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分析法學派

分析法學派

發布時間: 2020-12-30 13:52:05

㈠ 自然法學派、社會法學派、分析法學派三者的定義及聯系

分析法學派的代表制人物:早期:邊沁(J·Bentham)、奧斯汀(J·Austin)、凱爾遜(H·Kelsen) 後期:哈特(H·L·A·Hart)、塔曼魯(I·Tammelo)、克魯格(U·Klug)。 分析法學派我只知道這些,其他不知道。不好意思。

㈡ 自然法學派、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與社會學法學派的比較

法理中西方三大法學流派的觀點在西方三大法學流派中,各學派各有自己不同的研究內容和方法,比較而言:
(1)、自然法學派的主要內容是:
其一,關於法的本質。自然法學派認為,法從本質上是一種客觀規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須以客觀規律為基礎,這種客觀規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其二,法來源於永恆不變的本性、自然性、社會性、理性。真正的法律應當與之相符合,特別是與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為基礎,它永恆不變,並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於實現公意和正義。
其四,法律及其觀念應當與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類尋求正義之絕對標準的結果。
歸納而言,自然法學派特別重視法律存在的客觀基礎和價值目標,即人性、理性、正義、自由、平等、秩序,他們對法律的終極價值目標和客觀基礎的探索,對於認識法的本質和起源有著重要的意義。
(2)、分析實證主義法學的主要觀點是:
其一,著力分析真正的法或「嚴格意義的法」,即國家制定的法律「國家法」,而不是什麼自然法,由於這種法律能為經驗所感知和真實存在著,因而也叫實在法或實證法。至於其他所謂的「法」,如自然規律、自然法、榮譽法則,只是有比喻意義,不值得研究。
其二,實在法或國家法是由法律規則構成的,是一個法律規則或法律規范的體系。
其三,法律是中性和價值無涉的,也就是說它是一種純粹技術性和工具性的東西。至於政治道德等價值觀念、意識形態與法律並無內在的和必然的聯系,因此不能從政治上和道德上對法進行評價,即不存在什麼道義與不道義、良與惡的問題。「惡法是法」。
其四,一個由立法機關制定的好的法律規則體系,即形式上合理性的法律規則體系是以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為宗旨的,執法者或法官只要遵循規則就可以審理各種案件,也就是說,執法者只是法律推理的機器,不應當有任何的自由裁決權。
在分析主義法學法律觀指導下的西方法律實踐活動,使西方在其後的幾十年裡,法律規則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規則體系,幾乎涉及了人的一切生存領域。但是,這種法律觀只注意到法與國家密切聯系,卻忽略、否認和割裂了法與其他事物,特別是政治、道德的不可分割的聯系,他們揭示了法的技術性、工具性、獨立性,卻否認了它的價值性、目的性、依賴性。
(3)、社會法學派的主要觀點
社會法學派將社會學的分析框架和理論工具引進到法學領域,在社會中研究法律,並通過法律研究社會,強調法律的社會作用和效果。
其一,法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秩序,真正的和主要的法律不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規則,而是社會立法中的秩序或人類聯合的內在秩序。
其二,法律與國家之間並沒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它並非一定由國家機關特別是立法機關所制定和實施,在沒有國家的時侯和地方也存在著法律。
其三,法律絕非僅僅是規則的體系,而是由規則、原則、政策 多種復雜的要素構成,法律的本身必不是單純的一種規則。
其四,法律不僅是一個規則體系,還是一項過程和事業。
社會法學派的觀點,表明了他們堅持在法與社會的相互關系中,以法的實際運作為對象,揭示了法產生於社會之中,目的是消解彼此利益之間的矛盾、沖突、對立和斗爭,以平衡各種利益。而且,他們還把法置於整個社會之中,分析各種社會的、政治的、心理的以及文化的諸因素對於法及其運作的作用和影響。應當說,法律社會學有利於對法的內涵的理解,有利於擴展法學研究的領域和視野。

㈢ 自然法學派和分析法學派關於惡法是如何規定的

惡法亦法資產階級分析法學的一個論點。最先提出這一論點的是英國法學家專、分析法學派屬的創始人約翰·奧斯汀(1790—1859),他認為法(實在法)是主權者以制裁作為後盾或威脅的強制命令。法與道德無關,或至少兩者不存在必然的聯系,法律即使是不道德的或不正義的,但只要是合法地制定的,仍應具有法律效力
「惡法亦法」論反映了已取得並鞏固了政權的資產階級要求充分運用資產階級的國家和法鎮壓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政治要求和願望,它為資產階級推行司法專橫,實行對勞動人民的專政提供了理論依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法西斯政權的崩潰,「惡法亦法」論遭到許多資產階級法學家特別是新自然法學家的抨擊,這些法學家強調法與道德的緊密聯系,認為法應從屬正義之類的價值准則,不道德的、違背正義的法律不是法,不應當具有法律效力。

㈣ 自然法學派和分析法學派的區別

自然法學派認為,只有符合人類道德的法律才是法律,既惡法非法分析法學派認為,回法律只要一經立法機關制答定就是法律,不論法律的內容,既惡法亦法。但是還要加以分析,如果這個法律是惡法,人們就不需要去遵守,要廢除

㈤ 自然法學派、社會法學派、分析法學派各自的理論及主張是什麼

自然法學派更強調法的正當性,即立法、司法、執法,以及法律制度、法律理念本身是否符合最廣大人類的普世價值觀,認為在實然法之上還有一個更高的標准,即應然法,凡是不符合應然法的實然法都不是真正的法,即「惡法非法」;
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則更強調法的來源,認為凡是由法定立法權的立法機關依據法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出來的法,就是真正的法;而缺失對立法權正當性、立法程序正當性、實然法本身正當性的考量,所以是「惡法亦法」,如德國法西斯的《消除人民痛苦法》。
社會法學派更強調法對社會的作用和影響,他首先承認法是社會的產物,社會的發展決定了法的發展,但同時強調法對社會能動反作用。認為能夠在社會生活中產生作用,即實現立法目的和對人力社會有積極推進作用的法就是真正的法,反之就不是真正的法。

