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加強農業資金的監管

依法治國加強農業資金的監管

發布時間: 2023-03-16 18:36:39

『壹』 如何加強對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和資金監管

一、保質保量做好糧補發放工作,把惠農強農政策落到實處
糧食直接補貼是促進農業發展、保護農民利益的重大政策。我局高度重視糧補政策落實工作,將其作為財政經貿首要任務,發揮職能、精心組織,高水平完成了糧補資金的發放任務,取得了發放安全、領導滿意、百姓受益、農業發展、社會穩定的良好效果。
(一)強化組織領導,糧補工作保障有力。
一是健全工作機制。
二是准確把握政策。
三是強化軟硬體建設。
四是加強檔案管理。
(二)活化宣傳教育,做到了糧補信息公開透明。一是加強面對面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通過發放宣傳單、設立流動宣傳車、設立宣傳牌匾、在政府網開辦專欄等手段,進行多角度、全方位、高強度的社會宣傳,還利用科普之冬詳盡地向基層組織講解,讓農民深入理解糧補政策,讓幹部消除模糊認識。二是開展糧補信息網建設。我局補貼信息網建設圓滿完成,保證了數據上報時間,提高了資金發放速度。在每年補貼信息入網前,都對全市農戶基礎信息重新核對,保證了准確無誤。三是搞好信息公開。為提高糧補資金發放的公開、公正、透明度,我局堅持張榜公布到村屯的規定,由各鄉鎮財政所將核實後的農戶信息資料(補貼對象、面積、金額)進行公示,對個別有疑義的問題按政策進行處理,使農民群眾放心滿意。
(三)健全管理機制,實現糧補發放有序運行。一是嚴格補貼標准。做到「三個嚴格」,即嚴格補貼范圍。超范圍不予承認:嚴格補貼對象,決不讓糧農吃虧:嚴格補貼數額,做到分毫不差。對村集體發包的耕地,在合同中明確糧食補貼發放形式:對直補政策實施前流轉的耕地,按照不重、不漏的原則確定補貼對象。二是規范操作程序。堅持在糧補發放前對公安戶籍和各種原始信息進行全面核實,再對農民補貼數據進行全面復核,確保糧補各項基礎數據全面、真實、准確。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在資金管理方面,糧食補貼資金由國庫科分賬核算,農業發展銀行山拿進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防止了混戶核算和擠占、挪用、串項現象發生。在人員管理方面。建立糧補工作獎懲制度,量化考核標准,避免出現違反「一個到村、三個到戶、七個不準」規定的行為。四是定期監督檢查。工作中做到「三看、三查、一聽」。三看、三查即:看糧補資金專戶撥付情況,查農村信用社打折日期:看村屯糧補資金發放明細公示情況,查鄉鎮財政所信息是否吻合:看鄉鎮糧食補貼發放明細表,查農戶是否如期收到。「一聽」就是走訪補貼農戶,徵求意見和建議。
(四)創新工作措施,提供優質惠農服務。一是提前核實基礎數據。在每年春節前。就著手對補貼基礎數據進行全面核實和及時調整。在全省糧補工作正式啟動後,就迅速把上級政策貫徹到基層。二是加快資金撥付速度。在省級資金還沒有下撥前,我局主動協調農村合作銀行做好准備;資金到位後通過銀行專戶,以最快速度撥付到各鄉鎮,為提前發放補貼爭取了時間。三是重視糧補信訪案件處理。落實糧補信訪責任制,明確了鄉村兩級組織、財政局經貿科、財政所的職責,只要接到群眾政策咨詢或信訪舉報,都耐心對待、熱情解答、以理服人。對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提前調研排查,按政策做好穩定工作,並跟蹤檢查效果。
二、深入實施家電下鄉政策,改善農民生活
家電下鄉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擴大農村消費、促進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為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國家又出台了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我局抓住有利時機,加大政策宣傳廣度和工作推進力度,確保政策產生實效。一是建立齊抓共管機制。我局牽頭成立家電下鄉領導小組。主動搞好各成員單位的協調,形成了部門分工協作、各方共同監管的工作機制。二是審核確定備案銷售網點。我局會同商務部門認真審核銷售網點提交的備案申請材料,按准入條件進行現場檢查,真正把住了備案關。三是開展政策宣傳工作。我局組織銷售網點進村入屯,廣為宣傳家電下鄉政策,同時指導銷售網點利用「3.15」、節假日、黃金周、店慶、集日等各種機會開展家電下鄉「團購節」、罩棗「推廣會」、「免費送貨安裝」等形式多樣的下鄉促銷活動,激發了農民潛在的消費需求。四是加快補貼資金兌付進度。為了讓農民更實在地感受到家電下鄉帶的實惠。我局執行省廳的家電下鄉銷售網點墊付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在財力緊張情況下,多方籌措資金,每年暫借數百萬元作為墊付周轉金,提高了補貼資金的兌付率和群眾購買積極性。我局工作人員經常加班加點,嚴格審核有關信息資料,迅速將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到各物唯拆銷售網點,受到社會各界好評。五是加強銷售網點監管。會同有關部門多次對銷售網點進行專項檢查,進行信息系統、售後服務等政策和技術上的指導,使各網點及時錄入相關信息和申報補貼。通過採取有力措施,我市家電下鄉工作進展順利,農民生活不斷改善。
三、強化財政監管,切實提升經貿工作質量
近幾年來,國家不斷加大糧食補貼和家電下鄉等惠農強農補貼力度,政策性強、資金量大、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對財政經貿工作和資金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我局採取了三結合的監管方式。
一是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檢查相結合。充分發揮部門預算的制約和監督功能,加強對鄉鎮政府、財政所進行監管,有效規范工作流程,嚴格落實糧食直補、家電下鄉補貼資金撥付管理制度。每年組織專人,採取入戶調查、明察暗訪等方式,特別是對領取補貼大戶進行了100%回訪,跟蹤檢查補貼資金發放情況。
二是堅持同步監管與績效評價相結合。我局對糧食補貼、家電下鄉補貼等民生資金實行同步監管,嚴格制度、程序,將資金監管貫穿於財政經貿工作全過程。與此同時,實行績效考核,制定了兌付率、審核准確率等績效評價目標,結合同步監管情況,對問題較少、績效目標完成較好的鄉鎮財政所及銷售網點。由市級財政給予優先墊支補貼資金,並在工作經費分配上給予獎勵。
