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品質方面

道德品質方面

發布時間: 2020-12-29 23:20:57

① 思想道德品質包括什麼內容

1、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包括品德知識和品德判斷兩個方面。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做是非、善惡判斷時引起的內心體驗,表現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品德情感是學生產生品德行為的內在動力,是實現執行轉化的催化劑。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們為實現一定的品德行為目的所做出的自覺而頑強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調節學生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通過實踐或練習形成的,是實現品德認識、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產生品德動機的行為定向及外部表現。品德行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標志,是衡量少年兒童認識與修養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1)道德品質方面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品質的價值:

從青年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正置身於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背景中。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不僅要從治理社會大環境入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且,要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課,對大學生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艱苦奮斗創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② 我的成長目標道德品質方面怎麼寫

1.道德規范方面的目標
關心學習。懂得學習的中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既是自己的義務又是自己的權利;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學習科學的學習方法。
關心他人,尊重、愛護、幫助他人。
熱愛班級和學校集體,愛護集體榮譽;具有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樹立勞動觀念,積極參加勞動,有良好的勞動習慣,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艱苦奮斗的思想作風。
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禮節。
確立關心環境的意識,保護環境。
2.思想規范、政治規范方面的目標
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關心家鄉建設。
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擁護、熱愛中國共產黨。
懂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開放的形勢,具有與祖國休戚與共的感情,有振興中華、建設家鄉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能夠把個人前途與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結合起來。
具有現代意識,惜時守信,重視質量,講求效率,優質服務等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並能進一步樹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念、公平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和改革開放意識。
有基本的民主意識與法制觀念,知法,守法。
相信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有獨立思考、實事求是、
勇於創新的精神。
能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社會現象。
(二)思想品德心理的發展目標
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諸方面心理素質得到和諧發展。
具有義務感、責任感、誠實、正直、關心別人、珍惜友誼、守信、自尊、自主性、積極進取、勇敢、樂觀、毅力、自製力、好學、勤奮、刻苦、認真、愛惜時間、喜歡思考等良好心理品質。
(三)思想品德能力發展目標
1.思想品德認識能力
具有以道德思維為主,包括對人們之間道德關系、思想關系、政治關系,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道德判斷、道德推理的能力。也就是具有在實際生活中表現出的道德評價能力,對社會思潮的分析、評價能力,對社會信息的辨析篩選能力,對社會政治的定向能力,對行為後果的預測能力等。

③ 怎麼寫道德品質評價表

1、如下表所示:

拓展資料:

1、歷史上各種倫理學說都根據其所代表的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提出相應的道德品質的范疇體系。 如中國古代的儒家,提出了以 "仁"為核心的,包括"智、仁、勇","恭、寬、信、敏、惠"和"溫、良、恭、儉、讓"等道德品質的范疇體系。

2、同人的其他品質或品性相比,道德品質的一般特徵是綜合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高度凝結著個人自覺的意志和信念,並因此表現為道德行為總體的穩定傾向。

3、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現實社會關系狀況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客觀基礎,參加社會實踐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根本途徑,個人的主觀努力和自我修養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內在條件。對於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形成來說,更應注重於參加革命實踐、接受共產主義教育和自我道德修養。

④ 形容人道德品質的詞語

形容人道德品質的詞:廢寢忘食、孜孜不倦、樂於助人、拔刀相助、舍己為人、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繩鋸木斷、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溫柔敦厚、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剛正不阿、光明磊落、清廉正直、大公無私、拾金不昧、真心實意、誠心誠意、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等。

(4)道德品質方面擴展閱讀

孜孜不倦

【解釋】: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出自】:《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白話文:於是更加潛心於書海中,看書勤奮不知疲倦。

【示例】:他長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工作。

【近義詞】廢寢忘餐、孳孳不息、業精於勤、如飢似渴

【反義詞】無心進取、游手好閑、虛度年華

2、拾金不昧

【解釋】:金:原指錢財,現泛指各種貴重物品;昧:隱藏。拾到東西並不隱瞞下來據為己有。指良好的僕人道德和社會風尚。

【出自】:清·《歧路燈》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示例】:我們每個人都應從小養成~的好品德。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路不拾遺

【反義詞】敲榨勒索、見財起意

3、剛正不阿

【解釋】:阿:迎合,偏袒。剛強正直,不逢迎,無偏私。

【示例】: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剛強正直,不逢迎

【近義詞】持正不阿、執法如山、奉公不阿

【反義詞】不識好歹、阿意取容、點頭哈腰

4、專心致志

【解釋】: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白話文:棋也是數(計算)的一種,而且是淺易(平常)的。如果不專心致志的來學的話,也是學不好的。

【示例】:不由我不專心致志搞這一套。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全神貫注、誠心誠意、屏氣凝神

【反義詞】神不守舍、心猿意馬、魂不守舍

5、樂於助人

【拼音】[ lè yú zhù rén ]

