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有關道德的行為

有關道德的行為

發布時間: 2023-02-27 18:09:18

1. 道德行為有哪些

道德行為有一個人的言論和行為兩大方面;從內容來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面。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2. 列舉道德行為准則30條

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社會公德規范是: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職業道德規范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家庭美德規范是: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3. 生活中表現道德的現象有那些

1、保護環境

環境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內容,熱愛大自然,實質上也是對人類本身的熱愛,是對生活的熱愛,是對生命價值的重視。自覺遵守這樣的社會公德,從根本上說,是對大多數人的利益的維護,是對人類的生存利益的關心,也是對子孫後代利益的關心。

2、講文明

作為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人們的行為文明狀況,它集中反映的是社會成員的文明教養程度,而禮貌則是這種文明程度在人際交往中的外在表現形式。作為社會公德的一個基本規范,文明禮貌是在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道德信息,它說明了一個人對別人的尊嚴和人格的尊重。


三、誠實守信

孔子講「民無信不立」,孔子講的是國家與民眾的關系。把孔子的話引申開來,在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也可以說是「無信不立」。今天我們在公民道德建設中,要大力倡導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的美德。

四、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反映的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是反映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本質特徵。

五、愛物公物

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會的公用設施,如公路、鐵路、水電線路、通信設備、衛生消防設施等等,都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任何一項遭到破壞,都會使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損害,從而嚴重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

4. 什麼是道德的行為

​    康德聲稱,就像世上存在著自然規律來指導物理活動一樣,世上也存在著理性規則,叫做道德,來規范思維活動。這些普世通用的道德規范是人類行為和道義的基礎。作為普世規則,這些道德規范適用於所有的理性人類。它們並不基於人們的經驗總結,不是某人的好惡傾向,也並非出自於對某種後果的考量。

                  普世接受的行為准則

      ​康德認識到道德倫理對人們的所有行為都是至關重要的,那些缺少道德的行為,即使是基於高級智慧和先進的技術,也有可能變成人類的災難。例如,一個擁有智慧的人,或者會利用他的智慧去犯罪而不被捉。那些高科技例如監控設備,會被無良的政府用來控制無辜的平民。在他的著作「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中,康德試圖尋求這樣一個問題的答案:「怎樣的行為才算符合道德的行為」?

​    首先,道德本身是善良願望的一種形式,而且它的善良來自其本身。這么說的意思是,這種善良願望不是來自人們的主觀好惡,對某種後果的畏懼,或者來自別的什麼附條件的願望。這種善良願望本身就是善良的。至於怎樣來判斷一種願望是善良的還是不善良,康德說善良的願望和道德是尊重普世法則的一種責任。這種責任必須是一種純粹的不摻雜質的責任。舉個例子,我們有責任維持我們的生命,但是我們每天吃吃喝喝這樣維持生命的行為卻沒有任何道德價值。這些行為沒有道德價值因為我們只是像責任的要求的那樣在行動,我們主觀上沒有因為要遵守普世律法的規則而行動。而當一個人想要自殺,卻又意識到他有責任維持生命而放棄自殺的時候,這種尊重自己責任的行為才具有道德價值。一種行為道德上的善良必須是僅僅為了尊重普世律法的緣由而行動。

​    同樣的,個人的行為准則,也就是人們行動時候主觀上遵守的原則,只有在其指導的行為順從普世法則的時候才算道德上的善良。世上存在三種指導人們行為的原則:1)技巧上的原則都是些技術規范,他們在價值上是平等。這些原則被稱為普通規則而且不具備道德價值;2)審慎的原則是那些讓我們來追求個人幸福所遵循的世俗規則。幸福是一種個人感覺,這感覺因人而異,所以這些原則全憑個人經驗無法統一,它們更像是一些建議而非規則;3)普遍適用的引導性的准則和道德規范才是具備道德價值的原則。

​    這普遍適用的准則,和善良的願望一樣,不是來自個人的經驗,也不是來自某人的偏好或者對某個後果的畏懼。任何一個行為准則欲要佔據價值觀的制高點,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通過這樣一個評估:「我願意此行為准則成為其他人的行為准則,成為一個普遍適用的准則嗎」?在這里康德提出了他的「絕對准則」的說法並將其作為普世准則的概念,這絕對准則不需要任何參考假設,它自己就是普世准則。任何不能通過絕對准則評估的個人行為准則都不能成為普世准則。通常在兩種情況下一個行為准則不能通過絕對准則的評估:1)准則本身自我矛盾2)和自己的意願相左。例如:有人想設立這樣一個原則:在緊急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撒謊來借錢而不算不道德。明明將來不能還款卻在道義上被允許謊稱能款錢而達到借錢緩解燃眉之急的目的。這樣一個原則如果建立,那再也不會有人相信任何人的還款承諾,那也不會再有人借到錢了。這樣一個原則就是本身自相矛盾,它從它建立的那一刻就崩潰了。還有人想說我做一批假的體溫槍賣給美國人禍害禍害美國佬在道義上是不錯的,因為我是為了愛國。但是他不能接受全世界的人們都做假貨賣給他,只需貼上愛國的標簽就通過道德評判。他這個行為原則也因為和他的意願相悖而破產站不住腳。