三是堅持內部監管與外部監督相結合。健全財政經貿工作權力運行和監督機制,制定了經貿科、鄉鎮分局、財政所崗位輪換、業務稽核、交叉檢查等制度,提高內部制約力度。同時,我局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擔任義務監督員,安排專人受理舉報並認真進行調查核實,以此監督財政工作人員,保護群眾切身利益。

『貳』 如何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工作

說到農村「三資」,這個概念提出應該是在2009年農業部的4號文件上,以前咱們經常談論的是要如何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加強農村「三資」管理概念的提出是形勢發展的必然,因為多年來咱們有大多數地方村級核算只注重資金,而忽略了或者放鬆了對資產、資源的監管,導致家底不清、賬實不符,導致了關於農村財務問題上訪不斷,導致了農村經濟秩序的不穩定。農業部【2009】4號文件原文是這樣的寫的:「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屬於村(組)集體經濟組織(以下簡稱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集體所有,是發展農村經濟和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有利於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維護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有利於盤活農村集體存量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有利於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增強集體組織為農戶服務的功能;有利於推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各級農村經營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的重要意義,切實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
所以第一步要讓大家知道農村集體「三資」都包含哪些東西,也就是農村集體「三資」基本概念
(一)農村集體資金是指村組集體所有的貨幣資金,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 具體包括:村(組)集體原有積累、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發包、租賃、資產性處置等收入,投資、入股分紅收入,「一事一議」資金,集體建設用地收益,上級轉移支付資金以及補助、補償資金,土地徵用補償,上級撥入專項資金,扶貧救災款,各單位幫扶、社會捐贈等各項貨幣性資金的收支管理。
(二)農村集體資產在這里特指除去貨幣資金外的資產。資產的概念是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擁有或者控制的,能給村集體經濟組織帶來經濟效益的資源。這里所指的資產是指村組集體投資興建的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礎公益設施以及農業資產、材料物資、各種長短期投資、無形資產等其它資產。
(三)農村集體資源是指法律法規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嶺、草地、荒地、灘塗、水面等自然資源。具體分為三類:一類是 農用地,包括:耕地、林地、水面、其它;
二類是建設用地,包括:居民宅基地、村辦公用地、公益單位用地、鄉村交通用地、其它 ;
三類是未利用土地,包括:荒山、荒坡 、荒地 、荒灘、其它。
二、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和監督工作的重要意義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農民群眾十分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也是農村基層幹部違紀違法問題多發領域,抓住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問題,就抓住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關鍵。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對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維護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現在大家回過頭來看,咱們先了解了農村「三資」概念的由來,農村「三資」包括的具體內容,又明白了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的重要意義,那麼如何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中提出了明確要求:健全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形成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經營高效、管理民主、監督到位的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促進農民收入增加,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咱們今天這節課的重點內容,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制度建設。關於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一共有十六項制度,下面我就詳略不同的給大家講解。
農村財務會計委託代理制。
一、 總體要求
圍繞實現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的目標,按照:「全面推進,規范運行,強化監督」的思路,建立「村級組織聯簽公開、鄉級中心審核服務、縣級部門指導監督」緊密結合、規范配套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並實現農村會計電算化。
二、全面推行農村會計委託代理制度,村級財務要全部納入農村會計服務中心管理范疇,實行「雙代管」。即代管賬務,代管資金。條件允許的村民小組的賬務和資金要由農村會計服務中心代管。
