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利益議論文

道德與利益議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2-31 02:35:12

道德與利益的議論文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萬元的首屆「最高科學榮譽獎」。這能說明他沒回有道德情操嗎答?不。袁隆平的二系法雜交稻技術的推廣,讓中國,也讓世界多養活了億萬人。比之於袁隆平的貢獻,這500萬實在是微不足道的獎勵。國家之所以設此重獎,是想讓世人明白中國是個尊重人才的國家,從而吸引更多的本國人才、留學者和外籍科學家來我國工作。孰大孰小,早已不言而喻。
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健兒取得了很多歷史性突破,奧運會後國家重獎了獲得金牌的運動員。這件事引發很多議論,責難之聲不時充盈於耳。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重獎是一種催化劑,可以激勵更多的運動員創造佳績。我們不能認為運動員拿了獎金就是喪失了道德。

Ⅱ "道德與利益"同行的作文素材

老子在《道德經復》中說:"禍莫大制於不知足。"講的是知足常樂的道理。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說的也是知足常樂的道理。知足常樂,可以說為每個人所熟知,但在現實中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許多人不可謂不聰明,但卻由於不知足,貪心過重,為外物所役使,終日奔波於名利場中,每日抑鬱沉悶,不知人生之樂。

Ⅲ 道德與利益的議論文

孔子學生救人後接受了報酬就該被說成貪心嗎?難道用愛托起孩子的最美媽媽吳菊萍不應被授予感動人物的頒獎嗎?難道解決千萬人糧食問題的袁隆平不應獲得最高科技榮譽獎嗎?難道奉獻之後一定不能拿回屬於自己應得的利益嗎?接受並不代表貪心,更能代表的是一種責任心,能鼓勵更多人去做好事。
道德與利益並不是完全對立的,有時是統一的。在一些國家通過立法實現了倫理的制度化。日本的法律就規定:如果有人拾到東西歸還失主,無論失物是金錢還是物品,失主須按照失物價值的5%至20%支付酬報。如果不支付這筆酬金,就無法領回失物。當然,如果拾物者可以不接受酬金,但如果接受了也是應該的,任何人都不應說他貪心,這只是他平衡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這樣的規定會鼓勵更多的人行善,同樣也讓人們學會先義後利,學會感恩,學會細心。

當然,我們不能見利忘義,應該正確看待和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焦點訪談」一則報道說,有年輕人在一家醫療美容診所花了一萬多元做了增高手術後,不僅沒有達到診所承諾增加的高度,連正常的走路也成了問題。像這樣見利忘義的事情在現在的社會中幾乎成了常事,38元一隻的青島大蝦,「天價魚」,3.8萬元一次的理發店。此之謂失其本心,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損害顧客的利益,最終得到應有的懲罰。

75歲老人沈兆驊,先後資助了13位貧困學子,後來老人生病了,被資助的學生不是境況不好無力照料老人,就是因為資助中斷而再不跟老人聯系。在現在的社會中,又有多少人能像老人這樣呢,而像學生這樣見利忘義的卻不少。人們總說這個社會很現實,確實,在利益面前什麼都願意,沒有了利益就形如路人,他們曲解了道德和利益的關系。在現在,社會更多需要的是像老人一樣的人。更需要的是懂得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做好事應該抱著不求回報的想法,事後就算得到回報也是心安理得的。

人生路漫漫,你或許會不經意地幫助了別人,也許在你的眼裡這只是舉手之勞,但是在他人的眼裡卻是天大的恩情。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或許他們會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尋覓,想盡千萬百計來報答你,彌補心中的那份愧疚。既然你已幫助了他們,何不再幫一次,完成他們的心願呢?那就坦然接受他們對你的報答吧。

Ⅳ 有關道德與利益的作文

論道德觀與價值觀

九年級 | 600字 | 議論文

現代科技發展之迅猛,是令人震驚的。上輩人的夢想,甚至於妄想,在科技急速發展的今天被實現。而人們也日發富裕起來,當年人只能吃上窩窩頭,今天我們卻吃上漢堡包。從一切一切的事情看來,我們的生活似乎是什麼都變得美好了,其實這個想法大錯特錯。有一個東西,它就退步了。它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找,但親身感受得到。唯一不同的就是,空氣給人以清新的感覺,而它的缺失卻有可能使人家破人亡。而這個東西就是「道德」!

