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網路底線道德

網路底線道德

發布時間: 2023-03-15 16:25:09

①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如何堅守公共道德底線

學會等待、學會判斷是互聯網時代對於我們每一個網民的最低要求。四通八達的互聯網時代將言論自由發揮到極致,也將更多的普通網民變成了受害者。學會分辨,應該成為我們普通網民堅守的道德底線。

在繁雜的消息面前我們要做到冷靜克制、理智思考,用自己的經驗去判斷,用常識去分析,用行動去檢驗。在繁雜的信息面前,我們要做到的不僅僅是隨手轉發擴散,更應該學會等待,等待自己理智的思考。

不傳謠、不信謠是互聯網時代對廣大網民的基本要求。天津之殤是國殤也是心傷。一條「方圓一公里內毫無生跡、方圓兩公里內全部撤離」的微博緊緊地揪住了網民的心,讓大家對這場災難深感惶恐。然而,對於這條信息的真假卻沒人推敲無人質疑。

毛主席曾經教導我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謠言與信息共飛的微博和朋友圈我們要學會去偽存真,讓「流言止於智者」不讓自己成為謠言的下一個傳播者。

在各類信息的面前我們要堅定自己的立場,相信我們的黨和政府不盲目跟風、不隨波逐流。這不僅僅是災難面前我們應有的品質,這更應該是互聯網時代我們每一個人堅守的道德底線。

讓更多真實的聲音傳出來。李總理抵達現場時說「權威發布跟不上,流言就會滿天飛」打擊虛假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用事實說話。我們沒有全面掌握動態的能力,卻能用自己所了解的那部分事實抵擋不實的流言、失實的報道。

用屬於我們自己的正能量去驅散網路中彌漫的負能量,積少成多、積善成流我們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為網路貢獻屬於自己的那份正能量。

(1)網路底線道德擴展閱讀

伴隨社會轉型、價值多元、公共精神匱乏帶來的深刻影響,公共道德底線滑坡已嚴重侵蝕社會健康運行的基礎。公共道德底線危機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更是多方關聯的復雜社會問題,它是國人內在信仰失落,價值判斷偏誤,制度約束乏力等現實因素的深刻映射。

