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與金剛經
① 《道德經》與《金剛經》有哪些關系
老君西去做佛,
金剛經里有道德經的影子,
一人所傳嘛!有啥奇怪?
麻煩下,影子在哪?
② 道德經和金剛經一塊看會不會混淆啊,或者說能不能找到相似點
會混淆么?吼吼
我89年讀靈寶畢法,92年讀老子八十一章,似懂非懂的趕腳一直有。後來還回讀金丹秘答要,性命圭旨,敲爻歌,周易參同契等等,仍然是懂的少的很,不懂的多的很
95年第一次讀金剛經拍案贊嘆,每日一部誦了半年多,後來遇到圓覺經楞嚴經壇經華嚴經大乘起信論等,來來回回的讀,思維,08年開解金剛經法義。後來再看老子八十一章,如湯沃雪,勢如破竹
③ 《金剛經》抄襲萬經之王《道德經》
您好!請問您的根據是什麼?對此我想引用羅大倫博士的觀點:《道德經》專和《金剛經》的屬核心思想是一樣,都講放空自己和利益眾生(無我利他),對宇宙根源的講述也異曲同工。但我認為這是英雄所見略同,不存在「抄襲」。因為除了「文字相」和「名相」之外,兩經還是有區別的(水平不夠不敢詳述)...
雖然從民族感情上看道家相對佛家更「本土」,但中國傳統文化早已把儒釋道合而為一了,對不對?此回答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④ 《道德經》和《金剛經》選哪個版本好
道德經不要看長沙馬王堆的甲乙本,那裡面有很多臆測的成分。看陳專鼓應的《老子注屬釋及評介》比較好。
金剛經甚麼都行,唐鳩摩羅什版較好,市面上的注釋本很多。要評價的可以看南懷瑾的《金剛經說什麼》。他還有《圓覺經略說》。
莊子可以看郭慶藩的《莊子集釋》或王先謙的《莊子集解》,這兩個釋文言注釋的。今譯的看陳鼓應的《莊子今注今譯》。還有林雲銘的《莊子因》是講解型的,側重文章方面,但對莊子也領會較深。
⑤ 道德經,易經,金剛經,論語,那本更適合年輕人
建議先讀道德經,最好陳鼓應版的,解釋很到位,這樣你可以從大的方面掌握宇宙乃至人生的客專觀屬及主觀規律。然後可以看看周易,不用上來就通讀,你可以從第一個卦乾卦開始看起,找一本很詳細的書(這個很多了),每一卦都要仔細讀,讀完好好思考,最快一周讀一卦,結合你遇到及想到的事情,用卦辭來分析,很有幫助的,還有可以當你遇到心裏面過不去的結時,或者現實中遇到解決不了的棘手問題時,隨機選一卦或者按照先前的順序去讀下一卦,你會發現密碼就在裡面,具體怎樣解決難題,上帝會通過卦辭傳達給你靈感的,不同的人會讀出不通的靈感。至於佛經,我不建議你上來就讀金剛經,你會不知所雲的,建議讀一下《阿毗達摩講要》可以從淘寶上請一部,也可以下載來看,共三冊,看完後,你就能讀懂佛經了,如果不想讀理論,可以用安般念入出息方法練習打坐或者立禪(道家叫做無極樁)、經行(道家叫做太極貓步),會有所得,且受益終生。至於《論語》,你讀懂了道德經、周易,甚至再讀一些佛家理論或進行一定的止觀修行之後,再去讀,你就知道這是一部什麼書了。
⑥ 金剛經和道德經到底哪個更實用
《金剛經》跟《道德經》比哪個更「實用」,這題目里的「實用」是指什麼呢。這兩部書專真的不屬好這樣比較。
《金剛經》是佛教經典之一,論述了「空」與「有」的相互關系。
《道德經》被道教奉為至上經典,篇幅雖短,但內容涉及眾多,從修身養性到治國理政到軍事。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所以日常生活中接觸《道德經》的機會要多於《金剛經》,如果題目的實用性是指這個的話。
⑦ 易經,金剛經,和道德經,那個更好
易經和來道德經、南華經(源莊子)可以一起讀 更加容易懂
金剛經看過一眼 沒有深究 不評論
不過不管你讀那一本 建議道德經都要讀一下
因為以前的佛經都是通過莊子和老子來釋義的!
易經講的東西很多 包羅萬有;為人處世、品德修養、占卜醫學
道德經一些比較淺顯都教人向善,深處教人修養
莊子就含糊很多了 建議讀完老子再讀莊子
金剛經須請教其他大神了,我就看過一些段落
⑧ 金剛經 與 道德經 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嗎
《金剛經》, 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經典,後秦鳩摩羅什譯。般若,梵語,意為智慧;波羅蜜,梵語,意為到彼岸。以金剛比喻智慧之銳利、頑強、堅固,能斷一切煩惱,故名。此經採用對話體形式,說一切世間事物空幻不實,實相者即是非相;主張認識離一切諸相而無所住,即放棄對現實世界的認知和追求,以般若智慧契證空性,破除一切名相,從而達到不執著於任何一物而體認諸法實相的境地。《金剛經》是中國禪宗所依據的重要經典之一。
《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當取法於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則,分無、有二面。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道之理則貫穿於萬有,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極則必反,終必歸,根本之規律。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欲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刀兵,離爭斗,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欲,則無為而治。「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以柔弱勝剛強。道教知道之論與政治觀、倫理觀,大體不出老氏體系。至若經言「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鑒」,抱一處和等修養之道,更為道教守一、心齊、坐忘、服氣、內丹等多種煉養術之所本。而「長生」「死而不亡者專」等說法,道教引為仙學長生說之宗源。「歸根」「復命」之說,內丹學則發揮為內煉成真、與道合一之哲學依據。 泉州清源山老君岩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籠統地說,兩者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當然也有你說的做人道理,看了以後肯定會有所領悟的,不過能看得下,看得懂又是另一回事了,這些書我都去圖書館結果,但都沒能堅持看完,畢竟是經典也不是泛泛之輩能隨便理解的,耐下性子反復琢磨可能會看得出門道。
⑨ 金剛經為什麼抄襲道德經
佛法是宇復宙真理,真理是共通的,制道德經堪稱一乘了義經典。去查大藏經,金剛經有6個譯本,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在翻譯的時候借用了道德經中的無為、名等概念,使中文表達更為直接、透徹。本質是一乘了義經典是內部貫通而不是相互矛盾的。看到二者有相通之處本是好根器,卻得出抄襲的結論卻讓人嘆息福報不足。望君深思
⑩ 道德經跟金剛經有什麼不同、
一樣。
聖人教誨我們一點是相同的:破除二元對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