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法治觀

道德法治觀

發布時間: 2023-05-02 06:36:05

道德法治的五大核心素養

道德與法治的五大核心素養是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道德與法治課程凝練了五大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道德修養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觀念是行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體現,責任意識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
這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既相互融通,又各有側重,覆蓋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全部內容,凸顯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培養時代新人要求方面的獨特貢獻,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發展的實際特徵,又與高中階段學生核心素養保持連貫性,體現了育人方式的階梯式上升和培養目標上的一體化設計。

㈡ 大學生應怎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

一、正確的世界觀
正確的世界觀是客觀地反映世界的本質和一般規律的世界觀,它能夠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世界觀的定義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2、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世界觀。其他哲學體系,包括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也蘊涵著一些正確世界觀的具體觀點。
3、怎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必須學好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二、正確的人生帆枝觀
正確的人生觀是客觀地反映人生的本質和人的發展一般規律的人生觀,它能夠幫助人們優化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態度、實現人生價值。
1、人生觀的定義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體現。
2、人生觀的要素
人生觀包括三大方面,涉及三大問題:
①人生目的,回答人生為了什麼?是為了自私自利,還是為了奉獻社會。
②人生態度,回答人該怎樣活著?是樂觀積極進取,還是悲觀消極無為。
③人生評價,回答人生價值何在?是看貢獻的大小,還是看索取的多少。
3、人生哲學和人生觀的關系
人生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人生觀。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人生觀,有時人們直接稱為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
4、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
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亦稱無產階級的人生觀,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鋒鎮界的思想武器。
①關於人生目的,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因此,有時把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簡稱為「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
②關於人生態度,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③關於人生評價,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主要看奉獻」的人生價值標准。
三、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的價值觀是科學地反映價值本質和價值規律的價值觀,它能夠幫助人們恰當地進行價值評價、合理地作出價值選擇。
1、價值觀的定義
價值觀是關於價值問題的根本觀念和具體觀點組成的思想體系。
2、價值哲學和價值觀的關系
價值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系統科學地蘊涵著正確的價值觀,有時人們直接稱為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
3、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
①關於價值定義,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價值是主體認定的客體對主體的積極作用,價值是客體性和主體性的統一。
②關於價值標准,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堅持「兩個有利於」的標准,即有利於個人全面發展、有利於社會和諧進步。
③關於價值評價,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有些價值觀點沒有對錯之分,「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他人不必干涉;很多價值觀點具有正誤之別,「人參、罌粟,必有一害」,理應明辨是非。
四、正確的法治觀
1、法治觀的定義
法治觀(包括法制觀)亦稱法治觀念。法治觀是指人們對法律的性質和功能等問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正確的法治觀是科學地反映法律本質和重視法治作用的法治觀,它能夠幫助人們注重法治思維、採取合法手段,維護正當權益。正確的法治觀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法治觀。
2、馬克思主義的法治觀
①關於法律的本質,馬克思主義法治觀認為,法律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強制性的行為規范,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強制力保證施行。
②關於法律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法治觀認為,民主和法治(法律具有至上性、正義性、完備性)是相輔相成的。民主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3、法治思維的基本特徵
法治思維方式是指按照法律條文、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傾向。
①講法律,以法律為准繩。
②講證據,以事實為根據。
③講程序,以程序為軌道。
④講法理,以法理為後盾。
五、正確的道德觀
1、道德觀的定義
道德觀是指銀轎粗人們對道德的性質和功能等問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正確的道德觀是科學地反映道德本質和重視德治作用的道德觀,它能夠幫助人們加強道德修養,提高道德境界,維護道德尊嚴。正確的道德觀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
2、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
①關於道德的本質,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道德是調整個人和他人之間關系的勸導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②關於道德的作用,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認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
3、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
①個人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②社會公德: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③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④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㈢ 如何提高學生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

新時代大學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至少得做到三點:

1、要認真學習《思想道德與法治》這本書,把書中的思想真正吸收成為自己的思想。因為「思想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理論性、實踐性於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課程針對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面臨的思想道德與法治問題,開展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成長為自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學習本課程,有助於大學生領悟人生真諦、把握人生方向,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繼承優良傳統、弘揚中國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有助於大學生遵守道德規范、錘煉道德品格,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和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引領良好的社會風尚;

有助於大學生學習法治思想、養成法治思維,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從而具備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制素養。

2、把《思想道德與法治》一書中的思想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在生活實踐中體現出來,落到實處。光學習理論知識是沒有用的,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實踐,不實踐就毫無意義。

3、要一生堅持《思想道德與法治》中的思想,並且身體力行;要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迷茫時、失落時、坎坷時,就把這本書拿出來再次閱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周朝花了很多代人的努力才建立起民眾對其的信任,但像周幽王這樣的君主只要一兩個就讓周朝逐漸滅亡,前人的努力都付之東流。勿以惡小而為之,一次都不可。



發揚光大中國革命道德:

1、有利於加強和鞏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與信念。

2、有利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有利於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4、有利於培育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

㈣ 道德與法治的關系

道德與法治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的。

法律與道德並非渾然一體。一般而言,國人擅長整體性和綜合性思維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將道德與法律做一體性認識和處理,然後如太極八卦一般,講究兩者的相互轉化,循環無窮。這也是中國古代法律道德化與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道德是人們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與道德相互促進與融合的成熟形態,即表現為法律信仰與法治觀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規則意識。

道德介紹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實為遵循道的規律來自身發展變化的事物。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凡是人的活動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幸福,區別在於幸福的種類和完滿的程度不同。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㈤ 思想道德與法治有什麼用處