基於此,亟須努力加強公共道德教育改革,充分發揮教育守護公共道德的底線功能,並通過制度的完善與約束,實現公共道德秩序的良性重構。

② 網路要遵守哪些原則及遵守網路生活道德要求的重要

您好!網路道德原則的分類,依所涉及的對象范圍的不同,可以分為全民原則、個體原則;依具體內容劃分,可以分為平等原則、公正原則、兼容原則、互惠原則、自由原則、自主原則、無害原則、承認原則等。
1.全民原則
網路道德原則全民原則的基本內容是:所有的網路行為必須服從於網路社會的總體利益。此項原則要求網路主體以道德行為主體參與網路社會活動時,不得損害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還要求網路社會決策和網路運行方式必須以服務於社會一切成員為最終目的,不允許以經濟、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不同為借口而只是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將另一部分人排除於網路社會之外。網路應該為一切願意參與網路社會活動的主體提供平等交流的機會。
網路社會不應依人的某些條件、某些因素的不同而容留一部分,排除一部分,只有當社會所有機構、團體和成員都能參與到網路社會之中,每一類主體都能利用網路與另一部分主體進行交往,才是真正的網路社會。就如百貨商場或超市,不能因人而異限制進出,而應對所有自由購物者都開放,才可稱之為百貨商場或超市一樣。因此可以說,全民原則是網路社會的基本要求。全民原則作為理論是對現實道德關系的概括,作為要求是人們追求的目標,要把這種理論和要求變為現實,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保障。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網路計算機能夠使個人用戶終端所需的設備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便宜,網路主體依此獲得個體的各種需要,網路技術為全民原則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全民原則的要求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第一,網路主體的一切網路行為必須服從於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第二,網路社會的決策和網路運行方式必須以服務於網路社會一切成員為最終目的,不能因網路主體存在的某些差別而因人而異。
2.個體原則
個體原則的基本內容是:網路上的一切活動應當符合人的特性,任何網路主體都應得到重視和尊重。網路主體之間亦應當互相尊重。個體原則要求無論網路如何技術化、虛擬化,網路主體始終是具體的、現實中的人,不能把人看成純粹「數字化」的,可以被隨意操縱、「計算」的符號,也不能把對方看做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網路為人類創立了虛擬的空間,網路作為「另類生存」的空間,有著前網路時代的不同的特點,其特點可以具體表現為「去身體」「去中心」「多重身份」、創造性等。這就決定了網路社會的網路主體的地位得到顯著提高,主體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此項特點明顯不同於前網路時代人的生存、交往和生活所受到的諸多限制,人們可以在網路上依自己的意願去從事所允許的各類活動。但是,網路活動的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網路主體的活動仍應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問題是應限制到什麼程度?如果以合理限制為由,對網路主體的權利予以不平等、不公平的限制,就是對個體原則的違背。如果在隱私權和知識產權方面使網路主體受到的侵害十分嚴重,甚至會危害到網路社會的生存和發展。
個體原則是對全民原則的重要補充,其具體要求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由於提出自主原則的出發點著重於個體的存在和交往,因此要求網路主體要有自主性,對自己應有的權利應予充分的主張,充分的行使,不應自我收縮或放棄。就如同每個人都要有一定的自主性一樣,假如人連起碼的自主性都沒有,其他就更無從談起。第二,網路社會的人也並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對他人而存在,以他人為對象發生交往關系,因此在自己享有自由、行使權利時,必須堅持對他人和社會的尊重。不得侵害他人和社會的合法權益,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社會的尊重,實現網路社會的和諧、融洽發展。
網路道德原則的具體內容
上述的全民原則和個體原則,是依道德原則所涉及的對象范圍所做的劃分,如果將這類概括性較強、范圍較寬的道德原則細化,則可以表現為如下的具體內容。
1.網路道德的自由原則
網路社會為其主體提供了相對自由的空間,網路主體的行為的自由程度相對於傳統社會而言,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網路道德的自由原則,是指在網路空間里。行為主體有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自由,有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自由,任何組織、個人、其他網路主體不得干涉他人的正常的自由行為,壓制別人正常的、應有的言論自由。在這里,我們是從一般倫理意義上講的,把自由作為一種道德原則和要求。事實上,自由也是網路道德行為的主體所應享有的權利。一般來說,網路主體享有自由的權利,但不應以行使自由權利為由,妨礙其他網路主體所應享有的自由,其他主體的自由權利同樣要受到應有的尊重。
2.網路道德的平等原則
網路社會的每一個網路主體在網路社會的正常活動中,都享有平等的社會權利,並平等地履行社會義務,這一點與傳統社會的民事主體比較一致。但應注意的是,網路社會的主體結構特徵,表現為他們都具有某個特定的網路身份,即用戶、網址、口令,網路所提供的一切服務和便利,網路主體均應得到。同時,網路主體應該遵守網路社會成員的所有規范,並履行作為一個網路主體所應履行的義務。在網路社會中,無論網路主體的實際社會地位如何,職務和個人愛好如何,文化背景、民族和宗教如何,在網路上,他都只是一個帶網址的普通的「代碼」。網路不創造特權,網路同樣反對特權,每一個上網者都應持平等的心態,既不要把自己置於高於他人的地位,也不要把自己置於低於他人的地位。
3.網路道德的公正原則
在網路社會中,網路對每一位網路主體或用戶都應該做到一視同仁,不應該為某些人制訂特別的規則並給予某些用戶特殊的權利。作為網路主體,既然與別人具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那麼,也沒有理由強求網路社會能給予和別人不一樣待遇,或者說享有特權。一個網路主體當打開電腦發出一組信息時,會被計算機系統轉化為一組組以1,0代碼構成的比特(bit),在通訊線路上按通訊協議送到它該去的地方,這一組組比特沒有任何可以讓網路系統給予特殊照顧的社會標志,計算機只識代碼不識人。
4.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
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認為,網路主體間的行為方式應符合某種一致的、相互認同的規范和標准,個人的網路行為應該被他人及整個網路社會所接受,最終實現人們網路交往的行為規范化、語言的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無障礙化。其中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求消除網路社會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網路行為主體間的交流障礙。網路兼容問題的提出直接起源於計算機網路技術本身,但不僅僅是一種經濟和技術問題。事實上,網路技術、經濟問題本身就蘊含著道德倫理等社會意義。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要求網路主體間行為方式的相互認同;要求網路主體在參與網路社會時,所採取的行為要麼被對象一方所接受,要麼彼此間遵守共同的規范而放棄某些別人不接受或共同規范不認同的行為方式,求得行為方式的兼容;要求整個網路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的一致,確立共同的道德標准。為網路主體所一致接受;要求網路交往語言的可理解性。兼容原則作為網路道德的基本原則之一,具體應當體現出寬容原則、開放原則。
5.網路道德的互惠原則
網路道德的互惠原則表明,任何一個網路主體必須認識到,他既是網路信息和網路服務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網路信息的生產者和提供者,當他享有網路社會交往的一切權利時,也應承擔網路社會對其成員所要求的責任。信息交流和網路服務是雙向的,網路主體間的關系是互動式的,你從網路和網路交往對方得到什麼利益和便利,也應同時給予網路和對方什麼利益和便利。互惠原則集中體現了網路行為的主體的道德權利和義務的統一。享有權利時不應忘記所承擔的義務。承擔義務時也不應當忘記自己所應享有的權利,不應有隻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的主體,也不應有隻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的主體。
6.網路道德的自主原則
自主原則是全民原則中的自由原則、平等原則和公正原則在個體道德原則中的體現。按照全民原則,假如網路主體能夠獲得意志自由、社會權利和義務上的平等,具有消除不平等的權利,則對於網路社會的個體而言,必定要表現為自主,也就是他自己作為目的而不是作為手段而存在。以此為出發點,必然要求一個人要想成為真正意義的人,就應該不受約束地自主決定他可以決定的最佳利益。如果某個主體的自主權被剝奪,就說明該主體並沒有被作為應該受到尊重的人來對待,就不具有自主性,這就是自主原則的主要內容所在。
7.網路道德的承認原則
承認原則是自主原則在處理社會或他人對自己應有的尊重關系時所應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它要求不論網路社會如何技術化、虛擬化,網路的真正的主體是人而不是機器、設備。這種尊重,首先就表現為對自己的重視。就表現為某人對某事自願表示意見一致,即所謂的「承認」「同意」「認可」。而要使承認有意義,就必須使某人對某事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能及時作出是非判斷;某人在承認時,應當選擇正確的評價標准,並從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而不是僅僅憑個人的好惡來決定。
8.網路道德的無害原則
無害原則要求任何網路行為對他人、對網路環境。以致對網路社會至少是無害的,人們不應該利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對其他網路主體和網路空間造成直接的或間接的傷害。毫無疑問,這是最低的道德標准,是網路倫理的底線,是評價網路行為的最初的道德檢驗。網路主體的行為是否有害,行為人應有基本的判斷標准和評價能力。對網路或其他主體造成損害或破壞,行為人應是故意的行為,即明知其行為會造成危害和破壞的結果還從事了相應的行為。如果是因為過失或無過錯造成損害或破壞的後果,則不應認為是違反了此項道德原則,不應承擔道德責任。
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關系
1.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現代表述
一般認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包括一項基本原則和三項其他原則,即集體主義原則和人道主義原則、社會公正原則、誠信原則。
