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理論

依法治國理論

發布時間: 2020-12-29 11:04:17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怎樣形成

開欄語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重大部署,為「法治內中國」建設描繪了新圖景容、確定了新方向,在我省社科理論界引起強烈反響。日前,在省委宣傳部組織召開的全省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座談會上,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景俊海要求全省社科理論工作者要認清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加強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確保全會精神在我省落地生根。為全面落實中省部署,本報特別開設「學習四中全會精神大家談」專欄,精選並推出一批專家學者的優秀理論成果,旨在廣泛深入地學習宣傳好、全面准確闡釋好全會精神,引導和推動我省廣大幹部群眾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

2.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理論指南是什麼 A.黨的領導 B.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C.依法治國

選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3. 法治是我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之一,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指的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面從嚴治黨

4. 依法治國有什麼馬克思原理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基本原理與完整法律體系的依法治國

實際上,關於什麼是『無產階級』,在馬克思學、在馬克思學派看來,『無產階級』的產生,它是在蒸汽機大工業發展的階段產物。也就是說,由於蒸汽機生產力在「生產過剩」,可是在操作蒸汽機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的工人,卻在過著「極端貧困」的生活。實際上,形成一個無產階級的國家,也只是在當時的英國蒸汽機大工業發展階級的工人,是在過著還不如巴士地獄的坐牢人的生活。
這才是《共產黨宣言》在提出「全世界無產者,團結起來」的根本原因。實際上,作者在《共產黨宣言》是觀察到了一個不可否定的事實就是:在蒸汽機工業生產要比手工業生產而先進。因為,手工業生產是絕對不會有生產過剩的。然而,卻在蒸汽機工業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那是存在著生產過剩。
那麼,只要當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而有其生產過剩的話,那就可以有解決貧困問題的物質基礎、物質條件的現實前提。所以,從這個前提來看,馬克思才認為:無產階級比手工業階級而先進。也就是說,只有進入到蒸汽機生產力的大工業才有可能去解決「生產過剩與極端的社會矛盾」。
實際上,馬克思論述的革命,決不是馬克思主義論述的革命。馬克思在界定的革命,是將「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並改變現存的事物。」
然而,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是對一般意識形態的革命。這就是馬克思的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的本質區別。
由此可見,在一般意識形態的革命,那是會來重新劃分財產來讓「貧窮者」過上有財產的生活。但是,當財產分光後,新的貧窮者又會產生。
實際上,馬克思主義是堅持用一般普遍的共性來說話的。那麼,從富人與窮人相比的話,富人在一般多數來說,是不是要比窮人一般多數而要肯吃苦得多呢?也就是說,成為一般多數的富人要比成為一般多數的窮人要辛勤得多?
當然,在現實中的貧窮那是多種原因在造成貧窮的階層。不過,在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的社會里,就是窮也不會沒有吃的,這種社會現象在當代經濟發達國家那是看到了。
實際上,馬克思主義將革命而定義在一般意識形態的政治前提,是極其錯誤的。因為,馬克思對革命的定義,那是定義在對「改變現存的事物」的改變前提上,才是能促進社會發展的革命,才是能推動歷史進程的革命。
實際上,在現實中真正地改變貧窮現象的基本前提:是能吃苦、是能用辛勤勞動來改變貧窮,這才是改變貧窮的唯一出路。同時,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改變貧窮的社會現象,是在對生產與交換的現實關系的創新和改革。
實際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是固化生產與交換的確定關系。這種確立固化生產與交換的經濟體制,是不可能解決得了貧窮的社會問題。
然而,應當採用「集大成經濟學」的方式,來重新劃分: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重新建立「集大經濟學」的基本問題來實現。也決不是曲振興堅持「資產階級、剝削階級」的這一謬論,能實現的。
從曲振興的以下觀點就可以看出,堅持馬克思主義三個基本原理,是阻礙深化改革開放的障礙。也就是說,堅持馬克思主義三個基本原理的人,將會重新來劃分創新者、改革者的財產。
實際上,在法制社會,是由法制來限制在用不合法手段取得的不合法的財產。也就是說,是由法治國家來沒收那些不合法的財產所得,而不是由一般政治意識形態來沒收——通過合法的勞動所得的財產。這就是馬克思學、馬克思學派與馬克思主義學、馬克思主義學派的本質區別。凡是在用馬克思主義學、馬克思主義學派的立場,才會說出以下的觀點:
「——哪些人又是『新生的無產階級』?又是怎麼『新生』的?」
然而,馬克思學、馬克思學派,針對曲振興所說的這一觀點,就會說,曲振興在憑什麼來確定是「無產階級」的呢?然而,貧窮階層它能是《共產黨宣言》在劃分的無產階級嗎?其實,將貧窮的階層當成是「無產階級」只能是蒙昧時代的愚昧無知的階級觀。
實際上,在實現了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的國家,哪有無產階級?雖然在經濟發達國家是有貧窮的社會現象,但決不是無產階級。
在事實上,無產階級早就被高科技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給消滅了。 ——這才是馬克思學、馬克思學派的原生形態的革命理論。
實際上,當下的中國是處在:一般意識形態革命的馬克思主義三個基本原理與法治國家的二元論、二元觀的社會現實之中。所以,真正的法治國家也就只是一句空話。
因此,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的深化改革開放的唯一出路,只能走一元論、一元觀的法治國家的道路。必須徹底地去否定俄蘇化馬克思主義三個基本原理,才會有依法治國的一元論、一元觀的現實存在來展開。

5. 十八屆四中全會中關於依法治國的內容都有什麼政治理論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內體系和治理能容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6.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提高黨的治國理政什麼水平

提高黨的領來導水平,黨的源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6)依法治國理論擴展閱讀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培育和提高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過程中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是一項極為關鍵的重要工作,應充分發揮其在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總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7. 應在哪些方面推進法治理論創新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8.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理論於什麼時間提出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理論於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探索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高度重視,從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來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來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制定了路線圖、施工圖,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了新任務,描繪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宏偉藍圖。

(8)依法治國理論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牢固樹立法制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實現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民主化與法治化。

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

「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熱點內容
員工名冊勞務合同法 發布:2025-04-04 20:48:57 瀏覽:864
登報聲明的法律效力及時間要求 發布:2025-04-04 20:48:10 瀏覽:894
黨員道德品質 發布:2025-04-04 20:38:05 瀏覽:389
社會主義法治思維 發布:2025-04-04 20:28:40 瀏覽:787
貴州常住戶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04 20:18:23 瀏覽:33
勞動合同法關於不簽勞動合同 發布:2025-04-04 20:18:21 瀏覽:625
地稅局稅收法規 發布:2025-04-04 20:12:05 瀏覽:727
深圳計生條例什麼時候落地 發布:2025-04-04 19:55:40 瀏覽:259
合同法39條案例分析 發布:2025-04-04 19:54:00 瀏覽:277
法院判後多久 發布:2025-04-04 19:53:03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