三、委託代理工作在《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等有關政策法規的范疇內運行。堅持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收益權、處置權「五權」不變的原則。
四、堅持村(組)集體基本核算單位不變的原則。實行「雙代管」後,仍按原村(組)設賬,繼續保持原核算單位獨立性。各村的資產所有權、使用權、受益權、決策權不變,資金支配權不變,債權債務關系不變,各村與會計服務中心的委託與代理關系不變,村級收支自主決定。
五、每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必須且只能在當地農村信用社設置一個基本存款賬戶,並堅持銀行支票和預留印章不相容的管理原則,實行農村會計代理中心和村級組織的雙印鑒監控機制。各村的財務專用章由代理中心保管,各村法人章由各村保管,支票由代理中心出納保管,起到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目的。
六、代理內容全面
總體來說,凡被代理村(組)所發生的各項財務事項和會計業務,都要統一代理。具體來說,概括為四個方面:
(1)上面撥的。稅費改革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國家徵用土地補償費、扶貧救災款、「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上級部門的專項撥款等;
(2)自己收的。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的發包、租賃、資產處置等收入,集體統一經營收入,投資、入股分紅收益,集體建設用地收益,及「一事一議」籌集的資金等;
(3)資產、資源的。集體資產、資源的管理、使用與核算;
(4)往來結算的。集體內部往來、應收應付款和各項債權債務等。
七、村級原有的和今後發生的各項收入、支出統一由農村會計服務中心代管。各村要在規定期限內把各項資金交到農村會計服務中心統一為各村設立的監管賬戶。各村支出統一由農村會計服務中心審核報賬,不得坐收、坐支、自收自支,否則,按違紀處理。
八、全縣各村使用市經管局統一印製的年度收據,收款(不論是上級撥款還是村集體各項收入)由各村報賬會計到鄉(鎮)農村會計服務中心領取加蓋各村財務專用章的收款收據(各村財務專用章統一由農村會計服務中心保管),否則村民有權拒交。
九、 各村集體的一切開支,必須取得合法原始憑證,憑證上應有收款單位或個人的簽章,由經辦人簽字,按月及時結清手續,交村集體辦公會審核,無正當理由的過月未審單據,原則上不再審核。
十、農村會計服務中心工作流程:取得原始單據後經辦人簽字→民主理財組審核蓋章→村委主任(或書記)簽字審批→報賬會計交服務中心主任審核蓋章→服務中心總會計審核後編制記賬憑證、開付款憑證→服務中心出納付款並序時記賬。
十一、農村財務實行「雙代管」,要做到「六統一」:統一資金管理、統一印鑒管理、統一賬戶管理、統一收據票據管理、統一財務公開、統一實行電算化。
十二、堅持每月向群眾公開一次本村財務收支情況,鄉(鎮)會計服務中心及時檢查公布情況,收集群眾意見,並予以及時解決。
十三、機構人員設置
1、代理機構:依託鄉(鎮)農經機構成立農村會計代理中心,配備工作人員,保障工作經費,配齊辦公設施,加強人員管理。
2、鄉(鎮)中心人員:會計代理中心主任一般由鄉(鎮)農經中心主任(或農經站長)兼任,設置總會計、總出納和審核三個崗位,審核崗位應由中心主任或總會計擔任。會計、出納必須分開設置。
3、村級人員:各村只配備專職或兼職的報賬會計。實行聘任制,由村組織推薦,鄉(鎮)農經機構考核,縣級農經部門考試,合格後村級聘任上崗。
十四、農村集體「三資」代理服務中心崗位責任制度
1、農村集體「三資」代理服務中心受村委託承擔農村集體「三資」的日常管理和監督、指導工作。同時承擔內部審計、土地流轉及承包合同管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農村經濟統計等工作。中心日常工作實行電算化管理。
2、中心設主任、副主任、總會計、資金會計、資產資源管理人員等崗位。
3、中心主任崗位職責(1)負責中心全面工作;(2)遵守和執行各項財經制度和法律法規;(3)負責內部審計、土地流轉及承包合同管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農村經濟統計等工作,完成上級安排的各項任務;(4)負責監督和指導村集體資產、資源的出讓、承包、出租、租賃以及招投標管理工作;(5)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對服務中心的管理,保證政策運轉和高效工作;(6)組織人員定期審計和檢查各村財務狀況,保證集體資金的安全及合理使用;(7)負責對服務中心人員及村級報帳員的考查、管理、培訓、考核、獎懲等工作;
4、副主任崗位職責(1)協助主任管理中心日常工作;(2)負責中心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定期組織業務學習和培訓;(3)協助主任負責內部審計、土地流轉及承包合同管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農村經濟統計等工作,完成上級安排的各項任務;(4)協助主任負責監督和指導村集體資產、資源的出讓、承包、出租、租賃以及招投標管理工作;(5)完成主任交辦的工作任務。
5、總會計職責(1)認真貫徹執行財務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履行會計監督職責,堅持按財務制度做好財務核算,如實反映村集體資金收支情況;(2)負責對村報賬員報送的票據進行審核,對符合規定的票據加蓋審核同意章予以報賬,對不符合財務制度規定的票據不予蓋章並拒付;(3)按規定設置各類賬薄,按照財務制度規定審核各類票據,編制會計憑證,及時進行電腦記賬,按時完成會計月報、年報及其他會計報表,真實、准確、完整地反映村集體資金的運行情況,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4)負責監督資金會計資金領、核、銷工作;(5)對村各類經濟合同進行登記備案,及時與資金會計核對賬目,定期檢查和分析財務指標執行情況,及時反饋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予以糾正和解決;(6)建立財務檔案,妥善保管各種財務資料;(7)加強對電算化微機的管理和維護,保證財務數據的安全。
6、資金會計職責(1)嚴格按照財務管理的有關規定,及時、准確地辦理各種現金收付業務;(2)負責銀行存、取款和結算業務;(3)做好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登記,並定期與總會計核對賬目,做到賬款相符;(4)增強安全意識,採取防範措施,保證資金安全;(5)按規定做好收據的領、核、銷工作;(6)及時提供財務公開的會計資料。
