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准繩所不

道德准繩所不

發布時間: 2023-04-01 00:06:57

道德素養指什麼

道德素養:道德:社會意識形態之一,人們行為的准則和規范.素養:即修養.
個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鍛煉,以及由此達到的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會和階級中,人們的道德素養有不同的目的、內容和途徑.思想道德修養:是指人們按照一定社會或一定階段的思想道德要求,在個人品質情操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我國的思想道德修養是由傳統道德教育發展的,符合社會進步的道德准繩.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儒家學說里得到了良好的體現.古人把為人處事的經驗和教訓,總結為人處事的准則,流傳並且教育後代,使大家以同一種規則准則要求自己,衡量別人,慢慢形成了所謂的道德標准.這種確定下來的標准,絕大多數仍然符合現在社會的要求,甚至更加需要.提高新青年的思想道德修養,就必須接受、傳承這些教育.明白這些道理,不是把他們當作封建殘留的腐朽文化而予以摒棄.
仁、義、禮、智、信 這五個字是傳統道德最濃縮的精華所在,也是現在社會最需要的道德品質.不論是在商業交往,還是社會交際,這些品德都是一個人能否成功,得到社會肯定的法寶,也是一個人作出判斷的堅定依據.也就是做人的信念.這些信念和科學信念是密不可分的:一個為學的人,一定要志存高遠(仁),尊敬他人(禮),尊敬他人的研究成果(義),誠實守信(信),實事求是(智),這些都是科學信念最基本的體現,也是仁、義、禮、智、信五個字的體現.
提高傳統道德就要知道傳統道德屬於什麼范疇,傳統道德是依附於傳統文化而存在的,要理解傳統道德的真正含義,就要對傳統文化、傳統哲學思想有一定的了解.我們都是中華兒女,對祖國文化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所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就要提高傳統文化的修養.對古代道德啟蒙教材的學習是最好的途徑,下面是長春市實驗中學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一段時間後一個同學的日記:
(長春市實驗中學一年21班學生張陽的"心情日記" )
從小到大,我總認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父母的關愛,朋友的體諒,本身就是無可厚非的.於是,我常常發小姐脾氣,.粗聲粗氣,絲毫沒有感到歉疚之意."中華傳統美德"這門課.走進了我們的教室.通過學習,使我明白了"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人" 的為人准則,理解了"溫良恭儉讓"的做人修養,也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表現.過去的一切歷歷在目:中考那幾天,父母經歷了他們人生中最難熬的歲月,我們在考場答卷,他們在外面鼓勵,烈日當空卻始終不肯離去.在我重病的那些日子裡,母親日夜的守候.是愛讓他們可以為我們犧牲,是強烈的責任感讓他們可以為了我們風雨兼程.對於這樣超越了人生感情的來之不易的關懷,我們怎麼可以不去珍惜,不去用愛來回報?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美德不正是我們應該展現出來的嗎?"親所好,力為具"不也是我們有能力做到的嗎?今天,我幫母親洗了碗,給身體不好的父親捶了背.望著他們嘴角綻放的笑容,眼中飽含的愛意,我深深感到:一個人的美德是對他人的尊重,是對愛的回報."君投之以桃,我報之以李."
是什麼讓一個少年對做人的認識產生了前後如此劇烈的差異,就是傳統文化的熏染.有人質疑說,這種文化過於腐朽,不適宜現在的競爭性社會.這些顧慮是值得考慮的.因為傳統的東西中並不都是百分之百的好,有一些糟粕,已經不適合現在社會的東西,這時候我們就不能盲目的尊崇傳統,應該以科學的視角來審視觀察,也就是我們說的科學信念.但是這些事情其實是不用過於擔憂的,因為一種文化只要根基是好的,即使葉子黃洛了,或者蟲蛀了,還會再生新的、健康的枝葉.
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只要樹立正確的科學信念,就能夠辨別傳統文化中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應該摒棄的.正如論語所說:「擇其善者而從制,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就是傳統文化留給我們最經典適用的一個判斷標准:擇善而從.這樣,以科學信念作支撐的思想道德,才是現代的思想道德.
總而言之,提高思想道德修養,首先要提高傳統文化的修養,同時樹立並堅持正確的科學信念,明確科學和科學信念的真正含義,以科學的信念為人處世,以高尚的道德作為科學信
念的精神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畢竟,歷史上沒有缺德的科學家,更沒有缺德的大醫.同時提高與進步,是最好的方法和途徑.

