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
A.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什麼
一本書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於2006年出版後,為了充分體現中國特色回社會主義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答,課題組分別於2007年7月、2008年1月、2009年5月和2010年5月對教材進行了修訂。2013年5月至7月,為了推動黨的十八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體現上次修訂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成果,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新進展,中宣部、教育部組織課題組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再次對教材進行了修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對教材修訂稿進行了審議指導。另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3年修訂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B.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什麼樣的課
為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理論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課程。
《思想道德修養版與法律基礎權》為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理論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課程。
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針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問題,開展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教育,引導學生在學習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體驗和行動中感悟人生,從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
(2)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相關內容:
1、以課堂講授為主,實踐教學、網路教學和自主學習為輔,通過知識學習、參與體驗、社會調研等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本課程考核採用學生平時學習和期末筆試相結合方式,平時考核佔40%,期末考核佔60%。平時考核則根據學生考勤情況、課堂發言、經典閱讀、實踐報告完成情況給出成績。
C.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法律素質,促使大學生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課程旨在通過課堂講授及社會實踐,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和法律素質,促使大學生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大學生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有較全面的認識和掌握,並能運用相關理論解決人生道路上凸顯的一些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問題,培養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以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教育為主線,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依據大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教育、引導大學生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培養基本法律理念的一門課程。
(3)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相關內容:
1、要求教師在進行該門課教學時應該針對如上特點並結合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以理論講授為主,輔之以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與第二課堂,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途徑和形式。
2、引導大學生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於奉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從而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養。
3、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
D.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如下:
一、法律是道德的法律化。即通過立法把國家中大多數的政治道德、經濟道德、社會道德和家庭倫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轉變為國家意志,成為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行為規范。
二、法律是道德的非法律化。道德與法律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行為規范,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社會的大多數道德已經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時,也必須承認少數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三、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目前,有的地方出現的見利忘義、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現象,從一定意義上說明我國法律對於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滯後。
法律對道德的促進和保障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方式來實現某些道德的法律化,通過法律來確認和強化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訴求和規范實施。
(4)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擴展閱讀:
正確處理好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對於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我們不能簡單地分割或統合,使二者絕緣甚至截然對立起來肯定不行,但混同亂用的做法也行不通。應當明確,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義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
同時應該看到,法律與道德二者各有各的邊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們有各自發揮作用的范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范疇,不能簡單偏重於某一個方面。
我們既要贊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法律並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長。這個促成不是代替,而是為道德提供一個制度環境。
一個法治昌明的社會,才有望成為一個道德純凈的社會。就像是一片良莠不齊的草地,法治猶如一個農夫,用獵槍抵禦強權的侵奪,用鐮刀去除蔓生的雜草。這樣,美麗的道德之花才會芬芳開放。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毛磊專欄:道德與法律
E. 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
我上次考的考了80多,公共課很簡單。我從不看書,現在跟你說看書方法和回學習理論也是廢答話,有的人適用,有的人不適用,而且就是那一套。我上次考公共課是把一考通輔導書和一考通試卷,另外贈送的押題手冊背了。最後再自己把燕園試卷做了一遍。去考的,考了80多。那次一考通公布這門課命中率是92%好像。公共課很好過的,選擇題幾乎都是以前老題目,你把5年考試卷都看一遍,選擇題,最起碼有40分。但你為什麼要考90分啊,這確實是有點難度,如果想考90就要在看幾遍書了,而且誰都不能保證能考90.如果70或80分你按我上面的做,我敢打包票,就算不看書也行。我發現下面那位真是自考通的托,自考通是自考類最垃圾輔導資料,還在那喊。公共課根本不需要費多大力氣去考,有點技巧的人都知道,首先公共課許多題目都是老題目,公共課題目是不更換的,而且是選擇題天下,一般你只要狂看選擇題目就行了,而且許多題目你看一眼就知道了。下面那位我確定你就是個托!
F.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的意義
哦,這就是要你經手這個道德修養,然後呢,嗯,這個法律也要遵守啊,元貞守義法呀,這幾個人的這個修養和這個發你的這個啊。
G. 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是養成的,不是天然生成的,作為沒有真正成熟的年輕人,應當專接受社會為自己准備屬的基本道德規范的養成教育。法律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准則,是自由的外部界限,而且是帶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界限,掌握了這個基本界限,可以使一個個體的人知道自己最大的自由是什麼,違背了這個原則受到的限制和責任是什麼。大學生是接受專門教育的最後階段,應當珍視接受社會生活規則教育的機會,因為結束了學業走到社會上以後,沒有誰會再專門投入力量為年輕人進行生活規則的教育了。
H.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包括: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知識兩部分的內容。
I. 對學習《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的建議
1、基本概念要清楚明確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首先要准確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含混不清、界限不明。這是掌握基本知識、明白基本道理的前提。
如,理想概念的定義為:「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具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掌握這個概念時,就需要明白:首先,理想作為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是對現實生活的超越,是高於現實的,總是指向未來的,是現實生活中尚未實現的東西。
其次,理想作為在實踐中形成的具有實現可能性的想像和設想,是來源於現實的,與無法實現的臆想和空想有根本的區別。這就決定了理想具有變為現實的可能性,是經過較長期的努力可以實現的。理想與空想是有區別的。
2、知識內容要全面准確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無論是對思想道德修養部分還是法律基礎部分知識掌握,對基本觀點和基本理論的掌握都要求全面准確,切忌片面和不完整。
如,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時,應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
3、理論學習要聯系實際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要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自學應考者在學習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際。值得注意的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一定是在認真學習理論,弄懂理論時主動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如果只是把它束之高閣,再好的理論,也是無用的。
而且,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也一定不能離開理論,只羅列一堆實際問題,就事論事。只講理論,不講實際,是理論脫離實際的一種表現;只講實際,不講理論,則是理論脫離實際的另一種表現。學習過程中,這兩種傾向都要防止和反對。
(9)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學習,要了解和樹立科學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確認識理想和現實的關系,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了解和明確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優良傳統和歷史作用,掌握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和基本特徵,懂得為什麼要立志做新時期忠誠堅定的愛國者。
了解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即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正確認識並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了解和掌握道德的基本知識,明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現實要求,以及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原則和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