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情操論經典

道德情操論經典

發布時間: 2023-05-05 23:41:53

❶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經典語錄

1、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辛苦勞作,來回奔波是為了什麼?所有這些貪婪和慾望,所有這些對財富、權力和名聲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歸根結底,是為了得到他人的愛和認同。--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2、意識到被人所愛,自有一種滿足感,對一個心思纖細與感覺敏銳的人來說,這種滿足感帶給他的幸福,比他或許會期待的那一切可能從被人所愛當中得到的實質利益更為重要。--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3、要獲得內心平靜就必須做到「身體健康、沒有負債、問心無愧」。如果這些條件能夠達到,那麼財富的增加會是多餘。--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4、我們談論關於自已的事情時必須有所節制。我們不能指望,我們的同伴對所有這些事物很感興趣就像我們自已一樣。人類交往中的一個重要障礙,就是很很多人缺乏這種節制。--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5、不管某人如何自私,這個人總是存在著憐憫或同情的本性。他看到別人幸福時,哪怕他自己實際上一無所得,也會感到高興。這種本性使他關心別人的命運,把別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同情的感情絕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備,即便是最殘忍的惡棍,即便是嚴重違犯社會法律的人,也不會喪失全部同情心。--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6、虛榮總是建立在我們相信自已是受人注意和被人贊許的基礎上。--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7、我們在看到別人肉體的慾望時,之所以感到特別惡心,在於我們無法附和它們。至於親身感受到這些慾望的人,一旦這些肉體上的慾望得到滿足,他對激起慾望的那個事物就不再有好感了,甚至那個事物的存在會使他感到討厭。--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8、對於遭逢不幸的人,我們能夠給予的最殘酷的侮辱,莫過於表現出副藐視他們的悲慘遭遇的樣子。如果我們對於同伴們的喜悅顯得無動於衷,那也只不過是於我們的禮貌有損罷了;但是當他們向我們傾訴痛苦時,如果我們不裝出很嚴肅的樣子,那就是真正嚴重的殘忍了。--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9、個人遭遇到不幸或傷害,會引起悲傷和憤恨的感情。大部分人的這種悲傷和憤恨之情往往過於強烈,但是,也有少數人心中的悲傷和憤恨之情過於低落。我們稱這種過分強烈的憤恨為暴怒,而過分低落的憤恨,則被我們叫做遲鈍、麻木不仁和缺乏感情。每一種感情的合宜性,即旁觀者能夠贊同的強度,必定存在於某種適中程度之內。如果感情過分強烈,或者過分低落,旁觀者就不會加以體諒。如果考察人性中所有的感情,我們將發現:各種感情被人們看做是得體的或不得體的,完全是同他們是否容易對這些感情表示同情成比例的。--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10、人,天生就希望被人熱愛,而且希望自已是一個可愛的人,或者說,希望成為應當被熱愛的人。他天生就害怕被人憎恨,而且害怕成為可恨的人,或者說,害怕成為應該被憎恨的人。--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11、仁慈猶如美化建築的裝飾品,而不是支撐建築物的地基。因此,呼籲人們實踐仁慈已經足夠,沒有必要強加於人。相反,正義好比支撐整個大廈的中心支柱。這根柱了一旦動搖,那麼人類社會這個宏大而雄偉的建築必定會在轉眼間土崩瓦解。所以,正義必須要靠強制來推行。--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12、等級差別和社會秩序的基礎就是建立在人們傾向於同情和附和富者、強者的感情之上。--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13、一般人都會欽佩成功人士,尊敬權貴,正是這種心理導致了階級差別,確立了社會秩序。--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14、貪婪和野心兩種目標的不同,僅僅在於它們是否偉大,一個吝嗇鬼對於半便士的追求同一個具有野心的人征服一個王國的意圖一樣狂熱。