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道德經
1. 《道德經》第二十章 -
絕學,無憂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沌沌兮!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湛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道德經第20章,絕學無憂,聖凡之分,在於行道功夫,其實在老子的心目當中,聖凡是一同的,就是聖凡同,這個同啊,是勞資很有研究的一個課題,聖凡怎麼會同呢?其實很簡單,當你見山是山的時候,你不知道是聖還是凡,可是當你見山不是山之後,你又能回復當初的見山是山,你就是聖了,所以同樣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看你有沒有經歷過那一個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歷程?有了以後,你還不能返回見山之山,見水是水,那你是假的聖人,你不是真的聖人,就是這么一小段變化而已,老子他用很清楚的現象,聖跟凡應該怎麼樣表現?老子是這么說的,
絕學無憂
他把絕學無憂當做這一章的開始,因為世俗的人都認為,你有才能,有知識,你就可以無憂無慮,可是呢,我們看到很多很有才智的人,她比誰都痛苦,因此,老子讓我們超越世俗的學,你才能真正的無憂,所以絕學並不是他拒絕學習,他不重視學問,他不希望我們學東西,不是這樣,他是說,你學了以後,你不要認為自己是飽學之士,然後你就高人一等,絕學無憂,其實就是,他那個無為而治的一個互相交換的,一個用詞而已,因此,她就開始用很具體的。
為之與阿,相去幾何?
為是什麼?就是很恭敬的回答,諾諾諾
阿:就是很怠慢的回答,啊,嗯,啊
這有什麼區別呢?可是一般人聽到他就很不舒服,阿,什麼?阿,什麼?這么沒有禮貌?其實老子他說,一個很嚴肅很恭敬的回答,一個很怠慢,很隨便的回答,你看他不同,他真的不同,你看他同,他都是在回答你,那你計較那麼多干什麼?
所以他問你相去幾何?
他說,他們這當中的區別有多大?太小了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大家都喜歡的善,跟大家都討厭的惡,又有什麼區別呢?你說善跟惡又差多遠呢?是你故意把它擴大,然後才覺得它們真的相差很遠,實際上,你再冷靜一想,你會覺得也沒有必要去分的那麼清楚吧?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你看一般人怕這個怕那個,你能不怕嗎?如果你不怕,那你連平常人都沒有做到,那如果你怕,那你比他們更怕,怕的更多,那這樣算什麼修道呢?人之所畏懼的,我們修道的人,也不能不畏懼,所以我們絕不是說,就隨隨便便回答就可以的,惡就惡吧,反正要善干什麼?不是這個意思,他是要告訴我們,說你要知道一個人恭敬,對方會比較心裡舒服,怠慢對方會比較不好受,那我們對人家呢?我們盡可能的恭敬一點,可是人家對我們怠慢的時候,我們真的不要去計較,老子真正的意思是這樣,你看到人家行善,你也不必太鼓勵他,因為你一鼓勵他就變假的,他做出讓我們討厭的事情,你也不要去苛責他,因為一苛責,他就加深印象,原來嗷這樣,你會加深脾氣呀,那下次再來!