                    怎樣依道德行事

​    在建立了他的評估絕對准則的標准後,康德又進一步測試了一下他的「絕對准則評估標准」。他解釋了這絕對准則的來源並論證了其可能性。他說:「所有的道德概念都有其根基和位置完全存在於先天存在的理性里」。這個真實的,純粹的,並且不摻雜質的美德確實是存在的。它並不是來自幸福感,完美感,道德感,對上帝的敬畏感,或者其他別的感覺。它因為它自己而完整存在,僅僅因為遵循普世准則這一點就使其存在的可能性成真。

​    這一種准則叫做「先天存在的准則」。即使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也願意把遵循這些准則作為責任。舉例:從我們的經驗來看,我們可能永遠不會有完全真誠的朋友,但是,我們仍舊把純粹的真誠作為交朋友的道德原則。我們把這種純粹的真誠作為友誼的責任是因為有一個「先天存在的准則」理性地做出這樣的要求。順從著先天的准則就是順從自然法則。絕對准則不可能根據任何人的個人經驗,個人意願,個別例子,或者其他假設而成立。絕對准則是自然法則,除了自然之外它完全隔離於任何事物。它來自於人們的內心和自由意志。先天准則是連接理性人類客觀意志法則和主觀意志完美之間的橋梁。這些無條件的准則不給意志任何相反選擇的自由,其後果是它自己已成就我們對法則的那些必要要求。如果沒有先天准則,沒有任何道德原則自身可能成為一個人類普世接受的准則。

​    於是康德說,符合道義的行為,就是「你的行為必須是這樣的,它所遵循的規則可以被全體理性人類接納為一種准則」。這種准則,作為個人行為的標准,務必要通過這樣一個測試:「我是否願意這個准則成為他人的行為准則,也就是說成為一個普遍接受的准則」,並且所有理性的人們都有責任來遵守這樣一個行為准則。這樣,只有那些遵從這個行為准則的行為才是符合道義的行為。

​    康德就這樣建立了道德倫理的概念。

5. 哪些行為屬於道德行為

法律分析:1、隨地吐痰:在公共場合不注意衛生,隨地吐痰,不僅不利於城市的美。而且會傳播病菌,不利於他人的健康。2、亂丟垃圾:隨手丟棄垃圾,不僅對他人造成不便,而且不利於城市的美,加重環保工作者的負擔。3、乘坐交通工具不能為老幼病殘孕讓座: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不能做到禮讓老幼病殘孕乘客,不符合新時代社會主義的要求。4、插隊:在需要排隊的時候,不遵守規定,亂插隊,不僅顯得自己素質低,而且會引起他人的反感,不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5、隨地大小便:隨地大小便不僅影響城市的美,而且會傳播細菌,危害他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6. 品德行為方面有哪些

品德行為方面有:

1、品貌:雖則人不可看貌相,但一般的來講,品貌也是屬於品德里的。

2、品行:指人的行為和作風,主要是看你的行為是否符合規范,作用是否正派。

3、品德:指人的道德和思想,主要是指你的品質是否優良,思想是否上進。

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

行為品德包括一個人的德行,行為舉止,文雅的說話。

提高品德行為的措施:

1、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於學生來說,有許多道德品質可以從培養行為習慣開始,以後再給予意義。從行為習慣入手,對中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不失為一條科學的途徑。

2、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在平時的學校教育中,家風體現在孩子的言行之中,家教也是一個家風的體現,它是通過孩子的言行表現出來。在為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

3、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愛國主義是幾千年來鞏固其祖國的最深切感受。這是一個永久性的問題,但在第一次教育和第一次研究的影響下,我們經常忽略這一主題。引導學生從小就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4、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素質。

在這個混亂的社會中,讓學生區分是非,知道什麼是守法,什麼是非法,教育學生有關法律知識,教師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許多學生都是法律知識的宣傳者,他們通過法律等活動進入課堂,使學生從小就能樹立法律意識。

5、加強人情教育。

應該加強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教育。在「朋友之間」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解釋朋友之間的良好幫助外,學生還會背誦朋友的詩,加深他們對朋友的了解,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家庭,老師,學生,友誼。

7. 什麼是有道德的行為

道德行為抄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有利或有害社會和他人的行為。 道德行為具備以下特徵: 1、一定是與他人或社會集體發生利害關系的行為。 2、是自知的行為,即行為者對自己的行為目的有明確認識的行為。 3、是行為者本人意志自願選擇的行為。 因此,也就能夠從道德上對其進行善惡評價,行為者負有道德責任的行為。 道德行為又包括有道德的行為和不道德的行為。 有道德的行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行為,是一種有利於他人、集體和社會的 行為,又叫善的行為。 不道德的行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行為,是一種有害於他人、集體和社會 的行為,又叫惡的行為。 那種不受道德意識支配,或同人們相互之間的利益無關,又不能進行善惡評價的行為,即 不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稱為非道德行為或非倫理行為。

熱點內容
道德悲情 發布:2025-01-13 15:40:23 瀏覽:599
經濟法的種類及含義 發布:2025-01-13 15:38:57 瀏覽:514
2015年計劃生育條例婚假 發布:2025-01-13 15:33:02 瀏覽:118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 發布:2025-01-13 15:09:37 瀏覽:296
規章標語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731
法律非法學考什麼 發布:2025-01-13 15:04:08 瀏覽:602
關於教師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15:02:49 瀏覽:905
部隊幹部轉業法規 發布:2025-01-13 14:59:57 瀏覽:977
發錯微信應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3 13:54:22 瀏覽:341
司法邵武人 發布:2025-01-13 13:52:51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