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語錄
⑴ 道德修養的經典語錄
道德修養的經典語錄
1、仁義為友,道德為師。——史襄哉
2、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愛。
3、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王安石 4、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喬叟
5、本性流露永遠勝過豪言壯語。——萊辛
6、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康德
7、道德應當成為科學的指路明燈。——布夫勒
8、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馬克思
9、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陶鑄
10、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11、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薩迪
12、德行啊,你是純朴的靈魂的崇高科學。——盧梭
13、道德的損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芥川龍之介
14、智慧和德行,有如一輛車的兩個輪子。
⑵ 佛家對於道德的經典語錄
佛家的不復殺生教人向善的教制義還是好的,但有些教義如出家而不瞻養父母,不近女色而不留下子嗣,與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思想有所違和,這些方面我更傾向於中華本土的道教,道教認為瞻養父母,留下子嗣及是隨其天道自然.....
⑶ 道德修養童謠語句
道德抄修養的童謠:
中華自古禮儀邦,道德傳統要發揚。
遵紀守法講秩序,愛國愛民愛家鄉。
敬老愛幼需牢記,尊師重道不能忘。
鋪張浪費不可取,勤儉節約要培養。
公共財產莫破壞,珍惜用水好習慣。
果皮紙屑不亂扔,吐痰請找垃圾箱。
撿到財物要交公,拾金不昧人人贊。
誠實守信刻心底,有錯就改是好樣。
文明之光時時亮,禮貌之聲處處傳。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善則中國善!
(3)道德語錄擴展閱讀
道德修養歌詩謠的動因主要有四個:
1、貫徹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怎樣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好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三德規范是一個緊迫的課題,創造性地貫徹實施《綱要》,全面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
2、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公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而且也有經濟意義。
3、非智力因素對個人成長影響很大,在發展智力的同時,注意培養信念、理想、情感、意志和品質等優良的人格因素極為重要。
4、精神文明建設要抓好務實之事、城市之需、群眾之用,我們在整體工作中堅持項目意識和精品觀念,確立了一系列務實的建設項目。其中包括組織編寫《道德修養歌詩謠》。
⑷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
1、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是全書的開篇,也是所有閱讀《道德經》的人最難以理解的一句話。一般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那反過來,如果不是一般的「道」,是不是就無法表述呢?
道,是悟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真有點「玄而又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其實,從全書來分析:道,指的是自然的規律,引申為事物的原則、方向等等。不管怎麼樣,遵循自然規律、把握事物的原則和方向總是沒有錯的。
2、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偉大在於它按照自己的規律不偏不倚地運行著,沒有一點私心。自盤古開天,一片混沌,天地分開孕育萬物。日升日落有規律、打雷下雨有規律、生長凋零有規律、物種更替有規律,一切都按規律辦事。
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順應自然的規律,不違背事物運行的規則。如果不遵守這個原則,就會遭受報應。比如亂砍濫伐就是導致水土流失、胡亂排放就會污染環境導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個字價值連城,值得一生牢記。
3、上善若水。這四個字是書法作品中最多見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個境界。這四個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勝剛強」、「包容」及「不爭」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沒有石頭的堅硬,卻可以水滴石穿;
水,是不爭的,遇阻就繞行,卻能奔流不息;水,是低調的,專往低處走,卻成就了「海納百川」的奇觀;水,是堅強的,可以仍受高溫化為蒸氣,可以忍受寒冷結為堅冰。水,幾乎無所不在,高山平地都有水,植物需要水,動物需要水,人也需要水。
所以,人要向水學習,包容一切,因為不爭而化育一切。懂得了這四個字,做人就不會那麼多稜角,做事就會懂得迂迴,人生就會懂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順勢而為。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的起源是什麼?世界的精彩是如何演變過來的?世間萬物總有個源頭,但誰也說不清那個源頭是什麼。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萬古的難題。
所以,老子姑且用「道」來代表萬物的起源。道」,是萬事萬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按照「道」的規律一步一步逐漸發展,於是有了精彩的世界。
三,代表著循環往復。正確的事情循環往復地做,就會出好的結果。錯誤的行為循環往復地做,就會帶來壞的結果。比如:「事不過三」、「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等等。所以,按照一定的規律循環往復就造就了萬物。
5、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句話闡明了不爭的智慧,避免自己做「黃婆賣瓜,自賣自誇」的人。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
不自己誇耀,反能得有功勞。不自大,所以才能長久。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生活中,這句話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⑸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有哪些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4.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迭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6.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1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 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⑹ 道德經做人經典語錄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歷久彌新,一個是我頭頂的星空,另一個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則,它們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
康德
那最神聖恆久而又日新月異的,那最使我們感到驚奇和震撼的兩件東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准;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康德
酒能使人出語輕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為一種道德的性質成為搬運率直之心的物質。
康德
道德確實不是指導人們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條,而是指導人們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學說。
康德
有兩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覺得震撼與敬畏,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則。
康德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准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能充實心靈的東西,乃是閃爍著星星的蒼穹,以及我內心的道德律。
康德
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孔子
身不修則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於家者蓋寡矣,而況於天下乎。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孔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
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
體也,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毛澤東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康德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
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孔子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徵。
康德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謙以待人,虛以接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⑺ 凈化的道德經語錄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第七章
上善若水。
第八章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九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8月30日名言)
第十八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第十九章
希言自然。
第二十三章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第二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第三十三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第三十六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十七章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第三十八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第四十章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第四十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第四十二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第四十三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第四十五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第四十八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章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六十四章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第六十五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
第六十六章
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第七十二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三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現代漢語釋義:人民不怕死,何必用來死來令他(她)們恐懼?