㈡ 這個社會所有的人都是以道德為准繩 為行為評判的依據的嗎

在當今社會,法律是有準繩而道德沒有準繩的。你比喻的問題在於劫匪在版法律和道德上都很好界許可權,在社會的道德標准上劫匪絕對的壞的,為滿足自己的要求和私慾去破壞別人的人身安全或財產安全,這種行為不對是無可置疑的。
如果劫匪在不認罪不伏法的情況下,執法人員對其進行毆打、嚴刑逼供,最後使其就範,挽救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拋開法律來講,這樣的行為在道德方面你怎麼看?這才是道德標準的症結所在。
我所認為的道德,就是建立在社會大眾的是非標准上,去做些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事,這就是自身道德的束縛。我曾經為了很好的朋友去做過一件在道德上值得爭議的事。但最後我不後悔,因為我沒那麼偉大,我不是聖人,我不求對得起全世界。我只知道我幫助了我身邊關系很好的人,,我對得起我的良心和我身邊的生活圈子,這就是對的。這是我的道德觀。

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倫理還是道德

黃金法則

1993年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宗教議會大會上簽署的《全球倫理宣言》中,將中國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定義為倫理的黃金法擾沖型則,也是道德的最高標准。全世界的人將這句道德箴言認定為了人類道德准繩的最大公約數,我們作為中國人肯定是無比驕傲和自豪的,兩千多年前孔子的一句話居然到了今天還備受國際大眾的重視,這是我們的國寶也是人類的智慧的結晶。

既然是國寶和智慧結晶,也必然是被束之高閣的,它可以作為一個象徵,一個最高標准。最高標準的意思就是:不需要人去做到,但是要人們知道。

為什麼?因為離開了語境,單憑這句話來看,不可能放眼天下皆準,根本做不到。不但做不到,這句話在古代儒家倫理下還是災難和慘案的托詞。

誰才算是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從古至今都是最權威的道德訓誡,在解讀它之前,我們要先弄清楚兩個概念,「己」是誰?這個不用過多的闡述,就是自己,就是「我」;「人」呢?這個就比較復雜了,你和他算是人嗎?你用眼睛觀察了一下自己的四肢,敲了一敲腦袋,肯定的回答道:我是人。如果我說這不一定,你一定會怒氣沖天的給我一拳,這是因為現在人已經脫離了儒家倫理的約束,大家都可以算是人了。

在五胡亂華的時候,前秦皇帝苻堅被圍困長安,從皇宮到大街上都是飢民,士兵根本沒有力氣作戰,他的做法就很具代表性,直接將三千宮女殺死,充當軍糧。古代將人分為三六九等,就拿女人來說,妻子不可以殺,妾雖然也不能殺但是可以隨意贈送,因為他們不屬於「人」的范疇,而是財產。「財產」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找到一千個充分的理由,損壞掉或者殺掉。

最惡心的是唐朝的張巡和東漢的臧洪,他們都做過同樣的事情。最後戰爭結束成為了勝利者,居然還以道德楷模自居。這個時候「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而成為了奸賊的道德借口和托詞,東漢的臧洪會說:」我自己不願意被當做糧食吃掉,所以我不能要求唐朝的張巡把自己作為糧食讓士兵充飢,我們身邊有很多看似人的東西,其實不是人,找個借口吃掉他們就好了。」

