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後期評估

立法後期評估

發布時間: 2023-02-27 17:17:34

1. 立法後評估的法律依據

法律分析:立法後評估的法律依據規定在《立法法》第六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可以組織對有關法律或者法律中有關規定進行立法後評估。評估情況應當向常務委員會報告。

立法後評估,一般是指在法律、法規頒布實施一段時間後,結合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包括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對特定的法律、法規所進行的評價,目的在於更好地實施、修改完善被評估的法律、法規,並從中總結經驗,為開展相關立法提供借鑒和指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六十三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可以組織對有關法律或者法律中有關規定進行立法後評估。評估情況應當向常務委員會報告。

2. 海口市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辦法

第一條為規范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促進政府規章有效實施,提高政府立法科學性,根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市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立法後評估,是指在政府規章實施後,依照規定程序、標准和方法,對規章的立法技術、內容、實施績效等進行調查分析和綜合評價,並提出評估意見的活動。第三條立法後評估遵循客觀公正、科學合理、注重實效、社會參與、公開透明的原則。第四條市政府加強立法後評估工作的統一領導,為立法後評估的開展提供必要的人員、經費等保障。
市政府司法行政機關負責立法後評估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
有關單位及個人,應當配合做好立法後評估工作。第五條政府規章的實施部門是立法後評估責任單位;有多個實施部門的,主要實施部門為立法後評估責任單位;實施部門不明確的,由市政府司法行政機關按照職責相關的原則,協調確定立法後評估責任單位。
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重大利益以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的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可以由市政府司法行政機關直接實施。第六條政府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立法後評估:
(一)實施滿5年以上的;
(二)擬上升為地方性法規的;
(三)擬進行重大修改的;
(四)擬廢止但存在較大爭議的;
(五)實施後明顯未達到預期效果,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者社會公眾提出較多意見和建議的;
(六)市政府或者市政府司法行政機關認為需要評估的。
因上位法修改、廢止或者急需修改、廢止,需要對政府規章進行相應的修改或者廢止的,可以不進行評估。第七條市政府所屬工作部門應當根據本辦法的有關規定及工作需要,於每年10月31日前向市政府司法行政機關報送下一年度的立法後評估項目建議,並說明報送的理由。
市政府司法行政機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擬定下一年度立法後評估項目及評估責任單位,經向社會公眾公開徵求意見後,編制年度立法後評估計劃,並入年度立法計劃報市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第八條列入年度立法後評估計劃的項目所需經費應當納入評估責任單位的年度預算,經費使用情況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第九條評估責任單位可以依法委託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專業機構具體承擔立法後評估工作。評估責任單位或評估人員不得要求受委託機構按照其利益傾向取捨信息資料。
評估責任單位按照前款規定委託專業機構開展立法後評估工作的,應當與受託單位簽訂委託協議,並在協議中明確立法後評估的具體工作要求、期限、價格、費用結算方式、質量考核、各方權利義務事項和違約責任等內容。第十條受委託開展立法後評估的單位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依法設立、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二)有熟悉行政管理事務、具備相關立法評估專業知識的人員;
(三)有立法評估工作的實踐經驗或研究成果。
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長期承接立法項目工作的第三方機構。
在政府規章制定時承擔立項前評估、起草、論證等工作的單位,不得接受委託參與該項政府規章的立法後評估工作。第十一條受委託評估的單位在委託范圍內,以評估責任單位名義開展立法後評估工作。評估責任單位應當對受委託單位開展的評估工作進行監督、指導。第十二條開展立法後評估主要依據以下標准進行:
(一)合法性,即制定的政府規章是否符合立法許可權、程序,是否與法律、法規及其他上位法保持一致;
(二)合理性,即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原則,職責分工是否明確,各項管理、處罰措施是否必要、適當;
(三)協調性,即政府規章規定的各項制度之間是否相互銜接協調,與同位階的政府規章之間有無沖突;
(四)可操作性,即規定的制度是否符合本市實際且易於操作,措施是否高效便民,程序是否正當,能否得到普遍遵守和執行,實施效果是否明顯,是否實現預期的立法目的;
(五)技術性,即是否符合政府規章制定的技術標准,邏輯結構是否嚴謹、概念界定是否清晰、語言表述是否准確。第十三條評估責任單位可以對政府規章進行全面評估,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政府規章的主要制度條款進行評估。
評估責任單位應當重點對政府規章涉及的機構職責、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徵用、行政救助、行政給付等事項進行評估。

