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我國對安樂死的態度以及立法情況
❶ 談談對安樂死的看法
1,首先明確回答你安樂死是一種文明的死亡狀態,安樂死的立法是必然的。我國已經就醫學界、倫理學界、法學界、社會科學工作者在為安樂死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進行探討了。
2,安樂死與道德沒有沖突,我國從立法原則上來看已經越來越傾向於人權重要性。實施安樂死是為了將死亡過程文明化、科學化。他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讓瀕死者在死亡過程中減輕或消除死亡痛苦。安樂死對象應該是醫學上無法挽救且存在痛苦、自願要求解除痛苦的瀕死者。安樂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瀕死者的生命質量和尊嚴的尊重
他必須是要求者本人意識清醒狀態下作出的決定或真誠委託。其他象醫生,家屬和監護人的建議和要求都是無效的。所以說安樂死是瀕死者自己真實意思的表現,是尊重他人權的體現,任何不屬瀕死者的人都不允許申請安樂死的。我聊天室曾經也為安樂死這個話題討論過兩次,眾說紛紜。我的主張就是在尊重當事人人權和實際客觀事實存在的情況下,安樂死是不違背道德的。
❷ 中國允許安樂死嗎
在我國,在法律未允許實行積極安樂死的情況下,實行積極安樂死的行為,仍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不能認為這種行為不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條的但書為根據宣告無罪。當然,量刑時可以從寬處罰。對實施積極的安樂死的行為,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所謂安樂死,通常是指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瀕臨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囑托而使其無痛苦地死亡。
母親身患重病, 癱瘓在床, 女兒女婿打工賺錢, 為母治病, 終日端茶喂飯、 洗腳擦身。 母親實在無法忍受疾病的折磨, 一次一次哀求家人幫忙購買毒葯, 讓她盡快解脫。
終於, 女婿買來毒葯, 女兒、 女婿和老伴兒眼睜睜地看著她服下毒葯。 數個小時後, 她離開了人世。
這起令人唏噓不已的案件發生在浙江台州, 2018 年 6 月 1 日, 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女婿、 老伴兒有期徒刑 3 年, 緩刑 5 年; 判處女兒有期徒刑 2 年, 緩刑 3 年。 這個判決算是在現有法律框架中非常寬宥的處理了。
該案涉及安樂死這個讓人無比沉重的話題。
一般說來, 安樂死可以分為積極安樂死和消極安樂死, 前者是採用積極的措施加速患者的死亡進程, 如給患者注射或服用劇毒葯品、 麻醉葯物讓其迅速死亡; 後者則是通過停止、 放棄治療, 讓患者自然死亡。 包括我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對消極安樂死持容忍態度, 但對積極安樂死則認為屬於犯罪。
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將積極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 2001 年 4 月 1 日, 荷蘭國會眾議院、 參議院分別以 104 票贊同、 40 票反對和 46 票贊同、 40 票反對、 1 票棄權, 通過了安樂死合法化法案。
緊隨其後的是鄰邦比利時, 2002 年 5 月, 該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 當然, 兩國對於安樂死的條件有嚴格的限制。 荷蘭法律要求安樂死只能對 12 周歲以上的人實施, 而且必須符合 「合理關懷標准」 (Due Care Criteria), 否則其行為還是構成刑法中所規定的受囑托自殺罪, 最高刑為 12 年監禁。
❸ 法律安樂死
安樂死的問題在中.國尚未正式討論,但促使安樂死問題激化的那些先進的醫.療技術,在中.國已大量引進並推.廣。1⑨88年7月5日,中.華醫學會、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法.學會、上.海醫科大學以及其他有關單位,聯合發起召開了「安樂死」學術討.論.會。與會的各.界代.表一致認為,盡管中.國在實際工作中,安樂死,特別是消極的安樂死幾乎經常可以遇到(積極的安樂死,在中.國已經公布至少7個案例,實際上大大超過此數),通常並不引起法.律糾紛,但是考慮到中.國的具體情況,還不存在為安樂死立法的條件。討論中.出現的分歧意見與國外大體相同。
安樂死「猶抱琵琶半遮面」
自1994年始,全國人代會提案組每年都會收到一份要求為安樂死立法的提案。在1997年首次全國性的「安樂死」學術討.論.會上,多數代.表擁護安樂死,個別代.表認為就此立法迫在眉睫。看來安樂死立法已不能迴避了。但法.律實現的是大多數人的意志,安樂死是否符合大多數人的意志,眼下尚無科學性的調.查結果。而且法.律付諸實踐,就有極大的強.迫性,一旦安樂死立法,它就像橫在病人面前的一把雙面刃,用得好,就可以真正解除病人的痛苦;用得不好,就可能成為剝奪病人選擇生命權.利的借口,被不法不義之徒濫用。
