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法歷程

立法法歷程

發布時間: 2020-12-17 15:53:32

1. 以中國近代婚姻立法為視角,論述中國法律近代化的歷程,特點和意義·

我不是法律專業的,在這里看到這個帖子,說說我的看法,大家別噴我。
中國近代婚姻在法清末民初確立,這個時候中國傳統封建婚姻開始發生變化,不但傳統的婚姻陋俗受到系統的批判,出現了自由離婚與再嫁的婚姻現象。在這一歷史時期,最典型的事件莫過於廢帝溥儀與他的妃子婉容的離婚事件。同時人們開始注重婚姻法規。1916年,司法部附設的法律編查會先後制定民法草案。關於婚姻制度方面,《民律親屬篇草案》第三章有詳細規定,這無疑對婚姻陋俗的變革起到了推進作用。應當特別提出的是,這時有人開始注重履行一種契約婚姻,類似於現代結婚證的婚姻契約出現,這是婚姻生活文明化和現代化的體現。這種契約婚姻在當時還是極為個別的現象,但它卻改變了過去男尊女卑的局面。是中國婚姻史上婚姻締結方式走向文明的開端。
中國近代法律的發展歷程,要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一直到辛亥革命,這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歷史時期:
一.鴉片戰爭西方國家靠著船堅炮利和鴉片,不但打開了古老的中國海關大門也打破了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封建士大夫們腦中的中國中心夢。西方資產階級的文化和傳統,緊隨西方列強的商品滾滾東流。有著幾千年光榮歷史,包括法文化在內的古老東方文明,在西方文化(包括法文化)面前,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輝。兩種截然不同的法文化,在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內部矛盾斗爭中,由對立沖突到調和融合。最後,古老的中華法系終於在這種沖突和融合中自行解體。中國法律由此走出中世紀,進入近代。這是一個曲折痛苦的過程。在血與火的年代,前進與倒退,守舊與創新,傳統與外化,既嚴重對立,又相互調和。在困惑和迷惘中,於20世紀初年走完了這段路程,鴉片戰爭後 因為中國鴉片戰爭失敗國門被打開,主權喪失,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國家為了更好的維護中國的利益,進一步的控制中國,就提出了領事裁判權,對中國的法權進行侵奪,這種制度一確立,清王朝即喪失了對進入中國境內的外國僑民的法律管轄,原有的完整的司法權也因之而喪失。其結果,不但嚴重地破壞了中國原有的社會秩序,同時也給清王朝的統治帶來嚴重的危機。義和團的爆發也和這一制度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因果關系。這一危害中國的有識之士也早已發現,在戊戌變法也將它列為變革的目標之一。二.太平天國時期 農民處在封建社會的最下層,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使他們對封建法制深惡痛絕。因此,太平天國英雄們在發動武裝起義之始,便把斗爭的矛頭指向清王朝封建法制。天平天國定都天京後制定並實施了《天朝田畝制度》等法律,將自己的理想付諸實踐。這些法律,從土地分配、婚姻嫁娶到犯罪和刑罰、訴訟制度等問題,都一反清朝封建舊法制。太平天國的法制雖然因時代和農民的階級局限,而存在不少落後成分,並因戰爭等等原因而無法全面實施,但是它在大半個中國否定和取代了封建法制長達十多年,其摧毀舊法制的革命作用實在不能低估。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按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三權分立」的原則,對司法制度進行了改革,完成了司法制度的近代轉變。而最終作為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基本法典的《六法全書》的出現,其六法體系最終建立,標志著近百年的中國法律的近代化的最終完成。
縱觀中國近代百年歷史來看,從列強破開國門導致封建法律陷入困境,還是辛亥革命直至中華民國南京政府的成立,「三權」分立,《六法全書》的出現,無不體現了中國法律從皇權到人權的轉變,發張與晚清的中國近代法律,在中國近代動盪的社會變革中瓦解,是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對中國的法制有深刻的影響,其演變過程對我們法制的發展建設存在諸多啟示。在法律的演變過程中廣大法律制定者從洋務運動開始,不斷的吸收總結,注重新思想的運用,這些從西方學習的思想,從根本上轉變了,近代中國人對法的理念,從西方吸取的法律營養,加速了中國近代法律的發展建設使得清末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法律體系,這種模式一直延續到了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中國法律化,是中華法系發展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加速了中華法系的終結和近代法律體系的形成,使中國走了法治文明的道路。