第一,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集體主義原則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個人與社會、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問題。集體主義原則認為,個人是集體中的個人,集體是由個人組成的集體,個人與集體處於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之中,這種辯證關系體現了集體主義原則的核心內容。首先,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總匯,而個人利益依賴於集體利益,兩者是統一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以兼顧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為基礎,利益的追求是人的存在和發展中源於天性的追求,這種利益既包括個人利益,也包括集體(集團)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恰好反映的是個人與社會、集體的雙重價值關系,將兩者統一起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是人獲得全面自由的發展,而這種全面自由的發展,無法從單個的自我這里實現,必須依靠集體,必須堅持集體主義。集體主義原則和價值導向並不抹殺或壓抑個人的正當利益。其次,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集中體現,而不是簡單相加,個人利益作為構成集體利益的因子,是極其活躍的,健康發展的,與集體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再次,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辯證統一的基礎是集體利益,集體利益具有至上性。最後,倡導集體主義原則之下的個人利益必要的自我犧牲。
第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原則。人道主義是對人際關系最基本的最低層次的規范或要求,可以適用於社會中的一切人。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是社會主義社會中一種對待人的倫理原則,是處理人與人之間新型關系的道德規范,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核心是尊重人、關心人,維護和提高人的權利、價值和尊嚴,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原則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先進文化中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思想,是中國先進文化的基本要素。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從倫理方面體現出社會主義社會對絕大多數人民的人格、權利、利益的尊重和關心,體現出絕大多數人民對社會整體利益的共同關心。
第三,社會公正原則。這一原則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一個基礎原則。公正的內容與原則由兩大部分組成:形式上的公正原則;事實上的公正原則。公正的具體內容和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基本權利的保證,即保證原則;機會平等j即事前的原則;按照貢獻進行分配。即事後的原則;分配後的調整,即調劑的原則。社會主義公正原則是社會主義制度根本要求的體現,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反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一原則主要表現為:標准統一,機會均等,決策民主,權利與義務對等。社會主義公正原則同歷史上的公正原則的一個根本區別就是它正確處理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的辯證關系,主張社會、集體高於個人,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同時也充分肯定個人在社會、集體中的價值。第四,誠信原則。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的最重要的品德。當代中國,誠信原則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中的重要原則,加強誠信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條件。從詞義上理解,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無欺。誠信是為人之本,誠信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誠信原則是個人自我完善的要求,誠信原則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是保證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直接起點和核心內容,是現代市場經濟成熟的標志,是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重要保證。誠信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一項基本道德准則,加強誠信建設是一項重要任務。
2.網路道德原則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內在聯系
首先,從基本內涵來看,網路道德原則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基本內容是相融、一致的,沒有根本沖突。從如上所述的網路道德原則和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比較中可以看出,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被分解、融入網路道德原則,網路道德原則充分體現、深化、具體化了社會主義道德原則。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它與網路道德原則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這種聯系的表現之一是,集體主義原則是網路道德原則的基礎。網路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新興領域的道德,應被包含於社會道德之中。就我國而言,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以集體主義為基本原則,而網路道德的原則,既包含了集體主義、社會利益至上的全民原則的內容,也要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為基礎,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網路道德建設才能有進展和突破。這種聯系的表現之二是,集體主義原則體現網路道德原則的發展方向。現有網路道德的原則汲取了人類社會道德研究的成果,源於網路技術發展的實際,各個國家相互借鑒,尤其是借鑒了網路技術開發應用水平較高的國家、網路倫理研究起步較早的國家的成果。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是總結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站在歷史發展的新高度,所得出的高度概括的結論,為各個專門領域的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當然要體現網路道德原則的發展方向。這種聯系的表現之三是,集體主義原則對網路道德原則的具體原則具有實際的指導價值。應在集體主義原則之下,進行全民原則、兼容原則、自由原則、互惠原則、無害原則等的構建。
其次,共同反映了人類倫理學研究的成果和道德她設的進步。道德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逐步由較低層次發展至較高層次,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產生和確立,汲取了人類倫理道德研究的成果,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要求,代表著人類社會道德建設與研究的發展方向。是人類的共同成果。同時,每一個新的社會領域的出現,都標志著一個新的倫理研究的分支的產生,網路技術的普及、應用,伴隨著網路道德研究的興起和網路道德建設的被普遍關注,網路道德的研究成果的出現,網路道德原則的確立,同樣是人類社會道德建設發展的標志。因此可以認為.網路道德原則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共同反映了人類倫理學研究的成果和道德建設的進步。
3.網路道德原則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主要區別
首先,從表述的特點來看,具有概括性和具體化的區別。社會主義道德原則是社會主義社會中各領域、各階層、各集團普遍適用的原則,因此具有較強的概括性。網路道德原則一般只適用於網路領域,調整網路社會的道德關系,因此更能體現出具體化的特點。
其次,從適用的范圍來看,具有外延限制的區別。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可以適用社會主義社會的各個領域,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其調整范圍是十分寬泛的,而對於非社會主義社會,無法要求也不應要求必須適用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盡管社會主義道德原則是人類社會最進步、最先進的道德原則。網路道德原則只應適用於網路領域、網路社會,不應要求非網路領域的其他領域都適用網路道德原則,盡管相關領域具有可借鑒性。但是,網路道德原則卻可以打破國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限制。其適用的地域范圍具有全球性、無限制性,這一點又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所不能與之相比的。
最後,從意識形態的特點來看,具有政治性強與弱的區別。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於資本主義與其他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而作為反映其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社會主義道德原則,也不同於其他的道德原則,甚至是根本對立的,也就是說,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具有較強的政治性特點。比較而言,網路技術代表了人類社會的技術進步,網路道德原則的確立,世界各國相互借鑒,具有共同認可的特點。政治性相對較弱。當然,我們說網路道德原則的政治性較弱,不等於無政治性,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其網路道德原則仍可能有一定的區別。

