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1. 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根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專,團結友善,屬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2.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詮釋:
愛國守法。國家是一個政治實體,是人民群眾最高利益的象徵和代表。愛國是每個公民的天職和第一義務,責無旁貸。守法,法是國家紀律的集中表現,人人必須遵守,奉公守法。
明禮誠信。禮是人們文明表現的一種行為規范。明者,懂也,明白也,實踐也。誠信,誠者,實也,真也;信者,實也。誠信是一個人品德的重要方面,是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國與國的道德准則,不誠不信,將無法群處。
團結友善。團結友善是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原則和准繩。因為人是社會的人,彼此必然發生各種關系,而處理彼此關系必須從好心出發,團結友善。
勤儉自強。勤與儉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及優良傳統,勤與儉相輔相成,終成大業。
敬業奉獻。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三百六十行,即「業」,「狀元」就是敬業中的優秀者。個人的社會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為前提,個人要存在必須要奉獻,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奉獻是由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決定的。
2. 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依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內容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3. 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
公民道德基本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愛國守法」是公民對國家的最首要的道德義務。公民應當熱愛國家、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維護國家的尊嚴,保守國家的機密,敢於同一切危害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行為作斗爭,把對國家的一切義務和責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職。「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層次的要求。公民應當維護法律確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盡法律所規定的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愛國主義」體現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公民通過愛國守法去實踐集體主義的道德要求。
「明禮誠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規范。在我國,無論在何種場合,無論從事什麼樣的活動,公民彼此都應該講文明、講禮貌、講誠實、講信用。我國自古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之後,國際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禮,關繫到世界對我們國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評價,因此,「明禮」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關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經濟活動中要誠信,杜絕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諾言,忠誠待人。
「團結友善」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應當如何相處的基本規范。每一個公民,不論民族、年齡、職業,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公民之間應該彼此團結,相互友愛,建立起一種和睦親愛的關系。現實中,對他人友善的人也必然會得到他人的友善。團結是力量的源泉。能否團結、友善,關繫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幸福,也關繫到民族的興旺、國家的興衰。要做到團結友善,就必須懷著友好的願望,抱著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對待,就必須對已嚴、對人寬,就必須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然,團結友善必須是在正義原則之下的團結友善。
「勤儉自強」是公民對待生活、對待自身的道德規范。作為一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勞動的義務,應當懂得沒有勤奮就不會有社會財富的道理,推崇勤勞,反對懶惰和游手好閑。公民還應該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和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在現實生活中,公民應當自強不息,不斷進取,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凡事盡量依靠自己而不依賴他人。
「敬業奉獻」是公民對待職業活動的道德規范。每一個公民都要從事一定的職業,職業是公民與社會聯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對待職業或事業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有益的貢獻。
4. 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內容有哪些
1.根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版禮誠信,團結友善權,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2.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詮釋:
愛國守法。國家是一個政治實體,是人民群眾最高利益的象徵和代表。愛國是每個公民的天職和第一義務,責無旁貸。守法,法是國家紀律的集中表現,人人必須遵守,奉公守法。
明禮誠信。禮是人們文明表現的一種行為規范。明者,懂也,明白也,實踐也。誠信,誠者,實也,真也;信者,實也。誠信是一個人品德的重要方面,是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國與國的道德准則,不誠不信,將無法群處。
團結友善。團結友善是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原則和准繩。因為人是社會的人,彼此必然發生各種關系,而處理彼此關系必須從好心出發,團結友善。
勤儉自強。勤與儉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及優良傳統,勤與儉相輔相成,終成大業。
敬業奉獻。
5.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遵守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我國公民應當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可概括為五句話、二十個字,即: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也可分為十個道德規范,既: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下面我們來全面理解和准確把握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的內涵。 1、愛國,是中華民族每個成員都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其內涵主要包括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家鄉、熱愛人民,堅決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維護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報效祖國和人民,為實現西藏「一加強、兩促進」歷史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2、守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意識和道德義務,其內涵主要包括學法、知法、用法,尤其要認真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
3、明禮,是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公民道德修養的外在體現,其內涵主要包括破除陳規陋習,崇尚社會主義新風尚,講文明,懂禮貌,重禮儀,知廉恥,尊老愛幼,愛護公物,保護環境,講究衛生,遵守秩序。
4、誠信,是做人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思想品質,是社會建設良好道德風尚的主觀前提,其內涵主要包括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講信用,守承諾,公平競爭。
5、團結,是一切社會組織和社會成員必須具備的道德基礎,是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集體之間利益和沖突的重要規范,其內涵主要包括堅持「三個離不開」的原則,平等待人,團結互助,不說不利於團結的話,不做不利於團結的事,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顧全大局,同心協力,同事和諧,鄰里和氣,家庭和美,民族和睦。
6、友善,是人類最美好的品質之一,是個人在社會中建立友誼、全面建設的重要條件,其內涵主要包括心胸開闊,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互諒互讓,扶危救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