或者你會說,我的例子太極端,而且是古代發生的事情,今天「緩猜黃金法則」肯定沒有錯,我們應該完全遵守。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麼說明你是一個道德情操非常高尚的人,值得我們學習。下面我就說一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邏輯悖論。

「黃金法則」的邏輯悖論

如果張三是一個非常悲觀厭世,非常想放棄自我,時刻想著自殺又沒有勇氣的人。突然有一天他見到了正在自殺的李四,那麼他應該怎麼做呢?如果他去救判返了李四,那麼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違背了,因為張三自己都覺得生活太苦,不如一死了之。

按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他應該站在原地,默默祝福,只希望李四去的不要太辛苦,下一輩子不要做人了。如果他真的這么去做了,又和世界上的「常規倫理」所違背,這就是黃金法則的悖論,經常會讓人陷入兩難的境地,要擺脫兩難就只有自身抽離出來,就好比張巡和臧洪一樣,對於自己而言遵循「常規倫理」就好了,對於別人能用上「黃金法則」的時候一定以最高標准要求。

我們現實中有一個非常典型、非常具體的例子。某高居不下的商品,人人都知道如果一年沒有人去購買它,它的價格自然不會那麼堅挺,這個「如果」就需要所有人的自覺性和毅力來配合,作為「我」肯定希望其他人都去遵守,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僅僅是希望別人去遵守而已,因為在別人遵守的過程中,我只要經濟達標馬上就會去購買,這樣不但能夠即時滿足虛榮心的快感,又能夠有圖謀利益的機會。

這樣看來所謂的「黃金法則」其實只要把它放在那裡,束之高閣即可,人們根本沒有去遵循的理由和必要。因為我們都希望別人去奉行,而自己卻總喜歡抽離出來,不在這個約束范圍之內。

㈣ 什麼是准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

法律是准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法律有效實施有賴於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
一個文明社會,法律和道德是相互關聯又相互獨立的。衡量一個行為是屬於道德還是法律,就看該行為法律是否予以相關的法律規定。法律不是道德,法律是維護道德的基礎,是保障道德得以行使的依據。
更多職業教育培訓,請查看:https://wenda.hqwx.com/catlist-3.html/?utm_campaign=hehuoren

㈤ 以道德為約束 以法律為准繩這句話對嗎

這兩句話分開都是對的,但是放在一起就不對,在邏輯上是不通的。專道德和法律是兩個不同屬的范疇、不重合的范疇。以法律為准繩的意思是按照法律規定辦事,法律是一種標准,其作用不僅僅是約束懲處作用,而且是對於不犯罪、不侵權的宣判被告無罪、勝訴。而以道德為約束僅僅是約束一個方面,與准繩的含義是不對等的。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邏輯才是對的,兩者說的都是依據,是雙關語,實際就是以事實為依據和准繩,以法律為依據和准繩。而約束和准繩是不能雙關的,因為約束和准繩的含義不同,但是又有一定的重合。雙關語一定是要麼意思相同,要麼意思不重合。

熱點內容
喪家產假陪產假在勞動法中屬於 發布:2025-01-13 02:40:24 瀏覽:65
法治歌歌曲 發布:2025-01-13 02:40:17 瀏覽:94
勞動合同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13 02:11:26 瀏覽:972
下列屬於新條例 發布:2025-01-13 01:19:40 瀏覽:828
不戴口罩道德 發布:2025-01-13 00:53:23 瀏覽:9
勞動合同法對勞動者權益的保障 發布:2025-01-13 00:10:51 瀏覽:779
馬克思法學研究生 發布:2025-01-13 00:07:03 瀏覽:146
法律援助來源 發布:2025-01-12 23:44:24 瀏覽:19
合同法總則分則均有規定 發布:2025-01-12 23:29:51 瀏覽:210
包攬合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22:29:39 瀏覽: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