③ 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從本質上說,網路交往仍然是人與人的現實交往,網路生活也是人的真實生活內,因而也必須遵守容道德規范。

(1)正確使用網路工具。應當正確使用網路,提高對網路內容和信息的鑒別力,積極運用網路傳播正能量,使網路成為開闊學習視野、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

(2)健康進行網路交往。應通過網路開展健康有益的人際交往,積極參與網路文化的建設與管理,進行有利於個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養的網路交往。同時,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避免給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危害。

(3)自覺避免沉迷網路。應當從自己的身心健康出發,合理安排上網時間,理性對待網路。

(4)養成網路自律精神。應當在網路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進網路生活的健康與和諧。

面對網路生活,不僅遵守道德規范,也應當自覺學習和遵守有關互聯網的法律規定,堅守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這也是遵守網路道德的要求。

④ 以如何遵守網路道德論文

大學生如何遵守網路道德
一、網路道德
所謂網路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准。
當前社會,互聯網正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滲透到人們生活當中。目前,中國網民已突破3億人,大學生是其中最活躍的群體。抽樣調查顯示,北京重點高校大學生經常上網的人數達到80%。
二、網路道德現狀
互聯網給人們帶來文明進步的同時,也有相當的負面效應。垃圾郵件、色情傳播、暴力恐怖、網上犯罪不一而足。上網聊天時常有頹廢消極不負責任的言論情緒,直接影響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心理。
某校在本校范圍內作了一次網路道德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6.3%的同學收到過不文明的網路信息,93.2%的同學遇到過網上不文明現象,比如謾罵和恐嚇。即使是在學校較受歡迎的BBS,也僅有17.2%的同學認為那上面發表的個人見解值得一看,87.3%的同學認為提倡網路道德勢在必行。
三、大學生自覺遵守網路道德
在無序的網上世界提倡網路道德實在必要。道德主要是通過自律來實現的。大學生如何做到上網自律呢?
1.對反動、色情、迷信的信息,自覺地不看,不聽,不信。對這些精神「毒品」,不要抱著好奇、試試看的心理,一「吃」就上癮,一上癮就難以自拔。與其以後進「戒毒所」,不如一開始就抵制它。一個不懂得抵制的人,總是跟著感覺走、跟著時髦走的人,是不可能實現道德自律的。
2.不在網上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網上聊天,可幫助我們交流信息和思想。如果認為在那個虛擬的世界裡可以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那就錯了。虛 擬的世界連著真實的世界,影響著每一個坐在電腦前面的人,一個有正義感、有責任感的人,在生活中會處處(包括上網)以負責任的態度行事,主持正義,反對邪惡。
3.參與電腦娛樂和網路游戲,也要掌握「度」。2005年,上海某大學退學試讀和轉學的學生237名,80%以上是因為過度沉迷於電腦娛樂和網路游戲。偶爾玩玩,未嘗不可;一旦沉迷,每日里幾小時、十幾小時搭進去,荒廢學業,辜負了大好時光;嚴重者導致退學,這就因小失大,損失慘重了。
我國領導人指出:「互聯網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國內外敵對勢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們黨和政府爭奪群眾,爭奪青年。我們要研究其特點,採取有力措施應對這種挑戰。」對大學生來說,提倡網路道德,用道德來自律;對學校的管理者來說,主要的是「研究其特點,採取有力措施」,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盡量抵制負面效應,以利大學生健康成長。