他老想氣你,他就用老一套就出來了,人之所畏,是為什麼?是為相對的觀念所苦,你有美跟惡的這種看法,你就會苦惱,你有好與壞的看法,你就有苦惱,你有平安與危險的看法,你就有畏懼,你有時髦根不時髦的想法,你就壓力很大,但是現在的人,就是拚命要去找這些東西,把自己搞得累的要命,修道人他畏人之所畏,他必須要怎麼樣?必須要棄掉世俗那些學識,要超越這種相對的知,然後找到真正的知,才能變成一個無憂無慮的修道人,當然,這個也要一步一步去走,不是一下子就能達到的,老子一再告訴我們,我們要順著我們的本性去發展,計不能縱欲,也不能禁慾,因為那樣都不合乎人性,人家怕東怕西,我不能不說我就是不怕,呵呵,那你就是,其實老實講,你如果都不怕,所有人都怕你,一個不怕死的人,是所有人都害怕的對象,所以你不能說,哎呦,你們怕我不怕那你不能這樣說,不可以,你們怕,我也怕,但是我的怕的感覺跟你們怕的感覺不一樣,表面看是一樣,甚至於我還不如大家,可是我真正的內心我是很清楚的,他們都困於那種無謂的那種多餘的,那種自找苦吃的東西,為什麼有些人一定要吃鮑魚?有些人一定要打高爾夫球,什麼道理?到底是什麼道理?我相信一般人都不知道什麼道理,老子是很知道的,這些人心裡是一個恐懼說,人生不如意時常八九啊!你不要看我現在有錢,隨時會變成沒有錢,所以我趁現在有錢,我就打高爾夫球給你們看,我趁著有錢,那我就上電視說我有20個一跟你們說一下,因為我很快就要下去了,可是我們修道人不會呀,因此呀一般人有這些區別,我們修道人盡量不要有這些區別,人家怕這個怕那個,我們也怕,但是我們的怕跟人家的怕不一樣,我們會把它淡化,讓他區別不是很明顯,這樣才叫做修道,不然怎麼叫做修道呢?那他怕我們還是搞不清楚,下面她就用更具體的形象來舉例,
荒兮,其未央哉
荒:廣跟大的意思,一般人ta所畏懼的,實在是太多了,
其未央哉,未央是沒有盡的,未央:無窮無盡,他怕的越來越多,那他本性就受到壓抑了,他就不敢表現他自己的原來那種誠朴的樣子,你看你講幾句純直的話,人家就笑你,哎呀你跟沒有讀書一樣,講話應該也有藝術應該這樣講啊,聲調要怎麼樣啊,手勢要練習呀,你看現在人都走這一套,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
眾人都是往來奔波,但是她覺得很樂,好像天天都來享受那種三牲禮,什麼三生里?就是豬,羊,牛,搞起,這是很盛宴的,你看現在人是不是這樣?今天吃山珍海味,明天吃很高檔的餐飲,後天又吃那種很稀奇古怪的東西,
如春登台
天天就好像春天呀在台上去看那些美麗的景色,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聲色跟娛樂,唱卡拉OK啊!打高爾夫球啊!然後旅遊度假,這是一般人都這樣過的日子,
我獨泊兮
我這個修道人啊,就好像我獨泊兮
泊:淡泊恬靜
我們今天好多人講淡定淡定,但是我看了半天,好像這些講淡定的人,好像他自己也不淡定,這就是形式化這就叫形式化,學不來的,你要發乎內心淡泊我沒有這些慾念,你們要玩,我也不禁止,但是我也不羨慕你,你吃魚翅,鮑魚,燕窩,你天天吃的很好,我也不會說你們這些人怎麼樣怎麼樣講?一大堆說不應該,我也不會,也不會說,哎呀,你們太好了,我沒有你們這個福氣,我也不會,這樣的話,你那個修道就比較有成果了,
其未兆
我連一點兆頭都沒有,行道的人,修道的人,他沒有這些恐懼,吃了會膽固醇高,他也沒有,不吃會怎麼樣?他也沒有,你們很熱衷的東西,對他來講都很淡伯,淡泊到什麼?