第七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第七十六章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八十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⑻ 《道德經》經典語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個謎,謎中之謎——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動: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見,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終如始,終無敗事 PS:道德經之外的道家~~~~~~~~~~~~~~~~~~~~~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凡人心險於山川」––– 「竊(盜竊)鉤(鉤環)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達(弄清)萬物之理」––––––– 「彷徨乎塵垢(世俗)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 「獨(獨自)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傲視鄙倪)於萬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 「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 「傍(依傍)日月,挾(懷藏)宇宙,游乎塵垢(世俗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舉世贊譽也不感到得意,舉世非議也不感到沮喪)–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業,聖人不希求名聲)–––––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鷦鷯鳥在深林中築巢,不過佔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擁有整個森林?鼴鼠在河邊飲水,不過以喝飽肚子為限,何必要佔有整個河流?)––
⑼ 有關職業道德的語句
實際上,每一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業,都有各自的道德.----(恩格斯) ●行業盡管不同,天才的品德並無分別.——(巴爾扎克) ●對科學家來說,不可逾越的原則是為人類文明而工作.----(李約瑟) ●知識分子的叫囂聲比他們的力量高千百倍,可是他們是一個出色的晴雨表(.——列寧) ●我們尊重知識分子是完全應該的,沒有革命知識分子,革命就不地勝利.——(毛澤東) ●有什麼辦法使這種僅有書本知識的人變名副其實的知識分子呢?唯一的辦法就是使他們參加到實際工作中去,變為實際工作者,使從事理論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實際問題.——(毛澤東) ●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鄧小平) ●聖人之於天下,恥一物之不知.——(漢·楊雄) ●所謂聖者,須學以聖.——(漢·王充) ●聖人之所以為聖也,只是好學下問.——(宋·朱熹) ●聖可積而致,途之人可以為禹.——〈荀子〉 ●聖人之道,精粗雖無. ●聖人教人,皆略啟其端,使學者深思而自得之.——(明·薛宣) ●聖人無常師 ——(唐·韓愈) ●聖人……行不言之教 ——〈老子〉 ●自古聖人二致,但其施教,則必因其材而篤信.——(宋·朱熹) ●聖人教人,或因病人病處說,或因個人不足處說,或因人學術有偏處說,未嘗執於一言.——(明·呂經野) ●自古聖人亦因往哲之言,師友之言,乃能有進.——(宋·陸九淵) ●秀才不出門,而知天下事.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裡沒有貨. ●秀才談書,屠夫談豬. ●秀才不到田裡來,見了麥子當韭菜. ●秀才遇見兵,有理講不清.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大藝術家就是那些將個人的想像力強加給全人類的人們 ----(莫泊桑) ●藝術家是一個創造出一位藝術家的人 ——(哈羅德·羅森堡) ●藝術有制定權藝術家制定美,而不是接受現成的美.——(歌德) ●只有天生的藝術家才能忍受成為一位藝術家所必需付出的艱苦勞動 ——(迪亞娜夫) ●藝術的才能獨一無二地集中在幾個人身上,藝術才能的泉源是廣大群眾,可是藝術才能在廣大群眾中被窒息,這全是勞動分工的結果.——(馬克思) ●藝術家用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政治家則藉助邏輯的推論來證明自己的思想.——(普列漢諾夫) ●藝術家對於自然有著雙重關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隸,他是自然的奴隸,因為他必須用人世間的材料進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時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為他使這種人世間的材料服從他的較高的意旨,並且為這較高的意旨服務.——(歌德) ●每一個民族的主要光榮,從它的作家中升起.——(約翰遜) ●作家是教師,他叫人到應該去的地方.——(盧那察爾斯基) ●對一個作家而言,人腦遠勝於最腦.——(維納) ●如果一個作家有他的獨創性,首先就應該表現出來;如果沒有 ,就應該去獲得.——(福樓拜) ●作家有創作熱情或者同時還有靠它吃飯的天真熱情 ——(毛姆)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個好作家了.----(老舍) ●作家們最害怕的莫過於被別人忽視.與忽視相比,非難、仇恨和反對都成了幸福的代名詞.——(塞·約翰遜) ●詩以人品為第一 ——(清·李調元) ●詩與人為一,人外無詩,詩外無人.——(清·龔自珍) ●人品高,則詩格高,心術正,則詩體正.——(清·王國維) ●詩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而淺出,入之不深,則有淺易之病;出之不顯,則有艱澀之患.——(清·俞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