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法治交易

道德與法治交易

發布時間: 2023-03-05 01:17:39

A. 人民版八年級道德法治上冊教案兩篇

教師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對學生開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認真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對人才的全面發展之要求,促進學習整體人文和道德素養的發展。

對違法說不
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了解什麼是違法,什麼是犯罪,違法與犯罪的關系。了解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的關系,掌握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避免違法犯罪。知道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通過了解這些內容,做到警示自我,保護自我,防患於未然,增強法律意識,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教學重點:違法與犯罪的關系

教學難點: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第一框什麼是違法

一、違法的含義

1、違法,是指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公民和社會團體,違反法律(包括其他法規)的規定,從而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

2、凡是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和具有責任能力的個人或者組織,不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二、違法的分類

對公民而言,按違法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違法可以劃分為刑事、民事、行政違法行為。後兩者為一般違法行為。

三、犯罪的含義

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並依法應該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四、犯罪的特徵

1、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2、觸犯刑法

3、依照法律應該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五、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和聯系:違法不定犯罪,但犯罪一定違法。

第二框警惕不良行為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行為

沖動性犯罪、模仿性犯罪、從眾性犯罪及報復性犯罪。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好奇心、逆反心理、攀比心理、盲目心理、法律意識淡薄、自控能力弱

2、家庭、教育、社會不良環境的影響

三、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四、如何克制和矯治不良行為

1、提高自我認識,清楚不良行為的危害性,主動切斷誘因

2、要樂交諍友,積極參加有益的文娛體育活動,陶怡高雅情趣

3、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磨煉堅強意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提高自我防範能力。

【板書設計】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行為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三、如何克制和矯治不良行為

第2課時

第三框學會正當防衛

一、什麼是正當防衛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二、符合正當防衛的條件

1、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

2、必須是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

3、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人

4、正當防衛不能明顯超過必要的限度

三、緊急避險

四、構成緊急避險的要件

1、危險的緊迫性

2、避險措施的必要性

3、避險行為的合理性

五、課後作業: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板書設計】

一、正當防衛

二、正當防衛的條件

三、緊急避險

四、緊急避險的條件

維護消費者權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消費者依法享有哪些合法權利.

能力目標:學會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夠運用消費者的九大基本權利來指導實際消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保護自身合法權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做一個文明的消費者。

教學重點:消費者依法享有的九項權利。

教學難點:增強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課前准備

教師:查找相關的漫畫、視頻和案例,並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事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第一框消費者的保護神

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07材料引出課題。

二、消費者的保護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是一部專門維護消費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一部專門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人們把它稱為消費者的保護神。

第二框消費者的權利

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09材料引出課題。

二、消費者的9項權利

1、安全權

2、知情權

3、自主選擇權

4、公平交易權

5、依法獲得賠償權等......

第2課時

第三框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一、【教材分析】

通過前兩框內容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我國消費者的保護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我國消費者享有的各種權利.本框內容的教學是在前兩框的基礎上,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生活范圍逐漸擴展,需要處理的各種關系日益增多。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的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時有發生,由於缺乏生活經驗,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是很強,身心發展還不完全成熟,當他們作為消費者,被侵權後,往往不知所措,如何維權?因些,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漫畫,對案例進行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創設情景,聯系學生生活談體驗與感悟,使學生在生成折情境中較好地掌握維護自身權利的法律知識,途徑和方法,並且在生活中能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實際問題。

三、【教學手段】

情境創設法、案例教學法。

四、【教學准備】

1、教師准備:教材、多媒體課件、消費者維權漫畫、圖片、三鹿奶粉事件、與內容配合的mp3、練習題等。

2、學生准備:維權經歷與故事、即興表演維權情景劇等。

五、【教學過程】

(一)話題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漫畫欣賞《謝主隆恩》[來源:21世紀教育網][來源:21世紀教育網]

問:1、漫畫中的這位消費者能找到做上帝的感覺嗎?

2、漫畫說明了什麼問題?

生回略

老師:不能,主要說明了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消費者與經營者地位發生錯位的現象(弱勢群體,人格尊嚴沒有得到尊重,上帝不上帝)。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在現實生活中有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錯位的現象,學會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觀看視頻《三鹿奶粉事件》。

老師:近期,我國很地方報告多例嬰幼兒患有泌尿系統結石病例,調查發現患兒多有食用某種品牌的嬰幼兒奶粉有關,大家知道是什麼牌子的奶粉嗎?

生回略。

老師: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看了剛才的短片,同學們心中肯定會些感受,哪個同學先來談談?

生回略。

老師:三鹿奶粉侵犯了消費者什麼權利?消費者面對這樣的問題應該怎麼辦呢?