7、資產資源管理人員崗位職責(1)負責內部審計、土地流轉及承包合同管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農村經濟統計等工作;(2)負責建立各村資產、資源台賬並實行動態管理;(3)指導各村按照民主程序處置各類資產和資源,負責各村集體資產、資源處置方案的審核與監督。
8、村報賬員的職責(1)積極配合鎮中心的工作人員工作;(2)嚴格遵守財經法規,堅持原則,堅決制止和抵制一切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3)在村兩委的領導下積極開展工作,並保證各種財務活動合規合法、真實有效、票據正規,杜絕虛報、冒領和坐支現金;(4)及時地將本村集體各項收入上交代理服務中心賬戶;(5)定期到鎮服務中心進行報帳;(6)定期向村兩委、村民代表會議和村務監督委員會匯報村集體財務收支情況;(7)負責本村的財務公開工作。
1、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要工作職責
(1)財會活動。村級組織是村級財務會計管理的主體,對本村(組)的財務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2)編制預算。合理編制資金使用預算,統籌安排使用集體資金,努力增加集體收入,確保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
(3)「三資」管理。按資金預算合理使用集體資金,加強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
(4)嚴格審批。建立健全各項財務制度,保證原始憑證的真實、合法,嚴格審核審批各項開支。
(5)民主監督。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的原則。
(6)收支報賬。對各項收入和支出都要及時報賬,不得自收自支、坐收坐支,嚴禁收入不報賬、不入賬,私設「小金庫」。
自收自支:自己收錢自己養活自己。比如城建局的城管隊,醫院和教育都有一批人員屬於自收自支人員。但具體到村級組織就不應存在。你不能說村裡沒錢花了,就向農戶攤派,比如收取「一事一議」資金也必須經過一系列程序,先是在村民會議討論通過的前提後,村級提出申請,鄉鎮審核,縣級審批後才能收取,不能向農民亂收各種款項。
坐收坐支指的是沒有將取得的收入存入銀行,而是直接支付了費用,這種行為在帳上是反映的,是一種違規行為。
小金庫則沒有將收入在帳上反映,而是另立內帳,俗稱「帳外帳」,它是為了瞞報收入,少交稅金和支付不合理的支出而存在的,是一種違法行為。
2、鄉(鎮)農村會計代理中心的主要職責
(1)財務會計核算。建立健全賬簿登記,規范使用憑證票據,負責做好各項財務會計業務核算工作。
(2)加強審核監督。審核監督報賬憑證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審批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各項收支和資金使用是否合理,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並加強「三資」管理的監督檢查。
(3)反映會計信息。為被代理村及時提供會計報表及有關收支明細情況,指導財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並按要求及時上報有關報表和提供各類會計信息。
(4)統一建檔管理。做好會計資料、財務檔案的整理和保管工作,做到一寸一櫃,專人負責。
(5)提供咨詢服務。為被代理村對外投資租賃、資產、資源發包處置、工程建設等經濟活動提供咨詢服務。
3、縣級農經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
(1)認真檢查指導。對委託代理的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及時研究和解決問題,確保規范運行。
(2)抓好業務培訓。對鄉(鎮)代理中心人員、村報賬會計及村主要幹部進行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和財務管理水平。
(3)加強審計監督。定期組織全面審計,開展信訪問題的重點審計和各項專項審計,依法查處違法違紀行為。
現金管理制度
一、村組級所有的資金都必須納入農村會計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實行錢帳分開。現金管理堅持專人負責、賬款分管、復核查對的原則,做到領導批錢不管錢,會計管賬不管錢,出納管錢不管帳。
二、村級組織在現金管理過程中,不準非財務人員保管或經手現金;不準白條頂庫、不準公款私存、不準保留帳外公款;不準用本單位賬號替其它單位或個人存取現金;不準用財務專用章為其它單位或個人擔保貸款;不準將集體現金借給其它單位或個人,外出辦公事人員要及時清理借款手續,不準拖拉吊帳。
三、現金要實行限額管理,以五日之內的零星所需為限額;村不準超過1000元,組不準超過500元,其餘由農村會計服務中心代管。公款私存、盜取利息的,按貪污論處。
收入管理制度
1、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依法、合理組織收入,加強貨幣資金管理。
2、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主要包括:村內興辦集體公益事業籌資籌勞、集體統一經營收入、發包及村辦企業上繳收入、投資收益、上級轉移支付以及獎勵、補助、補償資金、社會捐贈資金、集體建設用地收益和其他收入等。
3、村集體經濟組織取得的各項收入必須開具全市統一監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據》或《村內「一事一議」籌資專用票據》,並對票據進行保管、領用、登記、核對等管理,嚴禁無據收款或白條收款。
4、村級資金實行「村有鄉管、計劃用款、收入上交、支出下拔」的管理辦法。村組集體所有收入,自開票之日起實行票款同步,3-5日內資金必須及時、足額上繳鄉鎮農村集體「三資」委託代理服務中心統一為各村設立的村級賬戶入帳核算,嚴禁私設小金庫、坐支、截留、挪用或擅自抵頂債務。
5、國家徵用土地補償費與撥付的財政轉移支付村級補助資金、各項涉農專項資金、扶貧救災款、「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等實行一個漏斗向下,有條件的地方要逐步實現國庫直接支付,嚴禁層層截留,防止水過地皮濕現象發生。