3. 廈門市規章立法後評估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範本市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真實反映規章實施效果,提高立法質量,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等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規章立法後評估(以下簡稱立法後評估),是指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實施後,根據其立法目的,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對其立法技術、立法內容、實施績效等情況進行調查和評價,並形成評估報告的活動。第三條立法後評估應當遵循合法、合理、公正、公開的原則。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立法後評估工作,為立法後評估的開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市政府法制部門具體負責立法後評估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工作。第五條負責實施規章的行政主管部門是立法後評估實施機關(以下簡稱評估實施機關);評估實施機關不明確的,由市政府法制部門協調確定。

市政府法制部門認為必要時,可以自行或者指定負責實施規章的行政主管部門之外的其他單位作為評估實施機關。第六條評估實施機關根據需要可以委託高等院校、社會評估機構、行業協會及其他有關單位進行部分事項或者全部事項的立法後評估。

受委託評估單位應當具備開展立法後評估的相應條件。第二章評估對象與計劃第七條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規章,應當開展立法後評估:

(一)實施滿五年的;

(二)擬上升為地方性法規的;

(三)擬作重大修改的;

(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較多意見的;

(五)市人民政府或者其他有權部門認為有必要評估的。

因上位法修改或者有特殊情況需要對規章內容作相應修改的,可以不開展立法後評估。第八條負責實施規章的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於每年的10月31日前向市政府法制部門申報本部門下一年度的評估項目。

市政府法制部門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提出評估項目。第九條市政府法制部門對申報的評估項目匯總後,依照本辦法編制年度評估計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列入年度評估計劃的項目,納入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課題項目,經市政府法制部門編制經費預算,由市財政部門按規定核撥。第三章評估內容與標准第十條評估實施機關應當根據立法後評估計劃,對規章的立法技術、立法內容、實施績效等情況進行整體評估,也可以根據評估目的作部分評估。

評估實施機關應當對規章中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內容作重點評估。第十一條立法後評估主要依據以下標准進行:

(一)合法性標准,即規章是否與法律、法規及其他上位法保持一致;

(二)合理性標准,即規章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原則,是否必要、適當,設定職權與責任是否相統一;

(三)科學性標准,即規章是否具有適當前瞻性,是否體現規律要求,是否適應時代需要,是否符合人民意願,是否解決實際問題;

(四)協調性標准,即規章的各項制度之間是否協調一致,與同位階規章之間是否存在沖突,相關配套制度是否完備;

(五)規范性標准,即規章立法技術是否規范,是否影響到規章的正確、有效實施;

(六)操作性標准,即規章的概念界定是否明確,各項制度及其程序是否具體可行;

(七)實效性標准,即規章是否得到普遍遵守與執行,是否已達到預期目的。第四章評估程序與方法第十二條立法後評估包括准備階段、實施階段和評估報告形成階段。第十三條立法後評估准備階段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一)成立評估小組;

(二)制訂評估方案,其中應當包括評估內容、調查提綱等;

(三)其他准備工作。

評估實施機關委託高等院校、社會評估機構、行業協會及其他有關單位開展立法後評估的,應當向市政府法制部門備案。受委託評估單位開展立法後評估,其制訂的評估方案應當經委託機關審核同意。第十四條立法後評估實施階段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一)收集規章實施前後的信息,歸納基本情況;

(二)對收集的信息資料進行分析,並得出初步結論。第十五條立法後評估報告形成階段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一)評估小組對初步結論進行研究論證;

(二)起草評估報告;

(三)組織有關專家對評估報告進行論證;

