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與教育

道德經與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2-30 10:05:51

A. 道德經對中國下一代的教育到底有多大意義

首先要真正理解傳統文化和道德經。並且要尊重道德經。
我個人觀點:在內物慾橫流,容人心浮躁的時候。道德經的無為以無不為等等思想其實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我的有些朋友說《道德經》是教人學做傻瓜的一部書。
其實如果帶著有色眼鏡或者自己的「個人角度」來看,任何的經典都有可能成為糟粕。
然而有些人就是喜歡在雞蛋里挑骨頭。就像有些學生不去好好吸收老師傳授的知識,而專門把心思用在老師的毛病上。結果什麼都學不到。
《道德經》有這么一句:「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有多少人喜歡去做「上士」,又有多少心甘情願做「下士」呢?可是「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那麼老子是在贊揚一種「上」還是「下」呢?

B. 道德經的教育管理智慧體現在哪些方面

道德經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
意思是要符合客觀規律。
其實這是一種化繁為簡的思想。

C. 如何在課堂中運用道德經的教育智慧

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要「多用情,少發火」。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由於課堂教學環境的不同,出現的課堂偶發和突發事件的類型也有所不同。

D. 老子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老子在《道德經》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無為」思想。老子主張「不尚賢」、「使民無知、無欲」,設想要人們回到一種無矛盾的「無為」境界。老子崇尚「無為」,主張順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論。是當時較為先進的思想之一。

老子思想主張「無為」,《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

《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是為「反者道之動」,「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他關於民眾的格言有:「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道德經與教育擴展閱讀:

一、無為而治的適用范圍

1、治理國家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

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 ,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戚。

盡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2、企業管理

無為而治用在企業管理上,要求企業管理者從瑣事中跳出來,主要抓好企業發展戰略和識人用人的工作,至於具體的研發、技術、生產、銷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員工和下屬來做。

高層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為,而在小事上則有所不為,就必須實行「君無為而臣有為」的管理方法,才能達到「君逸臣勞國必興,君勞臣逸國必衰」的管理目的。

3、教育領域

無為而治用在教育領域,要求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賴孩子的能力和發展潛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試、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甚至去破壞,哪怕他會失敗會犯錯誤也不要緊。

因為他會從這些失敗和錯誤中學到很多東西,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必要條件,並做必要的輔助工作。

二、世界影響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其影響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

歐洲從十九世紀初就開始了對《道德經》的研究,到二十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家托爾斯泰等世界著名學者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的研究,並都有專著或專論問世。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老子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美國《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稱。

E. 論語中有關之學與教育方面的警句八則,論語中有關修身養性及處世之道的警句八則,道德經中精闢語句八則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內亦君子乎?
2、君子食無求容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根源游學羅浮山養身之行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學而不思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F. 讀《道德經》,給今天的語文教育帶來怎樣的啟示

我簡單說一下《道德經》的作用:
1.告訴人們什麼是自然規律
2.告訴人們什麼該做,什版么不該做
3.告訴人們該做的權應怎樣去做(不該做的當然就不要做)

老子把世界看得很透,所以才能寫出這么好的《道德經》
想要真正了解老子的思想,必須有很高智慧和悟性

G. 老子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貢獻

《道德經》是中國文化瑰寶,學習它有助於我們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歷史

眾所周知,《道德經》是我國古代道家哲學的主要經典。作為一本偉大的哲學著作,其思想曾以各種方式滲透到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的各個角落,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產生過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被學術界稱為中國哲學的主根、東方文化的瑰寶,被公認為學習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哲學的一本好教材,了解中國歷史特別是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如「文景之治」等的文化背景的關鍵,並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推崇,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學習《道德經》,不但可以使我們對道家哲學和道家思想有一個基本了解,為我們進一步學習中國文化打下基礎,而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進而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2) 《道德經》是善人的哲學,學習《道德經》可以純潔我們的思想、凈化我們的心靈、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

