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國的立法理念

我國的立法理念

發布時間: 2023-03-17 23:59:43

民法總則體現哪些新的立法理念和立法精神

作為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的統領性規則,民法總則的通過和施行,標志著中國特色的民法典編纂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民法總則以現代社會私法自治最重要的自由和平等為價值主軸,以誠實信用和公序良俗為民事活動的邊界,以綠色發展作為人類社會的科學發展理念,引領整個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民法總則對民法基本原則的創新發展,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石。

民法總則彰顯了權利本位的現代法治精神

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它以對人的保護為核心,以權利為本位,系統全面地規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在民事活動中享有的各種人身、財產權益。因此,民法典被視為現代法治文明的扛鼎之作,被譽為法治健全完善的標志。民法總則作為民事活動的統領性規則,充分彰顯了權利本位的現代法治精神。

民法總則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法治理念

民法總則把對人的權利的保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對人的尊重保護為核心,民法總則擴大和調整了民事主體的權利保障范圍。一是增加了對胎兒利益、個人信息、一般人格權、特定人格權的保護。二是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齡從十周歲下調至八周歲。三是尊重被監護人的「自我決定權」。四是強化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制度中利害關系人的保護。民法總則的這些規定,強化了對人的自主性的尊重,彰顯了人文關懷的現代法治精神和價值理念。

民法總則體現了中國特色和時代要求

民法總則作為市民社會基本法的統領性規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立法,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保持了民事法律對人類生活所積淀美好價值的尊重。一是確立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法宗旨。二是民法基本原則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原則、綠色原則等,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和外在反映,直接反映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誠信、文明、法治等理念,涵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三是民法總則將民法法律淵源的范圍擴大到民事習慣。民法總則第10條規定,民事糾紛的處理,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這實際上是以道德為核心,要求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時,應當尊重社會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

新增綠色原則,反應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時代發展需求。

民法總則第9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是民法總則對民法基本原則的又一個新突破。綠色原則的確立,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當下,調整民事主體利益關系離不開人與自然的視角。這一規定反映了具有先進時代特色的立法理念,既傳承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又體現了十八大以來黨的新發展理念。

❷ 我國立法原則

法律分析:中國立法的總的原則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原則。一般原則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原則性與靈活性正確結合的原則,維護法律的嚴肅性、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原則,民主立法的原則,制定具有創建性、綱領性法律規范的原則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❸ 請你從過程和目的兩個方面指出民法典草案的徵求意見體現了我國怎樣的立法理念

從過程和目的兩個方面,我們的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體現了我們國家。民主立法,科學立法,依法立法。

❹ 簡述我國立法的原則

我國的立法原則有
1、立法必須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和規定。
2、立法要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3、立法應當體現人民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4、立法要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范社會關系。
5、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
立法原則是指立法活動過程中必須要遵循的一些原則,我國立法三原則,科學、民主以及法治原則。具體到不同的部門法,又會有他們自己需要遵循的特有的立法原則,
1.法治原則
立法的法治原則要求一切立法活動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符合憲法的精神;立法活動都要有法律根據,立法主體、立法許可權、立法內容、立法程序都應符合法律的規定,立法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范的要求行使職權,履行職責。
2.民主原則
立法應當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確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應當通過法律規定,保障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應具有開放性、透明度,立法過程中要堅持群眾路線。
3.科學原則
立法應當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尊重社會的客觀實際狀況,根據客觀需要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態度對待立法工作,注意總結立法現象背後的普遍聯系,揭示立法的內在規律;應十分重視立法的技術、方法,提高立法的質量。
為了讓公民享有平等的社會保障權,筆者認為:一是在思想上轉變觀念,要認識到社會保障不僅僅是「穩定器」、「安全網」、更是保障人權的有效措施,是實現人權保障的重要途徑。社會保障的定位應該是「人本位」或「權利本位」。二是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法律實施機制,建立起權利義務明確的完善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為公民的社會保障權的保護和平等實現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嚴格按照《社會保險法》所規定的各項權利義務執行。三是要加快對社會保障的各項內容的完善與建設,特別要重視農民、農民工等群體、城鄉間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盡快完善與我國國情、經濟水平相適應,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四是應建立完善的基本社會保障權司法救濟制度。可以在人民法院設立社會保障法庭,專門從事審理社會保障爭議案件,使公民在其社會保障權利受到不法侵害時,獲得有力的司法保護。五是促進中國社會保險立法與國際接軌。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和國際勞工公約完善社會保險立法,以達到協調勞動關系和保障勞動者基本權益的目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❺ 立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的立法必須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體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衡量立法質量的最根本標准。你知道立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嗎?下面,我來為你介紹我國立法的基本原則。