【解釋】很樂意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們。

【近義詞】助人為樂、樂善好施、雪中送炭

【反義詞】落井下石、漠不關心、惹事生非、奸詐貪婪

⑤ 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從形式來看,道德包括一個人的言論和行為兩大方面;從內容來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5)道德品質方面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做到「日三省吾身」:

第一應當分得清先與後,該先的一馬當先,該後的甘居最後。先進性最重要的特點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眾的前列,帶領群眾;

第二走在時代的前列,引領時代潮流。共產黨員要有"先人後己,先公後私"的思想覺悟,始終把黨的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置於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著群眾,不搞近水樓台先得月。

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後"的優良品質,艱巨任務搶在先,危難之際沖在先,做改革創新的先行者,攻關克難的急先鋒。生活享受往後靠,物質待遇不與人攀比,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人、帶動人。

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識,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執行黨的決議率先垂範,完成黨的任務身先士卒,不落在群眾後面。

⑥ 人類的優秀道德品質是什麼

(一)整體至上,「克己奉公」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國傳統倫理結構中,為國利民,「興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經上》)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現,是最大的「義」。堅持這個原則,以此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一切服從這一準則,乃是「仁人志士」的體現。從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們一直倡導這種人生的境界。孔子曰:「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論語·雍也》),孟子曰:「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孟子·滕文公上》)。范仲淹主張「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杜甫詠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的秋風所破歌》);林則徐銘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觀點、主張,都堅持從國家利益和整體利益至上的原則出發在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對群體的關繫上,「義以為上」、「先義後利」。考慮個人利益時應不違背道德原則,不得傷害社會和他人利益。所謂「義然後取」、「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論語·雍也》)。
(二)仁愛兼利的人際和諧原則

在中國傳統倫理中,特別重視和強調對人的尊重和關心,提倡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心,愛護和幫助,力圖構建和諧親善的溫和氣氛。孔子以「仁」作為自己倫理道德的核心內容,他將「仁」同「愛人」相聯系,把「愛人」作為「仁」的根本要求。倡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仁」,「博施濟眾者,可謂仁矣」(《論語·述而》)。主張人與人相和,就從自己的慾望、情感、意志和利益的切身感受上,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增強理解,彼此相互體貼,照顧,給對方以便利,特別是對有困難者以幫助和救濟。墨子從人與人的樸素尊重的功利原則,提出了「兼相愛,交相利」的倫理原則。他認為,人與人的矛盾、糾紛,都是由於「虧人而自利」的利己思想引起的,即「不相愛」,困此人應當「愛人若愛其身」,而愛人和被人愛是相互聯系的。「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墨子·兼愛中》)。這種人際相愛不僅表現在心理上的同情與關心,更表現在實際生活中的互利互惠,使人得到實際利益。「兼和愛」而「交相利」,默家沖破了儒家「愛有等差」的等級觀念,而倡行兼愛到利的普遍性。力爭使之「廣施周遍」、「廣達四海」。
(三)「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與「厚德載物」的寬闊胸襟。

中華傳統文化數千年的流變,化育而成中國人的人格精神,表現為相互聯系而又相對而生的兩方面:一曰「自強不息」,二曰「厚德載物」。在《易經·易大傳》中,最早提出「剛健」學說,「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象傳》)「剛健」表現為人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剛強不屈的性格,奮發圖強的斗爭精神,「剛健自強」的思想,歷來被歷代思想家所崇尚,成為人們激勵鬥志、克服困難的精神支柱。而「厚德載物」則是中華傳統倫理所孕育的人文情懷,也是實現剛健自強的現實途徑。《易經·象傳》中指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主張君子應象大地那樣以博大的胸懷、孕育、承載與容納萬物,從而使自己成為博大精深的聖人。這一優秀的品質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以喜悅的情懷容納別人,善待別人,善待人生,凡事多從好處看,在生活中發現美,發現對人類,對自己有益的東西,與人相處,多發現共同點,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其二就是以謙遜的態度,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長處,取長補短,而克服自己的缺陷與不足,這種廉和態度促使人不斷充實自己,從而使自己日益壯大起來。
(四)修身自律,躬行實踐的道德修養原則

注重加強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是中華傳統道德中獨具特色的倫理文化,在這個方面可資借鑒繼承的精神遺產也最為豐富。

