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決策部自建庫
❶ 常州市人民政府規章制定程序規定(2020)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人民政府規章(以下簡稱規章)制定程序,保證規章制定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江蘇省規章制定程序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以及規章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規章的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備案、解釋、評估、清理、修改、廢止等,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制定規章,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
制定涉及本市重大事項的規章,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市委。第四條制定規章,應當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確立的立法原則,符合憲法、法律、法規的規定,堅持依法、科學、民主立法,堅持立法與改革決策相結合,堅持從本市實際出發,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第五條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規章制定工作,研究、協調、決定規章制定中的重大問題,將規章制定工作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市人民政府承擔行政立法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政府立法部門)具體負責統籌、組織、協調和指導規章制定工作,開展規章立項論證,審查修改規章草案。
轄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以及有關單位負責規章項目的提出及起草。第六條鼓勵社會公眾有序參與規章項目徵集、公開徵求意見、聽證、咨詢論證、評估等立法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政府立法部門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基層政府、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等作為立法聯系點,開展相關立法工作。第七條推進規章立法信息化管理。規章立項申報、送審稿報送、意見征詢、草案審查、材料歸檔等應當通過立法信息化平台進行,實現規章制定全過程記錄。第二章立 項第八條政府立法部門應當於每年下半年向轄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和有關單位徵集下一年度規章制定項目建議,也可以通過報紙、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向社會公開徵集規章制定項目建議。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或者以書面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向政府立法部門提出規章制定項目建議。
對徵集到的規章制定項目建議,政府立法部門可以交由相關部門研究並提出意見。第九條轄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和有關單位認為需要制定規章的,應當向市人民政府報請立項。重要的規章立項申請,報送單位應當開展立法前評估。
政府立法部門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以及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等實際工作需要,可以直接提出規章制定項目,或者交由相關部門研究並提出意見。第十條轄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和有關單位應當於每年九月底前向市人民政府報送下一年度規章立項申請。
報送的規章立項申請,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所依據的法律、法規等有關規定;
(三)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
(四)開展調研、起草等情況。第十一條列入市人民政府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的項目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屬於規章制定許可權范圍;
(二)屬於市人民政府職權范圍;
(三)符合本市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政管理實際需要,能夠切實有效解決問題;
(四)制定依據明確,擬確立的主要制度和措施合法、必要、可行。
規章制定項目符合前款規定,制定條件成熟的,作為規章制定正式項目;制定條件不成熟的,作為規章制定調研項目。第十二條政府立法部門應當根據本規定第十一條規定,對制定規章的立項申請和公開徵集的規章制定項目建議進行評估論證,擬訂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
擬訂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應當與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規劃及年度立法計劃相銜接,並與省人民政府規章制定工作計劃相協調。第十三條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並向社會公布。
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應當明確規章的起草單位和規章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規章送審稿)等材料的報送時間。第十四條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擬新增規章項目或者取消規章項目的,應當按照本規定進行論證,並經市人民政府批准。
❷ 在我國最高的行政立法主體是
在我國最高的行政立法主體是國務院。
行政立法主體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權,可以制定行政法規或行政規章的國家行政機關。
行政法規應當備而不繁,邏輯嚴密,條文明確、具體,用語准確、簡潔,具有可操作性。
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行政法規項目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1、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適應改革、發展、穩定的需要;
2、有關的改革實踐經驗基本成熟;
3、所要解決的問題屬於國務院職權范圍並需要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一、行政立法的區別方式
1、立法主體不同,行政立法主體是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而權力機關立法的立法主體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以及特定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2、立法的調整對象不同,行政立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所涉及的較為具體的行政事務,而權力機關立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重大事項。
3、立法的效力等級不同,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級較低
二、行政立法是如何分類
1、依行政立法權的來源不同,可分為一般授權立法與特別授權立法。
2、依行政立法的主體不同,可分為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3、依行政立法的內容、目的不同,可分為執行性立法、補充性立法和試驗性立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八十九條 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
