報,只能看作是對道德主體之精神人格做出的肯定和安慰,完全不必在物質價值上追求對等報償。實際上,如果追求這種對等報償,他也就不會做出道德行為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道德行為就應該是無償的,否則你的英雄壯舉就會黯然失色。其實,道德行為主體接不接受回報是一回事,社會是否有制度給他們提供回報則是另外一回事。道德的回報機制不只是對行為主體的美德表達肯定,也是對其他潛在道德行為主體的鼓勵和引導,更是在建設一種讓美德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強化機制。反觀現實,我們仍然可以經常看到大量的弱化道德的現象,有的受害者拒絕出來作證,不僅讓壞人無法受到制裁,也使那些曾經對他們捨身相救的好人得不到應有的肯定;有的人得到了英雄的救助,但當他得知自己對英雄的犧牲應該承擔一些費用時,卻悄悄地躲開了;有的人不僅在英雄需要幫助時冷漠旁觀,而且對英雄還冷嘲熱諷„„。翻翻報刊,我們經常會看到道德英雄們的無奈、苦笑和凄慘!但願英雄們的「寒心」不會讓他們對自己的英雄壯舉感到後悔!不會「教」世人更加遠離道德!
某孩子不幸溺水,不會游泳的父親懇求站在岸上圍觀的人群幫助救他的孩子,大家無動於衷。父親只好開出價格,說如果誰幫他救上孩子,願意如數奉上酬金,於是,有幾個年輕人跟該父親討價還價,直到要到了自己樂意的價錢,才躍入水中去救人。見死不救無疑讓人痛心,但是,先講價錢再去救人同樣也要受到譴責。那麼,這種行為與本文所說的孔子的學生因為救人而得到重酬的行為是不是一樣的呢?表面看來是一樣的,因為,它們都得到了報償;但是,仔細分析後就會發現,這兩者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先講價錢再去救人的行為屬於商業行為,而先救人再有報償的行為屬於道德行為。商業行為以贏利為目的,行為者此時此刻的真情實感(即「德,『直』也。」)不是要救人,而是要牟利;道德行為以行善為目的,行為此時此刻的真情實感就是要救人。商業行為最後所獲得的報償是該行為之目的——因為要得到這個報償,所以才做這種行為,行為只是獲得目的的手段、途徑;道德行為最後所獲得的報償是該行為之結果——因為做了這種行為,所以得到了這個報償。以報償為目的者,如果沒有得到這個報償,他就會覺得作為手段的行為不值得、是失敗,手段的成敗由目的來證明;道德行為以行為本身為目的,後面是否有所「得」,並不能作為判定行為本身之成敗的依據。當然,如果這種行為得到了社會的贊許,在物質上或者精神上使他得到了肯定,那麼這種行為就會獲得正強化,他可能更傾向於重復類似的行為,如果沒有得到社會的贊許、或者得到社會的反對,使他在物質或精神上得到否定,他可能更傾向於避免類似的行為。在人的生命面臨嚴重威脅的時刻,在呼喚道德精神的情況下,商業行為是不值得鼓勵,甚至是應該受到譴責的。
厲以寧.「入世」和中國經濟改革.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10台)·百家講壇.2001-9-12 這兩個故事也是告訴我們,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有道德,不是看他是無私還是有私,而是看他的行為是否使雙方都有所「得」,或者是否能夠鼓勵更多的人去表現道德,從而使越來越多的人「得」到幫助。無私的行為不一定就是道德行為,有私的行為不一定就是不道德的行為。這與人們通常用「無私」來定義美德的觀念是大不一樣的。
轉引自盛洪.道德·功利及其他.讀書.1998(7):122.
王啟康.格心致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311.
第三篇:《道德小故事》
道德小故事
草與秧苗
孔子東游,見田裡放著農具,而農人已去,便拾起鋤頭,圍著一棵秧苗,費力地鏟了起來。
不一會兒,農人歸來,一見大怒,憤憤地說:「你為什麼鏟我的秧苗?」
孔子感到很奇怪,便指著秧苗說:「你看,我鏟的明明是草啊。」 沒想到農人更加惱火地說:「我種的就是喂馬的草!」 孔子不禁目瞪口呆。
故事感悟:
幫助別人要幫得恰到好處。
改變思維
有一家生產牙膏的公司,很受消費者的喜愛,每年的增長率都在10%到20%,可是到了第11年,企業業績開始停滯下來。
公司經理召開高級會議,商討對策。會上,總裁許諾,誰能想出解決辦法,重獎10萬元。有位年輕經理站起來,遞給總裁一張字條,總裁看完,馬上簽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他。
這張字條上只寫了一句話:將牙膏管開口擴大1毫米。
消費者每天早晨習慣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如果開口增大,那麼
每天牙膏的消費量也必將大幅度增加。
公司立即改變包裝,第二年,公司的營業額增加了32%。
故事感悟:
只要你把心徑增加一毫米,你就會看到生活中任何變化都有它積極的一面,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掃陽光
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於卧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 弟兄倆就商量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於是弟兄兩人,拿著掃帚和畚箕,到陽台去掃陽光了。
等到他們把他畚箕搬到房間里的時候,裡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
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麼?」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
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故事感悟:
只要把封閉的心門敞開,哪怕只露出一點縫隙,你就立即能感受到無盡的光明和溫暖。
迎向風雨
一群大學生相約去登山,不幸遇到暴風雨,引起山洪暴發,滾滾而來的泥石流把他們鮮活的生命永久地埋葬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悲劇,很多人不禁要問:「如果我們在半山腰,突然遇到暴風雨,應該怎麼辦?」登山專家說:「你應該向山頂走。」
「為什麼不往山下跑,山頂風雨不是更大嗎?」人們懷疑地問。 「往山頂走,固然風雨可能更大,卻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至於往山下跑,看來風雨小些,似乎比較安全,卻可能遇到暴發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登山專家嚴肅地說:「對於風雨,逃避它,你只有被捲入洪流;迎著它,你卻能獲得生存。」
故事感悟:
困難是人生的敵人,戰勝它,你便在人生的道路上跳躍了一步;繞過它,並不等於擺脫它,相反,遲早它還會來阻礙你,甚至斷送你的前程。
