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現象例子

道德現象例子

發布時間: 2023-03-23 20:58:30

A. 道德沖突的事例

有一部外國電影《叢林兄弟情》,通過講述主人公如何完成一項艱難的救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道德沖突的場景。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隻可愛的小狗。這只小狗為一富豪所豢養,一天,當富豪在山野遊玩時,小狗不慎與主人失散。在流落中,小狗目睹了一隻生育不久的母獅被獵人打死的景象。獵人將母獅的屍體扛走了,但沒有發現不遠處還有六隻嗷嗷待哺的幼獅。小狗萌發了為幼獅覓食的想法。它先試圖抓捕兔子,但當它將一隻兔子逼到絕路時,兔子絕望的眼神使它於心不忍,於是放棄了捕殺兔子。它只好去偷獵人掛在房外的烤肉。後來,它發現有一隻母虎剛生下幼崽,奶水充足,於是它想方設法帶領幼獅去母虎那兒。在此過程中,它受到一頭狼的追殺,有幾次被狼追逼到絕境,幾乎喪命。最後它巧妙設計,使狼摔下懸崖。它還要時時提防老鷹的捕食。在與老鷹的搏鬥中,出於無奈,它舍棄了一隻幼獅的生命。它的主人好幾次就在它的近旁急切地呼喚它,但考慮到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它狠下心來沒有應答。歷經艱難險阻,它終於成功地把幼獅交託給了母虎。當主人又一次尋找它時,它懷著欣慰的心情與主人相見。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到這樣幾個道德沖突:(1)為救助幼獅,去偷盜食物。(2)為救助幼獅,企圖殺死無辜的兔子。(3)為完成救助,讓主人飽受尋找之苦。(4)為擺脫糾纏,毅然殺死了狼。(5)為保全更多的幼獅,只好讓其中一隻幼獅被老鷹吃掉。在這些道德沖突中,有大善與小善的沖突,也有善的目的與惡的手段的沖突。主人公為了解決這些沖突,作出了各種道德妥協。雖然這是一個關於動物的故事,但透過故事本身,我們看到的是編導的價值趨向,看到了許多屬於人之常情的東西。它以一種新穎別致的形式昭示我們,當面對道德沖突時,我們應該如何取捨。

道德沖突並不是指道德要求本身的沖突,而是指行為者在具體情境下難以同時踐履多種道德要求時出現的困境,這種困境又可以稱為「准則沖突」。所謂「准則」是主觀化了的原則。當道德原則被個體認可、接受了之後,就會轉化成他的准則。一個人總會形成各種准則,在具體情境下,不同准則的要求會令他無所適從,出現了准則沖突。但正是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個體的道德能力得到鍛煉,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一種行為符合某種准則,可同時又違反了另一準則。這就要求道德主體在相互沖突的准則之間進行自主的選擇,亦即選取其中一個准則,舍棄另一個准則,從而實現自己所追求的某種道德目的。當幾種道德價值不可兼得而又必須作出選擇時,道德主體往往處於一種非常為難的窘境。人一方面可以自主選擇,另一方面又必須對選擇負責,這樣,伴隨著道德沖突中的自主選擇,道德主體的內心常常會體驗到種種難言的孤獨、焦慮、不安和痛苦。道德主體若要避免這些孤獨、焦慮、不安和痛苦,就要放棄選擇,放棄道德上的自由,而聽憑別人、權威或社會集團對沖突所作的裁決。但這樣一來,主體的實踐就喪失了道德的本質特性,就不能確立自己存在的道德價值。因此,真正獨立的主體必然不會放棄自主解決沖突的機會,從而也就註定要忍受痛苦的折磨。其實,行為者的道德能力也正是在這種兩難的矛盾過程中經受磨練、得到升華的,個體道德的實現過程因為准則沖突而大大豐富了。

1、准則沖突的表現

准則沖突的具體表現異常復雜,可以從多個角度去歸納。從主體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的角度看,准則沖突可分為:由於社會或他人對同一角色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該角色內心的矛盾;由於個人改變角色而造成的新舊角色與所承擔的義務之間的沖突;由於社會生活的復雜性,一個人往往身兼幾種社會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賦予其不同的義務,從而形成義務間的沖突。在人們的實際生活里,一個成年人往往處於多種關系中,而只要他處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關系中,扮演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色,那麼,在他身上,各個不同角色的准則要求之間就可能形成沖突。

