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業評估
Ⅰ 法學專業的就業方向
法學未來的就業方向有三種
第一種是公檢法系統,體制內
第二種是律所和法律顧問和服務
第三種是行政管理,法務秘書等等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Ⅱ 請問中國法學專業大學排名狀況
法學院沒有本科排名和研究生排名之分,一般是按照教學質量、教授的知名度、就業等等進行排名~~
另外法學院的各個專業的排名情況也很重要,特別是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注意專業上的排名
如武漢大學在國際法、環境法方面是在全國遙遙領先的
北大的刑法、行政法、法理學等等
人大的民商法
2010年全國大學法學院排名
1中國人民大學
2北京大學
3中國政法大學
4武漢大學
5清華大學
6吉林大學
7復旦大學
8中山大學
9廈門大學
10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1西南政法大學
12南京大學
13南開大學
14浙江大學
15華中師范大學
16華東政法大學
17山東大學
18北京師范大學
國內名校法學專業院校的不同發展歷程,學科發展的側重,特色。
一、老牌勁旅,雄風不減
昔日名揚四海的「五院四系」,堪稱法學界的老牌勁旅,他們欣逢盛世,在激昂奮進的發展中在法學領域獨領風騷,雄風不減。 據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提供的相關信息顯示,2006年法學專業全國各院校綜合排名中,脫胎於「五院四系」的9所高校中,仍有8所雄霸前八名的寶座。
中國人民大學——老牌法學強校,民商法實力最強
人大法學院是在作為「五院四系」之一的人大法律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作為老牌的法學強校,擁有憲法和行政法、刑法、民商法三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其中民商法實力最強。名次 法學院系 一級國重 二級國重 一級博點 教授數 學術權威個數
1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是 4(1新增) 一批 69 王利明、陳衛東、高銘暄等16
2 北京大學法學院 是 4 一批 46 朱蘇力、陳興良、賀衛方等16
3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是 2 一批 100+ 馬懷德、卞建琳、徐顯明等14
4 武漢大學法學院 否 2 一批 36 余勁松、余延滿、曾令良等8
5 西南政法大學 否 2(1新增) 一批 50- 李開國、李昌麟、龍宗智等6
6 吉林大學法學院 否 2(1新增) 二批 29 張文顯、鄧正來、姚建宗、霍存福4
7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否 1新增 二批 44 吳漢東、范忠信、覃有土等5
8 廈門大學法學院 否 1 二批 28 徐國棟、邱興隆、陳安、朱崇實4
9 華東政法大學 否 1新增 二批 30+ 何勤華、顧耕耘2(或有童之偉)
10 清華大學法學院 否 無 自審二批 26 張明楷、張衛平、王保樹等11
11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 否 無 二批 20 公丕祥、李浩2
12 復旦大學法學院 否 無 否(2二級) 23 李昌道、張乃根、章武生3
13 浙江大學法學院 否 無 否(2二級) 16 林來梵、孫笑俠、胡建淼3
14 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 否 1 否(2二級) 13 沈四寶1
15 山東大學法學院 否 無 否(3二級) 22 0
16 南京大學法學院 否 無 否(1二級) 20 范健、李友根2
17 湘潭大學法學院 否 無 否(2二級) 20 胡旭晟1
18 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 否 無 否(1二級) 16 葉必豐、鄭成良2
19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 否 無 否(1二級) 14 司玉琢1
20 西北政法大學 否 無 否(0二級) 30+ 陳明華、汪世榮2
注1: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有十餘名返聘老教授。
注2:五所政法院系的專職法學教授數目只能毛估。
注3: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是否新增二級國重還有待考察,表中均計現有學科。
注4:中國政法僅有二個二級國重,即評為一級國重——略顯牽強。
注5:中國政法等院系刑法未獲二級國重,吉林大學卻意外收獲之——難道張文顯發力?
注6:中南政法自稱有44教授,是否少計?