思想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理論性、實踐盯早性於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與法治主要針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問題。

開展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教育,來引導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成長為自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面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的學生學習。

《思想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修訂

教材重點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維度闡述了時代新人的應有素質,新教材調整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四個維度,分別以「立大志,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記逗豎使命,自重自勵」「明大德,就是要錘煉高尚思想品格,崇德修身,啟潤青春」「成大才。

就是要有高強的本領才幹,勤奮學習,全面發展」「擔大任,就是要有天下山則大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講求奉獻,實干進取」等起句展開。其中立大志、成大才、擔大任三方面內容依據原教材內容修訂,明大德部分為新增寫。

邏輯框架方面,原教材緒論由「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時代新人要以民族復興為己任」兩大部分構成,第二部分又分為「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和「提升思想道德素質與法治素養」兩個層次。

這次修訂,未改變這些內容呈現的基本邏輯,但為進一步凸顯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提升這一教材指向的主題,「不斷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單獨列為一個部分,緒論由此調整為三個構成部分。

㈥ 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道德與法治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和法治觀,幫助他們成為遵紀守法、公正正義、有擔當、有責任感的公民。其核心素養包括:

1. 道德素養: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其猛手扮道德意識和道德水平,包括尊重他人、誠實守信、勇於擔當、愛國薯洞愛民等方面。

2. 法律素養:讓學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識和法律制度,學會依法行事,遵紀守法,維護法律權益,避免違法行為,不斷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

㈦ 大學生應具有哪些道德法律觀念

道德方面:要積極實踐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同時也要弘揚及實踐雷鋒精神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對於青年大學生來講,高校是一個"立德樹人"的地方,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的沃土。因此青年大學生首先要"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德者,本也""德為才之帥"等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所包涵的優秀德育精神資源為指導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做一個品性純朴、道德高尚、有良洞差宴好情操的新時期好青年。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在"德"的指引下充分發揮個人才智,為集體、為社會、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法律方面:首先應樹立「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和奉獻意識」,其次不消極地遵紀守法,而是要從私人領域走出來,邁向公共領域,合法合理地在參與公共事務的過程中維護公共利益。青年人正走向事業的開納銀端,法律意識的強弱,關繫到事業的成敗,使自己的言行合法化做為一種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遵紀守法顯的尤為重要。一個有志青慶局年,就應該自覺的排除來自自身和外界的諸多干擾,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並善於總結別人的經驗和教訓,努力做遵紀守法的典範,奠定自己干大事、創大業的堅實基礎。同時,積極做普法教育的帶頭人,為社會負責,為人民負責,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一個高度文明的人,才有希望登上事業的光輝頂點。

㈧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

英盛觀察法律意識乃社會法制之根本,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建立及正常運行依賴於法律意識的完善。當代中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強弱,直接關系著依法治國進程的快慢,甚至決定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當前,與中學生有關的違法犯罪案件明顯增多,除了受社會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外,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加強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刻不容緩,必須從根本上加強和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所謂法律意識是指人們關於法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是人們關於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本質及作用的理性認識,是法律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實際上支配人們法律活動的思維方式。中學生的法律意識體現在他們初步形成了崇尚法律、尊重法律的權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履行自己應盡的職責和義務的思想觀念。它是中學生對法律問題的自覺反映。法律意識不是自發形成的,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學習中自覺培養的結果,也是法律文化傳統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

法律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依法治國條件下,法律意識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先導觀念。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對於推進我國法治化進程,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保證中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㈨ 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有哪些

《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內涵

(一) 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是從一個人的行為思想中凝結出來的體現在內部的特點,是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准。因此無論是進行道德教育還是法治教育,其中重點都應當落腳在道德品質之上,應當令初中學生明大德、守公德、遵法紀、嚴私德,樹立積極正確的思想觀念。

(二) 法治觀念

法治觀念就是普通人從法律規范、法律事件中形成的一種對於法律作用價值地位的認知,在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中,人民作為國家的主人應當培養樹立法治觀念。真正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應用法律,發揮法律在社會中的積極作用,正確行使法律權利踐行法律義務,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 健康生活

一切觀念培養的目的都是在生活中實際踐行,因此道德品質和法治觀念只有落實到生活中才有意義,因此健康生活是檢驗以上兩項的重要標准。換句話說,通過《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育後學生應當形成健康的人格,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熱愛生活關心國家和社會,能夠正確地認知自我、規劃自我。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

現在學生在學校中學習的知識大多都是單純的理論知識,很多也許步入社會後都運用不到,但是也有很多知識是在社會中學不到的,只在學校中學到,如道德與法治課程、思想政治課程等。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給了學生做事情的底線,教給了學生為人處世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自己,在學習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更重要的是,這門課程給學生提供了一些關於法律的知識,使學生能夠熟悉法律,在需要時可以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權益。

熱點內容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
行政法中的連帶責任 發布:2025-01-12 14:44:59 瀏覽:884
法治對稱性 發布:2025-01-12 14:08:01 瀏覽:94
燃放煙花爆竹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4:07:58 瀏覽:971
律師馬樹立 發布:2025-01-12 13:46:24 瀏覽:10
大竹縣律師 發布:2025-01-12 13:07:20 瀏覽: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發布:2025-01-12 12:24:08 瀏覽:893
特別行政法律是我國法的淵源嗎 發布:2025-01-12 12:24:00 瀏覽:841
行政法庭調查質證 發布:2025-01-12 12:07:19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