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抑制道德

抑制道德

發布時間: 2023-03-02 08:54:45

道德是怎樣產生的

前道德史的故事:那是一群生活在五百萬年以前的人類先祖,溫熱的氣候給他們帶來充沛的食物,茂密的原始森林是它們躲避天敵的優良屏障,奪取食物和配偶的競爭雖然嚴酷,但還沒有發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除了哺育後代,它們無須向其他個體負責,這是一個富庶的霍布斯的叢林世界,沖突只發生在偶爾出現的利益交集。大約450萬年以前,情況開始發生變化,我們的星球進入了一次新的冰河期,於是一切都變得嚴峻起來,奪取生存資源的斗爭日趨殘酷,許多個體甚至不得不為此付出生命。這是一個獸性張揚的時代,叢林法則讓所有個體跌入「囚徒困境」的煉獄。但這也是黎明前的黑暗與新生的洗禮,正是這種絕望孕育了行為與規則的創新。曾經「衣食無虞」的生靈們發現,單靠個體的力量已經無法戰勝環境。於是,一種有利於協作的行為規則開始崛起。這是個體對自身艱難的超越,是霍布斯叢林世界的否定。我們只能這樣假想這一無法確證的奇跡產生的過程。第一,競爭的個體從家庭成員的協作中受到啟發,把親緣利他擴展到血親以外。第二,純粹的基因突變改變了生物行為,進而導致個體間的協作。那麼,進化就是自然對效率的選擇,漫長的演進傾向於把任何更具效率的小概率事件變成一種歷史的必然。終於有一天,我們可以把這種由進化而來的新的行為規則稱之為道德。無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道德判斷還是康德的道德律令,無論是羅爾斯的正義原則還是海薩尼的履約內驅,人類所有的善行和德性都可以歸入這里,歸於這個引領我們越越囚徒困境的博弈共識(亦稱之為最後通牒博弈,如果參加博弈的雙方都有一個共識,既相信對方不會按照納什均衡行事,也相信對方一定知道自己也不會那樣行事,結果就是困境的消失,合作得以實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妨說,協作或者道德才導致人的產生!汪丁丁曾以美國最新考古學與人類學研究證明這個猜測可以成立:早在工具的使用(250萬年前)之前,即大約450萬年以前,由協作產生的社會交往就已經開始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祖先的大腦結構。我們的祖先在250萬年以前學會了使用工具,而學會鑽木取火則是10萬年以前的事。這些知識與技能雖然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生存能力,但也使那些在冰川期確立起來的行為規則受到空前的挑戰,既然無法獨立生存會迫使個體協作,那麼個體生存能力的強化則會反過來導致協作的渙散。沒有力量來阻止這種道德的反叛,這種惡的能力是除了生命對死亡的畏懼之外無所不能的。最初的宗教意識也許純粹是一種超越死亡的幻覺,但它卻極有益於抑制道德制度的崩潰。前述故事對霍布斯叢林世界的超越是一種具有效率的事件。當宗教意識有利於這種超越時,就會伴隨著效率的提高被自然選擇。制度化的宗教僅僅強化了人類的協作關系,而且大大降低了人們的溝通成本。宗教的這種作用不但體現在經濟活動上,而且還被人類濫用於政治活動和軍事活動。審判布魯諾的宗教法庭、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現代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都是打著宗教的幌子對異教徒實施殘酷的殺戮。宗教的這一墮落使宗教背離了它的初衷。人類需要一種更有效率的制度來確保我們不會再一次陷入霍布斯的叢林世界。這種制度安排就是晚近才在人類歷史上出現的法律制度。宗教審判的衰落和司法制度的興起其實是兩種制度產品的替代。一如道德意識的產生和宗教意識的產生其實是兩種制度產品的互補。功利主義者們會這樣認為:道德、宗教和法律都是效率的產物。上述兩個故事實際表明了這樣的理論框架:主宰霍布斯叢林世界的理性是個體理性,必然會導致囚徒困境式的納什均衡,這種均衡在集體理性層面上是無效率或低效率的。我們把演進的理性看作一種協調個體理性與集體理性矛盾的產物,一種在動態博弈過程中產生的博弈規則和制度安排。對囚徒困境的超越需要人類形成某種規則性的共識,而道德與宗教都是這種共識的表現形式。相對於沒有共識的霍布斯叢林世界,由道德和宗教所帶來的協作就是一種效率,而進化則是自然對效率的選擇.道德是人類自身和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

