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教育

立法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2-17 16:06:48

『壹』 教育立法的意義

答:1、教育立法是現代教育普及化,大眾化的要求,2、教育立法是教育權社會化、國家化的要求。3、教育立法是現代學校活動日趨復雜化的要求。4、教育立法是現代國家法制化的要求。

『貳』 我國教育立法的程序

教育立法是加強教育法制建設、依法治教的前提,是為實現教育的法律調整提供根據的。對教育關系的法律調整取決於教育立法的質量和水平,法律調整的效果信息的反饋又影響新的教育法的創制。因此,教育立法應保持靈敏的常態,積極地對教育法律、法規進行立、改、廢,真正讓依法治教「有法可依」。同時,教育寺法活動本身也必須依法講行、有法可依。
教育立法的程序是指享有教育法律創制權的機關制定、修改、廢止教育法律的法定工作秩序、步驟和方法。立法程序並不是一種純粹的活動或過程的事實,而是對立法活動或過程進行約束、規范的活動或過程,強調活動的規范性,具有一定的價值取向。
嚴格立法程序對堅持法律創制的嚴肅性、維護法律的尊嚴與權威、保證立法質量、實現立法科學化和民主化有著重要意義。我國的教育立法程序如下:
(1)提出教育法律議案。在我國,只有依法享有立法提案權的機關或個人才能向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提出制定、修改、廢止教育法律的議案。行使教育立法提案權的活動是啟動教育立法程序的活動,是教育立法機關進行教育立法的前提。提出法律議案,可以提出立法主旨和理由,而另由有關機關起草該項草案,也可以在提案的同時附有立法草案。
享有提案權的機關、組織和人員所提出的教育法律議案並非都能進入下一道程序,只有經過一定的審查被列入議程的法律議案,才能成為被審議的對象,才有獲得通過的機會。
(2)審議教育法律草案。這是立法機關對列入議程的教育法律議案進行正式審查和討論的程序。立法機關的審議權是國家立法權力的重要標志,對法律草案的審議是立法的重要階段。審議權不同於提案權可以由幾個機關或組織共同享有,而只能由議會或代表機關享有,即具有排他性、唯一性。
一項教育法律草案能否最終成為正式法律,主要是根據審議的結果。審議教育法律草案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協調利益、平衡關系、統一意志、修正不足的過程。在審議活動中,必須遵循以下規則:會議公開規則、討論和辯論規則、提出修正案的規則、一事不再議規則、聽證會規則等。
(3)通過教育法律案。這是教育立法程序的關鍵性階段,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對法律草案經過審議後表示正式同意,從而使法律草案成為正式法律。正是在這個最具有決定意義的階段上,決定了該項教育法案的命運。通過法律的方式或途徑主要有三種:經過立法機關對立法案表決通過;經過享有立法權的特定機關批准通過;經過全民公決獲得通過。
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法律案一般採用表決的方式。表決結果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確定,即一項法律草案只有獲得法定多數的表決者的贊成才能通過。
實踐中還有一種特殊的通過制度,即原則通過。某項法律案經立法機關基本同意或原則同意,再授權有關機關根據審議意見作修改後,公布實施。
(4)公布教育法律。公布法律是指享有法律公布權的機關或人員,在一定時間按照一定的方式將立法機關通過的法律予以頒布的活動。公布法律是法律制定的必須程序,是法律公開性的必然要求。根據我國現行《憲法》、法律的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公布令中應載明該項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時間。

『叄』 為何要完善教育相關的立法

隨著互聯網抄技術及其應用的快速發展襲,對教育治理體制機制提出了新的挑戰,迫切要求有針對性地健全完善相關立法。

近期發生的一些教育熱點事件、熱點問題或多或少都有互聯網的背景,如何界定、解決這些問題,現今的政策法規尚未能提供全部答案。提升治理能力、加強教育法治的迫切性可見一斑。

『肆』 簡述教育立法權的內容

教育立法權
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的權力。根據憲法和其它有關法律關於法律制定許可權劃分的規定,我國教育的法律制定許可權如下: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在憲法中規定有關教育的基本原則、制度等,有權制定屬於基本法律的教育法。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有權制定屬於基本法律以外的有關教育的法律,並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
(2)國務院有權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教育行政措施,制定教育行政法規,並發布有關的決定和命令。國務院所屬各部,委有權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等,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部門性教育行政法規,發布有關教育的命令、指示和規章
(3)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在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不悖的前提下,有權制定地方性教育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4)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大常委會,有權擬定本市需要的有關教育的地方性法規草案,報請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制定、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5)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權制定有關教育的自治性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縣有關教育的自治性條例須報省或自治區人人常委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6)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有權發布關於教育方面的決定或命令。其下屬部門在其職權范圍內可發布有關教育的命令和指示。 (7)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其它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政府,還可以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有關教育的規章。

參考自:王純山主編,實用教育管理詞典,職工教育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170頁

『伍』 簡述教育立法程序的四個主要步驟。

試述教育立法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 教育立法的程序是指國家機關在制定、修改或廢止教育法規的活 動中,必須履行的法定步驟和手續。根據我國以往的立法實踐和《立 法法》的規定,教育立法一般分為提出法律案、審議法律草案、通過 法律、公布法律四個步驟。