2. 中國《旅遊法》的立法歷程是怎麼樣的

在我國,現代意義上的旅遊立法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為了保障現代旅遊業的健康發展,我國在頒布的眾多民事和經濟的法律和法規中,十分重視對旅遊業的法律保護。但是,由於旅遊活動領域存在著某些不同於一般經濟或民事關系的特殊的權利義務。僅靠通用性法律的一般原則和規定,不足以調整這些特殊的權利義務。這樣,調整旅遊社會關系的專門法律法規也不斷出台。所以,目前我國有兩類法律和法規調整旅遊社會關系。一類是通用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盡管這些法律從立法意圖上不是專門針對旅遊社會關系制定的,但事實上它所提供的法律原則和規定也適用於旅遊事業。另一類是專門調整旅遊關系的法律、法規。旅遊業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部門,旅遊專門立法工作起步較晚。1985年5月11日,國務院頒布了《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這是我國第一個關於旅遊業管理方面的法規。該《條例》施行後,相繼有幾十個專門法規問世。這些法規在實踐中也在不斷地修改和完善。目前我國已經制定的旅遊法律、法規主要有:《旅行社管理條理》、《導遊人員管理條理》《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旅行社質量保證金暫行規定》、《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評定旅遊涉外飯店星級的規定》、《旅遊投訴暫行規定》、《娛樂場所管理條例》、《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等。這些法律法規從制定的部門來看,有的是國務院批準的旅遊法律法規,有的是國家旅遊局單獨或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法規。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地方政府制定的有關地方旅遊的法規

3. 簡述兩大法系民法歷史的發展歷程

  1. 法系是在對各國法律制度的現狀和歷史淵源進行比較研究的過程中形成的概念。當代世界主要法系有三個: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法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法系。其他的法系還有伊斯蘭法系、印度法系、中華法系、猶太法系、非洲法系等。對資本主義法影響最大的是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

  2. 大陸法系發展歷程:大陸法系,又稱民法法系、羅馬法系、法典法系、羅馬-德意志法系,是以羅馬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大陸法系最先產生於歐洲大陸,以羅馬法為歷史淵源,以民法為典型,以法典化的成文法為主要形式。大陸法系包括兩個支系,即法國法系和德國法系。法國法系是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為藍本建立起來的,它以強調個人權利為主導思想,反映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社會經濟的特點。德國法系是以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強調國家干預和社會利益,是壟斷資本主義時期法的典型。

  3. 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法系、英國法系,是以英國自中世紀以來的法律,特別是它的普通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英美法系首先起源於11世紀諾曼人入侵英國後逐步形成的以判例形式出現的普通法。英美法系的范圍,除英國(不包括蘇格蘭)、美國外,主要是曾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國家和地區,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緬甸、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等。中國香港地區也屬於英美法系。

  4. 起源: 英美法系起源於英國。普通法一詞(Common Law),是相對於在各地區的地方貴族的法庭而言,由英格蘭國王指派的專職法官巡遊各地,推廣相對統一的國家法律。這一做法主要始於亨利二世,被認為是對於歐洲舊有司法制度的重大變革。由於國王的法官力求在全國范圍施行較統一的司法尺度,於是開始重視對於過往案件的參考,英國的案件報告系統逐漸形成,也成為後來法律系統的重要基礎。

  5. 普通法的格式和程序非常嚴格,由於程序上的違規,導致案件不得不接受看似不公平的結果。英格蘭之後又出現了與之區別的"衡平法"(Equity),放寬了對於形式和程序的要求,但是由不同於普通法的法院系統受理。功利主義學派創始人邊沁(Bentham)認為普通法不是合理設計的結果需要改革,一開始未被英國法官和律師所接受,但1873年到1875年的《司法法》大幅簡化法院組織和司法訴訟程序,宣布普通法與衡平法系統正式合並,結束了兩種法制並立的局面。合並後的法律統稱為普通法,但是其中某些細節仍然有保留衡平法與原普通法的差別對待,廢除使用多年繁瑣的令狀制,讓英國法律現代化。

