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

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

發布時間: 2020-12-29 17:01:24

㈠ 什麼是依法治國領導著,主體,客體,目的,地位

主體:人民 、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或任命的國家機構
客體:國家的各項工作,主要是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
目的和地位:
第一,強調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就是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關於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揭示了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力、社會生活和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對歷史的創造活動既受客觀規律制約,具有客觀性,又有主觀能動性,具有主體性。正是基於歷史唯物主義的這一基本原理,我們黨一貫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一貫強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一貫強調「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支持、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既然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當然就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主體,而不是客體;當然就是法治國家建設的深厚力量源泉和智慧源泉。《決定》提出的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這一重要論斷,同我們黨在此之前提出的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是科學發展的主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體、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主體、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一樣,都體現了堅持尊重歷史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的一致性。
第二,強調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是由我國的國體、政體決定的。我國憲法總綱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規定闡明了我國的國體,同時闡明了包括社會各階層人民在內的中國最廣大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憲法總綱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一規定闡明了我國的政體,同時闡明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人民在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同中國共產黨在依法治國中的領導地位一樣,都是由我國憲法確定的,並且是內在統一的:黨是依法治國的領導主體、責任主體、推進主體,人民是依法治國的力量主體、監督主體、受益主體。因此,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一樣,都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這是我們反復強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反復強調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的根本原因。
第三,人民作為依法治國的主體作用和力量源泉作用,推動我國法治建設在著力解決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中不斷與時俱進。我們黨在治國理政實踐中,總是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推進法治國家建設中也是如此。我國憲法與時俱進的不斷修改完善充分表明了這一點。我國到2010年得以形成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充分表明了這一點。「八二憲法」頒布實施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曾作過4次充實和完善。1988年實現「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展」和「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入憲;1993年實現「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入憲;1999年實現「依法治國」和「基本經濟制度、分配製度」入憲;2004年實現「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以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入憲。

㈡ 什麼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

【人民】復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制力量源泉,這是由我國的國體和政體決定的。中國人民在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同中國共產黨在依法治國中的領導地位一樣,都是由我國憲法確定的,並且是內在統一的。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關於「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的重要論斷,是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基礎上提出來的,也是作為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的「五大原則」之一提出來的。

㈢ 黨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對嗎

人民才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的源泉,依法治國是黨合法執政的基礎,是黨長久執政的基石。

㈣ 政府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對還是錯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

㈤ 什麼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什麼是依法治國重要環節什麼是依法治國根本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是依法治國根本。

㈥ 什麼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法治包含兩個部分,即形式意義的法治和實質意義的法治,是兩者的統一體。形式意義的法治,強調「以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

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形式意義的法治應當體現法治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實質意義的法治也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運行機制予以實現,兩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為基礎,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法治卻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在理論上如何印證現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現實的法治實踐中確實存在缺少政府和民眾的有效「互動」。

(6)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擴展閱讀

在中國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長治久安,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法治。法治建設推進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會成倍放大。政法機關是黨領導下的執法司法力量,行使的是國家權力,服務的是人民群眾,在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進程中發揮著特殊重要作用。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動搖,緊緊圍繞建設法治中國的總目標,以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重點,切實將加強法治建設貫穿於政法工作全過程,帶頭嚴格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肩負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實踐者的重任。

要把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作為基本要求,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

要把以人為本、公平正義作為靈魂,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訴訟法律制度,規范執法司法行為,進一步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

要把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作為重要目標,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圍。

㈦ 依法治國需要做到哪些方面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㈧ 什麼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這是由我國的國體和政體決定的。中國人民在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同黨在依法治國中的領導地位一樣,都是由我國憲法確定的,並且是內在統一的。

黨是依法治國的領導主體、責任主體、推進主體,人民是依法治國的力量主體、監督主體、受益主體。因此,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同堅持黨的領導地位一樣,都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這是我們反復強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反復強調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的根本原因。



(8)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㈨ 什麼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

原因:

1、強調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就是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人民既然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當然就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主體,而不是客體;當然就是法治國家建設的深厚力量源泉和智慧源泉。

2、強調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是由我國的國體、政體決定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一樣,都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3、人民作為依法治國的主體作用和力量源泉作用,推動我國法治建設在著力解決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中不斷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得以形成,都是黨在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聽取人民意見、反映人民願望、汲取人民智慧的結果。

(9)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擴展閱讀

發揮人民在依法治國中的主體作用和力量源泉作用的關鍵舉措:

1、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

2、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這是發揮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作用和力量源泉作用最重要、最根本的體現。

3、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施芝鴻: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

㈩ 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是: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一立法就等於間接把黨視為超越於憲法甚至獨立在憲法之外的最高權威。黨領導依法治國的理念使得我國依法治國的本質不再是純粹的法治而是法治服從於黨治的人治。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而我黨歷來都把自己當成是人民的一份子,「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思想就相當於黨把自己視為人民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實際上就等於堅持了黨的主體地位。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黨領導依法治國實際上強調的是黨靠黨規黨紀依憲治國,而黨規黨紀又嚴於憲法法律。作為人民一份子的黨員和人民另一份子的非黨員,他們在黨規黨紀或憲法法律面前並非是人人平等的。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自律作用。這一提法著重強調了法律治理的規范作用和道德治理的自律作用,卻忽略了政治治理的調控作用及其這一核心治理本身的法律性和道德性問題。政治調控、法律規范、道德自律是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種調整機制,三者都不應偏廢。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所以依法治國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從法治理念和模式服從於政治體制構架體系要求這一角度來分析,這是對的。一般說來,政治體制構架體系決定了與之相應的法治理念和模式。在這里迴避不了兩個核心問題:到底是我國的政治體制構架體系先進還是外國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後?到底是外國的政治體制構架體系先進還是我國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後?解決好這兩個問題,才是從中國實際出發的根本體現。「從實際出發」絕不能成為任何固步自封、抱殘守缺做法的借口。

熱點內容
人大版經濟法曾憲義講義 發布:2025-04-11 10:16:45 瀏覽:650
學校道德模範 發布:2025-04-11 10:15:50 瀏覽:86
做標准法規 發布:2025-04-11 10:12:19 瀏覽:253
勞動法業務基本技能 發布:2025-04-11 10:09:48 瀏覽:267
張強民法 發布:2025-04-11 10:08:18 瀏覽:185
勞動法離職流程 發布:2025-04-11 10:02:55 瀏覽:204
訴訟法解釋九十一條 發布:2025-04-11 10:02:09 瀏覽:469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11 09:48:39 瀏覽:975
清華法律碩士幾年 發布:2025-04-11 09:46:18 瀏覽:456
李茂林律師 發布:2025-04-11 09:42:01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