注7:清華大學法學院如獲得民商二級國重,其排名應攀升至第七位。
注8:本排名以重點學科和博士點的指標為主要依據,兼顧師資力量。
注9:清華大學法學院的一級學科博士點是清華大學依許可權自行審批的,非教育部審批。
注10:山東大學雖擁有三個二級博點,但無大腕,故排名相應降低。
注11:沒有博點的西北政法入圍主要是基於同情,另看重其教授數目較多。
結論1:從一級國重的比拼來看,人大、北大和法大已經是不爭的第一集團。
結論2:武大法學院與西南、吉大,以及其後的中南、廈大法學院、華東、清華法學院和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構成了第二集團。
結論3:人大、武大(或許還有吉大)仍然憑老教授支撐,未來不容樂觀。
結論4:京外傳統政法院系日趨衰落。
Ⅲ 學法學專業到底有多大前途
法學專業就業前景
中國巨大的法律市場需求尚未開發。廣大農村地區、中小企業的法律需求和服務還沒有啟動。就個人律師的擁有量而言,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全國平均每萬人擁有律師的數量僅為0.8個,這個比例不但低於發達國家,而且還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就企業方面講,我國現有企業5000萬多家,僅有4萬余家聘請了律師當法律顧問。法學專業就業目前面臨的尷尬局面只是暫時的,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隨著社會法治認識的的增強,隨著法治環境的改善,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
從律師的地區分布情況看,發展極不平衡。廣州、北京的律師都在萬人以上,大約佔到全國律師總數的17%,而青海省只有400多名律師,部分省份個別縣只有一名律師。
我國部分省份、部分經濟教育欠發達地區公檢法系統人才匱乏、青黃不接,崗位需求數量較大,為此,國家對這些地區司法考試報名條件,過關分數線都給予了極大的照顧。既便如此,每年能達到分數的人數也非常有限。
另一個奇怪的現象表明:都說法學專業不好就業,而每年又有眾多的非法學專業的在職人員,自願屏棄原有的工作,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用一種鍥而不舍地的精神,連續拼搏幾年,拚命往法律行業擠。一些非法學專業畢業生也屏棄原有專業,加入司法考試大軍。這說明法律行業並非不好就業,而在於如何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在於如何攻破司法考試這座堡壘。
法學專業就業方向
一、公務員
主要包括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對於法學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傳統意義上的「專業對口」應該是進入公、檢、法機關。但由於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制度的設立,使得本科生要想成為法官、檢察官,必須在畢業後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同學們會發現「畢業證」絕對不是「職業准入證」,司法考試可以說是法學專業畢業生最重要的考試,這個考試過關率在30%左右。當然,想進入公、檢、法這樣的單位,除了需要通過司法考試以外還要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
二、律師 律師既不像公務員隊伍那樣難進,又是法律專業的對口領域,是很多年輕畢業生的主要選擇。黎律師表示,律師是個經驗型行業,收入參差不齊。律師的收入構成可分兩種計算,一種是拿工資式的,事務所付工資,律師負責打官司;另一種是律師不拿工資,但掛靠律師事務所,靠律師找客戶,根據業務提成。律師的收入根據工作經驗、能力大小和所涉法律領域的不同,是有很大差別。按北京的情況來看,頂尖的律師每年的收入是很可觀的,一年收入1000萬不成問題。但大部分小律師和見習律師每年可能只有1萬—2萬元左右的收入。目前我國對律師的從業資格採取的是嚴格准入制度,必須通過全國司法考試。
三、公司法務人員 公司法務人員也是目前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人數最集中的一部分,主要服務於企業的法律事務部、法律咨詢部以及知識產權部等。例如,各大國企、銀行、外企、一些大型的私企,公司內部都會設有法務部門,專門處理企業所涉及的法律事物。還有一部分供職於政府的法律事物部門,但一般政府部門對學歷和工作能力的要求較高,不是普通本科生能夠達到的。
薪水,外企中的法務人員一般年薪10萬左右,要求精通英語或某國語言;大型國企和民營企業年薪在5萬—7萬左右,但是對於不同的大學和專業有不同的要求。
四、其他相關領域
除了以上的主要就業方向,社會其他領域對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法律人才也是需要的。如企業中的文秘、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崗位對既有經濟管理基本知識,又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很多法學專業畢業生會做會計師、審計師、證券業人員、環境評估、司法鑒定、職業中介、房地產咨詢、法制宣傳等工作。
法學專業就業前景廣闊、就業渠道廣泛,在具備法律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前提下,可以到公安、法院、檢察院以及司法行政等部門工作,可以從事律師職業,可以到社會法律服務所工作,可以到企業、社會團體等擔任法律工作者或法律顧問,也可以從事法律研究和教育工作,等等。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很多職業和工作都需要首先擁有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對此,文法學院在教學中也採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具備參加相關資格考試、取得資格證書的能力。
Ⅳ 請評價廣東海洋大學的法學專業
廣東海洋大學的法學專業好在師資力量深厚、教學方式專業化、就業形勢較好。