(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
(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
(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
(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
(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十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
(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
(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❸ 昆明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雲南省人民政府立法工作規定》和《昆明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市人民政府擬訂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的地方性法規草案(以下簡稱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應當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許可權、程序和要求,符合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突出地方特色,增強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控制數量,提高質量,慎立多修。第四條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於立法工作全過程。市人民政府編制規章立法規劃和規章年度立法計劃,制定有關重大經濟社會特別是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規章,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報告市委。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立法工作協調機制,研究解決立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立法工作完成情況納入目標任務考核。第六條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督促法規草案的擬訂和規章制定工作,並具體負責規章草案的審查工作。
市財政部門負責將立法工作經費納入起草部門預算予以統籌保障。
法規、規章的起草部門或者單位(以下簡稱起草單位)應當按照要求開展立法有關工作,並提供必要的人員、經費等保障。
其他有關部門、單位應當配合做好有關工作。第七條擬訂法規草案的程序包括立項、起草、討論決定和提出議案。
制定規章的程序包括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備案和解釋。第二章立項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立改廢釋並舉,組織制定規章立法規劃和規章年度立法計劃。
規章立法規劃在一定時期內對立法項目制定具有預期性和指導性,編制規章年度立法計劃時應當優先從立法規劃中選取立法條件較為成熟的項目。第九條市司法行政部門具體負責法規立法規劃、法規年度立法計劃項目建議的徵集,以及規章立法規劃、規章年度立法計劃草案的編制上報工作。第十條市司法行政部門可以通過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市司法行政部門網站、報刊、電視、政府立法基層聯系點或者其他方式,向社會公眾徵集立法項目建議。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向市司法行政部門提出立法項目建議。第十一條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度假)園區管委會,市級各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報送立法項目立項申請。
報送的立項申請應當經報送單位集體討論通過,由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多個單位共同報送的立項申請,應當由該幾個單位主要負責人共同簽署。第十二條立法項目建議或者立項申請應當對下列內容作出說明:
(一)新制定、修訂或者廢止立法項目的名稱、依據、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
(三)有關法律依據和其他立法參閱資料。
報送立項申請的,還應當說明起草的工作步驟和保障。第十三條市司法行政部門對立法項目建議、立項申請可以採取實地調研、召開論證會、立法前評估、網上徵求意見等方式開展研究,並通過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聽取市人大專門委員會、市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市政協委員會以及有關單位的意見。
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向有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反饋立項建議採納情況。第十四條立項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上位法未作規定,改革發展急需,具有地方特色的項目,應當立項;
(二)上位法已有規定,但比較原則或者作出授權性規定的,應當立項;
(三)上位法正在制定、修訂的,暫緩立項;
(四)能夠綜合立項的,不單獨立項;
(五)需要規范的事項可以通過立法以外的方式解決的,原則上不予立項。
擬立項的立法項目,應當符合地方立法的許可權和范圍。第十五條法規立法規劃和法規年度立法計劃的項目建議由市司法行政部門按照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要求及程序報送。
規章立法規劃和規章年度立法計劃草案由市司法行政部門上報市人民政府審議,通過後按照規定印發執行。
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及時跟蹤了解起草單位執行年度立法計劃的情況,加強組織、指導、協調、督促。
❹ 地方性立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地方立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是對國家立法的延伸、細化和補充,擔負著保障憲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實施和推進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職能。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地方性立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希望大家喜歡!
地方性立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立法項目的選題和立項還不夠科學。在立法項目的確定上,哪些項目要立法,哪些項目可以不立或者緩立,目前仍缺少統一的可操作的立項標准,實踐中隨意性較大,缺乏必要的規范和約束。存在著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法規項目無人牽頭起草,有關經濟工作的立法相對滯後,而個別條件不成熟可以緩立的法規卻列入了立法計劃的情況。
二是地方立法中部門利益傾向仍然不容忽視。如何防止和避免地方立法中的部門利益傾向,正確處理權力與責任、管理與服務的關系,一直是地方立法想著力解決而未能得到根本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隨著法制建設進程的加快,地方立法中部門利益傾向表現得更為隱蔽或間接。如在確定立法項目時,只注重申報有利於維護部門利益的項目,而對關繫到改革自身利益的項目不熱心;在法規起草過程中,考慮自身執法方便的較多,而考慮方便行政相對人、更好地為行政相對人提供服務的較少;在法規草案修改時,對立法機關作出實質性修改或增加義務性條款往往不太樂意,認為違反了所謂的“立法初衷”。