生回略。

(設計意圖:《三鹿奶粉事件》是典型的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重大事件,通過視頻觀看,學生能感知到消費者權益受到侵犯的事實,激發學生興趣,為下步了解維權途徑和方法、怎樣維權作鋪墊。)

(二)情景展示感悟與體驗

教師:眼鏡是我們中學生重要消費內容之一,就有這么一件事,中學生趙慶在某眼鏡店買了副隱形眼鏡,用後不適,眼睛紅腫疼痛,經有關部門質量鑒定,這副眼鏡為假冒偽劣商品請看同學們來即興表演情景劇《眼鏡風波》,好不好?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B. 在中國,我們常談德治與法治。你認為此兩者關系為何為什麼(1100字以上作文)

德治是實行法治的根本保證。法與德均屬規范人們行為的社會上層建築,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道德的實施不是憑借國家的強制力,而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和傳統力量以及人們的自覺來維護;法律則通過國家的強制力來強迫人們遵守。無論從立法還是司法實踐中,都離不開社會主義道德的保證,再完備的法律都是靠人來執行的,特別是對執法者來說,如果道德水平低下,就會把法律作為謀私或滋生腐敗的工具和土壤。法治與德治的實行,首先要做到依法治吏,以德治官,從而推進整個社會法治與德治的實行。通過對違法犯罪行為的制裁和對合法行為的保護,既可以培養人們的守法意識,又可以提高人們的道德觀念。法律規范必須有道德作為基礎,同時道德狀況制約著立法的發展,道德水準的提高,會為法的制定創造條件,對法的實施起促進作用。法治與德治的結合,才是完備的治國方略。
德治既是治國的手段,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目標。從個人的角度看,人的自我發展很重要的內容是人格的自我完善,而人格的完善主要依賴於道德水準的提高,一個道德水準低下的人是不會有健康人格的。同時,道德與法治比,它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概念,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離不開道德的規范。而法治則是歷史的范疇,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它就會自然消亡。從這個角度上講,德治的意義更加廣范、更加深遠。

實現法治與德治的結合,需要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道德體系。這種道德體系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基本內容。還要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平相協調,堅持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相結合,堅持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相配合等等。

C. 論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分析論文

道德與法律的關系,是法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自然法學派認為,道德與法律有本質的聯系。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道德與法律的關系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道德與法律的關系論文篇1

淺談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道德與法律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畢竟二者屬於不同的社會調整規范,有著各自的調整領域。對它們的調整范圍界限不清的話,會導致社會評價標准不一,終將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法律與道德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產生方式上,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體系,道德是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自發形成的共同認識;

第二,在調整對象上,道德通過影響人們的內心信念來調整外部行為,而法律則直接指向人的外部行為;

第三,在調整范圍上,道德調整的范圍幾乎覆蓋社會生活的每一個領域,相比較來說,法律調整的范圍就很有限了,法律調整的主要是對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產生實在影響的行為和關系;

第四,在表現形式上,道德存在於觀念中,缺乏明確的標准,而法律是確定且邏輯嚴密的規范的集合;

第五,在調整手段上,道德主要依靠人們內在信念和社會輿論的譴責來發揮作用,而法律主要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道德與法律的沖突。大多數情況下,道德與法律在本質上是統一的,但在實踐中二者發生沖突的現象時有發生。道德與法律產生沖突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法律與道德之間不是對等的關系。違法行為在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時,還要受到社會道德的譴責,而違背道德的行為卻不一定違反法律。究其原因,並不是所有的道德規范都具有法律效力,統治階級通過立法的形式把體現本階級利益的道德准則上升為法律,從而維護統治的社會價值觀念基礎。反之,若把所有的道德准則都變成法律,那麼道德就取代了法律的地位,這與制定法律的初衷是相悖的。

其次,一方面,法律對道德變化的適應具有滯後性。道德觀念隨著物質條件的發展而變化,這種變化需要在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中完成,而法律通常產生於道德之後,加之法律的穩定性的要求,法律不能及時快速地作出相應地調整。另一方面,法律在制定時往往具有前瞻性,可能超越當時的主流社會道德。當道德與法律的步調出現不一致,二者之間的沖突就隨之產生了。

再次,由於道德本身的范圍是模糊的,當法律對其所轄范圍內的概念闡述不清時,法律的強制力就容易與道德規則的約束力相沖撞,由此引發沖突。

對道德與法律沖突的選擇

當道德的指向與法律的規定發生分離時,擁有裁判權的法官到底該如何選擇,在社會上曾引發了無數爭論。筆者認為,在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大背景下,法律的至高無上性不容置疑,道德以及其他規范應當服從法律;而在法律規則模糊不清以及無法涵蓋的領域,則是道德的用武之地。這是由道德本身缺乏客觀性和可實際操作性等限制因素所決定的,在缺少法律約束的條件下,擴大道德的適用范圍必然會引起評價標準的混亂。

結語

法律與道德的沖突是亘古存在的一個問題,但是,二者之間的矛盾並非是不可調和的。立足 傳統 文化 與現代法治,道德的法律化是解決法律與道德沖突的問題重要途徑。我們可以嘗試在現實中找到二者的契合點,將盡量多的合理化的道德納入法律的調節體系,立法時應盡量追求與道德的統一。

道德與法律的關系論文篇2

淺談道德與法律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道德,是隨著人類社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是對生活在一定物質生活條件下的人通過善惡規范、准則、義務、良心等形式,來規范和約束其行為的一種准則。它是關於是非、榮辱、善惡、美醜等觀念、規范和原則的總和,本身不具有強制力,但具有較強的約束力,主要依靠社會輿論評價、風俗習慣和內心良知來保證實施並發揮效用。道德屬於精神范疇,是社會意識中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出現。

法律,是由一定政治經濟條件所決定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由國家制定並頒布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用以調整人們社會行為的規范總和。較之道德,法律具有強制力,它的實施主要依靠外在的強制力迫使人們去遵守,如果違反法律的相關規定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不是從來就有的,其產生和發展受制於一定的條件,是隨著國家和階級的出現而產生的,在整個意識形態中居於核心地位,起著主導作用。