從行為價值目標的角度看,准則沖突可分為:其一,由於社會歷史條件或自身條件的限制而導致的個人在價值目標選擇上的困境。自由、尊嚴、富足、事業、愛情、家庭、友誼等都是構成幸福人生的要素,缺少任何一項,都將帶來人生的缺憾。然而它們常常不可兼得,我們不得不在這些都值得追求的目標之間作出痛苦的取捨。其二,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生利益選擇上的困境。由於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之間經常發生利益沖突,個人的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也時有沖突。其三,基本道德原則之間發生尖銳沖突。如忠孝不能兩全。又如,鐵軌只有兩條岔路,一條上有一個孩子,另一條上有三個成人,急馳而來的列車發生緊急情況,來不及剎車,這時,火車司機應該怎樣選擇?在「不可傷害他人」和「必須救助他人」中,哪一個是更嚴格的律條?其四,面對強大的邪惡勢力,生命價值與自由、尊嚴以及其他信念之間發生尖銳沖突。這種沖突使人面臨最嚴峻、最殘酷的選擇:維持信念必須以舍棄生命為代價,選擇生命則必須以背棄人之為人最寶貴的東西為代價。比如在集中營里,有人逼迫你作出選擇:將十個人中的一個殺死,另外九個就可以活下;否則,他們全部得死去,你作何選擇?

從行為方式的角度看,准則沖突分為兩種情形:目的正當手段不正當;目的不正當手段正當。對於以正當的手段達到不正當的目的這種道德現象,人們一般較易作出道德判斷,因為能使不正當目的得以實現的所謂正當手段,實際上是靠鑽社會規則的空子,不正當目的的實現必定包含著對他人或社會利益的侵佔,是我們反對的。人們備感困惑的是:可否用不正當的手段達到正當的目的?或者說,一個正當的目的是否可以為其不正當的手段辯護?

2、准則沖突的解決

由主體所扮演的多種社會角色所帶來的准則沖突,難以根本解決,它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層次性和多樣性,個體只能以克制、奉獻來緩解沖突的程度。由行為價值目標所導致的准則沖突,可以大部分解決,這主要取決主體自我調整自身的價值取向,並在做出一種決定時,盡力修補或減少因放棄另一價值目標所造成的過失。

行為方式上的准則沖突能否圓滿解決,取決於是否正確處理目的與手段的關系。目的與手段之間是一種交互關系。一方面,樹立正確的道德目的,是解決兩者沖突的前提。目的規定和制約著手段,道德的目的通常採取正當的手段就能達到。另一方面,手段也制約著目的的實現,手段正當與否直接關繫到目的能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從長遠來看,正當的手段能夠促進目的的實現,而不正當的手段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會歪曲以致篡改目的的性質,妨礙目的的實現。手段的性質不僅直接影響到目的的性質,而且手段的價值也會增加、減少以至改變目的的價值。當然,這並不排除生活中會出現「歪打正著」現象。要解決目的與手段造成的沖突,手段的正確選擇就成為關鍵。在手段的選擇中要堅持如下兩個基本原則:選擇有效的手段,使手段具有道德上「善」的價值,手段的有效性是道德自主選擇成為現實的關鍵。

在目的與手段的關系問題上,有兩種片面觀點,即目的決定論和手段決定論。目的決定論者認為,只要目的是合乎道德的,不必考慮手段是否正當;目的決定一切,目的可以為任何手段辯護;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一切手段,因為「目的總是證明手段是正確的」。比如,為了救濟窮人,可以偷扒盜竊,坑蒙拐騙;為了教訓壞人,可以私設公堂,殘酷毆打;為了維護集體榮譽,可以誇大成績,隱瞞缺點,欺上瞞下。目的決定論往往成為當權者公開或暗中奉行的信條,同時也為各種不道德行為大開綠燈,使道德評價和法律裁決產生混亂。

手段決定論者主張,手段就是一切,手段是因,目的是果,手段是脫離目的而獨立存在的。他們往往不分目的的是與非、正義與不正義,單純評判手段的善惡性質,甚至對於手段要達到什麼目的都不予考慮。在這種觀點看來,對社會邪惡勢力,對犯罪分子的種種不法行為,不應該採取暴力手段進行斗爭,而只能採取人道、和平的教育手段來對待,否則就是不道德的行為。這種「勿以暴力來抗惡」的觀點,是一種抽象的人道主義,容易造成對惡勢力的讓步和縱容。在現實生活中,以道德和勸善的方式去對待惡勢力,其效果往往是軟弱無力的。