如嬰兒之未孩,
好像那個剛剛出生的小孩還沒有成長到孩童,那麼天真無邪,但是我已經是成年人,所以老子一天到晚都說,我們什麼時候?,能夠回到我們嬰兒的那種狀態,那你修道就真的有成就了,
嬰兒就是老子常常用的一個形容詞
他在告訴你柔弱無欲,嬰兒:柔弱無欲,
你看她很柔弱,可是他到處滾來滾去,他不會受傷,小孩就不一樣,小孩一動就受傷,嬰兒他不會受傷,嬰兒呢?他只是想哭的時候就哭了,他餓的時候就哭了,因為他不會講話,所以我們照顧嬰兒的時候,不要他一動你就抱他,那是大人不對,你聽到小嬰兒在哭,你要過去看看,是不是尿布濕了?是不是吃飯的時間過了?喝奶的時間太久了?還是不是有什麼地方?他躺的不舒服你把他調整調整,她就很高興了,那你就不要管他了,你管他干什麼?沒有啊,動不動就抱,抱到最後,他就知道了,哦原來我哭就有人會抱我,那她就天天哭啊一天到晚24小時的哭,然後你每一天每一個人都輪流抱,然後一直罵,自討苦吃,
我再把這個說一遍,老子的意思是說,這些東西的好壞,跟我們無關,因為什麼?因為各人過各人的生活,你走你的道,我走我的道,因為道太大了,為什麼要大家都走那個很偏窄的獨木橋呢?沒有必要,擠成一團,不需要,但是我們彼此尊重,個人過個人的生活,我既不厭惡你,我也不羨慕你,我不罵你,你也不要罵我,反正什麼?四個字就講完了,自作自受,一切都是自作自受,那你管這么多干什麼呢?
累累兮,若無所歸,
你看嬰兒,他沒有慾念,她沒有自我,所以他漫不經心的,懶懶散散的,他根本沒有目標,他要目標干什麼?那就是自由自在,但是一個人,如果一輩子像那樣的漫不經心,懶懶散散,那像人嗎?這就是老子特別要告訴我們的,你要長大,你要做事,你要學習,但是你時時刻刻要記住,那才是你的本性。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
別人他什麼都有,但是那些有的是什麼?都是多餘的,你看衣櫃,一打開來,100套西裝,你今天能穿幾套?,一套,那你是比較幸福,還是比較痛苦?為什麼?因為你挑來挑去,搞了半個小時,不知道穿哪一套好,別人只有一套,啪一下就出去了,
眾人皆有餘,大家都追求者很多,根本是多餘的東西,
而我獨若遺,
我呢?我好像都不追逐,我東西都遺掉了,我本來有多少?我只有那麼多,其他的,人家有的我都沒有,人生哪,一定要有些遺憾的,要有所缺失,你不要求全,球權就是眾人皆有餘,我有一個房間,不夠,我還要有書房,有了書房,不夠,我還有要練書法的地方,還不夠,我要這個要那個,最後才發現,糟糕了,真的都是多餘的,你看現在的建築師,都沒有辦法讓我們五代同堂的一個,我不好意思說,他是存心的,但是最起碼他是無意間造成的,本來中國人一家人在一起,呵呵,樂樂,現在不行,分了,外國人有這個套房,我們也要套房,有主卧室,我們也要主卧室,我請問你,你主卧室,是給你自己住,還是跟你父母住?我就問你這一點就好了嘛,你給父母住,那你覺得,我這一輩子好像長不大了一樣,連個主卧房都沒,你給自己住,那就擺明了,不孝,所以很多建築師,他沒有去想這些問題,盲目的……外國人沒有,外國人都是小家庭,一個主卧室就夠了,中國人呢?最起碼三代同堂,你怎麼去擺平這個事情?