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有著共同的經濟基礎,法律的運行以道德為基礎,道德的延續以法律為支撐。道德作為觀念上層建築,指導著作為政治上層建築的法律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作為政治上層建築的法律又為觀念上層建築的實施提供了保證,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促進社會秩序的穩定和發展。

二、道德在中國現代化變遷中的具體表現

「修身」、「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中孕育的治國安邦之道,這也是歷代賢明的君主尊崇的座右銘。然而,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思維方式 發生了巨大變遷,中國社會素來穩定的倫理道德文化也隨之發生了不可避免的震盪,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道德是一定生產方式的產物,是對經濟基礎比較直接的反映,道德具有歷史繼承性,不同的時代道德也具有不同的觀念和評判標准。當前,中國已經實現了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道德倫理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建立與現代化相應的新的道德觀念。道德由他律轉向自律,由苛求轉向寬容和諒解,由感性轉向了理性,伴隨著道德價值的轉向,道德不僅使社會個體層面實現了自我完善,同時也滿足了社會集體層面規范的作用。這極大的調動了個人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社會財富的快速積累。「亂世重典,治世隆禮」,在道德的規范和約束之下,整個社會的法治也在不斷的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證。

任何一個事物都是矛盾體,當我們在滿懷喜悅地展示改革以來道德領域所取得的進步和成績時,又不能不理性的正視道德生活中存在的種種弊病。當前中國社會處在大的變革和轉型時期,伴隨著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人們的道德價值也呈現出多極化的特點。被人們奉為民族血脈的道德文化,在社會演變的過程中開始失重,人們似乎迫不及待的擺脫道德的種種束縛而去追求一種所謂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一種非理性價值觀念逐漸替代傳統的理性價值,致使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評價標准和威懾力;當個人的價值和作用在傳統的義利觀中得到肯定和尊重的同時,人們在追求價值的過程中似乎又轉向了另外一個極端,拜金主義又席捲而來,有很多人在利益的驅使之下,無視道德的約束,不擇手段的謀取自身的利益。

權錢交易、兜售假冒偽劣產品、販賣毒品、拐賣婦女 兒童 等現象屢見不鮮,金錢是社會地位的象徵,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之下,黨的一些幹部被腐蝕,脫離了人民群眾,不法商人見利忘義,置他人生命安全於不顧,這些現象不僅破壞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甚至危及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不僅如此,改革開放以來,受西方思潮的影響,以及部分敵對勢力的干涉,中國傳統的美德也岌岌可危,「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尊師重道」等傳統的價值觀念被逐步的弱化,例如當前社會老人過馬路不敢攙扶、公交車上沒人願意給年邁的老人讓座,一部分教師缺少師德向學生索要錢物,這些現象都顯現了當前道德的缺失和冷漠。中國傳統的美德是中國5000年燦爛文化得以延續的主要動力和源泉,道德的缺失和淪喪,必然會給中華民族帶來沉重的傷痛,這必須要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三、如何發揮道德在法治建設中的作用

道德和法律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我國一直強調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在德治和法治共同作用下,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社會秩序的穩定。當前我國道德信仰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這是有著深層次的原因: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市場過多的注重物質財富的積累,在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情況下,使人們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變得拜金和冷漠;在社會領域,權力監督力度不夠、社會和市場缺乏監督,社會缺乏公平正義、缺少民主法治、人民的訴求不能得到響應,權益得不到維護,這也直接造成當前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在文化領域,利益的多元化,也直接造成了人們思想的多元化,一些消極的文化滲透到了社會生活之中,而主流文化卻處在弱化的狀態,這也是當前道德危機的重要原因。

十八屆四中全會,黨中央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這在黨史上尚屬首次。道德和法律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兩條紅線,社會的公平、正義、民主、法治、誠信、友愛需要法律和道德一起發揮作用。道德和法律都蘊涵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容,道德指引著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同時也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和保障。當前在我國法治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公民法律素質較低、民主法律意識淡薄,有些人甚至在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都渾然不知,更不知道採用何種方式來維護自身的權益,通常採用聚眾鬧事、自焚等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願;目前我國的法律體系已經建成,但是卻不夠完善,缺乏體系,這直接造成了法治實施的不徹底,因而導致法律在應用的過程中具有明顯的行政色彩,難以實現真正的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法律是道德建設強有力的支撐,法律將道德中的價值運用到法律實施過程當中,不僅能夠維護道德風尚也能培養道德意識,法律和道德兩者之間是高度統一的關系,法律實施的不完善也會直接影響道德發揮作用,道德的缺失會影響法治的建設,因此要想早日建成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我們必須堅持法律與道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首先,要加快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為道德建設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和生存空間;

其次,要加強社會管理,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為道德的發展創造條件;第

三,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完善社會主義道德 教育 ,將傳統文化與先進文化結合起來,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在全社會樹立一種新風尚。

最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立法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深入的考慮道德的因素,貼近人民實際生活,把相關的社會問題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強化法律的實施,法律是國家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定而制定的制度保障,如果不能有效的實施,最終會失去存在的意義,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為此國家必須強化法律實施、完善法律監督,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形成全社會守法、維法的氛圍,最後形成全社會講道德、受法律的文明風尚,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道