三隻鍾的故事
一隻新組裝好的小鍾放在了兩只舊鍾當中。兩只舊鍾「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著。其中一隻舊鍾對小鍾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可是我有點擔心,你走完三千二百萬次以後,恐怕便吃不消
了。」
「天哪!三千二百萬次。」小鍾吃驚不已。「要我做這么大的事?辦不到,辦不到。」
另一隻舊鍾說:「別聽他胡說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小鍾將信將疑。「如果這樣,我就試試吧。」
小鍾很輕松地每秒鍾「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三千二百萬次。
故事感悟:
每個人都希望夢想成真,成功卻似乎遠在天邊遙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讓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放棄努力。其實,我們不必想以後的事,只要想著今天我要做些什麼,明天我該做些什麼,然後努力去完成,成功的喜悅就會慢慢浸潤我們的生命。
關鍵時刻{關於道德的故事孔子}.
一天,一位將軍正在用餐,吃到一半時,一個侍者說:「啊,將軍„„」
將軍盯著他說:「將軍在吃飯或講話時,你不應該說話。」大家默不作聲。
幾分鍾後,將軍問侍者:「唔,你剛才想對我說什麼?」 侍者低下頭,說:「晚了,將軍,太晚了。」
「你說什麼晚了?發生了什麼事呢?」
「是的,將軍,已經晚了,您的色拉里有一條小蟲,您已經把它吃下去了!」
故事感悟:
失敗的人有兩種:一種是不聽任何人的話,另一種是任何人的話都聽。
最後的習題
一位哲學家帶著他的一群學生去漫遊了世界,最後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對他的學生說:「十年游歷,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就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後一課吧。」
弟子們圍著哲學家坐了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曠野中,曠野里長滿雜草,現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直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哲學家,最後一課問的竟是這么簡單的一個問題。
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只要有鏟子就夠了。」哲學家點點頭。
另一個弟子接著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一種辦法。」哲學家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個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除掉雜草,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起來,說:「課就上到這里,你
第四篇:《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骯臟的東西掉進鍋里去
了。他連忙用湯匙把它撈起來,正想把它倒掉時,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啊。於是便把它吃了。剛巧孔子走進廚房,以為他在偷食,便教訓了那位負責煮食的同學。經過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說:"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聽呢?"
學而時習之
孔子的先世是宋國的貴族,後來破落下來了。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帶著他搬到離陬邑不遠的魯國都城曲阜,過著清貧的生活。魯國是當時公認的文化中心,跟宋國一樣保存了很多古老的商周文化。其中的禮可真夠多的,結婚、死人、祭祀祖先,都有一套十分繁瑣的儀式。窮人當然說不上這些,但是,從天王、諸侯、大夫,到一般奴隸主富貴人家,對此特講究,他們認為這正是炫耀自己財勢的好機會。每逢婚喪大事,他們便會僱用一班子人來舉行禮的儀式。那時管從事這種職業的人叫「儒」。孔子從小就受到這種古老文化的熏陶,學懂了許多古代的禮,以至連做游戲,也常用小木塊當祭器,小泥團當供品,演習著古代的禮儀,總是樂此不疲,並且發展為以禮治國的政治主張。由是,後人把孔子倡導的學說稱作「儒家」。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孔子幼年時家境貧困,難以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非常好學,常拜他人為師,哪怕是向年僅7歲的小孩項橐求教。他曾經「問禮於老蚺」、「訪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孔子的故事「學官制於郯子」„„一次,魯國附庸國的國君郯子來魯國朝見魯昭公。郯子雖是小國之君,可自稱是少皞氏的後代。在魯昭公舉行的宴會上,叔孫昭子問少皞氏干嗎以鳥名為官名,郯子便大談了一通古代官名的由來,還乘機誇耀「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孔子聽過了,覺得郯子雖然舉止有些可笑,但對古代官制倒確實有點研究,便「見於郯子而學之」。
孔子與打水的老人
有一個關於孔子的故事。這個故事跟老子一樣古老。{關於道德的故事孔子}.
孔子在旅行,經過一個村莊,他看到一個老人,一個很老的老人,他從井裡面打水來澆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陽又那麼大。孔子以為這個人可能沒有聽說過現在有機械裝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馬代替人打水,這樣比較容易——所以孔子就過去對老人說:「你聽說過現在有機器嗎?用它們從井裡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個小時的工作,它們 1
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就完成。可以讓馬來做這件事情。你何必費這么大的力氣呢?你是一個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歲了。
那個人說:「用手工作總是好的,因為每當狡猾的機器被使用的時候,就會出現狡猾的頭腦。事實上,只有狡猾的頭腦才會使用狡猾的