4. 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發展歷程

原標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探索與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高度和長遠角度,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要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並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黨的十九大報告是我們黨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為黨和國家事業進一步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由傳統的農業文明向現代的工業文明乃至知識文明轉變的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和理性追求,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在探索和實踐的發展之路。
在1949年3月召開的黨的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就提出了「現代化」這一概念,他說:「我們已經或者即將區別於古代,取得了或者即將取得使我們的農業和手工業逐步地向著現代化發展的可能性。」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詞中,毛澤東向世人宣告:要將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後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1956年9月,黨的八大將建設現代化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任務寫進《中國共產黨章程》。1957年,毛澤東在黨的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要「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1959年底,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進一步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這是四個現代化目標的第一次完整表述。四個現代化戰略目標的提出,為中國發展樹立了具體、明確的戰略目標,對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964年12月,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1975年,在第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周恩來再次提出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兩步設想: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20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這一時期,中國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再次吹響了現代化建設的號角。之後,鄧小平提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概念,並指出:「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時,確定20世紀末中國只能達到「小康水平」,而基本實現現代化要推遲到21世紀中葉。也就是說,作為小康社會的「中國式的現代化」,是由鄧小平提出並推動的。
1997年,黨的十五大對進入21世紀後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新的規劃,即: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個「三步走」戰略,為我們描繪了現代化建設的美好前景。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2007年,黨的十七大指出,我們已經朝著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今後要繼續努力奮斗,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強調要「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中國發展的必然走向。正如俄羅斯國際問題專家亞歷山大·薩利茨基所說: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中國,「現代化」的概念才在全世界普及開來。在短短的時間里,中國讓現代化具有了最全面和最豐富的形式。
鑒往知來,今天我們回顧和反思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是為了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從而讓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走得更好、更遠,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5. 我國公司法的沿革歷程

我國《公司法》頒布於1993年12月29日,距今已近10年。由於我國公司實踐起步較晚、市場發展創新迅猛等多方原因,《公司法》雖然有230條之多,但條文存在著原則性強、可操作性差、法律漏洞多等諸多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和經濟的發展。

3月份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議案統計顯示:建議修改公司法、證券法的呼聲高漲,約有10件。若按每件議案至少有30位代表聯名的最低要求,提出議案的代表應在400人以上。用友軟體董事長王文京的一份議案就有近百位代表聯名。

今年兩會期間,北京用友集團董事長王文京等三十多名人大代表共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交了一份建議修改公司法的議案,這樣的議案已提了很多次了,因為一些關鍵的問題爭議未果,公司法一直沒有修改。

是什麼促使這些代表,還有一些專家學者們如此強烈地要求修改公司法?

王文京等代表在議案中指出:我國現行《公司法》的頒布及其後的小量修改對完善我國公司制企業的治理,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我國經濟和企業的發展變化,現行《公司法》中的一些規定已經明顯不能適應公司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甚至制約了發展。如:其中的實收資本金制度制約了公司期權制度的建立;對外累計投資額不得超過本公司凈資產的百分之五十的規定,限制了公司的投資和控股公司的發展;公司股票回購的規定限定的范圍太窄,影響了公司的股權管理等。對此,企業界、法律界和理論界都有較多意見和建議。

據介紹,對公司法的修改已經列入了九屆全國人大的立法調研計劃,但未完成修改。建議在十屆全國人大把對公司法的修改盡早列入立法計劃,盡快完成修改。這份議案提出的立法建議是修改現行的實收資本金制度,促進公司期權等制度的建立;放寬公司對外投資的限制,鼓勵公司投資,並促進控股公司的發展;擴大公司回購股票的范圍,以利企業對股權的戰略性管理。該議案共有30多位代表簽名。主要是企業界、教育界和黨政部門的代表。

北京市中濟律師事務所房德權律師給記者介紹了兩個案例。甲公司與乙公司有貿易往來,甲公司欠乙公司貨款20萬元人民幣,事隔一年之後,甲公司在多次催要未果的情況下向法院提起訴訟,結果乙公司己於半年前被吊銷營業執照,法院不予受理。法院駁回不無道理,但是如果股東利用公司專門從事違法行為,或者設立公司是為了不法目的,於此情形,仍一味維護公司的獨立和股東的有限責任,這與法律創制公司的宗旨背道而馳。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將得不到保護。

吊銷營業執照已成為公司的股東合法逃避債務的有效方式,由於法律未規定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法律也沒有授予法院對公司吊銷執照的實質審查權,致使實踐中發生的以吊銷之名行逃債之實的糾紛很難處理,也使公司債權人的債權受到了嚴重侵害。特別是由於我國現行法律沒有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公司的股東在一定時期內不得重新設立公司進行經營的規定,致使被吊銷執照的股東異地辦照的情況普遍存在,這種現象的存在,不但使債權人的利益不能得到保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損害了社會經濟利益。

