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家庭
❶ 家庭道德有哪些
家庭的道德事責任和義務。養小撫老最基本的道德, 尊老愛幼是最基本的傳統。其次就是要保持家庭和睦,彼此都能給予體諒和寬容。
❷ 職業道德與家庭道德的關系
我們先解釋一下這四個德的含義:
一.職業道德
因為自己本身是老師,所以我就先談談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從事的是培養人的工作,教師勞動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言傳身教」,也就是說教師是用自己的學識、思想品質和人格魅力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無論哪一層的學生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把教師當成自己的榜樣。韓愈在《師說》中曾給教師下過這樣的定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是說教師應具有淵博的知識,而同時教師不但要「通其業」,還要「成就其道德」,也就是說,教師還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春秋戰國之際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墨翟也說過這樣的兩句話:「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他認為教師要有學識,但更要有德行,品德行為是根本。當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說:「教師要有兩種人格,一種是經師,是教學問的;一種是人師,是教行為的。」這些都說明了教師不但要有學問,更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因為我們的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而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的師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的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具有怎樣的道德品質,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學生的心靈上產生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有時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有個別老師看到那淘氣頑皮的學生總是會用教鞭來教訓他們,,而我因為,作為一名真正的好教師是不應該打學生的,我們應該用心來教導我們的學生,跟他們講道理,談心,讓他們慢慢懂得我們的用心和苦心。我們要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導,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熱愛學生是教師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愛是教育的萬金油,當教育之愛成為普照的春暉,師生之間愛的能量就會在交換與互動中不斷裂變,釋放能量,產生一個個教育的奇跡。也有些人認為教師並是一個好的工作,剛畢業時我也不想當老師,那個時候我爸爸是一名中學校長,我爸爸堅持讓我考老師,我聽從了我爸爸的意見考取了教師,既然我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愛這份職業,對此我要擺正我的思想態度,做老師並是為了求得自己的富裕,而是為了能夠培養出祖國的下一代,把自己所學的知識一點點的教授給自己的學生,我們應該在頭腦中牢牢的樹立一種信念:我所做的一切工作,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孩子開心,讓家長滿意、放心。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無論我做了什麼都是毫無意義、徒勞的。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有煩躁心情時,不把自己的心情帶到課堂上,每當我走進教室的時候,我就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情,不讓課堂受到自己心情的影響。
二、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學生將來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三、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四、個人品德
我的理解,每個人先有良好的個人品德,才能有和諧的家庭美德,有了無數個美好和諧的家庭,才能為社會修煉更加美好的社會公德,才能建和諧社會,才能使我們社會大家庭安寧團結,有了安定的社會環境,我們才能從事自己嚮往的職業,在各自的崗位上去准守職業規范。反過來,只有在遵循職業道德規范中去努力工作才能實現個人價值,個人價值提高了,家庭成員的職業修養、文化素養也會隨之上升,有了一個個和諧美好的家庭,每個家庭的美德修養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公德品味自然上檔次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他是由無數個家庭組成,一個家庭是由N個人組成的機構,正是這些基本機構的道德意識上升了,他才推動著我們社會文明的進程,推動著我們民族的道德意識不斷前行,推動著一個國家的整體素養向更高境界修煉,才能向世界展示我們中華民族之魂。因此,我認為這「四德」應該是相互補充、承接的關系。個人品德是家庭美德的基礎,家庭美德又是社會美德的基礎,而職業道德和個人美德相似,個人美德與家庭美德中間便存在承接關系。所以,個人道德修養影響著家庭美德,家庭美德與社會公德有著直接、緊密、不可分割的關系。
由此,我聯想到我們身邊的點滴小事,個人品德高尚了,可以隨處給我們周圍的人帶去溫馨,送去溫暖與關愛,公交車上,我們常看到大腹便便的孕婦、老態隆重的老人等需要幫助的人受到別人的幫助和關照,村裡鄰里之間的謙讓與文明,禮貌的交流與提醒……都是那麼溫馨,這些難道不是個人品德的高尚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的和諧嗎?個人品德高尚了,我們不僅展現個人修養,更代表你自己所在單位的形象,只要一個作為人的個體存在,他的言行舉止絕不僅僅代表個人,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因此,我們時刻銘記,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的傳承靠我們每個公民。
