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組織立法是什麼意思

社會組織立法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5-05 00:57:18

㈠ 社會組織是指什麼

社會組織指的是公共關系的主體。

社會組織是公共關系的三大構成要素之一。公共關系學所稱的「社會組織」是狹義的。它是人們為了有效地達到特定目標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系統建立起來的共同活動集體。

它有清楚的界限、明確的目標,內部實行明確的分工並確立了旨在協調成員活動的正式關系結構,比如,政黨、豎祥政府、企業、商店、工廠、公司、學校等。

社會組織的特徵:

1、特定的組織目標。組織目標一般是明確的、具體的,表明某一組織的性質與功能,人們圍繞某一特定的目標才形成從事共同活動的社會組織。組織目標是組織活動的靈魂,它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具有內在聯系的目標體系。

2、一定數量的固定成員。社會組織是由至少兩個個體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的系統。組織成員是相對固定的,成員明確地意識到自己屬於某一組織。

社會組織如無固定的成員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實體基礎,進入或退出一個組織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特別是組織成員資格的取得一般都要經過組織的考核與審查。

3、制度瞎攔化的組織結構。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並提高活動效益,一般都具有根據功能和分工而制度化的職位分磨纖胡層與部門分工結構。只有通過不同職位的權力結構體系,協調各個職能部門或個體的活動,才能順利開展組織活動並達到組織目標。

立法是什麼,司法是什麼,行政是什麼

立法是通常指特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版制力保證實權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司法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行政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狹義講來,指國家職能中,除了立法和司法以外的全部職能的總稱;廣義講來,指作為決策職能的政治之外的執行職能。

㈢ 中國社會主義法與社會組織規范的關系如何

一、當代中國法律在建構和諧社會中的地位
和諧社會不可能自發地實現,有關和諧社會的價值理想需要一系列方針和措施來體現,其具體要求也必須通過有效手段來實施和保障。
在我國當代和諧社會的六個基本特徵中,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基本價值目標,而民主法治除了作為建構和諧社會的內容和價值取向之外,還具有特殊的意義。如果說社會主義民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政治基礎和前提,那麼社會主義法治就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制度手段和關鍵因素。
無論從邏輯還是事實上看,和諧社會的構建都必須藉助於法律制度的推動和保障。
首先,和諧社會的原則精神與基本目標和要求不僅涉及個人與社會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復雜的利益檔鋒關系,而且還關繫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們必須上升為國家意志,轉化為法律,通過法律來體現,以獲得全體社會成員的共識。並因此而取得權威性、確定性、規范性、穩定性和可操作性,包括以法律形式確定不同利益主體的正當權利及其界限,提供權利行使和權利救濟的途徑,保障主體權利的實現,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等等。
其次,由於涉及上述關系,因此,和諧社會的原則、目標和要求在實現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來自各個方面的干擾甚至破壞,這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鑒於現實利益關系的復雜性和客觀性,因此必須以法律手段保證構建和諧社會的一系列方針和措施的實施。只有以法律所具有的國家強制力為後盾,才能有效防止破壞和排除干擾。
總之,和諧社會離不開法。在社會主義人民民主的前提下,能否制定一個良好而完備的法律制度,能否切實保證這一法律制度的真正實現,將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性制度因素。
二、當代中國法律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法對於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
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和基礎,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和保障。這一點本書第十三章第二節將進行專門論述。
(二)法通過確認並保障正義標準的實現,協調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實現公平正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是確定公平正義的標准,並以有效方式保證公平正義的實現。
在民主基礎上達成關於公平正義的共識,將其制定為法律,確定利益主體和利益范圍,指導利益分配,協調利益關系。當產生利益糾紛時,以法律判明是非;當利益受到侵害時,以法律救濟,才能排除根本上的不公正,將社會矛盾和沖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使不同利益主體共存,公平合理地分亭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在當今中國.通過法律切實保障弱勢群體的利益.是實現公平正義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法可以為誠信友愛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
誠信友愛是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之一。尤其在生產社會化、人際關系依賴性高的現代社會中,離開誠信友愛,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合作和互動,整個社會就無法維系。誠信友愛本身雖然從根本上說是主體的價值觀問題,但法並非對其無能為力。首先,價值觀只有通過行為表現出來,才能形成現實的合作與互動關系,法在指轎蠢螞導和規范主體之間的互動行為關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法通過確立和維護普遍的社會正義標准,抑制和制裁違法行為,可以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為全社會范圍內誠信友愛精神的鞏固和發展提供有利的制度環境。
(四)法為激發主體的活力創造制度條件
社會進步的動力源於每一個主體的創造力的發揮,而自由是發揮創造力的基本條件。與傳統社會相比,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對主體行為自由的保護。自由是現代法律的基本價值取向,法律將社會公認的主體行為自由確定為法律上的「權利」,排除來自各個方麵包括國家閉埋權力對主體自由的非法限制和干預,從而有效保障主體自由的實現,如以法律形式確認和維護勞動者的財產權利、交易自由和其他權利等。此外,法還可以通過制度安排直接鼓勵公民從事有益於社會的創造性勞動。進一步激發主體的創新慾望。
(五)法為維護社會的安定和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秩序是社會的基礎價值之一.任何社會都需要安定和秩序,沒有安定和秩序,社會共同體就無法存在,更無法正常運轉。沒有安定和秩序,也根本不可能有中國當前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大好局面。社會的安定有序需要諸多條件,除主體利益分配的合理性這種實質要求以外,還需要有健全的組織結構和良好有效的管理。法可以確認和規范各種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的構成,界定其內部關系和不同組織之間的相互關系;法可以指導社會組織的活動.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法可以大大提高社會管理的水平.使之制度化、規范化,做到有據、有序、有效、有力;法還可以緩和矛盾與沖突,將糾紛的解決控制在「秩序」的范圍以內。總之,法在緩解矛盾、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方面有突出的優勢。立法可以提供普遍的行為准則以形成統一的秩序.法的實施過程可以將法的秩序要求具體化為行政機關的管理活動和司法活動以實現秩序;法的國家強制力則是抑制違法犯罪行為、實現法律秩序的有效保障。
(六)法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為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提供製度支持
市場經濟激發了人們創造財富的潛能,在生產力飛速發展的同時,也構成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和環境的巨大威脅。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使發展經濟與自然界能夠提供的資源相適應,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這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重大課題。對於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的中國來說,這一任務更為艱巨。以法律形式規范和調節人與自然的關系,確定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和規范,抑制生產和消費活動中的任意性,制裁破壞資源和環境的違法行為,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維護良好生態環境的必要手段。
法的上述作用要通過法律調整的機制才能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代中國法在建構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又具體地表現在法的制定、實施、遵守和法律監督的過程當中。
首先,只有加強立法,以科學、公正、完備的法律體系作為保障,才能為建構和諧社會奠定基礎和前提。其次,公正、高效的司法是維護公平和公正的社會環境,建構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再次,廣大社會成員自覺守法,政府嚴格依法辦事是建構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和條件。最後,嚴格的法律監督是保證法的制定、適用和遵守,社會和諧得以真正實現的可靠保障。