(1)提出法律案 提出法律案是我國立法的第一個階段,是法律審議、通過、公布 的前提。它是指被授予專門許可權的機構和人員向立法機關提出法律草 案,使審議法律草案列入議事日程,成為立法機關討論的對象。提出 來出法律案是法律規定的國家機關和人員的專有職權。

(2)審議法律草案 法律草案的審議,是指立法機關對於己列入議事日程的法律草案 正式進行審查和討論。在我國對法律草案的審議一般經過兩個階段: 一是專門委員會的審議,二是立法機關全體會議的審議。

(3)通過法律 法律的通過是指立法機關對法律草案表示正式同意,使之成為法 律。我國法律和其他議案需由全國人大的全體代表半數通過;全國人 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案,需由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地 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決議,皆以全體代表半數通過為有效。 同時,我國還有立法案經過審議後由有關人大機關決定是否批准通過 的立法。
(4)公布法律
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機關將己通過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 公布。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 予以公布;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通過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提 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自治機關發布;國務院通過的行政法規由國 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教育立法科學化的程度直接影響著教育法制建設的進程和質量。 教育立法要求符合教育規律。教育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客觀實在,人們只有充分認識教育規律,才能科學地制定出符合教育 規律的教育法規,按教育規律辦事,使教育法盡可能符合教育規律, 以保障和推動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教育立法要求具有可行性。教育法規實施的好壞,取決於教育法 規本身是否具有可行性,即教育法規規定的各主體的權利義務是否清 楚明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教育立法要求有實效。教育立法的目的是保障教育事業的發展, 保障各教育主體的合法權益,只有達到這些目的,才是有實效的。

『陸』 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是誰最先提出

《中外學前教育史》試卷 A
一、填空:(共30分,每個空2分)
1、顏之推的著作《顏氏家訓》,是中國封建社會最早、最完整的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 。
2、1932年10月,國民正式頒布了《 》,我國從此開始有了 、 幼稚園課程標准。
3、蔡元培在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是 的教育觀。
4、 在南京郊區曉庄創辦試驗鄉村師范學校。
5、尚自然、展個性的兒童教育觀是 提出的。
6、誇美紐斯撰寫了歷史上第一部學前教育專著《 》。
7、福祿倍爾被世人尊稱為 。
8、80年代以來,世界發達國家學前教育目標有一個明顯變化,那就是由 向 方向轉變。
9、前蘇聯著名兒童教育家有 和 。
10、 一生最主要的貢獻是對兒童智力發展規律的創造性研究。
二、名詞解釋:(總分12分,每題6分)
1、完全解放孩子

2、五指活動

三、簡(總分28分,每題7分)
1、陶行知關於「創造教育」的思想內容是什麼?
2、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包含哪些教育思想?
3、簡述裴斯泰洛齊的和諧發展內容?
4、簡要評述福祿倍爾對世界幼兒教育史的主要貢獻。
四、論述:(總分30分,每題15分)
1、陶行知對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觀點是什麼?該觀點有何現實意義?
2、試分析、評價蒙台梭利的幼兒教育思想。