--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15、Society and conversation, therefore, are the most powerful remedies for restoring the mind to its tranquillity, if, at any time, it has unfortunately lost it. 不管什麼時候,如果情緒不幸失去控制的話,那麼交際和與人談話是恢復平靜的最有效葯方。--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16、一個人自我贊許的程度,完全取決於該行為需要自我剋制的程度。--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17、蠻橫無理和狂暴的憤怒令人討厭。但是我們欽佩那種高尚和大度的憎恨,它不是按照受害者心中的狂怒,而是根據公正的旁觀者心中的義憤來抑制受害者的憤恨。這種高尚和大度的憎恨不讓自己的言語、舉止超出這種情感所支配的程度。甚至受害者在思想上也不圖謀進行過分的報復,也不想施加過分的懲罰。--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18、然而,人們更容易同情由無關緊要的事情帶來的輕微的喜悅。在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後做到謙遜是得體的;但是,對日常生活的小事,對我們共度良宵的同伴,對我們受到的款待,對過去說過和做過的事情,對談話的細枝末節,對所有那些用來消磨人生的瑣事,卻難得喜形於色。再也沒有什麼比在日常發生的事情產生愉快心情更為優雅的,這種心情總是建立在對日常發生的事情產生的所有細微趣味的特殊愛好之上。...因此,正是青春-這個歡樂的年華,容易使我們動情。--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19、對我們來說,看到別人的同感使我們高興,發現別人與我們完全沒有同感則使我們震驚。--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20、如果一個社會的發展成果不能充分流到大眾手中,那麼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風險的,因為它註定要威脅到社會的穩定。--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21、懲罰其實也是一種報答,但是它報答的不是恩惠,而是對別人給我們的傷害以牙還牙。--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22、失去一條腿同失去一個情人相比,後者通常被認為更為真實悲慘的。--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23、人,不管被認為是多麼的自私,在他人性中顯然還有一些原理,促使他關心他人的命運,使他人的幸福成為他的幸福必備的條件,盡管除了看到他人幸福他自己也覺得快樂之外,他從他人的幸福中得不到任何其他好處。--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24、當事人努力把自已的情緒降低到旁觀者所能贊同的程度,產生了崇高、莊重、令人尊敬的美德。--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25、剝奪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比讓我們得不到該得到的東西要更嚴重。因此,侵犯財產,比僅僅撕毀契約罪惡更大。--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26、當我們被稱贊而實際上並不值得稱贊時,這種稱贊幾乎不可能帶來多大的快樂。--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27、源自肉體的一切感情都是這樣:或者不能激起絲毫的同情;或者就算是激起了同情,這種同情也完全不如受害者所感受到的那樣強烈。--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28、為了強制人們遵守正義,造物主在人們心中培養起自我警醒的意識,害怕懲罰的心理。它們就像人類的偉大衛士一樣,保護弱者,抑制強暴和懲罰罪犯。雖然人天生是富有同情心的,但是他們為他人著想的程度實在是小的可憐。他們很想恃強傷害別人,並且有很多東西誘惑他們這樣做,因而沒有確立正義的原則,沒有使他們感到敬畏的話,他們就會像野獸一樣隨時准備發起攻擊。--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29、我們贊同別人的情感,並不意味著我們和對方的情感一定要完全相同。--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30、高興是一種令人愉快的情緒,哪怕只是一點小事我們都會盡情歡樂。因此,不論何時,只要不因嫉妒而抱有偏見,我們就很樂意同情別人的快樂。但是悲傷是痛苦的,甚至在我們自己面臨不幸時,內心也會本能地抵制和避開它。我們要麼努力不抱這種情感,要麼一有這種情緒就立即擺脫它。--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31、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純粹的正義只是一種消極的美德,它只是阻止我們去傷害鄰居。