② 不道德現象產生的原因

什麼是惡的根源?這是倫理學界的一個司芬克斯之謎。不道德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不道德現象產生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不道德現象產生的原因

一、功利誘惑的存在及不正當追求——不道德行為產生的社會原因

所謂不道德行為指的是對社會和他人利益的損害和由此造成的對合乎道德的社會秩序的破壞。在這里:利益是一個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當年能夠發現歷史唯物論,就是因為發現了人的行動動機背後的物質利益原因。

功利與利益是密不可分的,主要是指基於行為主體的物質生活需要,以一定的社會關系為中介,以社會實踐為手段所實現的物質利益的總和,包括三個要素,一是功利的自然基礎,即人的物質需要本身;二是功利存在的客觀條件,即人的物質的社會關系;三是功利實現的客觀手段——社會實踐。

功利與道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對這種關系的認識形成了兩種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追求功利本身就是一種善,道德上的善就是追求最大的功利,另一種觀點認為,功利會導致道德敗壞,一切罪惡源於對利的貪戀。其實這兩個觀點都存在著片面的真理性。如上所述,從終極意義上講,惡的根源必須要從人的社會關繫上找。功利對道德的作用機制也要從功利的社會性找。首先,從構成功利的“需要”來看,似乎只與人們的客觀欲求有關,事實上,它也是不能脫離社會關系而存在的。社會關系不同,需要的內容和形式也不同。

飢餓是對食物表露出的一種需要,“但是用刀叉吃肉來解除的飢餓不同於用手、指甲和牙齒啃生肉來解除飢餓。”①其次,滿足功利需要的目的,也與人的社會關系有關。本來人的需要是一種心理活動,人們心理想什麼是無所謂善惡的,但是人的社會性使得事情並不這樣簡單:社會生產力發展程度決定了人們不可能按需要獲得物質之料,即不是人的心理想的都能實現。這樣就使得人的需要變得復雜,既有個人需要與國家(人民)需要之分;也有正當的與不正當的、合理的與不合理的需要之分。為了人類的需要而奮斗,就會產生高尚的行為;人的非份之想及其追求就會產生惡。再次,從功利的實現過程來看,當一些人的需要得到滿足而實現自己的功利時,總會對社會、對他人產生積極或消極的雙重效應:從積極方面看,某人功利的獲得可為他人以及社會功利的實現創造條件,這就產生正效應;反之,從消極方面看,某人功利的獲得,可能恰恰是以損害社會或他人的利益為前提,這就是功利的負效應,就是惡。如果說,當功利在人的需要層次僅僅有作惡的可能性的話,那麼,人的功利的獲得與實現,則可能導致惡的現實性。因此,功利究竟導致善還是導致惡關鍵就在於人們對功利的態度,如果追求的是社會利益,是為人民大眾謀福利,並付諸行動,導出的現實結果就是善,且是最大的善;如果追求的是不正當利益,並付諸行動,其後果一定是惡。

結論:功利本身無善惡之分,功利的善惡性質存在於對功利的認識和現實化過程中。因此,功利作為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及其實現,其道德效應是兩重的。即功利既可以使人道德高尚,也可以使人走向罪惡的深淵。要引導人們向善,首先要引導其樹立遠大理想,並促其為理想而奮斗;要抑制不道德行為,首先要抑制人對不合理、不正當需要的非份之想和追求。