其關系: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這四個道德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其外延由大到小,內涵由淺到深,共同構成一個完善的道德體系。在四德建設中,人的能動性及個人品德建設是事關重要的,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構建和諧文化體系的進程,個人的修養特別是個人品德的修養是樹立四德意識、規范言行舉止、建設和諧家庭、模範地做好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的基礎。可以說,個人品德修養猶如石投水中引起環形水波一樣,是四德建設的波源和基點。實際上,這是要求我們每個人在道德建設過程中自覺地以自身品德修養為起點,首先向內作工夫。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為一種系列關系,個人品德是系列之始,亦即個人品德、修養、構建和諧家庭、建設和諧社會有內在的統一性,個人品德修養是社會公德的擴大,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是個人品質的外化與擴大。不僅如此,在道德建設與人的關系中,人還是道德的體現者,只有個人具備優良品德修養才能由己及人,才能由己及家庭、集體和社會。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和諧文化中道德建設也是如此。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❸ 簡要論述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第一框 家庭生活需要道德規范
1、 什麼是家庭道德規范?
答:調整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道德准則,就是所說的家庭道德規范。
2、 我們為什麼要遵守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答:(1)是維系家庭關系的重要條件
(2)遵守家庭道德規范有利於家庭生活協調、健康發展
(3)遵守家庭道道德規范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3、 家庭生活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答: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姐妹,鄰里和睦相處
4、子女有家庭責任感的表現是什麼?
答:(1)子女有家庭責任感首先表現在主動承擔家務上
(2)還表現在當家庭遇到困難時,盡力為家庭分憂解難
第二框 孝敬父母
1、 我們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答:(1)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養育,都浸透著父母的心血。
(2)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不僅是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也是社會主義法律的要求
2、 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答、孝敬父母,要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導;關心父母的健康;不向父母提過分要求。
第三框 尊敬長輩
1、 為什麼要尊敬長輩?
答:(1)我們的長輩不僅對社會做出了貢獻,而且對家庭盡了責任
(2)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被不斷的發揚光大
(3)尊敬長輩不僅是親情上的表現,道德上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法律的要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是每個人都應具有的品德
2、 怎樣正確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
答:(1)要尊敬長輩:首先要在人格上尊敬長輩;其次對長輩要有禮貌;要體貼、照顧長輩
(2)要學會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要學會用平和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養成商量的習慣,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子女應該多聽長輩的意見
第四框 友愛兄弟姐妹
1、 為什麼我們把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稱為「手足之情」、「同胞之誼」?
答:因為兄弟姐妹之間有著共同的血緣關系,又長期在父母的養育下共同生活,朝夕相處,彼此了解,感情深厚。
2、 我們為什麼提倡兄弟姐妹知之間要互敬互愛?
答:(1)兄弟姐妹之間的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對於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建立幸福美好的家庭,是十分重要的。
(2)友愛兄弟姐妹也是我們必須遵守的家庭道德規范之一。
(3)總之兄弟姐妹之間是異常親密的關系,是手足之情,我們應該友愛我們的兄弟姐妹,做到互敬互愛。
3、 怎樣做到兄弟姐妹之間的互敬互愛?
答:(1)哥哥姐姐對弟弟妹妹要愛護;弟弟妹妹對哥哥姐姐要尊重;要學會正確處理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
4、 怎樣正確處理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
答:(1)兄弟姐妹之間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只要這些矛盾不是原則性的,就要學著用協商的方式解決,做到互諒互讓
(2)兄姐要發揚風格,主動謙讓;弟妹也要顧全大局,不要斤斤計較
(3)重大問題上要讓父母知道,求得父母的幫助
第五框 鄰里和睦相處
1、 什麼是鄰里關系?