一個人僅僅克制自己,不去侵犯鄰居的人身、財產或名譽,確實只有一丁點可取之處。可是,他已經履行了稱為正義的全部規則。我們時常可以安坐家中和無所事事,這樣會遵守有關正義的全部規則。因為正義是合宜的,所以它總是獲得我們的贊同。但是因為正義並非真正的和現實的善行,所以,它幾乎不值得感激。--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32、旁觀者的同情心產生於這樣一種想像,即如果自已處於這種境地,自已會是什麼感覺。--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33、人類生活的不幸和混亂,其主要原因似乎在於高估了一種境況和另一種境況之間的差別。貪婪過高估計貧窮和富裕之間的差別,野心過高估計個人地位和公眾地位之間的差別,虛榮過高估計湮沒無聞和名聞遐邇之間的差別。--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34、The great source of both the misery and disorders of human life, seems to arise from over-ra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ne permanent situation and another.人類生活的不幸和混亂,其主要原因似乎在於高估了一種境況和另一種境況之間的差別。--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35、當維護一個個體與一個整體的安全相互矛盾時,最公正的做法就是擇眾棄寡--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36、有節操的正真的人和卑劣者之間本質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尊重一般准則。對一般准則的尊重起初是出於人的天性-人們想像出來的神,被塑造成具有和人一樣的情感。--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37、無論我們自已的是非之心是怎樣建起來的,上天賦予我們這種是非之心,是為了指導我們的行為。這種是非之心極具權威,它們是我們行為的最高仲裁者。--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38、我們不僅為贊揚而感到高興,而且為做下值得稱贊的事情而感到快樂。--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39、還有一種美德,它可以強迫人們遵守,誰違背它就會招致憤恨,從而受到懲罰。這種美德就是正義。違背正義就是傷害他人,因此,違背正義會激起憤恨,也會受到懲罰--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40、在這個世界上,孤兒寡母經常受到欺凌而無人對此加以懲罰。我們認為,我們不能沒有一個公正的神,神以後會為他們主持公道。因此,在任何一種宗教和世人見過的任何一種迷信中,都有地獄和天堂,地獄是懲罰惡塲者的地方,天堂是報答正義者的地方。--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41、憤恨之情是由自衛的天性賦予我們的,而且僅僅是為了自衛而賦予我們的。它維護正義,保護無辜。--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42、引起我們同情的原因不是因為對方的感情,而是激發對方感情的境況。--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43、我們會因為肉體的慾望和意向而產生一些感情。對這種感情作任何強烈的表示,都是不適當的。因為我們的同伴們並不一定具有和我們相同的慾望和意向,所以不能指望他們對這些感情表示同情--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44、強烈地表達那些源於身體某處處境或意向的激情,都是不合宜的;因為同伴們並不具有相同的意向,不能指望他們對這些激情產生同感。--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45、人們都感官不可能超越自身直接經驗的限制去感受他人的痛苦與愉悅,只有通過想像,我們才能對他人的感受略有所知。--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46、失去一條腿通常會被認為是比失去一個愛人更為實在的災難。但是,以失去一條腿為結局的悲劇卻是可笑的。失去一個愛人,不管它看起來多麼微不足道,卻成為許多優秀的悲劇的題材。--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47、有些境況無疑比另一些境況優越,但是沒有一種境況值得懷著那樣一種激情去追求,這種激情會驅使我們違反謹慎或正義的法則,或者由於回想起自己的愚蠢行動而感到羞恥,或者由於厭惡自己的不公正行為而產生懊悔,從而破壞我們內心的平靜。--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❷ 道德情操論的作者簡介