『柒』 教育立法的含義,原則

、教育立法指的是國家機關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有關教育的法規。 教育的法規包括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制定頒布的憲法中的有關教育的條款和有關教育的法律,國家地方權力機關制定頒布的地方性教育法規,以及國家行政機關制定和頒布的教育命令、章程、條例、決議等規范性文件。 一般教育法規由教育行政部門執行,對教育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主要由司法部門負責。
2、教育法的基本原則,是全部教育法所應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價值准則,是制定和執行教育法的出發點和基本依據。中國教育法的基本原則首先應與中國總體法的原則相一致,即教育法要以合憲原則、民主原則、實事求是原則、法制統一原則等總體原則為指導,教育法的制定不能違背這些總體原則。在此基礎上,教育法又應反映教育的自身特點和規律,不能簡單地用總體法的原則來代替。因此,根據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教育法還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方向性
《教育法》第三條規定:「國家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遵循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這一規定既指明了我國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性質,又指明了我國教育應當堅持的社會主義方向。
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包含著依法約束人們在教育活動中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以及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教育法》第七條規定:「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這一規定體現了中國教育法在堅持教育的方向性原則時,對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和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的高度重視。
中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教育應當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作出貢獻。然而,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只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除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外,人類文化還包括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這些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可以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只有在人類文化的長河中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教育還要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觀點,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成果,成為我國人民奮發向上、團結奮進的深層文化動因。
公共性
(一) 教育公共性的含義
《教育法》第八條第一款規定:「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這一規定確立了我國教育的公共性原則。教育法之所以要確立教育的公共性原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解:
第一,教育事業是國家、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共同事業。從教育的本體功能和社會功能來看,教育不僅能促進人的身心發展,還能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素質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僅是個體發展的需要,也是全社會、全人類發展的共同需要。
第二,個體發展的活動必然影響社會的發展。教育活動作用於每一個受教育者,每一個受教育者又將自己的行為反作用於社會。因而,每一個受教育者的個體活動也就不再是個人的事情,而成為整個社會活動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並影響著社會的發展。
第三,教育工作本身就是為社會發展作貢獻。教育工作是培養個體的具體行為,它雖然對於個體而言是謀生的手段,但對於整個教育事業來說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教育公共性原則的體現
教育的公共性原則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育法》第二十五條第三款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這說明,教育法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在中國境內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都應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主要目的,堅持教育要符合社會的公共利益。
第二,《教育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這一規定要求教育要對國家、人民和社會公共利益負責,保證教育制度的正常運轉。
第三,《教育法》第十二條規定:「漢語言文字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基本教學語言文字。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教學。」「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進行教學,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範字。」漢語言文字是我國普遍通用的官方語言文字之一,也是國際認定的聯合國工作語言文字之一。因而,將漢語言文字規定為我國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基本教學語言文字,能夠滿足我國大多數人和地區的教學需要,也有利於教育的普及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允許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教學,這既是對少數民族的尊重,又給予其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因此,在教學語言文字上的法律規定,體現了我國教育的公共性原則。
平等性
教育的平等性原則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理解:
(一)受教育機會平等原則
《教育法》第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這一規定確定了公民受教育機會平等的基本原則。
受教育機會平等原則一般包括受教育起點上的機會平等、受教育過程上的機會平等和受教育結果上的機會平等三個層面。
受教育起點上的機會平等是指每個公民在入學機會上享有平等的權利。《憲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這一規定,以國家大法的形式明確了公民受教育起點上的機會平等性。《教育法》第三十六條中也規定:受教育者在入學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權利。
受教育過程上的機會平等是指公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有獲得教育條件、教育待遇等方面的平等權利。對此,《〈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和《教育法》都作了相應的規定。《〈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八條規定了實施義務教育,應當為適齡兒童和少年提供的受教育的基本條件為:「(一)與適齡兒童、少年數量相適應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學設施;(二)具有按編制標准配備的教師和符合義務教育法規定要求的師資來源;(三)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能夠按照規定標准逐步配置教學儀器、圖書資料和文娛、體育、衛生器材。」同時,還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其他辦學單位應當積極採取措施,不斷改善實施義務教育的條件。」《教育法》第四十二條中規定,受教育者享有「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的權利。
受教育結果上的機會平等是指公民在接受教育後,有獲得學校和社會公正評價的平等權利。這種平等主要體現為學業成績和品行評價上的平等、進一步求學機會上的平等、就業機會上的平等等。《教育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第四十二條第(三)項規定,受教育者享有「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後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的權利。
(二)扶持特殊地區和人群教育原則
受教育機會平等在實踐中的體現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區域之間的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很不平衡,這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受教育機會不平等的現象。針對我國經濟、教育發展水平不高,各地發展水平不平衡的狀況,教育法需要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策略,以盡快實現教育的平等性原則。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後,教育水平相對較低,教育法則規定國家對這些地區及人群給予特殊的幫助和扶持。《教育法》第十條規定:「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教育事業」。「國家扶持邊遠貧困地區發展教育事業」。「國家扶持和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這些規定有利於保障教育的平等性原則的實施。
此外,女童、流動人口子女、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也應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
終身性
隨著現代科技和現代生產的迅速發展,以及知識的爆炸性增長,為終身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誰都不可能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就獲得終身享用的知識,因此,必須不斷學習以補充能量。
終身教育認為:在現代科技、現代生產、現代社會條件下,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打破人的一生中僅限於青少年時期的正規學校教育,教育應貫穿於人的一生。為實現終身教育,要對傳統教育進行改革,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這些教育既包括或多或少有組織、有計劃的正式教育,也包括任何場合中的、自發性的非正式教育;既包括胎教、幼教、普教、高教,也包括職教、成教及繼續教育和回歸教育;既包括就業、生計教育,也包括老年、閑暇教育等。只有不斷地建立和發展各級各類教育,促進它們的相互溝通和銜接,才能不斷完善終身教育體系,進而保證終身教育的順利實現。

『捌』 教育為什麼要立法

你好
教育立法,就是為了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有均等的享受教育的權利,立法就是有個保障,假如你沒有,法律就給你救濟的權利

熱點內容
快遞單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6 12:22:03 瀏覽:754
黨員權利保障條例ppt 發布:2024-11-16 11:51:48 瀏覽:80
幹部任用條例學習宣傳計劃 發布:2024-11-16 11:39:02 瀏覽:804
鹽法條例 發布:2024-11-16 11:31:32 瀏覽:990
摩爾庄園法官 發布:2024-11-16 11:07:44 瀏覽:831
婚姻法第四條的理論意義 發布:2024-11-16 10:52:24 瀏覽:916
垛庄司法所 發布:2024-11-16 10:52:16 瀏覽:589
洛陽市容衛生條例 發布:2024-11-16 10:45:40 瀏覽:397
寧波市城市規劃條例 發布:2024-11-16 10:21:44 瀏覽:476
勞動法孕婦請假不批准算曠工 發布:2024-11-16 09:48:27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