7、勤儉,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美德之一,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們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動力,其內涵主要包括艱苦創業,勞動致富,勤儉節約,合理消費,移風易俗,建設美好家園。不奢華、不浪費、不攀比、不借婚喪嫁娶和子女升學借機聚財斂財。
8、自強,是一個人適應現代社會競爭所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自律精神,一個民族有無這種精神決定著其生死存亡,一個人有無這種精神決定著其前途命運,其內涵主要包括大力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正確處理「離不開」和「不依賴」的關系,志存高遠,刻苦學習,增強本領,提高素質,崇尚先進,不怕困難,積極向上。
9、敬業,是每個社會主義建設者應該具備的基本人生態度,是一個人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必備素質,其內涵主要包括干一行,愛一行,鑽研業務,提高技能,忠於職守,認真負責,盡心盡力,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10、奉獻,是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具備和需要的道德精神,是個人處理人與人、個人與社會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其內涵主要包括不計較個人得失,承擔社會責任,履行公民義務,為社會、為人民多做好事。
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貫徹了「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的重要思想,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提煉了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重要關系,揭示了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基本內涵,貫穿了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涵蓋了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的各個方面,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優良傳統道德和時代精神的高度統一,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普遍的適用性。
6. 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什麼
根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愛國指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守法指人們按照法律規范進行活動。明禮就是對社會交往規則、儀式和習慣的正確理解和運用,誠信通常指誠實守信。
團結指人們為了實現共同的利益和目標而在思想和行動上相互一致,友善指人與人之間相互友好幫助共求進步。
勤儉即勤勞節儉,自強指人對自己的能力和行為所具有的自信和進取意識。敬業指要有正確的職業觀念,熱愛本職工作和對技術精益求精,奉獻指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貢獻自己的力量,不計個人得失。
這些基本行為准則,在同一道德體系中具有內容的廣延性和層次的多樣性,既包括社會主義的公民所必須共同遵守的最重要的行為准則,又涵蓋了家庭、職業、公共生活等各個領域所應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則,適用於不同社會群體,與不同社會領域的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
(6)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擴展閱讀:
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主要應當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對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和人格,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維護。
第二,社會和國家對每個社會成員要切實關心和愛護,每個社會成員之間都要互相關心和互相愛護,這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又一個顯著的道德要求。
第三,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社會團體和每個社會成員,對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難的人們,在道義上和物質上給予同情,支持和切實的幫助。
第四,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要求社會和每個社會成員都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為每個社會成員的全面發展創造越來越好的社會環境。
第五,在現代法治社會中,人的文明水平越來越提高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對那些正在接受改造的犯罪分子、已經放下武器的敵對分子,必須給予他們以人道的待遇,不準侮辱他們的人格,給他們悔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和出路;對於被改造中的犯人進行刑訊、逼供及其他殘忍做法,都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所堅決反對的。
家庭美德的主要規范:
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1.尊老愛幼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美德,也是社會主義家庭美德的重要規范。
2.男女平等
堅持男女平等的美德,是指既要反對「大男子主義」,也不贊同「夫人專政」或「妻管嚴」。
3.夫妻和睦
平等對待,相敬如賓,是夫妻和睦的關鍵,也是建立美滿幸福家庭生活的關鍵。
4.勤儉持家
勤儉持家是我國傳統道德中傳播最久的美德之一,我們提倡婚喪嫁娶要從簡,並不是淡漠人情,違背道德良心,而是弘揚淳樸、善良、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美德。
5.鄰里團結
搞好鄰里團結重要的是互相尊重。鄰里之間應該以禮相待、互諒、互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7. 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是什麼
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內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它不僅體現了道德的先進性與道德的廣泛性的統一,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新道德的統一。
1、"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2、"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3、"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4、"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5、"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7)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擴展閱讀
關於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大舉措
1、大力加強基層的公民道德教育,緊緊抓住影響人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個方面,堅持不懈地在全體公民中進行道德教育,使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要求,成為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的行為規范。
2、要深入開展群眾性的公民道德實踐活動。道德建設依靠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是道德建設的直接受惠者。要以活動為載體,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使人們在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3、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一切思想文化陣地,一切精神文化產品,都要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大力宣傳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行為和高尚品質,鼓勵人們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堅決批評各種不道德的行為和觀念,幫助人們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
4、要努力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把提倡與反對、引導與約束結合起來,通過嚴格科學的管理,培養文明行為,抵制消極現象,促進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社會風氣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8. 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有: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回,敬業奉獻。
一、答「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二、「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三、「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四、「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五、「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9. 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內容包括哪些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內容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