答:家庭與家庭之間這種毗鄰而居的關系就形成了鄰里關系。
2、 為什麼要鄰里和睦相處?
答:(1)鄰里關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關系,它的融洽與否,直接關繫到社會的安定、家庭的幸福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2)鄰里關系搞得好,對人們生活產生積極影響;搞得不好,則會產生消極影響
(3)鄰里和睦相處自古以來就是一項重要的道德准則
3、 怎樣做到鄰里和睦相處?
答:(1)要互諒互讓;(2)說話、做事要考慮左鄰右舍的利益;(3)對鄰居的困難要熱情幫助
❹ 家庭道德,公共道德,職業道德之間的區別
家庭道德:維護家庭安定團結的道德規范。
公共道德:維護公共場所正常安定的行回為規范。
職業道德:做好本職答工作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
區別:他們各自適用的范圍不同。
共同點:他們既非法律規定亦非制度要求,屬於公共意識傳承。具有無形的約束力。
❺ 家庭道德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會群體,他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組成的一種特殊的版社會生活權形式。一個家庭要生存,要發展,要繁衍後代,要教育子女就需要有一定倫理道德規范來維系和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這就產生了家庭的道德。
❻ 中國的傳統道德在家庭和社會方面分別有哪些主張
個人、家庭(擴大至家族)、社會的關系是任何社會都要重視的基本問題。從歷史的實踐來看,西方似乎是個人—社會,缺乏「家庭」的一環,而中國則是家庭(家族)—社會,缺乏至少淡化了「個人」一環。人類社會的進展似乎在提醒我們,這三者少了哪一環都不行。理想的社會生活方式應當是:個人—家庭—社會都和諧、有序。
中國的傳統生活方式,在理論層面上也是主張個人—家庭—社會和諧有序的,達到這理想的良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在實踐的層面上卻有許多弊病。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整個社會被看作是家庭的延伸和擴大,而個人只是家庭的一分子,常常不被看作是「獨立的單元」。在中國傳統家庭中,父子的血緣關系又是核心部分,所以,中國的家庭實際上是一個以父子為中心的血緣關系的小群體。
舊式大家庭有「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二世同堂者已經有新式家庭的味道,不過,其奮斗目標依舊是「四世同堂」。
所謂「四世同堂」便是父母,子、媳(或女、婿),孫子、孫媳,曾孫子(女)聚集而居。若子、媳因兄弟姐妹眾多,劃分出旁戶,但也在一位父親的統帥下和合而居。
巴金先生的《家》曾揭露了這種舊式封建大家庭的罪惡,但從倫理的層面講,這種家庭原是為了體現「和」與「序」的。
「家和萬事興」,「齊家」是「治國」的基礎,這是中國家庭的傳統觀念。不過只有家庭安寧、穩定、幸福,社會也才可能祥和,這似乎是普遍的真理。直到今天,溫馨和睦的家庭依舊是絕大多數中國人最基本的人生要求和理想。
在中國的傳統家庭中,處處體現著「序」,體現著傳統的道德觀。每個家庭成員都擔負著幾種角色,每個角色都有一定的行為規范、道德准則。為父母者,同時又是先祖的晚輩,是人之夫之妻。因此要給晚輩樹立敬老、愛幼、相愛、相親、相敬的榜樣。
同時,他們又是社會人,還要表現出敬業、勤勞、謙虛、自愛自立、善於持家、堅守信義等等優良品德,這才能培育出好子女和模範公民。因此,家教歷來為中國人所重視,「少調失教」、「缺乏家教」自古至今都是對一個中國人極大的輕蔑。
「序」的目的還是在於「和」。中國人強調每個家庭成員在群體中的位置和作用,要求全體家庭成員協調一致。在家庭里,一切長幼秩序都是為了造成一個既緬懷祖先、慎終追遠,又重視現在、愛護幼小,其樂融融、溫馨可親、團結和睦的家庭氛圍。
所有破壞這氛圍的言行都被視為件逆,這樣的成員要受全體家庭成員的責難。西方家庭成員間的關系類似「契約制」,整個社會人與人,人與社會都建立在「契約」的基礎上。