准則沖突的真正解決,取決於道德主體如何確定自身的道德價值。但有時道德價值也難以取捨,為此,有必要引入「道德妥協」概念。所謂道德妥協,是指主體在選擇中有意識地放棄某些道德規范和准則,犧牲某些道德價值,以保持其他道德原則和規范,維護更高的道德價值。為了「最大的善的目的」,在較低程度上對「惡」的妥協、對「善」的犧牲是允許的,也將被認為是道德的。所以,妥協性道德手段的選擇在道德行為實踐過程中是允許的,但這種選擇又必須是「迫不得已的」,而且是諸種決定中帶來「最小惡果」的,否則,任何對「惡」的妥協都是不道德的。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總結:一個道德價值的取捨,如果它是為了達到更高道德目的所必要的,而且本身又是道德的,那麼就是合理的;如果當下的取捨迫不得已地帶有不道德的性質,那麼只要它與最高目的不矛盾,並且不改變目的的道德性,那麼這種取捨也應被認為是合理的。

B. 生活中有哪些有道德的事例

我和媽媽坐公交汽車去姥姥家給姥姥過生日,我剛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就看見一個老奶奶顫顫巍巍地走上車悶答來,這時車上已經沒有空位了,老奶奶的臉上露出一絲難色,我心理想:我該不該給老螞扮慧人讓座呢?如果讓了,別人會不會說我出風頭?不讓座,萬一老奶奶站不穩,摔著怎麼辦.我心理就像有一個小天使和小惡魔一樣: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缺源座吧,做一個孝敬老人的孩子.」小惡魔說:「別聽她的,萬一讓了座,別人說你出風頭怎麼辦?再說了,坐這兒多舒服呀.」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吧,老師上課時不是經常說要尊敬長輩嗎?」「不讓!」「讓!」「不讓!」「讓!」這時,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在校園里拾到了一元錢,我便交給了老師,老師誇我是個拾金不昧的孩子,雖然只是一元錢,但是,它在我心裡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記……想到這兒,我便鼓起勇氣對老奶奶說:「奶奶,您坐這里吧.」老奶奶感激的對我說:「真是個好孩子.」我的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

C. 職業道德的著名案例有哪些

有關職業道德的案例如下:

1、蔣敏,女,羌族,1980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2001年10月參加公安工作,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監督室民警,三級警司。在此次抗震救災斗爭中,蔣敏在驚悉母親、女兒等10名親人不幸遇難的噩耗後,強忍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毅然堅守工作崗位,日夜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

因連續奮戰勞累過度,蔣敏身體極度虛弱,多次昏倒在搶險救援現場。充分體現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政治本色和「忠誠可靠、秉公執法、英勇善戰、紀律嚴明、無私奉獻」的新時期人民警察精神。

2、北京晨報的一則報道說:一公共汽車司機要行車途中突發心臟病猝死,臨死前他用最後一絲力氣踩住了剎車,保證了車上二十多個人的安全。然後他趴在方向盤上離開了人世。

他生命的最後舉動,說明在他心裡,時刻想到的是要對乘客的安全負責,他雖然是一個普通人,卻體現出高尚的人格和職業道德。

3、孔子既注重禮貌,又很強調要有真情實感。他很富有同情心。本來孔子好唱歌,但是遇到人家辦喪事的時候,這一天他就不再唱歌了。在死了親屬的人旁邊吃飯,他不曾吃飽過。他看見盲人、穿孝服的人,即使對方年輕,也一定站起來;路上碰到的也趕快迎上前去。

一天,有位盲人樂師來見孔子,孔子趕緊迎上去。樂師走到台階邊的時候,孔子就告訴他:「這是台階」。當走到席子邊的時候,孔子就告訴他:「這是席子」。等樂師坐下以後。

孔子又向他一一介紹屋子裡的人,說:「某某坐在這里,某某坐在那裡」。送走樂師以後,學生子張便問道:「這樣不是太麻煩嗎?」孔子回答說:「接待盲人就應該這樣」。

有一次馬棚失火,孔子趕緊問:「傷著人了嗎?」並不問傷沒傷馬。孔子的一個學生因事被捕,進了監獄。孔子並沒有嫌棄他,認為「他雖然進了監獄,但並不是他的罪過」,還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D. 關於道德的事例

例如,你結婚了,如果現在你喜歡了某女神或者某女吊絲喜歡你了,你能夠堅持的拒絕,你就是個有道德的男人,反之你如果是美女就拒絕男人,你也是有道德的女人。希望我的回答已經幫助你了。