行政法中的社會組織是什麼

行政法中的其他社會組織,即行政組織系統以外的社會組織。其他社會組織是一個組合概念,其具體存在形態可以是企業單位、事業單位,也可以是社會團體或群眾性組織。 一般說來,行政職能必須由行政組織承擔並予以完成。為了使其他社會組織承擔行政職能的活動規范化和法制化,出現了法律、法規直接將行政職權授予某些其他社會組織的情形。獲得授權的其他社會組織便獲得行政主體資格,使行政主體的范圍得以擴大。通過法定授權,其他社會組織可以獲得行政主體資格,成為行政主體。 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粗叢可以通過行政授權成為行政主體的其他社會組織大致有以下四種類型: (1)行政性公司。行政性公司,是指以公司的構成要件而成立,從事經濟活動,同時又承擔 某方面早凳掘或一部分行政職能的組織。陸核 (2)根據授權從事一定行政職能活動的事業單位。 (3)根據授權從事一定行政職能的企業單位。 (4)被授予一定行政職權的社會團體、群眾性組織及其他社會組織。

㈤ 社會組織是不是一個法律概念對於什麼是社會組織,在法律條文上有沒有明確的規定

社會組織(social organization)在社會科學中社會組織有廣義、狹義之分專。廣義的社會組織是指人們從事共同活動屬的所有群體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團體、政府、軍隊和學校等。狹義的社會組織是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而有意識地組合起來的社會群體,如企業、政府、學校、醫院、社會團體等。它只是指人類的組織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們為了特定目的而組建的穩定的合作形式。社會學研究的社會組織主要指狹義的組織。
這是網路里的答案,我現在還沒見過在法律里有關於社會組織這個概念,不好意思。

