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調研
Ⅰ 怎樣建立健全立法協商的公開公平公正機制
一、立法前的規劃、調研與參與機制。
1、制定政協開展立法協商的規劃,對立法協商的項目、重點等作出具體規定,提前明確對哪些法規開展協商。
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的法規,應優先納入協商立法范圍。例如食品安全、環境治理、勞動者權益、醫療改革、安全生產等領域的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
2、立法調研是立法機關或者其委託的機構圍繞其立法項目開展的調查研究的一系列活動,是提高立法的科學性和民主性的重要立法准備活動。
人大因其人員或者專業限制,或者因其立法任務繁重,可以委託專家學者代為調研,也可以委託政協進行調研。後者依託政協組織,具有權威性,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可以考慮依據立法規劃建立政協或者政協專門委員會的專題調研工作機制,也可考慮建立與人大法制委員會的聯合調研機制。通過立法調研可以很好地把政協的界別優勢發揮出來,調研報告對人大立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3、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和公眾意見採納反饋的制度。
嚴格規范公眾參與立法的相關程序,確保公眾參與環境立法途徑的合法化。行政主管部門公開徵求公眾意見的期限、參與方式及程序的規定,可通過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聽取公眾意見。對公眾關注的問題進行討論,將公眾利益表達與立法機關視角相結合,為立法提供基礎的前期信息支持。只有這樣才能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
二、立法過程中的政治協商機制 。
1、確立正式的立法聽證制度。
在相當大程度上而言,在當代民主政治理論與實踐中,立法聽證制度的確立和實施有助於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價值與原則,對於我國現階段建構民主政治和建設法治國家,均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立法聽證制度是立法主體作出立法決定前,將草案內容通告相對人,並告知聽證權利,相對人隨之向立法機關表達意見,提供證據進行辯論和質證,以及立法主體聽取意見,根據聽證的記錄作出裁決的一系列程序總和。
公民有參與立法的權利,是其負有守法之義務所然。立法協商聽證程序的使用條件、聽證程序的參加人的選擇等問題作出明確的規定,以保證聽取意見的全面性;同時還要對聽證的步驟、時限、聽證筆錄的效力、聽證決定的作出程序加以明確的規定。
2、確立立法協商的主體。
由於各項法規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只有整合政協內部的力量,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和政協人才密集、位置超脫的優勢,確保立法協商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各專委會之間的協調和配合,才能更好地取得成效。在收到市人大和政府年度立法計劃後,根據具體的協商項目和內容,按專業對口的原則,在組織立法協商小組徵求意見的同時,再由相關專委會在相應的單位和界別委員中徵求意見,立法過程中,人大及法制委員會可以對立法草案或者其中某一事項,委託政協委員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或者通過召開座談會協商,由政協或者其專門委員會或者政協委員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最後由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負責對意見和建議進行整理。
三、立法後評估與反饋機制。
立法後的效能評估或者其質量評估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學界一般認為評估主體有三種選擇:
1、由立法機關制定評估內容、標准、程序等規范性文件後,委託或招標委託中立的組織進行評估。
2、採取一體多元主體來開展立法後評估,即由立法機關掌握評估的主導權,但將評估內容分割發包交由多個第三方去辦,也可以由立法機關組成課題組或通過課題立項的辦法委託其他組織去完成。受委託方可以是評估機構、科研院所等機構。
3、由人民政協作為評估主體,也採取一體多元的方式進行。
而由政協作為第三方主體對立法效能進行評估既能克服高校、研究機構、社會團體權威性不足、組織力不強、社會資源匱乏的弱點;又能因其身份超然,增強作出評估客觀公正的可能性。政協參與立法後評估屬於立法協商機制的有機組成部分,值得研究和嘗試。
通過開展立法後評估工作,能總結執法經驗和分析評估客體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立法工作的不足,完善制度設計和應對措施。可以由政協相關專委會計劃每年組織政協委員選擇部分立法項目開展立法後評估工作的視察調研,並將意見建議反饋給政府有關部門。
Ⅱ 立法調研是法制委還是法工委的職能
1、立法保障就是法律對某種權利以法律規定的形式予以保護,是一種立法行為。版2、司法保障,權就是公民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司法機關通過司法活動予以保障,是一種實踐行為。3、反家暴法是立法對家暴受害者的保護,應是立法保護。
Ⅲ 河北省人大酒後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展立法調研體現了怎樣的立法理念河北省人
作為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的統領性規則... 一是確立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法宗旨。二是民法基本原則集中體現了社會...
Ⅳ 開展執法調研,執法檢查,立法調研標點符號對嗎
您好!「開展執法調研、執法檢查、立法調研」應該使用頓號,而不是逗號。頓號,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個用途: 一、分隔同類的並列的事,通常是單字、詞語或短句,當中的停頓較逗號短。 二、分隔有序的條列的標題數目和內文,例如本句的「二」和「分」之間的頓號。執法調研、執法檢查、立法調研是三個並列的片語,應該使用頓號。謝謝閱讀!