⑤ 聯系實際談談大學生應該怎樣遵守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

網路作為現代人生活的第二空間,應該建立並遵循自己的道德倫理體系。人們在通過網路媒體進行傳播和傳播時,應該自覺遵守各種共同的倫理規范和規范。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的網路素質,正確利用校園網,充分發揮網路的積極作用。


6. 大學生要堅持「七條底線」,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共同營造健康向上的網路環境。「七底線」:一是法律法規的底線;二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第三,國家利益底線;四是公民合法權益的底線;五是社會公共秩序底線;第六,道德風尚的底線;七是信息真實性的底線。

⑥ 關於網路道德的問題

現在,冠以各式名目的網吧占據了各個城鎮的大街小巷,學校信息技術教育也被列為必修科目。信息技術革命的浪潮席捲著中國的各個領域,也正在改變著個體公民的生存方式。青少年總能敏銳的把握時代的脈博,「拷貝、恐龍、妹兒、刷屏、寬頻」等新詞成為他們的日常用語了,家長卻還不明白那個電視樣的顯示屏里怎麼能裝下成千上萬份的「文件」。人們都能明白「電腦和外語是新世紀兒童的兩條腿」、「計算機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自身將要落伍的緊迫感尚能想得開,自己的獨生寶貝是絕不能在這方面落伍的,買電腦花再多的錢也不心疼,而另一方面,紙媒體上頻頻曝光的騙財騙色的網路悲劇故事、孩子們數字化的酷打扮和嘴上流出的網路鳥語、網上自由傳播的色情暴力恐怖圖片等不良影響牽動著成人們的心。有的學校和家長乾脆不讓孩子上網,禁止學校附近開設網吧等,飲鳩止渴固不可取,因噎廢食同樣是倒行逆施。基於以上矛盾紛呈的社會現實,在教育界與學術界,青少年網路道德教育呼之欲出,現本人就此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網路社會發展的前景是好的,相信網路社會會文明起來的。

網路社會是一個虛擬的社會,它不能完全等同於現實社會,它給人們提供了比現實社會更多的自由、平等和寬容。一個人在現實社區中熟悉方圓十里的人與事就不錯了,而在網上他面對的是整個宇宙和無限的心靈。它的衍化必然要遵循宇宙的法則,優勝劣汰,垃圾終究會消亡,文明一定會得到建立。當文明成為網上的時尚,不文明沒有絕跡也成了一種無謂的點綴。

網民隊伍不斷壯大,網民結構也會變得日益多樣化。能上網的人大多是有著一定教育背景的人,他們在現實社會中遵紀守法,以文明為已任,他們會有意無意的將現實社會中的行為習慣帶到網路社會,即便過量的網上自由會縱容一部分人在網上放縱一陣,可畢竟是一時的,想想誰樂意長時間的裝瘋呢,大多數人的心中是熱愛美好、渴求真誠的心與心的交流的。時下的互聯網上活動的大多是未婚的青少年,愛情是他們的旗幟,日有所思便夜有所夢,美夢而不得便自由的把心情發泄到互聯網。你去聽聽男宿舍熄燈後的卧談會,你會發現白天衣冠楚楚的好學生個個是唯交配為願的生猛禽獸,而第二天穿上衣服,他們照樣是好學生。這看不見對方的網路聊天室多麼象那熄了燈的宿舍。因此說青少年在網上的一些劣行無非是糧食中的一二顆鼠屎,是個問題但不足以對互聯網的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

二、教師的網上生存對青少年有著積極的表率意義。

中國社會的進步正在救贖著處於弱勢群體地位的中小學教師。如果說一部分教師能夠先「瀟灑」起來,互聯網無疑會成為他們飛翔的翅膀。貴為知識分子的教師有著良好的人文底蘊,彷彿一輛性能良好的汽車一旦駛入美麗城市間的高速路,青春會燃燒,思想會攀升,靈魂會翩翩起舞。

教師上網的表率意義主要表現為:

1、網上共享的教學資料會把教師從繁重的備課中解救出來,從冥思苦想的編教案變為針對全國優秀教案的取長補短,閉門造車式的論文寫作也會變成思想探索式的教學研究,全新的教師的重構必然會促進國民教育朝著更加科學化更加人性化的發展。