㈥ 社會組織主體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一)加快立法,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提供法律保
社會組織立法要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努力解決五方面的重大問題:一是劃清界限,要劃清政府和社會組織的界限,劃清社會組織和企業的界限,也劃清不同類型社會組織的界限;二是明確權利和責任,要明確社會組織和政府企業是不同的權利與責任主體;三是確立規則,確立社會組織的非營利行為准則和特殊的產權邊界;四是保障權益,保障社會組織作為法律主體的合法權益,保障它們在參與開展各種社會經濟活動中各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組織所有成員的合法權益;五是促進發展,通過立法促進各類社會組織在法律規制下實現健康發展。
(二)有重點地培育有利民生和諧的慧磨各類社會組織
在目前我國社會組織管理體制還不健全完善的實際情況下,全面放開發展社會組織既不現實,也不利於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當前重點是要集中優勢資源,主要扶持對社會發展與和諧穩定聯系最直接的社會組織,這是符合實際的戰略選擇。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商會培碧鬧協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成立時直接依法申請登記。要健全社會組織培育孵化機制,建立財政補助和財政獎勵制度,制定重點培育、優先發展的相關政策,從促進重點領域社會組織的數量擴張和質量配罩提升入手,優化社會組織結構和布局,著力打造強勢社會組織群體。
(三)加強社會組織自身能力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要以建設「法人地位明確、治理結構完善、籌資渠道穩定、制約機制健全、管理運行科學」的現代社會組織制度為目標,引導社會組織完善以章程為核心的內部管理制度,形成管理民主、決策科學、監督有效的運行體制,增強自律性。要減少社會組織的行政化色彩,推動社會組織去行政化、去壟斷化、去特權化,促進社會組織回歸社會,增強社會組織活力。開展社會組織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示範創建和社會組織專業服務標准化創建活動,發揮引領示範作用,推動社會工作服務多部門多領域開展。依託大專院校,完善社會組織專業人才培養基地,與優秀社會組織建立社會組織專業人才「實習基地」,加大社會組織專業人才隊伍培養力度;加強社會組織專業人才體系建設,分層次培訓專業骨幹人才;建立社會組織專業人才和志願服務隊伍聯動機制;建立社會組織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建立社會社會組織人才供需平台等新媒體平台,促進社會組織人才發展。
(四)加強社會組織中黨的建設
隨著社會組織的快速發展,參與社會組織人數的不斷擴大,如果對於這一數量不斷擴張、方向符合先進生產力要求的社會群體,我們黨不進入、不影響、不發展,那就會嚴重削弱我們黨的群眾基礎、組織基礎。不僅影響黨對整個經濟建設的領導,更會削弱黨的自身建設。加強社會組織中黨的建設既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在社會組織中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動員和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內在要求。要緊密聯系我國社會組織的實際,積極探索在各類社會組織中黨建工作的特點規律,努力使黨的建設成為這些組織發展的內在需要,在服務社會組織發展、鍛造組織內部文化「軟實力」、維護組織內部成員權益中發揮重要作用。
(五)發揮社會組織在協商民主中的作用
社會組織最了解民生、民情、民意,提高社會組織應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勢在必行。一是探索建立社會組織界別。建議在各級黨代會、人代會和政協會議中增加「社會組織界別」,分配一定比例的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名額給社會組織。二是建立重大行業決策征詢社會組織意見的制度。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制定出台涉及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政府規章、公共政策、行政管理措施和行業發展規劃之前,應當通過一定的方式徵求和聽取相關社會組織的意見和建議。

㈦ 社會組織管轄遵循什麼原則

社會組織是指在特定領域內,通過自願組織、協商行為而形成的公益性組織。我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對社會組織的管理實行「管理服務相結合、登記管理與備案管理相結合、統一注冊登記」的原則。社會組織的管轄遵循以下原則:

1. 統一管理原則:社會組織的管理實行國家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監督。

2. 區分管理原則:社會組織的管理應根據組織性質、經濟性質、活動方向、屬地等情況進行分類管理。

3. 分級管理原則:社會組織的管理應該採取分級管理的方式,即國家管做喚塵理與同級地方管理結合。

4. 依法管理原則:社會組織的管理應用法律規范進行管理,社會組鏈中織的活動也應該遵守法律法規。

5. 規范管理原則:社會組織的管理應該堅持規范管理,規范組織的運行,維護組織的合法權益。

在進行社會組織管理的過程中純禪,要堅持以上原則,既要把握好管理與服務的平衡,同時也要尊重社會組織的自治權和自有權。只有通過規范的管理方式,才能夠更好地促進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㈧ 社會組織是指什麼

社會組織是指由一定數量的社會成員按照一定的規范並圍繞一定的目標聚合而成的社會群體。

社會組織是公共關系的第一構成要素,是公共關系的發起者、策劃者和行動者,它決定了公共關系的狀態、過程、發展方向。社會組織是有目的、有目標,由特定的一群人所組成。人們既然生活在一起,彼此關系相對鍵褲穩定,就稿緩簡需要一定的組織,社會組織由具有共同利益的特定人群組成,而它的目的就是處理公共事務。

特點

社會組織具有民間性、自願性、自治性、非營利性、公益性特徵。非營利性是社會組織的第一個基本屬性,是區別於企業的根本屬性哪告。民間性、自願性、自治性即非政府性,是社會組織的第二個基本屬性。公益性或互益性是社會組織的第三個基本屬性。

熱點內容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
行政法中的連帶責任 發布:2025-01-12 14:44:59 瀏覽:884
法治對稱性 發布:2025-01-12 14:08:01 瀏覽:94
燃放煙花爆竹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4:07:58 瀏覽:971
律師馬樹立 發布:2025-01-12 13:46:24 瀏覽:10
大竹縣律師 發布:2025-01-12 13:07:20 瀏覽: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發布:2025-01-12 12:24:08 瀏覽:893
特別行政法律是我國法的淵源嗎 發布:2025-01-12 12:24:00 瀏覽:841
行政法庭調查質證 發布:2025-01-12 12:07:19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