(四)形成正式評估報告。

4. 西安市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辦法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提高市人民政府立法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市人民政府規章(以下簡稱規章)的立法後評估,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規章立法後評估,是指在規章實施一定時間後,按照一定的標准和程序,對規章的立法質量、實施效果及社會影響等進行調查、分析、評價,為規章的適時修改、廢止提供科學依據的活動。第四條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應當遵循客觀公正、公開透明、科學合理、公眾參與的原則。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負責規章組織實施工作的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直屬事業單位是本市規章的立法後評估機關。
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負責立法後評估的組織協調和監督指導工作,並對重要的、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重大利益以及規范政府共同行為的規章進行立法後評估。
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直屬事業單位對其負責組織實施的規章進行立法後評估。
其他行政機關和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第六條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規章立法後評估年度計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第七條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評估:
(一)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社會影響面廣、社會關注度高,且實施已滿3年的;
(二)調整對象發生改變,現規定是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尚不明確的;
(三)人大代表議案、政協委員提案以及社會公眾提出較多意見的;
(四)市人民政府認為需要評估的。
根據法律、法規和省政府規章需要對規章進行修改、廢止或者有緊急情況需要進行修改、廢止的,可以不進行評估。第八條評估機關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從立法內容、立法技術和實施績效等方面,對規章的全部內容進行整體評估,或者對其主要內容進行部分評估。
評估機關應當重點對規章涉及的機構職責、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徵用、行政救助、行政給付等事項進行評估。第九條評估工作應當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成立評估小組。評估小組由法制工作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組成,也可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公眾代表、法律工作者等參加。評估小組具體承辦評估工作。
(二)制定評估方案。評估方案主要包括評估目的、評估內容和標准、評估方法、評估步驟和時間安排、經費和組織保障等。評估方案報評估機關同意後實施。
(三)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實地考察、座談會、問卷調查、專題調研、專家論證等方法,收集實施機關、管理對象和社會公眾的意見和建議。
(四)進行分析評價。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提出初步評估結論。
(五)形成評估報告。對初步評估結論進行進一步研究和論證,提出規章繼續施行或者修改、廢止、解釋、制定配套制度、改進行政執法等方面的評估意見,形成正式的評估報告。第十條評估機關根據評估工作實際需要,可以採取簡易程序進行評估。
採取簡易程序的,可以通過召開座談會、網上問卷調查或者文獻檢索等方法收集、分析信息資料,組織專家分析數據或者召開論證會等方式進行評估,形成評估報告。第十一條評估機關根據需要,可以委託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團體、中介機構等單位具體實施評估工作或者評估工作中的部分事項。第十二條評估工作應當保障社會公眾有效參與。評估機關、受委託評估單位應當充分吸收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規章實施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第十三條評估意見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評估機關、受委託評估單位不得預設評估結論,不得按照評估機關和工作人員的偏好取捨信息資料。對重要意見和建議不予採納的,應當在報告中予以說明。第十四條評估工作應當自評估小組成立後6個月內完成,內容復雜、爭議較大的,經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同意可以延長2個月。採用簡易程序評估的,應當自評估小組成立後3個月內完成。第十五條由市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直屬事業單位組織的評估,評估報告經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評審後,報送市人民政府。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直接組織評估的,評估報告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報送市人民政府,並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評估報告應當向社會公開。

