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的定義

道德的定義

發布時間: 2020-12-30 07:17:03

⑴ 如何定義道德的行為

道德復是以文明為方向,以禮義廉恥制忠孝節悌為核心內容的一種社會主流價值觀下的非強制性約束法則。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順理則為善,違理則為惡,以善惡為判斷標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⑵ 倫理道德的定義是什麼

「倫理」或「道德」之謂(Ethics or Morality),在中文與西文中均可作兩個層面上的解釋,即:內在的價專值理想或者外在屬的行為規范。而在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實際碰撞中,由於「至簡、至圓」、「陰助教化」的本土傳統之引導,這兩個層面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就其總體情況而言,行為規范意義上的 「倫理化」或者「道德化」始終是漢語基督教的主要路向。這種「單向度」的闡釋框架,使「倫理化」的漢語基督教與基督教所應當包含的倫理資源之間,常常存有一定程度的錯位。不解決這一問題,基督教倫理便無法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實現其潛在的可能性。
倫理道德是一種規范

堯新瑜在《倫理學研究》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倫理」與「道德」是倫理學或道德哲學中的兩個核心概念,但二者長期處於概念模糊和邏輯混亂狀態,導致倫理學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順」。作者通過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以詞源學為基礎的三重比較:漢語言文化中的比較、英語文化中的比較、中西文化中的比較,進而得出結論。

⑶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

特徵包括共同性、民族性、歷史繼承性、變化性、傳播性。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它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

3、歷史繼承性

道德與其它觀念一樣,既有發展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

4、自律性

道德主體藉助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藉助於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願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

5、變化性

道德觀是不斷更新變化的,不同時代道德是有側重的,某種方面說,在不同的時代評價古代都有其局限性。

6、傳播性

道德觀的來源於對世界的認識,而對世界的認識是在變化的,所以道德觀也是變化的,是學習的,是可以傳播的。

(3)道德的定義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對道德的定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

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⑷ 道德理想的定義

指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會道德狀況。是個人和社會道德的最高境界。它一方面專體現理屬想的社會道德狀況,另一方面這種理想的社會道德又通過一定社會或階級的理想人物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質體現出來,是兩者的統一。 道德意識的內容之一。指人們基於對一定社會或階級基本道德要求的認識而自覺追求和嚮往的某種理想人格和理想社會中的道德關系。
人類的道德理想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和現實社會關系的反映。在原始社會里,道德意識中並沒有自覺表達的道德理想。從奴隸制時代開始,由於實際的道德和應有的道德狀況經常處於矛盾狀態,道德理想便作為一種自覺表達的願望包含在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意識中。各個時代、各個階級的道德理想都同當時社會的現實需要或現實矛盾密切相關,它往往既是一定社會或階級激勵人們在道德品質和社會道德關系方面所追求的目標,又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反對異已勢力和現存不合理現象的手段。它以當時社會或階級的基本道德要求為其內容。道德理想能不能成為人們熱忱嚮往和執著追求的目標,能不能激勵人們改善個人道德品質和現實道德關系,最終要看它是否正確反映了現實社會關系發展的趨勢,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

⑸ 「道德」的定義是什麼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丑德不稱其為德,所以,道德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屬於中性。

(5)道德的定義擴展閱讀

在歷史和生活里,迫於道德壓力而「自殺」者並不少見。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類是靠道德的建立來作保障的。道德的傳承也同樣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勞動和創造,以致分門別類地產生各自的要求和水準。——選自葉千華《心靈夜語》第348頁「淺說道德法律愛情」。

「道德」離開了人類的群體性「公共」活動,也就不成其為「道德」。 「道德」是針對「人類整體」而言的; 「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內部的政府、政黨、行業、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體」而言的。

耿閣認為:「若能較為全方位系統的徹悟老子的思想理論的話其結論大慨(這里只能用「大概」一詞)就是這樣的,即:「說到永恆的這個「道」它常常是以與同時無間的德無間結合的方式表現為「有大行大為」的這個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時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達到的無所不能為無所不可為的那種地步或之境界的。」

這一句話的意思說的是:「道」和「德」之間的關系的問題。」「道」和「德」之間是一體的。「道」和「德」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間是整體無間的。無道是無德的。有道是有德的。無德是無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間是「無間整體」「整體無間」之一體的。

⑹ 「道德」的定義是什麼

下面是聽嬋釋禪先生給「道德」下的定義和相關道德理論,可供參考.
聽嬋釋禪先生給「道德」下的定義.所謂「道德」:就是人類、國家和民族,以及國家和民族統領下的政府、政黨、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和人民等共同「倡導、認可、約定而形成」的,並需要「自覺或是強制性」發揚光大、遵循遵守的可以使其相對應人群獲得「和諧穩定共存共處」效果和權益的具有最基本「公共性和普適性」意義的行為規范和准則.
聽嬋釋禪先生認為:道德是一種常規性文化或是文化現象.「道德」的全稱應該叫做:「公共道德」.「政治道德、經濟道德、社會道德」的全稱應該叫:政治公共道德、經濟公共道德、社會公共道德.是全體「公」眾,「共」同倡導、認可、約定的在人類生存、生活和社會發展等過程中所形成的共識,並在其相應人群里「普」遍「適」用的「思想理念」集合的常規性、普適性文化或是文化現象.
「道德」離開了人類的群體性「公共」活動,也就不成其為「道德」.「道德」是針對「人類整體」而言的; 「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針對各個國家內部的政府、政黨、行業、企業、家庭等各層級組織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體」而言的.
他認為:道德是法律之母,是法律得以形成的基礎、基石和源泉.所有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都是「道德」所演化、演變、派生出來的「子孫後代」.馬列毛學、公有制和私有制學、科技學、經濟學、資本學、管理學、儒學、道學、法學、佛學等各門各派的「學說、學理、學技」等,都是這種「道德」的思想理念的基礎、基石和源泉.
聽嬋釋禪先生認為: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簡稱:法度),是程序性、規范性、操作性很強並需要強制力執行的「規范性」道德.所以,也有人把法律法規等叫做「硬道德」.「以德治國」,說的就是以「道德」治理國家,簡稱叫「德治」.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不能管轄、管理」的所有方方面面,都要由「公共道德」來全方位進行收底和管轄、管理.「公共道德」是人類可以維系和諧穩定共存共處的最基礎、最基本的底線.人類社會一旦無所顧及地沖破這個維系各層級組織體內部人們共同倡導、認可和約定並達成和諧穩定共存共處「共識」的道德底線,那麼不僅這些「公共道德」將會導致徹底地淪喪,而且依據已經淪喪的「道德之母」所制定出來的所有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等的「規范性道德」也必將充滿邪惡.

⑺ 什麼是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一種良好的選擇,德是一種素養或習慣。二者合起來就構成它的定義,即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其中習慣是它的種,良好的選擇是它的屬差。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7)道德的定義擴展閱讀:

道德的准則

既然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像射箭一樣有一個標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樣,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感覺來調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說道德的准則是感覺當不為謬誤。

有人說道德的准則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義為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這話一半正確,一半不正確。因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對幸福一概而論,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現。

人的性格是有多樣性的,有的人愛好思考,有的人愛好運動。即便同一個人,小時候和長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樂也具有多樣性。對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論,相應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論。

如果對象全都是自由人,那麼既不壓迫人,也不受人壓迫誠然是一種道德,但是如果對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隸,那麼道德就是一方壓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強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這種說法反過來也是正確的,不可以強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富人遵循窮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達國家遵循發展中國家的道德。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