2、教師的才情是多側面的,比如網頁的製作,比如數學老師較好的貼子寫作,語文老師對體育的獨到見解,哪怕是網上游戲的技高一籌也會對網上青少年產生有益的影響。向師性的培植本身就會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熱望,何況教育意義的發生更多情況是表現在「熏陶」「影響」這樣的無言之教之中呢。

3、教師的人格和個性在網上的展示會提升教師群體在社會中的地位,也會促進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網民的情商的提高,義務地完成著他們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4、有餘力的教師還可以從事教育以外的社會效益的創造。比如英語教師的義務翻譯,生物教師對花卉愛好者的網上咨詢等,他們的義舉會讓互聯網上的社會變得更加親切更加溫馨,在一個美好的虛擬社區中生存,每一個ID背後的虛擬人的行為也會變得文明起來的。自由與無償是網上生存的要義,它能使人們體驗到大同世界的幸福。而我們的現實社會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時候,追求經濟效益也是正當的欲求,新提出的一種理念叫做"自由白領",它使人才不再被某一個老闆所束縛,資方與勞方的資源分配界面會得到時間上的延伸和空間上的拓寬,個體謀求物質幸福的機遇大大增加。教師無疑會成為實踐這一理念的生力軍,精神上的崇高與物質上的幸福,教師魚與熊掌兼得會是整個社會的福祉。

筆者接觸互聯網的時間不是很長,首先體驗到的是自我的解放,找資料寫教案十分的方便,寫文章發貼子或指點江山慷慨激昂或凝眉沉思風花雪月使我無比的愜意,同時也有意識的對網上的青少年實施一些「教育影響」。

其一是做一個文明的榜樣。青少年出沒的公共聊天室卻往往是最亂糟糟的地方,我也常去,首先要起一個文明的富有詩意的有文化氣息的名字。與人聊天也象現實生活中一樣用「你好」、「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對新進來的人主動上前說「你好,請這邊坐」、「剛來?請喝杯茶」等,在虛擬的網路上這種語言會讓人感到有趣而溫馨的。網路語言的底線是說話不帶臟字,在此基礎上尊重書面語言的嚴肅性,網聊中尋求思想的碰撞,摒棄口語中的不必要的贅語,象詩歌一樣的直抒胸臆,象談禪一樣的逼近真知。有時找不到能用語言共舞的「聊友」,我便在聊天室中做一些詩歌朗誦式的獨白,這樣總會獲得或多或少的廉價的褒揚,自己心中一陣愜意的同時聊天室的空氣也得到了凈化。

其二是與一些不良少年或迷途失意者接觸,做一些「出淤泥而不染」式的引導。我曾與一個自稱有十二個網上老公的女學生周旋,最後勸她放棄了這種無聊的害人害已的感情游戲。我曾與多個或思春或失意的中學生攀談,以過來人的身份談論愛情與婚姻,幫他們解開心鎖。我曾幫助一名落榜考生策劃以她的專長面陳校長,毛遂自薦,終被當地一家名校錄取。總之,教師是我的身份,教育是我的職業,教育無邊界,教師恆久遠!

三、道德與法律各司其職,不同角度地規范網上行為。

網路是無限的,而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讓網路世界文明起來任重而道遠,於是有網路精英呼號奔走,希圖建立網路道德規則以約束網民的行為,他們的先鋒意識無疑會贏得來自全社會的景仰的目光。

然而,制定道德規則又是一個很難操作的問題。在轉型期的社會中,諸多價值觀念都在重新整合界定,社會道德准則也面臨著重新下定義。做為新鮮事物的互聯網,它所涉及的領域在不斷延伸,它所吸引的網民構成在不斷變化,國家的電信政策也在與國際接軌的十字路口觀望,此時,我們去制定網路道德規則是很難操作的。

任何規則都是本著服務全體的良好願望而約束著個體的行為,在規則面前,一部分人或者所有人的一部分自由將會被犧牲掉。而上網又是個非常個人化的行為,互聯事業方興未艾,網路世界草創初成,過多的提約束會不會扼殺它的活力呢。

我認為,網路道德應該止於個體內心對個體網上行為的約束,而關於網路的法律是對個體網上行為對現實社會的人和事產生影響的一種規范。法律不能去很細節很具體的干預道德層面的行為,道德也不要以很猙獰的面目去做網路的操刀手。

法律的制定主要是對網路這一新興傳播工作加強管理,干預協調公民網路生存與現實社會行為間的互動,是網上行為的最底線,超越了就要受到制裁。道德是一個寬泛的集體約定,網路道德應該盡力體現自由平等的精神,人人受益,同時以不文明為恥,道德對於違反道德的言行的威壓作用是要有一個培育醞釀磨合的過程的,它需要網路界的共同努力。

當網路道德與法律並存,良性互動,我們將會迎來一個自由的天地,我們的青少年將會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他們是未來的公民,是這個世界未來的主人,互聯網作為未來主人的重要肢體一定會十分健壯的,我相信!