亞當·斯密(Adam Smith),18世紀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倫理學家。1723年6月5日出生於蘇格蘭法夫郡;1737年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學習哲學;1740年被選入牛津大學深造;1748年,任愛丁堡大學講師;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學教授;1763年,任英國財政大臣養子的伴遊導師;1778年任愛丁堡關稅局長;1790年7月17日辭世。
斯密一生奉獻了兩部傳世經典:《道德情操論》(1759年)和《國富論》(1776年)。前者為倫理學著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譽學術界;後者為經濟學著作,它的出版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也成就了亞當·斯密作為「經濟學之父」的不朽名聲。

❸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讀後感範文

《道德情操論》告訴我們和諧社會應該是一個講道德的社會。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讀後感 範文 ,希望大家喜歡!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讀後感範文【一】

亞當·斯密經過漫長的創作、增補、修訂及整個研究、寫作計劃過程,著作《道德情操論》終於「定型」了,成為一個最完美的版本。在這本書里,斯密對人類豐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簡明扼要的理路說明。我想說:這本書絕對不是單純進行空洞的道德說教而已,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是因為其所闡述的觀點是能夠跨越時空,不受地域限制的,它歷久而彌新,在歷史的沉澱中又孕育出更豐富的。

他傳達給讀者的是:人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要受道德感念的約束。不要去傷害別人,而是應該要幫助別人。這種「利他」的道德情操永遠地 種植 在人的心靈裡面。因為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樣規范著大家的日常行為,而且弘揚道德美德是中國的優良傳統。

倘若以後我們真正踏入社會了並且找到了屬於了我們自己的工作,那麼在我們行業一樣處處都是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社會與人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的情感的。無可否認,努力擠出自己有限的時間去看這本書,心靈得到很大的啟發——它給了我以後在工作和生活中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督促我要學會互相幫助和互相體諒,讓我學會面帶微笑的去對待每一位匆匆而過的路人、朋友,親人和愛人。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首先提出「研究道德世界的出發點是同情心」,他認為同情、同情心是人類天賦的本性之一,換句話來說,情感互動構成社會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緊接著,他引出一個類似公理的常識,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輕痛苦。讀過這本書,僅僅是最開始,我們看到「設身處地」這個詞的出現頻率是很高的。

後來有反復出現「激情」、「強烈」、「合宜」、「盡善盡美」等詞。小時候,思想品德課的時候老師教會我們要換位思考,這不正是要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嗎!正是由於我們對別人的痛苦抱有同情,即設身處地地想像受難者的痛苦,我們才能設想受難者的感受或者受受難者的感受的影響,真切地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說同情與其說是因為看到對方的激情而產生的,不如說是因為看到激發這種激情的境況而產生的。但是我們對悲傷的同情一般是一種比我們對快樂的同情更為強烈的感情還是通常遠遠不如當事人自然感受到的強烈

他在書中說:「人的天性決定了我們總是推己及人,從關心自己開始,進而關心旁人以及整個社會的利益。」誠然,慈悲為懷的人,總是會設身處地地去體會別人的切身感受,總是會「推己及人」的為別人著想。千百年來,孔老夫子不正是如此地 教育 著我們後來人嗎?即使是論社會階層的區別也是孔子一直討論的話題。

然後亞當·密斯在第二卷中談到對優點和缺點的感覺——確定無疑的贊同或反對的對象——從內心情感同它意欲產生的或往往產生的結果之間的關系來研究——優點(受賞)與缺點(受罰)。現在的社會同樣如此,又或者像孔子所埋怨的「鄉原」一樣,這些都應該是一種確定無疑的贊同或反對的對象。

優點、好的品質應該得到報答而缺點、壞的品質應該得到懲罰。在第三卷中他又闡述了我們評判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的基礎,兼論責任感。還有第四卷的效用對贊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論習慣和風氣對有關道德贊同和不贊同情感的影響。第六卷他說有關美德的品質—當我們考慮任何個人的品質時,我們當然要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它:第一,它對那個人自己幸福所能產生的影響;第二,它對其他人的幸福所能產生的影響。最後密斯論道德哲學體系。

說實話,雖然我看起來有點吃力,字字都要咀嚼一下。但是密斯對人類的道德情操剖析的很是全面很是深入。但是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在《道德情操論》中闡明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為目標的倫理思想,卻很少引起我國思想理論界的關注呢?

我們身處急劇變革的市場經濟大潮中,面臨著貧富差距拉大、社會腐敗、就業壓力大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常常會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嫉、仇恨、貪婪和背信棄義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而更加嚮往感恩、大方、美好、正直、勤儉、自我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且《道德情操論》告訴我們如何「利他」,使他人的幸福成為自己的幸福必備的條件。作為一個社會個體,就要求我們常懷同情之心、推己及人、公平正義之心待人處世,互幫互助,用全局的眼光,正確處理個人和集體、個人和社會的利益。

現在我作為一名大學生,通過《道德情操論》的學習,更加堅定了追求和信仰,現在必須好好學習,培養一身的能力才能在未來更好的為人民服務。並且,把中華民族的良好美德發揚光大。德,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基,一個有德的民族會受到世界的尊重,歷史的尊重。道德也存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事大事,我們都能做個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們加在一起就是有道德的國家民族。國家一直在講求德治,可是我們這樣的適合暫時還無法擺脫法治的社會。但是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看到一個高國民素質的中國,一個可以用德治和諧的社會,我們相信著並為之努力著!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讀後感範文【二】