5. 蘇州市規章立法後評估辦法

第一條為了規范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改進政府立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市人民政府規章(以下簡稱規章)的立法後評估,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的規章立法後評估,是指規章實施後,根據其立法目的,按照法定程序,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規章的立法質量、實施績效、存在問題等進行調查、分析、評價,提出繼續執行、修改或者廢止等意見的制度。第三條規章立法後評估應當遵循客觀公正、公開透明、公眾參與、注重實效的原則。第四條市人民政府對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實行統一領導,並為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市政府法制部門是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規章立法後評估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第五條規章確定的行政主管部門是規章立法後評估的實施機關(以下簡稱評估實施機關);規章確定的行政主管部門有兩個以上或者規章未明確行政主管部門的,由市政府法制部門協調確定。
與規章實施相關的各級人民政府、部門及其他單位應當參與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並提供與規章立法後評估有關的材料和數據以及其他必要的支持。第六條評估實施機關可以根據需要,將規章立法後評估的有關事項委託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商會)、社會中介機構等單位(以下統稱受委託評估單位)進行。
受委託評估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熟悉被評估規章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和所涉及的行政管理事務;
(二)具有三名以上熟練掌握規章立法後評估方法、技術的人員;
(三)相關人員參與規章立法後評估的時間能夠得到保證;
(四)具備開展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的必要設備、設施。第七條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立法後評估:
(一)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規章實施滿三年的,其他規章實施滿五年的;
(二)擬廢止或者作重大修改的;
(三)擬上升為地方性法規的;
(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較多意見和建議的;
(五)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反映出較多問題或者公眾、新聞媒體提出較多意見和建議的;
(六)市人民政府認為需要評估的。
因上位法修改或者有緊急情況需要修改、廢止規章的,可以不開展規章立法後評估。第八條評估實施機關每年應當按照要求向市政府法制部門報送下一年度的規章立法後評估項目。
市政府法制部門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提出下一年度規章立法後評估項目。第九條市政府法制部門每年應當編制下一年度規章立法後評估計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對列入規章立法後評估計劃的項目,市政府法制部門應當會同評估實施機關編制經費預算,報市財政部門按照規定核撥。第十條評估實施機關應當根據規章立法後評估計劃對規章進行評估。
評估實施機關應當對規章中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內容進行重點評估。第十一條規章立法後評估主要依據以下標准進行:
(一)合法性標准,即制定規章是否符合立法許可權、立法程序,是否違背上位法的規定。
(二)合理性標准,即公平、公正原則是否得到體現;各項管理措施是否必要、適當;法律責任的設定是否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三)協調性標准,即規章與同位階的規章、配套的規范性文件以及國家政策是否存在沖突,要求建立的配套制度是否完備、互相銜接。
(四)可操作性標准,即規定的制度是否切合實際,易於操作;規定的措施是否高效、便民;規定的程序是否正當、簡便。
(五)立法技術性標准,即立法技術是否規范,邏輯結構是否嚴密,表述是否准確,是否影響到規章的正確、有效實施。
(六)績效性標准,即規章是否得到普遍遵守和執行,是否有效地解決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是否實現預期的立法目的,實施後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是否明顯高於規章制定和執行的成本。第十二條規章立法後評估包括准備階段、實施階段和評估報告形成階段。第十三條規章立法後評估准備階段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一)成立評估小組。評估實施機關組織成立以本機關人員為主,與規章實施密切相關的人民政府、部門及其他單位人員參與的評估小組,具體承辦評估工作。
(二)制定評估方案。評估方案主要包括評估目的、評估內容、評估方法、評估步驟和時間安排、經費使用和組織保障等。

6. 陝西省地方立法評估工作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立法評估工作,增強立法選題的科學性,檢驗地方性法規的實施效果,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質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的立法評估包括立法前評估和立法後評估。
立法前評估是指對立法選題就其必要性、可行性和成本效益進行調查、論證和評價的活動。
立法後評估是指地方性法規施行後,就其立法質量、實施效果和存在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和評價的活動。第三條立法評估堅持客觀真實、公平公正、系統全面、公眾參與、注重實效的原則。第四條省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常委會各工作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組織立法評估。
立法評估可以委託專業機構進行。第五條立法評估可以就地方性法規實施進行整體評估,也可以就地方性法規實施中某項制度進行評估。第六條立法評估按照評估准備、評估實施、評估報告形成的步驟進行。
立法評估組織確定立法評估的時間。第七條立法評估採用實地調研、座談會、論證會、統計調查、實證分析、文獻研究等多種方法進行,重視社會輿論,充分反映社會公眾的評價意見。第八條立法前評估對立法選題的制度設計科學性、協調性、操作性進行評估,預測對政治、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第九條地方性法規實施兩年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為立法後評估項目:
(一)與民生關系密切,社會反響較大的;
(二)執法檢查發現問題較多的;
(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方面提出立法後評估建議較多的;
(四)立法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制度環境、條件等發生較大變化的;
(五)其他需要評估的情形。第十條立法後評估按照下列標准進行:
(一)合法性,各項規定是否與上位法相抵觸;
(二)實效性,各項規定是否發揮效能,是否實現立法預期目的;
(三)合理性,行政管理措施是否高效、便民,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是否必要,行政相對人權益是否有效保障,法律責任是否適當,公平公正原則是否得到體現;
(四)協調性,地方性法規與現行政策、部門規章是否存在沖突,要求制定配套規定是否完備;
(五)操作性,制度規范是否能夠普遍實施,行政管理措施是否正當、有效。第十一條立法後評估應當制訂評估方案、確定數據採集的對象和途徑,收集和分析地方性法規實施的信息,形成評估報告。第十二條立法前評估報告包括評估工作情況、立法選題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的評估結論及有關問題。
立法後評估報告包括評估工作情況、立法質量、實施效果和存在問題的評估結論及有關問題。第十三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對立法評估事項提出意見和建議。
評估組織應當向社會公開立法評估事項,充分聽取公眾意見。第十四條省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常委會各工作委員會在立法評估中發現重大問題,應當向主任會議報告。第十五條立法評估後,需要制定、修改或者廢止的地方性法規,依照《陝西省地方立法條例》規定啟動立法程序。

