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禮儀道德

禮儀道德

發布時間: 2020-12-30 19:04:15

⑴ 禮儀,道德,法律的區別是什麼

首先,三者起作用的機制不同,禮儀更多是個人的沒有外在壓力靠自我感覺來調整的行為專規范,而道屬德是更多是雙向的,受輿論的強制,受社會輿論、傳統習慣等方式,來規范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法律則更多是體現國家意志,通過一整套執法機關強制實施。
其次,三者的評價標准不同。禮儀以美醜為標准,道德以善惡為標准,法律是以合法非法、有罪無罪為標准。
第三,三者調整的關系不同,禮儀調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道德調整的是人與社會的關系,而法律調整的是同家與公民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禮儀、道德、法律三者在調解社會關繫上發揮著各自的作用,三者是不能截然分開的,任何社會都不是簡單的一種在發揮作用,而是彼此之間相互配合共同維護社會秩序。

⑵ 道德是禮儀的基礎,禮儀是道德的表現形式.對嗎

禮儀的道德功能在現代社會里,「禮儀」是一個常用的詞語.然而,翻閱諸多綜合性辭書,卻無「禮儀」的條目.惟有《辭源》做過簡單的解釋:禮儀即行禮之儀式.所以,對「禮儀」的普遍性涵義的解釋,只能藉助於對「禮」和「禮節」的解釋,《辭海》解釋「禮」的主要涵義:一是指表示敬意;二是指為表示敬意或隆重而舉行的儀式;三是指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貴族 等級制的社會規范和道德規范;四是指禮物.《中國大網路全書》的解釋:禮是中國奴隸社會的典章制度,奴隸社會對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作為典章制度是指維護宗法等級制度的上層建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作為道德規范是指奴隸主貴族和封建地主階級一切行為的准則.《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把「禮」解釋為:中國儒家的社會道德規范,一般指禮節;把「禮節」解釋為:規定社會行為和職業行為的習俗和准則的體系.可見,「禮」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禮」已經包含了「禮儀」,即同一定的社會上層建築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的禮節儀式.從現代的意義上說,「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標的、符合「禮」的精神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禮儀」是一個綜合性的范疇,涉及到政治學、倫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諸多學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過去對「禮」和「禮儀」的政治學研究較多,而對其倫理學研究至今還很薄弱.因此,從倫理學的角度研究「禮儀」,闡述它的道德功能及其實現機制,對於拓展倫理學的視野,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倫理學視角的禮儀,是指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以風俗、習慣、傳統的形式固定的道德行為規范.具體地分析禮儀的道德功能,可以概括為三個基本方面,或者說是三種實現形式:以禮「引」德:禮儀作為一種基礎性的行為規范,可以「引導」人們加強道德修養.在「仁、義、禮、智、信」這些基本的道德規范中,禮是很重要的范疇;在人的行為規范中,禮儀是最起碼的、基礎性的規范.