D. 道德與法治(愛情時代)插曲

黑暗騎士 - 林俊傑,五月天
詞:阿信(五月天)
曲:林俊傑
林:黑暗裡誰還不睡
黑色的心情和斗篷假面
黑夜的黑不是最黑
而在於貪婪找不到底線
信:腳下是卑微的街
我孤獨站在城市天際線
別問我惡類或善類
我只是渴望飛的哺乳類
林:善惡的分界
不是對立面
信:而是每個人
那最後純潔的防線
合:都逃不過考驗
有沒有一種考驗
有沒有一次淬煉
拯救了世界就像
英雄 電影 情節
有沒有一種信念
有沒有一句誓言
呼喚黎明的出現
yeah yeah
呼喚黎明的出現
yeah yeah
呼喚黎明的出現
信:為什麼抓光了賊
多年來更沒目擊過搶匪
而貧窮還是像潮水
淹沒了人們生存的尊嚴
林:文明最顛峰某天
人們和蝙蝠卻住回洞穴
那罪行再也看不見
都躲在乏慮和交易後面
合:善惡的分界
不怕難分辨
只怕每個人
都關上雙耳和雙眼
都害怕去改變
林:有沒有一種改變
有沒有一次壯烈
結局的完美就像
英雄 電影 情節
合:有沒有一種信念
有沒有一句誓言
呼喚黎明的出現
yeah yeah
呼喚黎明的出現
yeah yeah
呼喚黎明的出現
呼喚黎明的出現
越來越毒的雨水
越來越多的災變
越來越遠的從前
英雄 電影 情節
律師和小丑勾結
民代和財團簽約
善良和罪惡妥協
越來越大的企業
越來越小的公園
越來越深的幻滅
英雄 電影 情節
面具下的人是誰
或者說不管是誰
都無法全身而退
yeah yeah
都無法全身而退
yeah yeah
都無法全身而退
林:當我們偷走傷誡
當我們懷抱信念
當我們親身扮演
英雄 電影 情節
你就是一種信念
你就是一句誓言
世界正等你出現
yeah yeah
世界正等你出現
yeah yeah yeah

E. 2022年道德與法治怎麼收費

《通知》明確,我省義務教育階段線上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每課時標准時長30分鍾,基準收費標准分別為:
(一)10人以下班型,收費標准16元/課時·人次;
(二)10~35人班型,收費標准12元/課時·人次;
(三)35人以上班型,收費標准8元/課時·人次。
培訓機構可根據辦學成本,在基準收費標准和浮動幅度內,自主確定具體收費標准,上浮幅度最高不超過10%。
據了解,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科目包括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包括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和生物;對涉及以上學科國家課程標准規定的學習內容進行的校外培訓,均列入學科類進行管理。
各培訓機構應於每年6月底前將招生簡章、收費標准、教師資質等資料,連同上一年度收入、成本、利潤以及關聯交易、政策執行等情況,分別報送省發改委、省教育廳。

F. 《道德與法制》觀後感

法制與道德都是屬於上層建築,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的體現,兩者在功能上互相補充、協調,對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鞏固其地位,促進社會穩定與發展有巨大作用。怎麼寫關於道德與法治作文?本文是我整理的道德與法治作文,僅供參考。

道德與法治作文1

法律建設與道德建設是都是維護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方面,討論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誰更重要這一問題首先要了解一下他們各自所具有的內涵。何為法律?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行為和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的,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反映、維護一定社會歷史時期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的社會規范體系。何為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關系所決定的特殊意識形態,是以善與惡,好與壞、公正與偏私、誠調整人們之間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通過這二者的定義不難看出它們的明顯區別,即道德是非強制性的,主要依靠社會的輿論起作用;而法制是強制性的,通過國家強制力起作用。不過它們都有著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作用,可以說是為達到同一目的的兩種不同手段。通過進一步考慮二者的辯證關系我們會得出怎樣的結論呢?

法律主要起約束的作用,它讓人們在正確的軌道上行駛,一旦偏離這個軌道,法律就會用自己的辦法使他回到正軌。然而,一個人在軌道上走的快與慢,走的姿勢,是前進還是後退是法律所不能涉及的。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道德的作用,使更多人朝著正確的方向快速前進。

法律應該是底限,人們的所有行為都必須在這之上。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進行道德建設,而道德是導向,沒有道德的導向,法律也許就是空洞的。這又說明道德和法律是同樣重要的。

法制與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不同范疇。法制屬於制度的范疇;而道德則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范疇。法律規范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的規定,強調兩者的衡態;道德則重點強調人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范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而道德規范並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後果。法制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而道德則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是約定俗稱的。

其實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一定社會經濟基礎的產物,都反映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具有相同的理論基礎,許多基本原則和內容是一致的。法制的表現形式是規范性文件,道德通常表現為一般社會意志;法律著重要求人們的外部行為及後果,道德著重要求人們內心世界的善良。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道德通過人們的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發生作用;二者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我們在生活中不難遇到這樣的例子:例如一個人觸犯了法律,但他得到了世人的支持,即他違反了法律但是並沒有違反道德,有時甚至得到輿論的支持。再例如人們有時並沒有觸犯法律,但是卻違背了良心做了違反道德的事,結果一輩子收到良心的譴責。