在中國古代各思想流派中都有關於道德修養的論述,而儒家一派在這方面的思想資料最為系統,儒家學派為人們構畫著「三綱八目」的修養系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三綱」,明確了個人道德品質修養的根本目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各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禮記·大學》)這里的「修身八目」詳細地規劃了個人道德品質修養的八個階段,而且他們認為,道德修養是社會上所有的人們共同的立身之本,「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儒家學派既概括了道德修養的完整體系,肯定道德修養的極端重要性。同時還為指導人們的道德修養,提出了許多具體可行的道德修養方法,諸如「立志」、「學習」、「克己」、「內省」、「實踐」、「慎獨」等。他們特別注重「立場」的修養意義,認為「立志」是做人的開端,是成才的根基。「三等可以奪帥焉,匹夫不可以奪志」(《論語·子罕》),而「立志」的核心是「志道」,即志向要遠大,崇高「朝聞道,夕死可矣」、「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員與議也」(《論語里仁》)。「克己」是說為達到一個崇高的道德境界,必須克制自己的私慾與主觀偏見,使自己的心理情感與行為方式符合道德的要求。「學習」是道德修養的基本手段,在古代儒家經典里,「學習」主要是對道德理論,道德規范的學習與了解。《論語》的開篇詞,便是孔子對道德學習的感懷,「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孔子將道德學習概括為「學」、「問」、「思」、「辨」、「行」五個階段,即「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不僅要學習經典,還要向道德先進典型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學而》)。「內省」就是不斷地反思自己,察覺自己的錯誤與過失,即時發現即時改正。曾參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同上)。明代的學者王陽明,總結出「省察克治」的修善方法,是對曾參「內省」的豐富和發展。他主張每個人應經常在閑暇之時,把自己的好利好貨等私慾認真的清查出來,按照聖賢的道德理論,嚴加批判,將之消滅干凈。「如去盜賊,不要予他出路,不要予他方便,務必使其掃除凈盡」;「又如貓之捕鼠,一眼盯著,斬釘截鐵,務必將其消滅凈盡,廓然大公,方始為快」(《傳習錄·下》)。「慎獨」是一種重要的道德修養方法,也是道德修養所要達到的一種高尚境界,《禮記·中庸》中指出:「君子戒慎乎其所不堵,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一個高尚的人,即使在個人獨處,無人監督時,也應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對自己的言行,小心謹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因為在無人所知,無人關注的地方,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德的高低,故而必須自覺主動地保持自己的道德信念。「慎獨」的方法和境界,是一個人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反映,是一種優秀的道德品質。

⑦ 形容道德品質的詞語有哪些

形容道德品質的詞語有:自以為是、舍己為人、助人為樂、先人後己、頂天立地

一:自以為是

讀音:[ zì yǐ wéi shì ]

基本解釋

是:對。 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

詳細解釋

1.【解釋】:是:對。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

2.【出自】:《荀子·榮辱》:「凡斗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孟子·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二:舍己為人

讀音:[ shě jǐ wèi rén ]

基本解釋

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詳細解釋

1.【解釋】: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2.【出自】:《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朱熹註:「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三:助人為樂

讀音:[ zhù rén wéi lè ]

基本解釋

幫助人就是快樂。

詳細解釋

1.【解釋】:幫助人就是快樂。

2.【出自】: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在我們的新社會里,這種助人為樂的新風尚,可以說是天天在發生,處處在發生。」

四:先人後己

讀音:[ xiān rén hòu jǐ ]

基本解釋

首先考慮別人,然後想到自己。

詳細解釋

1.【解釋】:首先考慮別人,然後想到自己。

2.【出自】:《禮記·坊記》:「子雲:『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五:頂天立地

讀音;[ dǐng tiān lì dì ]

基本解釋

頭頂雲天,腳踏大地。 形容形象高大,氣慨豪邁。

詳細解釋

1.【解釋】:頭頂雲天,腳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氣慨豪邁。

2.【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六:「汝等諸人,個個頂天立地。」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我韓厥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兒。」

⑧ 道德品質包括哪些

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
道德品質也稱「德性」專,簡稱「品德」。由道德屬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因素構成。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在中國社會主義時期,最高尚的、最能體現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是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道德相對主義者認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系: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8)道德品質方面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⑨ 人的道德品質有哪些

人的道德品質素質,特指人在道德方面的內在基礎,此外還有文化素質、心理專素質、身體素質屬等等許多,都是把一個特定的范圍詞加在「素質之前」,從而確定所指素質的范圍或方向。
道德品質素質,特指人在道德方面的內在基礎,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包含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風貌。人的道德素質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等。從道德領域看,則包含:戀愛、婚姻、家庭道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等。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認罪悔罪 發布:2025-04-29 04:47:40 瀏覽:634
連雲港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4-29 04:47:03 瀏覽:864
案件在法院排期 發布:2025-04-29 04:47:02 瀏覽:272
綿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4-29 04:41:47 瀏覽:793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總結 發布:2025-04-29 04:38:48 瀏覽:716
知識產權法院管轄 發布:2025-04-29 04:37:06 瀏覽:431
勞動法轉正後不簽合同 發布:2025-04-29 04:32:15 瀏覽:22
合同法總則規定合同解除類型 發布:2025-04-29 04:22:13 瀏覽:167
刑事訴訟法楊立新怎麼樣 發布:2025-04-29 04:09:52 瀏覽:817
合同法無過錯原則 發布:2025-04-29 04:02:40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