三是公民參與立法的渠道仍不夠通暢,公民與立法機關之間的互動機制尚未建立。公民除了被動參與立法機關公開徵求意見的活動外,主動向立法機關提出建議的很少,公民參與立法的熱情不是很高。雖然近年來加強了專家參與立法的工作,但專家在立法中的作用發揮離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四是對現行法規的清理不太及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客觀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上位法的出台和變更以及機構改革等原因,使某些法規的部分內容與上位法發生沖突,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發生了變化,這些法規已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發展和新形勢的需要,需要及時進行修改、完善或者予以廢止。
五是個別法規執行不到位現象仍然存在。由於領導重視不夠,法規宣傳不到位,群眾法律意識不強,執法經費不足,行政處罰力度不夠,執法隊伍和執法機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法規落實不到位的現象仍然存在。
如《唐山市農葯經營管理辦法》自2001年4月3日實施以來,為我市農葯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相對於管理全市2000多個農葯經營單位,1500多種農葯來說,全市農葯管理人員僅有80人,管理人員明顯偏少,並且人員調動頻繁,業務水平和執法能力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農葯經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加強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質量的措施和設想
(一)要做到立法選項的科學性和准確性。從一個地方來說,要實現構建和諧社會和又好又快發展的宏偉目標,需要地方立法來保障和推進;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需要地方立法來規范和調節。因此,地方立法工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憲法為依據,緊緊圍繞本行政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目標,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把立法決策同改革、發展的進程結合起來,通過地方立法,解決經濟和社會生活中需要用法規解決的矛盾和問題。
在制定地方立法的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時,要把有利於促進和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有利於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作為原則。
首先是堅持“急需先立、成熟先立”原則。凡是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保障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所需要的法規,就要積極立項,加快起草制定,尤其是對市場經濟發展中亟需用法規來規范和調整的利益關系和社會關系,更應該採取“急用先立”的辦法,及時立項和制定相應的地方性法規來規范和調整。
其次是要突出重點、解決難點、關注熱點。所謂突出重點,就是要求立法要著重圍繞能促進和保障我市科學發展示範區和人民群眾的幸福之都建設以及牽動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所謂解決難點,就是要求立法要努力消除那些長期影響我市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深層次因素。如物業管理、“三農”、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再就業等問題。所謂關注熱點,就是要求立法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堅決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第三是要統籌安排。一要根據市情合理安排立法項目。對有立法需求又有實施條件的,要優先安排;對有立法需求,但目前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的暫時不安排。二要對每年度的立法數量進行合理控制,以利於提高立法質量。三要按照盡量兼顧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原則進行安排。四要每年要安排必要的法規清理項目。對修改內容不是很多或者比較單一的,可以採取合並提案、聯合審議的方式處理。
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步子在加快,在地方立法中,不僅要注重法規的規范保障作用,而且要發揮法規的導向功能。地方性法規的立項和制定,不能僅局限於對已經發生的問題和已經出現的矛盾進行規范和調節,而且要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進行展望,對發展過程中即將或可能發生的情況和問題進行預測,積極引導。因此,要加強地方立法的前瞻性,加強立法預測,對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中可能出現的新趨向,要有科學的分析和預測,預先考慮安排立法規劃。
(二)要拓寬法規起草渠道,建立開放的、多元的起草機制。現在,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起草工作基本上是由政府有關部門承擔的。政府在經濟生活中肩負著宏觀調控和管理的職能,對市場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了解全面,尤其是經濟綜合部門和行政執法部門,對於哪些方面需要及時運用地方性法規來規范和調整掌握更及時,起草時更有針對性。但起草部門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或遲遲拿不出法規草案,或法規草案質量不高。此外,主要起草部門可能更多地站在本部門的角度,往往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在法規草案中過多地強調自身的利益,傾向於把本部門原有的權利和利益合法化。同時,比較注重公共權力的強化和公民義務的履行,實踐中往往出現執法部門權力大、責任小,處罰多、服務少,而對相對人和公民的權利卻重視不夠,得不到有效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僅僅靠政府部門起草法規草案,工作是難以做好的。因此,應當在繼續發揮政府部門在地方性法規草案起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時,改進法規草案的起草機制。對關繫到部門利益調整以及綜合性強、涉及面廣、一個部門難以單獨起草的法規,人大要積極發揮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可由市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市政府法制辦牽頭或組織起草,吸收專家、學者共同參與調研、起草、論證,或者委託相關專業機構或者專家負責相關內容的法規起草工作,形成立法工作者、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相結合的法規起草機制,以發揮各自的優勢和長處,提高法規起草質量。