隨著經濟的發展,有的人受利益的驅使,幹了違法,違背道德的事情。可樂中有殺蟲劑,菜中有農葯,食品中有防腐劑和蘇丹紅,甚至連與人生死相連的葯品,也被人利用,換成了假葯。

多少人因錯買了假農葯而一年的心血顆粒無收;多少人因錯吃假葯而危在旦夕;多少人因被人詐騙而窮家盪產!電視上的廣告一個接一個,可是又有多少廣告可信呢?每當每年的三月十五日,又有多少廣告被揭發!幾乎所有的廣告都帶有虛假宣傳!一口普通的鍋平日里賣十幾元,可是一上電視就成了不粘鍋,無油煙鍋,不糊鍋,身價也從原來的十幾元猛增到了六百多元!現在誰有能說什麼是健康的呢?人們越來越吃也不敢吃,買也不敢買,相投資也不敢投了。

所以我們應樹立好「道德觀」與「價值觀」。我們不騙人也能滿足自己的經濟心。

武漢男生設計的熊貓燒香病毒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多少台計算機中了這種病毒多少個帳戶被盜取一空,他是賺了很多錢,但是他卻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其實他能設計出中國第一的計算機病毒,就說明他對計算機很有研究,也十分有這方面的天賦。如果他能把這方面的知識運用在科研這方面,他也能賺大錢,而命運卻與現在截然不同。

看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他就把這方面的知識運用到了軟體開發這一方面,結果成為了世界首富,而他也是近年來捐款最多的人。我想我們大家都加強加強一點對「道德觀」與「價值觀」的認識,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是多麼的美好!

來源:作文網

Ⅳ 道德與利益並存議論文

孔子學生救人後接受了報酬就該被說成貪心嗎?難道用愛托起孩子的最美媽媽吳菊萍不應被授予感動人物的頒獎嗎?難道解決千萬人糧食問題的袁隆平不應獲得最高科技榮譽獎嗎?難道奉獻之後一定不能拿回屬於自己應得的利益嗎?接受並不代表貪心,更能代表的是一種責任心,能鼓勵更多人去做好事。
道德與利益並不是完全對立的,有時是統一的。在一些國家通過立法實現了倫理的制度化。日本的法律就規定:如果有人拾到東西歸還失主,無論失物是金錢還是物品,失主須按照失物價值的5%至20%支付酬報。如果不支付這筆酬金,就無法領回失物。當然,如果拾物者可以不接受酬金,但如果接受了也是應該的,任何人都不應說他貪心,這只是他平衡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這樣的規定會鼓勵更多的人行善,同樣也讓人們學會先義後利,學會感恩,學會細心。
當然,我們不能見利忘義,應該正確看待和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焦點訪談」一則報道說,有年輕人在一家醫療美容診所花了一萬多元做了增高手術後,不僅沒有達到診所承諾增加的高度,連正常的走路也成了問題。像這樣見利忘義的事情在現在的社會中幾乎成了常事,38元一隻的青島大蝦,「天價魚」,3.8萬元一次的理發店。此之謂失其本心,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損害顧客的利益,最終得到應有的懲罰。
75歲老人沈兆驊,先後資助了13位貧困學子,後來老人生病了,被資助的學生不是境況不好無力照料老人,就是因為資助中斷而再不跟老人聯系。在現在的社會中,又有多少人能像老人這樣呢,而像學生這樣見利忘義的卻不少。人們總說這個社會很現實,確實,在利益面前什麼都願意,沒有了利益就形如路人,他們曲解了道德和利益的關系。在現在,社會更多需要的是像老人一樣的人。更需要的是懂得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做好事應該抱著不求回報的想法,事後就算得到回報也是心安理得的。
人生路漫漫,你或許會不經意地幫助了別人,也許在你的眼裡這只是舉手之勞,但是在他人的眼裡卻是天大的恩情。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或許他們會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尋覓,想盡千萬百計來報答你,彌補心中的那份愧疚。既然你已幫助了他們,何不再幫一次,完成他們的心願呢?那就坦然接受他們對你的報答吧。