如此看來盡管法制與道德通常情況下是一致的,但是有時卻有相出入的地方。其實通常是這樣的:法規定最基本的行為,而在法沒有規范的地方道德再另作補充。但是在同一問題上,當道德與法出現沖突時,總是以法的規范為准。這也就證明了一個道理,即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最為優先的原則,只有在法律無法調整的領域,才考慮以社會善良風俗為原則。

對於國家的建設,法律與道德向來是相輔相成的。二者都是調整人們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屬於政治上層建築,依靠國家的強制手段約束人們的行為,維持社會的基本秩序;道德屬於思想上層建築,通過說服誘導,使人們形成內心的道德信念,約束自己的行為。二者通過不同方式共同為社會的經濟基礎服務。

法律與道德的內容是互滲互補的。正義是二者的共同追求。道德是法律的基礎和前提,法律是道德最基本的體現。法律對於不得偷盜、搶劫等規定,無不來自道德規范。每個社會的道德都以這個社會統治階級的道德體系為依託。

法律建設與道德建設在作用上互相支撐,互相促進。法律必須以公認的道德規范為基礎,如果缺乏道德基礎,法律就沒有權威,也不能有效地執行。道德的規范作用也離不開法律的支撐,如果對違法行為不能有力地懲處,道德規范就得不到弘揚,社會也不能形成良好風氣。

然而,法律與道德在管理社會、建設國家中的地位、功能不同,作用的方式、范圍不同,不能相互替代,必須緊密結合,缺一不可。法律以外在的強制力約束人們的行為,只關注行為後果,其運作機制是強制,它從消極方面以「不應該」來制止人們的某些行為。道德塑造人們的靈魂,以價值的合理性啟發人們內心的自我約束,從積極方面用「應該」引導人們做某些事。道德的運作機制是美德——在誘惑面前仍能按規則行事的品質。法律是功利性的,道德是超功利的。法律與道德調整的范圍也不同。法律是他律,只規定做人的底線,只對違法者起作用,對維護社會秩序只能起事後、治標的作用。道德是自律,對全體成員的一切行為,從個人品質到經濟、政治生活,都起規范作用。道德自律是人在完全自由的條件下產生的責任心,是人的尊嚴的重要標志。道德能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對維護社會秩序起預防和治本的作用。

由於人是可塑的,對於人性中私慾等缺陷,需要用法律加以制止;對於人性中向善的一面,能夠用道德予以教化。建設國家、調控社會,若僅靠道德,就不能懲戒和杜絕違法犯罪;若僅靠法律,就不能教化不道德的行為並遏制其發展。只有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才能標本兼治,保證社會有序發展。法律與道德乃是保證社會有序運行不可或缺的兩翼。

把道德建設和法律建設有機結合。這樣才不至於一個步子邁得大,一個步子邁得小。兩腳的步伐不一致,就不能快速地前進了。還可以打個比方,就是木桶效應。一個水桶到底能盛多少水取決的是最短的那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所以我們要法制和道德這兩塊木板等長而不是長短不相同。

把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兩者有機地結合,相輔相成,才能發揮出它們最大的效應。在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並重的同時,加強道德建設,增加道德建設的多樣性和實用性,我相信,這不僅對於我們養成良好的大國國民素養有著重要意義,對於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無疑更會起到加速推進的作用。

道德與法治作文2

看完了這個道德法制教育後,我既受到了教育又寬闊了眼界。在這里,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主題,形形色色的人,可怕的案例還有他們悲慘的結局。毒品、賭博,這一切都可能發生在我們的周圍,這一切都是讓這些叛逆,幼稚的青少年們走向絕境的罪魁禍首。這一個個可怕的案例正向我們揭示了這個社會另一面。這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

我們也正處於他們的年紀,也是進入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成長階段。有的同學已經跨入了叛逆期,開始到網吧,舞廳四處玩鬧,開始不聽家長的重重教誨。總是拿學習當做借口向父母借錢,然後去跟社會上的小混混玩耍。這樣的結果必然是——犯罪。板塊上的各種案例中的主人公不就是像你們一樣嗎?總是懷著僥幸心理,總是想著自己不會犯罪。可最後還不是一樣的下場。

毒品不能沾,人人皆知,可為什麼還是有許多青少年抵擋不住它的誘惑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曾見過這些新鮮的玩意兒,又聽信了小混混的花言巧語,同時認為吸一次沒什麼大礙,認為自己可以戒掉,所以才會走向吸毒的道路。

賭博、搶劫、殺人都是一樣的道理,都是一瞬間,就是這一刻,就是一時好奇,就是一時任性,人生才走向了滅亡。黑暗社會是捉摸不透的,它就像一個萬丈深淵,看不到底,不知道裡面有多大的危險。再聰明的人掉下去都是慘不忍睹的。所以我們要遠離這個深淵,不要因為好奇去靠近這個陷阱。

我相信看了這一次的道德法制教育,不會再有人向他們那樣傻了。

道德與法治作文3

談起「法制」,我們不免會想到那些令人恐懼的案件和那些罪犯,其實他們「今天」受到法令制裁,難道不是「昨天」一個又一個的小惡習才使他們走上犯罪的道路嗎?所以說我們從小接受的各種教育便是我們小時受到的法制教育;所以說法制並不只是那些大人們的「專利」。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公開場合,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叢表面看來似乎與法制沒有關系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法制的歷史教訓。但我們身邊的人包括我們自己何嘗不是這樣呢?