我好像不如人家,實際上,我本來有的已經夠用了,我甚至於我本來有的我都丟掉,因為什麼?因為我為道是日損,損之又損,損的我幾乎什麼都不要,我就過的很安然,那我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你看那個修道人,他把頭發一紮,隨時可以放,他就一套衣服,從頭到尾就可以了,要打架,腰帶一綁,打……現在不是,運動運動的服裝,見客見客的服裝,晚上要參加舞會,趕快又換一套,老口口聲聲節省能源,你節省什麼東西啊你?一天換好幾套衣服,還好意思,講節省資源,綠色生活,都是騙人的
沌沌兮,我愚人之心也哉
我們要注意老子所講的,愚人之心,而不是愚人之行,如果我的行為,跟那個笨笨的人一樣,跟那個愚夫一樣,那我算什麼修道?他用愚人之心就是說,我所表現的不是真的愚蠢,而是我有了真知以後,我就知道,我不爭,我無為,才自然,現在大家都在都爭,你說不爭,你不會吃虧嗎?其實大家只要聽懂這三點,你自己就有感覺了
第一點,我非爭不可,就表示我什麼?我福氣很薄嘛,我沒有什麼福氣嘛,我已經三天沒有吃飯了,我已經餓三天了,如果這碗飯我還沒有吃到,我就餓死了,那這種人太凄慘了,我不爭,我沒有損失,就表示我服氣很夠,而這衣服你們看好就拿去,我也不需要,就表示我衣服很多,我就算只有一套,但是我覺得我夠用了,衣服等穿破了,再買,還來得及,你買那麼多干什麼?一下不流行了,一下被蟲咬破了,一下子又皺的一塌糊塗,那不是增加麻煩嗎?所以我是什麼?我是有了真知,我了解道以後,我才會表現的好像笨笨的,我不是真笨,這樣才叫做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你看找找跟昏昏,他是相對的,一般的人很聰明,我呢?好像很糊塗,一般人的聰明是自己騙自己啊!他那裡聰明?我糊塗,就是我什麼?我不要去驚動別人,要保持我修道人深不可識的面貌,不要讓人感覺到哎呦,我了不起,我沒有,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你看叉叉跟悶悶,他又是相對的茶茶就是我看的很清楚,其實看的很清楚的人,多半是主見太深,悶悶就是我所有東西都是深藏於內我不顯於外,因為我怕驚動你們,讓你們感覺到怎麼你跟我的看法不一樣?那你受不了,我沒有,我心裡頭很清楚,但我表面上很隨和,這個叫做裝糊塗,不是真糊塗,中國人最討厭真糊塗的人,中國人最喜歡裝糊塗的人,因為你裝糊塗,你跟任何人都沒有壓力,你有什麼壓力?不行,我比你懂,這個我在美國學過過了,呵呵你嚇唬誰?我們從老子這樣比來比去,就應該知道什麼叫做聖,凡,同,有時候聖人他只是裝了一個樣子而已,就因為他內心很空虛,他生怕人家看不起他,就是撞了一個樣子,而真正內心有涵養的人,他內心很實在,很充實,他根本不在乎,你看我穿的衣服破了,破了又怎麼樣?衣服總會破的,哎呀,你這個幾年前都流行了,我根本不在乎什麼流行,人去追求,那幹嘛呢?,那一般人很難做到,這就是修道人了不起的地方
湛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湛是沉靜,但是湛他又是波浪四起,這個沉靜跟波浪四起怎麼會連在一起呢?因為海都是波浪四起的,可是海是很沉靜的,只有海才能經得起波浪四起,可他始終很平靜,一般的小盆子,波浪四起,它就翻掉了,水就撲出來了,你隨時去看大海,他都是波浪四起,但是我們都說海洋是平靜的,大家要知道水平是不平的,這在易經裡面講的很清楚,平就是不平,不平,你又不當一回事,他才叫平,如果非平不可,那你一輩子就找不到了,那就是死水,
飂兮若無止
止是什麼?止是超越了你的物質慾望,才叫止,我是高空中的風,那個風很高,任何樹都擋不住,任何房子都擋不住,因為我都比你高,就告訴我們,我的精神是自由自在,好像是高空中的風,誰都擋不住我,就是說你任何的物慾,都擋不了我的自由自在,大家讀老子的書,你要用你的想像力,去想像這些事情,
今天高樓大廈很多,風來都被擋住了,所以我們總覺得怎麼越來越悶呢?怎麼空氣越來越不流通了?那就是每一個人,