⑦ 上網遵守的行為底線是什麼

七條底線,是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的「網路名人社會責任論壇」上,由網路名人達成共識,提出遵守的七條原則。
七條底線的具體內容
一是法律法規底線;
二是雹帶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
三是國家利益底線;
四是公民合法權益底線;
五是社會公共秩序底線;
六是道德風尚底線;
七是信息真實性底線。

堅守「法律行大法規底線」。這是每一個守法公民應有的底線,無論網路世界裡,還是現實社會中,否則就會違法違規,就會遭到法律的制裁。
堅守「社會主義制度底線」。這是《憲法》早已確定下來的大原則,大家可以探討政治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話題,但如果是惡意攻擊社會主義制度,非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那就明顯違法了。
堅守「國家利益底線」。就是將「愛國」作為國人最基本的信仰,這應該成為全體中國人的共識,但同時也必須嚴格區分網上鞭撻社會丑惡,痛斥腐敗現象,揭露社會陰暗面等明顯「愛之深,痛之切」的發言,和「給國家抹黑」甚至「顛覆政府」等行為的關系。
堅守「公民合法權益底線」。一方面是利用這個平台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但卻不能以此謀取非法利益,如「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以惡意造謠牟利行為;另一方面是不要以此侵害他人利益,比如造謠張海迪擁有日本國籍、李雙江之子並非其親生、羅援將軍「1979年曾當逃兵」等等。
堅守「社會公共秩序底線」。就是提醒廣大網友,互聯網雖然具有虛擬性,但同樣需要有正常的公共秩序。雖然網路作為「自媒體」,為網民提供了自由發聲的平台,但它並不是沒有任何約束的公共場所,不能認為網路沒有監督和道德約束,可以隨心所欲。
堅守「道德風尚底線」。就是不能借口網路世界的虛擬性、匿名性、相對性而漠視或否定網路道德,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在堅守道德風尚方面,應該做到「網品如人品」,網上、網下始終如一。
堅守「信息真實性底線」。這應該作為「七條底線」中的最重要一條。因為對於信息而言,最忌諱的源缺就是虛假。而防止虛假信息發布,不僅僅是網民的責任,官員、官媒更應率先垂範,做到不說假話、空話、大話,不發布虛假信息。

⑧ 網路給我們帶來了 什麼是否常規地觸犯我們的道德底線

1.網路對於城市的建設和國際上的發展有著更大的影響
2.網路對人生活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科學的發達,很多城市人用互聯網來完成購物,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免除了舟車勞頓,還有機會買到在本地市場難覓的商品。同時,對一些追求新奇的白領族、學生族來說,不失為一種時尚的消費方式。其次,網路交易的安全性也是隱患,網民最擔心被人惡意侵犯隱私和被人偷盜銀行賬號和密碼。不過,盡管網上購物存在著利弊的兩面性,但是只要消費者能夠仔細識別網上物品的真偽,把握購物的分寸,正確合理地參與網路購物的流程,那麼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
3.網路對農村和農村的教師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雖然他們地處鄉村,但是現在網路還是比較發達的,我們學校幾乎所有的年輕教師都有電腦,也都可以上網,對於教師的工作來說,網路給他們的幫助很大,查找資料啊,尋找信息啊,休閑娛樂啊,作用不小。但如果說到深層次的作用,估計不太多,對鄉下的老師來說,網路也就那麼點功效,其他的暫時都用不上,再加上平時工作也忙,根本沒時間研究這個,所以很大的意義是沒有的。
4.對於學生來說呢?網路和像一把雙刃劍.具體如何就不多說了!