因此,在我.國,雖然上.海等地有悄悄實施安樂死的案例,但安樂死並未獲得合法地位。據現行刑法解釋,安樂死屬故意殺.人罪。對於其法.律後果,一直有兩種爭論。一方認為,安樂死不能阻止行為的違法性,仍構成刑法上的殺.人罪,但處罰可以從輕。另一方認為,安樂死雖然在形式上具備故意殺.人罪的要件,但安樂死是在病人極度痛苦、不堪忍受的情況下提前結束其生命的醫.療行為,而醫.療行為是正常行為,因而可以阻卻其違法性,不構成殺.人罪。
1⑨86年發生在陝西漢中的我.國首例安樂死案.件,曾歷經6年艱難訴.訟。醫生蒲連升應患者兒女的要求,為患者實施了安樂死,後被檢.察院以涉嫌「故意殺.人罪」批准逮.捕。案.件審理了6年後,蒲終獲無罪釋放。但這並不意味著安樂死的合法性,安樂死仍是違法的,只不過由於蒲連升給患者開具的冬眠靈不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危害不大,才不構成犯罪。
在民間,也許是人們對醫學預防死亡、延長生命的印象太深了,因此很多人認為醫生的道.德責任是救死扶傷,任何安樂死都被認為是不道.德的。有人說,我.國的國情是,很多人嚮往和追求的不是「死」的權.利,而是需要保衛「生」的神聖權.利。
法.學界人.士出言亦很謹慎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胡雲騰認為,安樂死立法和怎麼實施是密切聯.系的,實施安樂死影響到能否制定這個法.律。目前看來,我.國無論在醫.療技術、醫生的職業道.德各方面的條件都不具備。
「社.會的立法需求現在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盡管社.會上一些人.士呼.吁安樂死立法」,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刑法研究室主.任陳澤憲說,「從我.國的一些倫.理道.德觀念,以及現行的一些法.律障礙來看,都不具備實施安樂死的條件。」
但這並不能阻止要求安樂死合法化的呼聲。病人應有尊嚴死去的自主.權,這是擁護安樂死的人很充分的理由。著名作家史鐵生在《安樂死》一文中說:與其讓他們(植物人)無辜地,在無法表達自己的意願無從行使自己的權.利的狀態下屈辱地呼吸,不如幫他們凜然並庄嚴地結束生命。這才是對他們以往人格的尊重,才是人道。曾是安樂死合法化提案的發起人之一的北.京兒童醫院兒科專.家胡亞美說,安樂死可以節約我.國有限的衛生資源,把它用於更有治療希望的病人身上。
安樂死引起熱議
「安樂死」一直是引起社.會各.界頗多爭議的話題。
來自英國的Debbie Purdy,(2014年獲得.法庭裁定在她將來若執行安樂死時其家人無須負上法.律責任)以視.頻方式參與是次發布會,發表她對生命的看法,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去決定自己的生命。
香.港醫學會副會長陳以誠醫生則表示醫生的責任是救死扶傷,安樂死的立法問題尚面.臨諸多障礙。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副主.席簡柏基反復強調了生命的可貴性,對生命應該始終保持希望。
法.律現狀
在我.國,在法.律未允許實行積極安樂死的情況下,實行積極安樂死的行為,仍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不能認為這種行為不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條的但書為根據宣告無罪。當然,量刑時可以從寬處罰。
對實施積極的安樂死的行為,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所謂安樂死,通常是指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瀕臨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囑托而使其無痛苦地死亡。安樂死分為不作為的安樂死與作為的安樂死。不作為的安樂死(消極的安樂死),是指對瀕臨死亡的患者,經其承諾,不採取治療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維持裝置)任其死亡的安樂死。 這種行為不成.立故意殺.人罪。安樂死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沒有縮短患者生命的安樂死(本來的安樂死、真正的安樂死),這種行為不成.立犯罪;
(二)是具有縮短生命危險的安樂死(間接安樂死)。這種行為雖然具有縮短患者生命的危險,但事實上沒有縮短患者生命,也不成.立故意殺.人罪;
(三)是作為縮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樂死(積極的安樂死),即為了免除患者的痛苦,而提前結束其生命的方法。
現世界上只有個別國.家對積極的安樂死實行了非犯罪化。而我.國對於安樂死還是持反.對態度的。
立法之路
由於安樂死的問題比較復雜,涉及道.德、倫.理、法.律、醫學等諸多方面,中.國尚未為之立法。
在1⑨88年七屆人.大.會.議上,最早在全國人.大提出安樂死議案的是嚴仁英和胡亞美,兩人分別是中.國婦產科學和兒科專.業的泰斗。嚴仁英在議案中寫下這么短短幾句話:「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但與其讓一些絕症病人痛苦地受折磨,還不如讓他們合法地安寧地結束他們的生命。」
1994年全國兩.會期間,廣東32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要求結合中.國國情盡快制定『安樂死』立法」議案。
1995年八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有170位人.大代.表遞交了4份有關安樂死立法的議案。