眾人皆有餘,眾人皆有餘所造成的,你高我比你更高,你大我比你更大,這就造成一點迴旋的空間都沒有,每一個人壓迫感都很大,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有以就是有用,一般人都非常有用,我很有做,我很優秀,我表現的比誰都好,我呢?行道人呢?頑鳴,不靈,好像沒有受過教育一樣,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我跟別人不一樣,而為什麼不一樣呢?因為貴食母,因為我所重視的是什麼?而貴食母,就是生養我的父母,中國人講父一定有母,講母一定有父,我們是分不開的,不像西方人那樣分的很清楚,而貴食母,我很重視道,我已道為貴,其他你們在追求物慾,對我來講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修道人,有錢沒有錢都是道,這一段我們在後面還會再道德經裡面聽的很清楚,我們不是沒有感覺,而是我們的感覺真的如同現在人一般人所掛在嘴邊上的很淡定,但淡定不容易的,不是嘴巴講就能做到,因此,下面老子就告訴我們一個叫道的生機妙有,你要好好參一參,謝謝大家。
2. 老子《道德經》:第18章解讀,這不曲解得太嚴重了嗎
【 原文 】
大道廢,有仁義;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 注釋 】
大道廢,有仁義:大道廢馳,仁義才顯現。(馮友蘭說:「大道廢,有仁義」並不是說,人可以不仁不義,只是說,在「大道」之中,人自然仁義,那是真仁義。至於由學習、訓練得來的仁義,那就有模擬的成分,同自然而有的真仁義比較起來就差一點次一級了。老子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就是這個意思。)
六親:父、子、兄、弟、夫、婦。
【 今譯 】
大道廢弛,仁義才顯現;家庭不和,孝慈才彰顯;國政昏亂,忠臣才見出。
【 引述 】
魚在水中,不覺得水的重要;人在空氣中,不覺得空氣的重要;大道興隆,仁義行於其中,自然不覺得有倡導仁義的必要。等到崇尚仁義的時代,社會已經是不純厚了。
某種德行的表彰,正由於它們特別欠缺的緣故;在動盪不安的社會情境下,仁義、孝慈、忠臣等美德,就顯得如雪中送炭。
【 他說 】
從第十七章的道的層面與相關中國歷史哲學的演變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出老子思想的特殊之處。老子的歷史哲學與儒家的觀念,乃至一般社會人生的態度,另成一格,大異其趣。從前面所說的天道自然,到此,他便提出反對仁義和智慧等的語句。只從文字上看,他是說,中國文化從上古以來,就是一個道,道衰微了,後來的人便提倡仁義道德,結果越強調越糟糕,適得其反。其次,老子也反對智慧。換句話說,知識越發達,教育學問越普及,人類社會陰謀詭詐,作姦犯科的事也就越多,越擺不平。接著,他舉出更明顯的理由,「六親不和有孝慈」,在家庭中所謂的六親,那便是父母、兄弟、夫婦,彼此之間有了矛盾、沖突,才看得出來:何者孝?何者不孝?
如果家庭是個美滿的家庭,一團和氣,大家和睦相處,那麼個個看來都是孝子賢孫,根本用不著特別標榜誰孝誰不孝。如果家中出了個孝子,相對之下,便有不被認同的不孝之子,這其間問題就大了。因此說,六親不和,才有所謂的「父慈子孝」。我們若是深入研究中國文化特別標榜的「二十四孝」,將發現許多值得討論的問題。比如擁有大孝美名的舜,其父母可以說不倫不類,很不像話,充分顯示了舜的父母,是處在一個問題家庭中,是非不斷,非常悲哀,因此舜才成為第一孝子。老子並不喜歡這樣,由於一個人的壞,襯托出另一個人的好,那是不幸的事,他希望每個家庭都和樂幸福。
「國家昏亂有忠臣」,同樣道理,老子不希望歷史上出太多的忠臣義士,忠臣義士並非好現象。我們歷史上所謂的忠臣,如岳飛、文天祥、史可法等人,皆為大家所景仰,因為他們對國家民族忠心耿耿,臨危受命,連個人寶貴的生命,都可犧牲。然而,這些可歌可泣的忠臣事跡,無不發生於歷史混亂、生靈塗炭的悲慘時代。一個忠臣的形成,往往反映了一代老百姓的苦難。假使國家風調雨順,永處太平盛世;社會上,大家自重自愛,沒有殺盜淫掠之事,那麼豈不個個是忠臣、人人是好人了嗎?因此,他主張不需特別贊美某人好、某人不得了。
「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做好事。」便是老子此意,也才是天大的幸福。
老子這幾句話,從字面上粗淺一看,似乎非常反對儒家提倡仁義道德,但有幾點我們必須注意。
