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國土
Ⅰ 黑龍江省國土資源系統全面推進法治國土建設規劃(2016-2020)確定的總體目標和任
根據《全國復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制2006—2020年)》對我省土地利用的總體要求和《黑龍江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黑龍江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建設規劃》等對我省經濟發展確定的總體目標,在協調資源環境容量、土地供給能力和保持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上,確定全省規劃期內土地利用總體目標是:嚴格耕地保護措施,保持耕地面積穩定;控制建設用地規模,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統籌區域土地利用,優化用地結構和布局;協調土地利用與生態環境,保持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發揮規劃調控作用,提高土地管理水平。
Ⅱ 他人佔用我的耕地擴建宅基地.行政起訴判令國土局對第三人侵害原告土地使用權依法處理.法院以是侵權行為
不經過國抄土局批准襲宅基地使用權,私自蓋房屬於違法佔地,是國土局依法處理處罰,對國土局的工作進行監督的不是法院,你那麼起訴,法院必然不受理。法院的職責是認定國土局的工作是不是嚴格執行法律規定,如果違法或者違反程序,可以判決國土局的審批結果無效,國土局的違規違法審批行為會移交有關紀檢監察部門依法處理。讓法院命令國土局干什麼,超出了法院的職權范圍
Ⅲ 土地被非法佔用應該向那個部門舉報
土地被非法佔用的,可以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舉報,因為屬於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
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
第七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並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法治國土擴展閱讀:
土地管理法是指對國家運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對土地財產制度和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所進行管理活動予以規范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非法佔用土地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經批准擅自佔用土地、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佔用土地以及超過批準的數量多佔土地的違法行為。
非法佔用土地行為構成:
(一)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
(二)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
(三)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的;
(四)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有關當事人拒不歸還的;
(五)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當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等。
Ⅳ 如何做好新時期國土資源系統依法行政工作
(1)建設管理機制,緩解矛盾
為了應對當前國土資源供需矛盾加劇的局面,進一步理順批地、征地、供地、發證、管地、管礦等工作鏈條,在關鍵崗位、核心業務、重點環節等方面進行重點規范和創新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進一步建立完善土地和礦業權市場的相關制度,規范出讓、轉讓等各個環節,加大市場配置資源的力度,加強對土地出讓、土地評估、礦產儲量評審和礦業權評估機構的管理,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環境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大行政審批辦事制度與政務服務標准化建設,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梳理執法依據,編制依法行政手冊,推進精細化管理是解決這一矛盾的保障。
(2)加強制度建設,提升質量
制度建設是解決矛盾的核心工作。首先,密切關注「兩法」的修改進程,根據實際,全面查找存在的制度空白,本著急用先行的原則,及時制定相應的規范,重點放在地質災害的防治、耕地保護、征地補償安置、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增減掛鉤、集體建設用地管理、土地綜合整治、地籍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相關制度,有效規范各項管理工作。其次,加強規范性文件審查、備案、清理工作。完善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前置審查、集體審議通過和公布生效制度。根據國家立法進程,適時修改和廢止規范性文件,並予以公布,並對規范性文件定期進行全面清查;其三,健全規范性文件的後評估制度。對其運行情況和存在問題查找原因,及時解決,探索規范性文件的後評估工作制度。
(3)規范執法行為,落實責任
規范執法程序,規范執法標准,規范案卷評查,規范執法資格,強化責任追究,建立公平、公開、公正的行政執法評議考核體系,嚴格落實執法過錯和錯案責任追究制度,促進執法人員積極履行職責,規范執法行為。一是加強學習國家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提高執法能力。二是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Ⅳ 如何運用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做好國土信訪工作
