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陝西

道德經陝西

發布時間: 2023-03-10 12:40:29

A. 陝西老子墓洞深不可測,洞口有什麼至今無人會念

老子晚年生活在陝西西樓觀,而且根據歷史記載他也是在這里羽化成仙。之後老子被葬在吾老洞里邊,吾老洞是一個當地的天然溶洞,在洞口有一對對聯,根據傳聞這是老子親子寫的。不過直到現在,這17個字的對聯,人們只能認出七個字,剩下的十個字翻遍,所有的書籍都沒有辦法證實,得知他們怎麼讀和具體意思。

雖然老子的洞穴神秘之處很多,不過最讓人稱奇的還是門口的對聯。畢竟老子遺留的《道德經》被後人稱作為典範。你就是可見老子的思想有在很多方面有可取之處。這副對聯如果真的是老子所作,那麼很可能是老子生前遺留的最後一件作品。在老子人生的最後一段時間,他又有什麼感悟寫下了這個無人會念的對聯呢?這才是人們最新想要知道的疑點。

B. 西安樓觀台,真的是道教文化發源地嗎

西安樓觀台是道教文化的發源地,因為道教寶典《道德經》就是當年老子在樓觀台親筆所作,老子也曾在這里築台授經,把自己的道法流傳後世,所以西安的樓觀台不僅是道教文化最早的發源地,也是道教中的天下第一福地,地位非常高。

樓觀台的景色

樓觀台國家森林公園的地址是陝西省的周至縣,距離西安大約70公里,在地理上與秦嶺西部接壤。這是一個很大的旅遊景區,不僅環境清靜、山青水美,文物古跡也特別多,尤其是能夠在這里體驗到很豐富的道教文化,更有一棵老子當年親手種下的銀杏樹,現在已經長得很大了,秋天時銀杏滿樹金黃是一道很好的風景線。

C. 老子西出函谷關,留下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經》,之後他的去向如何

首先,我們先要知道「老子出關」的「關」是位於秦豫交界的函谷關。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該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也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

臨洮在哪裡呢?甘肅定西市境內,蘭州市以南。老子在臨洮「飛升」後,其子嗣在此繁衍生息。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稱:「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後世天下李氏都稱老子為李姓「太上始祖」。

D. 道德經到底是在哪兒寫的

應該是陝西寶雞西南,而不是洛陽或者函谷關,更不會是鎬京。首先,老子是東周人,東周都城應為洛邑,即洛陽,因為犬戎主大鬧鎬京,周平王東遷洛邑,西周就變東周了!老子在東周時擔任編撰官,有文化的那種圖書管理員。傳說有天他突然辭職,騎著一頭青牛向西而去。在經過大散關,也就是今天陝西寶雞西南的時候,被鎮守關隘的尹喜挽留,勸說他寫下舉世聞名的《道德經》,將畢生思想濃縮在這一篇五千字短文中,然後出關而去,從此不知影蹤,也就是說西出函谷關之前經過大散關的時候就寫下這部千字文了。我模糊記得史書大概,歷史主體記載上還是不會出錯的

E. 老子著述彪炳千秋《道德經》的地方函谷關

函谷關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 歷史 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著名景點有函谷關,太初宮,藏經樓,碑林等,是國家AAAA級 旅遊 景區。

這里曾是戰馬嘶鳴、硝煙彌漫的古戰場,「六國伐秦」的戰鼓就在此擂響;這里流傳著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 歷史 典故:「仙丹救民」、「雞鳴狗盜」、「公孫白馬」、「作法自斃」,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些家喻戶曉的 歷史 傳說。

函谷關古道是古代崤函古道的一部分。崤函古道是指現在的河南省新安縣的崤山以西,直至陝西潼關之間蜿蜒480華里的古道。函谷關以西至潼關120華里古稱桃林塞,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描述為‚沿途崇山峻嶺,高出雲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函關古道是指函谷關東城門向西直至稠桑,全長15華里。《元和郡縣志》對函谷關古道的記載是:‚絕岸壁立,柏林蔭谷中,殆不見日‛,並道路狹窄,幽深漫長,可謂‚車不方軌,馬不並鑾‛。