第一,老子在世的那個時代,正是春秋時期,社會面臨轉型時的種種變動,一個新社會形態逐漸形成,這中間產生了很多病態的現象。老子在此病態社會中,體會出他的人生哲學,才會有這樣的說法。他的話,乍看起來是唱反調,但仔細研究一下,這正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正面教育。
我們可以另外舉一個反證。例如把孔子作的《禮記》中的《禮運篇》,加以整體研究後,就會發現孔子亦有老子這樣的看法。中國文化素來重視道德的價值,《禮記》中的《禮運篇》已經表達得很清楚。所謂的「德」乃歸於「道」中,德是道的用,道是德之體。而這個道又是什麼呢?老子自己認為道就是自然,但是由遠古到黃帝的時代,人為的一切,已經漸漸不合於道了。
第二,從黃帝以前的遠古史來看,在《列子》書中,假託黃帝本身夢想的文章,便是夢游「華胥國」,這是不是真實的故事,此處暫且不加討論。文中提到,黃帝作夢,到了另外一個國家,那裡到處太平安詳,沒有任何不幸之事,是人類盼望中的天國。這篇「華胥夢」等於中國文化所嚮往的理想國。其他像柏拉圖的「理想國」、莫耳的「烏托邦」,乃至佛家的「極樂世界」、基督教的「天堂」,都是其來有自,反映了這個世間的人類,苦難重重,無時不在斗爭戰亂中,因此人們便自然而然地追求另一個幸福圓滿的境界。而老子所謂的大道,正代表了它的內涵與精神。
其實,老子講「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的說法,未免失之太刻薄,但這也是愛之心切,所以責之更嚴。孔子在《禮運篇》也講得差不多,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此即儒道二家的態度差別之處,但是道理是相互貫通的。
孔子在《禮運篇》上說:「故用人之智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及色也。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人有了智慧,智慧的反面就是奸詐,用得好就是大智大慧,用歪了就是老奸巨猾,全在一念之間。因此孔子強調「用人之智去其詐」。而大勇的人,往往氣魄大,脾氣也大。大勇的反面,就是多怒,佛家稱之為「嗔」。假使一個大英雄、大丈夫,沒有暴烈的壞脾氣,那就很可貴了。「用人之仁去其貪」,仁慈本是件好事,但是仁慈太過了,變得婆婆媽媽,待人接物軟塌塌的,心理上難免有一種不自覺的貪戀、執著。因此,能夠保持一片仁慈博愛之心,而無這層貪著之念,那便不會發生不良的副作用了。從這里,我們已可明確地看出,老子的「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其意和孔子所講的道理,並無矛盾沖突之處,只是文學的手法不一樣而已。
孔子又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吃好的、喝好的,以及喜歡男女間的關系,這是人生根本的慾望。「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至於死亡和貧窮痛苦,那天底下的人都害怕,都討厭碰上。所以,「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一個人愛好追求飲食男女的享受,逃避死亡與貧窮的來臨,這是心理現象的根本。但是,「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人的思想、念頭,從外表是很難看出來,也很難測驗得知的。一個人動什麼腦筋,打什麼主意,心地善與不善,只要不表現於行為,有誰會知道?「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及色也」,一切的好壞,全憑他心念的變化,根本沒有顏色、聲音可資辨別。所有的動機想法都深藏在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那麼,「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要把這些人心的根本問題加以整理、統一,使之去蕪存菁,轉劣從良,惡行成善舉,除了「禮」——文化教育外,還有什麼辦法呢?