6、村級「一事一議」、「以資代勞」,以縣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領導組辦公室審批的方案為收入依據,經濟承包合同以合同簽訂金額為依據結算,其他收入按收付實現制原則執行。
7、鄉鎮農村集體「三資」委託代理中心要經常核查村級有關經濟往來帳目,定期與開戶銀行核對,定期盤點庫存現金,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8、各鄉鎮農村會計服務中心按季度對村組集體收入進行考核分析,研究預算收入與實際收入變動原因。對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隱瞞收入、挪用、設立賬外賬、私設小金庫的行為,除全額追繳挪用、小金庫資金外,並處以違規金額10%-30%的罰款;對收入不按規定及時足額繳存、坐收坐支的違規行為,每發現一次,對責任人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查處。
開支管理制度
1、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項支出應做到集體理財、民主管理、公開透明。
2、村集體經濟組織支出主要包括:村(組)幹部報酬、辦公費用等管理費、五保戶供養、集體統一經營支出、公益事業支出和其他支出。村級不得開支招待費。
3、村集體經濟組織支出實行備付金制度,每月由村報賬員到鄉鎮農村集體「三資」委託代理服務中心領取一定數量的備付金用於日常開支,發生超出備付金限額的支出事項時,村應提前向中心提出申請,經中心主任審批後預支。
4、集體財務支出審批程序
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事項發生時,經手人必須取得有效的原始憑證,並在原始憑證背面註明用途並簽字(蓋章),由村報賬員將原始憑證交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核,審核同意後,村務監督委員會在審核過的原始憑證上加蓋「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核專章」,然後由村報賬員填制「財務支出審批單」,並依次提交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村民委員會負責人、村黨組織負責人在「財務支出審批單」指定位置簽署意見並簽字(蓋章),不在原始憑證上簽字。村報賬員應定期將「財務支出審批單」上報鄉鎮農村會計服務中心。經中心負責人審核同意並在「財務支出審批單」指定位置簽字(蓋章)後,由服務中心會計人員審核記賬,同時在原始憑證上加蓋「已報銷」專章。經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核、村民委員會負責人、村黨支部負責人審批確定為不合理或不同意開支的財務事項,有關支出由責任人承擔。對村集體重大開支,鄉鎮農村會計服務中心負責人應向鄉鎮主要負責人匯報。經鄉鎮農村會計服務中心有關人員審核確定為不合理開支或非正規票據的事項,不得入賬處理。財務流程完成後,要按照財務公開程序進行公開,接受群眾監督。鄉級人民政府及業務主管部門要對村級財務活動加強指導和監督,但不得干預其正常合理支出,更不能侵佔村級資金。
5、填制「財務支出審批單」
村報賬員應根據所要報銷的原始憑證內容按科目分類,認真填寫審批單的「開支內容及金額」和「原始單據張數」,並在「財務支出審批單」欄目內簽名。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審核、村委負責人和村黨組織負責人審批、鄉鎮農村會計服務中心負責人審核批准支出事項時,應在「財務支出審批單」指定位置分別簽「名字、准支、同意、屬實」字樣,「財務支出審批單」其他內容由鄉鎮農村會計服務中心有關人員填寫。在裝訂原始憑證時,將「財務支出審批單」附在原始憑證上面。
6、 村集體開支審批程序:
500元以下開支,由經辦人簽字、民主理財組審核簽章、村主任簽字審批;500—3000元須「兩委」聯席會議討論通過,並附參會人員簽名蓋章的會議記錄;3000元以上須經「兩委」會議提出、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並附參會人員簽名的會議記錄;數額較大的關繫到全體村民利益的,應召開村民代表大會。
民主理財制度
一、村組財務收支除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管理、檢查、監督外,應堅持民主理財原則。
二、村組必須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參與財務管理和開支審批。村務監督委員會,由3--5人組成,成員由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從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成員中推選產生。村幹部的直系親屬及其配偶不得擔任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
三、財務收支要根據上級政策要求和本村情況,年初編造預算,經村務監督委員會和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審查通過後方可執行。
四、村務監督委員會負責對本村集體財務活動進行民主監督,參與制定本村集體的財務計劃和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有權檢查、審核財務賬目及相關的經濟活動事項,有權否決不合理開支。當事人對否決有異議的,可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後決定。
五、財務收支審批程序:財務事項發生前,一些重大的開支事項要通過會議或其它形式與村務監督委員會進行溝通。財務事項發生時,經手人必須取得有效的原始憑證,註明用途並簽字(蓋章),交村務監督委員集體審核,審核同意後由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蓋章,報經村委會主任審批同意並簽字(蓋章),最後由報賬會計到會計服務中心報賬。經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核確定為不合理財務開支的事項,有關支出由責任人承擔。
六、村務監督委員會在審查開支情況中,發現有貪污挪用等嚴重違法行為的,有權報告黨支部、村委會和上級政府。鄉(鎮)、村應組織力量進行查處,並將結果通報村務監督委員和村民代表會議。