(一)、樹立信 訪工作新理念
一是要樹立信 訪既是法律問題,又是社會問題的政治理念。在堅持依法辦事的同時,要站在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 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高度對待國土資源信 訪工作,充分認識信訪工作對社會政治穩定和社會全面發展的緊密關系,強化信訪工作責任意識。二是要樹立「大信訪」理念。信訪工作不只是局信訪辦的事情,而是全局的事情。各業務科室及基層各國土所都要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從各項基礎業務抓起,杜絕因工作不細引發信訪案件,做到齊心協力,密切配合。
(二)、建立信訪工作新機制是做好信訪工作的保障
1、加強對信訪工作的領導,明確責任、分級負責。一把手對信訪工作負總責,親自抓重大、復雜信訪案件;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局信訪辦直接負責;其他科室各負其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大信訪工作格局;實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2、積極加強與政府信訪職能部門的溝通,形成信訪工作合力。做到有事及時聯系溝通,每周一次口頭交流情況,敏 感時期保持24小時全天候熱線聯系。
3、加強橫向溝通,與各單位之間保持密切聯系,形成協調有力、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避免出現因工作配合協調不到位而引發的上訪案件。同時加強與鄉、鎮、村等基層組織的聯系,發揮基層組織「離得近,消息靈,信得過」等地緣、屬緣、親緣優勢,協助做好信訪工作。
4、實行信訪工作流程管理。信訪工作流程管理包括來信來訪登記、分流、審查、處理、統計等各個環節,通過動態管理,在內部形成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工作機制。
5、建立切實可行的信訪接待制度,及時辦理信訪案件。接待來訪當事人要做到熱心、誠心、耐心、細心。樹立「信訪無小事」觀念,要重視初信初訪,建立來信來訪限期答復制度,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對自己受理的及有關部門交辦、督辦的案件,要及時調查處理,認為符合立案條件的,及時予以立案,盡量避免積壓;對不符合立案條件的,要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說服教育工作;對突發性的重大群 體、集體上 訪的案件,要及時報告有關領導及相關部門並啟動應急方案。
6、對重大信訪問題和老上訪戶的信訪,要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觀點,提交信訪工作領導小組討論研究,制定解決方案,防止越級上 訪。
7、建立完善與信 訪工作配套的相關制度。如建立信訪工作考核通報制度、信訪信息月報和跟蹤督辦制度、與鄉鎮政 府和有關部門合辦、協辦制度。特別是要完善局長接待日制度。實行局長定期接待來訪當事人的工作制度,便於局長了解掌握信訪工作的情況,進一步了解信訪案件的情況。拉近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情感聯系,縮短與群眾之間的距離。
8、加強信訪幹部隊伍建設,為開展依法信訪工作提供組織保證。打鐵還需身先硬,為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進程,信訪幹部要加強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做到能隨時依法說服教育上訪人,為上訪人指出一條依法解決問題的法律途徑。
總之,做好信訪 工作,既要堅定信心,帶著深厚的感情,為群眾多辦實事,又要充分認識 社 會主義發展的初始階段群眾上 訪的長期性、艱巨性和社會矛盾的復雜性。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政治敏銳性,增強政治鑒別力,靈活對待,與時俱進,不斷破解各種矛盾,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保障。
Ⅵ 如何全面推進法治國土建設規劃的落實
首先,要維護憲法權威和國土資源法律的統一,以法律的有效實施和群眾國土資版源合法訴求的有效解決為基準,權不斷提高全社會成員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的領導幹部要強化法治思維,增強法治意識,堅持群眾路線,注重良好法治環境的營造。其次,要鼓勵縣鄉國土資源部門開展法治實踐探索,對實踐探索中的有益創新和做法及時總結推廣。再其次,要著力解決一些縣鄉國土資源部門幹部中存在的普法走過場、執法有彈性、監管看對象、執法公信力差等問題,規范和完善國土資源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提高縣鄉國土資源部門公正履職能力。再次,要加強國土資源法治宣傳教育,積極引導社會各界都成為國土資源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更為關鍵的,要把法治國土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基層國土資源部門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發基層國土資源部門法治實踐的生機與活力。
Ⅶ 國土部門發現新發生的違法用地行為後,可以依法採取哪些措施進行制止
國土部門抄發現新發生的違法用地,可以採取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扣押財物或者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如果當事人不聽,國土部門在取得證據後,可以對其下達立即停工、責令停止建設、罰款、限期拆除等行政措施和處罰措施。
法律鏈接:《國土資源行政處罰辦法》第四條 國土資源行政處罰包括: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限期拆除;
(五)吊銷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