E. 在學習和生活中,同學們會遇到哪些關於道德的事例呢

在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關於道德的事例,比如校園暴力,這就是孩子教育有問題,缺少家庭溫暖家庭教育,公交車隨地大小便,打人現象都是缺德行為。養老院那些護工對老人像對自己的父母一樣照顧,這樣的護工就是品德高尚的人。

F. 生活中表現道德的現象有那些

1、保護環境

環境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內容,熱愛大自然,實質上也是對人類本身的熱愛,是對生活的熱愛,是對生命價值的重視。自覺遵守這樣的社會公德,從根本上說,是對大多數人的利益的維護,是對人類的生存利益的關心,也是對子孫後代利益的關心。

2、講文明

作為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人們的行為文明狀況,它集中反映的是社會成員的文明教養程度,而禮貌則是這種文明程度在人際交往中的外在表現形式。作為社會公德的一個基本規范,文明禮貌是在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道德信息,它說明了一個人對別人的尊嚴和人格的尊重。


三、誠實守信

孔子講「民無信不立」,孔子講的是國家與民眾的關系。把孔子的話引申開來,在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也可以說是「無信不立」。今天我們在公民道德建設中,要大力倡導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的美德。

四、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反映的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是反映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本質特徵。

五、愛物公物

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會的公用設施,如公路、鐵路、水電線路、通信設備、衛生消防設施等等,都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任何一項遭到破壞,都會使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損害,從而嚴重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

G. 生活中有哪些能體現多種道德品質的例子

生活中抄體現道德品質的例子,就猶如我自己,有一次我去圖書館,然後上衛生間的時候出來把廁所沖了,然後那個掃地阿姨就誇了我一句,說這孩子真好,有一次我到樓下去扔垃圾,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里的時候,然後身邊的保潔大叔也誇了一句,這孩子真好。

H. 道德綁架例子有哪些

道德綁架例子有以下3點,分別是:老有理,窮有理,血緣關系重於山。
1、老有理:
年齡大,理所應當被照顧。讓座是情分,不讓座是本分。無論對方是有難處或者壓根沒有禮讓的意識,都沒有必須讓座的義務,不給老人讓座或許是不道德的行為,但是作為當事人不能以此為借口要挾別人。道德沒有強制執行性,強迫別人做「有道德」的事情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2、窮有理:
看在這么窮的份上,有錢的人,就來幫幫忙。因為貧窮而理直氣壯,因為弱小而百無禁忌,就會突破基本的道德底線。窮人打著「救濟」的幌子騙錢,是赤裸裸的勒索。
3、血緣關系重於山: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血濃於水」,中國人對「家」的情結非常重視。親情在人際關系網路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但是打著「親情、孝道」為旗號無理索取的行為都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I. 關於道德的事例

這個就很多了,古時候的摘錄幾個:
01.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
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
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
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
「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
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J. 有關道德的確實事例

