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有強制力嗎

道德有強制力嗎

發布時間: 2023-03-18 17:45:54

❶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強制性嗎

法律和道德都具來有源強制性。法律具有國家強制性,道德沒有國家強制性,道德主要依靠社會輿論的強制。

法的國家強制性,是法的重要屬性之一,指法體現國家權力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屬性。

如果沒有國家權力,沒有國家強制力的保證,法就不可能得到普遍的遵行,就喪失其獨立存在的意義,也就不成其為法了。是否具有國家強制性,是法和其他社會規范相區別的一個重要標志。

道德規范是一種道德層面的規則,無法律約束意義,只有輿論約束。是社會用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的一些規則,不具有國家強制性。

例如:當看到一個腿有殘疾的人,不能叫他(她)瘸子,如果叫了不會被警察帶走,因為沒有犯法,只會被人們唾棄,被社會所不容。

(1)道德有強制力嗎擴展閱讀:

法律與道德,兩者都是行為規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種心靈的契約,只能靠人們自覺遵守,所以約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輿論來實現道德的力量。

法律與道德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確立的風俗規則,法律則是有國家制定的。

法律與道德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樣,法律一般是當權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眾在生活中的利益體現。

❷ 道德是否具有強制性

沒有。

法律是調整個人抄和社會之間關系的暴力性的行為規范,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強制力保證施行。

道德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勸導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1、區別

①法律是強制性的社會規范;道德是非強制性的社會規范。

②法律屬於政治上層建築;道德屬於思想上層建築。

2、聯系

①道德是法律的基礎,良法理應是符合道德的。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有道德者受到法律保護。