「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人而無禮,焉以為德」.(揚雄:《法言·問道》)不學習禮,就無法立身處世;如果人沒有禮,就談不上道德修養.從人的一生來看,最初接觸的行為規范就是「禮」和「禮儀」.人出生後,首先教給他的是簡單的禮儀知識和規范:在接人待物方面,要恭敬、謙遜、禮貌;在儀態儀表方面,要端莊、調和、文雅.這是人生的第一堂德育課.此後,人們才學習善良、寬容、誠信的道德規范.這就是以教「禮」為基礎,引導人們加強道德修養,提高道德素質,逐漸成為有道德的人.以禮「顯」德:禮儀作為一種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可以「顯現」人們的道德水平.禮儀可以展現一個人的道德素質,從他的儀態和行為中,體現出對「禮」的價值的認知水平和對「禮」的執行的修養程度.從「禮」和「禮儀」的關系看,實際上是一種本質和現象的關系.「禮」是道德精神,「禮儀」是道德行為,「禮」是「禮儀」的內在本質,「禮儀」是「禮」的外在表現.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總是通過「禮儀」來顯現「禮」的修養,顯現一個人的內在的道德素質.人的道德素質是沉澱在內心世界的,但是,它可以通過人的禮儀行為表現出來.所以,觀察一個人的儀態儀表、行為舉止、語言文字,往往可以了解他內心的道德世界,包括道德認識、道德傾向和倫理精神,從而評價他的道德水準和修養程度.以禮「保」德:禮儀作為一種操作性強的道德規范,可以「保證」道德原則的實施.禮儀這種規范和准則的操作性很強,可以用語言、文字、動作進行准確的描述和規定.禮儀是待人接物的道德規范,也是保證「禮」的實施的基本條件,「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備.」(《禮記·冠義》)禮的開始,就是要體態端正,面色和悅,語言流暢,做到這些,禮就具備了.「禮」和「禮儀」的關系,也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所以,我們選擇適合「禮」的內容的「禮儀」,就可以貫徹「禮」的精神;選擇適合道德原則的「禮儀」,就可以把道德原則的要求按照「禮儀」的方式組織起來,落實到人們的行動上.通過禮儀教育和訓練,可以幫助人們增強內心的道德信念,掌握正確的行為准則,在社會交往中進行標准化操作,從而保證道德原則的實施.禮儀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它能引導人們的道德修養,顯現人們的道德精神,保證道德原則的實施.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發揮好禮儀的道德功能?首先,要弘揚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有「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應該很好地繼承和發揚.我們要拋棄那些落後於時代的繁文縟節,保留有普遍意義的禮儀習慣,吸納有積極意義的待人之禮.其次,要健全現代的禮儀體系.構建現代的禮儀體系,要堅持民族性、世界性和時代性相結合的原則.我們應當繼承民族傳統禮儀中具有恆久價值和旺盛生命力的內容;吸收國際禮儀中具有積極作用和進步意義的內容,同時還要面向現代化,增加一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反映時代精神的內容,綜合成一個新的科學的體系.再次,要納入國民教育的過程.禮儀屬於社會公德的范疇,涵蓋了社會上一切人的行為,是每個公民都應該掌握和遵守的.因此,要把禮儀教育作為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從孩子抓起,貫穿於終身教育的各個階段,使每個人都成為懂禮儀、通禮節、講禮貌的好公民.總之,要切實加強禮儀建設和禮儀教育,充分發揮禮儀的道德功能,在全社會樹立學禮儀、講禮儀的風尚,營造文明的氛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⑶ 禮儀、道德、法律的區別