例一:某小學生放學歸來,向媽媽描述:有一位叔叔在等候公交車時,將香煙頭隨手扔到了地上,恰巧被一位環衛工人叔叔看到了。工人叔叔把肩上的垃圾箱放下來,將香煙頭掃進了垃圾箱……媽媽聽了以後,神色凝重地對兒子說,隨地扔香煙頭或別的廢棄物品,是缺乏公共道德的表現。看,公共道德,在此時此處此事上就是這樣的具體。 例二:父親讓女兒去家門口的小吃店買冷飲,女兒去了。女兒回來以後,將找回的零錢交給父親。父親認真地加以清點之後告訴女兒缺了5分錢。女兒笑著諷刺父親「摳門兒」,隨後如實解釋說:那5分錢硬幣滾落到地上,我沒有撿起來。父親告訴女兒,5分錢確實是個小數目,但是,熱愛人民幣是每一位公民都應當有的公德,如果誰有意毀壞人民幣,還要負刑事責任呢。父親嚴肅地說:「你想過沒有,硬幣上有國徽圖樣,將其扔到地上任人踐踏,對國家是什麼態度?」公德與愛國,在此時此處此事上就是這樣的具體。 例三:兩個同學鬧矛盾,彼此都不冷靜,事後仍然怒氣未消,都講了對方的壞話,其中一位同學還散布了對方的家庭隱私。這話被第三位同學聽到了,悄悄傳給了當事人,致使矛盾激化,險些鬧出大事,幸被老師及時化解。同學們得知此事以後,有的說傳話的人「嘴太快」,有的說傳話的人「太多事」。老師卻深刻指出:人應當多做促進團結、有利於安定的事;絕不能做挑撥離間、加劇矛盾的事。至於散布別人的隱私,問題的性質就更嚴重了,是缺少道德的表現。道德,在此時此處此事上,就是這樣的具體。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隨處可見,都與人的道德品質有關,都很具體。 道德品質,每每被人們視為很抽象,看不見摸不著。有的家長坦言:孩子的功課是具體的,分數是可視的,而道德則不然。因為有了這樣的觀念,就很容易「聚焦」於孩子的課業,而忽視事關道德品質的言行,讓本來呈現道德特徵的言行,在人們的眼皮下面滑過去了,該褒揚的沒有褒揚,該批評、制止的未能批評、制止。 講道德,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准則,是調節之間關系的法寶。人與人、人與自然須臾不可離開。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融合或矛盾乃至對抗,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也都是十分具體的。一般情況下,舊的矛盾解決了,出現了融合;之後又會有新的矛盾和斗爭,待解決之後又有了新的融合,反反復復無窮期。或矛盾或融合,道德往往都起著重要作用。講道德是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提倡的。道德在生活的每時每刻每個角落每個領域每個人群中存在,它怎麼可能是抽象的呢?它必然是具體的。 道德是具體的、可視的,道德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應當抓住可資對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的一個個瞬間、一件件事。有的家長還為孩子設計某個場景,出一些題目,讓孩子置身其中去思考,去行動,用這樣的方法幫助孩子認知道德,體驗道德,實踐道德。久而久之,孩子對道德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和深切體驗,並且成為自身的一種重要素質,就會一生受益。 道德其實很具體。只是因為我們漠視它才忽視它,其實它實實在在存在於人的思想和行動中。我們要學會認識它,抓住它,注入孩子的心田! 道德可以成習慣 習慣,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字眼。「習以為常」,「習慣成自然」,「積習難改」……這些被人們傳講了千百年之久的話,說的都是習慣之偉力。 習慣,是外在影響作用下形成的內動力。 習慣,是人們「不知不覺」的某種行為。說「不知不覺」,未必確切。說深知深覺之後的頓悟與必然,倒是講到了根本處。 我們不必在概念上停留吧,還是面對現實生活,看看習慣的力量與重要。 1987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暢談各自走過的人生之路。一位老科學家說,他自己的一些良好習慣是在上幼兒園時期養成的,諸如:禮讓、致歉、觀察乃至勤洗手這樣的「小事」。這些良好習慣揮之不去,伴其一生,改不了,也不能改。著名勞動模範、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明港公司橋吊隊隊長許振超說,每逢節假日,他一定要到崗當班,多少年了,已經成了習慣,想改也改不了……他們都稱自己的行為為「習慣」,都說「改不了」。可見,習慣對人的一生是多麼重要,習慣是如何的根深蒂固! 道德也能成習慣。道德是人的一種思維和理念,體現在語言和行為上。語言和行為是可以成習慣的。比如:說臟話,講假話,編謊話,一旦成為習慣,改起來很難。有一個自幼養成這種壞習慣的孩子,有一天總算說了句真話,竟是:「我習慣了,張嘴就沒好話……」多麼可悲!而與其相反,說真話,講文明,一旦成為習慣,「改」起來也很難。有一個自幼養成這種好習慣的孩子,有一天第一次說了一句假話,而且是出於善意,結果話一出口,額頭上的汗珠也出來了,最後只得從實說來。又比如:成千上萬的「志願者」,除了因為都有熱心於公益事業的美德,還因為都養成了無法擺脫也不想擺脫的道德習慣。有一個從農村來城裡親戚家借讀的孩子,加入到志願者行列。當問他這樣做的初衷時,他回答得也許不算高尚,但卻很真實,那就是:道德習慣使然。

熱點內容
增資經辦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05:29:32 瀏覽:666
法律碩士輔導班招生 發布:2025-01-13 04:50:05 瀏覽:336
經濟法概論自考試題 發布:2025-01-13 04:28:41 瀏覽:789
勞動法里的工作時間包括 發布:2025-01-13 04:13:12 瀏覽:436
調節的法律效力和強制執行力 發布:2025-01-13 03:50:18 瀏覽:183
劃清與西方司法獨立 發布:2025-01-13 02:53:22 瀏覽:469
法院進家 發布:2025-01-13 02:51:46 瀏覽:239
喪家產假陪產假在勞動法中屬於 發布:2025-01-13 02:40:24 瀏覽:65
法治歌歌曲 發布:2025-01-13 02:40:17 瀏覽:94
勞動合同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13 02:11:26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