1996年,上.海市人.大代.表再次提出相關議案,呼.吁國.家在上.海首先進行安樂死立法嘗試。在隨後於1997年首次舉行的全國性「安樂死」學術討.論.會上,多數代.表擁護安樂死,個別代.表認為就此立法迫在眉睫。
2003年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受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兒童醫院院長胡亞美教授的委託,向大.會提交了在北.京率先試行「安樂死」並建立相關法規的建議。
2003年7月22日媒體報道稱,廣東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在會辦本省政協委.員該提案時指出,立法實行「安樂死」有違憲.法。有關負責人說:「不管實行『安樂死』是自願與否,實際上是對生存權的剝奪,而生存權是憲.法直接保護的權.利。」
❹ 安樂死在中國合法嗎
安樂死在中國不合法。
生命是公民作為權利主體而存在的物質前提,生命權一旦被剝奪,其他權利就無從談起,所以,生命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保護公民的生命權不受非法侵害,是我國法律的首要任務。故意殺人罪是,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生命是行使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和前提,任何公民的生命都受法律保護。生命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根據相關法律解釋,安樂死屬故意殺人罪。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審理故意殺人罪應注意下列問題:
1、直接故意殺人與故意間接殺人的不同點是:
(1)直接故意殺人有明確的殺人目的,對其行為會引起被害人死亡的結果,抱著希望的態度;而間接故意殺人,對被害人是死是活,並不積極要求,而是聽之任之,完全採取放任的態度;
(2)直接故意殺人有未遂,間接故意殺人則不存在未遂。
2、經他人要求幫助他人自殺的行為是否構成本罪,刑法學界和司法實踐中有不同看法,主要是針對「安樂死」,「安樂死」的法律責任問題應通過立法解決。在立法未能解決前,經他人主動要求或者徵得他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仍應認定構成本罪,原則上應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但屬情節較輕,量刑時應從輕或減輕處罰。共謀自殺的行為,在相約自殺的過程中,沒有強制或者誘騙的因素的,不具備本罪之特徵,不應定本罪;也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3、對故意殺人案件量刑時,一般對情節較輕的認定是防衛過當殺人的;基於義憤殺人的;因受被害人的長期迫害而殺人等等。而對間接故意殺人案件的量刑一般應輕於直接故意殺人案件。若犯本罪屬俗稱「大義滅親」的量刑時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第十四條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❺ 求:我國關於安樂死的規定
我國沒有制定具體的相關規定,但是對安樂死是持反對態度的。
法律現狀:
在我國,在法律未允許實行積極安樂死的情況下,實行積極安樂死的行為,仍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不能認為這種行為不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條的但書為根據宣告無罪。當然,量刑時可以從寬處罰。
(5)我想知道我國對安樂死的態度以及立法情況擴展閱讀:
安樂死的立法之路:
由於安樂死的問題比較復雜,涉及道德、倫理、法律、醫學等諸多方面,中國尚未為之立法。
1、在1988年七屆人大會議上,最早在全國人大提出安樂死議案的是嚴仁英和胡亞美,兩人分別是中國、婦產科學和兒科專業的泰斗。
2、1994年全國兩會期間,廣東32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要求結合中國國情盡快制定『安樂死』立法」議案。
3、1995年八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有170位人大代表遞交了4份有關安樂死立法的議案。
4、1996年,上海市人大代表再次提出相關議案,呼籲國家在上海首先進行安樂死立法嘗試。
5、在隨後於1997年首次舉行的全國性「安樂死」學術討論會上,多數代表擁護安樂死,個別代表認為就此立法迫在眉睫。
6、2003年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受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兒童醫院院長胡亞美教授的委託,向大會提交了在北京率先試行「安樂死」並建立相關法規的建議。
7、2003年7月22日媒體報道稱,廣東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在會辦本省政協委員該提案時指出,立法實行「安樂死」有違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