首先,三者起作復用的機制不同,禮儀更制多是個人的沒有外在壓力靠自我感覺來調整的行為規范,而道德是更多是雙向的,受輿論的強制,受社會輿論、傳統習慣等方式,來規范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法律則更多是體現國家意志,通過一整套執法機關強制實施。
其次,三者的評價標准不同。禮儀以美醜為標准,道德以善惡為標准,法律是以合法非法、有罪無罪為標准。
第三,三者調整的關系不同,禮儀調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道德調整的是人與社會的關系,而法律調整的是同家與公民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禮儀、道德、法律三者在調解社會關繫上發揮著各自的作用,三者是不能截然分開的,任何社會都不是簡單的一種在發揮作用,而是彼此之間相互配合共同維護社會秩序。

⑷ 個人禮儀蘊含的道德意義

關鍵字:個人禮儀
一、個人禮儀的內涵

個人禮儀是社會個體的生活行為規范與待人處世的准則,是個人儀表、儀容、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個體規定,是個人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教養良知等精神內涵的外在表現,其核心是尊重他人,與人友善,表裡如一。

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個人禮儀是一種文明行為標准,其在個人行為方面的具體規定,無一不帶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高尚而誠摯的特點。講究個人禮儀是社會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這也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的公共道德修養在社會活動中的體現。「行為心表,言為心聲」是眾所周知的,個人禮儀如果不以社會主義公德為基礎,以個人品格修養、文化素養為基礎,而只是在形式上下功夫,勢必事與願違。因為它無法從本質上表現出對他人的尊敬之心,友好之情,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打動對方,感染對方,增進彼此間的友誼,融洽彼此間的關系。那些故作姿態,附庸風雅而內心不懂禮,不知禮的行為,或人前人後兩副面孔的假文明、假斯文行徑均屬「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者所為,眾人將對此嗤之以鼻。「誠於中則形於外」,只有內心具備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有風流儒雅的風度,只有有道德、有修養、有文化、有學識的人才能「知書達禮」,才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自覺按社會公德行事,才能懂得尊重別人,就等於尊重自己,懂得遵守並維護社會公德,就是為自己創造一個文明知禮、輕松愉快的生活環境的道理,才能真正成為明辨禮與非禮之界限的社會主義文明之人。

對個人來說,個人禮儀是文明行為的道德規范與標准;就國家而論,個人禮儀乃屬一種社會文化,它是構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個國家文化與傳統的象徵,更是一國治國教民的經典。素有「禮儀之邦」美譽的中國,從古至今一直就十分崇尚「禮」,也極為重視禮儀教化。歷代君主、諸路聖賢均把禮儀視作是一切的准繩,認為一切應以禮為治,以禮為教。關於個人禮儀與社會文明的問題,我們的先人也有過不少的論述。如《論語·為政》中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其大意為:用政權推行一種「道」,並用刑律懲處違反「道」者,老百姓想的是如何逃避懲處而不看行為的對錯和榮辱;用德來推行「道」,以禮教化人民,老百姓懂得對錯、榮辱,並會自覺地遵守之。這十分清楚地說明人們對個人禮儀所產生的社會效應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天子》中的「禮儀廉恥,國之四維」,更明白、直接地將「禮」列為立國四精神要素之首,也可見其突出的社會作用。無數事實證明了個人禮儀對一個社會的凈化與美化起著積極的作用。個人禮儀所形成的一種具有較強約束力的道德力量,使每一位社會成員能夠自覺按社會文明的要求調整行為,唾棄陋習,最終將自己的言行納入符合時代之禮的軌道,以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可以說,個人禮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個人禮儀不僅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高低和有無教養的尺度,而且也是衡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二、個人禮儀的現實意義

如果說,個人禮儀的形成和培養需要靠多方的努力才能實現的話,那麼個人禮儀修養的提高則關鍵在於自己。個人禮儀修養即社會個體以個人禮儀的各項具體規定為標准,努力克服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不斷完善自我的行為活動。從根本上講,個人禮儀修養就是要求人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禮儀規范標准化作個人的一種自覺自願的能力行為。今天,我們強調個人禮儀修養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加強個人禮儀修養有助於提高個人素質,體現自身價值。「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卻都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追求著自身的完美,尋找通向完美的道路。爭當「名牌」人,強調「外包裝」者有之,注重「臉蛋靚」,在乎「身段好」者也有之,但這些均不足以使人發生美的質變。費時費力費錢財之後,還是有不少人依然是「敗絮其中」嗎?所以,只有將內在美與外在美統一於一身的人才稱得上唯真唯美,才可冠以完美二字。加強個人禮儀修養是實現完美的最佳方法,它可以豐富人的內涵,增加人的含金量,從而提高自身素質,使人們面對紛繁社會時更具勇氣,更有信心,進而更充分地實現自我。

其次,加強個人禮儀有助於增進人際交往,營造和諧友善的氣氛。有人稱個人禮儀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作為社會的人,我們每天都少不了與他人交往,假如你不能很好與人相處,那麼在生活中、事業上就會寸步難行,一事無成。俗話說:禮多人不怪。人際交往,貴在有禮。加強個人禮儀修養,處處注重禮儀,恰能使你在社會交往中左右逢源,無往不利;使你在尊敬他人的同時也贏得他人對你的尊敬,從而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趨融洽,使人們的生存環境更為寬松,使人們的交往氣氛更加愉快。