不讀《國富論》不懂個人的致富之路、國家的富國裕民之道;但讀了《道德情操論》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的生命更有意義,人生更有價值,國家更公平正義。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與《道德情操論》是不可分離的,正如溫總所言:正確的經濟學同高尚的倫理學是不可分離的。——佚名

本科攻讀經濟學,導師曾推薦我讀《國富論》,那個時候我知曉了自由經濟學之神——亞當?斯密,而這本被奉為「經濟學聖經」的巨著卻讓年幼的我嗤之以鼻,其赤裸裸的利己主義利益觀固然有其道理,但我總覺得少了一點點道德與情感的氣息。

讀碩士的時候在人大學行政管理,剛剛涉及到行政倫理學,正好溫總來人大的時候曾向我校學生問及是否讀過《道德情操論》,好奇心驅使我接觸到亞當?斯密的這本巨著。靜心潛讀,追隨大師的腳步,走進心靈的殿堂,去釐清崇高和卑鄙、簡單和復雜、善良與丑惡、真誠和虛偽……。這時,我才意識到只讀大師的《國富論》會曲解大師的本意、誤讀大師的思想。

《國富論》說的是經濟人,而《道德情操論》說的是道德人。它從道德的高度,闡述了以同情說為基礎的道德評價論和德性論,其中包含道德准則與道德評價的共同標准以及對社會整體利益的強調。亞當?斯密指出,同情是人的本性,關心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將他人的幸福視為自己的事情的牽掛,即是同情。

其實,亞當.斯密是說,同情(利他)與利己都是人的天性。所以他指出,惟有當整個社會的成員都具有同情心、以此作為行為的准則時,社會才會和諧、安定與進步。通讀全書我們可以看出,《道德情操論》的核心思想是:以自利為基礎的市場機制一定要用以利他為基礎的道德情感來協調,人們之間不但要自利而且要利他,通過人的這兩種天性來達到「利益的天然一致」。

身處急劇變革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我們面臨著貧富差距拉大、企業改革、股市非理性繁榮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身處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嫉、仇恨和貪婪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此我們更加嚮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在這樣的情感和道德氛圍中,我們該如何自處的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2008年5月12日發生在我國四川的汶川大地震幾乎天天上演可歌可泣的 故事 ,即使不是身臨其境的人們也無法抑制淚水。災難面前,我們久違的同情的 想像力 重被激活,無需任何動員,人們就放棄狹隘的私利,自發組織起來幫助災區。正是因為這種仁愛、仁慈、天倫之情、友情、尊敬等發自內心的感情傾向的倫理美德使得社會團結起來而不是一盤散沙,而這種最深沉的美德並不需要匹配華美的修辭,它只是能夠同情他人的想像力而已。我想,只要這種同情的想像力不從人們內心深處消失,人類社會就永遠存有希望。

我國 傳統 文化 博大精深,其韻味不乏與其相似。正應了那句話:智慧是跨越時代、地域、宗教和種族的。東方聖人出,西方出聖人,其心同,其理也同。《周禮》曰:「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儒家所說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仁義禮智信」、「克己復禮」、「一日三省」,正是從修煉自己的內心世界開始。他們基於內心的探索,終生將其積極的付諸於實踐。因此,飽讀經書的文人志士走入仕途後,大都希望以才為政,施德於民。

的確,讀書是對心靈的盪滌,它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品位,也決定一個民族的素質,影響一個國家的走向。此前,中央「以書施政」,號召「官員讀書」,建立學習型政黨、學習型政府,其實與其讓他們從經濟政治法律等書籍讀起,還不如從中國的傳統的《論語》、《道德經》或者外國的《道德情操論》開始讀起,如涓涓細流般的溫馨雋語一定會洗滌我們被俗務纏身的心靈,使我們忘卻了身邊的煩惱,使得我們在和歷史偉人穿越時空的交流中提升自己的修養。只有我們每一個人素質的提升,才能有社會整體素養的提升,才能有我們中華民族的再次騰飛。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讀後感範文【三】