❸ 道德是否具有強制性

道德具有強制性,並且這種強制性伴隨著道德一直存在。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說「道德是指在人類社會現實生活中,由經濟關系決定的,以善惡 標准評價的,依靠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俗維系的,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 然之問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行為意識和行為活動的總和」。即是說,道德主要依靠教育的 力量,社會輿論的評價、譴責,以及人的覺悟或德性,即道德是自律實現的。然而仔細一推 敲,卻不由產生了疑惑。倘若一個社會出現了道德失范,諸如當社會成員在價值觀、倫理觀 等觀念傾向上以及道德行為取向上出現了偏差, 個體越軌行為泛濫, 或當社會的評價系統出 現混亂時,那麼,該如何保證道德的實施?道德的作用又該如何得以實現?由此,筆者認為道 德可以有而且應該有強制性, 這從時下討論道德的法化、 制度化等文章中已得到印證, 因此, 本文決定對道德強制性的含義、道德的強制性存在的理由等問題進行探討。 那麼,什麼是道德的強制性呢? 所謂道德的強制性,就是將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道 德原則和規范具體化,使其成為人們在道德活動時應當遵守的「當然之則」,通過這些「當然 之則」對一些社會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的陳規陋習的「強化」訓練,形成特定的行為「模式」,從 而使這些陳規陋習絕跡。一句話,道德的強制性強調的是道德的外在制約,即加大社會道德 規范對人的制約力度,或加大道德他律的力度。 道德的強制性不同於法律的強制性,它與法律的強制性有原則的差別。首先,它們的適 用范圍不同, 道德的強制性比法律的強制性更寬泛。 道德強制性的適用范圍是社會公共生活 對社會個體的最基本的、是應該做到而且必須做到的行為要求。所以,法律懲治的是輕法、 違法、犯罪的行為;而道德處罰的是法律調整范圍之外的缺德惡行。其次,它們的強制力度 不同。法律的實施,由國家的強制力作保證,主要依靠軍隊、監獄、法庭等國家機器為代表 的物質力量來實現;而道德的強制性實施則可由行政部門來執行,以經濟處罰為主,輔以其 它處罰手段,它的強制力的力度明顯不如法律。 在我國,道德一向強調的是自律,那麼,在今天提出道德的強制性問題,是不是對道 德的內在自覺性的否定,是不是歷史的倒退呢?答案當然應該是否定的。 首先,從理論上看,道德規范的提出一開始便帶有外在的強制性。在原始居民群體中, 為維護生存而協調氏族內部的各種關系, 及由此產生藉以協調各種行為方式的道德規范, 這 些道德規范蘊涵在自在自然的生存活動和約定俗成的禮儀之中, 用這些具體化的准則, 規范 人的行為,以達到調整人們的行為,保護社會利益、維護社會生活穩定的目的。道德規范系 統一旦構成,便在宏觀、廣闊的社會系統內發揮能動作用,成為指導、調整、評價行為的道 德體系。隨著人類道德意識的發展,道德規范在理性的抽象中不斷深化和擴展,人們才有可 能開始進入自覺自願的道德活動。所以,道德規范一開始就是作為道德要求而產生的,本身 就代表了人類生活的內在願望。 ,現代的道德准則也帶有外在強制性的特徵。 道德規范的產生源自於調整人們生活的實際需要,它通過向社會成員昭示「不得如何」、 「應當如何」,即要求人們自覺自願地依據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一個人如果能自覺自 願地以道德規范作為自己行為的准則、尺度,他的行為就是道德的。一個人如果能在其行為 中通過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再到自為地合乎道德規范,那麼,他就能成為「從心所欲」的有 道德的主體。但是,這僅僅是一個道德目標設定,是一種道德的理想狀態。因為,在一個充 滿復雜利益關系的社會里, 道德規范往往因缺乏權威性而難以現規范人們的社會行為、 調整 社會關系的功能和目標,甚至無法阻止、無法懲罰違反道德規范的行為。所以,一個人如果 不能自覺自願地以道德規范指導自己的行為, 那麼, 就只能以外在的強制性規范對他的不道 德行為進行處罰,以此訓練和規范他的道德行為,使他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直到他能自覺 自願地把道德規范作為自己行為的准則。 這就是道德何以應該有強制性的理由。 從認識過程 來看,人們對道德這一復雜現象的認識是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逐步把握道德本質 的過程。道德規范系統,既是道德要求也是評價標准,個人用規范來指導自己的行為,社會 拿規范來衡量個人行為的道德意義,而後決定褒貶,規范又應該是具體的。如果規范系統只 是社會的,個人不能接受或者不理解規范系統的實際含義,那麼,規范系統也就失去了它的 能動作用,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如果規范僅僅是理論的產物,沒有實踐的基礎,那麼,規 范只是一紙空文。為了使道德發揮較大的能動效應,就必須在規范系統原則的指導下,加大 規范的強制力度, 使規范走向實踐, 當科學已經發展到要求越來越精細地確定學科研究對象 的背景下,我們可以精確地對道德規范作定量性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研究規范系統,使其 能發揮更大的能動作用。 當前, 我國仍處於由計劃經濟轉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由封閉社會轉向全方位開放的社 會轉型期。 社會經濟體制的變化引起了經濟生活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的轉變, 經濟轉型對社會 的震動是前所未有的,它直接引起了人們的文化需求、價值觀念、思維坐標、行為方式的轉 變,即倫理模式的轉變。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我們對許多問題的認識和實踐 尚在探索的階段,對社會經濟體制將會帶來的各種變化認識不足,所以,因發展經濟建設的 急功近利而忽視了人的全面發展。 商品交換的普遍化和日常交往的復雜化造成了倫理道德在 社會活動領域上的分化,社會活動領域的拓展、社會活動效率的提高,使倫理道德在存在類 型和實現方式上較之從前都更加復雜和多樣。社會利益多元化條件下道德的調控力量減弱, 在缺乏節制的個人利益的強烈驅動和經濟刺激的巨大誘惑下, 一些人在道德行為和道德觀念 方面發生了偏差,他們拋棄了原來恪守的道德規范,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等道德品質被看成 是不值一提的空話,損公肥私、損人利己、見危不救、虐待老人等現象明顯增多。人的價值 的迷失、社會的失范,個體越軌行為的泛濫,嚴重地威脅著社會體系的良性運行,同時也使 社會成員原有的道德價值體系受到嚴重沖擊,使人們感到茫然和混亂。另外,在改革開放的 社會變遷過程中,政治、經濟、組織和文化等方面的二元結構導致了某些傳統的道德規范的 功能的減退, 也嚴重地弱化了它們在調節和約束人們行為時的作用。 當原有的道德規范模式 被打破,新的道德規范尚在孕育、形成和有待於完善的過程中,新舊道德觀念並存時,人們 的心理受到很大沖擊,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的道德失控,並由此對道德的信任大為降低,道德 責任感也隨之大為降低。正如法國社會學家杜爾凱姆所說的那樣,「只要這種失控的社會功 力沒有達到新的平衡,這段時期各種價值觀都無一定,規則標准也無從說起,可能與不可能 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由此人們很難區分什麼是公正的,什麼是不公正的;什麼是合情合理 的要求,什麼是非分之想。由此人們的慾望便失去了約束。」當道德缺少了權威性,當道德 對缺德惡行缺乏懲戒力度時,道德就必須強調強制性作為自身的保障機制。 道德的強制性是從道德他律轉向道德自律的中間環節。 道德的強制性為社會生活提供了 合理的道德價值的參照系。 每一個社會成員都生活在社會體系中, 而對自身行為的評價總是 以社會價值參照系為參照物的,社會價值參照系是調節和引導社會成員行為取向的有力杠 桿。通過建立具體化的道德規范,把道德原則具體化為可行和必行的規范,使其成為社會生 活的合理的道德價值的參照系, 使人們在道德價值觀念上有一個正確的評價標准, 從而對個 人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提出勸導,對個人行為的界限做出明確規定。經過強制性這一環節, 使道德的價值導向轉化為個體的德性修養和社會的優良習俗, 從道德的他律逐漸轉向道德的 自律。 新加坡、香港等地對隨地吐痰、 亂扔垃圾、 亂塗亂畫的缺德惡習的嚴厲處罰,對國家、 城市的文明程度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這就充分說明了道德的強制性作為從道德他律轉向 道德自律的中間環節, 是行之有效的, 也充分說明了道德強制性對健全社會組織和社會控制, 對社會公眾施行的強制性是有必要的。 當然,強調道德的強制性,並不是輕視道德的自律,相反,提出道德的強制性正是為了 最終實現道德的自律。因為道德是人的道德,要由人去自覺地認識、自覺地實踐。人是道德 由社會關系的他律向個體能動的自律轉化的中介, 離開了人這個主體基礎和中介, 道德將永 遠處在自在的彼岸,而不能進入自為的階段。道德規范雖然具有某種「律令」的表現形態,但 本質上卻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必然性, 反映了所要調節的利益關系, 因而它不是一種純粹外在 的強制, 而是人自身發出的一種內在的需求。 道德最根本的規定性正在於人的行為出於自由 自覺的需求。