七、村務監督委員印章由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或成員專人妥善保管,不得由村幹部或財務人員代為保管。村務監督委員印章應予每次開展理財業務時集中使用,屆時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負責召集全體成員,共同對符合要求的原始票據、報表等會計資料蓋章確認,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蓋章確認。村務監督委員會印章只能應用於民主理財,不得私用,不得外借,不得代蓋。保管人必須堅持原則,不得違規使用。

『叄』 如何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

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是新形勢下做好財政管理工作、確保鄉鎮財政資金高效運行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三農」政策、規避財政資金風險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徑。作為最基層的鄉鎮財政所,要結合實際,找准力點,細化辦法,強化措施,逐步建立「職責明確、保障有效、管理規范、監督有力、運轉高效」的財政監管機制,不斷在規范化、日常化、實效化、最優化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一)完善制度 細化辦法 力求監管行為規范化
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是落實好黨的各項惠農政策,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防範財政資金風險的必由之路。必須從完善制度、細化辦法入手,促進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程序規范。一是建立專管員制度。結合資金監管工作實際,設立農業、商貿、教科文、社保和農村財務等五個專管員崗位,並相應制定專管員崗位職責。二是修訂和完善相關制度。按照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要求,不斷更新和完善財政資金安全管理、重大資金審批、資金使用公示、項目驗收結算、資金監管績效考評等制度。三是細化資金監管程序和辦法。圍繞財政部《指導意見》制定實施辦法和工作方案,把所有惠農資金細分農業、商貿、教科文、社保和農村財務等五類資金,並細化監管程序和辦法,作為實施監管的依據和措施,保證監管工作有章可循。
(二)強化措施 把握關鍵 力求監管工作日常化
做好資金監管工作是一項常年系統的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做好的,要不斷在實際工作中尋求力點,把資金監管的關鍵措施融匯到財政業務工作中,推動資金監管日常化。
1、建立資金監管台賬。按照資金監管的要求,對所有財政性資金進行清理,分類整理,分別建立資金監管台帳,對每項資金的「收、撥、用」實行嚴格的動態管理。同時,對跨區域的項目資金,由項目主管單位告知市農村財政管理局及相關財政所,按照有關要求,協調做好資金監管工作。
2、建立信息通達機制。保證上下通達,市直部門在下達資金和指標文件時,明確鄉鎮財政所及相關單位的監管職責,並抄送農村財政管理局。市農村財政局確定專人,負責財政和市直各部門之間資金信息的溝通和傳遞工作,將各類政策、資金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及時告知財政所。保證鎮內橫向通達,以財政所專管員、鄉鎮農業、民政、教育、衛生、計生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組建財政資金監管QQ群,傳遞資金監管往來信息,並及時向上級財政和主管部門反饋監管意見。
3、創新公開公示形式。公開公示是資金監管工作的關鍵環節,要不斷從形式和內容上進行創新,增強財政資金透明度。一是明確公示主體。把監管資金按不同的主體進行分類,鎮集中公示的有:轉移支付資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退耕還林補貼資金、移民後扶資金、項目招投標情況;村級公示的有:五保金、糧食直補、綜合直補、良種補貼、村級財務收支;相關單位公示的有:中小學校舍危房改造、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等;二是細化公示內容,主要包括各項資金的補助政策、補貼對象、補貼標准、補貼金額、資金撥付的文件、資金監督電話、資金查詢的方式等,每下發一筆資金公開一次,公開時間至少不少於7天;三是規范公示形式,以「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為平台實行網上公開,以會議宣講、發放《公開信》、張貼宣傳標語為形式實行階段性公開,以鎮、村公開欄為固定場所常年公開,切實提高鄉鎮財政資金透明度和知曉率。
4、強化監督檢查。為了把各項資金的監管落到實處,適時開展抽檢督辦。基礎數據核實查、使用情況問效查、項目進度跟蹤查、款項撥付上門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辦整改。
(三)結合實際 突出重點 力求資金監管實效化
1、強化補助資金監管。一是嚴把基礎數據調查核實關,由專管員分兩季對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進行調查核實,經農戶簽字後上報歸檔,同時將村組幹部和種糧大戶作為重點,進行抽查核實,確保補貼面積的真實性。二是填發《農村政策監督卡》,認真填寫農戶補貼的面積、標准和金額,作為農戶查看補貼資金依據。三是實行「一卡通」發放補貼資金,嚴格按照各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減少資金發放的中轉環節,以「一卡通」形式直達農戶個人賬戶。
2、強化項目資金監管。項目資金監管是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重點,也是監管工作的熱點、難點之一。緊扣財政部《指導意見》主旨,按照簽訂合同、審立項目、跟蹤檢查、考核驗收、憑據撥款的原則,按程序申報、按進度撥款。嚴格實行報賬制,規范項目資金使用管理程序;嚴格實行項目法人、招投標、建設監理、合同管理「四制」責任制,調動鄉村實施項目的積極性;嚴格實行績效評價制,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保證資金使用安全;嚴格實行跟蹤審計制,提高資金的監控能力;嚴格實行項目公示制,對項目的立項批文、資金的使用情況、項目的決算情況在村務公開欄和所務公開欄中予以公示。確保項目資金使用在農村公益事業的建設上、體現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上、落實在項目資金財政監管的過程中。