所以——

遵守法制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

所以——

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提高人的思想和法制修養,人的法制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提高的。要提高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

我還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

所以——

我們提高自己的法制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

所以——

養成遵守法制的習慣,使法制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法制觀念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法制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法制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法制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法制,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法制的行為。

所以說——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講法制觀念這顆種子種在自己的心田裡,讓法制觀念變成我們生活中的紅綠燈!

道德與法治作文4

什麼是法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是對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所以我們又常常把法律稱為「國法」。

因此,一直以來,法律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很遠的。其實,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因為法律與道德是分不開的,那麼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又是什麼樣的呢?

有這么一個故事:

某村的張大爺一生操勞,撫育了六個兒子,他用全部財力和滿身疾病換來了兒子們的成家立業。長子承包村裡的魚塘,一年純收入三萬余元,但對老人卻「一毛不拔」,其他幾個兒子也拒絕贍養老人。張大爺孤獨地住在村外簡陋茅屋裡,靠鄰里接濟度日,也無錢看病,村委會幹部多次出面調解,要求六個兒子共同贍養老人,但六個兒子卻互相推脫,老人的生活一直無人照顧,村裡人對此義憤填膺,主動幫助老人打官司。法庭調解無效後,判決六個兒子每年共同支付張大爺三千元贍養費,共同承擔醫療費用。

這樣的故事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在道德無法差遣人們去負起應負的責任時,法律就會體現出它的強制性。

大千世界,紛繁復雜,法律制定得再多,也不能詳盡地規范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法律可以嚴禁遺棄、拒絕贍養老人的行為,但卻無法使人們自覺地尊敬老人。道德則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們的心靈,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廣的范圍內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所以,法律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法治與德治同樣重要,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現在的中國便是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因此,我們應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那麼,我們青少年該如何護法、維德呢?

我們應該要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地守法、護法,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道德水平。以此,來維護法律與道德。

道德與法治作文5

哈佛圖書館遭受大火肆虐,唯一存在的珍本卻是一名學生違規帶出的。在規矩和道德之間,哈佛毅然選擇了規矩,開除了那個學生。

或許有人認為霍里厄克校長的做法未免太過刻板,太過不近人情。古人說:「不以一眚掩大德」,這個學生能歸還圖書,是應該表揚的。但我想說:「不以一德掩大眚」。人應該在規則的框架里,再談美德,莫用道德綁架規則!

不可否認的是,道德是社會的底線,是我們判斷是非的一個准則,但若事事都用道德評判,讓道德佔領人性的制高點,而讓法律、規則屈尊其後,必然會導致良知的泛濫,一切公正、公平亦將不復存在。對於那些既做了好事又做了壞事的人,只有法律、規則能予以最公正的審判!

規則是高懸於我們頭頂上空的達摩克利斯劍,它以最為公平而肅穆的目光審視我們的一言一行,裁斷我們的一舉一動。當我們難以克制心中的慾望,試圖觸碰並打開潘多拉魔盒時,鋒利的劍刃便虎視眈眈,令我們膽怯卻步,遠離墮落。

《簡愛》中有言:「人們死後,每個人的靈魂都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不單是上帝,規則面前亦是如此。無論是窮凶極惡還是盜亦有道,規則會以最嚴苛的目光透視違規者的內心深處,冷漠,公正,不帶有分毫私心。規則是公正與和平最為冷酷而稱職的守望者。

「汶川大地震」時的救人小英雄雷楚年,用他的奮不顧身拯救了七名同學,一時間成為人人贊譽的對象,全國的道德楷模。而六年時間過去了,當時的英雄已墮落成一個犯人,讓他一生的光環消失殆盡,做了錯事也迎來了法律的審判。不能否認,雷楚年的義舉帶給了我們很多感動,可是再多的感動也不能抹去他欺詐的事實。法律的正義不會被他曾經的壯舉而蒙蔽,法律會對他做出最公正的判決。

林肯曾經說過:「法律是顯露的道德。」法律、規則依據道德修訂,是道德的體現。觸犯法律、規則,是對道德的褻瀆。那些妄圖以道德之名行觸犯規則之實的行為本身就是對道德的違背!理性之光不能被黑暗所遮蔽,我們也不能讓規則的天平在道德的影響下搖擺。每個人都要遵守規則,這是做人的根本!

人民大學校長陳玉露在畢業典禮上勸導學生:「人大學子應身懷為民立命之道,抓緊規則這一準繩,守護信仰,守護規則。」莫讓道德綁架規則,我們應該守護好規則這一社會准繩,以我們的行動,給社會帶來一種正義的風氣,讓人人手中都持有一把規則的量尺,規劃自己行為的邊界,規劃自己心靈不可逾越的范圍!