我國立法的基本原則

《一)立法必須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和規定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依法治國,歸根結底是依照憲法治國。維護法治的權威,首先是維護憲法的權威。憲法明確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和規定,是立法必須始終遵循的一條最重要的原則。

憲法對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了完整、准確的規定,這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四項基本原則,就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憲法的基本原則,是憲法的靈魂,是立國之本,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基礎。不論是制定法律,還是制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都必須始終堅持和維護憲法的基本原則,而不能損害憲法的基本原則。同時,憲法的各項規定,也都是立法必須嚴格遵循的,任何立法都不能同憲法相抵觸。

(二)立法要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單一制國家。維護法制統一,是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保證。憲法規定:“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維護法制統一,首先要從立法做起。一切立法活動,都必須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依歸,否得以部門利益、地方利益等局部利益凌駕於國家整體利益之上,不得在立法中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所有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下位階的法不得同上位階的法相抵觸,同位階的法之間也要互相銜接和一致。為此,我國進一步完善了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備案審查制度。如果出現與憲法和上位階的法相抵觸或同位階的法之間不一致的,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有關國家機關有權依法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三)立法應當體現人民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人民群眾參與國家立法活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民群眾通過民主選舉各級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參與立法工作,反映人民的意見和要求;二是國家機關在立法活動中,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包括將草案向社會公布公開徵求群眾意見和召開座談會、聽證會、論證會等各種形式,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以使制定出來的法律、法規真正體現人民的意志,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四)立法要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范社會關系

立法必須從調整社會關系的客觀實際出發,符合實際需要。堅持立法從實際出發,最根本的是堅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各地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開放將是一項長期的方針政策,這就是我們的基本國情。在立法中,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總結自己的經驗,將經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和經驗上升為法律。外國的經驗只能起參考借鑒作用,決不能照抄照搬。

堅持立法從實際出發,要落實到科學、合理地規范社會關系。一方面,要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另一方面,要科學、合理地規定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做到權力與責任相一致。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法律、法規、規章的質量和效能。

(五)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

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依法治權,做到各國家機關嚴格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職權。國家機關的立法活動也不例外,應當在法定的范圍內進行。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一項重要原則。依法進行立去活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立法應當遵循法定的許可權;二是立法應當遵循法定的程序。憲法、立法法和有關法律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各自許可權和程序都作了明確規定,一切立法都必須嚴格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作出規定,遵循法定程序,不得越權和違背法定程序。立法法明確規定,凡超越許可權、違背法定程序制定的法律、法規、規章,有關國家機關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國家立法的目的

法律是全體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民,是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做好立法工作的根本目的。體現人民共同意志、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應有之義。

以人為本、立法為民是我國的立法理念,我國的立法工作始終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從人民的發展要求中獲得動力。同時,正確把握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共同利益、不同群體特殊利益的關系,正確反映和統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而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絕不僅僅是一個理念,更是真實的立法實踐。它實實在在地體現在了我國每一部具體法律中和每一部具體法律的立法過程中。

首先,立法機關始終堅持把維護和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作為制度設計的前提和根本,正確把握權力與權利、權力與監督、權利與責任的關系,在立法賦予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應有的權力的同時,強化對公民、法人合法權利的保護,強化對公權力的規范與制約,強化包括民主監督在內的各項監督制約。

其次,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已成為立法工作的根本原則,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了強大的民意基礎。經歷8次審議的物權法,刷新了我國立法史上單部法律案審議次數的最高紀錄,成為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典範。勞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車船稅法等一部部事關人民切身利益的立法,讓人記住的不只是法律本身,更是各方精彩紛呈的激辯過程,人民積極、有效地參與讓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程序不斷完善、意義不斷深化。