第三,加強個人禮儀有助於促進社會文明,加快社會發展進程。人與社會密不可分,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的成員一起共建,文明的成員則必須要用文明的思想來武裝,要靠文明的觀念來教化。個人禮儀修養的加強,可以使每位社會成員進一步強化文明意識,端正自身行為,從而促進整個國家和全民族總體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社會的發展。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之際,我們每一位社會公民都有理由以自覺加強自身的品行修養為己任,投身於社會主義的三個文明建設之中。

三、個人禮儀特徵

個人禮儀的基本特徵概括起來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以個人為支點。個人禮儀是對社會成員個人自身行動的種種規定,而不是對任何社會組織或其他群體行為的限定。但由於每個群體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所組成的,每一個社會組織也都是由一定數量的組織成員所構成的。因此,個人行為的良好與否將直接影響著一個群體、社會組織乃至整個社會的生存與發展。從此意義看,我們強調個人禮儀,規范個人行為,不僅是為了提高個人自身的內在涵養,更重要的是為了促進社會發展的有序與文明。

第二,以修養為基礎。個人禮儀不是簡單的個人行為表現,而是個人的公共道德修養在社會活動中的體現,它反映的是一個人內在的品格與文化修養。若缺乏內在的修養,個人禮儀對個人行為的具體規定,也就不可能自覺遵守、自願執行。只有誠於中方能行於外,因此個人禮儀必須以個人修養為基礎。

第三,以尊敬為原則。在社會活動中,講究個人禮儀,自覺按個人禮儀的諸項規定行事,必須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則。「敬人者,人恆敬之」,只有尊敬別人,才能贏得別人對你的尊敬。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禮儀不僅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關系,而且還可以避免或緩解某些不必要的個人或群體的沖突。

第四,以美好為目標。遵循個人禮儀規范,尊重他人,按照個人禮儀的文明禮貌標准行動,是為了更好地塑造個人的自身形象,更充分展現個人的精視風貌。個人禮儀教會人們識別美醜,幫助人們明辨是非,引導人們走向文明,它能使個人形象日臻完美,使人們的生活日趨美好。因此,我們說,個人禮儀是以美好為目標的。
第五,以長遠為計。個人禮儀的確會給人們以美好,給社會以文明,但所有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見影,也不是一日之功,必須經過個人長期不懈的努力和社會持續不斷的發展,因此,對個人禮儀規范的掌握切不可急於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⑸ 關於禮儀道德的作文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文明禮儀處處可見,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所以我們要把文明禮儀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 首先,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著裝等。從儀容儀表說,要求整潔干凈: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凈凈;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衛生,不當眾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從儀態舉止說,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鍾,卧如弓。」優美的站姿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體;走路要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著裝要干凈、整潔、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蓬勃向上的風采。 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宿舍、影劇院等場所的禮儀,還有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校園禮儀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嘩。升旗儀式,最為庄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艷。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 第三,我們要謙恭禮讓。謙恭禮讓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謙虛的態度,尊重別人,對人恭敬,懂得禮貌,謙恭禮讓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謙恭禮讓能與別人友好相處,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友誼和幫助,「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四歲的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卻吃小的。這正說明雖然年幼但禮儀卻不短缺。 還有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多互相理解、寬容待人… 「以和為善」「平易近人」「舉案齊眉」「讓棗推梨」「賓至如歸」都說明了禮貌原則。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儀開始的。到社會上,時時處處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文明禮儀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而且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貌已經成為投資環境、國家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 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因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為文明的國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著名文學家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為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⑹ 道德禮儀有哪些

以下是幾點道德禮儀
一、儀表

1、儀表——第一印象的關鍵

儀表,也就是人的外表形象,包括儀容、服飾、姿態和風度,是一個人教養、性格的外在表現。

講究個人衛生、保持衣著整潔是儀表美的最基本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條件,就必須勤梳洗、講衛生,尤其在社交場合務必穿戴整齊,精神振作。