在他看來,人天生是社會的動物,時刻生活在他人的評價之中:為了顧及他人的感受,人不得不對自己原始的激情加以節制和改造,從而產生羞恥心和榮譽感,這就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他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從日常瑣事和人情世故之中引發出深刻的哲理,如同一位深明事理的老人在絮叨家常,不知不覺之間令人深受感染。這種貼近凡人生活的智慧,跨越了時代和國界的局限,打破了學術的高牆,讓每一個普通讀者都能受益匪淺。

xx總理多次推薦《道德情操論》,其用心之良苦,應能夠促使人們對為何要構建和諧社會進行深刻思考,從對亞當斯密的片面、庸俗的理解中解放出來,科學全面地理解真正的亞當斯密,進而深入全面地從理論發源處理解和諧社會理念。

《道德情操論》告訴我們和諧社會應該是一個講道德的社會。沒有誠信、同情心這些最基本的道德觀念,和諧社會就無從談起。構建和諧社會時,應當按照《道德情操論》的要求,構建社會主義道德的和諧社會。我們要特別重視社會公平與正義,把社會的發展成果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在道義上贏得人心,促進社會持續穩定和諧發展。

《道德情操論》這本書,對人類豐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簡明扼要的理路說明。本書指出,情感互動構成社會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輕痛苦。人的習慣和風氣對有關道德贊同和不贊同情感有直接影響。

個人的品質,我們要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它:一是它對那個人自己幸福所能產生的影響;二是它對其他人的幸福所能產生的影響。看了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樣規范著大家的日常行為,而且弘揚道德美德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在我們部門,一樣處處都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社會與人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的情感。看了這本,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啟發,讓我們以後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讓我們學會互相幫助、互相體諒,讓我們學會面帶微笑的去對待每天工作,面對每天的生活。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寫道:「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則。

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三國諸葛亮文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於律己,做好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我們要善於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黨員幹部要有"先人後己,先公後私"的思想覺

世界經濟學泰斗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被譽為西方經濟學的「聖經」,是世界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經濟著作。他的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實際價值和地位不下於《國富論》,但長期以來一直湮沒無聞,並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關注。直到xx總理多次在公開場合推薦「《國富論》與《道德情操論》在我心中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後,這本書才開始漸入國人視野。拜讀此書,掩卷長嘆、不吐不快。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讀後感範文【四】

根據總公司黨委的推薦,我在工作之餘讀完了《道德情操論》這本書,本書告訴我們市場經濟應該是一個講道德的經濟。沒有誠信、同情心這些最基本的道德觀念,市場經濟就會引發災難。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應當按照《道德情操論》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道德的市場經濟。我們要特別重視社會公平與正義,把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在道義上贏得人心,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穩定和諧地發展。

《道德情操論》這本書,對人類豐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簡明扼要的理論說明。本書指出,情感互動構成社會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輕痛苦。人的習慣和風氣對有關道德贊同和不贊同情感有直接影響。

個人的品質,我們要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它:一是它對那個人自己幸福所能產生的影響;二是它對其他人的幸福所能產生的影響。看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樣規范著大家的日常行為,而且弘揚道德美德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在我們首創水務公司,一樣處處都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社會與人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的情感。

公司黨委推薦這本書給我們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啟發,讓我們以後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讓我們學會互相幫助、互相體諒,讓我們學會面帶微笑的去對待每天工作,面對每天的生活。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寫道:「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

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則。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三國諸葛亮文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於律己,做好每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

我們要善於由及大,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共產黨員要有"先人後己,先公後私"的思想覺悟,始終把黨的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置於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著群眾,不搞近水樓台先得月。要做到艱巨任務搶在先,危難之際沖在先,改革創新闖在先。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讀後感範文【五】

被世人稱為「經濟學之父」的英國作家亞當.斯密在其所著的《道德情操論》中說:貪心過度高估貧窮與富裕之間的差別;野心過度高估私人職位與公共職位之間的差別;虛榮過度高估無聞與聲名遠播之間的差別。