⑨ 網路道德原則的具體內容

上述的全民原則和個體原則,是依道德原則所涉及的對象范圍所做的劃分,如果將這類概括性較強、范圍較寬的道德原則細化,則可以表現為如下的具體內容。
1.網路道德的自由原則
網路社會為其主體提供了相對自由的空間,網路主體的行為的自由程度相對於傳統社會而言,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網路道德的自由原則,是指在網路空間里。行為主體有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自由,有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自由,任何組織、個人、其他網路主體不得干涉他人的正常的自由行為,壓制別人正常的、應有的言論自由。在這里,我們是從一般倫理意義上講的,把自由作為一種道德原則和要求。事實上,自由也是網路道德行為的主體所應享有的權利。一般來說,網路主體享有自由的權利,但不應以行使自由權利為由,妨礙其他網路主體所應享有的自由,其他主體的自由權利同樣要受到應有的尊重。
2.網路道德的平等原則
網路社會的每一個網路主體在網路社會的正常活動中,都享有平等的社會權利,並平等地履行社會義務,這一點與傳統社會的民事主體比較一致。但應注意的是,網路社會的主體結構特徵,表現為他們都具有某個特定的網路身份,即用戶、網址、口令,網路所提供的一切服務和便利,網路主體均應得到。同時,網路主體應該遵守網路社會成員的所有規范,並履行作為一個網路主體所應履行的義務。在網路社會中,無論網路主體的實際社會地位如何,職務和個人愛好如何,文化背景、民族和宗教如何,在網路上,他都只是一個帶網址的普通的「代碼」。網路不創造特權,網路同樣反對特權,每一個上網者都應持平等的心態,既不要把自己置於高於他人的地位,也不要把自己置於低於他人的地位。
3.網路道德的公正原則
在網路社會中,網路對每一位網路主體或用戶都應該做到一視同仁,不應該為某些人制訂特別的規則並給予某些用戶特殊的權利。作為網路主體,既然與別人具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那麼,也沒有理由強求網路社會能給予和別人不一樣待遇,或者說享有特權。一個網路主體當打開電腦發出一組信息時,會被計算機系統轉化為一組組以1,0代碼構成的比特(bit),在通訊線路上按通訊協議送到它該去的地方,這一組組比特沒有任何可以讓網路系統給予特殊照顧的社會標志,計算機只識代碼不識人。
4.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
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認為,網路主體間的行為方式應符合某種一致的、相互認同的規范和標准,個人的網路行為應該被他人及整個網路社會所接受,最終實現人們網路交往的行為規范化、語言的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無障礙化。其中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求消除網路社會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網路行為主體間的交流障礙。網路兼容問題的提出直接起源於計算機網路技術本身,但不僅僅是一種經濟和技術問題。事實上,網路技術、經濟問題本身就蘊含著道德倫理等社會意義。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要求網路主體間行為方式的相互認同;要求網路主體在參與網路社會時,所採取的行為要麼被對象一方所接受,要麼彼此間遵守共同的規范而放棄某些別人不接受或共同規范不認同的行為方式,求得行為方式的兼容;要求整個網路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的一致,確立共同的道德標准。為網路主體所一致接受;要求網路交往語言的可理解性。兼容原則作為網路道德的基本原則之一,具體應當體現出寬容原則、開放原則。
5.網路道德的互惠原則
網路道德的互惠原則表明,任何一個網路主體必須認識到,他既是網路信息和網路服務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網路信息的生產者和提供者,當他享有網路社會交往的一切權利時,也應承擔網路社會對其成員所要求的責任。信息交流和網路服務是雙向的,網路主體間的關系是互動式的,你從網路和網路交往對方得到什麼利益和便利,也應同時給予網路和對方什麼利益和便利。互惠原則集中體現了網路行為的主體的道德權利和義務的統一。享有權利時不應忘記所承擔的義務。承擔義務時也不應當忘記自己所應享有的權利,不應有隻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的主體,也不應有隻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的主體。
6.網路道德的自主原則
自主原則是全民原則中的自由原則、平等原則和公正原則在個體道德原則中的體現。按照全民原則,假如網路主體能夠獲得意志自由、社會權利和義務上的平等,具有消除不平等的權利,則對於網路社會的個體而言,必定要表現為自主,也就是他自己作為目的而不是作為手段而存在。以此為出發點,必然要求一個人要想成為真正意義的人,就應該不受約束地自主決定他可以決定的最佳利益。如果某個主體的自主權被剝奪,就說明該主體並沒有被作為應該受到尊重的人來對待,就不具有自主性,這就是自主原則的主要內容所在。
7.網路道德的承認原則
承認原則是自主原則在處理社會或他人對自己應有的尊重關系時所應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它要求不論網路社會如何技術化、虛擬化,網路的真正的主體是人而不是機器、設備。這種尊重,首先就表現為對自己的重視。就表現為某人對某事自願表示意見一致,即所謂的「承認」「同意」「認可」。而要使承認有意義,就必須使某人對某事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能及時作出是非判斷;某人在承認時,應當選擇正確的評價標准,並從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而不是僅僅憑個人的好惡來決定。
8.網路道德的無害原則
無害原則要求任何網路行為對他人、對網路環境。以致對網路社會至少是無害的,人們不應該利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對其他網路主體和網路空間造成直接的或間接的傷害。毫無疑問,這是最低的道德標准,是網路倫理的底線,是評價網路行為的最初的道德檢驗。網路主體的行為是否有害,行為人應有基本的判斷標准和評價能力。對網路或其他主體造成損害或破壞,行為人應是故意的行為,即明知其行為會造成危害和破壞的結果還從事了相應的行為。如果是因為過失或無過錯造成損害或破壞的後果,則不應認為是違反了此項道德原則,不應承擔道德責任。

熱點內容
甘肅學院法學院 發布:2024-11-18 23:56:53 瀏覽:44
規章制度專項管理制度 發布:2024-11-18 23:46:34 瀏覽:26
吵架講的話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22:37:13 瀏覽:795
西安高新區法院 發布:2024-11-18 21:56:50 瀏覽:182
法學邏輯起點 發布:2024-11-18 21:46:49 瀏覽:11
最高法下發的通知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8 21:34:38 瀏覽:538
寄ems不帶回執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8 21:17:25 瀏覽:979
2016勸酒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8 21:15:59 瀏覽:907
昂承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18 20:17:30 瀏覽:292
民事訴訟法基本價值目標 發布:2024-11-18 19:42:45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