要正確認識自己,不盲目追趕潮流,注意得體和諧,做到裝扮適宜,舉止大方,態度親切,秀外慧中,個性鮮明。

2、儀容——淡妝濃抹要相宜

儀容即容貌,由發式、面容以及人體所有未被服飾遮掩的肌膚所構成,是個人儀表的基本要素。保持清潔是最基本、最簡單、最普遍的美容。

男士要注意細部的整潔,如眼部、鼻腔、口腔、胡須、指甲等。要知道,有時「細節」也能決定一切。

風華正茂的學生,天生麗質,一般不必化妝。職業女性,尤其是社交場合的女士,通常要化妝。在某些場合,適當的美容化妝則是一種禮貌,也是自尊、尊人的體現。

化妝的濃淡要根據不同的時間和場合來選擇。在平時,以化淡妝為宜,注重自然和諧,不宜濃妝艷抹、香氣襲人;參加晚會、舞會等社交活動時,則應適當濃妝。

3、美發——並非時尚就是好

發型是儀容的極為重要部分。頭發整潔、發型得體是美發的基本要求。整潔得體大方的發式易給人留下神清氣爽的美感,而蓬頭垢面難免使人聯想起乞丐。

⑺ 什麼是禮儀道德

貌似是出自《射鵰英雄傳》裡面黃蓉的老爸黃葯師吧。

⑻ 道德修養與禮儀的關系

  • 禮儀的道德功能在現代社會里,「禮儀」是一個常用的詞語.然而,翻閱諸多綜合性辭書,卻無「禮儀」的條目.惟有《辭源》做過簡單的解釋:禮儀即行禮之儀式.所以,對「禮儀」的普遍性涵義的解釋,只能藉助於對「禮」和「禮節」的解釋,《辭海》解釋「禮」的主要涵義:一是指表示敬意;二是指為表示敬意或隆重而舉行的儀式;三是指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貴族 等級制的社會規范和道德規范;四是指禮物.《中國大網路全書》的解釋:禮是中國奴隸社會的典章制度,奴隸社會對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作為典章制度是指維護宗法等級制度的上層建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作為道德規范是指奴隸主貴族和封建地主階級一切行為的准則.《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把「禮」解釋為:中國儒家的社會道德規范,一般指禮節;把「禮節」解釋為:規定社會行為和職業行為的習俗和准則的體系.可見,「禮」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禮」已經包含了「禮儀」,即同一定的社會上層建築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的禮節儀式.從現代的意義上說,「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標的、符合「禮」的精神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禮儀」是一個綜合性的范疇,涉及到政治學、倫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諸多學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過去對「禮」和「禮儀」的政治學研究較多,而對其倫理學研究至今還很薄弱.因此,從倫理學的角度研究「禮儀」,闡述它的道德功能及其實現機制,對於拓展倫理學的視野,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 倫理學視角的禮儀,是指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以風俗、習慣、傳統的形式固定的道德行為規范.具體地分析禮儀的道德功能,可以概括為三個基本方面,或者說是三種實現形式:以禮「引」德:禮儀作為一種基礎性的行為規范,可以「引導」人們加強道德修養.在「仁、義、禮、智、信」這些基本的道德規范中,禮是很重要的范疇;在人的行為規范中,禮儀是最起碼的、基礎性的規范.「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人而無禮,焉以為德」.(揚雄:《法言·問道》)不學習禮,就無法立身處世;如果人沒有禮,就談不上道德修養.從人的一生來看,最初接觸的行為規范就是「禮」和「禮儀」.人出生後,首先教給他的是簡單的禮儀知識和規范:在接人待物方面,要恭敬、謙遜、禮貌;在儀態儀表方面,要端莊、調和、文雅.這是人生的第一堂德育課.此後,人們才學習善良、寬容、誠信的道德規范.這就是以教「禮」為基礎,引導人們加強道德修養,提高道德素質,逐漸成為有道德的人.