二、 價值錯位——不道德行為產生的主體性因素

惡是人的自由意志的產物,道德與行為主體的價值認知有關。如果在價值觀上發生錯位,就可能發生不道德行為,甚至走向罪惡深淵。價值錯位一般有三種表現形態。

1、個人與社會的錯位

人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帶根本性的價值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好自我與他人或社會的關系,把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機結合起來。對此,在道德觀上存在著利已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對立。發生個人與社會錯位的人大都主張個人利益第一,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惜損害他人或社會的利益。他們奉行“人不為已,天誅地滅”,在行為中常表現出“唯我”傾向,把“我”當成社會的中心,把自我擺在與社會對立的位置上;在處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時,常常以個人為本位,社會為“次位”,強調個人需要和利益的滿足而置社會或他人利益於不顧。“唯我”的過度表現就是“無我”。正如李建華先生在《罪惡論》中所指出:“唯我”過度的“無我”不是道德上的“忘我”。而是徹底讓出自己的本質、權利、幸福和價值等,達到的一種完全的自我喪失。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幸福與歡樂,但他們的犧牲正如馬克思所說:“作為禁慾主義的犧牲,不創造任何東西。一個人可一向僧侶之類那樣整天滅絕情慾,自己折磨自己等等,但是他所作出的犧牲不會提供任何東西。”

如果在一個社會中大多是這樣一種“無我“的人,那麼,這個社會一定是僵化、呆板、缺乏生機和活力的。社會罪惡泛濫,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麻木、不知自我保護正當權利,缺乏堅強個體意志力、沒有正義感的人太多。

2、奉獻與索取的錯位。

奉獻與索取是人生的兩種基本狀態,也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基本參數。能夠正確地把握奉獻與索取關系的人,即使不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至少也能做一個安份守己的人。只講索取而不講奉獻的人,則一定成為卑鄙的人,不道德的人,甚至是一個惡人。

只講索取不講奉獻的人所以可能為惡或縱惡,首先是因為他不懂奉獻是索取的基礎。人類的祖先主要是消極的適應自然,從自然界中獲取食物以維持生存。在漫長的向自然界索取食物的勞動過程中,逐步的由自然界的僕役變為自然界的主人。這種關系的顛倒,是在向自然界索取生活資料的勞動中實現的,它是人類脫離動物界所邁出的決定性的一步。但從人脫離了動物界進入人類社會之日起,個人的生存與發展,同社會與他人就有了不可分割的關系,即個人在自我索取的同時必須顧及到他人的索取,在向社會索取時必須同時為社會集體做貢獻。因此,一個人如果他所索取的大於他所向社會奉獻的,實質上就已經損害了他人的利益,就是一種惡。

由於只講索取、不思奉獻的人,不懂得奉獻與索取的關系,這種人也就不懂得只有建立在勞動基礎上,符合法律和倫理道德的索取才是正當的索取,其他都是不正當的索取。奉獻與索取錯位會導致不道德行為還在於只講索取的人,往往只重視自己的權利,不懂得權利的本質和基礎是對他人和社會應盡的義務。人的任何權利並不是自然的,而是由社會經濟結構決定的。權利不僅僅表現為個人可以自由平等地追求利益,而且表現為國家、民族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權利也不僅僅表現為對他人和社會利益的享用,更本質地表現為對社會和他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只有權利沒有義務的人生,即使現實生活中有可能,那也是暴虐的、狂妄的、罪惡的人生。

結論:奉獻與索取是統一的,人的價值是以奉獻為基礎的奉獻和享有的統一。一個人在觀念上如果顛倒了奉獻與索取的關系就有了成為不道德的人的可能,一旦化為行動,就發生了實實在在的惡。所以,抑制不道德,關鍵是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有遠大理想和抱負。