在當今我國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的千變萬化市場經濟大潮中,每一個普通人都面臨著貧富的差距、地位的差距和榮譽的差距,人們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嫉、仇恨、貪婪和背信棄義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而更加嚮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剋制等人性的美德。

如何在當今社會幸福地生活、如何為和諧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以為要有一個完全平靜的心態對待世間的各種差別,要把自己幸福感滿足感的標准放低,要滿懷感恩之心和愛心去回報社會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要把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標准提高。

我們要有被家人、朋友、社會所愛,得到物質或精神享受的幸福和滿足;更要有施愛於人、助人為樂、奉獻社會的富足和心靈滌盪,要把自己溶入整個社會,充分享受做人的快樂,要寬容待人,富有愛心,克服虛榮、妒嫉、貪婪心理,把貧富、貴賤、榮辱的「距離」縮短,崇尚博愛、正直、勤奮的美德。

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真誠地對待所接觸的每個人,踏實干好每一件事,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怨天尤人、心浮氣躁、好高鶩遠,更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索取回報,從做事的過程中去享受快樂,從贊美中去尋找自己的不足,從值得贊美中去感受心靈的寧靜。

人只能在社會中才能生存,人的天性使他能夠適應身處的環境。人類社會的所有成員都需要相互幫助,也隨時可能互相傷害。在人們能夠互諒互讓、互敬互愛、互相幫助的地方,社會就會繁榮興盛、充滿溫馨。溫情和愛將大家聯系在一起,彷彿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中。

情感和內心的感受是各種行為的產生根源,也是評判行為善惡的基礎,人性的盡善盡美就在於多為他人著想而少為自己著想,在於克制自私心而放縱寬容和仁慈之心。只有道德高尚、心情安寧、充滿愛心的人的行為,對社會、對他人才是有益的,而且能夠經受時間的長期考驗,他們的行為不計個人得失,不圖他人回報,在德行的過程中感受快樂,在施愛的行為中體味人生的幸福。

但是我們的社會有一部分人的有些行為卻不是這樣,這些行為或是自私自利,或是短期看對社會、對他人「有益」,但暗藏私利或個人目的,更有甚者不息損人利己或者損社會和他人的大利而獲取自己的蠅頭小利,這些行為談不上道德高尚、這些人無愛心可言,他們終究必然被人們所認識,而自身也終日倍受正義、道德的折磨和良心的譴責。

作為一名國家公務人員和統計幹部,我們不僅是社會的普通一員,更是一名執法者,我們的工作行為代表國家,這樣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有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剋制等人性美德,也要有公平正義、忠於職守、真抓實干、嚴格執法、銳意進取、敢於負責、清正廉潔、情趣健康的工作作風。義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

我們暫且不去討論道德和知識誰更重要,但我堅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我們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因此我們要不斷加強自身在政治理論、思想道德和作風的修養,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要甘於寂寞,富有愛心,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嚴格要求自己, 愛崗敬業 ,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提高工作質量,把每項工作干好乾實,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端正服務態度,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堅持以人為本,讓和諧充斥我們的每一個工作環節,讓愛心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釋放,讓我們以高尚的工作行為和一流的工作業績感恩回報社會。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讀後感範文相關 文章 :

1. 道德情操論的讀後感範文

2.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優秀作文

3.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1500字5篇

4.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精選

5. 國富論讀書心得

❹ 左手《國富論》右手《道德情操論》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左手《國富論》右手《道德情操論》》(亞當·斯密)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SOZE

書名:左手《國富論》右手《道德情操論》

豆瓣評分:6.9

作者: [英國] 亞當·斯密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原作名: "The wealth of nations" in left hand,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in right hand

譯者: 焦亮

出版年: 2009-6

頁數: 392

內容簡介

《左手 右手 》講述了:《國富論》,在這部寫作歷時六年、修改三年的巨著中,亞當·斯密批判地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學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做了系統的描述,被譽為「第一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著作」,它的出版標志著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正式誕生。《道德情操論》,它不僅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而且從哲學、法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的角度,對有關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各個領域作了探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倘若對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不了解,則不可能理解市場經濟社會的形成和西方近代文明的進程。