中國傳統的親情觀念、倫理觀念是否應當向契約關系轉換,是需要人們慎重思考的問題。在商品經濟社會中,中國人還能不能保持原有家庭傳統的特性,是關繫到中華民族特質能否存續的大問題。
實際上,「老有所終,幼有所養」的中國家庭,早被西方人稱羨。20世紀80年代,一部描寫中國普通農家生活的影片《喜盈門》在西方上映,獲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
許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激動得熱淚盈眶,渴望有影片中那位獨老人的幸運,同時向那孝敬公爹的兒媳奉上由衷的贊美。
如今西方遊客都對在中國家庭中生活幾天極感興趣,特別是那闔家吃飯的場面,以及那場面所流露的溫情讓他們倍感快活。他們極願意成為這場面中的一員,享受人間的親情。中國人濃濃的親情,是中華民族最可貴的情感之一,這種優秀的傳統,不應當拋棄。
❼ 怎麼寫道德模範家庭
我幸福的家
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個的品質的一種表現,而一個具有崇高品質的人必定也同樣具備良好的道德,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尊老愛幼,見義勇為等等,這些都是道德的一種體現。
家庭美德也是我們公民道德模範的重要組成部份,加強家庭道德建設,創建億萬文明和諧的美德家庭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我們家是一個普通而又平凡的家庭,在爭創道德模範中也沒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但爸爸媽媽都經常教育我做好事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有「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觀念,它的意思就是不要認為壞事小就去做,也不要以為好事小而不去做!這句話講的說是做人的道理。
記得有一次我從電視上看到我們國家西部的一些貧窮地區的小朋友上不起學,有的家庭有好幾個孩子,只能抽簽決定誰能上學,看著那一雙渴望讀書睥眼神,再想想我們現在坐明亮寬敞的教室里……,我不由得對爸爸媽媽說,要是我們能幫助他們就好了,本以為我隨便這么說一句的,沒想到幾天後爸爸下班回來鄭重地對我說:「王雨寧同學,你的願望就要實現啦!」原來爸爸通過大伯的單位聯繫到了陝西漢中市寧強縣的一對貧困小姐妹她們的家庭條件很差,每到新學期開學她們的父母就會為學費發愁,在了解到這個情況後爸爸決定今後由我們家資助這對小姐妹上學,每個學期開學前將學費寄給她們,就在前幾天我還和媽媽一起到郵局給這對小姐妹寄了一大包學慣用品書籍之類的,我覺得這雖然只是一件普通的助人的小事,但我卻總覺得有一種力量在推動我們去做,這是一種來自道德的力量。
古人雲:「百行以德為首」,道德是心靈的自律,道德是人的尊嚴。道德是榮辱的尺戒,我還能清楚的記得一件事,那次是我們一家和舅舅一家去飯店吃飯,人很擁擠,我們坐在門口的包廂里,吃完後大家一齊走到門口才發覺沒付錢,原來爸爸以為舅舅付了,而舅舅以為爸爸付了,服務員也由於客人多而沒顧上收,這時我們大可開車就走,但就在這時爸爸說:「你們等一下,我上去把錢付了我們再走!「說完轉身就向飯店櫃台奔去,過了一會兒爸爸滿頭大汗地從裡面出來了,臉上是一種坦然從容的表情,我知道爸爸這么做不僅僅是來源於他的誠實守信,爸爸也在給我樹立一個道德榜樣,因為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所以說平凡的生活和工作雖然是社會的常態,但卻也是產生道德榜樣的豐厚沃土,我們每一個都要以道德模範為榜樣,學習他們愛崗敬業,尊老愛幼的良好風貌,並在具體實踐中身體力行,以實際行動弘揚社會正氣。
❽ 家庭道德,有哪些方面
到居委會問問什麼叫五好家庭,她們會給你講明白你的問題的。
❾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涵義。
社會公德: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