㈥ 分析法學派的分析法學派

分析法學則主張法律與道德相分離,認為法學僅僅是研究法是什麼,而無須回關注法「應當是」什麼答。分析法學的哲學的基礎是邏輯實證主義,其嚴格分開「實際上是這樣的法律」和「應當是這樣的法律」,它只注重研究「確實存在」的東西,所以主張法理學的方法主要是分析,而不是評論或批判,法律的實現必須通過武力制裁。其強調對法律概念的分析 ,依靠邏輯推理來確定可適用的法律,否認法律和道德之內的必然聯系。
分析法學從實證角度出發,僅僅討論「法律是什麼」,而不涉及對法的價值判斷的立場,分析法學的學者對法哲學的范圍,法的概念的看法各有差別,但他們的思想一脈相承,認為法與道德不存在必然的聯系,道德絕不是衡量法律好惡的標准。不符合道德規范的法律法規,只要它是通過適當的方式頒布運用的,就應視為有效的法律。雖然有的分析法學者也引進了法的「應當性」特徵,但認為法的「應當性」與自然法的「應當性」存在「實際的法」和「應當的法」的嚴格分離。因此有的學者稱分析法學派為「歸類的機器人」。

㈦ 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有哪些代表

實證分析法學也就是實證主義法學
Positivist Jurisprudence

以19世紀A.孔德的實證主義為思想基礎的各派資產階級法學的泛稱。又稱實證法學或法律實證主義。這個學派認為各種自然法學派都是「形而上學」的,只有它才是以實證材料為根據的法律科學。從狹義上講,實證主義法學就是指各種分析法學派,因此又稱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它強調的是實在法,即國家制定的法。這派法學的特徵是:區別「實際上是這樣的法」和「應當是這樣的法」,即區別實在法與正義法或理想法;它申明自己只研究實在法,著重分析實在法的結構和概念;根據邏輯推理來確定可適用的法;認為法與道德無關或至少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系。分析法學派或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的創始人是19世紀英國的J.奧斯丁。該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純粹法學派的創始人H.凱爾森和新分析法學派的創始人H.L.A.哈特。他們的學說都是在奧斯丁的法學思想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的區別是:凱爾森的學說又以康德的不可知論作為思想基礎,是比較極端的一派,在形式上與自然法學截然對立;哈特的學說則以現代西方哲學中邏輯實證主義的概念和語言分析法作為特徵,比較接近自然法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凱爾森的學說已趨動搖,哈特的學說較為流行,從而使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有重振旗鼓之勢。從廣義上講,實證主義法學也包括各種形式的社會學法學派以及歷史法學派在內,因此社會學法學又稱社會實證主義法學。它強調法與社會的關系、法在社會中的作用以及社會對法的影響等事實。就哲學上講,所有資產階級法學派別可歸為兩大類:一類是廣義的實證主義法學,另一類是與此對立的自然法學

㈧ 如何區別自然法學流派社會法學派 如何區別自然法學流派 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 社會法學派

自然法學派追求一來種絕源對的,實在的存在於社會中規范標准,並希望法律可以貫徹,法學家同樣應當是富有哲學素養的人...分為古典自然法學派和如今的新自然法學派,新自然法學派保有追求道德,承認上位實在規則的傳統傾向,但更加註重社會性,發展適應的觀點。
分析實證法學派是凱爾蘇斯在19世紀逐漸拓展開的,伴隨理性主義,現世文化的興盛,關注法律的結構分析,系統分析等脫離或較少聯系價值觀的方法,現在我國的的注釋法學就是分析實證法學派在中國體現。
社會法學派自美國興起,分為兩大學派,但主旨還是在於關注法的社會化功能及在社會系統發展運行中的作用影響。方法借鑒社會學等綜合方法。

㈨ 分析法學派的代表人是誰

早期:邊沁(J·Bentham)、奧斯汀(J·Austin)、凱爾遜(H·Kelsen)
後期:哈特(H·L·A·Hart)、塔曼魯(I·Tammelo)、克魯專格(U·Klug)
這里屬面我只認識三個,其他的是金老師的文章里說的。

㈩ 分析法學派的介紹

分析法學派是指將眼光轉向現實的法律現象,以功利主義哲學為理論基礎專,以實證研究屬為基本研究方法,以邊沁、奧斯汀為主要代表,在實在法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概念分析、邏輯分析等種種分析的西方法學流派。到了19世紀,哲理法學派、分析法學派、歷史法學派逐漸取代了「日益沒落」的自然法學派而成為19世紀的三大法學流派。

熱點內容
玄武法院執行局 發布:2025-04-28 20:36:18 瀏覽:308
法律法規安全管理制度 發布:2025-04-28 20:31:12 瀏覽:936
唐小五律師 發布:2025-04-28 20:31:00 瀏覽:237
周的刑法 發布:2025-04-28 20:06:38 瀏覽:637
佛法治療自閉症 發布:2025-04-28 19:58:01 瀏覽:667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南康 發布:2025-04-28 19:41:01 瀏覽:173
重慶法院交通事故 發布:2025-04-28 19:36:58 瀏覽:833
司法產品質量 發布:2025-04-28 19:29:43 瀏覽:573
向法院向人民法院 發布:2025-04-28 19:29:41 瀏覽:513
勞動法試用期過後降工資 發布:2025-04-28 19:29:33 瀏覽: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