7. 桂林市人民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辦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規范市人民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市人民政府規章(以下簡稱政府規章)的立法後評估,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是指政府規章實施一定時間後,按照評估標准、程序和辦法,對政府規章的立法質量及實施效果進行調查、評價,提出修改或者廢止規章,改進行政執法等評估意見的活動。第三條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應當遵循客觀公正、公開透明、合法有序、科學合理的原則。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負責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的組織、指導和監督工作。第二章評估主體第五條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由負責政府規章組織實施工作的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以下統稱評估機關)實施。

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涉及人民群眾重大利益以及規范政府共同行為的政府規章的立法後評估,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實施。第六條評估機關根據需要,可以將規章的立法後評估或者立法後評估工作中的部分事項委託有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團體、中介機構等單位具體實施。第七條受委託具體開展規章立法後評估的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熟悉行政立法、行政事務和掌握評估方法技術的人員;

(二)相關人員參與評估的時間能夠得到保障;

(三)具備開展評估工作必須的其他條件。

受委託承擔立法後評估工作部分事項的單位也應當具備相應的條件。第八條受委託單位在委託范圍內,以評估機關名義開展有關評估工作,不得將評估工作轉委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

評估機關應當指導、監督受委託單位開展立法後評估工作。第三章評估范圍和標准第九條政府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立法後評估:

(一)擬上升為地方性法規的;

(二)已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需要廢止或者作重大修改的;

(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出意見較多的;

(四)同位階的規章之間存在矛盾或者不一致的;

(五)市人民政府認為需要評估的。

根據上位法須進行修改、廢止或者有緊急情況須進行修改、廢止的,可以不進行立法後評估。第十條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的標准主要包括:

(一)合法性標准,即各項規定是否符合憲法和有關上位法的規定,是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的立法許可權、程序和具體規定;

(二)合理性標准,即所規定的各項制度、措施和手段是否適當、必要,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原則和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相統一的原則,法律責任是否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危害程度相當等;

(三)協調性標准,即與同位階的其他規章是否存在矛盾或者不一致,各項規定之間是否協調、銜接;

(四)執行性標准,即規定的執法主體是否明確,各項措施、手段和法律責任是否明確、具體、可行,程序設計是否正當、明確、簡便、易於操作,便於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遵守,實施機制是否完備,相關配套制度是否落實等;

(五)實效性標准,即各項規定能否解決實際問題,是否能夠實現預期的立法目的,實施後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公眾的反映,實施成本與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情況等;

(六)規范性標准,即概念界定是否明確,語言表述是否准確、規范、簡明,邏輯結構是否嚴密,是否便於理解和執行。

評估機關應當根據上述標准,結合被評估規章的特點,確定具體的評估標准。第十一條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對規章進行全面評估,也可以對其中一項或者部分條款進行評估。

政府規章涉及的機構職責、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徵用、行政救助、行政給付等事項應當是立法後評估的重點。第四章評估程序和方法第十二條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應當按計劃進行。

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應當組織編制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年度計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組織編制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年度計劃時,應當充分徵求各方面的意見。

8. 無錫市規章立法後評估辦法

第一條為了規范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提高立法質量,推進依法行政,根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和《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等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市人民政府規章的立法後評估,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規章立法後評估,是指規章實施後,按照一定的標准和程序,對其立法內容、實施績效、存在問題等進行調查和分析,形成評價結論並提出相應處理意見的活動。第三條規章立法後評估應當遵循客觀公正、民主公開、科學合理、注重實效的原則。第四條市政府法制部門負責規章立法後評估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