三、 放縱慾望——不道德行為產生的心理根源

慾望是人生的一種真實的自然存在。每個人都充滿著各種慾望的騷動。“他需要和外部世界來往,需要滿足這種慾望的手段:食物、異性、書籍、談話、辯論、活動、消費品和操作對象。”作為生物體的人,諸種感官的生理過程是一種原始的自發的生命活動,使人的諸種慾望具有自然性特徵。但是人畢竟是社會的人,其感覺慾望的生理過程乃是在社會關系中得已實現的,具有一定的社會性。道德就是對活動主體的感官活動以共同實現方式出現的社會保證或社會控制機制。因此,人的特定慾望都是人的生理本能和社會規約的統一。沒有社會規約的慾望是動物的本能沖動,不用社會規約權衡和節制人的各種慾望,就是放縱慾望。伊壁鳩魯曾經指出:慾望可以分成三種類型“有些慾望是自然的和必要的,有些是自然的而不必要的,又有些是既非自然而又非必要的。”在這理伊壁鳩魯實際上提出了慾望正當與失當的界限。

造成慾望放縱除了人的自然的生理因素以外,外界誘惑(金錢、權勢、名譽、美女、地位等)的存在常使意志薄弱的人忘記或失去遵守社會規約的意志力。縱欲使人的尊嚴喪失;縱欲使人沒有遠大理想,對他人滿足慾望造成傷害。因此,必須節制慾望。節制是對慾望的一種理性的自我約束。節制一方面承認慾望的存在,並認為人應該實現可以實現的那部分慾望,一個好的社會制度應該能夠使人的合理慾望都得以實現;另一方面要求對沉浸於為所欲為的縱欲加以約束。因此,節制既是慾望道德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慾望道德化的必然結果。歌德曾有一句名言:“偉大在節制中表現自我”,這同時也包含著另一個真理性認識:不道德的庸人或罪人是在縱欲中表現自我。

不道德現象產生的解決方法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慾望的自我節制。作為個人只能通過加強個人道德修養來實現;作為社會則是通過加強社會控制來實現。中共中央在去年9月頒發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的內容十分豐富,包含8個方面、40個條目,規定了公民道德建設的目標、內容和實施公民道德建設的途徑和措施,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首先要根據《綱要》提出的道德建設目標,建設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輿論環境、民俗環境、社會治安環境和社區(校園、企業等)文化環境。同時,在全社會認真宣傳、貫徹《綱要》。特別要認真宣傳、貫徹“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基本做到家喻戶曉,成為每一個公民的行為准則,尤其要成為青年人特別是青年大學生的行為准則。

“愛國守法”是公民對國家的最首要的道德義務。“愛國”可以說是公民道德最高層次的要求;“守法”則是公民道德最低層次的要求。“愛國守法”也是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集體主義的具體化。“明禮誠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規范。“團結友善”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應該如何相處的基本道德規范。“勤儉自強”是公民自處、對待生活的道德規范。“敬業奉獻”是公民對待職業的道德規范。

③ 怎麼解決道德滑坡現象

要靠相關的法律、政策、制度、措施去引導。目前我國道德滑坡就是因為維護道專德的政屬策、制度及措施的缺失。有了制度光靠政府是不行的,重要的是靠媒體去宣傳、引導。一兩句話說不清楚,有興趣可去http://hi..com/%C2%A1%CA%A2%D5%AB/blog/item/5a2e3ff5d53e6e4c342acc6f.html
或到博克主頁上了解更多

熱點內容
合同法關於延遲付款的違約金 發布:2024-11-19 05:32:38 瀏覽:489
經濟法基礎聽誰的課 發布:2024-11-19 05:24:02 瀏覽:718
經濟法中帶薪休假期限 發布:2024-11-19 05:15:58 瀏覽:733
醫療機構規章制 發布:2024-11-19 05:10:27 瀏覽:482
兩人私下簽的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04:33:23 瀏覽:592
帶著道德經穿越的小說 發布:2024-11-19 04:30:25 瀏覽:344
勞動法不與員工續簽合同的規定 發布:2024-11-19 04:25:26 瀏覽:859
重慶法律咨詢顧問工資 發布:2024-11-19 04:00:48 瀏覽:615
南通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4-11-19 03:35:22 瀏覽:887
法學新生導論 發布:2024-11-19 03:22:01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