作為一本專門提倡和指導人們修道修德,以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為目的的哲學著作,《道德經》可以說是善人的哲學。它以大部分內容勸告人們要慈善儉朴、謙虛處下、忍讓不爭、公正無私、淡泊名利、知足常樂;教導人們要誠實守信、和藹可親、和平相處、互相幫助、寬容大度、以德報怨、先人後己、舍己為人;鼓勵人們無為守靜、順其自然、清心寡慾、修道修德;告誡人們不要發動戰爭、不要干預自然;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積極地面對人生……《道德經》處處都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句句都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如果我們能認真學習、正確理解、真正領會,並用其來檢討我們的思想、規范我們的言行、增強我們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緊迫感,那麼必將使我們的思想更為純潔、心靈得到凈化、道德水平得到提高,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公民道德建設作出貢獻。

3) 《道德經》的思想博大精深、內容全面豐富,學習《道德經》可以啟迪我們的智慧、增強我們的為人處世能力

《道德經》盡管只有短短數千言,但其思想博大精深、內容全面豐富,涉及宇宙起源、天體運行、生態平衡、環境保護、治國用兵、內政外交、為人處世、禍福進退、名利得失、勝敗智謀、自然規律、學習工作、仁義禮儀、修道養生等眾多方面。哲學家可以用它研究哲學,政治家可以用它治國安邦,軍事家可以用它指揮戰爭,企業家可以用它指導經營管理,科學家可以從中尋求新的思維方式,藝術家可以從中吸取精神養料……《道德經》的思想,一旦被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當代人所接受,與現代科學和實際生產(生活)相結合,其深邃的哲理,必將啟迪我們的智慧,增強我們的處世能力,進而成為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向前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現實力量。

4) 《道德經》是最早的自然主義哲學經典,學習《道德經》有助於我們處理好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

眾所周知,《道德經》是世界上最早的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經典,它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主義世界觀,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經濟理論的哲學依據,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贊同。學習《道德經》,可以增強我們愛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自覺性,發揮《道德經》在指導我們處理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關系方面的積極作用,做到古為今用、中為洋用。

當然,不同的人,由於學習目的、方法和深入程度不同,最後獲得的益處都不會一樣。但是,不管什麼人,只要用心去學,都會有所收獲。

學習《道德經》——確實開卷有益

H. 道德經的教育管理智慧有哪些

為何是「道德經」?因為此書的內容就分兩部分,除了處事之道,就是為人之專德。道即屬理,所謂道理,是主外的,是一個人表露在外的才氣;德即情,所謂德情,是主內的,是一個人蘊藏於內心的靜氣。內心需要潛修,去掉內心雜志,方可通情;外在需要勤學,補上外在知識,方可達理。——《至理賢文》的後語摘錄

如果讓孩子從小就受有這種種智慧思想的啟迪。以通情達理為做人處事的根本。那麼因有為人德情的熏陶,就會減少他的叛逆心理。因了解一些處世道理,及人生哲理,那麼在思想上也就會顯得更有主見。道理即智慧,有智方有才。德情即為人,做事先做人。 ————《至理賢文》的前言摘錄

I. 老子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其核心思想可以簡括為: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這是因為《老子》以「道」解釋宇宙版萬物的演權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有著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觀點。此外,《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
老子道德經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J. 為啥啊義務教育學落雨卻不學道德經

原因一復 道德經 是後來所制寫,老子傳授的沒有原版文本。道德經在每個人的理解中都是不一樣的,正如書中這段:上士聞道,堇能行,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若存若亡。道德經不是任何一個人能講解的,沒有固定標准,怎麼讓別人學,全靠個人修為和悟性,去悟。本身道德經就是講的德和道以無的思想。所以建議有興趣可以自己去讀讀道德經,以自己的思維和見解去理解這本微妙的道德經,讀出屬於自己的道德經。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