這里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更為這個險峻的關隘深深地畫下了一個文化符號,他的辯證思想和無為而治的主張一直影響著這個民族。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里朝聖祭祖。

F. 老子出關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老子最後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弱了,衰敗得不像樣子了。他決定出走了,要遠走高飛了。這要說到老子出關的事了。
老子要到秦國去,到西域去,這就得經過函谷關。另外一種說法是大散關。函谷關大概原來在今天的河南靈寶縣,後來關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縣。這里兩山對峙,中間一條小路,因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險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樣,所以取名為函谷關。
守關的長官是尹喜,稱關令尹喜。這一天他正站在城關上瞭望著,只見關谷中有一團紫氣從東方冉冉飄移過來。關令尹喜是一個修養與學識極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這種氣象,心裡一頓,這是有聖人來了!只有聖人來才會有這樣的雲氣,今天一定有聖人要經過我的城關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會兒,就見到一位風骨非凡、仙風道骨的人,騎著一頭青牛慢慢向關口行來。竟然是老子!關令尹喜知道他要遠走高飛了,就一定要讓這位當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來,於是纏著他,要他寫一點著作,作為放他出關的條件。
老子當然是不太願意的,但是不答應關令尹喜,是不會放他過關的,他不給你護照簽證啊!老子沒辦法,於是只得答應條件。另外,老子答應他還有一個原因。《史記集解》有材料說,關令尹喜「善內學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看星宿,看雲氣,看到一團紫氣飄來便知是聖人來了。我們就是看到這團紫氣也解讀不出來嘛。據說關令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關令子》。老子也佩服這位「服精華,隱德行仁」的大智者,「亦知其奇怪」,所以有一種得遇知音的感覺,這就為他著書了,能為知音著述不亦樂乎?
那時老子沉思默想,將他的智慧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在了簡牘上,先寫了上篇,又接著寫了下篇,據說寫了幾天。寫完了一數,共有五千來字,取名為《道德經》,上篇叫《道經》,下篇叫《德經》,又分成八十一章。於是一部「五千言」的驚天動地的偉大著作誕生了!據說,關令尹喜讀到這樣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對老子說:「讀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當這個邊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爾一笑,同意了。據說,關令尹喜真的跟著老子出走了,後來還有人看到他們兩人一起在西域流沙那兒呢,而且都活了好長好長的歲數!
老子出關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地傳說著,演繹著。魯迅先生也對此發生過興趣,還專門創作了故事新編《老子出關》,還與別人打了一點筆墨仗。另外,老子出關中的「紫氣東來」也成了中國文化中的一 個基因,帝王之家將「紫氣」當作吉祥、祥瑞,你看生個孩子如果紫氣滿室,古人認為這孩子必定大有出息。老百姓之家也把「紫氣」當作吉祥的象徵,於是把「紫氣東來」這些字寫在大門上等等。先民還認為,哪個地方有寶物,哪個地方就會在上空出現紫氣。
有趣的是老子騎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個著名的意象,青牛後來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騎了。到後來,「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詞了,老子又被稱為「青牛師」、「青牛翁」等。這青牛還被老子家鄉的百姓看作是神牛,說老子當初出關是乘這青牛飛過去的,並且又有一段美妙的傳說。
今天在老子的家鄉河南省鹿邑縣城內的東北角上還有一處高約13米的高台,叫「老君台」,又叫「升仙台」,台上有座老子廟。廟前埋有一根碗口粗的鐵柱子,稱為「趕山鞭」。相傳老子50多歲時曾在這里講學,此地離自己家有好多路,來來往往都要經過一座山叫「隱陽山」。這座山很高,遮天蔽日,山北見不到太陽,冰天雪地,寸草不生。山南又烈日當空,莊稼枯死,老百姓受盡了苦難。老子目睹這一切,雖想解救百姓,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如今騎青牛飛過了函谷關,知道自己已經成仙,青牛也會說人話了,於是又要青牛一起飛回家鄉去治理那座山。到了家鄉,老子揮鞭打山,山頂削去了,並且飛到了山東,成了泰山。再一鞭子打去,把山腰打到了河南,成了平頂山。這時鞭梢甩斷,甩斷的鞭子飛到了山西。老子一看手中的鞭子只剩下一個桿子,就順手插在地上,這就是這個鐵拄子的來歷。老子又乘青牛飛走了,而那鞭子桿就永遠留在了那兒。百姓感謝老子前來趕走山,因為從這以後老子家鄉就過起了風調雨順的好日子了。百姓就把老子揮鞭趕走山時站立的土台叫「升仙台」,將地上的鐵柱子稱「趕山鞭」。唐高祖李淵尊老子為「太上老君」,又把這個台稱為「老君台」,還修了廟,進行祭祀。——這是老百姓何等瑰麗的想像啊!讀了老子家鄉的這一則傳說,更感到老子又是有血有肉地活在老百姓中間!老子文化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中國的深厚博大的文化也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衍生出來,又一層一層地累積起來的。