作者簡介

亞當·斯密(Adam Smith),18世紀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倫理學家。他的一生奉獻了兩部傳世經典:《道德情操論》(1759年)和《國富論》(1776年)。前者為倫理學著作,它的出版使亞當·斯密享譽學術界;後者為經濟學著作,它的出版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也成就了亞當·斯密作為「經濟學之父」的不朽名聲。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建立的經濟理論體系,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論》建立的道德體系為前提的。

❺ 亞當·斯密的主要著作

亞當·斯密的主要著作有:《道德情操論》、《國富論》。

1、《道德情操論》

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來闡釋正義、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產生的根源,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原則以及各種美德的特徵,並對各種道德哲學學說進行了介紹和評價,進而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系、和諧發展的基礎以及人的行為應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則。

該書是情感倫理學的早期代表作,對現代西方情感主義倫理學有重要影響。

2、《國富論》

《國富論》認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個人利益是人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同時人又是理性的,作為理性的經濟人,人們能在個人的經濟活動中獲得最大的個人利益。

如果這種經濟活動不會受到干預,那麼,經由價格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人們不僅會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還會推進公共利益。

《國富論》這部著作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堪稱西方經濟學界的「聖經」。

(5)道德情操論經典擴展閱讀:

《國富論》的主要理論:

1、貨幣理論

貨幣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貨幣是為了購買其它物品。當物物交換發展到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後,商品的價值就用貨幣來衡量。

這時,便產生了貨幣的另一功能-價值尺度。亞當斯密也談到貨幣的儲藏功能、支付功能。但是,他特別強調貨幣的流通功能。

2、價值論

提及價值問題,亞當斯密指出,價值涵蓋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前者表示特定財貨之效用,後者表示擁有此一財貨取另一財貨的購買力。

進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價值之財貨,往往不具交換價值,水及鑽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過水與鑽石價值之比較是百年之後邊際效用學派才圓滿解決此一問題。

❻ 道德情操論哪個譯本比較好

謝宗林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08月出版

❼ 《道德情操論》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道德情操論》([英國] 亞當·斯密)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q4l2

書名:道德情操論

作者:[英國] 亞當·斯密

譯者:謝宗林

豆瓣評分:8.5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8

頁數:437

內容簡介:

《道德情操論》共分七部分,修訂過六次。在書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來闡釋正義、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產生的根源,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原則以及各種美德的特徵,並對各種道德哲學學說進行了介紹和評價,進而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系、和諧發展的基礎,以及人的行為應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則。

相比《國富論》,《道德情操論》給西方世界帶來的影響更為深遠,對促進人類福利這一更大的社會目的起到了更為基本的作用;而它對處於轉型期的我國市場經濟的良性運行,對處於這場變革中的每個人更深層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終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劍橋大學出版社權威版本翻譯的全譯本,台灣著名學者、《國富論》譯者謝宗林的權威譯本。

作者簡介:

亞當·斯密(Adam Smith),18世紀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倫理學家。1723年6月5日出生於蘇格蘭法夫郡;1737年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學習哲學;1740年被選入牛津大學深造;1748年秋,任愛丁堡大學講師;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學教授;1763年,任英國財政大臣養子的伴遊導師;1778年任愛丁堡關稅局長;1790年7月17日辭世。

斯密一生奉獻了兩部傳世經典:《道德情操論》(1759年)和《國富論》(1776年)。前者為倫理學著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譽學術界;後者為經濟學著作,它的出版標志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也成就了亞當•斯密作為「經濟學之父」的不朽名聲。

熱點內容
黨紀處分條例2015 發布:2025-01-12 17:17:05 瀏覽:932
欠條手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6:17:19 瀏覽:757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
行政法中的連帶責任 發布:2025-01-12 14:44:59 瀏覽:884
法治對稱性 發布:2025-01-12 14:08:01 瀏覽:94
燃放煙花爆竹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4:07:58 瀏覽:971
律師馬樹立 發布:2025-01-12 13:46:24 瀏覽:10
大竹縣律師 發布:2025-01-12 13:07:20 瀏覽: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發布:2025-01-12 12:24:08 瀏覽:893