❹ 法律和道德都是具有強制性的么

法律的確具有強制性,但遵守它的人並不覺得被強制,只有跨越內了法律的界限,它才會強容制(制裁)你回歸法律劃定的范圍內。道德雖然不具有強制性,但同樣需要我們去遵守,只是跨越了道德的界限不會受到制裁,但還是會受到譴責的。
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❺ 法與道德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具有強制性.

法是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道德是專評價人們屬行為的善與惡、光榮與恥辱、正義與非正義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所以提問者的問題「法與道德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具有強制性」,應選擇正確。

❻ 道德沒有強制性還是強制性比較弱而已在法理學上的與法律的區分中何以體現

道德是有強制性的,比起法律的強制性是不同的,它的強制性在於如果人們不遵守它會受到輿論的譴責,批評,與社會的不認同,所以人們會不自覺的去遵守它。道德是一種習慣,是人們長期生活而形成的潛移默化的一種習俗。而法律上的道德總是來自於社會中的道德的,但並不是所有社會中的道德都會是法律上的道德,法律上的道德是人們所要求的道德的最低的標准。

❼ 道德具有強制性嗎

法律分析:是不具有強制性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五條 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

❽ 道德是否具有強制性

道德是沒有強制性的。

對於這種人,只能是參考新加坡的做法

1、有法律規定不能違反

2、執法人員願意花時間管理

3、即時有效的舉報制度

4、對於違反者的懲罰和對於舉報者的獎勵以及保護

如果沒有這四點,對於不文明現象,普通人實在沒什麼協助制止的動力和辦法

指望通過教育,讓人人都高素質根談碼本不現實,也不可能見到了就嫉惡如仇的上去空侍滾干架吧

日本作為世界上最重視教育的國家,也只能做到絕大部分人都不去做這些不文明的事,但是如果有人隨地扔垃圾,其他人看到了也是不會去制止的。

---------

所以如果日常見到這種不文斗餘明行為,看不下去了就出言提醒一下,對方如果不聽也沒辦法。

❾ 道德是否具有強制性

道德的教育是強制的,道德的培養是強制的,道德的養成是強制的,道德的遵守是自覺的,道德的淪喪是遭譴的。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非法學兩年制 發布:2025-01-13 07:26:04 瀏覽:290
律師楊軍 發布:2025-01-13 07:16:54 瀏覽:149
法治實殘 發布:2025-01-13 07:15:18 瀏覽:311
民法素材 發布:2025-01-13 06:38:02 瀏覽:162
羅馬法對民法的影響 發布:2025-01-13 06:25:34 瀏覽:567
增資經辦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05:29:32 瀏覽:666
法律碩士輔導班招生 發布:2025-01-13 04:50:05 瀏覽:336
經濟法概論自考試題 發布:2025-01-13 04:28:41 瀏覽:789
勞動法里的工作時間包括 發布:2025-01-13 04:13:12 瀏覽:436
調節的法律效力和強制執行力 發布:2025-01-13 03:50:18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