最後,日益健全完備的民生立法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民生立法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決當前中國現實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法律依據。近年來,我國的民生立法已駛入快車道,從解決“上學貴”的義務教育法,到消解“就業難”的就業促進法;從規范勞動關系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到推進社會福利的社會保險法、公益事業捐贈法;從保護全體人民身體健康的食品安全法,到維護特殊人群權益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立法機關正在抓緊制定的社會救助法、住房保障法、社會福利法等等,這些民生立法彰顯了我國立法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的精神實質。

《立法法》對推進依法治國意義重大

一、進一步堅持和加強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努力實現立法決策與黨的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重大決策相結合。

要通過立法法的學習、宣傳和貫徹,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對立法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重視立法工作,努力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二、立法應當切實地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反映人民意志。

當前在立法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輕重失衡的傾向,概括起來講就是重治民輕治官,行政機關的權力與責任失衡,老百姓的權利與義務失衡,人民群眾對我們某些立法中存在的“部門利益法制化”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法律、法規,應該也必須充分體現人民的共同意志,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這是社會主義法的本質決定的。

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進一步做好新時期的立法工作,促進立法質量的不斷提高。

四、要加強立法監督工作。

加強和完善立法監督,是我國法制建設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法制建設事業的發展,立法數量將越來越多,法規重復,紛繁龐雜、矛盾、不協調的情況也愈加嚴重。光講立法,不重視監督,法律內部矛盾會使立法的效用大大降低。全國人大會、國務院以及省級人大會應高度重視立法監督工作,把它放到與立法同等重要的地位看待。

五、把立法工作和法律貫徹實施的監督工作結合起來。

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立法工作有了長足進展,基本上改變了過去無法可依的局面,但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甚至徇私枉法、執法違法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地方還相當嚴重,損害了國家法制的權威和尊嚴,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李鵬委員長在去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參加浙江代表團的討論時第一次提出,要把監督工作放在與立法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去年全國人大會的工作要點也對此作了明確規定,提出了新的重要指導思想。去年全國人大會圍繞黨的中心工作,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大事,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對產品質量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森林法和義務教育法開展了執法檢查,計劃明確,重點突出,措施具體。檢查工作中堅持真抓實干,講求實效,不斷探索新的措施。如把執法檢查和對法律的修改調研工作結合起來,建立跟蹤反饋制度,使立法及時、靈敏地反映現實生活,規范現實社會關系,發揮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歡:

1. 道路交通安全法全文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2. 婚姻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3. 行政處罰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內容

4. 什麼是憲法的基本原則 憲法的原則簡介

5. 什麼是立法程序 立法程序的特徵

❻ 我國立法理念是什麼

法律分析: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 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❼ 民法總則體現了哪些新的立法理念

1《民法總則》第一條就開宗明義: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原則確立上,把平等、公正、誠信、和諧等植入立法,在第三條至第九條的原則規定中,不僅規定平等、自願等傳統價值原則,還突出強調合乎社會正義價值的公平原則和社會信賴價值的誠信原則,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2在《民法總則》中不僅有原則性的條文,而且有一些具體的細則,也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涵。比如,專門對作假、欺詐、脅迫、惡意串通、損害他人權益等行為效力作出否定性規定。再如,之前的《民法通則》規定一般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容易給不講誠信的行為留下空間,而《民法總則》則將訴訟時效期間延長為三年,更有利於保護權利人、促進誠信社會建設。3針對諸如老人跌倒後「扶不扶」「救不救」等道德困境,《民法總則》新增「緊急救助條款」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好人免責,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淚」,利於消除救助者的後顧之憂,目的就是鼓勵見義勇為行為。

❽ 簡述我國的立法原則

法律分析:我國的立法原則有1、立法必須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和規定。2、立法要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3、立法應當體現人民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4、立法要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范社會關系。5、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熱點內容
甘肅學院法學院 發布:2024-11-18 23:56:53 瀏覽:44
規章制度專項管理制度 發布:2024-11-18 23:46:34 瀏覽:26
吵架講的話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22:37:13 瀏覽:795
西安高新區法院 發布:2024-11-18 21:56:50 瀏覽:182
法學邏輯起點 發布:2024-11-18 21:46:49 瀏覽:11
最高法下發的通知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8 21:34:38 瀏覽:538
寄ems不帶回執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8 21:17:25 瀏覽:979
2016勸酒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8 21:15:59 瀏覽:907
昂承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18 20:17:30 瀏覽:292
民事訴訟法基本價值目標 發布:2024-11-18 19:42:45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