整個比較起來,孔子代表儒家的思想,與老子代表的道家思想在理上是一貫的。現在再作更進一步的說明。我們中國講「仁義」思想,春秋以前也有這種觀念,但很少刻意提倡。為什麼?那時社會上背情絕義的病態較少。我常說,中國文化里頭,經常提到「孝道」,與世界其他文化相較,孝道是中國特有的優點,其高明可貴之處,無可置疑。但這同時也說明了,這幾千年來,我們不孝之舉太多了,因此孔子才不得不提倡孝道。同樣地,社會上不仁不義的故事層出不窮,所以聖賢們才用心良苦,提供這服「仁義」的葯方,希望社會有所改善。孔子是個文化醫生,他把當時文化中的疑難雜症診斷出來,投以對症的葯石,嘗試解決這些令人頭痛的問題。
老子也是個醫生,但他是研究醫理的醫生,也就是醫生的醫生。他認為儒生們開的葯方,對是對,但是葯吃多了,難免又會出毛病,副作用在所難免。光講仁義道德,說得天花亂墜,有人自然要加以利用,做出假仁假義、欺世盜名之事,結果弄巧成拙,照樣害人。春秋戰國時代的社會病態最為嚴重,強調仁義,便最積極。老子身處其境,討厭這種風氣,所以從反面來對症下葯。
他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智慧與奸詐,乃一體兩面,一線之隔。聰明與狡猾、老實與笨蛋,根本是息息相關的孿生兄弟。誠實的智慧合於「道」,用之於世,為人類社會謀福造利,那就對了,名之為「德」。道是體,德是用。然而,誠實雖是好事,若是用不得當,那也會適得其反,壞了事情。
老子這段話,干萬不要隨隨便便看過。近幾十年來,我發現有人研究老子,讀了此章之後,不作深入一層的體會,便驟下錯誤的評語說,老子反對仁義,反對智慧,反對作忠臣,反對作孝子。這不曲解得太嚴重了嗎!其實老子並不反對這些,他只是要我們預防其中可能產生的不良作用而已。
每一件事,皆有其正反兩面,我們同時必須考慮到。或者時間久了,思想搞不通,走了樣;或者某一個觀念流行多年,時遷境移,已不合宜,並且流弊叢生,失其原意,這就要懂得《大學》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道理了,此時必須知道變通。所以,老子的思想與《易經》的思想是一樣的,都在一個「變」字。
《易經》有五種學問——「理、象、數、通、變」。「理」是哲學的,《易經》每一個卦,背後皆有其哲學道理。「象」,一件事物,一個東西,都有它本身的現象。比如虛空,也有它的現象,空空洞洞,不可捉摸。每一種現象的發生,必須有其形成的哲學道理。而這「理」和「象」二者,也可以借數字元號來表達、整理。那便是「數」了。「理」、「象」、「數」是《易經》三個根本所在,必得將之透徹研究後,才知道「通」,只知「理」,不通「象」、「數」;只知「象」、「數」,不通「理」,都不行。要樣樣深入,全部融會貫通,方能達「變」,方能洞燭機先,隨時知變、適變、應變。知道變,而能應變,那還屬下品境界。上品境界,能在變之先,而先天下的將變時先變。等到事情已經迫在眉睫才變,那也恰恰只合於變通而已。老子對仁義、智慧所提的這番道理,也屬於變通的一種。
從本章內容收獲了什麼?歡迎發表評論,大家一起交流!