  • 以禮「顯」德:禮儀作為一種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可以「顯現」人們的道德水平.禮儀可以展現一個人的道德素質,從他的儀態和行為中,體現出對「禮」的價值的認知水平和對「禮」的執行的修養程度.從「禮」和「禮儀」的關系看,實際上是一種本質和現象的關系.「禮」是道德精神,「禮儀」是道德行為,「禮」是「禮儀」的內在本質,「禮儀」是「禮」的外在表現.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總是通過「禮儀」來顯現「禮」的修養,顯現一個人的內在的道德素質.人的道德素質是沉澱在內心世界的,但是,它可以通過人的禮儀行為表現出來.所以,觀察一個人的儀態儀表、行為舉止、語言文字,往往可以了解他內心的道德世界,包括道德認識、道德傾向和倫理精神,從而評價他的道德水準和修養程度.

  • 以禮「保」德:禮儀作為一種操作性強的道德規范,可以「保證」道德原則的實施.禮儀這種規范和准則的操作性很強,可以用語言、文字、動作進行准確的描述和規定.禮儀是待人接物的道德規范,也是保證「禮」的實施的基本條件,「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備.」(《禮記·冠義》)禮的開始,就是要體態端正,面色和悅,語言流暢,做到這些,禮就具備了.「禮」和「禮儀」的關系,也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所以,我們選擇適合「禮」的內容的「禮儀」,就可以貫徹「禮」的精神;選擇適合道德原則的「禮儀」,就可以把道德原則的要求按照「禮儀」的方式組織起來,落實到人們的行動上.通過禮儀教育和訓練,可以幫助人們增強內心的道德信念,掌握正確的行為准則,在社會交往中進行標准化操作,從而保證道德原則的實施.

  • 禮儀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它能引導人們的道德修養,顯現人們的道德精神,保證道德原則的實施.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發揮好禮儀的道德功能?首先,要弘揚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有「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應該很好地繼承和發揚.我們要拋棄那些落後於時代的繁文縟節,保留有普遍意義的禮儀習慣,吸納有積極意義的待人之禮.其次,要健全現代的禮儀體系.構建現代的禮儀體系,要堅持民族性、世界性和時代性相結合的原則.我們應當繼承民族傳統禮儀中具有恆久價值和旺盛生命力的內容;吸收國際禮儀中具有積極作用和進步意義的內容,同時還要面向現代化,增加一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反映時代精神的內容,綜合成一個新的科學的體系.再次,要納入國民教育的過程.禮儀屬於社會公德的范疇,涵蓋了社會上一切人的行為,是每個公民都應該掌握和遵守的.因此,要把禮儀教育作為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從孩子抓起,貫穿於終身教育的各個階段,使每個人都成為懂禮儀、通禮節、講禮貌的好公民.總之,要切實加強禮儀建設和禮儀教育,充分發揮禮儀的道德功能,在全社會樹立學禮儀、講禮儀的風尚,營造文明的氛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⑼ 文明禮儀品德修養

上網路查詢

⑽ 禮儀道德是什麼我該怎麼做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律己、敬人。約束自己的行為,表達對他人的敬意。圍回繞這個說。答
可以先說說社會上各種不文明的現象。再說說禮儀道德是什麼,然後說說這個能起到的作用,和諧社會應有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行為。最後來一個呼籲就行了。

熱點內容
慢性病防控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8 10:28:23 瀏覽:628
監理的巡檢沒有發現問題要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8 10:11:46 瀏覽:837
電子簽名系統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28 10:11:43 瀏覽:782
刑法典78 發布:2025-04-28 10:09:26 瀏覽:903
醫生旅行途中救人相關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8 09:59:05 瀏覽:363
盱眙縣人民法院法官 發布:2025-04-28 09:56:32 瀏覽:223
河北大學法律碩士讀幾年 發布:2025-04-28 09:38:08 瀏覽:307
對於主播的一些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8 09:37:58 瀏覽:166
玉女爬梯刑法 發布:2025-04-28 09:21:09 瀏覽:682
西藏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4-28 09:14:38 瀏覽: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