Ⅳ 政協委員如何參與立法調研等活動
政協委員代表這各行各業的心聲、利益。所以要提高立法質量,就要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 要求政協委員帶著議題,深入到市州開展實際調研,再回過頭來改立法草稿。
Ⅵ 如何建立健全社會各方對開展立法協商的參與機制
從地方政府立法的運行環節來看,須從立法前、立法中以及立法後三個環節入手來構建立法協商機制。
1、地方政府立法計劃中的協商機制
無論從立法學原理還是關於地方政府立法程序的具體法律法規規定,立法計劃都是地方政府立法工作的第一個重要環節,是保障地方政府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學化的第一道關口。建立地方政府法制機構與人民政協社法委聯席會議制度,對地方政府年度立法計劃編制工作中,各地、各部門申報的立法計劃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緊迫性論證及立法條件成熟程度等情況開展協商,共同探討地方政府立法計劃。認真研究政協委員的提案和建議,分層分類就城市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等的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實際問題,開展廣泛協商,加強對環境治理、城市建設、歷史文化保護等重點領域立法,優先納入協商立法范圍。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
2、地方政府立法過程中的協商機制
首先,確立立法協商的主體。在地方政府確定年度立法計劃後,應根據具體的協商項目和內容,按專業對口的原則,由相關專委會在相應的單位和界別委員中徵求意見。立法過程中,政府法制機構可以對地方政府立法草案或者其中某一事項,商情政協委員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或者通過社法委或相關專委會召開座談會協商,由政協社法委或者專委會或者政協委員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最後由政府法制機構負責對意見和建議進行收集、整理。
其次,完善地方政府立法徵求意見的方式。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在我國有著堅實的法律基礎,《立法法》、《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國務院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對此都有著明確的規定,在實踐中也是地方政府立法草案徵求意見的主要方式。但法律法規上對它們在程序方面規定過於原則,給人為操作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召開與否過於隨意,如有些參加座談會的代表由行政機關事先指定,缺乏認真篩查,或者本身就與行政機關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利益聯系,他們反映的訴求是否真實,在多大程度上體現公眾意志?論證會的專家學者能否擺脫利益集團的干擾,堅持嚴謹科學態度和學術良知,也是值得商榷的。聽證會的程序如何組織,代表如何遴選,聽證會的結論是否採納同樣缺乏明確的規范,「只聽不證,走過場」的現場也是屢見不鮮。解決以上問題,筆者認為確立立法協商制度,應該對座談會、論證會和聽證會的程序、使用條件、參加人的選擇等問題作出明確的規定,以保證聽取意見的全面性、有效性。
再次,健全地方政府立法意見採納反饋的制度。目前地方政府在對待公眾參與立法中存在「重徵集、輕反饋」的現象,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公眾的參與積極性。筆者認為建立立法協商機制,政府法制機構在認真研究分析人民政協及其委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時,應健全意見的說明反饋機制,立法意見採納反饋的制度是民主立法的需要,政協委員在參與地方政府立法協商過程中所提出的各種不同意見和建議,都應當得到適時、必要的答復、解釋和處理說明。通常可以採取以下方式:一是集中回應(或概括式回應)。即對意見和建議在進行分類整理篩選和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由政府法制機構對由政協社法委或相關專委會提出的相同意見或建議,可以通過集中回復意見,或在立法起草說明和立法審核、審查、審議報告中,集中概括地發布、說明或報告對協商中收集的意見和建議的採納情況。二是單獨回應(或逐一回應)。 即對政協委員署名提出的立法意見和建議, 不管是否被採納,不管是否有研究價值,政府法制機構都應該通過信函、郵件、電話、簡訊、傳真、QQ回復等形式,向提出者進行採納情況的通報和未採納的理由說明,以期建立政協委員與政府法制機構的良性互動機制,加強立法溝通,調動其參與立法的積極性。
3、地方政府立法調研參與機制
立法調研是政府法制機構或者政府部門圍繞其立法項目開展的調查研究的一系列活動,是提高立法的科學性和民主性的重要立法准備活動。由於立法資源有限,政府法制機構及其人員或因立法任務繁重,或因專業限制,可以委託專家學者、政協委員代為調研,也可以委託政協相關專委會進行調研。後者依託政協組織,具有權威性,能達到更好的效果。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建立人民政協或者政協專委會的專題調研工作機制,也可考慮建立與政府法制機構聯合調研機制。通過立法調研可以很好地把人民政協的界別優勢發揮出來,調研報告對地方政府立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4、地方政府立法後評估機制
地方政府立法後的效能評估或者其質量評估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學界一般認為評估主體有三種選擇:第一種方式,由立法機關制定評估內容、標准、程序等規范性文件後,委託或招標委託中立的組織進行評估。第二種方式,採取一體多元主體來開展立法後評估,即由立法機關掌握評估的主導權,但將評估內容分割發包交由多個第三方去辦,也可以由立法機關組成課題組或通過課題立項的辦法委託其他組織去完成。受委託方可以是評估機構、科研院所等機構。第三種方式,由人民政協作為評估主體,也採取一體多元的方式進行。而由人民政協作為第三方主體對立法效能進行評估,既能克服高校、研究機構、社會團體權威性不足、組織力不強、社會資源匱乏的弱點;又能因其身份超然,增強作出評估客觀公正的可能性。人民政協參與地方政府立法後評估屬於立法協商機制的有機組成部分,值得研究和探索嘗試。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Ⅶ 農田水利立法前期調研報告參考材料或範文
農田水利立法前期工作調研報告——關於xx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Ⅷ 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大幅增加列席常委會會議、參加執法檢查和立法調研活動的代表名額,邀請
(1)全抄國人大是我國最高國家權襲力機關,在我國國家機構中居於最高地位,行使最高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全國人大代表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只有進一步發揮全國人大代表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全國人大的作用,統一領導國家事務。
(2)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構,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行使全國人大的部分職權,以便更好地發揮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作用。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能夠更好地發揮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作用,充分行使最高國家權力,及時制定法律,作出重大決定;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才能更好地提高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工作效率,充分組織全國人大代錶行使權力,保證立法和重大決定的科學性和廣泛的代表性,充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Ⅸ 省人大立法調研員是干什麼的 主要是調查研究准備進行立法的法律法規是否符合立法的需要和條文是否合理合法。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