(三)加強民主立法和科學立法。堅持以立法公開促進立法民主,充分運用法規草案公開登報、立法聽證會、座談會、論證會等各種形式,廣泛徵求社會各階層、各方面的意見。不斷改進和完善立法公開制度,拓展人民群眾參與地方立法活動的途徑和渠道,擴大人民群眾對立法工作的知情權,保障人民群眾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地方立法計劃的制定、法規草案的起草、審議和修改等活動,實現立法機關與社會公眾的互動。在現階段,地方性法規要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應有作用,就要妥善解決權利與權力的協調性問題。第一,要實現義務性立法向權利型立法轉變。和諧社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是一個追求全民發展、全面發展的社會,也就是一個公民權利能夠充分實現的社會。因此,在立法過程中要樹立公民權利本位的立法理念,以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為優先選擇,在任何時候都把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努力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把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作為地方立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二,要實現管理型立法向服務型立法轉變。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政府的合理定位至關重要。它既不能缺位,又不能越位、錯位。為此,立法既要賦予政府機關必要的手段,確保政府在創造平等的市場競爭環境、協調經濟社會發展、完善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等領域充分發揮其公共服務職能,又要強化對公共權力的制約,建立起公正合理、設置科學、程序嚴格、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要用制度促進政府轉變職能,實現權力與責任的統一,切實防止立法中“利益部門化”和“部門利益法制化”等問題。
(四)要研究和制定法規定期清理的工作機制。人大的立法工作機構要結合備案審查工作,根據上級人大會和國務院公報以及通過報刊等媒體,注意收集和整理上位法的出台和更新情況;政府的行政執法部門,是貫徹實施法律法規的主力軍,一線行政執法機構和人員對上位法的變化情況應當最清楚,對於本級地方性法規出現與上位法或者經濟社會發展明顯不適應、不一致、不協調和操作性不強等問題時,應當及時向本部門的法制工作機構匯報;政府部門應當定期將有關情況向法制辦報告或者向人大會的相關工作部門反映。對部分法規規范確實存在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市政府應當抓緊著手進行調研,及時提出立法項目的修改或者廢止的建議,以便列入年度立法計劃,及時納入立法程序。
(五)對地方性法規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各相應執法部門、市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面對新形勢,探索整合執法資源的新機制、新形式,進一步完善執法制度與機制,研究制定解決的措施,以適應法規實施的需要。市人大會及各相關的工作委員會在擬定工作監督和執法檢查內容時,應優先予以注意和考慮,有針對性的加強相應方面的工作監督與法律監督,促進相關問題的合理解決。
(六)加強學習和交流,努力打造一隻高素質的立法工作隊伍。立法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管理等各個領域,立法工作人員的素質,對立法質量影響很大。人大會領導應當加強對立法工作機構的建設,配齊立法工作人員,注重提高立法工作隊伍的綜合素質,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務實高效、作風過硬、團結協作、勤政廉潔的立法幹部隊伍。利用各種機會加強學習和培訓,定期舉辦法制講座,積極與外地人大展開經驗交流。通過召開地方立法工作會議和舉辦立法幹部培訓班等活動,向人大和政府各部門負責人和法制機構工作人員傳達立法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努力方向,及時總結立法工作經驗,講授立法知識,加強立法工作理論研究和討論,不斷提高立法技術水平,為地方立法工作邁上新台階打下良好基礎。
以胡錦濤為的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經驗的總結,是在新的國內外形勢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舉措。此外,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把改革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眾,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擴大開放的不竭動力。地方立法工作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理念、方法體現在具體實踐中。要認真總結工作規律和特點,要注意吸收、借鑒外地立法工作的經驗做法,同時加強對本地立法工作中帶有特殊性問題的研究論證。堅持和維護法制統一,堅持立、改、廢並重,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❺ 現在越來越多的水庫被私人承包了,這樣做合法合理嗎
水庫的主要作用是防洪、發電、灌溉、供水、養殖、旅遊等。目前,我國有水庫超8.4萬座,總庫容達4900多億立方米。
水庫按照《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准》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水庫。小型水庫包括小(1)型、小(2)型水庫。因興建人不同,分為國有水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興建的水庫)、自建水庫(電力、供水以及其他單位興建的水庫)和集體水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建的水庫)幾種。
編輯搜圖三、破壞水庫大壩向哪裡舉報?
根據《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水庫大壩(以下簡稱大壩)及其設施受國家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毀壞。大壩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大壩的安全保衛工作。禁止在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內進行爆破、打井、採石、采礦、挖沙、取土、修墳等危害大壩安全的活動。那麼,破壞水庫大壩向哪裡舉報呢?
根據《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的相關規定,在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內進行爆破、打井、採石、采礦、取土、挖沙、修墳等危害大壩安全活動的,由大壩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賠償損失,採取補救措施,可以並處罰款;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❻ 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設立縣級司法局可以辦理嗎
可以的。
司法局是司法行政機關,司法局一般職能由區縣級司法局實現,各級司法局隸屬於上級司法行政機構,各區縣司法局由設有區縣的市級司法局垂直管轄,
受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各級司法局負責本轄區內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普法宣傳、律師辯護、公證仲裁等業務辦理。
主要職責
(一)承擔全面依法治市重大問題的政策研究,協調有關方面提出全面依法治市中長期規劃建議,負責有關重大決策部署督察工作。
(二)承擔統籌規劃本市立法工作的責任。協調有關方面提出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建議,負責跟蹤了解各部門對立法工作計劃的落實情況,
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研究提出立法與改革決策相銜接的意見、措施。負責面向社會徵集政府規章制定項目建議。
(三)負責起草或者組織起草本市有關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草案。承辦各部門報送市政府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草案的審查工作。負責立法協調。
承辦市政府規章的解釋、立法後評估工作。負責協調各區各部門實施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中的有關爭議和問題。承辦政府規章清理、編纂工作,組織翻譯、審定政府規章的外文正式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