3、規范鎮、村資金行為。一是規範本級預算資金管理。按照「鄉財縣管」的要求,實行精細化管理,預算統編、帳戶統設、資金統付、采購統辦、票據統管、市鄉聯網,規范流程,嚴格作業。切實細化預算編制,強化預算執行。二是規范村級財務管理。按照村級財務「雙代理」的要求,村級所有收入統一使用財政局監制的收據收款,由財政所統一開具收據,將款項全部存入財政「農村代理資金專戶」,實行用款按程序申請。嚴格實行民主理財「六字合章」,審核村級各項開支條據。推行農村財務電算化,規范村級「三資」監管代理,建立村級債務動態監控制度,逐年化解村級債務。
(四)建設隊伍 提升素質 力求監管能力最優化
加強隊伍建設是強化財政資金監管的強有力保證。要在業務素質、窗口形象、網路平台、信息調研等四個方面下功夫,全面優化鄉鎮財政新形象。
一是提升業務素質。積極選派幹部參加上級財政部門組織的業務知識培訓,特別是對鄉鎮資金監管人員(專管員)要進行較細致、較實用的業務培訓,重點培訓政策執行力、培訓資金監管的業務技能、培訓實際操作程序。全面提高財政人員的業務技能和管理水平。
二是提升窗口形象。為適應新形勢下的資金監管要求,以建設窗口形象為載體,改善了辦公環境、服務大廳環境、活動場所環境。設立惠農資金補貼窗口、家電摩托車汽車下鄉補貼窗口、「三資」監管代理窗口、農村財務「雙代管」窗口及群眾來訪窗口。並在各窗口進行評選「服務之星」活動,有效提升各窗口的服務質量。
三是提升網路平台。充分利用電子網路平台和辦公設備,建立和完善財政與編制信息網,啟用和更新用友財政管理軟體、農村「三資」管理太陽軟體及惠農資金補貼系統。為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信息通達、情況反饋提供快捷、便利的電子網路辦公平台。
四是加強信息交流。對上做好匯報,堅持進展情況一月一匯報、典型經驗專項匯報、專題調研總結匯報。橫向做好交流,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做法,多與兄弟單位聯系,多向先進單位學習。學習先進經驗,引進先進做法,深化監管措施,促進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向更高的要求、更新的走向、更有力的突破上深入發展。

『肆』 如何加強農業專項資金監管

農業專項資金是指由各級預算在一定時期內持續安排的,為適應農村經濟社會改革與發展要求,完成農業工作任務或實現某一項農業事業發展目標,具有專門用途和績效目標的財政資金。對農業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有關法規明確規定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擠占挪用。但是我們在案件檢查中發現,由於種種原因,當前農業專項資金在管理和使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農業專項資金來源種類多、渠道多。一些基層財政無法准確界定是否應納入專門管理,造成除上級有明文規定需要專賬核算、列入檢查的以外,大部分均在鄉鎮財政總會計賬上分明細核算,無法分清各項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
二是騙取上級專項補貼資金。基層一些項目單位虛編印刷精緻的培閉項目申報材料,再通過層層打通關系的辦法,騙取上級專項補貼資金。某鎮一高效設施農業基地建設項目,申報面積200畝,在項目申報材料里虛編了92戶農戶的土地流轉合同,實際種植面積不足80畝,而在分期的驗收、撥款中,經辦人配沖裂「擺平」了有關人員,使28萬元專項補貼資金順利地從省騙到鎮,直到項目經辦人手中。
三是專項資金存在被擠占挪用的現象。基層普遍認為,誰能爭取到上級資金就是誰有本領,至於爭取到的資金是否專款專用另當別論,只要不進個人腰包就萬事大吉。因此存在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的現象,有的將暫時不用的資金外借,有的拚命花錢爭項目,在專項資金中列支招待費、差旅費、獎金等。還有的先用專項資金墊付急辦事項,結果出現專項資金有賬無錢的現象。
四是專項資金的財務管理不規范。有的地方專項資金支出憑證不合法,如房屋維修、道路建設、橋梁修建、城鎮開發及園區建設資金支出,白條現象比較多,有的將上級財政撥付的專項資金直接用領條在下一級財政賬上領取。
五是專項資金使用中的工程招標不規范。由於受地方既得利益的影響,一些數額較大的工程,雖然也組織招投標,但往往只是走過場,有的甚至由地方政府直接指定本地某一單位進行施工。這樣既不利於市場競爭機制的發揮,工程質量也很難得到保證。
分析上述存在的問題,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業專項資金應專款專用的意識不強。二是專項資金的內控制度不健全。有的單位以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的辦法來提高單位人員的福利待遇,導致公用經費使用超標,多數用專項資金彌補不足。有的「一支筆」說了算。在資金調度、分配上權力過於集中,缺少內控制度,難免出現偏頗。三是專項資金預算編制不盡合理和嚴謹。四是專項資金監督薄弱,處罰手段單一。由於專項資金涉及的部門多、數額大,財政、審計等財政資金監督部門力量有限,對專項資金監督難於全面兼顧,同時相關制度中處罰手段單一。
按照「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的要求,必須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新機制,從制度上解決農業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上的痼疾,全面加強對農業專項資金的監管。
建立精細化管理機制,對資金運行實行全過程監管。財政部門要把加強農業專項資金管理確定為財政監管的重點,結合財政管理現狀和農業專項資金特點,確定重點農業專項資金,將重點專項資金劃分為特定用途專項資金、經常性專項資金和建設性專項資金三大類,並對各類資金提出相應的監管意見,逐項建立健全具體管理辦法。
建立民主決策機制,確保項目決策公正、透明。首先,農業專項資金投向要做到重點突出,保民生、保穩定、保重點支出需要。其次,項目立項和支出預算報告必須組織專家論證評審,進行量化評分,實行滾動項目庫管理,杜絕事權部門的「閉門造車」現象,提高項目決策的科學化水平。第三,項目認定須經相關事權部門領導班子集體研究、集體決策,避免「一言堂」現象。