道德與法治作文6

字典上解釋「法」為: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稱,包括法律、法令、條例、命令、決定等。

「法」和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會用法律來維護我們的正當權益。而若是觸犯了法律,永遠也逃不出法網。

某市一位楊阿姨到附近的郵電局營業廳辦理電話安裝,可此郵電局營業大廳貼出通告,規定凡在本市安裝電話的用戶,必須到其下屬企業購買電話機,用戶辦理裝機手續的同時,先交電話機款,否則不予辦理。楊阿姨在辦理電話安裝業務遭到拒絕後,將此郵電局的做法申訴到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通過核實,指出企業違反了《不正當競爭法》,構成了不公平交易行為,責令該企業停止違法行為,並對其處以罰款。楊阿姨運用法律武器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湖北省某市一名中學生因考試成績不理想,放學回家後遭到母親的打罵,晚上趁母親熟睡時將母親砍死。這名中學生為一時沖動犯下的罪惡而悔恨終生,公安人員將其逮捕,他終究逃不過法律的制裁。有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企業領導,知法犯法的現象也普遍存在。許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以權謀私,貪污贓款,最終將自己推向萬丈深淵,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們從小就已經開始學習思想政治,面對充滿誘惑的世界,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更應該增強法制和道德觀念,自覺規范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我們要懂得公民在社會生活中的權利和義務,懂得與社會有關的法律,依法辦事,依法律己,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全面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質,自覺的遵守法律法規,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G. 道德與法治哪一期是講的母親為了給兒子找工作和上司的交易

如果你不想給別人打一輩子工,想自主創業,但是又沒有資金,沒有項目
如果你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學生,現在就業難,不知何去何從
如果你是家庭主婦,想工作卻脫不開身
如果你想足不出戶,在自己家裡通過互聯網就可以工作,移動網商實現你的夢想!