規章確定的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統稱評估機關)負責規章立法後評估的具體實施工作。

規章未確定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確定的行政主管部門有兩個以上的,由市政府法制部門提出建議,報市人民政府確定。第五條與規章實施有關的行政管理部門和機構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根據評估機關要求,提供與規章實施有關的材料和數據,配合做好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第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規章立法後評估:

(一)擬上升為地方性法規的;

(二)擬廢止或者作重大修改的;

(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者社會各界意見、建議較為集中的;

(四)市人民政府認為需要評估的其他情形。

因上位法發生變化或者其他緊急情況,擬廢止規章或者對規章作重大修改的,可以不進行規章立法後評估。第七條評估機關應當在每年10月31日前向市政府法制部門報送下一年度規章立法後評估建議項目,並對時間安排、重點評估內容等事項作出說明。

市政府法制部門應當對評估機關報送的建議項目進行論證,也可以直接提出下一年度規章立法後評估項目,擬訂規章立法後評估年度計劃(以下簡稱年度計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第八條規章立法後評估應當根據下列標准進行:

(一)合法性:規章是否符合立法許可權、程序,是否與上位法相抵觸;

(二)合理性:規章是否體現公平、公正原則,所採取的措施是否必要、適當,法律責任的設定是否與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等相當;

(三)協調性:規章與其他規章、規范性文件之間是否沖突,制度之間是否相互銜接,配套制度是否完善;

(四)操作性:制度設計是否具體可行,措施是否便民、高效,操作程序是否正當、易行;

(五)規范性:立法技術是否規范,邏輯結構是否嚴密,表述是否准確,是否影響到規章的有效實施;

(六)績效性:規章是否實現預期立法目的,能否解決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和解決的建議,實施後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是否高於規章制定和執行的成本。

評估機關應當對規章涉及的行政主管部門職責、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徵用、行政救助、行政給付等事項進行重點評估。第九條規章立法後評估應當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成立評估小組:評估機關成立主要由本機關人員組成的評估小組,也可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業人士以及公眾代表參加;

(二)制定評估方案:評估小組制定評估方案,主要包括評估程序、內容、方法和組織保障等內容;

(三)開展調查研究:評估小組通過新聞媒體、政府網站等途徑公開徵集社會公眾意見,走訪或者書面徵求相關行政執法單位、監督機關、行政相對人或者其他利益相關人的意見,以及通過召開座談會、聽證會、專家論證會等方式收集意見和建議;

(四)進行分析評價:評估小組對收集的材料進行分析評價,提出初步評估結論,上報評估機關;

(五)形成評估報告:評估機關對初步評估結論進行研究和論證,提出繼續施行或者修改、廢止規章、改進行政執法等處理意見。第十條評估機關可以根據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實際簡化程序,但規章具備本辦法第六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的情形除外。

簡化規章立法後評估程序的,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進行評估。第十一條評估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評估工作的基本情況;

(二)評估結論以及相關的分析評價;

(三)針對評估結論提出的處理意見或者建議;

(四)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9. 營口市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辦法

第一條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立法質量,規范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是指政府規章實施一定時間後,根據其立法目的,依照法定程序、標准和方法,結合客觀實際,對立法質量、立法技術、實施效果、存在問題及影響因素等進行調查、分析和綜合評價,並提出修改或者廢止政府規章,改進行政管理措施等建議和意見的活動。第三條營口市政府規章的立法後評估,適用本辦法。第四條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應當遵循客觀公正、科學合理、注重實效、社會參與、公開透明的原則。第五條市司法行政部門是政府規章立法後評估的牽頭部門,負責立法後評估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

政府規章的實施部門是立法後評估的責任單位,負責評估的具體工作;有多個實施部門的,主要實施部門為立法後評估的責任單位;實施部門不明確的,由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部門職責分工,協調確定立法後評估的責任單位。

其他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做好立法後評估工作。第六條評估責任單位可以委託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對政府規章全部或者部分事項進行評估。具體評估內容、時限、方式等要求,以及雙方權利義務應當在委託協議中予以明確。第七條受委託評開展立法後評估的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依法成立,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二)具有熟悉行政立法、行政管理和立法評估專業技術的人員;