另外一個案例也說明按照現行的公司法,引起無法解決的矛盾。李某為一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2001年元月因一起交通事故不治身亡。其與前妻離婚後只有一子李某某在外省讀大學。李某某得知其父死亡的消息後,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繼承其父在有限責任公司中的財產,因李某某在外地求學,不願參與公司經營,遂請求人民法院判令將李某的股份轉讓給其它的股東,轉讓現金歸自己所有。

李某在有限責任公司的股份能否被其子繼承並取得股東身份?關於股份繼承的性質的界定,我國現行《公司法》未做規定。而我國《公司法》規定禁止股東在公司登記後抽回出資,這樣如果其他股東不願意購買死亡股東的股份,繼承人既不能取得股東身份,又不能得到其應繼承的財產,在法律上不能很好的保護繼承人的合法權益。

這兩個案例只是公司法訴訟遇到難題的冰山一角。

上海浩華律師事務所合秋人楊寶春律師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公司法》頒布施行已近10年,期間已曾作修訂,但是它畢竟是建立市場經濟初期頒布的,與現實經濟生活已經有很多脫節的地方。最高院對於重要法律都有全面的司法解釋,而對於《公司法》這樣一部重要法律,卻至今沒有全面的司法解釋。

楊寶春向本報記者介紹,我國實行實收資本制,並對出資方式作嚴格的限制,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保護債權人的利益。然而,公司法對出資限制太多,特別是對無形資產出資限制較多。而一些公司名為公司,實為合夥,或者公司資產與家庭財產界限不清,如果其出資人也承擔有限責任則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我國只有普通股,沒有優先股,不能適應現實需要,我國對公司回購或持有本公司股票做出了嚴格限制,對企業建立激勵機制以及吸收風險投資不利。而對小股東權益保護不夠和小股東濫用訴權,也成了一對矛盾。

新公司法從我國實際出發,借鑒國際經驗,使我國公司法的制度得到完善,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將有效提升我國公司的競爭力,促進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一,新公司法進一步增強了公司制度,鼓勵、推動公司設立、公司發展。主要在6個方面進行了完善,降低了公司的注冊數額、擴大了出資財產的范圍、只規定貨幣出資比例最高可為公司注冊資本的70%、放開了公司對外投資的限制、保留了股份有限公司的設定方式、確定了只有一個自然人股東或者法人股東的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
第二,新公司法對貫穿公司理念,改善公司結構,提高公司的運行效率,做了修改完善,並且明確規定公司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公司股東在公司運營中扮演重大角色,以及在解散、清算後收回公司財產權。二是由公司章程確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可以由董事長或者經理擔任。三是公司章程約定的效率優先,例如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可以約定按照股東分取權利,可以通過公司章程的約定決定合法繼承人是否繼受股東的資格。四是股東大會有表決權的每個股東都可以擁有權利。五是新公司法強化了對董事長權利的制約,細化了股東會的權力。六是規定上市公司設獨立董事,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七是強化公司董事、監事、其他高層管理人員對公司的義務。董事、監事、管理人員違反法律,或者行政章程規定的形式應承擔賠償責任。八是,公司董事執行公司決策的行為如果是違反法律或者章程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有效保護股東利益。
第三,新公司法進一步健全了公司股東和相關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機制,保護投資,維護公平的社會經濟秩序。新公司法借鑒國外的通行法律規定,賦予中小股東查閱公司賬簿的權利。二是公司連續五年盈利而不分配紅利,股東對公司的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以及不解散公司的決定持反對意見的情況下,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三是公司經營管理如果發生困難,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它途徑不能解決,出現公司僵局難以進行經營的,有10%的股東就可以起訴到人民法院。

6. 民事訴訟法歷史修改記錄 從82年立法開始都修改過幾次,分別都修改過什麼內容

民事訴訟法變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失效][1982030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991040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2007)[200710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07修正)[20071028]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已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正案決定,此決定將於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6)立法法歷程擴展閱讀:

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強制執行的新規定和不足,供大家探討。

1.申請執行管轄法院的增加

第二百零七條改為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修改為:「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根據上述新規定,當事人可根據被執行人的財產情況或其他有利於申請執行的情況,有選擇的向某管轄法院申請執行,這既避免了法院之間委託執行的時間和財力的浪費,又有利與申請人根據其或被申請人不同的實際情況而向不同的法院申請執行。