文章說明:內容參照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南懷瑾《老子他說》;
3. 調理脾氣修心養性的書有哪些
1、《曾國藩家書》
這本書是曾國藩與其親友之間的書信來往匯集而成,書中事無巨細地描述了一個在官場打拚的讀書人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小事,如何修身,對自己如何自律,如何反省自己的過錯。
4. 道德經中最狠的一句話
《道德經》里最狠的一句話:
1、脾氣不好,不慣祖宗,你怎麼對我的,我就怎麼還回去,都是第一次做人,憑什麼讓著你,不要仗著你和我的關系就肆意妄為,我不是對誰都有好脾氣。
2、如果喜歡佔八分,那麼自尊留兩分,我愛你但我也需要愛自己。祝你混得風生水起,也祝我的孤獨擇日而止。
3、當你努力成輝煌,萬人擁護為帝王,當你落魄悔斷腸,身邊一群白眼狼。
4、真正的牛逼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你患難的時候還有多少人認識你。
5、小時候總怕別人不喜歡我,拚命迎合討好,被人誤會恨不得抓著對方衣領解釋三天三夜。現在越活心越大,不喜歡就不喜歡,大路朝天各走一邊,我這么可愛有趣,好同情你不能和我做朋友。
6、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腦子和教養,希望你有一樣。姿吵消
7、人生就是該樂觀點兒,即使身處地獄,你也收獲了魔鬼的身材。
8、我的內心,遠比你想像的要強大。
9、太講究理智,容易與人產生摩擦;太順從情感,則會被情緒左右;太堅持己見,終將走入窮途末路。
10、如果有一天,你怪我沒有好好愛著你,你要記得,是你沒有好好珍惜過我,謝謝你的無情,練就了我的絕情。
11、對一個人最好的報復,就是把他當碰晌成路人甲。
12、人跡知生就像一場舞會,教會你最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場。
13、別跟三觀不一致的人爭執,別向不關心你的人訴苦,別對不喜歡自己的人討好。
14、至此,你我陌路,縱有千般不舍也不過是喜歡過而已。
15、別為了那些不屬於你的觀眾,去演繹不擅長的人生。別人怎麼看你,和你毫無關系。你要怎麼活,也和別人毫無關系。
16、你要相信時間,最終你會把那個如命的他忘得徹徹底底一干二凈。
17、你喜歡什麼樣的我,我可以演給你看。
5. 《道德經》里最霸氣的一句話是什麼
《道德經》里最霸氣的一句話:
1、脾氣不好,不慣祖宗,你怎麼對我的,我就怎麼還回去,都是第一次做人,憑什麼讓著你,不要仗著你和我的關系就肆意妄為,我不是對誰都有好脾氣。
2、如果喜歡佔八分,那麼自尊留兩分,我愛你但我也需要愛自己。祝你混得風生水起,也祝我的孤獨擇日而止。
3、當你努力成輝煌,萬人擁護為帝王,當你落魄悔斷腸,身邊一群白眼狼。
4、真正的牛逼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你患難的時候還有多少人認識你。
5、小時候總怕別人不喜歡我,拚命迎合討好,被人誤會恨不得抓著對方衣領解釋三天三夜。現在越活心越大,不喜歡就不喜歡,大路朝天各走一邊,我這么可愛有趣,好同情你不能和我做朋友。
6、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腦子和教養,希望你有一樣。
7、人生就是該樂觀點兒,即使身處地獄,你也收獲了魔鬼的身材。
8、我的內心,遠比你想像的要強大。
9、太講究理智,容易與人產生摩擦;太順從情感,則會被情緒左右;太堅持己見,終將走入窮途末路。
10、如果有一天,你怪我沒有好好愛著你,你要記得,是你沒有好好珍惜過我,謝謝你的無情,練就了我的絕情。
11、對一個人最好的報復,就是把他當成路人甲。
12、人生就像一場舞會,教會你最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場。
13、別跟三觀不一致的人爭執,別向不關心你的人訴苦,別對不喜歡自己的人討好。
14、至此,你我陌路,縱有千般不舍也不過是喜歡過而已。
15、別為了那些不屬於你的觀眾,去演繹不擅長的人生。別人怎麼看你,和你毫無關系。你要怎麼活,也和別人毫無關系。
16、你要相信時間,最終你會把那個如命的他忘得徹徹底底一干二凈。
17、你喜歡什麼樣的我,我可以演給你看。
6. 道德經關於生氣發脾氣的
水利萬物而不爭,生氣發脾氣是因為有爭的心,能放得下就不生氣不發脾氣。老子有三寶:一曰慈 二曰儉 三曰不敢為天下,有此心,就不易生氣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