Ⅵ 以《道德與利益是否有沖突》的800字高中作文

兩個人並肩同行,到了十字路口,一個要往左走,一個要往右走,意見產生了分歧。爭執之中,「左」人突然往「右」人腦袋上猛然一擊,「右」人當頭一棒,隨即昏倒。然後,「左」人扛起「右」人向自己所想的目的地走去……
「道德」被「利益」扛在肩上。
於是,第二天這座城市的早報上刊登了這樣一則呼籲:我多想刀槍不入。署名:那個被強行打昏扛走的「道德」。
我想,上文應該是幽默型的文字。但我知道,看到這樣字眼的你,一定笑不出來。是的,你和我所想一樣,腦海里出現了那些揮之不去的、社會的陰霾。繼「爆炸西瓜」後,網路再度爆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怪黃瓜」……相比較近年來的一切一切食品安全,我們,再也不能視之為無物。
說是要行動,實際上,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呼籲嗎?在文章之始我們就被這一棒子打的頭暈。是的,面對利益,什麼道德禮儀、品行修養,通通都不及被扛起來的暢快。就這樣,我們的社會變了樣——所謂的仁人義士只佔一小部分,太多的「良心」被裝進了不環保的塑料袋,隨意丟到了路邊,久而久之,彌漫著腐臭的氣味,路過的行人掩著鼻子匆匆而過,嘴裡還嘀咕著什麼。大家都不知道,垃圾站下,掩埋的卻都是最珍貴的。
數數看吧,多不勝數。記得「染色饅頭」正流行時,有多少家媒體整日關注、連續報道,狠批、猛爆,攝像頭所到之處滿是白面的味道……暫不說這過程的轟轟烈烈,單看結果就夠我們哭笑不得:人們把矛頭都盯緊了這一家非法製作廠,讓太多仍舊不管不顧的商家樂到了最後。我們輸了,社會輸了,就輸給這蒼蠅亂飛、衛生不合格的地方。都說從哪兒跌倒從哪兒爬起來,你看到了嗎?社會一屁股坐在地上,就這么不起來了……
持續至今。
文字的力量始終不能阻止這黑心的行為。但我絞盡腦汁能想到的方式,也僅此而已。時間太久,以至於我們都將「食品安全隱患」當成了家常便飯,昨天西瓜蹦出個孫悟空,明天黃瓜里冒出個雌激素,我相信人類經歷了幾千年進化的能力,一時半會兒鐵定是去不了上帝那兒;但我也同樣堅信,我們堅持不了一輩子。
今天,饅頭西瓜牛肉膏黃瓜被曝光,成,不吃了;明天,雞鴨魚肉里發現細菌,成,不吃了;後天,我們就能看到地球上的人們病怏怏到處找草吃……一年後,兔子屆集體抗議!呼籲「退飯還草」!也許我所說的還為時過早,但你知道的,若不提前設想好未來,很有可能像《誰動了我的乳酪》里那兩個傢伙一樣茫然失措,還傻乎乎的等著乳酪回來……
很多時候,筆者所寫下的正是社會所關注的、所需要的。今天,我在文字的結尾寫下這樣一段話,我希望能讓夢想成真:總有這樣的一天,世界上再也沒有了危害,人們都健健康康的度過百歲;總有這樣的一天,關愛與道德並行存在,它們倆也不吵架,十字路口也不會誰給誰一下子。
回歸主題,當道德碰撞利益,誰勝誰負還未揭曉。
不過是道德的一剎那,就將一切扭轉。

Ⅶ 道德與利益的議論文

道德與利益抄

我讀到"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但卻在開放日前,爸爸卻讓我把鱸魚放回去。」因此我感慨良深,從中得到啟示,對於一個有修養的人來說道德更重要。
我認為爸爸做的對,他面臨個人利益與道德這兩個永遠相沖突的問題的時候,選擇了道德,兒子雖然想選擇個人利益但卻被爸爸勸阻了。想起來,我就感到無不慚愧,比如說我看見桌子不順眼就踢上一腳,有時又拚命扭水龍頭,損壞公物,這就十分不道德,我跟他對比起來,我差遠了。這使我深刻認識到,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則,社會公德是每個人應該遵守的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遵守社會道德能讓社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合法的取得個人利益而不超過道德底線才可以說道德,俗話說的妙: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萬事德為先。
現在,我已經明白了這兩個永遠沖突的問題,什麼對,什麼錯,什麼是,什麼非。

熱點內容
經濟法中的事件 發布:2025-04-28 02:04:17 瀏覽:532
廚房員工規章制度18則 發布:2025-04-28 02:03:39 瀏覽:29
方俊律師 發布:2025-04-28 01:56:39 瀏覽:342
法學論壇投稿 發布:2025-04-28 01:56:38 瀏覽:744
雞西畢律師 發布:2025-04-28 01:39:24 瀏覽:359
游泳館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8 01:37:44 瀏覽:746
行政法學1形成性考核 發布:2025-04-28 01:37:00 瀏覽:308
經濟法期末考試金陵科技學院 發布:2025-04-28 01:28:31 瀏覽:317
量刑是不是看法官 發布:2025-04-28 01:21:00 瀏覽:814
法學考法警 發布:2025-04-28 01:02:11 瀏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