2.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請上移執行

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零三條:「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根據原相關規定,法院承辦執行案件的時間為6個月,滿6個月後,未執行的法院一般會以被申請人無財產可供執行為由裁定終止執行,這嚴重影響了申請人的權利。新規定的出台使得申請人如認為承辦法院超過6個月還是未執行的,可直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避免了承辦法院的地方保護主義或不盡職的執行行為。

3.申請執行期間的延長

第二百一十九條改為第二百一十五條,修改為:「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原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根據雙方主體是否為個人而分別規定為12個月和6個月。這樣的區別對待也是無實際根據的。筆者曾代理過一些申請執行或恢復執行案件,好多案件因原規

五一長假除了旅遊 還能做什麼? 輔導補習 美容養顏 家庭家務 加班須知

定的申請執行的期間過短而超過期限,使得原訴訟變得不僅毫無用處而且失去進一步訴訟的可能性。

新規定將申請執行的期間加長為二年,使得判決後,申請人和被申請人有充足的時間協商處理如何履行判決問題,不必因擔心超過申請執行期間而患得患失,這一方面大大減輕了申請人的壓力和限制,同時使得一部分案件可通過雙方協商而解決,可大大減輕法院執行工作量。

4.當被執行不能履行判決的法定義務時的法定舉證責任

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一十七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此增加的新規定加重了被申請人「無償還能力」的「舉證責任」,使得對一些被申請人企圖以「要錢沒有,要明一條」的無賴作風逃避強制執行失去了市場。

5.被執行人不履行判決的限制辦法

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三十一條:「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採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協助採取限制出境,在徵信系統記錄、通過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信息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措施。」

此新規定將原先一些法院定期在報紙上公告一些拒不履行判決的單位和個人的做法予以了法律化,特別是對其採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協助採取限制出境的辦法使得一些企圖卷寬款外逃的被執行人只能「望洋興嘆」,徵信系統記錄也給企圖逃避執行的人很大的警示!

(1)法院受理後6個月不採取執行措施的,你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提級執行。 依據是:《民事訴訟法》第203條:「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2)在沒有到6個月之前:只能是多催問一下法官,也可以找法院院長反映。

2、關於逾期不執行的利息:應是從判決確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如果判決中沒有確定履行期限,應是從判決生效之日),向你支付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2倍稍息。

依據是:《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 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3、關於雙倍罰息:如果你的執行申請中沒有寫上,應當向執行法官申請增加請求。

7.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修訂歷程

2000 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並於當年7 月1日起實施。
2015年3月15號,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表決通過了修改後新的《立法法》。

8. 簡述新中國成立以來治國中國的歷史進程

從無到有、從有到全
法律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最明顯的成就,就是立法成績。」談起新中國65年的法治進程,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江平說。
新中國的法治歷程,首先是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1949年9月,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頒布。5年後,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五四憲法」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審議通過。
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挫折,中國的法治再次啟程。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有一句著名的論斷:「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這一「依法治國」戰略的理論起點,直接催生了大規模的「立法潮」。僅1979年7月,就有《刑法》、《刑事訴訟法》等7部重要法律頒布。之後,1982年新憲法的通過,則為新時期的中國法治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後,《民法通則》、《行政訴訟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破產法》等一批基礎法律的通過,更是在民事、行政、商事等方面共同構築起了中國法治的框架,使改革開放逐漸「有法可依」。2011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
截至今年3月,我國共有現行有效法律242部,同時有68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規劃中。經歷了此前「打地基」、「架樑柱」式的基礎框架立法過程之後,現在的立法與修訂,更加註重食品安全、教育、環保等社會高度關注的立法薄弱環節。

熱點內容
快遞單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2:22:03 瀏覽:754
黨員權利保障條例ppt 發布:2024-11-16 11:51:48 瀏覽:80
幹部任用條例學習宣傳計劃 發布:2024-11-16 11:39:02 瀏覽:804
鹽法條例 發布:2024-11-16 11:31:32 瀏覽:990
摩爾庄園法官 發布:2024-11-16 11:07:44 瀏覽:831
婚姻法第四條的理論意義 發布:2024-11-16 10:52:24 瀏覽:916
垛庄司法所 發布:2024-11-16 10:52:16 瀏覽:589
洛陽市容衛生條例 發布:2024-11-16 10:45:40 瀏覽:397
寧波市城市規劃條例 發布:2024-11-16 10:21:44 瀏覽:476
勞動法孕婦請假不批准算曠工 發布:2024-11-16 09:48:27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