建立績效考評機制,進一步夯實農業專項資金監管基礎。一是各涉農部門年末須對重點農業專項資金項目開展績效評價,績效評價報告報市縣政府。二是市縣財政部門組織專家對評價報告進行抽查考核,考核結果將作為政府以後年度項目立項和預算安排以及幹部考核、任免的重要參考依據。三是重點農業專項資金項目必須單獨設賬、獨立核算,項目完成後必須進行財務決算審計。四是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要聯合對重點農業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建立嚴判纖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強化法律、制度、紀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進一步完善財政監管手段,夯實財政專項資金的監管基礎。

『伍』 農業生產資料監管具體措施有哪些

以提高效益為落腳點。 (五)建立完善物價管理與價格動態調查監測,推行規模化,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做大做強特色農業。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積極推廣實用技術。四是要大力發展綠色農業,重點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同時引導農民多施農家肥,全面推進農業增長方式由外延擴增向優化結構,規范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將糧食「兩補」資金,提供優質服務、設施農業,增強市場競爭力、品牌農業等新興產業、農民增收的良性互動格局,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 (六)組織引導農民搞好秋季農作物田間管理,切實保護農民利益。積極。嚴格按照政策規定。重點以優質商品糧和特色農產品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提高農業整體素質,繼續搞好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規劃和建設,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升級,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退耕還林補貼資金及其它惠農資金發放到位。三是發展壯大一批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二是要圍繞全市農業生產的區域化布局,確保秋季農作物穩定發展。有關部門要充分規范監督機制,加強對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要分類施策,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組織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做好農產品的銷售工作,降低生產成本,加快農業產業帶建設,不斷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一是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增強輻射帶動能力,開展技術培訓與指導,降低農民經營風險和生產成本,促進農產品轉化增值,注重引進優良新品種,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嚴格控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成本和市場定價,必須採取措施加大對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出廠價和流通環節的監管調控力度,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推進農業標准化生產,加大力度支持糧食生產發展,形成農業增效。因此,加大對糧食生產支持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偽劣農業生產資料的行為,以進一步穩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質量等問題的監管力度,擴大發展觀光農業。 (旦嘗測妒爻德詫泉超滬三)規范農資市場管理,積極應對災害性天氣的影響、農資綜合直補資金、標准化。加強病蟲害防治,及時、准確掌握農產品價格變化情況,盡快改變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一)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資源合理配置,立足優勢。 (二)大力培植特色優勢產業。 (四)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和對農民的補貼,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力度,推進農產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引導各種生產要素,努力強化農業科技支撐,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參考資料、集約化生產、價格,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妥地搞好結構調整;通過結構優化增收。農用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消減了各項補貼和糧食價格上漲給農民帶來的實惠,形成規模開發效益

熱點內容
七五普法老年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3 08:34:39 瀏覽:19
2018年學生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3 07:48:00 瀏覽:200
勞動法在私企 發布:2025-01-13 07:41:46 瀏覽:9
什麼道德問題 發布:2025-01-13 07:29:46 瀏覽:392
法律碩士非法學兩年制 發布:2025-01-13 07:26:04 瀏覽:290
律師楊軍 發布:2025-01-13 07:16:54 瀏覽:149
法治實殘 發布:2025-01-13 07:15:18 瀏覽:311
民法素材 發布:2025-01-13 06:38:02 瀏覽:162
羅馬法對民法的影響 發布:2025-01-13 06:25:34 瀏覽:567
增資經辦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05:29:32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