⑩ 著名的兒童故事繪本

Ⅰ 著名的兒童繪本有哪些

《100萬只貓》、《愛花的牛》、《瑪德琳》、《讓路給小鴨子》等

《100萬只貓》
原書名:Millions of Cats
作者:(內美)容婉達·蓋格(Wanda Gág)/文·圖
原出版社及初版日期:Coward, McCann. 1928
1929年紐伯瑞獎銀獎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by Wanda Gág (Coward)
1939年凱迪克銀獎

《愛花的牛》
The Story of Ferdinand
(美)曼羅·里夫 /文 (美)羅伯特·勞森 /圖
一本曾在許多國家被禁的圖畫書!

《瑪德琳》
原書名:Madeline
作者:(美)路德威格·比梅爾曼斯(Ludwig Bemelmans)/文·圖
原出版社及初版日期:The Viking Prese.1939
1940年凱迪克獎銀獎

《讓路給小鴨子》
原書名:Make Way for Ducklings
作者:(美)羅伯特·麥克克洛茨基(Robert McCloskey)/文·圖
原出版社及初版日期:Viking Press . 1941
1942年凱迪克獎金獎

Ⅱ 最好的繪本故事

西方文明的核心由兩希構成:一個是希伯萊文化,也就是猶太人創作的《聖經》,它是西方文明進程中深厚的源泉之一;另一個是比希伯萊文化更為古老的希臘文化,輝煌燦爛的希臘文化成就很多,但這眾多成就的種子都包蘊在它的神話史詩中。記得小時候家裡有一本小人書,就是講特洛伊戰爭的,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希臘神話故事,光故陸離的神話世界第一次深深的吸引了我。很多年後,已為人母的我一直在想究竟要不要給孩子講希臘神話故事,因為希臘神話故事顯然不同於現時流行的道德教誨和情商培養,應當說它是人類童年期的故事,有一點點野蠻,悲壯,講述神祗和人之間的故事,顯然這種故事迥異於幼兒那簡單分明的世界。其實仔細想想,大概每個孩子到了四五歲的時候都開始對所有離經叛道的故事感興趣,其實這或者就是童年需要的吧,早期童年的各種嘗試都是一種存在體驗。只有我們的肉體與現實感、存在感產生共鳴,與天與地、與自我產生共鳴,生命才是有意義的。

而神話,就是人追求存在意義的答卷。

可惜答案有了,但是好書之於孩子就像利器,如果沒有一套好的書,對於這種殿堂級的文學史詩作品,寧可不要過早給孩子接受。希臘神話篇幅浩大,涉及幾百個神祗。面對孩子的版本要嘛太過潦草,要嘛太過敷衍,要嘛失之於勇氣,要嘛畫蛇添足。很難有一套是能夠做到文學性與藝術性兼顧的。