師資力量深厚:有專任教師36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教師12名,占教師總數的30%,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0%。
另外,還聘請梁慧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導)、張保生(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導),符其林(暨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導)等12位全國著名的法學院擔任法學院的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教學方式專業化:在通識教育的「平台」基礎上,突出專業方向模塊,同時設置了滿足學生考研、司法考試、公務員考試等需要的課程模塊,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深受學生歡迎。
就業形勢較好:畢業生就業率96%,比全省法學本科專業平均就業率91.13%高出4.87個百分點;畢業生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通過率達56%;參加司法考試通過率31.6%;參加公務員考試通過率31%。實現了高質量就業。
(4)法學專業評估擴展閱讀:
廣東海洋大學的法學專業擁有較為完善的教學科研平台,有模擬法庭、速錄技術實驗室、證據技術實驗室、應用社會學實驗室等設施。
安排專業學生在學校的廣東省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廣東省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咨詢服務基地、檢察理論研究基地、海洋法研究中心、廣東省海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和25個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實踐,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Ⅳ 湖南大學法學院的業績評估如何
在教育部官方學科評估排名中,法學專業國內大學排名靠前的名單如下,其中湖南版大學得分72,並列權排在第21名
Ⅵ 請問法學專業的各大高校排名是什麼
2009中國大學法學前100名
順序為:名次 等級 校名
1 A++ 中國人民大學 2 A++ 北京大學 3 A++ 中國政法大學 4 A+ 武漢大學 5 A+ 清華大學 6 A+ 吉林大學 7 A+ 復旦大學 8 A 中山大學 9 A 廈門大學10 A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1 A 西南政法大學 12 A 南京大學 13 A 南開大學 14 A 浙江大學 15 A 華中師范大學 16 A 華東政法大學 17 A 山東大學 18 A 北京師范大學 19 B+ 南京師范大學 20 B+ 華東師范大學 21 B+ 湘潭大學 22 B+ 蘇州大學 23 B+ 雲南大學 24 B+ 暨南大學 25 B+ 中央民族大學 26 B+ 四川大學 27 B+ 東北師范大學 28 B+ 上海交通大學 29 B+ 華中科技大學 30 B+ 華南師范大學 31 B+ 外交學院 32 B+ 重慶大學 33 B+ 湖南師范大學 34 B+ 西北政法大學 35 B+ 上海大學 36 B+ 湖南大學 37 B+ 煙台大學 38 B+ 蘭州大學 39 B+ 陝西師范大學 40 B 廣西民族大學 41 B 黑龍江大學 42 B 中南民族大學 43 B 首都師范大學 44 B 天津師范大學 45 B 深圳大學 46 B 西南財經大學 47 B 廣西師范大學 48 B 遼寧大學 49 B 河北大學 50 B 山西大學 51 B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52 B 湖北大學 53 B 安徽大學 54 B 揚州大學 55 B 南京財經大學 56 B 中國海洋大學 57 B 中南大學 58 B 同濟大學 59 B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60 B 上海財經大學 61 B 西安交通大學 62 B 西南大學 63 B 寧波大學 64 B 鄭州大學 65 B 河南大學 66 B 沈陽師范大學 67 B 廣東商學院 68 B 福建師范大學 69 B 甘肅政法學院 70 B 上海師范大學 71 B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72 B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73 B 江西師范大學 74 C+ 上海外國語大學 75 C+ 寧夏大學 76 C+ 西北師范大學 77 C+ 安徽師范大學 78 C+ 東北大學 79 C+ 華僑大學 80 C+ 浙江工商大學 81 C+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82 C+ 河北師范大學 83 C+ 海南大學 84 C+ 武漢理工大學 85 C+ 大連海事大學 86 C+ 西北大學 87 C+ 新疆大學 88 C+ 華東理工大學 89 C+ 浙江師范大學 90 C+ 青海民族學院 91 C+ 電子科技大學 92 C+ 溫州大學 93 C+ 華中農業大學 94 C+ 東北財經大學 95 C+ 北京理工大學 96 C+ 陝西理工學院 97 C+ 長春理工大學 98 C+ 中央財經大學 99 C+ 河海大學 100 C+ 雲南民族大學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專。根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法學是成長中的學科。2008年,開設法學專業的大學共469所。
Ⅶ 法學專業的:環境評估,社會環境,行業環境,職業環境
您不是華政的吧,感覺怎麼這么像勒?
這個問題問問你現在大四的師兄師姐們,前景很不版樂觀阿
就業權環境: 就業壓力史無前例的大
行業環境:法律人才接近飽和
這兩個就夠了,其它不用怎麼說了
祝到你們那屆的時候運氣好點~
Ⅷ 2020法學專業大學排名
中國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