H.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應該如何處理法治和德治的關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法治和德治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道德體系,要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律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
一、法律治外,道德修內,二者具有充分的互補性.
社會主義法律與道德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的,兩者都體現了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著充分的互補性.
按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法律是統治階級用以統治的一種工具,它必須同經濟、政治、道德等諸因素緊密聯系相互適應.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思想,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基礎上,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規律性再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法律和道德在實質上是一致的,有著共同的經濟、政治和思想基礎,法律的基本原則和內容體現了不同層次的道德要求,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都是對人們行為的約束力量和鼓勵力量,並且通過對人們行為的約束和鼓勵而具有指引人們應該怎樣行為的功能,實現它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和一定的階級利益服務,對社會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社會主義法律是傳播社會主義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肩負著維護社會共同道德的任務.」 「法律的最終目標是使人們在道德上善良.為了求得眾人所能達到的最大的善良,世俗法律使自己適應各種道德信條所認可的各種生活方式,但它應該抗拒那些由於道德觀念的真正鬆弛和墮落的風尚而為人們所要求的變更.它應該始終保持走向有道德生活的總方向,並使共同的行為在第一個標准上面傾向於道德法則的充分實現.」
社會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同時是社會主義法律的有益補充,二者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道德和法律是不可分的,沒有道德的支持,法律就不成其為社會組成部門,而僅僅是寫在官方文件上的詞句,只顯得空洞且與社會無關.」 兩者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實現對社會關系的調整.但是,社會主義法律本身屬於政治上層建築范疇,是以國家意志直接干預人們的行為,它只對人們的行為是否違法、是否構成犯罪以及違法或犯罪的程度,作出相應的評判;社會主義道德則屬於思想范疇,只有通過干預人們的思想和精神來實現干預人們的行為,因為思想問題是不能靠國家權力的強制來解決的.我們在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道德建設,把法治和德治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律的充分實現必然會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和幹部的道德水準;另一方面,社會主義道德的樹立和發揚又必然會促進法律的制定和實現.
二、法治和德治的差別.
法治和德治雖然具有一致性,但二者始終是兩種不同的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方式.
「法律規定一般來說總是避免涉及良心的問題,不過問其意圖如何,而只考慮其行為和態度;與此截然相反,道德所選定的范圍則是意圖.對法律來說,『所有未禁止的都是允許的』.然而,反過來人們可以說在制裁方面,法律比道德更有強制性.違反一項道德規范可以招致指責,這是不可忽視的,因為指責,或者哪怕是嘲笑,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如造成精神失常,毀了前程,甚至引起自殺.但是,它畢竟不如公眾權力的行為,如刑事判決那樣在有關人員的身上打上烙印.」
德治強調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而法治則是強調公民意識,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公民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侵犯遭受損失時,有權提起行政訴訟和要求國家賠償.德治要求人們多盡義務、多奉獻;法治則要求人權保障,公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要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一致的.德治要求發揚傳統美德和老一輩革命傳統,而法治要求遵循現行法律和法治與國際接軌.德治從治心的角度來規范人們的內心世界和行為,執行的標准有點空洞,不便於操作;而法治從治行為的角度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執行的標准就是法律,明確具體,便於操作.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種不同的觀點.古代法學家明確提出「以法治國」的主張,他們認為,「聖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因而應「不務德而務法」.在中國古代,「法者,刑也」,法學家所主張的法治,實際上就是實行嚴刑峻法維護君主專制.儒家則反對法家的法治主張,他們認為,國家主要應由具有高尚道德的聖君通過道德手段來治理.「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這就是儒家所推崇的德治.我們現在強調依法治國,與古代法學家倡導的「法治」是有本質的區別,社會主義的「法治」原則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非「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我們提出以德治國,與古代儒家提倡的「德治」也有根本不同,社會主義的「德治」強調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古代儒家所講的「德治」實際上是人治.
強調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是對我們黨治國理論與執政實踐的科學總結和深化發展.法律是外部強制性的管束,側重於調整人們的外部活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他律;道德是發自內心的自我約束和社會輿論的外力作用於內心活動,側重於調整人們的內心活動,一般體現為社會輿論的譴責,是自律.內外結合,方可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法治和德治的統一.
「法治的理念來自西方,德治則來自中國傳統法文化,兩者的結合順應了尋根意識與全球意識相結合、民族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的潮流.」 在一定意義上,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離不開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社會主義法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起著引導、促進、保障和制約作用.法律確認經濟活動主體的法律地位,調整經濟活動中的各種關系,解決經濟活動中的各種糾紛和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但由於「法律的抽象性、穩定性與現實生活的矛盾;法律所要適用的事實無法確定.」 社會主義法律的這些缺陷,彌補的手段就是社會主義道德.社會主義道德就是滲透於社會主義社會經濟、政治、行政、文化、教育、習慣、傳統和輿論的思想觀念和准則.制定得再好的法律,也需要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支持,如果社會成員缺乏守法的思想道德風尚,沒有他們對任何違法行為的道德上的抵制,法律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地實施.再者,由於法律的不健全,如果社會成員缺乏起碼的道德水平,就會做出不違法卻又有害於社會公德的行為,影響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通過法律影響道德的發展,通過道德推動法律的制定和實施,並彌補法律的不足.
在西方,社會治理一手靠的是法律,一手靠的是《聖經》,法律管行為,《聖經》管靈魂和內心.「法律與道德代表著不同的規范性命令,其控制范圍在部分上是重迭的.道德中有些領域是位於法律管轄范圍之外的,而法律中也有些部門幾乎是不受道德判斷影響的.但是,存在著一個具有實質性的法律規范制度,其目的是保證和加強對道德規范的遵守,而這些道德規則乃是一個社會的健全所必不可少的.」 (「美」E.博登海默著:《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第368頁).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改革由經濟改革向經濟、社會、政治以及倫理文化的綜合改革發展.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整體道德評價轉向對市場中的道德秩序與行為規范的關心和評價,因而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成了治理社會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法律規范體系,而且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既要加強社會主義法律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要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人們的自立、競爭、效率和開拓創新精神,但市場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也會反映到個人道德中來.我國目前社會面臨的狀況和帶來的問題首先是信用危機問題,其突出表現是:在宏觀方面,政府管理者一方以「三亂」來增加財政收入,甚至建立小金庫,亂發獎金;社會單位(包括企事業單位和社團)一方以各種偷逃稅方式來轉移和隱瞞利潤.在社會組織(特別是企業)之間利用「雙軌制」長期存在的條件,大規模地、非法地侵佔和轉移權益,「三角債」是最突出的表現.在社會組織內部,管理人員利用國家「所有人缺位」以及改革賦予他們的「自主權」,為個人謀取利益;勞動者則利用抽象的「主人翁」地位普遍地消極怠工,追求分配利益的擴大化,而國家又使勞動者在缺乏社會保障的情況下下崗,其利益受到損害.這樣,一方面,信用問題幾乎遏制了社會經濟活動,另一方面,社會對信用危機一致譴責,建立信用危機已經成為全社會的普遍需要.其次是單純謀利的動機和取向問題,表現為物質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再次是不擇手段問題,表現為把致富與商業賄賂、商業欺騙、商業投機、商業偷竊和掠奪性開發經營;又次是對經濟利益的態度問題,表現為欺行霸市、強買強賣、不對等交易和強制性簽合同等;還有就是「搭便車」或「無票乘車」問題.不少人仍抱有「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思想,使得國家權力被濫用,社會上貪污腐敗、徇私枉法現象屢禁不止,雖然採取多種措施,但各種職務犯罪行為仍然甚囂塵上.這些現象的嚴重性在於,社會組織和個人普遍「陷入」了不道德的經濟行為的泥潭,對應當遵從的道德規則失去信任,將以不道德手段謀取利益作為普遍的行為准則.
對此現象,全社會要共同行動,齊抓共管,協調一致,發揮法律的權威作用,發揮道德的感化作用.各級人大要發揮權力機關的主導作用,積極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權力,加強監督,特別是有立法權的人大及其常委會,要積極適應形勢要求,根據實際情況,抓緊制定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所必需的法律法規,為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執法機關要按照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要求,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公正司法,嚴格執法,同時通過各種具體的執法活動,把基本道德觀念的要求融於各項具體政策中,融於社會的各項管理中,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在全社會的形成和完善.大力整頓社會秩序和市場經濟秩序,創建社會主義文明的法治環境,進一步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結 論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在健全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同時形成社會主義市場道德.市場經濟和依法治國的內容要求我們要發揚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構造具有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和框架,把當前我們已經提倡的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設抓好.我們應使傳統美德和新型規范相互滲透,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把依法治國不斷完善,使以德治國深入人心.為改革開放營造一個人心思進的良好社會環境.

熱點內容
重慶法律咨詢顧問工資 發布:2024-11-19 04:00:48 瀏覽:615
南通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4-11-19 03:35:22 瀏覽:887
法學新生導論 發布:2024-11-19 03:22:01 瀏覽:37
規章制度執行管控 發布:2024-11-19 02:34:02 瀏覽:443
公司科室章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02:12:19 瀏覽:691
三河法院院長 發布:2024-11-19 02:10:47 瀏覽:798
經濟法選修考試題答案 發布:2024-11-19 02:08:03 瀏覽:803
民事訴訟法的證據提交 發布:2024-11-19 02:02:36 瀏覽:128
新婚姻法必須有四樣東西歸男方 發布:2024-11-19 01:39:13 瀏覽:255
甘肅學院法學院 發布:2024-11-18 23:56:53 瀏覽: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