最近,終於有了這樣一套書

由法國童書繪本大師伊萬.波墨創作的一套繪本版的希臘神話,先介紹下這位大師吧
伊萬波墨,法國最為傑出的童書大師之一,龔古爾兒童獎、巴黎市政廳獎獲得者,法國有三所學校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繪畫以精細著稱(在自己所受到的影響中,他最喜歡提到的是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和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畫師讓富凱),並將傳統的繪本形式與漫畫、連環畫的手法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與此同時,他還是一名出色的講故事者,在他的畫筆之下,藉由電影閃回式的視角,偵探小說般的收放有度,現代生活與古希臘神話交融在一起,成為孩子們也會喜歡的精彩故事,同時高度保存了原著的文學性與神韻。(摘自網路)

給小萌讀過的繪本中,法國人出的繪本真的不多,但骨子裡充滿了浪漫情懷的法國人創作的繪本天生就帶有濃濃的浪漫主義情懷。所以當西方文學的巨著經過法國人改編,那真是美極了。其實這套繪本版的故事,不僅僅是繪本故事,作者的創作中加入了漫畫元素,近年希臘神話要麼改編成漫畫,要麼就是橋梁書,但不知如何與這套書類比,改編都不好,這套書它完全不同,是文學性非常高的繪本,同時畫面的美感和語言,及其圖文結構變化都是經典的。

Ⅲ 求故事情節豐富的兒童繪本

女兒現在讀的攸攸熊兒童繪本,故事情節很豐富,她學到了很多知識。

Ⅳ 比較好的英語兒童故事繪本有那些

新生寶寶的圖書選擇要領
寶寶年齡:0-3個月
年齡特點:對鮮艷的色彩、強烈的黑白對比感興趣
圖書選擇要領:顏色亮麗、純凈、圖畫簡單或是黑白分明的圖畫書

寶寶年齡:4-6個月
年齡特點:善於用手、腳、嘴巴等感官來探索世界,喜歡撕東西或嘴咬
圖書選擇要領:布制或其他較結實材料製成的書

寶寶年齡:7-9個月
年齡特點:手指已能靈活地運動,也會翻書了
圖書選擇要領:選擇硬紙板書,畫面形象,最好一物一頁

寶寶年齡:10-12個月
年齡特點:基本可以理解書中的簡單內容
圖書選擇要領:簡單的圖畫書給孩子講述,故事情節簡單,畫面簡潔

寶寶2歲
開始掌握物體的輪廓,能夠分辨出不同的形狀,還能分清人物的表情
是孩子學習詞彙的重要時期。
圖書選擇要領:與孩子日常生活有關,孩子們熟悉的故事內容,圖書的畫面要清晰、明朗、造型大而簡單,容易識別

寶寶3歲
能夠掌握書中物體的大小,有一定的空間感
對書中的內容開始認真地留意、對小圖畫也很有興趣
圖書選擇要領:選擇與幼兒日常生活有關的主題,畫面豐富,動作變化多樣的圖畫書,以引起孩子的共鳴
PS:孩子們的成長速度是很快的,但是即使再快家長們也不能拔苗助長,孩子們還是應該在屬於自己的時期看自己的書哦。
曦和國際少兒體適能中心(前海中心)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前海路與學府路交匯星宇·前海購物中心B201-2商鋪

曦和國際少兒體適能中心(太古城中心)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寶能太古城北區負二樓N8224\NB225

關注微信公眾號,更多關於孩子等方面的干貨

Ⅳ 非常好非常經典的兒童繪本有哪些

給你推薦基本經典的吧
我爸爸
我媽媽
愛心樹
猜猜我有多愛你
逃家小兔
大衛系列
霸王龍系列


Ⅵ 著名的兒童繪本有哪些

最近在[ 汐望學谷] 給娃借看了很多書,都很好,推薦給大家也建議有孩子的都給孩內子看看,

非常好容!!!

《大猩猩》關於父愛與陪伴。

還有很多好書,我和孩子還正在看,需要可以自己去關注下。

Ⅶ 好好聽故事的兒童繪本故事

熱點內容
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 發布:2025-01-13 17:33:23 瀏覽:585
南安溪美法院 發布:2025-01-13 17:31:58 瀏覽:94
司法部機關黨委 發布:2025-01-13 16:46:38 瀏覽:689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站的考核總結 發布:2025-01-13 16:17:18 瀏覽:904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