G. 老子為什麼要西行

魯迅筆下《故事新編》中的《出關》繪聲繪色地描述了「老子為什麼會西行」,但也引起了較大的爭議。有人說他在「詆毀」老子,有人說他在「寫實」,有人說他是在「隱喻」什麼??《出關》的本意到底是什麼,老子又為什麼會西行呢?

相關鏈接:

1、經過歷史學家對大量史料的梳理研究和實地走訪,探尋出老子在甘肅的大體行程線路是:出函谷關(今河南靈寶縣東北),過散關(今陝西寶雞市西南),入甘肅,經游天水、隴西、臨洮、蘭州、酒泉等地後,又回到隴西邑,落戶臨洮,最終在臨洮東山「飛升(去世)」。

2、《後漢書》記載,老子出關後「西入夷狄」。東漢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官員襄楷給漢桓帝上書中有雲:「或言老子西入夷狄為浮屠。」

3、《莊子養生主》記載雲:「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說明老子有可能死在秦地隴西古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他在秦地的生前好友失(一作佚)前來弔唁,哭號三聲而別。老子在臨洮「飛升」後,老子子嗣在此繁衍生息。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稱:「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後世天下李氏都稱老子為李姓「太上始祖」。

4、《老子化胡經》曾經是道教的一部經典,該書主要的內容是認為:老子出關西去之後,把他的教導傳化於西域,並特別指出,所謂印度佛教乃是淵源於老子的教導。

5、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帛書版「道德經」摘錄: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有(又)玄,眾眇(妙)之【門】。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訾(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隨),恆也。(斷句標點是加上去的,大括弧內的是帛書上爛掉的,小括弧內的是通假。)

6、隨著量子力學的出現,人們對《道德經》的研究也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帛書版《道經》首句「道可道,非恆道」,有可能說的就是「『道』這個真理不是絕對的,而是隨著「大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從科學角度分析,我們所處的空間是「三維度空間」,我們認識的一切真理、規律都是三維度的,比如三維里「時間是不可逆的」,但到了「四維空間」,時間便是「可逆」並可以「永恆」的「變數」了。三維空間的很多科學理論,到四維空間將被顛覆。

H. 李耳留下《道德經》後騎牛西去,他去了哪裡

史書記載,老子經過函谷關的時候,尹喜強行挽留,老子無以為報,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經》,繼續向西,然後不知所終,民間傳說不少,乃千古之謎。

時至今日,臨洮縣嶽麓山還有「超然台」、「說經台」、「飛升崖」、「文峰塔」等跟老子有關的遺跡呢。

熱點內容
2011年司法考試刑法題 發布:2025-01-13 13:03:40 瀏覽:156
民事訴訟法143條規定 發布:2025-01-13 12:44:07 瀏覽:843
民法典刪除的法律 發布:2025-01-13 12:44:02 瀏覽:711
刑法人員 發布:2025-01-13 12:36:07 瀏覽:865
法院沒給票據 發布:2025-01-13 12:33:17 瀏覽:995
什麼是職業道德含義 發布:2025-01-13 12:32:26 瀏覽:147
江西省司法鑒定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3 12:31:05 瀏覽:978
上海達堯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13 11:48:29 瀏覽:506
法學會如何 發布:2025-01-13 11:35:25 瀏覽:11
最新貨車法規 發布:2025-01-13 10:48:54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