(三)具備開展評估工作必需的其他條件。

同等條件下,專業從事立法後評估工作,或者具有豐富立法評估實踐經驗和優秀研究成果的機構,予以優先考慮。第八條受委託評估機構在委託范圍內,以評估責任單位名義開展立法後評估工作,不得將評估工作轉委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

評估責任單位應當對受委託機構的評估工作進行指導、監督,並做好相關行政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第九條評估責任單位應當在每年10月1日前,向市司法行政部門報送下一年度立法後評估建議項目,並對評估內容和理由進行說明。

市司法行政部門根據責任單位報送情況和實際工作需要,將擬確定的立法後評估項目列入市政府規章年度立法計劃,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並予以完善,經市政府同意後組織實施。第十條立法後評估主要對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的政府規章進行評估。

政府規章實施滿3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立法後評估:

(一)擬廢止或進行重大修改的;

(二)擬上升為地方性法規的;

(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較多意見建議的;

(四)實施過程中發現普遍性問題需要評估的;

(五)市政府認為需要評估的。

根據上位法制定、修改情況需要進行修改、廢止或者有緊急情況進行修改、廢止政府規章的,可以不進行立法後評估。第十一條立法後評估可以根據政府規章的實施情況,對全部或者部分內容進行評估。

評估責任單位應當重點對政府規章有關機構職責、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影響面廣的行政管理措施等事項進行評估。第十二條立法後評估主要依據下列標准進行:

(一)合法性標准,即是否符合立法許可權、立法程序,具體條款是否與法律、法規及上級有關規定相違背,是否符合公平競爭審查要求;

(二)合理性標准,即規定的行政管理措施是否必要、適當,違法責任的設定是否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情節以及社會危害性相統一;

(三)協調性標准,即是否與同位階規章相沖突,是否與現有制度互相銜接,要求建立的配套制度是否完備;

(四)可操作性標准,即規定內容是否符合本市實際,具體措施是否易於操作、高效便民,是否得到普遍遵守和執行;

(五)技術性標准,即概念是否清晰,語言表述是否准確且符合立法技術規范,邏輯結構是否嚴密;

(六)實效性標准,即是否能夠有效解決行政管理中的具體問題,是否能夠實現預期的立法目的。第十三條開展立法後評估,應當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成立評估小組。評估小組承擔評估具體工作,由責任單位自行組織,由分管領導作組長,承擔政府規章實施業務科室人員、內部法制機構人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組成,可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群眾代表等人員參加;

(二)制定評估方案。評估方案主要包括評估目的、評估內容、評估標准、評估方法、評估步驟以及時間安排、經費和組織保障等;

(三)開展評估調研。通過實地考察、專題調研、問卷調查、座談會、專家論證等方法,收集實施機關、行政管理相對人和社會公眾的意見和建議;

(四)進行分析評價。對收集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分析研究,對照評估內容和評估標准進行分析評價,提出初步評估結論;

(五)形成評估報告。對初步評估結論進一步研究和論證,提出政府規章繼續施行或者修改、廢止、制定配套制度、改進行政管理措施等方面的評估意見,形成正式評估報告,報市司法行政部門審查;

(六)審查評估報告。市司法行政部門收到評估報告後應當及時審查,並指導評估責任單位修改完善,由評估責任單位將審查後的評估報告,提交市政府審議。

熱點內容
合同法關於延遲付款的違約金 發布:2024-11-19 05:32:38 瀏覽:489
經濟法基礎聽誰的課 發布:2024-11-19 05:24:02 瀏覽:718
經濟法中帶薪休假期限 發布:2024-11-19 05:15:58 瀏覽:733
醫療機構規章制 發布:2024-11-19 05:10:27 瀏覽:482
兩人私下簽的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04:33:23 瀏覽:592
帶著道德經穿越的小說 發布:2024-11-19 04:30:25 瀏覽:344
勞動法不與員工續簽合同的規定 發布:2024-11-19 04:25:26 瀏覽:859
重慶法律咨詢顧問工資 發布:2024-11-19 04:00:48 瀏覽:615
南通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4-11-19 03:35:22 瀏覽:887
法學新生導論 發布:2024-11-19 03:22:01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